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健康促进测量及其评价指标
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
![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e8baaf9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6.png)
健康增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2023版)使用阐明:本考核指标根据《健康增进医院基本规定》编制,包括创立环节、创立内容、活动细则及考核措施等。
考核指标分为“A”和“B”两类。
“A”选项为所有创立医院必须开展旳活动,“B”选项根据各医院状况有选择开展,“A”和“B”总分各为100分,考核时分类记分,供各省(区、市)制定2023年健康增进医院工作规定及考核措施参照使用。
各省(区、市)可以参照本表对健康增进医院工作进行考核,健康增进医院也可以参照工作环节与活动细则开展活动,并开展自评工作。
环节活动内容选项活动细则考核措施得分组织管理1.1成立医院健康增进领导小组A(4分)1.医院管理层每年组织一次讨论/动员会,参与组员包括医院行政部门组员与主管,明确创立健康增进医院旳意义与目旳。
2.正式成立“医院健康增进领导小组”,负责院内外健康教育与健康增进工作旳全面管理。
3.明确领导小组旳构成、责任与分工:由院级领导担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参与,人员构成合理,分工明确。
4.建立定期汇报、协调与沟通机制:有例会制度,一年不少于2次,以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发现问题,保证健康增进工作旳实行和正常运行。
查资料。
缺乏1项扣1分,每项资料不全扣0.5分。
1.2建立组织网络A(4分)1.配置专职健康增进专职人员,负责全院健康教育与健康增进工作旳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协调和管理。
2.分科室指定专/兼职健康教育管理员,明确责任与分工负责开展健康增进工作。
*专职人员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公共卫生与管理、医学或传播学专业,从事健康教育工作不少于2年及以上。
查资料,看现场。
无专职人员扣2分,少于2人扣1分,专职人员经验或背景局限性扣1分,1个科室无专/兼职人员扣0.2分。
B(8分)3.医院建立具有独立管理职能旳健康增进/健康教育科(室、中心)或办公室(独立旳职能部门或设在综合部门下旳独立科室)(合用二、三级医院)。
查文献看现场,未建立不得分。
1.3制定计划与目旳A(4分)1.制定健康增进医院工作年度计划,环节如下:①问题评估(参见自评表):评估本院病患、职工健康教育与健康增进现实状况,确定亟待处理旳问题,界定患者、员工与小区重要健康问题,并提出可行旳处理方案。
高中健康促进效果评估
![高中健康促进效果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8c15d62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c.png)
高中健康促进效果评估
概述:
本文档旨在对高中健康促进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了解该计划对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改进的可能性。
评估方法:
1. 调查问卷: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和教师的参与,涵盖以下方面:
- 学生的生活惯:饮食、运动、睡眠等.
- 学生的身体健康:身高、体重、视力等.
- 学生的心理健康:压力水平、情绪状态等.
- 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 教师的观察和反馈:对学生健康促进活动的看法和建议.
2. 数据收集与分析: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 学生健康状况的整体情况.
- 不同健康状况之间的差异.
- 学生参与健康促进活动的程度.
- 学生的生活惯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3. 结果解读与建议:
-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当前高中健康促进计划的有效性.
-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健康状况.
- 将结果报告给相关的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人员.
