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古代哲理诗的赏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专题复习哲理诗课件27张

高考专题复习哲理诗课件27张
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兴复 汉室,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 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 动机进攻,结果不仅具不遭受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 大局,使吞吴大计尽成泡影,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事物的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而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
哲理诗的具体哲理类别: (二)认识论部分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揭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远离。学习书本知识固然十分必要,但更重要的是 要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为社会作贡献。
哲理诗的具体哲理类别: (三)价值观部分
古瓦砚 宋·欧阳修 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 用之以发墨,不及瓦砾顽。
价值是指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即对人们的有用性。 有用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而人的需要 是具体而复杂的,不仅表现为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而且处 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某种物品对于人的意义和价值的大小, 又是有条件的、可变的。如诗中所说,如果用来“发墨”,瓦 砚的价值是金玉之贵也无法取代的。一个人对社会有没有价值, 或价值的大小,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无论是做工、务农、 从军,还是某方面的专家、学者,都能够从某一特定的方面为 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满足社会的需要,因而都可以实现自 己的人生价值。
哲理诗的具体哲理类别: (三)辩证法部分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哲理诗的赏析》课件

《哲理诗的赏析》课件

结合自身经验的哲理诗创作
学员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进行哲理诗的创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创作能力,也为自我发现 和提升提供机会。
总结和要点
哲理诗
• 艺术形式:诗 • 传达内容:哲学思想、生命感悟 • 特点:凝练、抽象、意象等
赏析方法
• 理解题材背景和作者意图 • 识别修辞手法并注重内涵 • 从自己的情感经验中寻找共鸣
《故事》 冯唐
我们都是自己的导演,何必抱怨剧本。 时过 境迁成了陈年旧酒,谁解其中的滋味。故事 发生在生活里,却能走进光影中,处处是戏。
哲理诗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启发思考
哲理诗可以培养个人思辨能力,有化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人生、情感和世界的感悟。
3
传承文化
哲理诗可以传承文化经典,保留人类的精神财富。
经典哲理诗赏析
道德经
静夜思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 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 益,或益之而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 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
现代哲理诗赏析
《幸福》 余光中
我逐渐的明白,真正的幸福不是拥有的多, 而是计较的少。爱一个人不是平静日子多, 而是摆脱恐惧的多。
《哲理诗的赏析》PPT课 件
欢迎来到本节关于哲理诗的课程!在这里,我们将会探究哲理诗的定义、特 点以及应用,并赏析一些经典和现代的代表作品。
什么是哲理诗?
1 定义
哲理诗是通过艺术化的手法,表达哲理思想的诗歌体裁。
2 特点
哲理诗通常通过意象的渲染、故事情节等方式,来传达作者思想,体现内涵,有凝练、 抽象性的特征。

哲理诗的赏析 ppt课件

哲理诗的赏析  ppt课件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渠:代词,指方塘。许:这样。
字面解读 哲理解读
ppt课件
9
字面解读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水塘像明镜一样,倒映在水
中的天色和云彩不停地晃动。要问水塘为 什么这样清澈,是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 流来。

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
意 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
联 想 好作品。
新 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吐故纳新 意 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能与时俱
进。
ppt课件
12
例诗透析(二)
*即事说理
《六尺巷 》
[清]张英(1637~1708)
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入点。由作者可以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诗歌的内容、语言、
表达技巧作准备。诗歌后面有注解的,一定是命题人觉得对于读者
理解诗歌有帮助,才去做注的。
第三步 从诗中写景、写物、写人的意象(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
的修饰语)入手,分析作者由此及彼作哪些联系,阐发了哪些哲理。
第四步 分析艺术手法。
第五步 整体阅读,通盘考虑。把对诗歌的分析和解题的需求联
【理趣赏析】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生动地写出了春回大地: 鸭子由于喜欢游水觅食,故而能最先感知水温的上 升,体会到春天的来临。
此诗告诉我们:只有经常和某种事物相接触,也最
熟悉它的人,才能最敏锐地发现它的任何细微的变
化,抓住先机的客观真理p。pt课件

