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美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研究及其启示

美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研究及其启示

在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上 曾经 存在的冲突和协调完善 的进 展情况 ,并 分析了我国现阶段 同样存在 的一些 问题 。在 此基础上 ,本文认为贷款损失 准备对银行抵 御风险 、真实反 映资 产和经 营业绩都具有重要作用 。会计界 、银行监 管部门和税务部 门应该加强协调 ,完善法规 ,指导银行合理计提贷款损 失准备金 ,尽快健全我国银行 的计提贷款
失 准 备 , 款 准 备金 计 提数 远 远 大 于实 际 贷 款 核 销 数 。 贷
16 9 9年 美 国 国会 通 过 了 税 收 改 革 法 ,实 施 这 一 法 案 的 目的 之 一 就 是 逐 渐 削 弱 给 予 银 行 计 提 贷 款 准 备 金 过 多
的税 收优 惠 。该 法 案 对 可 以 在 税 前 扣 除 的贷 款 损 失准 备设 置 了 比 例 限 制 ,而 超 额 贷 款 准 备金 只能 从 税 后 收 入 中计 提 ,银 行 为 减 少 应 税 收 入 而 计 提 贷 款 准 备 金 的
201 0
总 4 0期 1
美 国银行贷 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 研 究及 启 示 其
赵 环
(中 国人 民 大 学 商 学院 , 北京 10 7 0 8 2) 摘 要 :本 文研 究 了美 国银行 贷款 损失准备金制度发 展的历程 ,以及美 国会 计界 、银行监管 部门和税 务部 门

贷款 损 失 准 备 金 是 商 业银 行 从 收 入 或 利 润 中提 取 的 、以 覆 盖 由于 借 款 人 违 约 而 使 贷 款 受 损 的 准 备 金 。
银 行 贷 款 损 失 准 备 汁提 受 个 监 管 主 体 的 影 响 :财 政
部 门 ( 计 准 则 制 定方 ) 会 、银 行 监 管 部 门和 税 务部 门 。 由 于 目标 不 同 ,会 计 、监 管 和 税 务 部 门对 于 贷 款 减 值 准 备 的一 些 具 体要 求 存 在 着 较 大 差 异 和 冲突 ,这 给银 行 计 提 贷 款 损 失 准 备 的 T 作 造 成 混 乱 。美 国是 世 界 上 金 融 市 场 最 为 发 达 的 国 家 , 也是 各 项 金 融 体 制 较 为 完 善 的 国 家之 一 。 为此 本 文 从 研 究 美 国银 行 贷 款 损 失 准 备 金 制 度 发 展 历 程 及 存 在 的 一 些 问 题 人 手 ,试 图 分 析 探讨 我 国现 阶段 存 在 同样 问题 的解 决 办 法 。

银行贷款调查报告

银行贷款调查报告

银行贷款调查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贷款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银行贷款不仅可以帮助个人实现购房、购车等消费需求,还可以帮助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推动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银行贷款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于了解当前金融市场的状况和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对银行贷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银行贷款的种类繁多,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企业经营贷款等。

不同类型的贷款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

同时,银行贷款的利率也是影响借款人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贷款利率逐渐趋于合理,对于借款人来说,选择合适的贷款产品变得更加方便。

其次,我们对银行贷款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银行贷款作为一种金融服务,自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个人信用状况、贷款用途、还款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贷款的风险程度。

而对于银行来说,如何有效地控制风险,成为了银行业务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银行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完善信用评估体系等方式,有效地降低了贷款风险,提高了贷款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我们对银行贷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新型金融业务的兴起,对传统银行业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银行业正在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加快业务转型,推动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发展。

未来,银行贷款业务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风险控制和服务体验,为借款人和投资人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务。

综上所述,银行贷款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银行贷款的基本情况、风险分析和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银行贷款业务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因素研究

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因素研究

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因素研究山西财经大学 安佳新摘 要:贷款损失准备是处理不良贷款的有效工具,其合理有效计提可以抵御因坏账增多而导致的金融风险,因此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影响因素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以2004—2017年间125家商业银行为样本,研究发现贷款损失准备受到银行总资产、总贷款、不良贷款、资本充足率、银行利润以及GDP的影响。

关键词: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资本管理;GDP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02.162018年,为了让银行更好地加快处置不良贷款,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实力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进行了调整。

其中,拨备覆盖率从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从2.5%调整为1.5%-2.5%,两者标准中的较高者作为商业银行计提贷款减值准备的监管要求,并按同质同类和一行一策原则进行差异化监管。

