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定义
水生生物学定义、研究对象与内容1 定义: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的形态、结构、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其与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水生生物:指生活于水中的动、植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等1、浮游生物(Plankton):为悬浮在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运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不能做长距离运动,而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
2、自游生物(Nekton):具有游动能力,有发达的运动器官(鱼等)。
3、漂浮生物(Neuston):依靠水的表面张力,漂浮在水面上,一般生活在水面静止或流动不大的水体中。
4、底栖生物(Benthos):栖息在水体底部,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一类生物。
5、周丛生物(Periphyton):生长在浸没于水中的各种基质表面上的有机体集合群。
1、藻类的定义是一群个体小、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2、特征(1)一般个体微小,形态结构简单(2)具有叶绿素(3)能吸收光能和营养盐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4)没有真正的根、茎、叶或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5)生殖器官简单,孢子或合子为单细胞,不开花结果。
4 藻类细胞的形态结构A形状:单细胞、群体、丝状体第一节蓝藻门(Cyanophyta)2、原生质体(色素区,中央区)(1)色素区色素:叶绿素a,β-胡萝卜素,蓝藻特有的藻蓝素(蓝藻藻蓝蛋白)、藻红素(蓝藻藻红蛋白),此外还有蓝藻黄素和蓝藻叶黄素。
藻体颜色:蓝绿色为主色素体:无,色素分散在原生质的周边部分,为色素区。
(2)中央区:无真正的细胞核,无蛋白核,无色素体。
位于细胞中央的相当于细胞核的物质称核质,蓝藻无真正的细胞核仅具核质,无核仁和核膜,为原核,所以蓝藻为原核生物。
▪又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3、异型胞和厚壁孢子▪异型胞为一种光亮而透明的特殊细胞,其体比营养细胞大,球形或椭圆形,胞内无原生质、无色素、无颗粒,镜下看为无色透明,略带黄色,与营养细胞相连处有孔和向外突出的小瘤节即极节球(鱼腥藻)。
水生生物学名词解释
1.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2.浮游生物:浮游生物不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
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3.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4.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5.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6.深底带:深底带包括亚沿岸带以下的全部湖盆,通常堆积着富有机质的软泥,这一带没有植物,动物的种类较少。
7.沿岸带:由水边向下延伸到大型植物生长的下限,深度随水的透明度不同而不同,一般6~8米。
亚沿岸带:沿岸带和深底带的过渡区,一般没有大型植物生长。
8.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9.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10.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其形状与原生质体的形状不一致,原生质体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11..蛋白核:是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
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为淀粉核。
12..湖靛:微囊藻大量滋生时,形成砂絮状消化,使水色呈灰绿色,当形成强烈水华时,常被风浪吹涌堆集在一起,好像在水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油漆,称之为湖靛。
13.假空泡:又称伪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
特征:在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具有蛋白质膜,能透过空气,但不能透水,内含氮等混合气体并可与水中溶解气体保持动态平衡。
水生生物学
绪论一、水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Hydrobiology ---Freshwater Biology---Ocean Biology(一)定义:水生生物是指生活于水中的植物和动物,通常可分为海洋生物和淡水生物两大生态类群。
水生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是阐明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淡水生物学是研究淡水中的生物科学。
具体讲:它是研究淡水生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及其经济意义等的一门学科,对淡水渔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水生生物的形态和分类,并以此来研究各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鉴别的方法和步骤,用来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理生态和经济意义等。
淡水生物学主要研究淡水水域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高等植物、底栖动物等的形态、分类和生态(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掌握其群落组成、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变动规律,使有益种群得到增殖,有害种群得以控制,最终达到提高水体生产力目的。
(三)任务:1、认识一般水体主要是淡水水域中常见的动植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种类;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经济意义。
2、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数量种群影响因素和变动规律)以综合分析资料指导生产(鱼产力与水质关系)。
3、掌握一般水生生物(淡水生物)的调查分析方法。
(四)与其它学科关系: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与动物学、植物学、鱼类学、鱼类生态学、水化学、湖沼学、水文学关系密切,是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增养殖学等专业课的基础学科。
二、水生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水生生物学从19世纪末叶(1870年)以后才兴起的一门学科(一)发展原因1、渔业发展:捕捞过度,资源变薄(根据饵料分析资源);与养鱼业发展有关(鱼类的饵料环境)。
2、工业污染:促使人们去进行净化水体,只有生物净化才不至于重复污染。
水生生物学(生物学二级学科)
