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
汽修维修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保障维修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维护消费者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从事汽车维修业务的员工及相关部门。
第三条本企业维修业务应遵循“用户至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维修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第二章维修流程第四条客户进厂维修时,应向接待员提供车辆信息、故障描述、维修需求等相关资料。
第五条接待员应认真听取客户陈述,了解车辆技术状况,及时与客户沟通,确定维修项目及费用。
第六条检验员对车辆进行检验,确认维修项目,将维修方案告知客户,经客户确认后,签订维修合同。
第七条维修人员按照维修合同,进行维修作业。
维修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维修质量。
第八条维修完成后,检验员对维修车辆进行竣工检验,确保维修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九条竣工检验合格后,向客户结清费用,并出具结算凭证和竣工出厂合格证。
第十条建立维修车辆档案,记录维修过程、维修项目、维修费用等信息。
第三章维修质量第十一条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熟练掌握维修技术,确保维修质量。
第十二条维修过程中,应使用合格的维修配件,不得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第十三条维修人员应严格按照维修手册和操作规程进行维修,不得擅自改变维修方案。
第十四条维修完成后,应进行试车检验,确保车辆性能恢复正常。
第十五条如客户对维修质量不满意,应立即采取措施,重新进行维修,直至客户满意。
第四章安全生产第十六条员工应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自身及他人安全。
第十七条维修过程中,应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手套等。
第十八条车间内严禁吸烟、使用明火,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第十九条维修设备应定期检查、保养,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第二十条严格执行用电安全规程,非电工不得随意操作电器设备。
第五章培训与考核第二十一条本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
第二十二条建立员工考核制度,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奖优罚劣。
2024年机动车行业维修管理规定(2篇)
2024年机动车行业维修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机动车维修经营活动,维护机动车维修市场秩序,保护机动车维修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机动车运行安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促进机动车维修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的,应当遵守本规定。
前款所称机动车维修经营是指机动车维护、修理、维修救援和其他相关服务。
第三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优质服务。
第四条机动车维修管理,应当依法、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
机动车维修管理实行经营许可制度和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
第五条鼓励机动车维修企业实行集约化、专业化、连锁化经营,促进机动车维修行业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
鼓励推广应用机动车维修环保、节能、不解体故障诊断和检测技术,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提高机动车维修行业整体素质,满足社会对机动车维修服务需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和垄断机动车维修市场。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机动车维修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机动车维修管理工作。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积极发挥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等相关行业组织的作用,支持其加强对机动车维修行业的自律管理。
第二章经营许可第一节机动车维修经营分类第七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是指向社会提供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维护、修理、维修救援等相关活动的企业或业户。
第八条机动车维修经营依据服务能力和经营车型种类实行分类许可。
第九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分为汽车维修企业、摩托车维修企业和其他机动车维修企业。
汽车维修企业按照规模大小和竣工检验能力不同分为一类整车维修企业、二类整车维修企业和三类专项维修企业(业户)。
整车维修企业可以根据许可项目,从事整车故障诊断、维护、修理和竣工检验工作。
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
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一、维修单位资质和责任所有从事机动车维修业务的单位须取得相关资质和许可证,严格依法履行维修合同,保证维修质量。
维修单位应当对客户所委托的机动车维修项目进行诊断、报价,并在客户确认后进行维修。
维修单位有责任保障维修质量,确保车辆修好后符合相关标准。
二、维修过程管理在进行机动车维修过程中,维修单位应当按照维修手册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杜绝违规行为。
所有维修记录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下来,包括维修项目、材料使用等内容,以备查证。
三、材料配件使用管理维修单位应当使用合格的原厂配件或经检测合格的替代配件,不得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客户应当在维修前确认所使用的配件,确保其质量和来源的可靠性。
四、维修质量评估维修结束后,客户应当对维修质量进行评估。
如有质量问题,客户有权要求维修单位进行重新维修或调解处理。