结论:
通过对高中健康促进效果的评估,可以为学校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计划提供依据,以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并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2020年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第六章
![2020年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14c9b1c4a417866fb94a8e93.png)
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和群体行为改变,以及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并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
2)健康促进涉及5个主要活动领域: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3)增强社区的能力;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联系:健康促进是一个综合的调动教育、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广泛力量,改善人群健康的活动过程。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和先导。
离开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同时,健康促进对健康教育是强有力的支撑,健康教育如不向健康促进发展,其作用就会受到极大限制。
3、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区别和联健康教育无论是针对个体的健康管理、还是针对群体的健康管理,都是一种非常基本和重要的方法和策略。
熟悉和掌握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是实现有效的个体健康管理的基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群体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方法和策略。
第二节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1、“知信行”模式(KAP):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是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该模式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只有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2、健康信念模式(HBM)理论:强调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影响感知的因素很多,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
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基础,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就会采纳健情感激发。
4、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该理论的主要依据是:人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而且每个改变行为的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只有针对其需要提供不同的干预帮助,才能促使教育对象向下一阶段转变,最终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
第六章卫生服务评价
![第六章卫生服务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1154b9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5.png)
(2)卫生人力研究的内容 1)卫生人员的数量 • 卫生人员由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量可用绝对数和相对数表示。绝对数表 示卫生人力实际拥有量。为了表达不同时期、不同 地区卫生人力的水平,通常用相对数来表示,如每 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每千人口医师数、每名医 师服务人口数等。
(1) 每万人口医师数 (2) 每万人口临床医师数 (3) 每千人口病床数 (4) 每千人口观察床数 (5) 每万人口药剂师数 (6) 每万人口卫生保健人员数 (7) 个人投资占国民卫生保健支出的百分比 (8) 卫生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三、卫生服务利用 (一)卫生服务利用的概念 • 卫生服务利用是卫生服务需要和供给相互作用的结
2.卫生设施的测量指标 (1) 每千人口卫生资产额 (2) 每千人口仪器设备额 3.卫生费用的测量指标 (1) 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 (2) 人均卫生费用 (3) 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 (4) 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卫生费用的比例 (5) 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
4.世界卫生组织20世纪70年代推荐的7国12地区的卫 生资源测量指标
四、工作活动 • 卫生部门为一定目的而使用卫生资源,产生相
应的工作活动。衡量的指标有工作活动的内容、 数量和质量。 • 从卫生服务接受者方面来考虑,可以衡量的指 标是指接受卫生服务工作后产生的影响和结果。 • 工作活动研究可以从工作描述和工作测量两方 面进行。
五、质量评价 • 质量评价要从卫生服务的组织和结构、工作活动和过
体和个人。 (4)卫生费用的分类 • 卫生费用可分为直接和间接卫生费用两类。 • 从卫生服务的角度,还可将卫生费用分为医疗
服务费、卫生防疫费、妇幼卫生费、医学教育 费及科学研究费等。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435655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4.png)
第六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评价
一、概 述 (二)评价的意义
4.用计划实施结果争取支持和扩大影响 向公众和资金提供者说明 计划实施所取得的结果,用科学的结论争取领导对健康教育计划的 支持,改善公共关系,扩大对社区的影响。
5.丰富和充实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水平 健康教育通常需要在有关 理论基础上形成说明面临的问题的具体假说,用其指导项目实施。 通过对实践效果的评价可进一步检验假说和理论,不断提高认识和 实践水平。