学科发展
分类工作有新进展 发表了大量论文,很多分类专着先后出版,为我国水生生物学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裴鉴等,1952 《湖泊调查基本知识》饶钦止等,1955; 《中国淡水轮虫志》王家楫,1961 《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金德详等,1965; 《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郑重等,1965 《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蒋燮治、堵南山,1979; 《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沈嘉瑞等,1979 《中国淡水藻类》胡鸿钧等,1980 《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蒋燮治等,198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生环境
基本概念 1.水体:泛指地球表面低洼地带的集水区。 2.水域:指大水体的一部分。如太平洋西部水域,长 江上游水域等。 3.生物圈:地球表面的全部生物及与其相互作用的非 生物环境的总和。可分为下面三个圈层: a)大气圈:厚800—1000km生物分布上限15km,一 般在50—70m气层中。 b)岩石圈:厚30—40km,大多数生物分布在5-6m处。 c)水圈:几乎到处有生物。 水环境的特点
谢谢观看
水生生物学(生物学二级学科)
生物学二级学科
01 学科总述
03 水生环境
目录
02 学科作用 04 学科发展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和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态。阐明其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并探讨其控 制利用的学科。它同时也是研究水生生物的种类、组成、演替、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 性学科。
学科总述
游生物
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的种类、组成、演替、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综 合性学科。
水生生物学早期以研究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和自然生态为主;其后由于个体生态和种群生态研究的开展, 生理学、生物化学概念和方法的引入,特别是1935年,英国科学家A.G.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概念以后,水生 生物学也有了较完整的“水生态系统”概念。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水体生产力发展和改造的要 求,加上现代科学新成就、新技术的采用,水生生物学已发展为综合性学科。它主要研究水生生物在水体中的分 布特征,水生生物对于水层生活和水体底部生活的适应,水生生物与溶解于水中的盐类、有机质、气体(主要是 O2和CO2)以及水的酸碱度的相互关系,温度在水生生物生活中的作用,水生生物和光的关系,水生生物和食物 的关系,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以及水体生产力的基本概念等。70年代以来又加强了水生生 物代谢能力和生长规律、水质的生物监测以及污水处理装置和供水装置中生物活性的研究等。
水生生物学与水生生态学
水生生物学与水生生态学水生生物学与水生生态学是研究水生环境中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学科。
水生生物学关注水中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以及其与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水生生态学则研究水生生物的群体结构、种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响应。
一、水生生物学1. 概述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环境中的各种生物体的生活历程以及其适应能力的学科。
2. 水生生物的分类按生活方式的不同,水生生物可以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游泳生物。
3. 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水生生物具有多种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特征,如鳃呼吸器官、鳍、鳞片等。
4. 水生生物的生理机制水生生物的生理机制研究包括呼吸、营养消化、产卵等过程。
5. 水生生物与水环境的相互作用水生生物与水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水体中的光照、水温、氧含量等对水生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水生生态学1. 概述水生生态学研究水生生物在其生活环境中的相互作用以及与非生物要素之间的关系。
2. 水生生物群落水生环境中的生物体相互关系较为复杂,形成不同的水生生物群落。
3. 水生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水生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共生等相互作用关系。
4. 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包括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方面。
5. 水生生物对环境的响应水生生物对环境的响应是水生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包括对水质污染、水位变化等的适应和响应能力。
结语:水生生物学与水生生态学是对水生环境中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进行研究的重要学科。
通过对水生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生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水生生物学课件
水生生物学课件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物的生态学、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它们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水生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对于人类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生生物分类学水生生物分类学是水生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水生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水生生物分类学是建立在生物分类学理论基础上的,使用系统分类法对水生生物进行分类。
水生生物可以分为两类: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水生植物可以分为藻类、水生植物、浮萍类、水蕨类、菱形植物等。
水生动物可以分为宝螺、龟、鱼、虾蟹、水母以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
