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完整

合集下载

数学活动实验报告

数学活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数学活动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内容为“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是数学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具有稳定性强的特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原因,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实验器材:铁丝、剪刀、胶带、直尺、三角板、钩码、支架等。

(2)实验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 实验过程(1)观察三角形的稳定性: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结构,如桥梁、建筑等,感受三角形稳定性的重要性。

(2)制作三角形框架:每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利用铁丝和剪刀制作一个三角形框架。

要求三角形框架的边长满足一定条件,如边长比例为1:1:√2。

(3)测试三角形稳定性:将三角形框架固定在支架上,逐渐增加钩码的重量,观察三角形框架的变形情况。

(4)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三角形稳定性的原因。

3. 实验总结(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2)教师点评各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三角形稳定性的原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大部分小组制作的三角形框架在增加钩码重量时,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只有少数小组的框架发生了较大变形。

2. 实验分析(1)三角形稳定性原因: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强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当外力作用于三角形时,三个角能够均匀分担外力,使三角形保持稳定。

(2)影响三角形稳定性的因素:边长比例、材料强度、受力方式等。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基本原理,了解了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50个简单的数学小实验

50个简单的数学小实验

50个简单的数学小实验1. 滚动骰子,记录每个点数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

2. 观察不同颜色的薯片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研究密度与沉浮关系。

3. 使用不同比例的液体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

4. 抛掷硬币,记录正反面的次数,进行概率分析。

5. 用尺子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体积。

6. 研究太阳光的折射现象,观察镜面反射和散射。

7. 测量水的密度,并探究不同温度下密度的变化。

8. 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物质制作彩色火焰,观察颜色的变化。

9. 观察火柴棒在水中的漂浮情况,探究密度与沉浮关系。

10. 测量不同颜色纸张的吸光度,并研究颜色与吸光度的关系。

11. 投掷骰子,计算点数之和的概率分布。

12. 测量不同材质的物体上的摩擦系数,并计算摩擦力。

13. 研究声音的传播和反射,观察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特性。

14. 制作简易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15. 用万能表测量不同电器的电阻、电流和电压。

16. 研究气体的扩散速率,观察气体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状态。

17. 测量不同颜色光线的波长和频率,并探究颜色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18. 使用不同硬度的铅笔在不同纸张上写字,观察痕迹的深浅和清晰度。

19. 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并比较不同物质之间的差异。

20. 研究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探究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关系。

21. 设计和制作简易的电磁铁,测量其磁场强度和电阻。

22. 投掷飞镖,研究飞行轨迹和命中准确度。

23. 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计算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24. 制作水晶,观察不同溶液的晶体形态和颜色。

25. 研究不同材质之间的传热过程,探究热传导和热辐射的特性。

26. 测量不同物体的电荷量,研究电荷与电力的相互作用关系。

27. 观察不同金属的折射率和反射率,研究光的特性在金属中的表现。

28. 测量不同水平面上的液体压力和重力,探究液体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29. 研究不同状态的气体压强,探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六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反弹高度
实验器材:篮球、乒乓球、米尺、足球、测量表
我的猜测:篮球的平均反弹高度是78.6cm厘米,乒乓球是19.6cm。篮球的反弹高度是起初高度的52.4%。而乒乓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起初高度的13.1%。
步骤:周强德量出长度,杨洋拉直尺子,李丰名负责扔球。周强德观看落点,妥小悦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球体弹起的高度与材料,重量,大小,力度,高度,接触面有关。
结论:我认为在相同高度自由落下篮球和乒乓球后,谁反弹高些?经过我们小组实验,篮球的反弹高度高些。篮球一般在70厘米到80厘米左右,而乒乓球却在ຫໍສະໝຸດ 0厘米到20厘米左右。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A

小学数学趣味实验报告(3篇)

小学数学趣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探究“奇数和偶数的奇妙之旅”实验目的:通过趣味实验,让学生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小学一年级教室实验器材:数字卡片、彩笔、白纸、剪刀、胶水、透明胶带实验参与人员:一年级全体学生实验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说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

二、实验操作1.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若干个数字,要求每个数字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

2. 学生用剪刀将画出的数字剪下来,形成数字卡片。

3. 学生将奇数卡片用红色标记,偶数卡片用蓝色标记。

4. 学生将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分别用透明胶带粘贴在黑板上。

5. 教师提问: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在黑板上排列后,有什么规律?6.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奇数卡片之间相差2,偶数卡片之间相差2,且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交替排列。

