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土壤物理性质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土壤的力学性质和耕性

第五章 土壤的力学性质和耕性

第一节 土壤力学性质
三、土壤塑性
3、影响因素:影响粘结性因素都会影响土壤塑性 1)水分:过干过湿无塑性 A)下塑限:随含水量增加,土壤出现塑性的土壤含水量为下塑限。 B)上塑限:随含水量增加,土壤失去塑性的土壤含水量为上塑限。 C)塑性范围 D)塑性值:上塑限和下塑限的差称为塑性值。塑性值越大塑性越强。 强塑性(粘土)大于17 塑性土(壤土)大于-17 弱塑性(砂壤土)小于7 无塑性(砂土)0 2)质地:粘粒增加,下塑限,上塑限,塑性值均增大。 3)代换性阳离子种类。 4)有机质数量:不改变塑性值,但能提高上、下塑限。 5)结构。
越小,但砂土无此关系。 B)团粒结构坚实度小; 碱土分散死板,含Na+多,干燥时坚实度很大。 C)通常孔度高,坚实度小些,但在含水量极少,土壤干燥情况下,坚
实度仍可能很大。
第一节 土壤力学性质
五、土壤耕作阻力:
(二)土壤的位移阻力 用抗剪强度表示
1、抗塑强度:一定压力下,土壤剪应力的大小。
2、测定 如图
3、垂直载荷与土壤剪应力关系
计算公式:S=PtgΦ+C
S——土壤剪应力 P——垂直载荷
tgΦ——内摩擦系数 Φ——内摩擦角
C——土壤粘结力
砂22O C较大
4、在塑性范围内耕作,在压力和剪力作用下,土壤出现粘闭现象,孔隙度 减小,孔径变小,无效孔隙增大。
第二节 土壤耕性
3、粘结性影响因素
1)质地 粘土比表面积大,粘结性强 2)代换性阳离子种类 K+ Na+离子多,土壤高度分散,粘结性增强,相反
Ca2+ Mg2+为主,土壤发生团聚化,粘结性弱。 3)团粒结构粘结性降低。 4)腐殖质数量; 粘结力大于砂土,小于粘土。 5)土壤含水量;由干—湿 粘结力 无——有——最大—小—流体

第五章土壤肥料学

第五章土壤肥料学

3. 孔隙比:用以反映土壤孔隙的总数量。 孔隙比:用以反映土壤孔隙的总数量。 孔隙比=孔度 (1-孔度)= 孔度) 孔隙比 孔度/( 孔度 孔度 孔隙容积/土粒容积 孔隙容积 土粒容积
二、孔隙的分级: 孔隙的分级 1. 当量孔径:采用与一定水吸力相 当量孔径: 当的孔径。 当的孔径。 d=3/h h为土壤的水吸力,单位 为土壤的水吸力, 为土壤的水吸力 单位mm 当 (kPa、Pa或mbar)d 单位 h=10kPa d=3/10=0.3mm 2. 分级:按当量孔径(水吸力)大小 分级:按当量孔径(水吸力) 及其作用分为三类: 及其作用分为三类:
当干旱少雨时, 当干旱少雨时,毛管孔可以通过毛 管作用力使地下水上升满足植物的需要。 管作用力使地下水上升满足植物的需要。 同时团粒因干燥收缩与其他结构脱 使毛管中断,减少水分的损失。 离,使毛管中断,减少水分的损失。 而非团粒结构则水气难以并存
2〉协调土壤中养分积累与释放的矛盾 〉 团粒表面与空气接触, 团粒表面与空气接触,好气性微生物 活动剧烈,有机质分解,提供养分, 活动剧烈,有机质分解,提供养分,团 粒内部多为嫌气状况, 粒内部多为嫌气状况,有利于养分的积 累和保存。 累和保存。 小肥料库” “小肥料库”
3.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 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 1〉粘结团聚过程 粘结团聚过程:多级团聚说 粘结团聚过程 是粘结过程和团聚过程的综合, 是团粒形成所特有的。 a. 凝聚作用 凝聚作用: 无机胶体遇到Ca2+ Mg2+ Fe3+等 多价阳离子出现凝聚,形成凝聚体. 其稳定性不高,凝胶容易转化为 溶胶
b.无机胶体的粘结作用: 无机胶体的粘结作用: 无机胶体的粘结作用 CaCO3、CaSO4·H2O、H2SiO3、 Fe2O3·nH2O和Al2O3·nH2O 以及粘粒润湿时 将土粒和微凝聚体粘结在一起,干燥时脱水 形成土块。 心土和底土层的柱状,块状,棱柱状结 构都由此形成。 其稳定性差,除Fe2O3和Al2O3粘粒不可 逆外,其余遇水易分散。