维修单位则应当积极响应客户的需求,确保客户的权益。
五、维修价格管理维修单位应当对维修项目进行明码标价,客户应当在维修前明确维修价格,避免后期纠纷。
对于维修价格有异议的客户,维修单位应当提供明细清单,解释价格构成。
六、事故处理流程若在机动车维修过程中发生事故或质量问题,维修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并积极协助客户处理。
客户则有权要求维修单位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赔偿、重新维修等。
七、维修单位诚信管理维修单位应当诚信经营,不得以次充好,不得隐瞒信息,不得擅自增加维修费用。
对违规行为或不当操作的维修单位,将严格追究责任并予以处理。
综上所述,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旨在保护客户的权益,规范维修单位的经营行为,促进机动车维修市场的健康发展。
希望各维修单位和车主能共同遵守规定,共同维护良好的维修秩序。
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159号
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正文:----------------------------------------------------------------------------------------------------------------------------------------------------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159号)2005年12月31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2月16日起施行。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二00六年元月十六日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第43.1条依据和目的为保证民用航空器的持续适航性和飞行安全,规范民用航空器及其部件的维修和改装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制定本规则。
第43.3条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持有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以下简称民航总局)颁发的下述适航证件的航空器的维修和改装工作:(a)持有标准适航证和限制适航证的航空器;(b)除湿租以外的,持有外国航空器适航证认可证书的航空器;(c)除验证飞行为目的的第I类特许飞行证以外的,持有特许飞行证的航空器。
第43.5条定义本规则使用的术语定义如下:(a)维修:是指对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所进行的任何检测、修理、排故、定期检修、翻修工作。
(b)改装:是指在航空器及其部件交付后进行的超出其原设计状态的任何改变,包括任何材料和零部件的替代。
(c)修理:是指对航空器及其部件的任何损伤或者缺陷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在规定的限制范围内继续使用的工作统称。
修理是维修工作的一种。
(d)重要改装:是指没有列入航空器及其部件制造厂家的设计规范中,并且可能对重量、平衡、结构强度、性能、动力特性、飞行特性和其他适航性因素有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民航总局令第159号)明显影响的改装,或者是不能按照已经被接受的方法或者通过基本的作业就能够完成的改装。
(e)重要修理:是指如果不正确的实施,将可能导致对重量、平衡、结构强度、性能、动力特性、飞行特性和其他适航性因素有明显影响的修理,或者是不能按照已经被接受的方法或者通过基本的作业就能够完成的工作。
CCAR-43(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
(2) 在航空器远离通常实施检查工作的地点时,可以由实施检查的人员(具 有相应资格的维修人员、维修单位或航空器制造厂)按照其自己的程序和表格对 该航空器实施检查。
(c) 旋翼机:对于按照 CCAR-91 部的要求对旋翼机实施检查时,除非采用检 查大纲的方式,还应当根据制造厂的有关维修手册或者持续适航文件检查以下系 统:
任何人在对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进行维修或改装工作时,都应当遵守如下 准则:
(a) 使用航空器制造厂的现行有效的维修手册或持续适航文件中的方法、技 术要求或实施准则。当使用其它方法、技术要求或实施准则时,应当获得民航总 局的批准,并且不得涉及航空器持续适航文件中规定的适航性限制项目。
(b) 使用保证维修和改装工作能按照可接受的工业准则完成所必需的工具 和设备(包括测试设备);如果涉及到制造厂推荐的专用设备,工作中应当使用 这些设备。当使用制造厂推荐专用设备的替代设备时,应当获得民航总局的批准。
公共设施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规程模版(二篇)
公共设施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规程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共设施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提高公共设施的使用效能和服务质量,加强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制订本工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共设施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三条公共设施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公共建筑、道路、桥梁、管道、绿化等设施的改造、维护和维修。
第四条所有参与公共设施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都应严格遵守本规程的规定。
第二章设施维护与管理第五条公共设施的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设施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及时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熟悉并遵守规定。
第六条公共设施的管理机构应建立设施维护与管理的台账,包括设备清单、保养记录、维修记录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修订。
第七条公共设施的管理机构应划定设施使用范围,并设置相应的标识牌和警示标志,引导使用者正确使用和保护设施。
第八条管理机构应加强对设施使用者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设施使用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设施的合理使用和保护。