三、实验验证1.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黑板上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顺序打乱,还会出现这样的规律吗?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打乱顺序后,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是否依然交替排列。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无论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顺序如何,它们都会交替排列。

四、实验拓展1.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奇数和偶数的例子吗?2.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奇数和偶数例子,如:桌子、椅子、书本、水果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有这么多奇数和偶数?4.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奇数和偶数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实验总结:本次趣味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实验拓展环节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生活中的小实验报告

数学生活中的小实验报告

数学生活中的小实验报告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有趣的学科,它不仅存在于课本中,还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介绍数学生活中的一些小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培养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实验一:探索无穷数列实验目的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模型,观察和探索无穷数列的性质,加深对数学无穷的理解。

实验材料- 一张纸- 一支铅笔实验步骤1. 在纸上写下一个正整数,如1。

2. 在这个数的右边写上另一个正整数,即前一个数加1,如2。

3. 重复上一步的操作,不断写下下一个更大的正整数。

4. 观察无穷数列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无穷数列是一个递增的数列,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

这个数列是无限长的,其中每个正整数都被包含进去。

实验结论无穷数列代表了数学中“无穷”的概念,即没有边界和限制。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无穷性,并且可以将这个概念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

实验二:探索质数的分布规律实验目的通过统计一定范围内的质数数量,观察质数的分布规律。

实验材料- 笔记本- 铅笔实验步骤1. 选择一个合适的范围,如1到100。

2. 逐个判断范围内的每个数是否为质数。

3. 统计质数的数量。

4. 重复上述步骤,选择不同范围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质数的分布并不是完全随机的。

在较小的范围内,质数似乎更为密集,而在较大的范围内,质数的数量稀疏。

同时,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一些规律,比如2、3、5、7等质数经常出现在末尾。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推断质数的分布并不是完全随机的,可能存在某种规律。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我们可以探索质数的分布规律,并找到更多关于质数性质的规律。

实验三:探索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关系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 一张纸- 一支铅笔- 一把尺子实验步骤1. 选择一个几何图形,如正方形。

2. 用尺子测量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出它的面积和周长。

数学实验综合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综合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综合实验报告《数学实验综合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数学实验的方式,探索和验证数学理论,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和结论。

本实验涉及到数学的多个领域,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和发现,验证了数学理论的正确性,并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实验目的1. 验证代数公式的正确性2. 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3. 分析概率统计的实验数据4. 探讨数学理论的应用二、实验方法1. 代数公式验证实验:通过代数运算和数值计算,验证代数公式的正确性。

2. 几何图形性质探索实验:通过几何构造和图形分析,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

3. 概率统计数据分析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分析概率统计的规律和特性。

4. 数学理论应用实验: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探讨数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代数公式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代数公式在特定条件下成立,验证了代数理论的正确性。

2. 几何图形性质探索实验发现,某些几何图形具有特定的性质和规律,进一步加深了对几何学的理解。

3. 概率统计数据分析实验得出了一些概率统计的规律和结论,对概率统计理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4. 数学理论应用实验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验证了数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性。

四、结论通过本次数学实验,我们验证了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数学理论的正确性,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发现。

实验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展望本次实验虽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方法的局限性、实验数据的局限性等。

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和方法,开展更深入的数学实验研究,为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最小二乘法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最小二乘法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1x=Table[10.0+5.0*i,{i,0,4}];y={27.0,26.8,26.5,26.3,26.1};xy=Table[{x[[i]],y[[i]]},{i,1,5}];q[a_,b_,c_] :=Sum[(a+b*x[[i]]+c*x[[i]]^2-y[[i]])^2,{i,1,5}]NSolve[{D[q[a,b,c],a]==0, D[q[a,b,c],b]==0,D[q[a,b,c],c]==0},{a,b,c}]t1=ListPlot[xy,PlotStyle->PointSize[0.02]];f[x_] :=27.56+ -0.0574286*x+0.000285714*x^2;t2=Plot[f[x],{x,5,35},AxesOrigin->{5,25}];Show[t1,t2]首先得到a,b,c三个值: {{a->27.56,b->-0.0574286,c->0.000285714}}然后得到同一坐标系下的数据点散点图及拟合函数的图形:试验过程(含详细试验步骤、程序清单及异常情况记录等)输入以下mathematica语句求解参数a,b,c:运行后可得解:2为求得数据点的散点图及拟合函数的图形,输入以下语句,并将两个图画在同一坐标下:运行得:3在最开始时,我输入的程序是这样的:x=Table[10.0+5.0*i,{i,0,4}];y={27.0,26.8,26.5,26.3,26.1};xy=Table[{x[[i]],y[[i]]},{i,1,5}];q[a_,b_,c_] :=Sum[(a+b*x[[i]]+c*x[[i]]^2-y[[i]])^2,{i,1,5}]NSolve[{D[q[a,b,c],a]==0, D[q[a,b,c],b]==0,D[q[a,b,c],c]==0},{a,b,c}]t1=ListPlot[xy,PlotStyle->PointSize[0.02],DisplayFunction->Identity];f[x_] :=27.56+ -0.0574286*x+0.000285714*x^2;t2=Plot[f[x],{x,5,35},AxesOrigin->{5,25},DisplayFunction->Identity];Show[t1,t2, DisplayFunction->$ DisplayFunction]然而得到的结果没有图形(如下):我比照了老师的讲义,改动了“DisplayFunction->Identity”,可是,结果还是一样,没有图形。

