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集体备课一、教材解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二节,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
本节即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
•教材从经典遗传学的庞大体系中提出基因这一核心概念,并以基因为线索,深入浅出地介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而解决亲代基因如何传递到子代的过程,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
•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文字量很少,但人体染色体图以及染色体和DNA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却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便紧紧把握这个关键,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断生成的问题情境中分析、交流获取知识。
(二).教学目标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4、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的结果5、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6、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亲子代间具有遗传性,即在性状上具有相似性,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因此亲代的基因通过什么途径传给子代确立为本节的重点。
2、同种生物的染色体形态和数量是相同的,只有保持染色体数在亲子代间的稳定性,才能保持同种生物性状的稳定遗传,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为本节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一).学情分析•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关于细胞结构的知识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回忆进一步去正确认识基因的位置。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XXX:XXX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二节,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
本节即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②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能力目标①通过分析观察图片资料,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
②将基因传递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学会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简单化。
3、情感方针: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1(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的关系。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说教学方法(一).学情份析•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学生在研究七年级上册关于细胞结构的知识时,曾经有了肯定的了解,因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回想进一步去精确认识基因的位置。
对于本节内容,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在整个认知过程当中,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艰巨,由于基因这类问题比力抽象,学生没有肯定的感性思维。
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的同时,知识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尽可能贴进学生生活实践,使研究与学生的间接经验相联系,与厚实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二).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数据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研究兴趣。
活泼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把握。
•2.活动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研究。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范文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范文《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教材分析与设计构思:在第一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本节解决的是亲代基因如何传递到子代的过程,这也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
但基因对学生来说既耳熟又因抽象而陌生的名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图片、录像等手段对基因、DNA、染色体进行形象化展示,使学生对它们有更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已经的染色体入手,通过染色体和DNA之间关系的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
接着通过染色体的传递揭示出基因的传递过程。
教学目标:1、能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能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4、通过了解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的发现,认同科学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明确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难点: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及基因的传递特点。
课时分配:1课时课前准备:每组一根长绳、多媒体、DNA双螺旋结构教学过程:复习练习: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几个遗传学概念,请连线。
遗传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变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性状人的双眼皮或单眼皮相对性状生物所具有的结构特征、生理特性、行为方式2、转基因鼠实验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引入:师:生物体的各种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每位同学所具有的特征也是由基因控制的,这些基因从哪里来的?生:我认为由父母提供的。
师: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总体教学思路:赋予形象(教具演示;图解说明)层层递进(先事例引入,后设疑答疑;先回顾旧知识,后讲述新知识;先用反证法推测,后指导读书确认)化难为易(课件优化;合作学习)一、教材分析㈠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二节内容,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
本节既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理解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
㈡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1、知识目标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生殖细胞是亲子代间基因传递的桥梁。
2、水平目标使用推导的方法,探讨基因传递的问题。
3、情感目标参与小组合作交流;认同生命的物质性;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㈢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1、教学重点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三个知识目标均被确定为教学重点的依据是三者均是本节重要知识点,且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缺一不可。
2、教学难点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三个教学重点中“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基础性知识,只要教师认真做好教具演示、图解说明,学生一般是能够理解的,而另外两个教学重点则需要教师细心引导,充分使用教学手段,讲究教学策略,方可突破,所以被确定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㈣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和第3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所讲述的内容与本节内容类似,可将北师大版教材中易于理解的示意图、表述语言、网址整合于多媒体课件和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势整合。
二、学法指导㈠学情分析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关于细胞结构的知识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能够协助学生通过回忆进一步去准确理解基因的位置。
人教版初二下册生物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
人教版初二下册生物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一、教材剖析〔一〕说教材位置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二节,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效果,让先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
本节课既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先生看法遗传的中心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说教学目的依据课标要求与教材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目的〔1〕描画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2〕描画生殖进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3〕掌握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进程。
