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2 人口的空间变化 新人教版必备2

合集下载

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最新整理)

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最新整理)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 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 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 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课时分层作业(二)(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1.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游览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B[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

选项中甲、丙、丁分别去上海旅游、出差、购物,居住地并没有长期或永久变更,而乙是去上海读大学,居住地发生了变更,且时间较长,应属于人口迁移。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

据此回答2~3题。

2.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C.从亚洲迁往非洲D.从欧洲迁往亚洲3.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北京流往河北C.从广东流往新疆D.从湖北流往贵州2。

B 3。

A[第2题,目前世界人口迁移总体上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第3题,近年来我国民工流主要由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含参考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含参考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课时分层作业(二)(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基础练]1.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游览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B[人口迁移是定居地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

选项中甲、丙、丁分别去上海旅游、出差、购物,定居地并没有长期性或永久性变更,而乙是去上海读大学,定居地发生了变更,且时间较长,应属于人口迁移。

]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特殊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A.①③⑦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⑦3.我国国内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B.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2.C3.C[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第2题,关键在审题,提取重要信息“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

第3题,目前我国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迁移的对象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主要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有助于缓解人口迁入区人口老龄化现象,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调节地区间人才余缺,但可能造成人口迁入区交通压力增大。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读图回答4~6题。

4.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5.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6.该国可能是( )A.中国B.巴西C.德国D.泰国4.D5.D6.C [第4题,从总人口年龄结构看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外来移民以青壮年为主,因此移民缓解该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时作业: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时作业: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有这样一群老人,当严寒的冬季到来之时,他们会从自己的所在城市飞往温暖的地方过冬,在春暖花开之时再返回家乡,他们被称为“候鸟老人”。

海南三亚成为“候鸟老人”们度假过冬的首选。

报告显示,近年来全国各地每年前往三亚过冬的老人数量已经超过40万人。

据此回答1~2题。

1.三亚吸引“候鸟老人”度假过冬的原因最可能的是()A.气候B.购物C.疗养D.旅游2.大量的“候鸟老人”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现象解析:第1题,三亚冬季气温较高,吸引大量老人前往。

第2题,“候鸟老人”在三亚停留时间短,不属于人口迁移。

答案: 1.A 2.D(2019·陕西咸阳高一期末)2018年3月,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几乎同时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目前,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

下图为“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推力是()A.生活成本低B.发展空间小C.广阔的发展空间D.超高的房价4.“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缓解人地矛盾B.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C.保护生态环境D.促进经济发展解析:第3题,中小城市生活成本低、物质回报实惠、安稳的生活属于人口迁入一线城市的阻力,发展空间小属于推力,A错误,B正确;一线城市广阔的发展空间属于拉力,而超高的房价属于阻力,C、D错误,故选B。

第4题,“抢人大战”引发人口迁移,技术人才的迁入会促进迁入地的科技实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D正确。

答案: 3.B 4.D(2019·山东潍坊高一月考)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深圳从一个约3万人的小渔村迅速崛起成为人口过千万的现代化大都市,其根本原因是()A.经济因素B.政策因素C.自然资源D.交通和通信6.四川距深圳较远,但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四川人较多,这是因为四川()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B.自然资源短缺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D.生态移民较多解析:第5题,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二人口迁移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二人口迁移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时分层作业(二)人口迁移A级·学考达标练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户籍人口是指已在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口。

近年来,多个大城市为吸引人才,纷纷出台户籍改革政策,放宽落户门槛。

下图为2012~2017年某城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同比(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率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2012~2017年,该城市( )A.户籍人口数量不断增加B.户籍人口增速持续升高C.常住人口增速波动下降D.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加2.2013年之前,该城市户籍人口同比增长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为负值B.户籍政策严格,户口迁入较少C.经济发展落后,人口迁出较多D.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机会少3.据图推断该城市落户门槛放宽最明显的时间段是( )A.2013~2014年B.2014~2015年C.2015~2016年 D.2016~2017年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领土面积7 692.024万km2,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

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两南”沿海地区,即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