数学实验典型案例

数学实验典型案例

数学实验典型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数学实验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认识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典型的数学实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实验一:用三角形拼图探究三角形的性质这个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探究三角形的性质。

教师让学生用拼图拼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属性,包括边长、角度、高度等。

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可以发现不同的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二:使用平衡秤探究平行线的性质这个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平衡秤和一些不同长度的直线,让学生用平行线的方法来使平衡秤保持平衡。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包括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实验三:用图形和模型探究体积和表面积的关系这个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探究体积和表面积的关系。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和模型,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来探究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不同形状的图形和模型之间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通过上述的数学实验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实验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数学实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字数达到最低要求】第二篇示例:数学实验典型案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实践探索数学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个经典的数学实验案例:一、随机实验与概率计算随机实验是概率论中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规律。

可以进行抛硬币实验,记录正反面的次数,计算出正反面出现的概率分布;或者进行色子实验,统计各种点数出现的频率,从而了解点数的概率分布。

小学生数学实验100例

小学生数学实验100例

小学生数学实验100例第1篇:我的数学小实验的日记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

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

随后,将筷子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

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

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

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第2篇:我的小实验数学日记下午放学时,班主任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大家想办法测算一次筷子的体积,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将测算过程记录下来。

这道家庭作业,表面上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际可能寓意更深,因为一次筷子的使用与环保有关,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题。

一次*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怎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终于,有了一点眉目。

我可以将一次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办法测定起来又都太麻烦了,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自豪的笑了。

五个简单的数学实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个简单的数学实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个简单的数学实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是一门需要动脑筋的学科,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数学实验来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

本文将介绍五个适合小学生的数学实验,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的奥秘。

实验一:奇妙的整数环材料:一张纸条、一支胶水、一只剪刀、一条胶带步骤:1. 将纸条剪成一根长长的带子,两端粘合起来形成一个环。

2. 将这个环的中心部位胶水粘起来,使其不能散开。

3. 将这个环贴在一张纸上,并用胶带固定住。

4. 让孩子用笔在纸上标记出整数的位置,比如0、1、2等。

5. 孩子沿着环转动,观察每个整数对应的位置。

实验二:妙不可言的乘法表材料:一个十字相交的纸板、十个绳子或者线、十块卡片步骤:1. 在纸板上画出10行10列的乘法表格。

2. 将绳子或者线切成足够长的长度,分别用于表示行和列。

3. 将绳子或者线固定在纸板上,使其与乘法表格中的行和列相对应。

4. 将卡片标记上1至10的数字,并分别夹在行和列的绳子上。

5. 让孩子将两个绳子交叉,通过观察卡片上的数字交点,找到对应的乘积。

实验三:神奇的数字树材料:一张白纸、彩色细线、彩色纸或者卡片、剪刀、胶水步骤:1. 将白纸剪成一个树的形状,并将其固定在桌子上。

2. 将彩色细线剪成不同长度的段落,每个段落代表一个数字。

3. 将彩色纸或者卡片剪成很多个小方块,每个方块上写一个数字。

4. 让孩子选择一个数字,然后将对应长度的彩色细线系在树枝上。

5. 让孩子选择另一个数字,将对应长度的彩色纸或者卡片贴在树枝上。

实验四:有趣的几何形状材料:一些彩色纸或者卡片、剪刀、胶水步骤:1. 将纸或者卡片剪成不同的几何形状,比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将这些几何形状放在桌子上,让孩子观察它们的属性和特点。

