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语文学科语文学科专题培训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学科专题培训资料
近几年,语文作文改革已是星之火可以燎原,新课程的理念漫漫被广大语文老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试图努力去落实。但是,实际收效甚微。语文课堂作文教学却正在远离“语文新课程标准” 的要求,远离语文课堂作文教学的宗旨,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特别是农村作文教学非常迷盲,农村语文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相当突出。如何让作文绽放它独特的乐趣,这是今后作文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如何让学生在开心欢乐中写作文,提高作文水平,培养写作兴趣,养成勤奋练笔的好习惯,这是迈向作文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语文新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很长一段时间,新课程的理念慢慢被广大语文老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试图努力去落实。但是,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作文教学,有的却正在远离“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远离语文课堂作文教学的宗旨。尤其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审视当前作文教学,反观“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一是急功近利思想严重。
不少教师希望通过自己的秘法传授能够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短期内发生质的变化,以毕其功于一役。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畏惧甚至厌恶作文;教师作文教学上的无序性、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作文内容充斥着“假、大、空”,质量往往欠佳等。
二是作文教学的异化现象日趋严重。
不少学校的作文课紧跟考试(不是不该跟,而是过犹不及),试卷上出什么题就写什么题,呈现出一种盲目应试、散乱无序的状态。
三是程式化、机械化现象十分严重。
在模式化枷锁的桎梏下,学生只知道按照老师秘授的套路“为赋新词说愁”,却不懂得作文本应该是自我性情与真实心迹的自然宣泄流露。作文教学无非是老师出题目,念念范文和说说问题,这种程式化思想辖制下的简单化、机械化的做法,这样不仅有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导致了学生写作兴趣的丧失。严重地制约着写作主体语言与思维的发展。
要转变这种状态,就必须改变作文教学的呆板模式。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写作
压力,最大程度地释放他们的写作潜能。试着让学生以一种洒脱的“游戏心态”,以一颗“玩心”来对待作文。让作文教学“活”起来,作文课堂活起来,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起来;思维活起来,学生的笔下才会活起来。
(二)造成当前小学学生作文存在着严重弊端的原因
当前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不尽如人意,常慨叹不已;反过来,学生对作文兴趣索然,甚至讨厌害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社会方面原因——迎合写作近几年,小学作文教学之路,一会儿向左走,一会儿向右走,所受的批评颇多。中考作文效应作用太大。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则是,一批又一批小学生“凝着柔顺的眼色”落入了“迎合写作”的陷阱,有的为了迎合他者(家长、教师、考官,, )的意志和社会主流文化,说大话、套话、空话、假话、废话:有的为了迎合社会流行文化,或陷入了“伪写作”(伪伤情、伪抒情、伪天真、伪深沉、甚至伪叛逆);或陷入消解一切的调侃与“寻开心”。
2. 语文教师方面原因————不擅长写作《教育报》曾登过一篇题为《教师,你能作文吗》的文章,对教师的写作能力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和拷问,用语尖刻,批判彻底,但确是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实情,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震惊和深思!语文教师会写理应不成问题,不成问题现在却成了大问题。如上海《语文学习》举办过一次教师、学生的问题作文竞赛,学生的作文不尽如人意是评委们的意料的,出人意料的是教师的作文,语言干瘪,结构松散,内容牵强乏味,总体水平竟不及学生,令评委们瞠目结舌,始料不及。
反思:语文教师会写、善写应该是分内之事,如同美术教师会画、音乐教师会唱。一个语文教师要是自己不能写,又怎么可能去指导好学生作文?要是自己都构思不出篇文章,又怎能让学生去琢磨文章的写法?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教学当中去,以便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兴趣。但由于语文教师对语文的冷漠和不擅长,往往充当了“说文”而不是“作文”、“是批评家而不是作家” 的角色。正因为教师的外行,致使在评点学生作文时往往流于空洞说教,或隔靴搔痒,或优劣颠倒,把学生作文中许多精彩之处作为“劣质品”处理掉。
其实,语文教师能写,不仅在于指导学生作文,还可以产生“青出于蓝”的“桃李效应”。教师若能写出好的散文,学生也能写出好的散文;教师的文章若能发表,学生的文章也能发表;这种事俯拾皆是。如冯骥才、从维熙同读于北京四中,同一语文教师的影响,使他们同时爱上语文,爱上文学并成为著名作家。至今回忆起语文老师来他们还感慨系之,这不能不说是擅长写作的语文老师引导他们的结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语文教师能写,更深层的是还能影响自己对教材的分析把握,或是影响自己讲课时的层次安排,语言表述和课堂结构设计等。叔本华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变为自己的东西。” 确实,能写的人对教材的分析往往比一般人要深刻得多。因此,具体的写作锻炼,能使人对作品的本质特征获得高于一般人的敏锐感悟力和评判力,这样的课往往用语生动,个性鲜明,深受学生欢迎。而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因为没有写作的体验,于是上课更多的是对教材表层的理解,或依照教参的现行说法人云亦云,整堂课中没有“我”的主体意识和对教材进行的再创造,使之上课冰冷、刻板、乏味。学生不喜欢语文,语文教师不受学生欢迎,也就不值得惊呼了。
3. 学生方面原因——生活单调乏味农村作文课堂学生被禁锢在教室里,胡编乱造作文,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语言枯燥、干瘪。学生在作文表述中词不达意,有话说不清楚。作文教学的课堂中读写分家,读归读,写归写。读与写“两锅煮”,二者并列进行教学。而且学生阅读量太小,每学期学生很少进行课外阅读,导致学生知识贫乏,语言苍白无力,思路狭窄。许多学生不注重平时词语积累,习作练习量少得可怜。另外,由于受安全因素的影响,班主任或语文教师内心想让学生活动,却活动开展不起来,因此,学生参加语文的实践活动也少得可怜。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封闭式的教学,很少开展活动,更难走向生活,就连写作这一本位实践,也存在次数少,间隔时间长,内容单调,生编硬造,言不由衷,文章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弊端。我们老师没有打开学生生活的空间与思维的天地,没有触及学生生活中的情绪与需要,更没有让学生从写作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无形之中让学生在作文的世界面前关闭了生活之门,在作文的泥淖中挣扎着。
(三)敢问作文教学出路在何方
写作,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的实践行为,不是单纯的训练与考核。因此,它的本体是精神,而不是技巧;它的内涵是感悟,而不是习得。那么,如何使教师不再为膜拜“考神”而困惑无奈,学生不再“为赋新词强说愁”呢?这还得在拓宽学生思路,关注学生情感,激活作文与生活的联系等方面有突破、创新。
作文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最重要领域。语文教师要寻求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契合点,让学生摆脱被动作文、痛苦作文的困扰,增强作文信心,摆脱“怕作文”的阴影。《论语•述而》里有这么一句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里讲的是书的魅力和读书的乐趣。那么,作文教学呢?如何让作文绽放它独特的乐趣,这是今后作文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让学生在开心欢乐中写作文,提高作文水平,培养写作兴趣,养成勤奋练笔的好习惯,这是迈向作文成功之路第一步。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文学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而语文实践性要求课程建设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我们要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亲身感受、体验生活,说心中的话,写身边的事。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而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又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各地区、各学校的课程资源是有差别的,各学校应该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这说明语文教学从空间角度讲,除了用足用活教室、学校这片天地外,可以从社会与自然两方面入手,大自然也是学生学习与运用的大课堂。
(四)提高农村小学学生作文的建设性意见
1、开源——构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作文课堂,驱动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寻找作文的活水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