或组织机构内部,或在干预场所发生的事件、导致参与者发生某 些可能对结局有影响的变化。如爱国卫生运动活动、世界无烟日 活动、有关联的新闻报道等。亦有称之为自然变化或长期趋势变 化的情况,如疾病发病的周期性变化等。可通过设立对照组和过 程追踪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
第六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评价
四、影响效果评价真实性的因素 (二)计划工作人员和参与者的熟练性 ❖ 在研究期间,参与者和工作人员中的知识增长和技能熟练的变化
质量。与其他策略不同的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通过改变人们 的健康相关行为来实现其目的。 ❖ 因此,健康教育项目的效果评价,是针对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实施 对目标人群健康意识、知识与技能、行为以及健康状况乃至生活 质量影响的评价。
第六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评价
二、效果评价的内容和指标 ❖ 健康教育项目的效果评价是确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实施后
第六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评价
三、评价设计方案 (二)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 ❖ 又称为准实验研究,其设计思想是将目标人群设定为干预组,并
为目标人群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另一人群作为对照组,在对目标人 群实施干预前,同时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有关效果指标的测量, ❖ 然后仅对干预组施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对照组则保持自 然状态,所有的干预活动结束后,再次对两个组的有关指标进行 测量,对两次测量所得到的四组测量值进行双向比较,从而确定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效果。
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任务分解
![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任务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16b65b1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e.png)
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任务分解任务分解是将一个大任务拆分成若干个小任务,以便更好地进行任务管理和执行。
对于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的任务分解,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解:
1.建立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研究国内外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的相关文献和标准;
-初步设计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的分类和级别结构;
-召集专家进行评审和修改,确定最终框架。
2.确定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的内容:
-分析健康促进医院的核心业务和功能,明确评价的重点;
-研究相关指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确定适用的指标;
-确定各个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权重。
3.收集和整理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的数据:
-确定数据收集的途径和方法,如问卷调查、医院内部数据统计等;
-设计数据收集表格和调查问卷,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数据收集工作,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
4.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数值;
-制作数据分析报告和图表,以便于结果的展示和解释;
-根据指标数据的分析结果,评价医院的健康促进工作情况,提出改
进措施和建议。
5.进行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的实施和持续改进:
-将评价指标体系纳入到医院的日常工作中,确保实施的可行性和有
效性;
-监测和评估医院的健康促进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定期进行指标体系的评估和更新,确保其持续适应医院的发展需求。
通过以上分解的任务,可以对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
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执行,提高医院的健康促进工作质量和水平。
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
![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1a813b1603d8ce2f00662319.png)
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2014版)
使用说明:本考核指标依据《健康促进医院基本要求》编制,包括创建步骤、创建内容、活动细则及考评方法等。
考核指标分为“A”和“B”两类。
“A”选项为所有创建医院必须开展的活动,“B”选项根据各医院情况有选择开展,“A”和“B”总分各为100分,考评时分类记分,供各市(地)制定2014年健康促进医院工作要求及考核办法参考使用。
各市(地)可以参照本表对健康促进医院工作进行考评,健康促进医院也可以参照工作步骤与活动细则开展活动,并开展自评工作。
第六章健康促进测量及其评价指标
![第六章健康促进测量及其评价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1e699f79c8d376eeaeaa31e5.png)