农业概论第五章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2016.4.5

农业概论第五章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2016.4.5

三、土壤可塑性
1.土壤塑性的概念
土壤在外力作用下,能塑造成任意形状而不
破裂(没有裂缝),并在去掉外力以后仍能保持
新形状的性质,称为土壤塑性或可塑性。
沙土湿时可塑成型,但干燥后塑性破碎,因 此沙土无塑性。
2、土壤塑性的实质
由片状粘粒和水膜造成的。水分增加至土粒间出现水膜, 在水膜张力的作用下,相邻土粒粘结在一起;当外力大于这 些水膜张力时,土粒就互相滑动,使土体变形。
力增加,最适压实含水量降低,因为较大压力下,土壤孔
隙度降低,土粒表面形成水膜需要的水分减少。 4. 在压力和剪应力同时起作用情况下,压力是土壤压实的主 要原因,在含水量高时,剪应力的压实作用增加。
二、耕作栽培中的土壤压实
(一)土壤压实的概念 • 在农机具作用下,土壤压缩、容重加大,孔隙 减少至影响作物生长时,称为土壤压实,或称 压板。
4、土壤粘结性与土壤耕性
1) 粘结力大,土壤不易碎散,耕作时将形成许
多大的土块,为了使土块碎散,需要采取耙压等作业,
结果形成大量小于0.25mm的团聚体,破坏土壤结构。
2)粘结力是土壤抗剪强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
土壤阻力、农机具的附着力等起重要作用。
二、土壤粘着性
1.土壤粘着性
土壤依附于其他物体的性质,称为土壤粘着性。粘着 性的大小,以粘着强度( N/cm2)表示。 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粒粘附在外物(如农具)
数较大。
二、土壤的内摩擦性质
土壤的内摩擦系数与含水量的关系
•土壤水分多时,水膜起润滑作减少,直至接近于 零。因为粘重土壤渗水慢,在饱和条件下,水分对压力产生 支承作用。
•质地较轻的土壤,摩擦系数也随水分增加而减少,但当水
分超过塑性上限后,因为质地较轻的土壤渗水快,所以能维 持一定的摩擦系数值。

土壤物理知识点总结图解

土壤物理知识点总结图解

土壤物理知识点总结图解一、土壤颗粒性质1. 土壤颗粒组成土壤由砂、粉砂、壤土和粘土组成,颗粒大小依次减小。

2. 颗粒形态土壤颗粒的形态多种多样,有圆形、角形、片状等。

3. 颗粒结构土壤颗粒的结构有单粒结构、胶结结构、复合结构等。

二、土壤孔隙结构1. 孔隙分类土壤孔隙包括毛管孔隙、颗粒间隙和大孔隙。

2. 孔隙特征毛细管作用使土壤中的水分能上升,在土壤中形成一种特殊的溶液吸附现象,使土壤能保持一定量的水分。

3. 孔隙组成毛细管作用和颗粒结构使得土壤中有多样化的孔隙组成。

三、土壤水分运动1. 土壤中的水分形态土壤中的水分主要包括毛细吸附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2. 水分运动过程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主要有渗流、毛细吸附运动和重力排水等。

四、土壤气体运动1. 土壤中的气体土壤中的气体主要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它们对土壤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气体运动规律土壤中的气体运动与水分运动联系紧密,同时还受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五、土壤热量传导1. 热量传导的方式土壤中的热量主要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传导等方式进行。

2. 土壤热力学性质土壤的热导率、热容量等热力学性质对热量传导具有重要的影响。

六、土壤质地与结构1.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主要指土壤中砂、粉砂和粘土的含量比例,它对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2.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可分为状结构、团粒结构、板状结构等,不同的土壤结构对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等有重要影响。

七、土壤物理性质与植物生长1. 土壤物理性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含氧量等物理性质对植物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2. 土壤改良通过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质,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促进植物生长。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对土壤物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实际的土壤改良和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也希望通过图解和详细解释,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物理性质
4

2、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这是一种2级分类法。按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 粒含量,将土壤划分为9级。详见表。
5

3、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针对我国南、北 方土壤质地名称和差异,综合划分为3类12种, 质地名称详见表。
6
沙性土 壤性土 黏性土
7

(三)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 1、砂质土:
教学要求




1、掌握土壤质地概念和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 2、掌握土壤孔隙度、比重、容重、土壤黏结性、 黏着性、可塑性和耕性等有关概念。 3、掌握土壤容重在农业中的应用。 4、掌握耕作对土壤的影响。 5、了解改善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的相关措施。 6、了解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和所需的条件。 7、熟悉土壤结构的类型及基特性。
大小孔隙的相对比率(以土壤孔隙度为100计)
持水隙度 85~90 70~80 60~70 50~60 40~50 25~40 重壤土 中壤土 轻壤土 砂壤土 砂 土
24

4、孔隙在土壤中的分布

一般土壤耕层(0-15cm)的总孔隙度为50-60%, 其中通气孔隙度为15-20%。底层(15-30cm)分 别为50%(总)和10%(气)为宜。
25
不同质地的土壤孔隙状况%
土壤质地 土壤孔隙度 粘 土 50~60 45~50 45~50 45~50 40~45 30~35