2.才干目的〔1〕经过对染色题、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生殖进程中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进程的看法,培育先生观察、剖析、判别及推导才干;〔2〕培育先生在观察现象或生物学习进程中发现、提出效果的才干。
3.情感态度目的〔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2〕培育先生乐于探求生命微妙的迷信素养。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基因的位置是了解基因遗传规律的基础,所以我把描画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确定为教学重点。
本课的中心知识就是基因的传递进程,所以我把描画生殖进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及基因的传递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学情剖析基因的传递是一个笼统的微观静态进程,先生没有理性看法,初中生逻辑思想虽然总体上处于优势位置,但笼统思想在很大水平上还依赖于理性阅历,因此在对基因的遗传认知进程中,先生活在着一定困难。
但先生对遗传现象有着浓重的兴味,这是有利条件。
三、教学方法1、说教学方法依据教材内容与学情特点我在教法选择上,掌握化笼统为笼统这一原那么,引导先生对提出的效果停止探求。
因此本节课采用创设效果情境、启示引导、总结归结相结合的教法。
2、说学习方法:新课标倡议自主学习方式,要求先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了落实这一理念我选择了以下学习方法:自主质疑、观察思索、讨论交流、体验感知等。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的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共含18篇),欢迎阅读!篇1: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二节,主要讨论了亲代的基因如何传递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
从教材安排的位置上看,本节内容既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
二、学情分析:1、学生有细胞核、染色体、DNA等知识做基础,但终因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学生在思维认知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可通过回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基因的确切位置。
2、学生对人类生殖非常感兴趣,也知道精子、卵细胞的存在,但对于基因和精子、卵细胞的关系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知识知之甚少,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视频资料,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2)学会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体验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难点:亲代的基因怎样传递给子代。
五、课前准备:学生:长条带2条,短纸带若干,乒乓球,双面胶带。
教师:(1)视频: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2)挂图:人的正常染色体图、异常染色体图(3)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动画课件。
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表演小品《认亲》提出问题,引入主题。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是XXXX。
我说课的题目是《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主要讨论了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
本节既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
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遗传学的核心问题,章节的安排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
然后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及心理特点,设置如下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包括两点第一点①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描述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变化。
第二点②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能力目标,也包括两点:第一点①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点②将基因传递问题转化成染色体传递问题,学会把抽象问题简单化、具体化。
3、情感目标:是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接下来介绍一下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包括两个方面:(1)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难点是: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说完了教材分析,下面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关于细胞结构的知识时,已经了解了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上有基因等知识,所以要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
此外,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所以,在弄清楚染色体和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的变化后,就很容易理解性状遗传的实质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将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对于本节内容,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认知过程中,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学生没有一定的感性思维。
因此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知识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尽可能贴进生活。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课件
当堂训练
1.一条染色体上有 一 个DNA分子,有 数万 对基因。
2.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有 23 条染 色体。 3.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 体数目分别是(A) A 、 23对、23条、23条 B、 46条、46条、23对 C 、 46对、46条、23条 D 、 23条、23对、23条
长绳处理成染色体呢?
提示:人的一个体细胞中所有DNA展平,总长约1.7 米,而所有染色体长度仅0.5毫米。
观察与思考
认真观察染色体 和DNA的关系示 意图,简略概括 染色体、DNA和 基因三者之间的 关系?
用语言表示三者间的关系: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关系图解
(23 对 染色体)
子代
子女
(23 对 染色体)
亲代
(23 对 染色体)
父亲
母亲
(23 对 染色体)
生殖细胞
精子
(23 条 染色体)
卵细胞
(23 条 染色体)
受精卵
(23 对 染色体)
子代
子女
(23 对 染色体)
请写出染色体变化的规律 (用n、2n表示)
亲代 ( 2n ) 生殖细胞( n) 子代 ( 2n )
基因 DNA 染色体 蛋白质
注: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一条染色体上有数万对基因
基因
基因
、 、 、
基因
染 DNA 色 体
父
母
子
46+46=
子 媳
92
孙
92+92=
184
… …
亲代
(23 对 染色体)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7.2.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案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二节,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
本节即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
教材从经典遗传学的庞大体系中提出基因这一核心概念,并以基因为线索,深入浅出地介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而解决亲代基因如何传递到子代的过程,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
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文字量很少,但人体染色体图以及染色体和DNA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却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便紧紧把握这个关键,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断生成的问题情境中分析、交流获取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
②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能力目标①通过分析观察图片资料,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
②将基因传递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学会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简单化。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亲子代间具有遗传性,即在性状上具有相似性,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因此亲代的基因通过什么途径传给子代确立为本节的重点。
2、同种生物的染色体形态和数量是相同的,只有保持染色体数在亲子代间的稳定性,才能保持同种生物性状的稳定遗传,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为本节的难点。
学情分析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关于细胞结构的知识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回忆进一步去正确认识基因的位置。
对于本节内容,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困难,因为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学生没有一定的感性思维。
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内容选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3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本节教材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
本节既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性。