第九条公共设施的管理机构应建立设施维护与管理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设施的故障和损坏,并做好相应的维护和修复。
第三章设施改造第十条公共设施改造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计划和预算,明确改造的目的、范围和工作周期。
第十一条公共设施改造工作应择优选用材料和技术,以确保改造后的设施符合功能要求、安全可靠。
第十二条公共设施改造工作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
第十三条公共设施改造工作应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人员的身体健康。
第十四条公共设施改造后,应对改造设施进行验收,并记录相关数据和材料,作为后续维护和管理的依据。
第四章设施维护与维修第十五条公共设施维护工作应根据设施的功能要求和使用频率,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及时进行设施保养,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十六条公共设施维护工作应及时清理设施周围的杂物和垃圾,保持设施的整洁和良好的环境。
第十七条公共设施维护工作应定期检查设施的使用情况和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修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34号——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34号——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18.11.16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34号
•【施行日期】2019.01.01
•【效力等级】部门规章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
2018年第34号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的决定》已于2018年11月9日经第18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小鹏
2018年11月16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的决定
交通运输部决定对《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民航总局令第159号)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43.11条(e)款修改为:
“(e)制造厂家除了可以对其本身制造的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进行任何的因设计或者制造问题引起的索赔修理或者改装外,在满足下列条件下,还可以依据其型号批准证件或者生产许可证件对其本身制造的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实施维修和改装:
“(1)该型号批准证件或者生产许可证件得到了适航审定部门的批准或者认可;
“(2)维修和改装在其型号批准证件或者生产许可证件限定的地点实施。
”
二、将条文中所有“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统一改为“中国民用航空局”;所有“民航总局”统一改为“民航局”;所有“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统一改为“涉及民航管理的规章”。
本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解读2024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
解读2024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
2024年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主要针对机动车维修行业进行规范和管理。
以下是对该规定的一些解读:
1. 维修技术要求:规定机动车维修企业要有合格的维修技术人员,且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维修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以确保机动车的维修质量和安全性。
2. 维修设备要求:规定机动车维修企业要配备符合规定要求的维修设备,包括诊断设备、维修工具等,以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
3. 维修记录要求:规定机动车维修企业要对每一辆维修的机动车进行记录,包括维修项目、维修时间、维修结果等,以便监督维修质量和追溯维修历史。
4. 维修费用公示:规定机动车维修企业要公示维修费用标准和计价方式,确保消费者能够清楚了解维修费用,避免产生争议。
5. 维修保修要求:规定机动车维修企业要在特定时间范围内提供维修保修服务,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维修质量。
6. 维修企业管理要求:规定机动车维修企业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禁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确保维修行业的规范运行。
综上所述,2024年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旨在提高机动车维修质量和服务水平,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规范机动车维修行业的发展。
公共设施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规程范文(2篇)
公共设施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共设施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益和服务水平,保障公共设施正常运行和使用,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共设施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
第三条公共设施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公认的原则。
第四条所有进行公共设施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二章设施改造第五条设施改造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第六条设施改造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并符合工程进度计划。
第七条设施改造必须采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并符合节能环保标准。