但是在满足监管要求的情况下,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仍由商业银行自主审慎决定,那么影响贷款损失准备的因素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贷款损失准备的银行层面影响因素一般认为,银行规模会显著影响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额度,银行规模越大,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越多,所以选取银行总资产作为代表银行规模的控制变量;商业银行要遵守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的双重约束,其中贷款拨备率= 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余额/不良贷款余额×100%,所以认为贷款总额与不良贷款余额也是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因素。

2 盈余管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进行盈余平滑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最便利的方式。

盈余平滑指的是银行管理者在银行业绩较好时多计提一些贷款损失准备,在业绩较差时少计提一些贷款损失准备,因此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受到银行利润的影响,税前利润系数可以衡量商业银行是否存在盈余平滑行为,往往银行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时要参照税前利润,如果税前利润系数显著为正,则说明商业银行存在盈余平滑行为。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

06 .7
O. 2 2
O3 -7
0 41 .
O. l 1
04 .0
O3 .3
O 4l .




O 1 .l
O. l 1
3 4 5
O. l 1 O O
O 1 .l O 1 .l O
O2 .5 O2 .4 O
O2 .6 O O
符, 较客观地反映 了辖县的经济发展状况。
24 模 糊 综 合 评 价 .
综合评价是根据模糊矩阵复合运算结果来进行 的, 糊复合运算 的 模
关键是选择模糊合成算子。在模 糊评 价中常采用取大取小运算 法( 即 “ V” ^, 算子 )其体现权重 作用不明显 , , 综合程度较 弱, 利用模糊关系矩
结果 较为可靠 , 计算公式为 :
nI
为各级领导进行科学管理和决 策提供重要的信息 , 而且也能 为理论工作
者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
参考文献
6 ∑( 产 以)
i: 1

[ ] 杨纶标 , 1 高英仪. 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 [ . M] 广州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
社 ,o 5 2o.
式 中,j b 为属 于第 , 等级的隶属度。据此 , 可得 出南 宁市 7个 辖县经
济实力 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 见表 3 。 表 3 7个辖县经济实力模糊综 合评价 结果
等级 邕宁县 武鸣县 隆安县 马山县 上林县 宾 阳县 横县


[ ] 田萍. 2 地区经济 实力综合评 价指标 体系 的设 计[ ] 昌师 专学报 , J. 许
- ●‘ ● ●‘ r
的 资产 , 体包括贷款( 具 含抵押 、 质押 、 保证等 贷款 )银行 卡透支、 , 贴现 、

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分析

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分析

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给予合理的估计” 这一定性规定 由于可操作性不强 , 。 导致农村信用社在实际工
作 中采取不作 为的态度 , 而影响贷款资产外的损失准备提取。
二 、 策建 议 对
( ) 一 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拨备制度与农村信用社正在推行的贷款分类制度有密切关系 , 推行贷款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也称 “ 拨备制度”, 是指金融机构为冲销损失而提取准备资金的制度。为了增强银行 抵御风险的能力 , 鼓励银行业逐步与 国际通行标准接轨 ,02 中国人 民银行印发 了《 20 年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 计提指引 》 并先后进行 了几次调整 , , 但历次调整均未对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做出明确规定 。 前 , 目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 的扩大和农村信用社改革 向更深层次推进 ,需要建立完善农村信用社 “ 拨备制 度” 提高信用社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
( ) 四 对贷款 以外 的风险资产计提无明确规定 。甘肃省财政厅文件规定农村信用社对承担风险和损失
的债权和股权计提呆帐准备范围包括 : 各项贷款 、 信用卡透支 、 承兑 汇票垫款 、 进出 口押汇 、 待处理抵贷资产
等十几种 , 对贷款 以外 的风险资产的呆帐准备计提 比例 , “ 信用社可根据 以往的经验 , 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
分要进行纳税调整。在盈利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 多提损失准备必须交纳税金 。
( ) 三 计提 比例执行 “ 双轨” 。即: 制 未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农村信用社按正常贷款 l 逾期贷款 %、
2 呆滞贷款 2%、 %, 5 呆帐贷款 10 0%的比例提取贷款损失准备。已经实行贷款五级分类 的农村信用社按照关 注类贷款 2 次级类 2 %、 %、 5 可疑类贷款 5 %、 0 损失类 10 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 , 比例 0 %( 计提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剖析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剖析