重点: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难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难点突破:采用讨论法,直观体验法等多种教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活动,协作探究,直观体验,最终达到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的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②: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观察分析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②通过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二、说教法本节教学拟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教学方法协调配合、灵活使用。
三、说学法初二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在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下进行;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迅速发展。
叛逆心理较强。
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维特点,做到“以生为本”。
课前生物兴趣小组成认真自学课本知识,制作直观教具。
准备活动还有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搜集照片以及探究小组的其他活动.四、说教学过程导入:幻灯展示多对长相很相似的亲子照片(学生刚开始学遗传,只提供正例让学生概括比较好,等到一段时间后,再提出反例,以利于学生进行辨别学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深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吸引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引入新课。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2.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案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材分析】在第一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本节解决的是亲代基因如何传递到子代的过程,这也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
但基因对学生来说既耳熟又因抽象而陌生的名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图片、录像等手段对基因、DNA、染色体进行形象化展示,使学生对它们有更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已经的染色体入手,通过染色体和DNA之间关系的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
接着通过染色体的传递揭示出基因的传递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重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难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内容】【板书设计】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一、基因、DNA和染色体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1.发现过程:①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对马蛔虫的研究。
②1890年,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与1891年德国动物学家亨金,证实染色体是减半传递的。
2.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即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教学反思】本节课比较抽象,要解决难点和重点问题,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将抽象变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将所看所想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大部分学生在纸上画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图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用小动画的形式展示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规律,鼓励学生描述其中的染色体变化的奥妙,这个环节很好的激起了学生们自我挑战的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遗传现象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这一课题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基因的概念、遗传规律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遗传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遗传病患者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遗传现象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求:图解清晰,解释合理,能反映出对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规律的理解。
2.根据教材中的案例,分析一个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并探讨如何预防这种遗传病的发生。
要求:分析深入,预防措施具体可行,展现出对遗传病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请同学们收集有关基因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并与家人分享,了解他们对基因科技的看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
-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难点:遗传图解的绘制与分析、遗传概率的计算、遗传病的பைடு நூலகம்型及其遗传方式。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重点:通过问题驱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难点: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说课稿范文: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说课稿范文:第二节基因在
亲子代间的传递
有计划的学习,会使自己更快的成长。
接下来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说课稿,会是自己受益匪浅,请大家仔细阅读哦。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二节,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
本节课既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与教材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2. 让学生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在亲子代间的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运用基因传递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2.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在亲子代间的表现形式。
三、教学难点:1.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
2.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在亲子代间的表现形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和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2. 利用动画、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基因传递过程。
3. 设计实例让学生运用基因传递规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遗传现象,引发学生对基因传递规律的兴趣。
2. 讲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让学生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
3. 讲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通过实例讲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在亲子代间的表现形式。
4. 实践应用:设计实例,让学生运用基因传递规律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规律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在亲子代间表现形式的掌握情况。
3. 结合学生在实践应用环节的表现,评估学生运用基因传递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有需要,调整教学方法。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如有需要,补充相关知识。
3.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有需要,改进教学策略。
八、教学拓展:1. 介绍遗传变异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介绍现代遗传学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3. 引导学生关注遗传伦理问题,如基因歧视、基因改造等。
九、课后作业:2. 举例说明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在亲子代间的表现形式。
3. 运用基因传递规律,解决实际遗传问题。
十、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生物学教材。
人教版初二下册生物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
人教版初二下册生物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明天我说课的标题是«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我的说课顺序如下:教学对象教材剖析教法学法教学预备教学进程习题设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说教学对象初二先生的笼统逻辑思想已占据了主导位置,但在很大水平上还属于阅历型,需求在理性阅历的直接支持下停止;其观察才干、记忆才干和想象才干迅速开展。
叛逆心思较强。
因此教学设计要充沛尊重先生的特性差异和思想特点,做到〝以生为本〞。
二.说教材剖析〔一〕教材的位置和作用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二节,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效果,使先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