二、水生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水生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是水生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水生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可以反映出水生生物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以及生存习性。
水生植物的结构相对较简单,由根、茎、叶和花组成。
水生动物的结构则复杂得多,不同种类的水生动物具有不同的生理结构和生活形态。
例如,水中哺乳动物如海豚、河豚的身体特别适应水中环境,它们的尾部和鳍能够帮助它们在水中游动。
水生无脊椎动物如虾、螃蟹的身体也非常适应水中环境,其身体表面覆盖有壳保护其身体不受伤害。
三、水生生物的生态学水生生物的生态学是研究水生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演化过程。
生态学重点关注水生生物和它们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水生生物的生态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水生生物生态和水生生态。
水生生物生态是指水生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各种特征。
水生生态是指水生生物所生存的环境的各种特征。
水生生态系统是指在水中的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生命系统,包括湖泊、河流、海洋、低地和其他水域。
这些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化与其中的水生生物紧密关联。
四、水生生物的保护与控制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水生生物的开发,许多水生生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控制水生生物,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限制对水生生物的破坏。
水生生物学
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囊壳: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囊壳中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蛋白核: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一种细胞器,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
与淀粉形成有关,又称之为造粉核。
藻类:藻类是低等植物中的一个大类,它同花草树木一样具有叶绿素,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假空泡:又称伪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充满气体,使植物体漂浮。
异形胞:丝状蓝藻类(除了颤藻目以外)产生的一种与繁殖无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它是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成的。
形状与一般细胞不同,细胞内缺乏或很少有藻胆素,没有假空泡和贮存物质,细胞壁较厚,圆形色淡,成熟的异形胞是透明的,其细胞壁在与相邻细胞相接处有钮状增厚部(极节球)。
厚壁孢子:丝状蓝藻常在丝状体上产生厚壁孢子。
厚壁孢子是由普通营养细胞增大体积,积累丰富营养,细胞壁增厚而成。
湖靛:微囊藻大量繁殖形成沙絮状水华,呈铜绿色,渔民称之为湖靛。
段殖体:蓝藻藻丝上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的胶质隔片(凹面体)或由间生异形胞断开后形成的若干短的藻丝分段,又称藻殖段。
动胞子:又称游泳孢子,细胞裸露,有鞭毛,能运动。
静孢子:又称不动孢子。
有细胞壁,无鞭毛,不能运动。
似亲孢子:在形态构造上与母细胞相似的静孢子称为似亲孢子。
壳套:硅藻壳面边缘略有倾斜的部分。
相连带:硅藻细胞中与壳套相连且与壳面垂直的部分。
间生带:又称节间带、间插带。
数目一条两条或多条、花纹的形状。
隔片: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
假隔片:隔片一端是游离的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
假壳缝:细胞壳面仅有横纹构成的假壳缝,而无真正的壳缝。
管壳缝: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的大小时这种小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叫复大孢子。
《水生生物学》课件
结论
1 水生生物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水生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 需要加强研究与保护
加强对水生生物的研究,加强其保护,是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生生物的生存状态直接关 系到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对 其保护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 性的重要措施。
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重点
技术手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生态环境变化和生物响应 • 生态系统管理及水生物
资源利用 • 水生生物生理生态基础研究
• 遥感技术 • 基因测序技术 • 生物统计学方法
保护与利用并重
加强水生生物的保护,推动其 合理利用,实现生态、经济、 社会多方面协同发展。
底栖生物
如贻贝、螃蟹等,栖息于河底和海底,对水体循环 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游生物
如鲑鱼、红鳍金枪鱼等,是水体重要的食用鱼类, 也是食物链上的重要环节。
水生生物生态学
1
生态位与生态平衡
生态位是生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而生态平衡指各生物种群之间的 平衡状态。
2
营养关系
食物链、食物网等营养关系在水生生物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生态 平衡。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存在于水中的生物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的学科,涉及水 体生态、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其意义重大。
水生生物学概述
定义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物及其与水环境相互作 用的科学,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科学方法进行研 究分析。
研究对象
水生生物学研究对象涵盖湖泊、河流、海洋等水 生环境。
水体环境与水生生物
水生生物学
引言概述:水生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在水环境中的生存、繁殖和适应机制。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支撑着无数生物的生命。
因此,研究水生生物学对于我们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以及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水生生物学展开讨论,介绍水生生物的适应机制、特征和分类,探讨水生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水生生物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正文内容:一、水生生物的适应机制水生生物具有多种适应机制,使其能够在水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首先,水生生物通过形态结构的特化来适应水中的生活,如鱼类的鳞片、鳃和腮等结构。