第八条设施改造应保证原有设施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并能满足新的使用要求。
第三章设施维护第九条设施维护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和标准进行,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十条设施维护应定期进行检查、测试、清洁等工作,及时发现并排除存在的隐患。
第十一条设施维护应制定维护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维护工作。
第十二条设施维护应记录维护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第四章设施维修第十三条设施维修应根据设施损坏的程度和原因进行分类处理,并制定维修方案。
第十四条设施维修应使用合适的工具、设备和材料,根据维修方案进行维修工作。
第十五条设施维修过程中应做好安全保护措施,确保维修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第十六条设施维修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并做好维修记录和报告。
第五章设施保养第十七条设施保养应加强设施的清洁、调试、维护和保护工作,保持设施的良好状态。
第十八条设施保养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保养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保养工作。
第十九条设施保养应定期检查设施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设施的故障和问题。
第二十条设施保养应定期对设施进行清洁、调试和检验,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二十一条监督检查应由相关部门负责,对设施改造、维护维修、保养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汽车维修业务规则与条例
汽车维修业务规则与条例
1. 介绍
本文档旨在规范汽车维修业务过程中的行为准则和相关条例,
以确保汽车维修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2. 服务质量
- 汽车维修服务提供商应遵循高标准的服务质量要求,以确保
客户满意度和信任度。
- 维修师傅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能够有效诊断和修复
各种汽车问题。
- 使用的维修工具和设备应符合行业标准,并经过定期维护和
检查。
3. 透明度与沟通
- 汽车维修服务提供商应提供明确的服务报价和费用说明,避
免任何隐性费用。
- 在维修过程中,维修师傅应及时与客户沟通,解释维修方案、费用和预计完成时间。
- 维修师傅应及时向客户报告任何额外的维修需求,并经过客户同意后进行修复。
4. 安全与保障
- 汽车维修服务提供商应遵守所有相关的安全法规和标准,确保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性。
- 维修师傅应使用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和客户的安全。
- 维修师傅应对维修后的汽车进行测试和质量保证,以确保修复效果和安全性。
5. 纠纷解决
- 汽车维修服务提供商应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客户的投诉和纠纷。
- 若发生纠纷无法解决,双方可协商通过仲裁或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的汽车维修业务规则与条例可能因地区和法规要求而有所不同。
建议在制定规则与条例时咨询相关法律专业人士,以确保合规性和可执行性。
---
以上为所提供的关于汽车维修业务规则与条例的简要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制定具体的规则与条例,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车辆维修标准规
车辆维修标准规则是指对车辆维修过程中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和标准化,以确保车辆在维修过程中能够得到正确而有效的修复,同时保障车主的权益和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车辆维修标准规则的内容。
第一章维修工作范围和标准1.1 车辆维修的范围车辆维修包括对车辆的第一次购买后的保养、维护、修理和更换部件等工作。
1.2 车辆维修的标准车辆维修应遵循汽车制造商制定的维修标准,确保维修过程中的工作符合规范,并保证车辆的安全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第二章维修工作程序2.1 维修诊断在进行车辆维修之前,维修人员应通过仪器设备和相关工具对车辆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确定车辆的故障原因。
2.2 维修方案制定在完成维修诊断后,维修人员应根据车辆的故障原因制定维修方案,并明确所需的维修工作、材料和零配件。
2.3 维修工作执行维修人员应根据维修方案进行维修工作,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同时,在维修过程中应注意对车辆的其他部位进行检查,以防止潜在的故障。
2.4 维修结果检验维修人员在完成维修工作后,应对车辆进行维修结果检验,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符合标准,并消除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错误。
2.5 维修结果评估维修人员应对维修结果进行评估,判断车辆的维修情况是否满足标准要求,以便在需要时提出补充维修方案。
第三章维修材料和零配件的选择和使用3.1 维修材料和零配件的选择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应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维修材料和零配件,以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3.2 维修材料和零配件的使用维修人员应按照制造商的要求正确使用维修材料和零配件,并严禁使用低质量或假冒伪劣产品。
3.3 维修材料和零配件的管理维修人员应对维修材料和零配件进行合理的库存管理,确保其供应和使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四章维修设备和工具的保障和维护4.1 维修设备和工具的选择维修人员应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维修设备和工具,并保证其正常使用。
4.2 维修设备和工具的操作维修人员应按照制造商的要求正确操作维修设备和工具,并保证其安全性和准确性。
车辆维修制度
车辆维修制度
一、车辆零部件损坏,先向队长申请,在固定修理厂维修
或更换。
如不及时保养,发现隐患不及时排除,造成的损失由司机承担。
考察外出车辆回来后,如有故障的及时维修好,将车停放车库后方可休假。