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内陆迁移呈增多趋势。

如图为澳大利亚各州人口数量(单位:人)分布图。

据此完成4~6题。

4.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两南”沿海地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温暖C.森林广布 D.日照较长5.推测近年来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内陆地区( )A.社会经济发达 B.交通运输便利C.矿产资源开发 D.人口政策开放6.澳大利亚东部人口迁入内陆地区将会导致东部地区( )A.幼儿人口减少B.女性占比下降C.青年学生增加D.老年人口比重上升7.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5年9月,欧洲正面临二战后最大难民潮。

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局势动荡地区。

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

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湘教地理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2 人口迁移

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湘教地理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2 人口迁移

课时分层作业(二)(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2019年2月12日,高德地图发布《2019年春节出行报告》,报告显示,从1月28日(小年)开始至2月4日(年三十),深圳、北京、上海、广州、东莞、成都、苏州、郑州、杭州、佛山十个城市人员流出最多,成为“春节空城”。

据此完成1~3题。

1.春节期间该十大城市人口变化主要属于( )A.国内人口流动B.国际人口迁移C.省内人口迁移D.县际人口流动2.导致该十大“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经济发展快B.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C.受传统文化影响D.农村道路设施迅速完善3.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离开大城市的影响有( )①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②减轻农村环境压力③改善市民居住条件④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A2.C3.D[第1题,材料中的十大城市都是中国较发达的城市,吸引力强,务工人员往往来自中国的中西部省区,因此人口流动属于国内人口流动。

第2题,农村经济发展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可能会导致务工人员大量离开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不仅仅是春节期间的暂时回乡,A、B不对。

农村道路设施迅速完善会为人口的迁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城市“春节空城”现象关系不大,D不对。

“春节空城”表明城市的务工人员较多,春节期间返乡导致该地区出现人口迅速减少,且出现时间在春节期间,说明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故选C。

第3题,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离开大城市使城市的人口、车辆减少,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①对。

人口大量回到农村,会加大农村的环境压力,②不对。

市民居住条件不会因为务工人员的回家过年而改善,③不对。

务工人员离开城市,部分生产缺乏劳动力,会导致暂时性停滞,④正确。

故选D。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4~5题。

注: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动是北美三大移民流之一B.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C.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是国际劳动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D.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5.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 )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亚洲4.B5.D[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向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主要来自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据图可知国际劳动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故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较为落后的东欧。

2020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 人口分布 新人教版必修2

2020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 人口分布 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人口分布(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以下地区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A.非洲东部索马里半岛B.西亚环波斯湾沿岸C.南亚恒河平原D.南美亚马孙平原C[人类集中生活在温带、亚热带的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沿海平原地区。

所以南亚恒河平原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非洲东部索马里半岛、西亚环波斯湾沿岸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密度小;南美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不适宜居住。

]2.读厄瓜多尔示意图,厄瓜多尔约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其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势低平B.降水丰富C.气候凉爽D.河网稠密C[由图可知,赤道横穿厄瓜多尔北部,位于热带,根据河流流向判断中部地区地势高,气候凉爽,适宜居住,所以厄瓜多尔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降水不是主要因素,中部河网密度小。

]读“某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相关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图所示最有可能反映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的过渡地带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的过渡地带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的过渡地带4.该地区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3.D4.A[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位于海拔1 000~1 500米之间,东非高原与刚果盆地的过渡地带,因位于赤道附近,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1 500米之间的东非高原上。

四川盆地海拔在200~500米左右,恒河平原在200米以下,巴西高原低于1 000米。

第4题,该地区500米以下地区位于刚果盆地,因位于赤道附近,加上海拔低,气候过于湿热,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

] 下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显示( )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密度高值区B.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值区C.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为100~15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D.人口密度越大,其所占的人口比重也越大6.图中K处最可能位于( )A.长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东北平原5.B6.A[第5题,图示信息显示我国人口主要集中于人口密度高值区,这些地区占总面积的比重较小。

2019-2020年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2课后练习: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2019-2020年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2课后练习: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为2017年深圳市新流入常住人口来源TOP10城市分布。

深圳市新流入常住人口的32.38%来自TOP10城市。

据此回答1~3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 )A.深圳外来人口来源城市单一B.人口来源地都集中在大城市C.吸引人群应以中老年为主D.该现象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深圳外来人口来源城市很多,A项错误;人口来源地既有北京、武汉等大城市,也有湛江、茂名等小城市,B项错误;深圳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人群以青壮年为主,C项错误;人口迁移发生在国内城市之间,属于国内人口迁移,D项正确。