缺口增加则证明近期贷款回收出现问题,形成不良资产的概率增加,缺口减少表明贷款发放不利,或新增储蓄量超出准备金的比例.调控要点需要即时汇报和调整贷款损失准备金摘要:贷款损失准备缺口是衡量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的重要指标。

从整体趋势看,我国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在不断提高,账面损失准备缺口持续下降。

但是账面缺口与实际缺口是有差异的。

商业银行目前主要依据财政部和监管部门有关制度,实行预期现金流折现和风险分类基础上的原则性比例计提方法。

计提范围和方法的科学性;风险分类和预期损失的准确性;资本充足率达标和利润考核是影响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产生实际缺口的主要因素。

监管部门应通过明确表外信贷资产的计提;改进对折现率和预期现金流的测算;明确抵押物的处置方法等完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分类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加强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的现场检查,建立激励相容机制等,促进商业银行充足拨备。

关键词:损失准备;风险;监管一;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缺口分析衡量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性的指标主要有损失准备缺口;损失准备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

三个指标实际存在相关性,损失准备缺口是基础。

损失准备缺口即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贷款应提准备-准备缺口)/贷款应提准备×100%,所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贷款损失准备缺口越大,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越低。

拨备覆盖率衡量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风险的程度,即为损失准备金余额/不良贷款余额=(贷款应提准备-准备缺口) /不良贷款余额,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损失准备缺口越大,拨备覆盖率越低。

银监会自成立以来,根据审慎监管路线图,明确了提高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性的监管理念。

各商业银行按照监管要求和自身抵御风险损失的需要,计提拨备,弥补缺口,主要商业银行1账面损失准备金缺口从2002年的13431亿元减少到2006年的4547亿元,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相应从6.9%上升到34.3%。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分析-以五大国有银行为例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分析-以五大国有银行为例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分析-以五大国有银行为例一、绪论(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截至2015年末,前六大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余额为47万亿,其中,不良贷款余额7929亿元,不良贷款比率1.69%。

2月份公布的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为1.67%,其中,大型商业银行1.66%,股份制银行为1.53%。

实际结果表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恶化情况要比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更为严重。

还有一个数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面临的情况非常严峻。

包括五大商业银行和招商银行在内的这前六大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超过了1.6万亿,是其列报不良贷款余额的两倍以上。

在金融市场中,银行有着主导的地位,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是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异额,而其中的差异额获取的利润在银行总利润额中占去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所以说想要达到所目标的利润的目的,必须把握好银行信贷质量的高低。

银行的信贷业务本就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风险来自于信贷质量是否能够在后期得到保障,若风险过大导致本金无法收回,何谈利润额。

这样大规模信贷风险过多必然会导致银行的生存境地堪忧。

2.研究意义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依次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我国的制度也在快速走向的规范。

这几年,我国的商业银行逐渐的积累的大量贷款损失准备金使得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出于改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目的,我们必须采取深入探究分析我国目前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措施。

这样的举措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贷款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并且通过这样的措施能够增强银行所需承担贷款风险的能力。

(1)如果想要完善相关制度,对贷款损失准备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目前,我国建立的相关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已达到了20多部,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逐年上涨,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制度不断更新,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内容不断得到社会的完善。

人们将制度不断的从经济环境、会计准则、银行经营能力、监管标准等角度去调整完善,使得商业银行积累起了大量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从而使得银行抵御信用风险的能力提高了许多。

关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作者:李兰来源:《商情》2013年第43期【摘要】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针对贷款损失估计和提取的用以防范可能发生贷款风险的准备金,其充分计提与否直接影响到预期损失能否被有效地覆盖。

对绍兴市部分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情况调查显示,账面上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平均拨备覆盖率高,信贷风险总体可控,但贷款分类偏离导致个别银行计提不充足等问题应予关注。

【关键词】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分类偏离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充分与否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而且对宏观经济的运行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经济下行期,贷款损失准备的不足将会导致银行资本受到侵蚀,造成资本约束压力加大,加剧商业银行的信贷紧缩行为,从而加剧宏观经济的衰退。

本文以绍兴市为例,对基层上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分情况及计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基本情况商业银行内部对贷款损失准备的核算方式各不相同,绍兴市3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中仅14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核算和统计反映在分支行。

因此,本文以这14家银行为样本进行调查。

账面反映,14家银行6月末贷款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2871.2亿元和41.4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2.5%和53.5%。

2013年上半年,样本银行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13.4亿元,6月末余额为97.1亿元,比年初增加12.8亿元。