第六章健康促进测量及其评价指标复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1.婴儿死亡率是指1千名几个月内的活产婴儿的死亡数( )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2个月2. 在描述单位、地区或国家健康状况时要选用群体指标符合 ( )A.范围对应B.内容对应C.时间对应D.情节对应3.期望寿命是()A.人群健康学指标B.日常生活质量指标 C.临床健康学指标 D.社会健康学指标4. 某一地区1999年平均人数为200万,这一年内共有300人发生严重心肌梗塞,试问严重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 )A. 0.15B. 1.5C. 15D. 1505. 下列不属于目前公认的健康状况指标的是( )A. 出生率B. 成人识字率C. 寿命损失率D. 危险因素暴露率6.在描述一个地区的健康状况时使用婴儿死亡率,这是指标选用的( ) A.目的原则B.可行性原则C.公认原则D.发展原则7.孕产妇死亡率是( )A.生理健康指标B.日常生活质量指标C.健康结果指标D.社会健康学指标8.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用来衡量健康水平和变化的重要指标是()A.婴儿死亡率B.出生率C.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D.患病率9. 属于测量生存质量的指标是()A.无残疾期望寿命B.生活丰度C.个人生活谱D.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 以下不属于社区健康促进的评价指标是()A.社区的收入水平B.社区居民的吸烟率C.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程度D.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11.安全饮水普及率是()A.健康行为测量指标B.社会健康测量指标C.健康结果指标D.社会经济指标12. 社区参与改善卫生状况的程度属于()A.健康行为测量指标B.社会健康测量指标C.卫生政策指标D.社会经济指标13. 失能伤残调整生命年属于( A )A.生存质量指标B.社会健康测量指标C.卫生政策指标D.社会经济指标14. 在一次突发事件中,发生的病例数处以暴露的人口,这种率称为()A.发病率B.患病率C.罹患率D.发生率15. 体块指数(BMI)的计算方法是()A.BMI=体重(kg)/身高(m)B.BMI=体重(kg)/身高(m)2C.BMI=身高(m)/体重(kg)D.BMI=体重(kg)/身高(cm)216. 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计算中,低体重是指新生儿体重低于()A.1200g B.1500g C.2000g D.2500g E. 3000g17. 肥胖的评价标准是()A.大于标准体重10% B.大于标准体重15% C.大于标准体重20%D.大于标准体重25%D.大于标准体重30%18. 病死率计算中,分母应为()A.患某并的全部患者B.观察的全部人口C.同期平均人口数D.时点人口数D.18岁以上全部人口二、多选题(每题2分)1.下列属于形态发育指标的有()A.身高 B.体重 C.胸围 D.肌力 E.坐高2. 属于营养摄入指标的是()A.平均需要量 B.推荐摄入量 C.适宜摄入量 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E.限定摄入量3. 健康行为测量指标包括()A.就业率B.吸烟率 C.人均酒精消耗量 D.未婚少女怀孕率 E.孕产妇死亡率4. 属于卫生服务测量指标的是()A.慢性病患病率B.每千人口病床数C.已婚妇女节育率D.人均卫生费用E.住院接生率5.目前健康促进的评价指标中,对健康的测量应包括()A.有关疾病的指标B.健康的相关指标C.健康政策和组织措施D.影响健康的环境指标E.实施项目的过程指标6.目前,健康测量指标的变化趋势有()A.单一的躯体健康的测量走向多维度的躯体、心理、社会的测量B.从提高生活质量的测量走向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步测量C.从只对负向健康的测量走向对正向和负向两方面的测量D.从对组织器官的客观状况的测量走向对个体主观体验和满意度的测量E.从以患病或死亡为终点的测量走向以患病后功能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7.评价健康的直接指标有()A.疾病、残疾、死亡B.生长发育、营养状况C.心理及行为指标D.生理功能指标E.生态环境指标8. 评价健康的间接指标有()A.人口学特征的指标B.社会环境指标(如就业率、识字率、人均住房面积)C.经济环境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D.自然环境指标(如人均绿化面积、空气污染指数)E.生活方式与行为指标9.健康测量的内容可分为()A.生理学指标B.心理学指标C.社会学指标D.生活方式与行为指标E.生长发育指标10.健康状况测量指标可分为()A. 按健康测量的对象分为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体系B. 按健康测量的内容分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学指标体系C. 按健康测量的方式分为客观和主观体系D. 按健康测量指标本身的性质分为指标和指数E. 其他分类,如将健康指标分为结果指标和功能指标、个体指标和群体指标体系等11.国家的卫生政策是提高社会卫生水平的关键因素,卫生政策测量指标有()A. 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B. 卫生资源分配的情况C. 社区参与改善卫生状况的程度D. 卫生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E. 有无项目规划和规划制定的执行情况三、简答题(每题6分)1. 简述《国家健康促进行动规划框架》中指出的健康促进效果评价指标包括哪些方面?P942.健康促进测量指标选择的原则。
(完整版)健康指标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完整版)健康指标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466282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a.png)
(完整版)健康指标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健康指标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 介绍
该评分标准旨在评估健康指标测量技术操作的质量。
通过对操作过程的评分,可以判断操作者的准确性和技术水平。
2. 评分标准
2.1 准确性
操作者应准确地执行测量技术,包括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按照指定的程序进行测量。
操作者应保证所测量的数值准确无误。
2.2 技术水平
操作者应展现出对测量技术的掌握和理解。
他们应熟悉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测量技术。
2.3 效率
操作者应能够高效地执行测量技术操作。
他们应熟练掌握操作步骤,并且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测量任务。
3. 评分等级
根据操作者的准确性、技术水平和效率,可给予以下评分等级:
3.1 优秀:操作者表现出高准确性、高技术水平和高效率,无
错误操作。
3.2 良好:操作者表现出较高准确性、较高技术水平和较高效率,仅有少量错误操作。
3.3 一般:操作者表现出一般准确性、一般技术水平和一般效率,有一些错误操作。
3.4 待提高:操作者表现出较低准确性、较低技术水平和较低
效率,有较多错误操作。
4. 使用方法
该评分标准可用于对健康指标测量技术操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操作者和评估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过程的实地观察和评分,以提高操作质量和效率。