3. 让孩子用这些几何形状拼接出其他形状,比如正方形和长方形组合成一个长方体。

4. 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并观察不同组合的结果。

数学逻辑小实验报告(3篇)

数学逻辑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数学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学会运用数学逻辑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1. 简单逻辑推理(1)实验材料:题目、答案(2)实验步骤:①阅读题目,理解题意;②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找出逻辑关系;③根据逻辑关系,得出结论;④核对答案,检验推理过程是否正确。

2. 排列组合问题(1)实验材料:题目、答案(2)实验步骤:①阅读题目,理解题意;②分析题目中的条件,确定问题类型;③根据问题类型,运用排列组合公式进行计算;④核对答案,检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3. 概率问题(1)实验材料:题目、答案(2)实验步骤:①阅读题目,理解题意;②分析题目中的条件,确定问题类型;③根据问题类型,运用概率公式进行计算;④核对答案,检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简单逻辑推理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运用逻辑推理,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解答题目。

在解答过程中,部分同学能够快速找出逻辑关系,得出结论;但也有部分同学在分析题目条件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推理过程不够严谨。

2. 排列组合问题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运用排列组合公式,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解答题目。

在解答过程中,部分同学能够熟练运用公式,快速计算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同学在确定问题类型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计算过程出错。

3. 概率问题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运用概率公式,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解答题目。

在解答过程中,部分同学能够熟练运用公式,快速计算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同学在确定问题类型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计算过程出错。

四、实验结论1. 数学逻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在运用数学逻辑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重分析题目条件,找出逻辑关系,确保推理过程严谨。

3. 对于排列组合问题和概率问题,要熟练掌握相关公式,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实验建议1. 加强数学逻辑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两篇)2024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两篇)2024

引言概述: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二)旨在对高等数学的相关实验进行探究与研究。

本次实验报告共分为五个大点,每个大点讨论了不同的实验内容。

在每个大点下,我们进一步细分了五到九个小点,对实验过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进行了详细描述。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高等数学的概念和应用。

正文内容:一、微分方程实验1.利用欧拉法求解微分方程a.介绍欧拉法的原理和步骤b.详细阐述欧拉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c.给出具体的实例,展示欧拉法的计算步骤2.应用微分方程建立模型求解实际问题a.介绍微分方程模型的建立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用微分方程建立模型c.详细阐述模型求解步骤和结果分析3.使用MATLAB求解微分方程a.MATLAB求解微分方程的基本语法和函数b.给出一个具体的微分方程问题,在MATLAB中进行求解c.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二、级数实验1.了解级数的概念和性质a.简要介绍级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b.阐述级数收敛和发散的判别法c.讨论级数的性质和重要定理2.使用级数展开函数a.介绍级数展开函数的原理和步骤b.给出一个函数,使用级数展开进行近似计算c.分析级数近似计算的精确度和效果3.级数的收敛性与运算a.讨论级数收敛性的判别法b.介绍级数的运算性质和求和法则c.给出具体的例题,进行级数的运算和求和三、多元函数极值与最值实验1.多元函数的极值点求解a.介绍多元函数的极值点的定义和求解方法b.给出一个多元函数的实例,详细阐述求解过程c.分析极值点对应的函数值和意义2.多元函数的条件极值与最值a.讨论多元函数的条件极值的判定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多元函数,求解其条件极值和最值c.分析条件极值和最值对应的函数值和意义3.利用MATLAB进行多元函数极值与最值的计算a.MATLAB求解多元函数极值与最值的基本语法和函数b.给出一个多元函数的具体问题,在MATLAB中进行求解c.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四、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实验1.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应用a.介绍曲线积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曲线积分问题,详细阐述计算过程c.分析曲线积分结果的几何意义2.曲线积分的应用举例a.讨论曲线积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b.给出一个实际问题,使用曲线积分进行求解c.分析曲线积分结果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3.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应用a.介绍曲面积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曲面积分问题,详细阐述计算过程c.分析曲面积分结果的几何意义五、空间解析几何实验1.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表示与性质a.介绍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表示和性质b.给出一个具体的空间曲线,转化为参数方程表示c.分析参数方程对应的几何意义和性质2.平面与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a.讨论平面与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平面与空间直线的问题,判定其位置关系c.分析位置关系对应的几何意义和应用实例3.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和距离计算a.介绍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和距离的计算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空间直线和平面,计算其夹角和距离c.分析夹角和距离计算结果的几何意义总结:通过本次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分方程、级数、多元函数极值与最值、曲线积分、曲面积分以及空间解析几何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12个趣味数学小实验