在干燥状态下,以手掌中研磨时的感觉来初步 判断土壤属于那一类质地。

砂土:松散易碎,砂粒可辨,搓揉时发出沙沙声,即 土粒分散不成团。 粗砂土:很粗糙,沙声强,主要是粗砂粒。
15

土壤基本特点

土壤基本特点

土壤基本特点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石风化形成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土壤基本特点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1.质地:土壤的质地是指土壤中颗粒的大小和组成。

根据颗粒大小,土壤可分为砂壤、壤土和粉砂壤三种类型。

砂壤颗粒较大,通气性好,但保水能力较差;壤土颗粒适中,保水性和肥力较好;粉砂壤颗粒较小,保水性好,但通气性较差。

2.结构:土壤的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和组合形式。

土壤结构对土壤的透水性、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等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土壤结构有块状结构、柱状结构、板状结构等。

3.密度:土壤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

土壤密度越大,说明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越小,通气性和透水性越差。

土壤密度的大小对作物的根系发育和生长有直接影响。

4.湿度:土壤湿度是指土壤中水分的含量。

土壤湿度对植物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过多的湿度会导致土壤缺氧,过少的湿度则会造成干旱。

二、化学性质:1.酸碱性:土壤的酸碱性是指土壤中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含量。

酸性土壤一般含有较多的酸性离子,如氢离子、铝离子等;碱性土壤则含有较多的碱性离子,如氢氧根离子、钙离子等。

土壤的酸碱性对植物的吸收和利用养分有重要影响。

2.肥力:土壤的肥力是指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可利用性。

肥沃的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各种养分,适宜植物生长。

贫瘠的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3.氧化还原性:土壤的氧化还原性是指土壤中氧气和水的存在状态。

氧化还原性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有重要影响,也能影响土壤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转化过程。

三、生物学性质:1.土壤微生物: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这些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的循环有重要作用,也能促进土壤的结构形成和改良。

2.土壤动物:土壤中常见的动物有蚯蚓、蚂蚁、蜈蚣、蟹类等。

土壤动物通过活动和排泄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促进土壤的肥力和养分循环。

3.植物:土壤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质,植物的根系通过土壤吸收水分和养分。

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物理性质1、 土壤的温度:土壤的温度在土壤中的分布于变化时是土壤热量状况的反映。

土壤温度状况也是土壤系统分类中的重要诊断特性。

2、 土壤的孔隙(1) 土壤孔隙度: 土壤的孔隙状况取决于土壤的质地和土壤的结构,土壤的孔隙度在不同类型的土壤和同一类型土壤不同发生层中都是不相同的。

土壤孔隙度通常不直接测定,而是通过土壤相对密度和容量的数据来计算获取的。

%100-1⨯⎪⎭⎫ ⎝⎛=土壤相对密度土壤容量土壤孔隙度 (2) 影响土壤孔隙的因素土壤孔隙度、孔径大小和大小孔隙的比例,决定与土粒的粗细以及土粒排列和团聚的形式。

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a. 土壤质地b. 土粒排列松紧与土壤结构c. 有机物质(3) 土壤相对密度和容重以动态观点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地质环境演化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双重的作用下环境产生变化, 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在许多情况下是无序的,是一个非线性问题。

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在国际上已成为热点问题。

要了解和掌握这些因素变化, 就要通过长期的连续的对环境各要素进行监测, 取得必要的资料,从而来认识它。

因此, 国际上非常重视建立不同级别的(即全球性的、国家级的、地区性的) 长期的环境监测网站。

收集环境变化记录资料, 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科学依据,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以研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目的的不同级别的长期监测网站的建立已成为国际性趋势。

例如美国的长期生态研究网络、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全球变化网络、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欧洲全球变化研究网络等等(方精云等, 2000) [10 ] 。

以各类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 采用动态观点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 综合性地来探索地质环境演化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灾变预报的可能性。

212 从不同空间尺度研究地球环境演化着眼于地球是个复杂系统, 是个多层次结构,以及通过各圈层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 来研究全球性环境变化。

既研究现代的, 也研究过去地质历史时期(如晚更新世以来, 尤其是全新世时期的古环境变迁) , 同时对21 世纪内全球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1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

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2.0~0.2mm、细砂0.2~0.02mm、粉砂0.02~0.002mm和粘粒0.002mm以下。

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

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

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

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土壤结构就是指液态颗粒的排序方式、孔隙和团圆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度。

它可以分成微团粒结构直径大于0.25mm、团粒结构0.25~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

团粒结构就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导电成0.25~10mm直径的小团块,具备泡水止息的水稳性特点。

具备团粒结构的土壤就是结构较好的土壤,它能够协同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助于根系活动及汲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多较好的条件。

并无结构或结构不当的土壤,土体稳固,通气透水性高,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受到遏制,土壤肥力高,有利于植物根系扎根和生长。