二、车辆维修时司机必须在现场监督维修,车辆修好后亲自试车,要对更换配件的数量、质量及价格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签单,更换下来的旧部件及维修清单必须带回登记、入档。
三、车辆维修后若出现质量问题,要追查司机及修理厂的责任。
如果司机与修理厂相互勾结、虚开维修单,对司机给予开除处分并没收押金及当月工资,对修理厂拒绝支付以前所有账目,解除合同。
四、外出车辆保养与维修由司机安排,要及时与车队负责沟通,并主动与外出带队人员说明情况。
带队人员对车辆维修要及时给予支持、督促、落实、监督,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严防事故发生。
如果带队负责人不给予修车,司机有权拒绝出车,一切后果由带队负责人承担。
五、司机在出车前后必须检查所开车辆各部位状况,如机油、水、刹车、方向、轮胎等部位是否良好,及时做好检修保
养,随时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和清洁卫生。
- 1 -。
公共设施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规程范文(二篇)
公共设施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规程范文一、引言公共设施的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制定和遵守工作规程十分必要。
本文将阐述公共设施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的规程,以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工作安全规程1. 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定,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2. 车辆及工器具应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且要定期维护保养。
3. 在工作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安全。
4. 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合理使用设备和工具。
三、工作流程规程1.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改造或维护维修的具体内容、时间安排和负责人分工等。
2. 进行前期调查和评估,了解设施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的改造或维修细节。
3. 确定所需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并做好统计和预算工作。
4. 根据需求制定改造或维修方案,并进行方案评审和修改。
5. 按照方案采购所需材料,并合理安排进场时间和数量。
6. 确定改造或维修的起止时间,并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
7. 加强沟通协调,与相关部门和人员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8. 进行设施改造或维护维修工作,并按照计划进行验收和交付。
四、工作质量规程1. 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改造或维修细节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 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确保改造或维修的质量得到提升。
3. 进行严格的工作检查和验收,确保工程达到预期效果。
4. 做好后期服务,及时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营。
五、工作文明规程1. 工作人员需保持整洁、文明、礼貌的工作态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 环境保护工作应得到重视,不乱丢弃垃圾,保护环境整洁。
3. 工作人员需与当地居民和相关利益相关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4. 尊重他人权益,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六、工作纪律规程1. 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和安排进行工作,不得擅自更改工程进度和内容。
2. 做好工作记录和报告,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和问题。
公共设施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规程
公共设施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规程公共设施改造及维护维修工作规程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公共设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公共设施的改造和维护维修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提高城市品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障公共设施的运行,我们制定了此规程,以确保公共设施的改造和维护维修工作能够得到科学的指导和规范的操作。
二、改造工作1.前期准备改造工作的前期准备应基于现场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方案设计等工作准确了解现场情况,并确定改造方案及所需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
2.施工方案按照工程量、技术难度、进度要求、运行安全等因素,制定改造方案,建立起改造施工项目的施工计划表。
3.安全措施改造期间,应突出安全措施的落实,做好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交通等控制管理,保证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4.材料选用改造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标准以及现场实际情况。
对于散装建材应当进行必要的检验、验收和质量检测,并由专人监管。
5.检验验收改造完成后,应进行必要的验收、检查及测试,以确保设施的完好、正常运行。
三、维护维修工作1.定期检查维护维修过程中,应按照规定对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处理方案及时解决问题。
2.灾难处理对于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维修工作人员应立即行动确保设施恢复正常运行。
3.维修材料选用维修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应当选用符合设施运行要求的材料。