12个趣味数学小实验

12个趣味数学小实验1.抛掷骰子:让参与者抛掷一些六面骰子来进行简单的概率统计实验。

让参与者试着计算出最大的骰子点数出现的概率是多少?2.多面体研究:有一个属性为100的正N面体,让参与者试着用它来制作不同形状的3D图形,并计算每个多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趣味数学竞赛:引入一些数学问题,让参与者竞争谁能先求出正确的答案,然后采用积分机制来区分获胜者和失败者。

4.循环数学:引入一个10位数字,让参与者找到一种方法使这些数字在循环运算中不变,可提供一个模式或等式来帮助参与者解答这个问题。

5.拼图游戏:用一些形状不同的拼图让参与者通过一定的数学规律进行拼装,有助于提高参与者的空间思维能力。

6.投点绘图:用一个三角形,让参与者在三角形三边上投点,五个点以上时拟合出一条直线,有助于参与者学习几何拟合法则。

7.随机数字匹配:给参与者一堆不等的随机数字,他们必须尝试使用不同的组合方式来使所有的数字能够完美配对,以此来练习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8.积分游戏:介绍一些基本的积分游戏,如井字棋,让参与者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计算出游戏的最优解,以及暴力试探法等。

9.符号数学:介绍一些基本的符号数学概念,如变量、函数、方程等,让参与者尝试用符号来描述数学概念,以提高参与者对数学的理解能力。

10.寻对宝藏:在一个数学任务中,参与者需要根据地图的提示找出宝藏所在的位置,从而学习坐标系以及几何图形的关系。

11.数列游戏:让参与者在一些特定的数字序列中,找出其中的规律与模式,有助于增强参与者对数字特征的发现能力与认知能力。

12.图论游戏:使用一定规则构建网络图,让参与者尝试通过计算两个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来完成任务,有助于提高参与者的图论运算能力。

(完整版)初中数学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

(完整版)初中数学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

(完整版)初中数学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初中数学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本文介绍了初中数学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

以下是这些实验的简要介绍:1. 直线角度测量实验:通过工具测量直线的角度,理解角度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三角形内角和实验:通过折纸实验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3. 平行线实验:利用直线和转角器进行实验,观察平行线的性质。

4. 三角形面积实验:通过计算底和高的乘积或使用套圆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5. 圆周率实验:通过实际测量,求得一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即圆周率的近似值。

6. 长方体表面积与体积实验:测量长方体的边长并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7. 圆柱体表面积与体积实验:测量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并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8. 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实验:利用勾股定理验证直角三角形斜边长的计算方法。

9. 正方形对角线长度实验:通过测量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验证其与边长的关系。

10. 角平分线实验:利用直线和转角器进行实验,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

11. 多边形面积实验:通过将多边形分解为三角形,并计算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然后相加得到多边形的面积。

12. 圆锥体表面积与体积实验:测量圆锥体的底面半径和高,并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13. 钟摆周期实验:通过实际测量,研究钟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14. 直角三角形内角实验: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塑料角尺进行实验,研究直角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

15. 等腰三角形实验:使用直线和转角器进行实验,观察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6. 规律图像探究实验:通过绘制函数图像并观察规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17. 平行四边形面积实验:通过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进行实际测量验证。

18. 圆锥体的展开实验:利用模型纸将圆锥体展开,并观察其展开图形的特点。

19. 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求和实验:通过实际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观察规律并寻找求和公式。