2.深圳吸引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优美B.城市人口众多C.经济发展迅速D.文化底蕴深厚答案 C解析深圳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较多,收入水平高,因此吸引大量人口流入,故C项正确。

3.TOP10城市中前五位都在广东省,与此现象关系密切的因素有( )①城市间距离②发展水平差距③就业机会④语言沟通⑤风俗习惯A.①②④ B.②③⑤C.②④⑤ D.①④⑤答案 D解析由材料可知,深圳的常住人口来源城市的前五位都位于广东省。

广东省内的城市距离深圳较近,迁移距离较短,①正确;都位于广东省,文化相似,语言相通,④⑤正确。

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

据表回答4~5题。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五大人口流入地排序表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D.全国流入人口前五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答案 B解析四川省是流入广东人口第二位的省,且与广东省不相邻;四川省位于西部,人口流入居第五位;同时,也可得出四川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的结论。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1-1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1-1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时分层作业一人口的数量变化(1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图示意1970~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

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1980年B.2000年C.2015年D.2025年2.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A.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B.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C.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D.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3.2015~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 )A.老龄人口增加B.企业用工成本上升C.少儿比重上升D.人口总数减少【解析】1选C,2选A,3选B。

第1题,从图示可以看出劳动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只要增长率为正值,说明劳动力人口不断增长,当增长率刚好为零时,劳动人口达最大值,图中显示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0,故选C。

第2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方面的政策基调是控制人口增长,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产生劳动人口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状况,选A。

第3题,由图可知2015~2025年劳动人口的增长率一直为负值,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这将会导致企业间争夺劳动力,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

读图,回答4~6题。

4.人口增长模式由a→b→c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出生率大幅度降低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5.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 )A.出生率下降B.自然增长率下降C.生育率下降D.死亡率下降6.a阶段与c阶段比较,相同的人口增长特征是( )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B.低自然增长率C.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解析】4选B,5选D,6选B。

第4题,由图可知,a→b→c体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的转变。

由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课时作业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课时作业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解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许多,但目前影响我国现阶段 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
12.人口的迁移往往造成的影响有( D )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 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 ③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④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缓解了迁出地的 人地矛盾,利于环境保护,同时有利于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弥补 了迁入地劳动力的不足,同时也加大了迁入地的环境压力。
二、综合题(共 40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1949 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材料二: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
A.中国、澳大利亚 B.墨西哥、中国
C.美国、墨西哥 D.美国、澳大利亚
解析: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的一种表现是人口由农村到城市的迁移。由图上信 息可知,P 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且人口流向国 外,应为发展中国家,Q 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城市到城市, 还存在城市流向乡村,故应为发达国家。
(4)西藏是我国省际人口流动最少的省区,为什么?(4 分)
14.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材料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出现了世界特有的“农民 工”现象,他们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像候 鸟一样南飞北迁,形成“候鸟”经济现象,这给我国自然和社会环 境带来重大影响。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省际人口流动规模统计图(港澳台资料暂 缺)
⑤投父母者 ⑥投子女者
⑦郊县农民
A.①③⑦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⑦
解析:婚姻家庭与夫妻、父母、子女相关。

地理必修二人教版1.2《人口的空间变化》

地理必修二人教版1.2《人口的空间变化》

地理必修二人教版1.2《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分层练习◆基础题一、单选题下图是根据联合国2019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2019-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A.①B.②C.③D.⑥二、综合题1.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 2.21亿人。

下图为我国1982-2019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

2019年2019年东北地区 6.95 6.20北部沿海11.9713.22大西北地区3.134.13黄河中游7.98 11.1地区4大西南地区10.9813.53长江中下游地区9.7111.01东部沿海地区20.5819.85南部沿海地区28.720.91(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3)从2019年到2019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能力题一、单选题下表为2019年世界最大移民接收国和输出国人口迁移数量(单位:万人)。

据此回答1~2题。

最大移民接收国美国 4 280 俄罗斯 1 280 德国 1 080最大移民输出国中国 3 500 印度 2 000 菲律宾7001.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国()A.多为发展中国家B.多为发达国家C.均为南半球国家D.均为西半球国家2.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分钟课时作业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分钟课时作业人口的空间变化