4.工作细节在维修过程中,应按规定安装、调试设施,保证维修质量;在维修时间、地点等方面应不严格统一,以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确保有效的维修速度和质量。
5.维修记录和清单维修记录和清单应当详细记录每次维修所使用的工具、设备、材料情况、维修时间、人员及维修内容等细节信息,并做好保存和管理。
四、结束语公共设施的改造和维护维修工作是一项系统的、持续性的工作。
本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公共设施的改造和维护维修工作,提高其质量和效率,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提高城市品质做出贡献。
2024年汽车维修管理规定
2024年汽车维修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基本原则为了规范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推动汽车维修技术的提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遵循维修先行、规则互补、公平竞争、便利消费者、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汽车维修行业的相关主体,包括汽车维修企业、维修技术人员、维修设备供应商等。
第三条定义和解释本规定中的定义和解释如下:1. 汽车维修企业:指依法设立,专门经营汽车维修业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 维修技术人员:指从事汽车维修工作的人员,包括维修工、技师等。
3. 维修设备供应商:指销售、租赁、维修、保养汽车维修设备的企业或者个人。
第二章维修资格和许可第四条维修资格的取得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要从事汽车维修业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并获得相应的维修资格:1. 有经营汽车维修业务的场所。
2. 拥有相应的经营车辆修理和维护的技术能力。
3. 依法注册并取得汽车维修企业的合法身份。
4. 合法获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汽车维修业务许可证。
第五条维修资格的审批和许可维修企业申请维修资格的许可应当向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必须提供完整的申请材料,并符合相应的要求。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依法进行审查和核实,并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审批决定。
第六条维修资格的证书和标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审批通过的维修企业应当颁发维修资格证书,并负责制作和发放维修资格标识。
维修企业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在门面、工作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维修资格标识。
第三章维修质量和服务标准第七条维修质量的控制维修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在整个维修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维修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
第八条维修服务的要求维修企业必须提供规范、真实、满意的维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1. 提供准确的维修时间和费用的报价。
2. 在维修期间,提供相应的免费代步车或者租赁车辆。
汽车修理改装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然而,汽车修理与改装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规范汽车修理与改装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交通秩序,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汽车修理与改装的法律规定进行梳理。
一、汽车修理的法律规定1. 修理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保证车辆安全、合法上路行驶。
车辆达到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不得继续使用。
车辆修理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
”《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机动车维修,是指对机动车进行维护、修理、检测、调整和更换零部件等活动。
”根据以上规定,汽车修理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维护:对车辆进行日常保养,确保车辆性能良好。
(2)修理:对车辆进行故障排除,恢复车辆原有性能。
(3)检测:对车辆进行安全性能检测,确保车辆符合上路标准。
(4)调整:对车辆进行性能调整,提升车辆性能。
(5)更换零部件:对损坏的零部件进行更换,确保车辆安全。
2. 修理资质《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二)有与维修业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三)有与维修业务相适应的从业人员;(四)有健全的维修管理制度;(五)取得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证。
”根据以上规定,从事汽车修理业务的经营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固定的经营场所。
(2)与维修业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
(3)与维修业务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4)健全的维修管理制度。
(5)取得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证。
3. 修理质量《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第十九条规定:“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维修技术标准和维修规范进行维修,确保维修质量。
”《机动车维修质量保证期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机动车维修质量保证期自维修之日起计算,一般不超过12个月。
”根据以上规定,汽车修理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维修技术标准和维修规范进行维修,确保维修质量。