其次,水生生物还通过行为特性的调节来适应水环境,如水面昆虫的游泳和潜入水中的行为。
此外,水生生物还具有生理适应机制,如鱼类的肾脏功能调节和盐水平衡能力等。
二、水生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水生生物具有多样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根据其栖息的水体类型和生活方式,水生生物可以分为淡水生物和海洋生物两大类。
淡水生物包括淡水鱼类、两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等,其特征是对盐度和温度较为敏感。
海洋生物则包括海洋鱼类、海藻和珊瑚等,其特点是对盐度和温度的变化适应能力较强。
此外,水生生物还可以根据其垂直分布和生态位来进行分类,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等。
三、水生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水生生物对环境变化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响应能力。
例如,水温的升高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酸雨的增加则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
此外,水生生物还会对水质的改变做出反应,如水体富营养化会引发水华现象,使水生生物受到威胁。
因此,了解水生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四、水生生物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水生生物学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对水生生物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了解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环境质量。
其次,水生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可用于制定和调整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政策措施,以确保水生生物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简述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浮游生物:不能主动地作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型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
自游生物: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强,能主动的做远距离游泳。
Biomass:水域中单位面积/体积内生物的数量和重量。
生活史:藻类生长、繁殖的整个过程。
第一章:藻类的概述蓝、硅、黄、金、甲、隐、轮、裸、绿、红、褐。
硅、甲、蓝藻--海洋牧草蓝、硅、绿藻--淡水浮游种类中最多分类依据:有无色素体,何种色素体,储存物质,细胞、植物体形态,是否具有鞭毛及数量。
养殖上的意义:供人类使用:海带、紫菜、螺旋藻;鱼类饵料,鱼类产卵避难场所;可以发赤潮、水华,给养殖、水体生态平衡、人类食品、饮水卫生工业用水造成影响;死亡后沉积水底形成有机淤泥--肥源;工业原料。
藻类:具有叶绿素,自养生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单细胞的孢子/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水华:小水体、浅水湖泊中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颜色。
赤潮: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
危害:海水缺氧;堵塞动物呼吸道;可分泌毒素。
蛋白核:细胞器;通常有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无鞘,与淀粉形成有关。
囊壳:某些藻类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常有钙/铁化合物的沉积,黄/棕/棕红色接合生殖:有两个成熟的细胞发生接合管相结合或由原来的部分细胞壁相结合,在结合处的细胞壁融化,两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的内含物,通过此融化处在接合管中或进入一个细胞中相结合而成合子。
同配生殖:形态上和生理上均相同的两个配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异配生殖:形态上和生理上不相同的两个配子,大的不活动--雌配子,小的较活动--雄配子。
软配生殖:卵和精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差别明显,大--卵,小--精子。
营养生殖:单细胞是细胞分裂,群体/多细胞是断裂生殖。
无性生殖:动孢子:细胞裸露,有鞭毛,能运动。
不动孢子:有细胞壁,无鞭毛,不能运动。
拟亲孢子:形态结构上和母细胞相似的不动孢子。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的科学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水中生物的分类、生态学、行为学、生理学和进化等。
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巨大的鲸鱼以及各种水生植物和动物。
一、水生生物的分类水生生物的分类是研究水中生物多样性和相互关系的基础。
根据生物的特征和形态,水生生物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分类单元,如界、门、纲、目、科、属和种等。
通过对水生生物分类的研究,可以了解各个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
水生生物的分类不仅仅基于形态特征,还可以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测序分析。
这些技术可以揭示出物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和亲缘关系,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物种分类。
二、水生生物的生态学水生生物的生态学研究涉及到水中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生态学家研究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食物链、能量流动以及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了解物种的生态需求和生存策略。
水生生物的生态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生物种的分布、数量和生态位等特征。
通过对水生生物的生态学研究,可以评估和监测水体的生态健康状况,以及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水生生物的行为学水生生物的行为学研究了水中生物的行为模式和策略。
生物的行为对于它们的生存和繁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生生物的行为学研究可以涉及到求偶行为、捕食行为、迁徙行为等。
通过对水生生物行为的研究,可以了解它们的社会结构、个体行为和种群动态等。
行为学研究可以揭示出水生生物的适应性和进化历程,以及它们在面对环境变化时的适应能力。