(一)拨备计提大幅增加。

2013年上半年,样本银行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13.4亿元,同比多计提6.1亿元;6月末余额比年初增加12.8亿元,同比多增7.0亿元。

随着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暴露,银行拨备计提大幅增加。

分季度看,2012年3季度~2013年2季度贷款损失准备季末同比分别增长13.7%、18.8%、22.5%、26.9%和26.2%,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3、4.2、8.0、14.8和13.2个百分点。

(二)平均拨备覆盖率高。

分区域看,辖内风险企业相对较多的县(市),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增幅均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临界点模型及常见管理误区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临界点模型及常见管理误区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临界点模型及常见管理误区郭斌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损失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又称“拨备”。

由于贷款业务仍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贷款信用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经营风险。

因此,贷款损失准备管理是平衡银行安全性与盈利性的重要因素,是增强银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银行稳健发展的重要工具。

一、贷款损失准备的制度依据(―)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政策我国会计制度关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规定始于1993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对《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修订后,基本形成按贷款分类及一定比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逻辑体系。

2007年银行业全面运用《企业会计准则》,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计提减值准备,即按贷款账面价值与可回收现金流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资产减值,但不考虑未来减值的估计。

2017年财政部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对金融资产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确认资产减值,是目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适用的最新会计准则规定。

(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规定监管方面,中国人民银行《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等是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的基本制度。

商业银行以贷款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为基础,对每个类别的贷款计提相应比例以上的准备金,同时通过拨备指标对银行贷款准备金的充足情况进行约束与评价。

拨备指标与不良率指标密切相关,主要有贷款拨备率与拨备覆盖率。

拨备指标越高,说明银行提取的拨备越充分,覆盖不良资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则越强,但过高的拨备水平可能存在隐藏利润的嫌疑,因此拨备指标的最低法定值随宏观经济与金融调控的需要适时调整。

2018年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银行贷前调查报告

银行贷前调查报告

银行贷前调查报告银行贷前调查报告(一)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银行贷款业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银行贷款在推动经济发展、满足企业和个人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在银行发放贷款之前,银行必须进行贷前调查,以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贷款风险。

本文将探讨银行贷前调查报告的重要性以及其在金融业中的应用。

首先,银行贷前调查报告是银行审核贷款申请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借款人个人资料、收入情况、职业状况等各种信息的综合评估,银行可以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贷前调查报告的编制需要银行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这包括个人征信报告、征信查询记录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银行可以有效地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愿望,并根据调查结果做出贷款审核决策。

其次,银行贷前调查报告是银行控制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进,银行面临的贷款风险也日益增加。

银行贷前调查报告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借款用途的详细分析,能够帮助银行判定贷款是否存在风险。

在贷款审核过程中,银行将严格遵循风险管理的原则,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偿还能力。

贷前调查报告的编制和使用不仅能够提供银行内部的参考,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相关业务合作的重要依据。

此外,银行贷前调查报告还可以为银行提供市场竞争的优势。

在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银行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和资金流入。

贷前调查报告的编制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了解借款人的需求和风险,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通过及时准确地向借款人提供贷款方案,银行可以增加贷款申请的成功率,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银行贷前调查报告在金融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银行审核贷款申请的重要依据,还是银行控制贷款风险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借助贷前调查报告,银行能够更好地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风险,并为借款人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银行关于对贷款风险预警的调查报告

银行关于对贷款风险预警的调查报告

银行关于对贷款风险预警的调查报告
系列贷款在我行贷款余额为万元,笔。

因经营管理不善,经营收入少,出现流动资金周转紧张,多笔贷款已出现欠息情况。

我支行立即派专人对其进行专项贷后检查,发现该系列贷款已存有风险,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贷款本息偿还情况,根据贷款通则和贷后风险管理的有关规定,现对该贷款提出风险预警信号,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系列借款用途:,但实际用途为投资矿。

导致信贷资金流向难掌控,预期收益难确定,挤占挪用行为难控制,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难执行,我支行以引起高度警惕。

二、经营及财务情况
三、综合结论
综上所述,借款人流动资金紧张,无法及时偿还我行贷款利息,目前已有多笔欠息,截至8月1日共欠息元。

从借款人目前的经营情况和信用情况分析,借款人偿还我行贷款本息有很大难度,我行贷款出现很大风险,并且该系列贷款为关联担保,应换担保
或者追加其它担保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否则全部收回并停止合作。