大小修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车辆维修管理,确保车辆正常运行,提高维修质量和效率,降低维修成本,保障公司车辆安全使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大小修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车辆保养、维修、故障排除等。
第三条公司车辆维修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第一、质量保证”的原则。
第二章维修分类与标准第四条维修分类1. 小修:指对车辆进行日常保养、更换易损件、简单的故障排除等。
2. 大修:指对车辆进行全面的检查、维修、更换主要零部件、恢复车辆性能等。
第五条维修标准1. 小修标准:按照车辆保养手册和维修规范进行,确保车辆正常运行。
2. 大修标准:参照国家相关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进行,确保车辆性能达到规定要求。
第三章维修流程第六条维修申请1. 驾驶员发现车辆故障或需要进行保养时,应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2. 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填写《车辆维修申请单》,报请公司车辆管理部门审批。
第七条维修审批1. 公司车辆管理部门收到《车辆维修申请单》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批。
2. 审批通过后,通知驾驶员前往维修点进行维修。
第八条维修实施1. 维修人员接到维修任务后,按照维修标准和流程进行操作。
2. 维修过程中,如发现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部门负责人和车辆管理部门。
第九条维修验收1. 维修完成后,驾驶员对维修结果进行验收,确认无误后签字。
2. 部门负责人对维修结果进行审核,确认符合要求后签字。
第十条维修记录1. 维修人员应详细记录维修过程,包括维修项目、更换零部件、维修时间等。
2. 部门负责人和车辆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维修记录进行汇总和分析。
第四章维修费用管理第十一条维修费用预算1. 公司应根据车辆使用情况、维修历史和预算编制维修费用预算。
2. 部门负责人应根据预算控制维修费用,合理使用维修资金。
第十二条维修费用报销1. 维修完成后,驾驶员应向部门负责人提交维修费用报销单。
2. 部门负责人审核无误后,报请公司财务部门进行报销。
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
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1保养对于车辆的维修和改装,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保养,一辆车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厂家的生产,也取决于使用者的使用和保养。
要使车辆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在日常使用中选择合适的机油,及时检查车辆润滑物,及时做到车辆保养,定期做汽车维修保养,及时补充、更换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等更新滤清物,定期更换机油、发动机油定期更换机油格栅、刹车油格栅等,定期替换火花瓷圈、发动机电瓷等能有效地降低故障率,大大延长使用时间。
2改装改装是指拆开车辆上的零部件,根据设计要求加以改造,使整车以符合定制要求的方式,改装所进行的范围可以是外观,也可以是内部,无论是从外观上改进汽车性能,还是在内部改装汽车,都必须参照车辆厂家根据设计、配置或执行技术上的要求等细节。
进行拆装来改变汽车的外观和功能,这些拆装的车辆部件的挑选,单一部件的形态改变以及多种改装部件的装配组合都是专业性非常强的。
3安装安装指的是按照设计要求,将符合特定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要求的零部件装入车辆本身,或从车辆中装出部件以及部件之间进行安装,安装质量决定整车质量,将安装零部件不小心造成整车性能减退,甚至导致不正常行驶,噪音大,故障频发等现象,安装时应当细致,需要安装的部件最好是使用正规的汽配店的零部件官方的汽车改装配件,可以降低出现故障的概率,避免日常行驶中安全隐患。
4环保改装在车辆维修和改装中,环保改装也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关注,环保改装不仅是对汽车的性能改装,对节油,减少尾气排放,降低噪音等也有积极的作用。
环保改装也是为了提高汽车的质量,让汽车能更好更安全的行驶。
但是,要想进行环保改装,必须选择正规的改装配件,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以免因改装使本身排放量过大,最终对环境造成污染。
以上就是关于汽车维修和改装的一些基本规则,要想做好维修、改装工作,就必须做到认真严格,执行标准化,选择优质改装配件,质量至上,以确保汽车行驶安全,降低故障率,提高车辆使用时间。
CCAR-43-R1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
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交通运输部决定对《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民航总局令第159号)作如下修改:一、将第43.11条(e)款修改为:“(e)制造厂家除了可以对其本身制造的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进行任何的因设计或者制造问题引起的索赔修理或者改装外,在满足下列条件下,还可以依据其型号批准证件或者生产许可证件对其本身制造的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实施维修和改装:“(1)该型号批准证件或者生产许可证件得到了适航审定部门的批准或者认可;“(2)维修和改装在其型号批准证件或者生产许可证件限定的地点实施。
”二、将条文中所有“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统一改为“中国民用航空局”;所有“民航总局”统一改为“民航局”;所有“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统一改为“涉及民航管理的规章”。
本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2006年1月16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发布根据2018年11月16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的决定》修正)第43.1条依据和目的为保证民用航空器的持续适航性和飞行安全,规范民用航空器及其部件的维修和改装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制定本规则。
第43.3条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持有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颁发的下述适航证件的航空器的维修和改装工作:(a)持有标准适航证和限制适航证的航空器;(b)除湿租以外的,持有外国航空器适航证认可证书的航空器;(c)除验证飞行为目的的第I类特许飞行证以外的,持有特许飞行证的航空器。