C.不变
D.不确定
解析 人口迁移属于机械增长,从全球来看,人口数量变动 小。
答案 B
第二十一页,共33页。
13.下图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国内人口迁移的状况, 这些国家依次是( )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A.①德国 ②俄罗斯 ③日本 ④美国 B.①俄罗斯 ②德国 ③美国 ④日本 C.①美国 ②日本 ③俄罗斯 ④德国 D.①日本 ②美国 ③德国 ④俄罗斯 解析 俄罗斯为开发远东,人口从西部欧洲部分向东迁移, 德国从鲁尔区向南部落后地区迁移,美国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 阳光地带迁移,日本人口向南北两侧迁移。 答案 B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页,共33页。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A卷
B卷
第二页,共33页。
①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②了解世界和中
作业 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意义;③掌握影响人口迁移
目标 的主要因素;④学会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
出地所产生的影响。
作业 设计
限时:4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三页,共33页。
第十八页,共33页。
10.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 现象表现( )
A.大批民工流向沿海地区打工 B.建设新工业基地引起人口迁移 C.知识分子从内地流向沿海城市 D.高等院校搬迁、招生和分配形成的人口迁移 解析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 多。 答案 C
第十九页,共33页。
6.下列城市中,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的是( )
①开罗 ②伯明翰 ③约翰内斯堡 ④悉尼 ⑤攀枝花 ⑥ 新德里 ⑦大庆
A.①③④⑥ B.②③⑤⑦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⑦
第十三页,共33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下图是根据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解析:第1题,图中的竖轴表示每年各个国家的人口迁入量。

读图可知,图示国家中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入量都是负值,说明人口外迁,而发达国家人口迁入量都是正值,说明人口迁入。

第2题,人口迁移缓解了迁入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增加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人口迁移减轻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利于迁出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

答案:1.B 2.C读图,完成第3~5题。

3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丁美洲B.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亚洲4若此图表示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甲、乙可能分别表示( )A.四川、广东B.湖北、重庆C.河北、山东D.新疆、甘肃5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D.甲地优美的环境解析:第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迁往发达国家或地区。

西亚、北非的石油输出国因为资源开发,也招募了大量外籍工人。

第4题,我国民工主要从内陆迁往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湖北、重庆均位于中西部地区,河北、山东均位于沿海地区,相互之间人口迁移量不大。

新疆因为资源开发,人口迁入较多。

第5题,迁入地良好的教育条件、优美的环境会吸引人口迁入。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人口迁移的进行。

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人口的迁移(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2021-2022学年)

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人口的迁移(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2021-2022学年)

课时分层作业(二)(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基础练]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1~2题。

注:线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1.关于图中移民叙述错误的是(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经济欠发达区域流入经济较发达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A.欧洲ﻩB.非洲C.北美洲D.亚洲1。

C 2.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为三大移民流之一;人口主要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迁移,这主要与经济因素有关;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东欧地区.第2题,由图中箭头粗细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

]读我国某年四城市人口资料图,完成第3~4题。

3.从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考虑,其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机会最多的城市是()A.①B.②C.③D.④ﻬ4.城市②可能位于我国的()A.西北内陆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沿海地区3。

B 4.D [第3题,人口净迁入最多的城市②经济发展最快,就业机会多。

第4题,由图可知,城市②人口自然增长缓慢,但人口迁入较多,应位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南沿海地区。

]据2018年2月11日(农历腊月二十六)上午10点数据:在迁入成都的1 000个人中,来自北京的占了249个;从成都迁出的1 000个人,到北京的就有329个。

专家称之为“逆向春运”。

据此完成5~6题。

5.造成“逆向春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轻人中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京过节B.春节期间北京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春节在家过年习俗逐渐淡化D.我国成都至北京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6.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A.传统观念ﻩB.经济C.教育ﻩD.交通5.A6.A[第5题,题干中“逆向春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及人们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现在的年轻人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在不断升高,春节期间,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京过节。

2020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2 人口的空间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2

2020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2 人口的空间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二) 人口的空间变化(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瓦莱丽·阿莫斯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旷日持久的叙利亚冲突导致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叙利亚邻国,已经大大超出了联合国有关机构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原先预计的程度,迫使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必须大幅增加所需资金,以满足叙利亚难民日益增大的人道主义需求。