高中语文哲理诗鉴赏 课件(15张PPT)

高中语文哲理诗鉴赏 课件(15张PPT)
全篇圆转流走,一气呵成,涌动着散文的气脉,是苏轼的名作之一。
二、课堂探究 1.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词多富情趣,而----------------------------------优美的文章
源头活水----------------------------------------生活体验
(2)解读隐含理趣:
原意: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好作品。
新意: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能与时俱进。
全诗悲凉中有达观,低沉中有昂扬,读完并不觉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种眷恋之情荡漾心中,犹如冬 夜微火。于“怀旧”中展望未来,意境阔远。
诗中既有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又有对前尘往事的深情眷念。 此诗的重心在前四句,而前四句的感受则具体地表现在后四句之中,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先前的积极 人生态度,以及后来处在颠沛之中的乐观精神的底蕴。
“泥”“鸿”领起,用顶针格就“飞鸿踏雪泥”发挥。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故无 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所到之处,诸如曾在渑池住 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 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
答案:(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出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 心态,"依旧"则透 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 不给分);对比(或“对照”、“呼应”)。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终归会平息,青山 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 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哲理诗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哲理诗课件

内容:写景、叙事、物——说理 一叙一议论
联系生活实 际:悟出在 社会现象、 人生的思考, 自然规律的 总结。
课堂活动二:参照参考答案,进行阅卷判分。作为阅卷人,请说 明判分理由。
(一)分析你的答案与参考答案有哪些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6题。
明发石山
杨万里
明发愁仍集,寒云又作屯。
悬知今定雨,正坐夜来暄。
回答有术:

以题定答

答而有方


言而有序
课堂活动三:学以致用,夯实强化。 《全品.短平快》P99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以下问题。 纸鸢 [明]彭友信 桐花时节春风颠,巷陌街头多纸鸢。 一丝斗上云霄际,摇尾昂头如得意。 纷纷羽翮岂真有,舒卷只在儿童手。 儿童疾走莫漫狂,如此春风那可常。 君不见朝来雨声骤,人间又是清明候。
便恐禾生耳,宁论客断魂。
山深更须入,闻有早梅树。
[注]①禾生耳:即禾头生耳,指庄稼遭雨后禾头长出卷曲如耳的芽蘖,预
示收成不好。
16.《明发石山》 中蕴含两重哲理,对我们的学习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
诗句简要说明。(6分)
16.《明发石山》 中蕴含两重哲理,对我们的学习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 诗句简要说明。(6分)
古诗鉴赏二轮复习
精读哲理诗.答题有术
一、学习目标
1.分析诗歌的写作结构,准确地把握诗歌内容。 2.调动知识储备与题干对接,进行思维建模。
二、教学重难点:

精何研读文本,快速把握诗歌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6小题。
明发石山 杨万里 明发愁仍集,寒云又作屯。 悬知今定雨,正坐夜来暄。 便恐禾生耳,宁论客断魂。 山深更须入,闻有早梅树。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哲理诗鉴赏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哲理诗鉴赏课件

•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 注释:
• 【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 【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华颠:头发花白。
• 12.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 B. “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C. “周公与管蔡”二句,假想彼此对峙的人也 会向往安居于此。D. “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 《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鉴赏训练三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
• 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 8.词多富乐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 乐趣是如何表现的。(5分)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中的。“青山”和“绿水”分别指什 么? • 【参考答案】“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 •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形容景物,绝妙千古。这两句诗 的意思是什么?它蕴涵着怎样的理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参考答案】①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 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②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 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 将赶走严冬。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思念故乡的情怀。