第43.5条定义本规则使用的术语定义如下:(a)维修:是指对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所进行的任何检测、修理、排故、定期检修、翻修工作。
(b)改装:是指在航空器及其部件交付后进行的超出其原设计状态的任何改变,包括任何材料和零部件的替代。
(c)修理:是指对航空器及其部件的任何损伤或者缺陷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在规定的限制范围内继续使用的工作统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
【法规类别】航空运输
【发文字号】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159号
【修改依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的决定(2018)
【发布部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已撤销)
【发布日期】2006.01.16
【实施日期】2006.02.16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
(第159号)
2005年12月31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2月16日起施行。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二00六年元月十六日
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
第43.1条依据和目的
为保证民用航空器的持续适航性和飞行安全,规范民用航空器及其部件的维修和改装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制定本规则。
第43.3条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持有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以下简称民航总局)颁发的下述适航证件的航空器的维修和改装工作:
(a)持有标准适航证和限制适航证的航空器;
(b)除湿租以外的,持有外国航空器适航证认可证书的航空器;
(c)除验证飞行为目的的第I类特许飞行证以外的,持有特许飞行证的航空器。
第43.5条定义
本规则使用的术语定义如下:
(a)维修:是指对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所进行的任何检测、修理、排故、定期检修、翻修工作。
(b)改装:是指在航空器及其部件交付后进行的超出其原设计状态的任何改变,包括任何材料和零部件的替代。
(c)修理:是指对航空器及其部件的任何损伤或者缺陷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在规定的限制范围内继续使用的工作统称。
修理是维修工作的一种。
(d)重要改装:是指没有列入航空器及其部件制造厂家的设计规范中,并且可能对重量、平衡、结构强度、性能、动力特性、飞行特性和其他适航性因素有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民航总局令第159号)明显影响的改装,或者是不能按照已经被接受的方法或者通过基本的作业就能够完成的改装。
(e)重要修理:是指如果不正确的实施,将可能导致对重量、平衡、结构强度、性能、动力特性、飞行特性和其他适航性因素有明显影响的修理,或者是不能按照已经被接受的方法或者通过基本的作业就能够完成的工作。
(f)翻修:是指通过对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进行分解、清洗、检查、必要的修理或者换件、重新组装和测试来恢复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的使用寿命或者适航性状态。
(g)航空器部件:本规则中的航空器部件指航空器发动机、螺旋桨、机载设备和零部件。
(h)时寿件:指在航空器、发动机或者螺旋桨(以下简称航空产品)的持续适航文件中有强制更换要求的部件。
第43.7条一般工作准则
任何人在对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进行维修或改装工作时,都应当遵守如下准则:(a)使用航空器制造厂的现行有效的维修手册或持续适航文件中的方法、技术要求或实施准则。
当使用其它方法、技术要求或实施准则时,应当获得民航总局的批准,并且不得涉及航空器持续适航文件中规定的适航性限制项目。
(b)使用保证维修和改装工作能按照可接受的工业准则完成所必需的工具和设备(包括测试设备);如果涉及到制造厂推荐的专用设备,工作中应当使用这些设备。
当使用制造厂推荐专用设备的替代设备时,应当获得民航总局的批准。
(c)使用能保证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达到至少保持其初始状态或者适当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民航总局令第159号)的改装状态的合格航材(包括气动特性、结构强度、抗振及抗损性和其它影响适航的因素)。
当使用航材的替代品时,应当获得民航总局的批准。
(d)工作环境应当满足维修或者改装工作任务的要求;当因气温、湿度、雨、
雪、冰、雹、风、光和灰尘等因素影响而不能进行工作时,应当在工作环境恢复正常后开始工作。
对于按照CCAR-91、CCAR-121、CCAR-135部获得批准的运营人,其获得批准的运行规范中包含的工作准则视为符合本条要求。
第43.9条附加的检查工作准则
任何人在实施CCAR-91部和CCAR-135部要求的检查时,应当通过该检查确定航空器或其被检查的部分符合所有适用的适航要求。
当被检查的航空器具备按照CCAR-91或者CCAR-135部要求制定的检查大纲时,应当按照该航空器的检查大纲执行检查。
下述特殊要求的检查具体规定如下:
(a)年度检查和100小时检查:
(1)使用检查单进行检查,该检查单可以是制造商提供的,也可以自行设计,或者从其他途径获得,但应当至少包括本规则附录A 所规定的范围和项目。
(2)活塞发动机驱动的航空器进行年度检查或100 小时检查时,应当进行试车,确定下述性能满足制造厂推荐的性能值后方可批准恢复使用:
(i)功率输出(静态和慢车转速);
(ii)磁电机;
(iii)燃油和滑油压力;
(iv)气缸头温度和滑油温度。
(3)涡轮发动机驱动的航空器进行年度检查或100小时检查或者渐进式检查时,应当根据制造厂的建议对航空器进行试车,以判断其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b)渐进式检查
(1)对航空器进行渐进式检查时应当在开始建立渐进式检查系统并首次进行渐进式检查时,对航空器进行全面的检查。
完成这次全面检查以后,再按计划进行例行的和
详细的检查。
例行检查包括目视检查或对设备、航空器或其部件、系统等进行原位检查。
详细检查包括对设备、航空器及其部件和系统进行离位的彻底的检查。
部件或系统的翻修被认为是详细检查。
(2)在航空器远离通常实施检查工作的地点时,可以由实施检查的人员(具有相应资格的维修人员、维修单位或航空器制造厂)按照其自己的程序和表格对该航空器实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