土壤质地和结构与土壤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状况存有紧密的关系。

2土壤水分土壤水分能直接被植物根系所吸收。

土壤水分的适量增加有利于各种营养物质溶解和移动,有利于磷酸盐的水解和有机态磷的矿化,这些都能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

土壤水分还能调节土壤温度,但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水分过少时,植物会受干旱的威胁及缺养;水分过多会使土壤中空气流通不畅并使营养物质流失,从而降低土壤肥力,或使有机质分解不完全而产生一些对植物有害的还原物质。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物理性质

2、土壤通气性的度量指标
1)空气孔度 一般将非毛管孔隙度≥10%作为土壤通气性良好 而且分布比较均匀时,作为土壤通气性良好的 标志。
的指标;或将土壤空气孔度占总孔度的1/5~2/5,
2)土壤氧扩散率

即氧被呼吸消耗或被水排出后重新恢复的速率, 单位mg/(cm2 ·min)。一般要求在30×10-5 ~ 40 ×10-5mg/(cm2 ·min)以上,植物才可良好 生长。

含水氧化铁、铝胶体
包括晶质的褐铁矿、针铁矿、水铝石和三水铝石。 它们均属两性胶体,所带电荷随pH值变化有很大 不同,在溶液偏酸时,解离出OH-,成为 Al(OH)2+带正电。 在溶液偏碱时,解离出H+,成为Al(OH)2O-带负电。
③ 层状铝硅酸盐粘土矿物
高岭石(kaolinite)
*带电原因: 一部分电荷是晶格破裂产生的; 另外晶格表面的—OH和—OH2在土壤呈强碱性条 件下,释放出氢质子,导致高岭石带负电荷(可 变电荷)。 *带电量的多少:高岭石所带电荷数量较少。

各种阴离子被土壤胶体吸附的顺序如下: F->草酸根>柠檬酸根>PO43-〉AsO43->HCO3>H2BO3->CH3COO->SCN->SO42->Cl->NO3-
根据阴离子吸收的特点,在施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磷肥施用时应防止固定,硝酸态氮肥应防止流失。
Ⅳ 离子吸收代换作用的意义
1、使土壤具有保持和供应养分的能力
(2)意义: 阳离子交换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一 个指标。它直接反应土壤可以提供速效养分的 数量,也能表示土壤保肥能力、缓冲能力的大 小。
一般认为:<10 cmol/kg,保肥力弱;

土壤的物理性质:学习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的物理性质:学习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利用土壤肥力监测设备,定期监 测土壤肥力状况
• 根据土壤肥力监测数据,预测土 壤肥力的未来变化趋势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和土壤水分状 况,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措施
土壤水分管理:通过监测、预测和调控 等手段,实现对土壤水分的合理利用和
环境保护
• 土壤水分管理的方法:土壤水分监测 法、土壤水分预测法等
• 利用土壤水分监测设备,定期监 测土壤水分状况
• 根据土壤水分监测数据,预测土 壤水分的未来变化趋势
04 土壤空气与植物生长关系
• 土壤肥力变化的测定方法:土壤养分监测法、遥感法等 • 利用土壤养分监测设备,定期监测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分布
土壤肥力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影响植物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 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活动,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 影响土壤养分和水分循环,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土壤肥力的调节与管理
• 土壤密度: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单位:g/cm³ • 土壤密度的测定方法:浮力法 • 将土壤样品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测量土壤样品在水中的浮力 • 根据浮力计算土壤的体积,然后将土壤样品烘干,测量其质量 • 计算土壤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
• 土壤孔隙度:土壤中空隙体积与土壤总体积之比,单位:% • 土壤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排液法 • 将土壤样品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测量土壤样品在水中的浮力 • 将土壤样品取出,称其质量,计算其体积 • 计算土壤的孔隙度:孔隙度=(1-土壤密度/土壤真密度)*100%
土壤层次结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影响土壤的肥力、水分和空气供应,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 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 影响土壤侵蚀和排水能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第5章 土壤结构和力学性质分析

第5章 土壤结构和力学性质分析
e 冷性土,发老苗而不发小苗。
(3) 壤土类:
这类土壤由于砂粘适中,兼有砂土类、 粘土类的优点,消除了砂土类和粘土类 的缺点,是农业生产上质地比较理想的 土壤。
不同质地类别土壤性质、肥力及其改良
利用比较
性质
砂质土 壤质土 粘质土
手感
粗糙
滑溜
粘重
矿物
以原生矿物为主
粘土矿物
表面积