据此回答1~2题。

1.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其邻国,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环境B.经济C.气候D.政治2.若图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

叙利亚的人口迁移属于 ( )A.B1到B2B.B2到C1C.A1到D D.C1到A11.D2.C[第1题,叙利亚难民涌入邻国,主要是因为国内战争的影响,属于政治因素。

第2题,涌入邻国,说明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图中A1到D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下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导学号:17252012】3.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A.①B.②C.③D.④4.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 )A.东亚B.南美C.西欧D.北非3.B4.C[第3题,城市人口迁移率是指人口迁入率-迁出率。

据图可知:图中除去时间①外,均为正值;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在②时最低,为-0.5%,此后逐渐升高,而且②时城市人口迁移率为0.5%,此时二者之和为0,此后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故本题选B。

第4题,据图可知:该城市最近一段时间人口迁移率逐渐增加,可见经济较为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模式应该为现代型;东亚、南美、北非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以迁出为主,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自然增长率较高,排除A、B、D;西欧工业化较早,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吸引大量外来移民,故本题选C。

]“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

部编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部编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6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

读图,完成1~2题。

1.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B.劳动力价格降低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D.人均产值减少2.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A.珠江三角洲地区B.京津地区C.长江三角洲地区D.川渝地区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分析,2016年比2000年该县外出半年以上总人口和跨省外出人口大幅度增长,意味着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减少,因此劳动力紧缺,价格有所提高;人均生产规模扩大;占总人口比例降低;人均产值增加。

第2题,该县人口大规模外出,表明该县经济落后,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川渝地区经济最落后。

答案:1.A 2.D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4.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解析:第3题,根据总人口增长柱状图的变化可知,增长速度变慢,A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虽变慢,但总人口数还在增加,B项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状态,C项错误;国际净迁移量为正值,前后十年变化不大,而国内净迁移量均为负值,且1991~2000年期间比1981~1990年增加很多,显示从该城市迁出人口增多,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

第4题,该城市从1981~2000年的二十年中,国际净迁移的人口数量与自然增长数量相当,人口国际净迁入量巨大,且当前总人口约1 300万,符合美国的城市特征。

美国20世纪90年代人口纷纷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导致国内净迁移量变大。

日本城市人口国际净迁入量较小,俄罗斯与德国无1 30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

答案:3.D 4.A下图分别为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二) 人口的空间变化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瓦莱丽·阿莫斯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旷日持久的叙利亚冲突导致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叙利亚邻国,已经大大超出了联合国有关机构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原先预计的程度,迫使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必须大幅增加所需资金,以满足叙利亚难民日益增大的人道主义需求。

据此回答1~2题。

1.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其邻国,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自然环境B.经济
C.气候D.政治
2.若图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

叙利亚的人口迁移属于 ( )
A.B1到B2B.B2到C1
C.A1到D D.C1到A1
1.D
2.C[第1题,叙利亚难民涌入邻国,主要是因为国内战争的影响,属于政治因素。

第2题,涌入邻国,说明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图中A1到D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 下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导学号:17252012】
3.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
A.①B.②
C.③D.④
4.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 )
A.东亚B.南美
C.西欧D.北非
3.B
4.C[第3题,城市人口迁移率是指人口迁入率-迁出率。

据图可知:图中除去时间①外,均为正值;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在②时最低,为-0.5%,此后逐渐升高,而且②时城市人口迁移率为0.5%,此时二者之和为0,此后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故本题选B。

第4题,据图可知:该城市最近一段时间人口迁移率逐渐增加,可见经济较为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模式应该为现代型;东亚、南美、北非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以迁出为主,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自然增长率较高,排除A、B、D;西欧工业化较早,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吸引大量外来移民,故本题选C。

] “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

近年来我国“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大。

据此回答5~6题。

【导学号:17252013】5.我国“候鸟老人”主要在下列哪两个省级行政区之间迁移( )
A.北京、江苏B.黑龙江、海南
C.新疆、河南D.湖北、河北
6.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养老设施
C.气候条件D.婚姻家庭
5.B
6.C[第5题,根据材料所给信息推断,影响“候鸟老人”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此我国“候鸟老人”的迁移应发生在南、北方省级行政区之间。