因此对借款人贷款提出风险预警信号,并提出如下建议:1、督促借款人,及时归还我行的贷款本息。

2、与借款人协商追加有实力的担保单位。

3、通过法律诉讼方式清收贷款。

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

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

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摘要】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重要保障之一。

通过比较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会计准则与监管政策,可以发现两者存在冲突,主要表现在计提理念、计提技术等方面。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监管政策与会计准则的兼容性问题日益紧迫,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实际操作也受到考验。

为此,本文提出了顺利实施新会计准则和完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准则监管政策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准备金。

从监管的角度,银行需要维持足够的贷款损失准备以抵御预期风险;从会计计量的角度,银行需要计提减值准备以准确反映贷款资产价值。

因此,贷款损失准备一直备受银行业监管部门与会计主管部门的共同关注。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政策主要有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2002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和2005年财政部下发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及《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

这些法规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准备的定义、种类、范围、计提方法、呆账核销中的会计处理及税收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准备政策体系。

与此同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从2001年正式运行以来,加快了国际准则的建设步伐与全球推广,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香港等从2005年开始正式采纳和实施多项国际会计准则,其中包括与银行风险准备密切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39)。

我国财政部为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于2006年2月发布了39项新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自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其中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密切相关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本文称为新会计准则)。

银行贷前调查报告范文

银行贷前调查报告范文

银行贷前调查报告范文摘要:一、引言1.银行贷前调查的背景和目的2.报告的撰写依据和参考标准二、企业基本情况1.企业基本信息2.企业法人代表及主要股东背景3.企业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三、财务状况分析1.近三年财务报表分析2.财务指标解读3.财务风险评估四、行业市场分析1.行业现状和趋势2.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3.行业风险评估五、贷款用途及还款能力分析1.贷款用途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企业还款来源和还款能力3.还款风险评估六、担保措施分析1.担保物的价值和稳定性2.担保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3.担保措施的充足性和有效性七、风险评估及贷款建议1.综合风险评估2.贷款额度和建议3.贷款期限和建议八、结论1.贷前调查的整体结论2.贷款审批建议正文:一、引言在银行业务中,贷款业务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确保贷款风险可控,银行在发放贷款前需对申请贷款的企业进行详细的调查。

本报告旨在对某企业的贷前调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为银行贷款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报告的撰写依据了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贷款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同时参考了银行内部的贷款审批流程和标准。

报告中所涉及的财务数据和市场信息均来源于可靠的数据来源和实地调查。

二、企业基本情况1.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名称:某某有限公司成立时间:xxxx年xx月注册地:xx省xx市注册资本:人民币xxxx万元2.企业法人代表及主要股东背景企业法人代表:某某,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良好的信誉。

主要股东:某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xx%。

3.企业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企业经营范围:xxxxxx主营业务:xxxxxx三、财务状况分析1.近三年财务报表分析本报告对企业的近三年财务报表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财务数据表明,企业近几年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

2.财务指标解读通过计算和分析企业的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负债比率等,可以得出企业的财务状况较为健康。

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几点思考

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几点思考

【 关键词】
银 行 贷款 损 失 准备 ; 计提 方 法 ; 较 比


现行 的贷 款损 失准 备制 度
20 0 2年 4月 中国 人 民银行 颁 布 了 银 行 贷款 损 失准 备计 提指 引 , 05 6 2 20 年 月 1 日财政 部 发布 _ 《 融企 业 呆 账 准 备提 取 r 金 管理办法 以及 20 0 6年财政部发布的 企 业 Al 则第 2号一 融工 具确 认 和计 量》 汁准 2 一金 对贷款损失 准备计提 的规定构成了我 国银 行现 行 的贷 款损 失 准 备制 度 ( 下表 ) 见 。 由于 《 管理办法 规定的专项准备和特 种 准备 与 人 民银 行 的 《 提 指 引 基 本一 计 致,在此不作单独 比较 。 管理办法》所称 股准备是指银行按照一定 比例从净利润 中提取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 失 的准 备 。 一般 准 备 的计 提 比例 由 金 融企 业综合考虑其所面临的风 险状况等因素确
在单独计提 的范 围上 ,准则要求对重
大 贷款 单 独 进 行 减 值 测 试后 ,有 客 观 证 据
表明其 发生 了减值的 ( 即有减值特征的 ) , 应采用未来现金 流折 现法 计提减值准备 。 目前银 行在重大贷款标准确 定后 ,主要有 两种方式:一是将所有认定的重大贷款均
采 用 末 来现 金流 折 现 法 ,进 行 逐 笔计 提 准 备。如果计提准备为零 ,将调整计入组合 计提基 数计提准备 ;二是对有减值特 征的 按未来现金流折现法计提减值准备 ,将所 有重大 贷款逐笔测试后 ,认 为不 良货款具 有 减值 特 征 ,将 其按 照未 来 现 金 流折 现 法 计提减值准备 。 在组合计提方法上 ,准则没有具体规 定 ,仅 要 求 根 据 自身 风 险管 理 模 式 和 数据 支持程度 ,选择合理的方法。目前银行主 要 以贷款迁徒率 、违约概率及违约损失率 为基础通过 模型计算 。当前主要的 问题是