储水性



有效水
土壤液体
95% 5%
气相
土壤气体
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质地
土壤的颗粒组成 土壤颗粒组成:又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
中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的组合比例,一般 以各粒级所占百分比表示。
土壤粒级:土粒大小的等级。一般将土粒 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四级。
土壤质地和质地分类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及其所表现的 粘砂性质。
在要求精确计算时,土壤 颗粒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Dp Fr矿物 Dp矿物 Fr有机质 Dp有机质
Fr矿物:矿物体积占土粒总体积的比 Fr有机质:有机质体积占土粒总体积的比
例题:假设有一土壤烘干重量为100g,其 中有机质重20g,矿物重80g,有机质的 Dp=1.4 g cm-3,矿物的Dp=2.65 cm-3 ,求 该土壤的Dp。
(三)各级土粒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
1、土粒的矿物组成 2、土粒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 3、土粒的物理性质
16
矿物组成
100
其它粘土矿物
硅酸盐原生矿物
层状硅酸盐 50 粘土矿物
石英
0 粘粒
粉粒
砂粒
化学成份

《土壤物理性质》课件

《土壤物理性质》课件
土壤聚集体
由颗粒聚集形成的土壤结构,影响土壤通气性 和水分调节。
结论和要点
1 土壤物理性质
2 土壤质地和颗粒组成
土壤物理性质决定了土壤的结构和功能, 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运行起重要作用。
土壤质地和颗粒组成影响土壤的保水性、 通气性和渗透性等特性。
3 土壤水分运动及保持
4 土壤通气性和渗透性
合理管理土壤水分可以提高植物生长和土 壤质量。
良好的土壤通气性和渗透性有利于植物根 系的生长和土壤中水分的运动。
5 土壤温度调节
6 土壤表面性质和颗粒的聚结
土壤的热容量和热传导性能够调节气温变 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的骨架和颗粒聚结能够影响土壤的结 构和稳定性。
土壤温度适宜性
土壤温度适宜范围对植物生 长、土壤微生物活动等具有 重要影响。
土壤表面性质和颗粒的聚结
土壤骨架
由颗粒聚结而成,对土壤的结构和稳定性起重 要作用。
土壤结壳
土壤表面形成的硬壳,降低土壤渗透性,影响 土壤水分的供应和植物根系的生长。
有机质
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提高土 壤的结构稳定性。
2 影响土壤通气性的
因素
土壤湿度、有机质含量 和土壤结构等因素会影 响土壤的通气性。
3 土壤渗透性
土壤渗透性是指水分在 土壤中传导的能力,受 土壤质地和孔隙度等因 素影响。
土壤温度调节
日变温
土壤能吸收并储存日间太阳 能量,晚上释放给周围环境, 起到调节作用。
季节变温
土壤具有较大的热容量,能 缓冲季节变化的温度波动, 保持较稳定的温度环境。
淤泥质土壤
淤泥颗粒较细腻,保水性能和肥力较好。
土壤密度和孔隙度
土壤密度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4
根据土壤质地,土壤可分为沙土、 壤土和粘土三大类。
◆沙土 沙土土壤颗粒较粗,土壤疏松,粘结性小,通气性
能强,但蓄水性能差,易干旱,因而养料易流失,保费性 能差。
◆壤土 壤土质地较均匀,土壤不太松,也不太黏,通气透
水,是适宜农业种植的土壤。
◆粘土 黏土土壤的颗粒组成细,质地黏重,结构致密,湿
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透水透气性能差
4 土壤温度
Your weaknesses relative to competitors
3
1.土壤地质与结构
组成土壤的各种大小的颗粒按直径可分为: 粗砂(0.2~2.0mm)、细砂(0.02~0.2mm)、粉 砂(0.002~0.02mm)和黏粒(0.002mm以下) 这些不同大小颗粒组合的百分比,称为土壤质 地(texture)。
7
土壤水分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水分影响了土壤动物的生存与分布。各 种土壤动物对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如等翅目百 亿需要相对湿度不低于50%,叩头虫的幼虫要求 土壤空气湿度不低于92%,当湿度不能满足时, 它们在地下进行垂直移动。土壤水分过多时, 可使土壤动物应缺氧而闷死。
8
3.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主要来自大气,但由于土壤动物、微生物
12
土温的变化,导致土壤动物产生行为的 适应变化。大多数土壤无脊椎动物随季节 变化进行垂直迁移:秋季想土壤深层移动, 春季常向土壤上层移动。而狭温性的 土壤动物,在较短时间范围内也能随土温 垂直变化调整 自身在土壤中的位置。
13
14
6
2.土壤水分(soil moisture)
土壤水分(soil moisture)能直接被植物根吸收利用。 土壤水分有利于矿物质养分的分解、溶解和转化,有利 于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与合成,增加了土壤养分,有利 于植物吸收。此外,土壤水分能调节土壤温度,灌溉防 霜就是此道理。

第05章+土壤物理性质(质地和结构)