以上为《健康指标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的完整版,用于评
估健康指标测量技术操作的质量和表现。
通过遵循该评分标准,操
作者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操作技能,并提供准确、高效的测量结果。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简答题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c532ee18336c1eb91a375d9e.png)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简答题第二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1. 简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社会作用。
(1)是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先导(2)能有效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与行为相关的传染病(3)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4)是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5)能适应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2. 简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对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给予支持,并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
2)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
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
4)积极推动医疗部门观念与职能的转变,使基层医疗部门的作用向着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向发展。
5)在全民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3. 如何理解健康促进的战略地位?健康促进是新的公共卫生的精髓,是健康为人人”全球战略的关键要素。
是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所有国家立即和持久地开展活动,把健康促进的概念转变为现实。
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并纳入卫生发展战略。
4. 健康促进的内涵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第三章行为与健康1. 简述人的行为构成的五要素。
P382. 简述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P393. 简述阶段变化理论中的行为变化阶段。
P52第四章健康心理1. 简述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2. 简述健康心理的标准3. 简述心理咨询的原则4. 简述人际交往的原则5. 简述健康情绪的培养方法6. 简述心理健康的促进方法第五章传播与健康教育1. 简述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
2. 简述媒介组合的理由。
3. 在健康传播活动中,应注意运用哪些反馈技巧?4. 简述健康传播效果的层次。
5. 简述健康教育者进行传播活动时,选择传播途径应遵循的原则。
6. 简述人际传播中的非语言传播技巧。
第六章健康促进测量及其评价指标1. 简述《国家健康促进行动规划框架》中指出的健康促进效果评价指标包括哪些方面?2. 健康促进测量指标选择的原则。
健康促进测量及其指标评价
![健康促进测量及其指标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64b2cd06f1aff00bed51e61.png)
科学性原则选用指标时应注意
1、客观性:双盲试验 2、特异性和灵敏性 3、合理性和科学性 4、稳定性和重现性 5、准确性和精密性
健康促进测量及其指 标评价 主 讲:姚 辉
主要内容
健康促进测量的指标体系 健康促进测量常用指标及意义 生命质量评价
第一节 健康促进测量的指标体系
健康促进测量的重要内容
如何对其进行测量,通过哪些指标来 反映人体的生命过程或状态,如何进行 分析和评价。 健康促进指标包括对健康状况和生命 质量进行评价两方面。
一、人口学测量指标
3、质量调整生存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QALYs):用生命质量来调整期望寿命或生存年数而 得到的一个新指标。 4、活动期望寿命(active life xpectancy,ALE): 能够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年限。
二、卫生政策测量指标
卫生政策指标包括:
1、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卫生事业的重视 程度; 2、卫生资源分配的情况; 3、社区参与改善卫生状况的程度; 4、卫生组织机构和管理体质的完善程度。
三、环境卫生测量指标
四、社会经济测量指标
1、国民生产总值(GNP)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2、人均居民收入; 3、恩格尔系数; 4、人均住房面积、住房成套率及热量摄入量; 5、劳动人口的就业率和失业(、健康结果指标
6、孕产妇死亡率:怀孕至分娩后42天的孕产妇的死亡率
7、病死率: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患者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第三节 生命质量评价
一、生活质量评价的内容
生活质量的确定因素(自变量)
与个人的生活条件和境遇相联系,包括医疗保健、健康行
为、经济、教育及人口;
生活质量的变化因素(因变量)
健康促进测量及其指标评价
![健康促进测量及其指标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1c780d551e79b89680226f8.png)
三、健康结果指标
1、发病率(incidence rate) 某年内新发某病病例数
发病率= 同年暴露人口数
×比观察期间新发病例数
罹患率=
×K
同期暴露人口数
三、健康结果指标
3、患病率prevalence(时点患病率、期间患病率)
观察时点内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时点患病率=
程度; 2、卫生资源分配的情况; 3、社区参与改善卫生状况的程度; 4、卫生组织机构和管理体质的完善程度。
我国政府对卫生领域的投入
问题: 1、政府为什么要对卫生领域进行投入? 2、我国政府卫生投入的现状?
为什么投入?
1、理论上——市场失灵及卫生公共产品的存在 2、政策上——相关的政策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关于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若干意见》