浅谈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

浅谈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

浅谈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浅谈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摘要】在诸多防范和抵御信贷风险措施中,贷款损失准备就是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本文从贷款损失准备着手分析,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浅谈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及存在的不足与注意要点,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具备的科学性、完备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关键词】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处理一、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国内各家银行对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均有着各自的界定。

笔者认为: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收取利息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

收取利息充分体现贷款三性原则中的效益性,收益的增加必然伴随着风险的产生。

风险的存在就会导致损失发生的可能。

所以,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应为广义的贷款,包括:贷款(抵押、质押、信用、保证)、贴现、透支等出贷资金。

二、贷款损失准备涉及的会计原则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包括:真实性和可靠性两方面的意义。

真实性要求会计核算的结果应当与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一致;可靠性是指对于经济业务的记录和报告,应当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不应受到外界和主观意志所左右,避免错误并减少偏差。

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必须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和资料可靠。

在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核算中,银行不仅仅应根据借款人经营状况、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抵(质)押品的市价、担保人的信誉情况等做出客观分析,更重要的是还能对银行的贷后检查中发现问题,敢于暴露并及时采取化解措施,最终于资产负债表日,分析其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以判断其是否发生减值。

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应对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2、谨慎性原则。

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机构,必须选择稳健的经营策略,这就要求在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中时刻把握谨慎性原则。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会计核算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会计核算
和管 理 。
二 、 款 损 失 准 备 制 度 存 在 的 问题 及建 议 贷
( ) 一 贷款损 失准备制度存 在的 问题 新 会计准则 《 企业 会计
准 则第 2 2号》 实施后 , 由于银监会并 未随之 出台新 的银 行贷款损 失准备计提政策 , 部分商业银行仍执行《 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 理办法》 等旧的监管政策 。从 目贷款损失准备的计 提来看 , 计提 范 围扩 大 , 计提 比例 和标 准与国际接轨 , 报表披露 更为全面具体 。 但无论是 旧的监管政策如还是新会计 准则 ,在具体实施 中都存在
备分类差异很大。 从操作程序 上看 , 商业银行 由“ 一逾 两呆 ” 为基础

我 国 商 业银 行贷 款损 失 准备 的会 计 核 算
从 会计 计量的角度 ,银行需要计提减值 准备 以准确反映贷款
资产价值 。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 的会计核算 , 通常需按照一定 的 程序进行 , 涉及贷款损失准备 的计提 、冲减和贷款损失的核销等
产减值 损 失”贷 记 “ 款损失 准备 ” 冲减 时 : 记“ 款损 失准 , 贷 ; 借 贷 备” 贷记 “ , 资产减 值损 失 ”核 销时 : ; 借记 “ 贷款损 失准 备 ” 贷记 ,

××贷款一
××单位逾期贷款户” 确认核销后又收 回时 : 。 借记

××贷款—— ××单位逾期贷款户”贷记 “ , 贷款损 失准备 ”借记 ,
产减值 损失 , 计入 当期损益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 当按照该 应
金 融资产的原“ 际利率 ” 实 折现确定 。

部 、 务总局 、 税 银监会以及有关全 国性金融机构总行都有关于贷款 损失准备计提的制度规定 , 且各有关政策法规并不完 全一致 , 由此 导致计提 口径不 一致 ; 提范围不 同; 计 账户设置不 同 ; 贷款损 失准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分析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分析

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分析摘要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补偿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用来应对未来对银行资本的潜在需求,具有防范银行信用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也是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的重点。

本文主要研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概念,现有理论,发展现状,以及贷损失款准备金提取面临的确认标准模糊、计量方式不明确,制度管理上的疏漏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现状提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政策建议。