第05章+土壤物理性质(质地和结构)
作 措施 耕
生物作用
胶结作用
团粒结构形成机制
冻融交 替
水膜的粘 结作用
胶体的凝聚作用
(1)生物作用
根系的穿插作用: 根系的挤压作用: 使大土团破碎成小土团 使小土团组合为大土团
频繁反复的穿插和挤压,易形成团粒结构。
(2)土壤干湿交替作用
湿润土块在干燥过程中由于胶体失水而收缩 干燥土块因吸水而膨胀 使土体出现裂缝而碎,促进各种结构体的形成。
卡庆斯制:二级
国际制:
根据砂粒(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粘粒 (<0.002毫米)三粒级含量的比例,划定12个质地名称,可 从三角图上查质地名称。
查三角图的要点 以粘粒含量为主要标准, <15%者为砂土质地组和壤土质地组; 15%-25%者为粘壤组; >25%者为粘土组。 土壤含粉粒>45 --“粉 质” ; 砂粒含量在55%-85%-“砂质”
常见的土壤粒级制 卡钦斯基制 (1957) 石 砾 粗砂粒 物 理 性 砂 粒 物 理 性 粘 粒 粘 粒 粗粘粒 细粘粒 胶质粘粒 粘 粒 粘 粒 粗粉粒 粉 中粉粒 细粉粒 粒 粉 粒 细砂粒 极细砂粒 细砂粒 中砂粒 美国农部制 (1951) 石 砾 极粗砂粒 粗砂粒 中砂粒 细砂粒 粗砂粒 国际制 (1930) 石 砾
3、壤质土主要特性:

水、气:大小孔隙数量适中,通气透水性良好
• 热:含水量适宜,土温比较稳定 • 肥:养分含量多,保肥性能好 • 耕性:耕性良好,宜耕期长
砂粘适中,消除了砂土类和粘土类的缺点, 是农业生产上质地比较理想的土壤
将砂质土、壤质土、粘质土基本肥力性状比较如下:
(一)砂质土 农民称白土、白塘土,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它通

农田土壤的物理性质

 农田土壤的物理性质

农田土壤的物理性质农田土壤的物理性质农田土壤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的物理性质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了解农田土壤的物理性质,有助于农民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从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等方面,论述农田土壤的物理性质。

一、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大小和相对含量的指标。

常见的土壤颗粒主要有砂粒、粉粒和粘粒。

砂粒较大,粒间隙多,透气性和渗水性较好;粉粒较细,颗粒间隙较少,保水性较好;粘粒具有较强的结合力,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土壤质地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影响。

以砂土为例,砂土的通透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容易出现水分干旱情况;而粉土具有较好的保水性,但通气性较差,容易出现积水。

因此,在农田规划和土壤改良中,需要根据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合理调整土壤质地的比例。

二、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间的排列方式及其稳定性。

常见的土壤结构有团粒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和块斑结构等。

具有良好土壤结构的农田土壤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良好的土壤结构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渗水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此外,良好的土壤结构还能提供良好的栽培条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

三、土壤水分土壤水分是农田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土壤中的水分又可以分为毛管水分和重力水分。

毛管水分是土壤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农作物通过根系吸收。

毛管水分的含量影响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根系的吸水能力。

过少的毛管水分会导致农作物干旱,而过多的毛管水分则会导致土壤积水,影响农作物的呼吸。

重力水分是土壤颗粒间的孔隙中的水分,通过土壤的渗水性排出。

重力水分的含量影响土壤的透水性和排水性。

过少的重力水分会导致土壤干旱,而过多的重力水分则会导致土壤湿润,容易引起积水和土壤侵蚀。

农民在进行灌溉和排水时,需要根据土壤的水分状况合理调整水的供给和排除,保持土壤水分的适宜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土壤物理性质第一节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我们在第二章中曾提过一点,这一章中我们要比较详细地讲一下。

1.土壤颗粒的分级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所组成,其中的固体部分是由许多大小不等的颗粒所组成。

不同的颗粒,他们在成分上和性质上都不一样,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就把这些土粒按照他们的直径大小排队,再根据一定的尺度范围把这些颗粒归为几组,这些土壤颗粒组,就称为土壤粒级。

(图)世界各国所采用的划分标准,即尺度范围是很不一致的。

就现在来说,世界上主要有3种划分标准,就是国际制、原苏联制和美国制。

我国在解放前是美国制,解放后变成苏联制,这倒不是苏联制标准好,而是政治原因。

到1975年,我们国家由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和西北水保所共同拟定了一套我国自己的土壤粒级划分标准,但是,用起来比较麻烦,有一些地方也不完善,所以,用的人不多。

目前来看,在我国用的比较广泛的,还是苏联制的分类标准,也就是所谓的卡庆斯基的标准。

这种分类方法,是将土粒分成了:粒级石砾砂砾粉粒粘粒颗粒直径(mm)大于1 1-0.05 0.05 – 0.001 小于0.001为了便利起见,人们也可以把土壤粒级分为: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两类:物理性砂粒是直径大于0.01mm的颗粒,物理性粘粒是小于或等于0.01mm的颗粒。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按这个标准来划分?依据是什么?这个划分依据就是土粒的性质。