第6题,“‘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说明其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

夏季,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候鸟老人”向北方地区迁移;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候鸟老人”迁往南方地区。

]
美国每年都有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主要路线如下图示意。

回答7~8题。

7.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环境变化B.婚姻家庭
C.农业活动D.气候变化
8.对该类人口迁移的主要时间和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
A.春季向东迁移B.夏季向西迁移
C.秋季向西迁移D.冬季向南迁移
7.C8.D[第7题,题干材料显示“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该批工人
随季节变化而迁移,所以其影响因素也具有季节性。

农业活动具有典型的季节性,这批工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产业工人,随农事活动而南北迁移。

第8题,美国迁移的农业工人,开始于美国南方地区,他们冬季在南方进行越冬作物的管理工作。

春季和夏季随作物的耕种、管理而北移,秋季和冬季又随作物的收获与耕种而南移。

]
9.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务工经商的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广东和新疆分别是我国东、西部主要的人口迁入省(区),分析其成为迁入区的主要原因。

(2)分析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3)近年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分析这种措施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东部地区成为人口迁入区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达;资源的开发和西部大开发政策使新疆成为我国主要的人口迁入区。

第(2)题,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

有利影响主要是提供了劳动力,不利影响主要是加剧了人地矛盾。

第(3)题,对优秀人才取消户口限制有利于人才流入,会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也有利于人口迁移正常进行。

【答案】(1)广东: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医疗、教育、居住条件好。

新疆:资源的开发;边境贸易的发展;国家政策。

(2)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提高了迁入地城市化水平。

不利影响:加剧迁入地的人地矛盾;加大了迁入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3)有利于迁入地引进优秀人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人口迁移正常进行。

[冲A挑战练]
图1和图2分别为某年因务工经商分年龄、性别的人口迁移率统计图和该年流动人口的
就业特征图。

读图,完成10~12题。

【导学号:17252014】
图1
图2
10.图1反映出( )
A.男性迁移率一直高于女性迁移率
B.不同年龄段女性迁移率变化幅度大于男性迁移率
C.男女性迁移率在25~30岁均处于上升时期
D.女性迁移率较男性迁移率提前达到峰值
11.图2反映出( )
A.跨省男性主要从事商业服务业
B.跨省女性较省内流动女性的商业服务业就业比率高
C.省内流动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就业比率较高
D.农林牧渔水利业的女性就业率低于男性就业率
12.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和就业特征揭示( )
A.男性迁移率变化受婚育、家庭等文化因素影响
B.女性迁移率变化中就业、收入是决定性因素
C.城乡就业岗位的不同,影响男性、女性迁移类型和数量的变化
D.绝大多数行业女性省内就业率低于省外就业率
10.D11.C12.C[第10题,从图1中发现,20岁以下,男女性迁移率相同;女性迁移率的变化幅度约为15个百分点,男性迁移率的变化幅度约为20个百分点,女性小于男性;25~30岁,女性迁移率在下降;女性迁移率在24岁左右达到峰值,而男性在26岁左右达到峰值,女性早于男性。

第11题,从图2中发现,跨省男性主要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
作;省内流动女性在商业服务业就业率高于跨省女性;省内流动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就业比率较高;农林牧渔水利业的就业率女性高于男性。

第12题,从迁移率的峰值及变化趋势看,影响男性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就业、收入及年龄等;而女性迁移率的变化受婚育、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城乡就业岗位的分布,影响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特点;女性倾向省内就业。

] 13.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7252015】材料一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海外侨胞超4 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被认为是国际上的最大移民群体,且有逐年扩大趋势,其中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中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材料二漫画《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1)分析材料一,指出目前国际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方向。

(2)为什么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会成为目前我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3)我国海外移民数量逐年增多,对我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4)分析材料二,说明我国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原因。

【解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人口移动规模越来越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导致人口大量地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这样的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这也是我国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原因。

【答案】(1)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而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作、生活环境好,收入水平高,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日渐成为其经济增长的“瓶颈”,这客观上形成了对移民的吸引力,因此成为中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3)我国的海外移民逐年增多,且以出国留学、工作为主,迁移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的人才流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我国的海外留学人员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鼓励和引导其回国创业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