此外,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的不完善还有其自身特殊的原因,本文还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其他政策等多种角度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会计政策;银行监管目录引言 (1)一、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理论综述 (1)(一)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概念 (1)(二)前瞻性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制度概述 (2)(三)周期性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概述 (2)(四)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3)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发展现状 (3)(一)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政策沿革 (3)(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发展现状 (4)(三)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4)三、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面临的问题 (5)(一)商业银行在外部制度上存在着缺陷 (5)(二)商业银行内部实施上的不足 (5)(三)监督管理部门缺乏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监管的可操作性.. 5(四)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6)四、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政策的建议 (4)(一)加强各部门协调,规范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 (6)(二)监管当局要审慎监管,增强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能力 (6)(三)重视贷款损失准备、资本充足率监管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作用.. 7(四)进一步完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夯实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 (7)(五)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7)五、未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制度的发展方向 (7)(一)建立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准备政策是未来最重要的发展趋势 (8)(二)前瞻性的贷款准备金政策意义重大 (8)结束语 (8)主要参考文献 (9)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分析引言自从中国加入WTO后所获得的市场准入过渡期也已结束, 这意味着中国的金融部门将全面走向对外开放, 中外银行之间的实质性竞争将从此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以我国五家上市银行为例的分析孙天琦[1](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内容摘要:本报告总结了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并对辖区相关机构进行了调研,发现:(1)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有明确的计提范围,但行际之间计提范围有差异;(2)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比例符合监管当局的原则性要求,但各行提取比例有差异;(3)计提损失准备时各行对抵押物金额扣除不同;(4)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呈逐年上升(除深发展)趋势,抗风险能力趋于增强;(5)部分机构逻辑上存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6)仅仅从贷款损失准备比例看,大多未体现周期特征,在经济周期高点可能相对少计提;(7)调查中发现五级分类目前还存在问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不牢靠。

在此基础上,结合调研掌握的具体情况,本报告认为:(1)银行监管、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加强协调,进一步规范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2)进一步完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夯实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3)结合我国目前信用环境,需要研究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这两个环节抵押品、有效担保的处理原则,避免重复考虑、高估价值,使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更加审慎,更好地覆盖资产风险;(4)五级分类、特种准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以及分红政策等方面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或者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以使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更为前瞻、审慎,确保提足损失准备,及时弥补损失,增强资本基础,提高抗风险能力;(5)区别对待,分类监管;(6)重视贷款损失准备、资本充足率监管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宏观效应。

关键词:贷款损失准备;经济周期;不良贷款;前瞻性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用来应对未来对银行资本的潜在需求,具有防范银行信用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是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一个重点,相关监管当局也已经作了大量卓而有效的工作。

本报告主要以五家上市银行为例,对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及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来看,目前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和冲销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是直接冲销利润(Direct Write-off)法,即平时不计提损失准备,当贷款实际损失时直接冲销利润。

二是普通损失准备(General Provision)法,即按照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一般采取经验方式,银行可自行选择)提取损失准备。

当贷款损失确实发生时,再转销相应的贷款余额。

三是专项损失准备(Specific Provision)法,即定期对贷款进行分类并对可能的内在损失进行评估,按照评估的损失程度计提专项准备。

贷款实际损失时,首先用专项准备冲销,损失准备不足时,再冲销利润。

四是特别准备(Special Provision)法,即对贷款的国家信用风险和行业风险等提取特别准备,作为一种补充。

这四种方法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体系和冲销制度,其中普通准备法和专项准备法构成的损失准备计提和冲销制度,计提和补偿取用时不会对当年利润产生剧烈影响,可以减轻贷款损失对银行的冲击,较为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有利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也普遍为各国中央银行所提倡。

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1998年前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1、我国最早提出建立贷款损失准备制度是1986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2],其中第四十条规定:“专业银行应当建立呆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的额度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会商财政部制定。

”1988年7月财政部制定《关于国家专业银行建立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暂行规定》,首次从呆账准备金的计提、呆账的认定、核销等几个方面对呆账准备金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1)规定了呆账计提范围,给出了可以列为呆账的贷款的条件。

(2)提取比例:工业、商业、建筑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为1‰;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私营企业贷款和个体户贷款为2‰;进出贸易贷款为1.5‰;外汇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为2‰。

1992年7月财政部颁布了《关于修订〈关于国家专业银行建立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主要对呆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做了修订: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1992年为5%,从1993年起每年增加1%。