哲理诗鉴赏2PPT课件

哲理诗鉴赏2PPT课件

.
9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言简意赅,寓意深远。作者借登塔的感 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哲理性的认识:只有 立足高远,才能够排除种种迷雾,看到事物的 本来面目。这个观点至今仍对我们有很大的启 发:无论生活或学习,都要有一个较高的立足 点和较为长远的目标,只有这样,他才能避开 种种假象的迷惑,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向理想之境迈进。
他们都能察觉。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
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
.
14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哲理,逸趣横生,
精警简括。前两句从庐山移步换形,写出
庐山变化多端、令人目迷神夺,种种姿态,
不可辨认。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借景说理
.
4
诫子弟 [清] 何绍基 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即事说理
.
5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对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托物说理
.
6
三、理趣赏析
在解读哲理诗中的哲理时,首先要品 味诗句,抓住形象(景、物、事)特 点,进而联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 由此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蕴含的哲 理。(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哲理诗鉴赏湖北枝江一中 吴太凤. Nhomakorabea1
一、哲理诗
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 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有的 直接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 人思考。内容多种多样,涉及自然、 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 方面。

高中语文 高考 古诗文中的哲理 课件(18张PPT)

高中语文 高考 古诗文中的哲理 课件(18张PPT)

从整体着眼 看问题
4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
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42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 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总会有差别
43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1
44.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4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 4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
12
53.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55.按图索骥:
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56.画饼充饥,掩耳盗铃: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13
57.智子疑邻: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 场观察事物。 5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
3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中包含着运动
32"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 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55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55页)

•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的
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 此诗描述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述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
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
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
• 3、答题要条理化

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
组织答案了。答案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
才干条理清楚又全面周到。
三、古诗词常见题型分类及答题模板
•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 一、诗歌鉴赏必需具备的知识积存 • 1、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
方法〔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 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关于表现〔特别〕什么思想〔感情〕起到 了什么作用。 • 2、常见的意象和意境 • 〔1〕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予着作者情感的物象。意象可以是人 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邶风 静女》 中的小伙子〕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声声慢》 中的“我〞〕,也包涵了物象〔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白 鹭〞 “青天〞〕 • 在古典诗歌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使用来表现某种情绪,后又被 其他诗人反复使用于这种情绪,从而有了特定的内涵。同一民族, 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 象。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因此, 了解这类意象通常寄予了作者哪种思想情志,常常成为诗歌鉴赏 的突破口。 • 3、常用的表达技巧

古诗哲理鉴赏资料课件

古诗哲理鉴赏资料课件

哲理诗的主题与思想
主题
哲理诗的主题广泛,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如生命的意义、时间的流逝、人性的 探索、道德的反思等。
思想
哲理诗的思想深邃,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体悟。它能够 启迪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寻求人生的真谛。
哲理诗的表达手法与技巧
表达手法
哲理诗的表达手法多样,包括象征、 比喻、拟人、暗示等。这些手法能够 生动形象地表达诗歌的内涵和哲理, 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修辞手法
01
分析古诗中常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理解
其表达效果。
表现手法
02
了解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分析其在古诗中
的运用。
结构布局
03
分析古诗的起承转合、层次安排和开头结尾等结构特点,理解
其艺术构思。
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
同主题比较
将不同诗人创作的同主题古诗进行比较,分析其表达方式和艺术 特色。
同手法比较
将运用相同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古诗进行比较,深入理解其表 达效果。
时代风格比较
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古诗进行比较,了解古诗的发展演变和 时代特色。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边塞诗以反映边疆生活和军旅生涯为主题,通过对边疆景象和战争场面的描绘,展现出 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豪情壮志。在鉴赏边塞诗时,应注意诗中边疆生活的描绘和作
者的情感表达,体会其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04
古诗中的人文情怀
送别诗的鉴赏
01
02
03
送别诗的情感表达
送别诗通常表达离别之情 和对友人的思念,情感深 沉而真挚。
送别诗的意象

高考复习诗歌赏析古诗鉴赏(高考专题)ppt[优秀课件资料]