我们马上要将讲到。

2.土壤各粒级的性质2.1.石砾:直径大于1mm的颗粒,他们是岩石风化后残留物。

因此,他们大都保留了母岩的矿物组成,一般情况下,他们的速效养分很少,保水能力很差。

2.2.砂粒:直径在1-0.05mm,他们主要是岩石中难风化的矿物,比如,石英、白云母等。

砂粒几乎没有吸附阳离子的能力,而且颗粒之间非常松散,不能相互粘结。

颗粒间的孔隙多是一些大孔隙,所以,他们容易透气、透水,但保水能力较弱。

2.3.粘粒:直径小于0.001mm,粘粒的矿物组成是一些次生矿物,它的表面积很大,所以,吸附离子的能力很强。

也就是保肥力强。

2.4.粉粒:直径在0.05 – 0.001mm,它的矿物组成既有原生矿物又有次生矿物。

它的物理和化学性状是介于砂粒和粘粒之间。

既有良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又有良好的保水性和保肥性。

3.土壤质地分类及其在肥力上的意义3.1.基本概念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个粒级所占的百分含量,称为土壤的颗粒组成。

又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如果,有人问你土壤的颗粒组成是多少的话,你就要告诉他,这个土壤中粘粒占多少,粉粒占多少,石砾和砂粒占多少,所以说,颗粒组成就是这4种颗粒的百分序列。

土壤质地:将土壤的机械组成分成几个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一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就称为土壤质地。

3.2.土壤质地分类对于质地的分类标准也有不少,但在我国,特别是林业上,常用的方法是卡庆斯基的分类标准。

这种方法非常简单、实用。

它只要测定出土壤中小于0.01mm 的物理性粘粒的含量,就可以确定出土壤的质地。

P2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根据土壤物理性粘粒的含量,将土壤质地分为3组,即,砂土组、壤土组和粘土组。

除了卡庆斯基的分类标准外,还有国际制的分类标准,这个标准尽管是在国际土壤学会上通过的,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并不能符合各国的具体要求,实际上,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了。

另外,美国也有一套,我们国家也有,但是我国的标准太细,用起来不方便,特别是在林业土壤中应用时候。

所以,基本上没人用。

3.3.土壤质地同土壤肥力的关系1)砂土:由于砂土的颗粒大,所以颗粒之间的孔隙多为大孔隙,而小孔隙比较少,这就造成了砂土的通气性和透水性良好,但是保水性不好。

由于砂土的表面积小,所以,他吸附养分的能力差,保肥力差。

从它的矿物组成上来看,砂土的矿物组成多为石英、白云母,本身所含的养分贫乏,供养力差。

另外,砂土的土温容易升高。

原因呢,以后再讲。

由上可见,砂土具有良好的通气性,透水性和增温性。

而保肥力,供肥力较差,有效水含量也比较少。

2)粘土:由于粘土中粘粒含量较多,颗粒小,所以土壤中的孔隙多为小孔隙,这就造成了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不良,而保水性很强。

但由于土壤中相当一部分的孔隙非常小,这些小孔隙对水分的吸附力超过了根系的吸水力,以至于在这些孔隙中保持的水分无法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因此,尽管粘土中的含水量一般来讲比较高,但真正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水的含量并不是很多。

另外,由于颗粒小,表面积大,能够吸附较多的养分,所以,它的保肥力比较强,而且,由于矿物组成比较复杂,可以提供比较多的养分。

除此之外,粘土的温度比较稳定,增温慢。

3)壤土:它是介于砂土和粘土之间的一种土壤。

壤土中同时含有适量的砂粒、粉粒和粘粒。

所以,在性质上,它同时具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不仅具有良好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还具有一定的供养能力和保肥能力。

所以,在壤土上,一般林木都生长良好。

4.我国土壤质地的一般状况在我国的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壤的质地多为粘土和重壤土;在暖温带和温带地区,多为壤土和轻壤土;在西北的黄土高原,也多为壤土和轻壤土;在干旱地区,主要为石质土、砂土和砂壤土;在沿河两岸,多为砂土,局部也有壤土。

这个大概了解一下就行了。

5.土壤质地改良由于砂土和粘土的肥力状况都不太好,所以,在经济力量允许的条件下,最好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改良。

这种土壤改良一般都是在苗圃地、特种经济林木地上进行。

到目前为止,改良的方法提出了不少,象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等。

也有人提出了掺土法,简单的来讲,就是如果土壤过粘,就往里掺点砂,如果过砂,就掺点粘土,从而改变土壤的质地状况。

看似简单,不容易,人力耗费太大。

科学性值得探讨。

第二节土壤结构土壤结构:土壤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

1.土壤结构的种类:土壤中的颗粒,在自然条件下,他们以2种方式存在,一种是以单粒形式存在于土壤中,也就是一个一个单独存在。

还有一种是土壤单粒相互胶结在一起,以团聚体的形式存在,这些团聚体就称为土壤结构体。

不同的土壤,由于形成条件各不相同,他们结构体的形状、大小也不尽相同。

对于土壤结构体的分类,主要是根据结构体的长、宽和高三轴的发展状况来划分的。

它的划分标准,我们在第2章中,曾经讲过。

现在我们看p22。

关于结构体的形状和大小的描述,也就是结构体的划分标准,在全世界各国是比较一致的,只是在一些细节的描述上可能略有不同。

希望大家注意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某一土壤的结构体并不是单一的,而是许多种结构体共同存在,这就是说,在一个土层中可以有不同的结构体。