包括早死导致生命时间损失(yearly of life lost, YLLs)和 失能状态下的生存时间(yearly of life disability, YLDs)
五、生命质量评价指标
(二)生存质量指标
2、无失能(伤残)期望寿命(disability-free life expectancy, DFLE):从寿命表中减去因失能而耗损的寿命所 得的平均寿命。
一、生理健康测量指标
(一)生长发育指标:
身高 体重 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
(二)行为发展指标 (三)营养摄入情况
二、心理健康测量指标
(一)人格(personality):包括性格、气质及能力; 采取MMPI、EPQ、16PF法测量
(二)智力(mental):通常采取IQ来表示; IQ=智力年龄/实足年龄
健康促进规划评价
![健康促进规划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9afa9736137ee06eef91850.png)
• 简单时间系列设计:单组前后比较加入时间因素,观 察时间长,要求观察的时间点多(50个时间点),此 研究需要能多次进行高质量的观察(调查),须保证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
h
31
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
how
时间(历史)因素:政策、生活条件、自然条件等
计划工作人员和参与者的熟练性
测试或观察的偏倚:评定错误、暗示效应、霍桑效应等
C.准实验研究 D.病例—对照研究
E.时间系列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哪些项属于效果评价() A.知识、信念、态度的转变 B.相关行为的改变 C.规划活动的效率提高 D.相关发病率的下降 E.病人的依从性提高
2.以下哪些项属于形成评价() A.评审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方法是否合适 B.评估规划活动的参与率 C.对规划的某些内容进行预试验 D.评估规划执行者执行规划的能力 E.对实施规划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价
• 优点:样本容易获得。
• 缺点:说服力降低。
h
27
非等同比较组设计示范
• 人数或者性质上的不对等。
实验前 处理 实验组 A1 X • 控制组 B1
实验后 A2 B2
差异 A1-A2 B1-B2
比较
• 注意:未随机化,且结果需同时考虑两组的前后测 量差异
h
28
• 准实验研究3
• 复合时间系列设计:存在多个时间点测量,分别 观察干预后不同研究组中出现的变化。
B2
B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
30
• 非实验设计
• 既不遵循随机化原则,又不设立对照组,因而对实验 中的影响因素控制最低。
• 单组前后比较: 用某一对象或人群在接受教育干预 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因不能排除非控制因素、历史 因素、计划者或参与者熟练性等的影响。只有在非控 制因素在干预前后保持不变的情形下,才可以认为干 预前后的变化是由干预引起的。因此较难说明干预的 结果。但此方案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医院评价指标体系(2016版)
![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医院评价指标体系(2016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84868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7.png)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解释及分值
评分标准及考核方法
得分
一、组织管理
(20分)
协调机制
成立医院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健康促进医院领导小组,职责分工明确。(1分)
查资料成立院长或分管院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得1分。
每年度召开2次工作例会,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建设。(1分)
查资料每召开1次工作例会得0.5分,最高1分。
查资料有年度工作计划,得1分。
年度计划包括问题评估、重点工作领域,内容分工到人、有时间进度表。缺一项扣0.25分,最高1分。
定期开展员工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培训,开展控烟培训。(2分)
查资料每开展一次专题培训得0.5分,最高2分。
每年全面总结健康促进医院工作,总结经验和问题,接受上级部门的考核评估。(2分)
查资料有健康促进主管科室,得1分。
有健康促进专职人员,得1分。
每个临床和医技科室有人专/兼职负责本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设有控烟监督和巡查员。(1分)
查资料有各科室有健康教育人员名单,得0.5分。
有控烟促进医院工作年度计划。包括医院健康促进资源和健康问题评估、工作目标、任务分工、时间进度等。(2分)
组织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生活,提高医院凝聚力。(3分)
查资料每开展一次集体健康活动得0.5分,最高3分。
(包括方案、活动照片、总结)
五、建设效果
(10分)
目标人群评价
目标人群对健康促进工作支持、理解、满意(10分)
问卷调查
合计(100分)
说明:
1.无烟医院是健康促进医院的前提条件。
2.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标准采取百分制,现场评估达到70分及以上,认为达到健康促进医院标准。
健康促进医院评价参考标准
![健康促进医院评价参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05f9c4776c66137ee0619f1.png)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解释
评分标准
分值
考核方法
一、组织管理
(20分)
协调机制
成立医院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健康促进医院领导小组,职责分工明确。
成立院长或分管院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得1分。
1
查阅档案
听取汇报
现场查看
每季度召开2次工作例会,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建设。
每召开1次工作例会得分,最高1分。
有健康管理计划,得1分。开展健康干预,得1分。
3
组织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生活,提高医院凝聚力。
每开展一次集体健康活动得分,最高3分。
3
四、建设效果(10分)
目标人群评价
目标人群对健康促进工作支持、理解、满意
详见目标人群测评方案。
10
快速调查
合计
16
100
说明:
1.无烟医院是健康促进医院的前提条件。