当年提取的呆账准备金扣除经批准核销的呆账损失以后,按规定的税率补缴所得税和调节税,补税后的余额可结转下年度使用;当历年结转的税后准备金余额达到年初贷款余额的1%时,从达到年度起,一律按1%的比例差额计算提取,补提的准备金不再补缴所得税和调节税。

2、1993年7月财政部制定并颁发了《金融企业财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统一了金融企业贷款呆账准备金提取办法。

根据规定,当时商业银行的呆坏账准备金由三部分组成:(1)坏账准备金,是针对应收利息计提的风险准备金,用于核销无法收回的应收利息。

按照原币应收利息余额的0.3%差额提取,税前列支。

(2)呆账准备金,是针对贷款本金计提的风险准备金,用于核销无法收回的贷款本金。

每年年初按照规定项目贷款余额的1%差额提取,按照本外币汇总折合人民币计提,税前列支。

(3)投资风险准备金,是针对投资本金计提的风险准备金,用于核销无法收回的投资本金。

每年年初按照原币投资余额的1%差额提取,税前列支。

(二)1998年对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整1998年7月财政部发布《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应收利息核算年限及呆账准备金提取办法的通知》,对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方式及计提范围作了调整,调整包括:(1)贷款呆账准备的计提时点由年初改为年末;(2)当年计提数=本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上年末呆账准备金余额;(3)呆账贷款超过全部贷款余额1%的部分全额补提,补提部分不得税前计提,而是税后计提,但国有商业银行暂不执行;(4)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纳入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范围。

1999年为解决商业银行在计提与使用呆账准备金时承担汇率风险的问题,将按照各币种汇总折人民币计提改为原币计提。

(三)2001年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重大改革随着中国人民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推进,2001年5月财政部发布《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准备金制度做出重大改革。

改革的内容包括:(1)将针对贷款本金的呆账准备金、针对贷款应收利息的坏账准备金、针对投资金额的投资风险准备金合三为一,统称呆账准备金。

(2)规定了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资产范围为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将不良资产覆盖面扩大到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等。

规定不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资产仅限于不承担风险和还款责任的委托贷款和代理贷款。

(3)规定商业银行根据资产风险的大小确定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

呆账准备金期末余额的最高额为承担风险和损失资产期末余额的100%,最低余额为承担风险和损失资产期末余额的1%。

并规定,呆账准备金必须根据资产的风险程度足额提取,提取不足的,不得进行税后利润分配。

按照风险程度提足准备金允许逐步完成,但原则上不得超过5年。

(4)规定商业银行计提呆账准备金时,会计科目作为增加其他营业支出和呆账准备处理。

(5)要求银行核销呆账要“账销案存”,建立已核销呆账的资产保全和追收制度。

2001年11月27日财政部颁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外商投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股份制银行、上市银行等),进一步对《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进行了补充完善,提出了资产减值的概念。

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是资产减值准备的一项。

对于贷款损失准备,规定商业银行按照贷款五级分类结果及时、足额在当期损益中计提专项准备金,对特定国家发放贷款在当期损益中计提特种准备金,商业银行也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一般准备。

周小川(2005)[3]指出,2001年前贷款损失准备不是按照银行贷款和银行资产实际所面临的风险概率提取,行政色彩比较重,银行自己报的资本充实率虽然都是挺不错的数字,但在没有足额、真实拨备的情况下,资本充实率的管理就很可能变成形同虚设;2001年开始有一个比较实质的改进,贷款准备必须根据资产的风险程度足额提取。

(四)2002年贷款损失准备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现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200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可操作性增强,逐步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

《指引》中规定了对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性质的界定,同时规定贷款损失准备由总行统一计提,未提足准备的商业银行不得进行税后利润分配。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规定,构成了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见表1)。

表1 我国现行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对比《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计提方法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贷款(不包括保户质押贷款和委托贷款,下同)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

对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应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抵押品的市价、担保人的支持力度和金融企业内部信贷管理等因素,分析其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计提。

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两种。

专项准备按照贷款五级分类结果及时、足额计提。

特种准备是指金融企业对特定国家发放贷款计提的准备。

银行应当按照谨慎会计原则,合理估计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及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

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

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

特种准备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由银行总行统一计提。

计提范围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是指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含抵押、质押、保证、无担保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如银行承兑汇票垫款、担保垫款、信用证垫款等)、进出口押汇等。

对由金融企业转贷并承担对外还款责任的国外贷款,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买方信贷、外国政府贷款、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不附条件贷款和外国政府混合贷款等资产,也应当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