2.土壤结构体的形成:土壤结构体的形成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概括的来讲,它是在阳离子的凝聚作用、水膜的粘结作用、胶结物质的胶结作用和外力的推动作用下所形成的。

2.1.阳离子的凝聚作用我小时候曾在云南的丽江、下关等地方的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我们当时是住在少数民族地区,那个地方没有水,平时喝的水都是从河里提上来的水,但是河水很脏,泥沙也多,水都是黄的,所以没法直接喝。

因此,每次大人都要先往水里面放一些明矾,等过了一阵以后,水里的脏东西,都慢慢地沉到了桶低,水也变清了。

当时因为很小,也就4-5岁的样子,总是弄不明白。

后来才知道,明矾所以能使水变清,就是因为明矾中含有Al3+和K+,而我们知道土壤是带有负电的,所以,通过这些阳离子,就可以把原来分散的这些小的土壤颗粒连接到一起,成为一些相对来讲比较大的颗粒,发生沉积。

所以阳离子他有这种凝聚作用,但是不同的阳离子,它的凝聚力是不同的。

人们根据阳离子的凝结力,总结出了这么一个序列。

P23,从这个序列中,我们可以看到,价数越高,凝聚力越大。

2.2.水膜的粘结作用由阳离子凝聚所形成的凝聚团,我们称他为粘团。

这个粘团他可以吸附水分子,在他的表面形成了一层很薄的水膜,当粘团相互靠近时,水膜被共用,这样粘团就被连接到一起,形成了更大的颗粒。

(图)大家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当两块湿玻璃被重叠放到一起的时候,这两块玻璃就会被连到一起,为什么?就是因为水膜的粘结力。

但是,这种由水膜所形成的大的颗粒,是很不稳定的,因为水分蒸发失去后,土粒就会散开。

所以,他们还要在胶结物质的胶结作用下,才能形成稳定的结构体。

2.3.胶结物质的胶结作用土壤中的胶结物质可以归纳为3类,即,简单无机物(主要是指含水的铁、铝化合物);有机物;粘粒简单无机物:这类物质往往包在土粒的表面,当他们脱水后,就把土粒胶结到一起,比如,我们国家的红壤和砖红壤中的土壤结构体一般都是这样形成的。

有机物:这类物质主要有腐殖质、多糖类、蛋白质和木素等,另外,许多微生物的分泌物也有团聚作用。

在这些物质中,最重要的是腐殖质,因为他们在有机质中含量最多,大约是50-90%,他们也是包在土粒的外面,把这些土粒胶结在一起。

但是有机质的胶结作用只有一次,因为当他们被微生物分解以后,也就失去了胶结作用。

所以,这也是我们要不断地给土壤补充有机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粘粒:粘粒因为他们本身的表面积很大,粘结力很强,所以,他们在土壤结构体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2.4.外力的推动作用土壤结构体的形成,除了上述3种作用以外,还要有外力的推动,这些外力的推动作用主要有,根系的穿插,土壤的干湿交替和冻融交替等等,这里就不细说了。

总之,土壤结构体是在上述4种作用下,形成的。

3.土壤结构体和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构体和肥力的关系,关键在于结构体改变了土壤的孔隙状况,从而影响到土壤的水分和通气状况,一般来讲,具有团粒、粒状和团块状结构的土壤,他们的通气性、透水性、保水性都比较好。

而板状和柱状结构等,一般来说,不太好。

板状结构非常致密,孔隙小,通气和透水性不好,而且根系难以穿插,而柱状结构,漏水漏肥。

第三节土壤比重、容重和孔隙度1.土壤比重单位体积土壤固相物质的重量,称为土壤比重(g/cm3)。

这里要大家注意的是,单位体积仅仅是指土壤固体物质的体积,并不包括土壤的孔隙体积。

由于,土壤固相物质是由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的,所以,土壤比重的大小也是由这两种物质的比重所决定的。

不同的土壤,比重不同,但是,一般情况下,人们为了方便,就用各种土壤比重的平均值2.65来代表。

2.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的干土重,单位也是g/cm3。

大家注意,这里所说的单位体积不是仅仅指土壤固体物质体积,他还包括土壤孔隙体积。

也就是土壤的总体积。

原状土壤是指没有经过破坏的土壤。

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主要有:土壤质地:质地不同,土壤孔隙状况不同,容重不同;土壤结构:土壤结构越好,容重越小。

有机质:有机质越多,容重越小。

因为有机质本身是疏松、多孔,增加了土壤孔隙体积,减少容重土壤的松紧状况:相同的土壤,土壤越松,容重越小。

3.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是指单位体积原状土壤中,土壤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