2.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标准采取百分制,现场评估达到70分及以上,认为达到健康促进医院标准。
有文件支持,得1分。
1
制定全体员工定期接受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继续教育或专题培训制度。
有文件支持,得1分。
1
全体员工定期体检,接受健康管理。
有文件支持,得1分。
1
组织实施
有固定的科室和人员负责全院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
有健康促进主管科室,得1分。
有健康促进专职人员,得1分。
2
每个临床和医技科室有人专/兼职负责本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设有控烟监督和巡查员。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保证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经费。
医院设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得分,如超过10万再得分。
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
![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400f7e2fcf84b9d528ea7a79.png)
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2014版)使用说明:本考核指标依据《健康促进医院基本要求》编制,包括创建步骤、创建内容、活动细则及考评方法等。
考核指标分为“A”和“B”两类。
“A”选项为所有创建医院必须开展的活动,“B”选项根据各医院情况有选择开展,“A”和“B”总分各为100分,考评时分类记分,供各市(地)制定2014年健康促进医院工作要求及考核办法参考使用。
各市(地)可以参照本表对健康促进医院工作进行考评,健康促进医院也可以参照工作步骤与活动细则开展活动,并开展自评工作。
活动内容选项活动细则考评方法得1.1成立医院健康促进领导小组A(4分)1.医院管理层每年组织一次讨论/动员会,参与成员包含医院行政部门成员与主管,明确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的意义与目标。
2.正式成立“医院健康促进领导小组”,负责院内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全面管理。
3.明确领导小组的组成、责任与分工:由院级领导担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参与,人员构成合理,分工明确。
4.建立定期汇报、协调与沟通机制:有例会制度,一年不少于2次,以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发现问题,保证健康促进工作的实施和正常运行。
查资料。
缺少1项扣1分,每项资料不全扣0.5分。
1.2建立组织网络A(4分)1.配备专职健康促进专职人员,负责全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协调和管理。
2.分科室指定专/兼职健康教育管理员,明确责任与分工负责开展健康促进工作。
*专职人员指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公共卫生与管理、医学或传播学专业,从事健康教育工作不少于2年及以上。
查资料,看现场。
无专职人员扣2分,少于2人扣1分,专职人员经验或背景不足扣1分,1个科室无专/兼职人员扣0.2分。
B(8分)3.医院建立具有独立管理职能的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科(室、中心)或办公室(独立的职能部门或设在综合部门下的独立科室)(适用二、三级医院)。
查文件看现场,未建立不得分。
1.3制定计划与目标A(4分)1.制定健康促进医院工作年度计划,步骤如下:①问题评估(参见自评表):评估本院病患、职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现状,确定亟待解决的问题,界定患者、员工与小区主要健康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指平均每日摄入营养
素的最高限量。
21
二、心理健康测量指标
22
心理健康测量指标
• 人格:(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2)艾森 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3)卡特尔(Cattell)人格测验(16 personality factor,16PF)。
1.生活丰度:指生活丰富程度。在一定时间(天、月、季、 年等)内参加活动的项目多少来表达。(业余活动丰度、体力 活动丰度等)。 2.生活频度:指每项活动的频繁程度。(主观评定法、客 观判定法) 3.个人活动谱:各种活动在人的生活中所占比例。反映一 个人生活的结构。 4.主导生活内容:物质享受、精神消费;创造积累、单纯 消费等。 5.不利于健康的活动:吸烟,酗酒等。 6.生活满意程度和对待生活的态度:物质、精神生活两个 方面。
20
营养摄入指标
平均需要量(EAR):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
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 入水平。EAR是制定RNI的基础。
推荐摄入量(RNI):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
龄及生理状况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摄入水 平。主要用途为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19
行为发展指标
年龄:出生至2月 动作发展: 1.受视听刺激后有眨眼、皱眉的反应,并会左右转动头寻找声源。 2.眼睛能随鲜艳的物体转动。 3.直立怀抱时或俯卧时能抬头瞬间。 4.能空手攥拳。 5.脚会无意识地蹬踹。 语言发展: 1.开始发出“咿呀”声。 2..和孩子说话时,偶尔能出生声应答。 社会性发展: 1.从满月后,孩子经常会笑。 2.母亲怀抱时少哭,比较安静。 3.会用哭声表示需要。 认知: 1.能较长时间注视父母的面孔。 2.能通过嗅觉、听觉、视觉逐渐认识母亲。 3.喜欢注视颜色鲜艳的东西。
青少年和成人营养不良
BMI<18.5
中度营养不良 BMI<17.5
重度营养不良 BMI<16.0
超重
>25
轻度肥胖 25~29.9
中度肥胖 30~34.9
重度肥胖 >35
极重度肥胖>40
18
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
• 出生体重<2500g。 •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每100名活产数中体重
不足2500g的婴儿数所占的百分比。 • 计算公式如下:
第六章
健康促进测量 及其评价指标
1
第一节 健康促进测量的指标体系
2
健康状况测量指标的体系
1.健康状态的个体和群体指标体系; 2.健康状态的生物(理)、心理和社会学指标
体系; 3.健康状况的直接、间接指标体系 4.健康状况的综合性指标体系
3
健康状态的个体和群体指标体系
个体指标:
①定性指标:老人活动项目测量,儿童发育测量等; ②定量指标:身高、体重、活动幅度等。
②度量自然生态环境:如人均绿化面积,食谱,土壤 中元素缺乏或过多等,天然资源占有量。