高考复习诗歌赏析古诗鉴赏(高考专题)ppt[优秀课件资料]
高考专题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之五
敦煌三中 康志良 dhkdkzl@
鉴赏方法指导(Ⅰ)
理解:词义、句义

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

鉴 鉴赏: 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

把握意境(景 、 事、情)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方法指导(Ⅱ)
1、整体感知主旨 2、组合意象,探究内涵 3、认知精妙词语体会意境 4、抓住诗眼体会主旨 5、多角度领会
蒙冲巨舰一毛轻。
问渠哪得清如许?
向来枉费推移力,
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日中流自在行。
④注意注释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 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2003年春季题)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五言绝句。(考查诗体常识)这两首诗都 是抒发思乡之情(或“秋思”)(考查思 想内容)
鉴赏指导: 据诗题可知,此诗为诗 人听了张立本之女吟诗后作,要理解诗的 意境,关键在于把握住张立本女“独步”、 “自敲”、“清歌”的形象和“凉”“月 如霜”这此透露气氛特征的词语,在此基 础上归纳并作具体分析即可。
要求:采用文学短评形式写一段不
少于100字的意境。(专题短论)
危冠(高帽子) 南方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 PPT精品课件25(共25张)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 PPT精品课件25(共25张)
虚实相生
实例探讨:诗歌中的实与虚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眼前为实 想象为虚实例探讨:诗歌中来自实与虚赤 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为虚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形体、无质量的“愁”往往被诗人词人 “物化”为有形体感和质量感甚至可以车载斗量 的东西,这就是化虚为实,它大大加强了诗词的 艺术感染力。
(四)意境高下
实例探讨:由虚实赏意境 意境高下 “意境”也叫“境界”。 “诗的境界是情景的契合。” (朱光潜)
意境的两个构成要素:
实——眼前之景
虚——言外之意(情)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由虚实 赏意境
本课涉及两个概念:
虚实、意境
虚实关系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近者为实,远者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显者为实,隐者为虚 眼前为实,想象为虚 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虚与实是相对的
中国画中的虚实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 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也叫艺 术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无 穷;“实”是指画面中的实景、真境。
人” 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
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一)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
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 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歌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 味。
实——眼前之景 虚——言外之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感悟古诗中的哲理精品PPT课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感悟古诗中的哲理精品PPT课件

读下面南
• 垂緌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 题西林壁 苏轼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感悟古诗哲理的方法
1、认真把握客观事物、 展开联想和想像。
2、深入理解关键词语、 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
3、仔细体会议论语句, 反复揣摩事理关系。
重点感悟下面两首诗中划线的句子
放言五首(一)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 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 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 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 可怜光彩亦何殊。
酬乐天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感悟古诗中的哲理》
咸祥中学 卓春燕
读下面这首诗,思考后面的问题: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你能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 像?
• 2、诗人到底爱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 3、末句的“霜”字改成“枫”字如何? • 4、在诗人眼里“霜叶”为什么比“二月花”更有魅力? • 5、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表达怎样的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 6、联系现实生活,对最后一句还可以赋予什么意义?
读下面三首诗,并进行比较评析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论平地与山间,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间,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借蜜蜂的辛勤采蜜,对辛勤的劳动人民进行热 情的歌颂;又借蜜蜂酿造的蜂蜜被一些人轻易取 走,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进行无情的讽刺。
*表面上占尽风光,为名利处心积虑的人 最后也难免两手空空。所谓“终朝聚敛苦 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
哲理解读 (一)解读艺术形象: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是运用了 (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本体 *借景说理* 喻体
清澈的方塘 —— 优美的文章
源头活水 — —
生活体验
(二)解读隐含理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悟出万物贵自由之意,宇宙万 物之美在能自由自在。
方法点拨
哲理诗特点归纳
* 以理趣见长,耐 人寻味,给人以教益。 * 内容上通俗易懂, 但寓意较深刻。
表达哲理的形式
哲理诗常见修辞
借景说理 《观书有感》
比喻
即事说理 《诫子弟》 托物说理 《画眉鸟》
对比
欣赏哲理古诗的步骤 字面解读 由表及里
哲理解读
1、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2、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
古代哲理诗的赏析
教学目标 例诗透析 方法点拨 能力提升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哲理诗的艺 术形象来体会蕴涵在诗 中的丰富哲理。 2、在熟悉哲理诗特点的 基础上赏析哲理诗的理趣。
由浅及深
艺术形象 隐含理趣
原意 新意
由此及彼
古代哲理诗赏析
《泛舟》 《泾溪》 《题西林壁》 《春江晚景》 《三赠刘员外》
《蜂》 《琴师》 《过沙头》 《游山西村》 《登飞来峰》
泛 舟 宋·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 艨艟:(也作:蒙冲)古代大的 战舰。 推移:舟大水浅,必用多人推动 才能移行。
“山雨欲来风满楼”即是诗人当时的亲 身感受,又是对晚唐政治形势的含蓄预示。 一语双关,发人深省,富有哲理.
现多用来比喻国家大动荡前的征兆或 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哲理
“哲”者,智也。(《尔雅》) “哲理”就是指充满智慧能给人 教益的道理或事理。
哲理诗
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 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 的诗歌。有的直接点明主题,有的含 而不露,引人思考。