四、水生生物的生理学水生生物的生理学研究了水中生物的生物化学反应、代谢过程以及器官功能等方面。
生理学研究可以揭示出水生生物在适应水中生活时所产生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水生生物的生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生生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通过对水生生物的生理学研究,可以揭示出它们在适应不同水体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的生理特征和适应能力。
总之,水生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分类学、生态学、行为学和生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是一个研究水生生物的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生物在水生环境中的形态、生态、生理、生活习性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水生生物学是一个多领域交叉的学科,涵盖了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物理学、地理学等多个领域,是非常重要的应用学科。
本文将从水生生物的概述、水生生物的分类、水生生物的生命周期、水生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水生生物的概述水生生物是指生活在水环境中的生物。
水是生命的源泉,在地球上,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重,为生物提供了必要的水分和其他营养物质。
水生生物分布在淡水和海水中,根据水质、水温等因素不同,水生生物的种类也各不相同。
水生生物根据其能力会分为三类,分别是:(1) 游泳型:生活在水生环境中的动物,所有活动都是通过游泳来完成的,例如金鱼等。
(2) 爬行型:生活在水生环境中的动物,活动多是在海底或河床上爬行,例如海星等。
(3) 固着型:生活在水生环境中,不会活动,只能靠周围的水流将营养带入体内,例如珊瑚等。
二、水生生物的分类水生生物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淡水生物和海水生物两种。
淡水生物主要分为河流和湖泊两种生物群落。
而海水生物则根据所在海域的生物群落和生活环境又可以分为不同的亚群,包括海洋浮游生物、海洋底栖生物等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典型的水生生物。
(1) 鲤鱼:属于廖形纲、鲤科,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其特点是有侧线,身上有鳞片,体形流线型,口腔小,具有外性生殖器官,有鳍、鳔等器官。
(2) 海马:属于海马目、海马科,主要分布在海域沿海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其特点是头部与身体成直角,尾巴细长,像马一样,故取名海马。
(3) 扇贝:属于双壳类、扇贝科,分布在全球各大洋海域,是海洋底栖动物。
扇贝的外壳被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两个壳外层,内部都有一层珍珠质。
扇贝的外壳通常为偏圆形,腰部两侧向下倾斜。
(4) 珊瑚:是水生生物中的一种,分别生活在海底岩石上的珊瑚礁上。
特征是身体上有许多的钙质背壳,光线、温度、水流的影响会对珊瑚生活的环境和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生活在水中的动植物的形态,分类和生态学。
阐明其生活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讨论其控制和利用的纪律。
同时,它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水生生物的种类,组成,演替,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水生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物种,组成,演替,生命活动以及水生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水生生物学的早期,对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和自然生态学的研究是重点。
此后,由于个体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的发展,引入了生理生化的概念和方法,特别是在英国科学家AG Tansley在1935年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之后,水生生物学也有了较为完整的发展。
“水生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水生产率的发展和转化的要求以及现代科学的新成就和采用新技术的需要,水生生物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主要研究水生生物在水中的分布特征,水生生物对水生物和水底生活的适应,水生物与盐,有机物,溶解在水中的气体(主要为O2和CO2)之间的关系,水的作用。
水生生物的温度,水生生物与光的关系,水生生物与食物的关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种内和种间关系以及水生产率的基本概念。
自1970年代以来,水生生物的代谢能力和生长规律,水质的生物监测以及污水处理设备和供水设备中生物活性的研究得到了加强。
实际上,在中国,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是水生生物学最好的专业。
作为中国第一家从事水生生物学研究的科学研究所,水生科学研究所的资历和实力均是首屈一指的。
水生生物研究所编写的许多教材被用作水生生物学专业课程的教材,水生生物研究所在国际上也享有相当的声誉。
如果您对水生生物感兴趣,那么您必须对此有一定的了解。
水生生物学属于生态学,与生态学,海洋科学,渔业经济和水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水生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和积累的数据为这些学科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些学科提出的一些问题和研究方法也促进了水生生物学的发展。
在西方国家,这是淡水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杂志》上没有海水。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物的学科。
水生生物学主要涉及水生动物、水生植物以及水体生态等方面的内容。
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淡水生物和海洋生物两个主要领域。
它的研究范围广泛,不仅涉及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特征,还涉及到水生生物的分类、分布、进化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
淡水生物学是水生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淡水生物学主要研究淡水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包括鱼类、甲壳类、软体类、昆虫以及水生植物等。
淡水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有很多,比如研究淡水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生态特征,了解淡水生物的分布规律以及其与水体环境的相互关系等。
淡水生物学对于保护淡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海洋生物学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海洋生物学主要研究海洋环境中的各类生物,包括鱼类、贝类、海藻等。