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作业汇总(1)产生一个5阶魔方矩阵M:M=magic(5)(2)将矩阵M的第3行4列元素赋值给变量t:t=M(3,4)(3)将由矩阵M第2,3,4行第2,5列构成的子矩阵赋给变N:N=M(2:4,2:3:5)(4)将由矩阵M的前3行赋给变量N:N=M(1:3,:)(5)将由矩阵M的后3列赋给变量N:N=M(:,end:-1:end-2)(6)提取M的主对角线元素,并以这些对角线元素构成对角矩阵N:N=diag(diag(M))或N=tril(triu(M)) (7)随机产生1000个100以内的整数赋值给变量t:t=round(rand(1,1000)*100)(8)随机产生100*5个100以内的实数赋值给变量M:M=rand(100,5)*100(1)删除矩阵M的第7个元素M(7)=[](2)将含有12个元素的向量t转换成3*4的矩阵:reshape(t,3,4)(3)产生和M同样大小的单位矩阵:eye(size(M))(4)寻找向量t中非零元素的下标:find(t)(5)逆序显示向量t中的元素:t(end:-1:1)(6)显示向量t偶数位置上的元素:t(2:2:end)(7)利用find函数,将向量t中小于10的整数置为0:t(find(t<10&rem(t,1)==0))=0(8)不用find函数,将向量t中小于10的整数置为0:t(t<10&rem(t,1)==0)=0(9)将向量t中的0元素用机器0(realmin)来代替:t(find(t=0))=realmin(10)将矩阵M中小于10的整数置为0:M(find(M<10)&rem(M,1)==0)=02、写出完成下列操作的命令及结果。

(1)将1~50这50个整数按行优先存放到5*10的矩阵中,求该矩阵四周元素的和;>> t=[1:10];>> M=[t;t+10;t+20;t+30;t+40]M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N=M(2:4,2:9)N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2 23 24 25 26 27 28 2932 33 34 35 36 37 38 39>> sum(sum(M))-sum(sum(n))ans =6632)n取100、1000、10000,求序列1、1/2、1/3……1/n的和。

三年级数学小实验

三年级数学小实验

三年级数学小实验一、测量类小实验。

1.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长度。

- 实验目的。

- 让学生学会使用直尺等测量工具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理解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

- 实验材料。

- 直尺(最好是厘米刻度清晰的)、不同长度的小棒(如5厘米、10厘米、15厘米等)、纸条若干。

- 实验步骤。

- 拿出一根小棒,将直尺的0刻度线与小棒的一端对齐。

- 观察小棒的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值,读出小棒的长度。

例如,小棒的一端对齐0刻度,另一端对齐10厘米刻度,那么小棒的长度就是10厘米。

- 用同样的方法测量纸条的长度。

可以让学生先估计纸条的长度,然后再进行测量,对比估计值和测量值的差异。

- 实验拓展。

- 让学生测量教室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如黑板的长和宽、桌子的长度等,并记录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进一步理解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并且能够熟练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2.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重量(质量)- 实验目的。

- 使学生认识秤,学会使用秤测量物体的重量,感受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区别。

- 实验材料。

- 天平秤、电子秤、一些小物品(如回形针、小橡皮、苹果、一袋盐等)。

- 实验步骤。

- 认识天平秤和电子秤的构造,了解如何读数。

- 用天平秤测量小物品的重量。

例如,测量一个回形针的重量,先将天平秤调平,然后把回形针放在天平秤的一端,在另一端放上砝码,直到天平平衡,读出砝码的重量,这就是回形针的重量(可能是几克)。

- 用电子秤测量较大物品的重量。

如测量一个苹果的重量,将苹果放在电子秤上,直接读出电子秤显示的数值(可能是几百克)。

再测量一袋盐的重量,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

- 实验拓展。

- 让学生估计一些物品的重量,然后用秤进行测量验证。

还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测量一些常见生活用品的重量,如牙膏、牙刷等,加深对克与千克的认识。

二、图形类小实验。

1. 实验名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 实验目的。

- 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小学生数学实验100例

小学生数学实验100例

小学生数学实验100例实验一:糖果计数Obj:培养小学生的计数能力Materials:糖果Procedure:1. 给每个小学生发放相同数量的糖果。

2. 让小学生一边将手中的糖果一个一个取出,一边用口数数。

3. 让他们将自己数的结果告诉老师,老师确认无误后,鼓励他们继续进行下一轮的计数。

4.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小学生们计数无误。

实验二:数字拼图Obj:提高小学生的数字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Materials:数字卡片、拼图板Procedure:1. 将数字卡片打乱顺序放在桌上。

2. 让小学生们按照数字的顺序将卡片拼在拼图板上。

3. 鼓励小学生们在完成之后互相检查答案,找出错误并及时修改。

实验三:趣味运算Obj:强化小学生的运算能力Materials:纸、铅笔Procedure:1. 给每个小学生发放纸和铅笔。

2. 出题者可以随机给出一道加法、减法或乘法的算式。

3. 小学生们写下自己的答案,并在完成后把纸张交给出题者。

4. 出题者检查答案,将答对的小学生召集起来并鼓励他们。

实验四:图形分类Obj:提高小学生的图形识别和分类能力Materials:各种图形卡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Procedure:1. 将各种图形卡片打乱顺序放在桌上。