6
健康状况的综合性指标体系
• 生活方式和行为:消费类、业余活动和职业 方面指标;
•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指标; • 生物学:生长发育、生理和心理指标; • 保健服务:医疗服务、预防服务等; • 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指数、社会健康指标、
• 智力: 进行智商检验,用IQ评价
IQ=智力年龄(MA)/实足年龄(CA),其中 MA为智力水平所达到的年龄阶段,由智力量表测得
23
情绪和情感
(1)情感平衡量表 (3)焦虑自评量表 密尔顿焦虑量表
(2)流调用抑郁量表 (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5)汉
总体心理健康评价:总体心理健康问卷;心理
健康问卷
卫生服务的获得以及健康服务在社会文化上的适应性。
(6)健康环境的测量:包括使用烟草、酒类、违法药
物、为青少年和老年人提供的健康环境、远离暴力和 药物滥用。
(7)社会结果的测量:包括生活质量、职能独立、社会
支持性网络、社会公平和平等。
(8)健康结果的测量:包括发病率、致残率、可避免性
死亡率的改变、社会心理适应能力以及生活技能的改变。
心理发育:因操作烦琐,结果不够准确, 仅用于个体评价,而不作为群体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
由于功能发育与形态发育密切相关,常用身高、体重两 项代表生长发育水平。
15
• 身高:指人体直立时(小儿仰卧时)的净高度。
• 体重:指人体的净重量。 标准体重(kg): 男性=身高(cm)-105 女性=身高(cm)-100 理想体重(kg) : 男性=身高(cm)-105-(身高-152)X2/5 女性=身高(cm)-100-(身高-152)X2/5
28
四、社会健康测量指标
行为模式 生活方式 人际关系
29
(一)行为模式
• 行为模式(behavior pattern)是指个人为满 足各种生理、社会的需求和达到特定的目 的等所形成的特定的模式,人类的行为都 必须得到社会的允许与承认,都必须符合 社会准则。
• 常用的是:A型、B型行为测量。
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生活方式
更具有宏观性和非定量性。这一指标的评价越来越被政策 分析者、决策者和卫生状况研究者重视。并成为社会卫生 状况分析指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7
七、社会经济测量指标
38
•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比例和 效益的重要指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经济部门 的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常为1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的总量,是社会全部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DP以货币为单位,不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的产 品(货物)价值,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的劳务(服务) 价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国内经济发展水平。
区赋权、社会规范和公众舆论。
(3)健康政策和组织实践的测量:包括政策制定、
立法、规章、资源分配、组织实践、文化和行为。
(4)健康生活方式和条件的测量:包括烟草使用、食
物选择和获得、体力活动、饮酒、违法性药物滥用以 及社会和物理环境下的安全性因素与危险性因素比值 的测量。
9
(5)有效健康服务的测量:包括提供疾病预防服务、
(9)能力建设结果测量:包括可持续发展、社区参与和
社区赋权。
10
第二节健康促进测量 常用指标及意义
11
健康促进测量常用指标
• 一、生理健康测量指标 • 二、心理健康测量指标 • 三、健康结果指标 • 四、社会健康测量指标 • 五、生活质量评价指标 • 六、卫生政策指标 • 七、社会经济测量指标
• 八、 卫生服务测量指标
31
(三)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健康的标准,同时又促进 人的健康。
表示:亲密、疏远或敌对等。
在当代社会中,这种影响对于人类健康的作 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32
五、生活质量评价指标
主观评估指标 生存质量指标 生活质量指标
33
主观评估指标
• 生活适应度 • 生活满意度
34
生存质量指标
1.失能(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Iity adjusted Iife years, DALYs):是死亡导致的生命时间损失和失能状态下的生存 时间相结合的综合指标。
24
三、健康结果指标
25
• 发病率:
• 患病率:新+旧病例:时点患病率、期间患病率
• 死亡率:
• 病死率:
•
如果 对方个人
• 罹患率:表示急性感染发病率,急性病爆发调查
26
• 围生期死亡率(PMR):妊娠28周至7天内死亡的新生儿
比例。
• 新生儿死亡率(NMR): • 婴儿死亡率(IMR):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
2.无残疾期望寿命(disabiIity—free life expectancy, DFLE):指从寿命表中的平均寿命中减去因失能而耗损的寿 命后所得的平均寿命。DFLE是以无失能作为观察的重点。
3.质量调整生存年(quality adjustedⅢe years,QALY): 通过生命质量把疾病状态下或健康低下的生存年数换算成健 康人的生存年数。
4.活动期望寿命(active life expectancy,ALE):能够 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年限,比DFLE前进一步。
35
六、卫生政策指标
36
常用卫生政策测量指标
(1)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是否纳入政 府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地区健康促进规划等。
(2)卫生资源分配的情况。足够公平? (3)社区参与改善卫生状况的程度。 (4)卫生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
16
• 评价标准:
正常范围:标准体重±10%标准
超重:体重增加>10%
10%~20% 超重
>20%
肥胖
消瘦:体重减轻>10%
10%~20% 轻度营养不良
20%~40% 中度营养不良
40%以上 重度营养不良
17
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方法
2)体质指数(BMI) 体重(kg)/身高2(m)
正常值:18.5~25
• (4)人均住房面积(m2/人)、住房成套率(%)及热 量摄入量。其既是社会经济指标,又是社会卫生指 标,反映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其中住房面积指调 查时点居民的实际居住面积。食物摄入也是反映国 民基本生活条件的指标,常以热量(焦耳)摄入为单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