本节既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先生看法遗传的中心效果,表达了知识的内在逻辑性。
(二)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①描画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画生殖进程中染色体的变化;②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才干方面:①经过观察剖析资料,引导先生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②经过教给先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效果转化成研讨染色体传递的复杂效果,把笼统的效果详细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引见迷信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理想,对先生停止迷信史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难点打破:采用讨论法,直观体验法等多种教法。
经过效果引导,先生活动,协作探求,直观体验,最终到达知识掌握,才干培育,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的目的。
三.说教学预备:课前生物兴味小组成仔细自学课本知识,制造直观教具。
预备活动还有先生查找相关资料搜集照片以及探求小组的其他活动.四.说教学进程:教学进程如下:情境引入激起动机-协作探求知识构建-大胆推测小心求证-直观模拟片面打破(一)情境引入:展现张国立父子和谢霆锋父子的照片,提出效果:生物性状由什么决议?生物遗传上去的是什么?意图:温习了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又很自然点拔出本节的主要话题:1、基因是经过什么途径传递的?2、基因是如何传递的?借此创设了情境,为本节课开了个好头。
人教八下生物《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的说课题目是《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节课。
一说教材本节内容选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3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本节教材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
本节既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性。
重点: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难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难点突破:采用讨论法,直观体验法等多种教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活动,协作探究,直观体验,最终达到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的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②: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观察分析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②通过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二说教法本节教学拟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教学方法协调配合、灵活使用。
三说学法初二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在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下进行;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迅速发展。
叛逆心理较强。
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维特点,做到“以生为本”。
课前生物兴趣小组成认真自学课本知识,制作直观教具。
准备活动还有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搜集照片以及探究小组的其他活动.四说教学过程导入:幻灯展示多对长相很相似的亲子照片(学生刚开始学遗传,只提供正例让学生概括比较好,等到一段时间后,再提出反例,以利于学生进行辨别学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深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吸引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引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的说课题目是《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节课。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3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本节教材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
本节既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性。
重点: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难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难点突破:采用讨论法,直观体验法等多种教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活动,协作探究,直观体验,最终达到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的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②: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观察分析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②通过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二说教法
本节教学拟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教学方法协调配合、灵活使用。
三说学法
初二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在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下进行;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迅速发展。
叛逆心理较强。
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维特点,做到“以生为本”。
课前生物兴趣小组成认真自学课本知识,制作直观教具。
准备活动还有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搜集照片以及探究小组的其他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幻灯展示多对长相很相似的亲子照片(学生刚开始学遗传,只提供正例让学生概括比
较好,等到一段时间后,再提出反例,以利于学生进行辨别学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深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吸引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引入新课。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个问题,及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我以21三体综合症和性腺发育不良两个病例,激发学生,并使其体会染色体数目恒定对生物的重要意义。
探究问题二:观察课本“观察与思考”图二,结合多媒体上所给图片,在纸上简略概括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给出这幅图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明确三者的关系,并尝试用图、表等形式表示。
意图:锻炼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对此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最后小组进行成果展示。
老师评价、师生共同小结“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关系”。
(三)大胆推测:
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的传递
这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难点,为了淡化这
个难点将此分解成两个小问题:染色体是如何传递的?基因是如何传递的?
意图:这样就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了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
(1)染色体是如何传递的?
采用“推测—史实—结论”的思路,给出父母及“我”的体细胞内都为23对染色体,让学生大胆推测“精子和卵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
接着给出材料,让学生去阅读、分析素材,体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验证自己的推测,最后达成一致。
意图: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改变了学生对待知识的异己态度和老师去评说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同时让学生的个性得以不断生成、张扬,让学生的能动性不断提高。
(2)基因是如何传递的?
给出一对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
基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染色体传递给后代。
最后老师强调:(见多媒体)
(四)直观模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建染色体模型、模拟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后全班分享成果。
意图:这样的处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五、习题设置:
习题设置包括基础题,能力题和拓展题三个层次。
其中我的拓展题目为:假设父母体细胞内都有两对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的传递又将如何?
意图:在本节课结束时,提出这样一
个问题既巩固和运用了本节课的知识,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6、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集合式和流程图式。
意图:符合本节课知识的特点,清晰流畅,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充分运用了图表、录象、模型等,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将所看所想表达出来。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思维有张有弛,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学习。
有待提高的是,要更好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