2. 让小学生们按照图形的特征将卡片分类。

3. 鼓励小学生们在完成之后互相检查分类结果,并讨论不同分类方式的合理性和差异。

实验五:分数比较Obj:加深小学生对分数大小关系的理解Materials:纸、铅笔Procedure:1. 准备一些简单的分数题目,例如1/2、1/4、1/8等。

2. 让小学生们通过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判断分数的大小关系。

3. 引导小学生们用纸和铅笔练习绘制简单的分数图形,加深对分数大小关系的理解。

实验六:时钟读表Obj:提高小学生的时间概念和读表能力Materials:模拟时钟、题目卡片Procedure:1. 准备一些时钟读表题目卡片,包括小时和分钟的各种组合。

三年级数学趣味小实验

三年级数学趣味小实验

三年级数学趣味小实验
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打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
流程:
1、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

2、让水冲在手帕上。

3、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

4、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

说明:
1、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2、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

延伸:
如果盖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实验一1, 立方曲线y=x 3>> x=-10:0.1:10; >> y=x.^3; >> plot(x,y)-10-8-6-4-2246810-1000-800-600-400-200020040060080010002.立方抛物线y=x 1/3>> x=-10:0.1:10; >> y=x.^(1/3); >> plot(x,y);-10-8-6-4-2024681000.511.522.53,高斯曲线y=2x e以参数方程表示的曲线;>> x=-10:0.1:10; >> y=exp(-x.^2); >> plot(x,y);>>-10-8-6-4-224681000.10.20.30.40.50.60.70.80.91以参数方程表示的曲线: 4,奈尔抛物线 x=t 3y=t 2(y=x 2/3)>> x=-10:0.1:10; >> y=x.^(2/3); >> plot(x,y);-10-8-6-4-20246810-3-2-10123455,半立方抛物线 x=t 2y=t 3(y 2=x 3)>> x=-10:0.1:10; >> y=x.^(3/2); >> plot(x,y);-10-8-6-4-20246810-5051015202530356,笛卡尔曲线 x=3at 2) , y=3at 2/(1+t 2) (x 3+y 3-3axy=0)>> t=-10:0.1:10; >> a=8;>> x=3*a*t./(1+t.^2);y=3*a*t.^2./(1+t.^2); >> plot(x,y);-15-10-505101505101520257,蔓叶线 x=at 2/(1+t 2),y=at 3/(1+t 2) (y 2=x 3/(a-x)) t=-10:0.1:10; >> a=2;>> x=a*t.^2./(1+t.^2);y=a*t.^3./(1+t.^2); >> plot(x,y);00.20.40.60.81 1.2 1.4 1.6 1.82-20-15-10-5051015208,摆线 x=a(t-sint), y=b(1-cost) >> a=10; >> b=15; >> t=-10:0.1:10;>> x=a*(t-sin(t));y=a*(1-cos(t)); >> plot(x,y);-150-100-5050100150024681012141618209,内摆线(星形线) x=acos 3t, y=asin 3t (x 2/3+y2/3=a2/3)>> t=-10:0.1:10; >> a=5;>> x=a*(cos(t)).^3; y=a*(sin(t)).^3; >> plot(x,y);-5-4-3-2-101234510,圆的渐伸线(渐开线)x=a(cost+tsint) , y=a(sint- tcost )t=-10:0.1:10;>> a=5;>> x=a.*(cos(t)+t.*sin(t));y=a.*(sin(t)-t.*cos(t));>> plot(x,y);-40-30-20-1010203040-50-40-30-20-100102030405011,空间螺线 x=acost , y=bsint , z=ct 。

t=-20:0.1:20; >> a=5;b=8;c=10;>> x=a.*cos(t);y=b.*sin(t);z=c.*t; >> plot3(x,y,z);-5510-200-100100200以极坐标方程表示的曲线: 12,阿基米德曲线 r=am ,r >=0 。

m=-20:0.1:20; >> a=1; >> r=a.*m;r>0;>> x=r.*cos(t);y=r.*sin(t); >> plot(x,y);-20-15-10-505101520-20-15-10-5510152013,对数螺线 r =e at。