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
意 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
联 想 好作品。
新 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吐故纳新 意 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能与时俱
进。
背景解读
一诗平风波
清朝诗人何绍基在京 当官,一天收到来自家乡 湖南的书信,说他家人为 三尺屋地跟邻居争吵起来, 要求他出面帮助打官司, 诗人看信后只写了一首诗 寄回,家人看了此诗后, 就平息了一场风波。
例诗透析(三) * 托物说理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对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此诗是他受排挤从朝中被 贬到安徽滁州时所写。
哲理解读
“始知在比不上让它
在山林里自由啼鸣的悦耳动听。
笼中鸟 —对— 林中鸟 朝中排挤 —比— 放情山水
泾溪
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
《泾溪》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理趣赏析】
船到险处,船家生怕出了差池,便会小心翼翼,谨慎 防范,故能平安渡险。相反,到了“平流无石处”,难免 思想麻痹,放松警惕,因而常常发生船翻人亡的事故。
例诗透析(二)
*即事说理
《诫子弟》
[清] 何绍基
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字面解读 哲理解读
字面解读 《诫子弟》
[清] 何绍基
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哲理解读
全诗喻理警 世,人生在世, 不过百年,点滴 小利,转眼即逝, 何必为“三尺地” 而败坏自己的品 德!
*潜在的危险不易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要居安思危,时时有一种危机感。
琴师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
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 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 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

诗,字字清新句句奇。”
祖籍安陆(湖北),后迁居润州丹阳(江苏丹阳)。唐 大和六年(832)举进士,曾起任润州司马,一生酷爱林泉, 淡于名利。长于律诗绝句,格调豪爽清丽,句法圆稳工整。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 风满楼 。” 晚唐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民不聊生,诗人许浑登城东楼触景生情 写下了著名的《咸阳城东楼》一诗,其 中的颔联更为千古名句。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诗描写的是春天水涨后船在江中自在行的自 然现象,春水未至舟难行,春水泛涨则大船也如 羽毛之轻,顺水自在而行。
【理趣赏析】 1、比喻做学问必须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
2、指只要借助外力,创造好条件,做起看 似困难的事来也轻而易举。

[唐]罗隐
例诗透析(一) 观书有感(一)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渠:代词,指方塘。许:这样。
字面解读 哲理解读
字面解读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水塘像明镜一样,倒映在水
中的天色和云彩不停地晃动。要问水塘为 什么这样清澈,是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 流来。
( 指头 )+( 琴 )= 琴声
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 客观的紧密配合。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1.西林:西林寺,在现 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 题在寺里墙壁上的。2. 缘:因 为。3. 此山:指的是庐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