>> t=-20:0.00001:20;>> a=1;>> r=exp(a.*t);>> x=r.*cos(t);y=r.*sin(t);>> plot(x,y);-0.500.51 1.52 2.5x 108-0.500.511.522.533.544.5x 10814,双纽线 r 2=a 2cos2t ((x 2+y 2)2=a 2(x 2-y 2))。

>> t=-20:0.00001:20;>> a=1;>> r=(a.^2.*cos(2.*t)).^(1/2);>> x=r.*cos(t);y=r.*sin(t);>> plot(x,y);-1-0.8-0.6-0.4-0.200.20.40.60.81-0.4-0.3-0.2-0.10.10.20.30.415,双纽曲线 r 2=a 2sin2t ((x 2+y 2)2=2a 2xy)>> t=-20:0.0001:20;>> a=1;>> r=(a.^2.*sin(2.*t)).^(1/2);>> x=r.*cos(t);y=r.*sin(t);>> plot(x,y);-1-0.8-0.6-0.4-0.200.20.40.60.81-1-0.8-0.6-0.4-0.20.20.40.60.8116.四叶玫瑰线 r=asin2t , r>=0 。

>> t=-20:0.0001:20;>> a=1;>> r=a.*sin(2.*t);>> x=r.*cos(t);y=r.*sin(t);>> plot(x,y);-0.8-0.6-0.4-0.200.20.40.60.8-0.8-0.6-0.4-0.20.20.40.60.817,三叶玫瑰线 r=a sin3t , r>=0>> t=-20:0.0001:20;>> a=1;>> r=a.*sin(3.*t);>> x=r.*cos(t);y=r.*sin(t);>> plot(x,y);-1-0.8-0.6-0.4-0.200.20.40.60.81-1-0.8-0.6-0.4-0.20.20.40.618 ,三叶玫瑰线 r= acos3t ,r>=0 。

>> t=-20:0.0001:20;>> a=1;>> r=a.*cos(3.*t);>> x=r.*cos(t);y=r.*sin(t);>> plot(x,y);-0.6-0.4-0.200.20.40.60.81-1-0.8-0.6-0.4-0.20.20.40.60.81数学实验二1,求下列极限(1),l i m x →∞(1-1/x)x>> syms x;>> limit((1-1/x)^x,x,inf)ans =exp(-1)(2),lim x →∞(x 3+3x )1/x>> syms x;>> limit((x^3+3^x)^(1/x),x,inf)ans =3(3),lim x →∞((x+2)1/2-2 (x+1)1/2+x 1/2) >> syms x;>> limit((x+2)^(1/2)-2*(x+1)^(1/2)+x^(1/2),x,inf)ans =(4)1lim x →(2/(x 2-1)-1/(x-1)) >> syms x;>> limit(2/(x^2-1)-1/(x-1),x,1)ans =-1/2(5)0lim x →x cot2x >> syms x;>> limit(x*cot(2*x),x,0)ans =1/2(6)lim x →∞((x 2+3x)1/2-x) >> syms x;>> limit((x^2+3*x)^(1/2)-x,x,inf)ans =3/2(7)lim x →∞(cos(m/x))x >> syms x;>> m=5;>> limit((cos(m/x))^x,x,inf)ans =1(8)1lim x →(1/x-1/(e x -1))>> syms x;>> limit(1/x-1/(exp(x)-1),x,1)ans =(exp(1)-2)/(exp(1)-1)(9)0lim x ((1+x)1/3-1)/x >> syms x;>> limit(((1+x)^(1/3)-1)/x,x,0)ans =1/32,做出函数f(x)=3x 2sin(x 3), -2<x<2 的图形 ,并指出大致单调区间;用diff 求f ’(x) ,并求出f (x )的确切的单调区间。

>> x=-2:0.001:2;y=3*x.^2.*sin(x.^3);>> plot(x,y);-2-1.5-1-0.500.51 1.52-15-10-551015由图形可得大致单调区间(-2,-1.7) (-1.3,1.3) (1.7,2)单调递增 (-1.7,1.3) (1.3,1.7)单调递增 >> syms x;>> diff(3*x.^2.*sin(x.^3),x,1) ans =6*x*sin(x^3)+9*x^4*cos(x^3) >> x=-0:0.001:2;>> y=6*x.*sin(x.^3)+9*x.^4.*cos(x.^3); >> plot(x,y) >>00.20.40.60.81 1.2 1.4 1.6 1.82-60-40-20020406080100120实验四1,(不定积分)用int 计算下列不定积分,并用diff 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