海洋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也非常广泛,涉及到海洋生物的分类、分布、生态习性、进化以及与海洋环境的相互关系等。
海洋生物学对于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探究海洋生物的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水生生物的生态习性也是水生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水生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活习性是其能够在不同水体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原因。
通过研究水生生物的生态习性,可以了解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保护水体生物资源和维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对水生生物的研究,水生生物学还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水文学、水质学、地理学等。
水质是水生生物存活的基础,水文学可以提供水体生境信息,地理学则主要研究水生生物的分布规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这些学科的交叉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水生生物及其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演化趋势。
总之,水生生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水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态习性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淡水生物学和海洋生物学是水生生物学研究的两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水生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可以为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和维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水生生物学》课件
力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04
水生生物的保育与恢复
水生生物的栖息地保护
河流湖泊保护
保护河流湖泊的水质、水域面积和水流状态,确保水生生物的生 存环境。
湿地保护
湿地是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应加强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维护 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海洋保护
海洋生态系统是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应加强海洋保护区的建 设和管理,减少污染和过度捕捞。
水生生物学
目 录
• 水生生物学简介 • 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 水生生物的生存挑战 • 水生生物的保育与恢复 • 水生生物学的未来展望
01
水生生物学简介
水生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水生生物是指生活在水中或水域 环境的生物,包括淡水生物和海 洋生物。
分类
水生生物分类主要依据生物的形 态、结构、生理和生态特征,将 水生生物分为鱼类、无脊椎动物 、藻类等。
咸水生物群落
海洋生物群落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生生态系 统,其中生活着数以万计的水生 生物,包括鱼类、鲸类、海豚类
、贝类等。
河口湾生物群落
河口湾是河流与海洋交汇的地方, 其水质、盐度、水流速度等因素都 较为复杂,因此河口湾中的水生生 物种类也较为丰富。
珊瑚礁生物群落
珊瑚礁是海洋中的一个特殊生态系 统,由珊瑚虫和其他海洋生物共同 构成,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 。
而来的。
适应水生环境
水生生物在演化过程中逐渐适应 了水中的环境,发展出了各种适 应水生环境的生理和行为特征。
多样性的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生生物的种 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各种
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
03
水生生物的生存挑战
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物的一门学科,涉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等多个领域。
水生生物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水生植物等。
这些生物在水体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维持着水体的生态平衡。
水生生物的分类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水生生物可以分为淡水生物和海水生物。
淡水生物适应于淡水环境,包括湖泊、河流和水库中生活的生物。
海水生物则生活在海洋中,包括各种鱼类、贝类、海藻等。
另外,水生生物还可按其生活习性分为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
浮游生物指在水体中随水流漂浮的生物,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则是生活在水体底部或附着于底部物体上的生物,如藻类和底栖动物。
水生生物的生态作用水生生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与水质、水生态平衡等方面密切相关。
主要的生态作用包括:1.氧气供应: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维持水体中的氧气浓度,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氧气。
2.食物链:水生生物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在食物链中扮演着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角色,维持着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生物净化:一些水生生物如藻类和滤食动物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能够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污染物。
4.栖息地:水生生物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同时它们也依赖水体中的特定环境条件生存和繁衍。
水生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水生生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丰富。
在水域中可以发现各种形态各异的生物,包括鱼类、虾类、水藻、水生昆虫等。
这些生物之间相互依存,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水质污染和环境变化的加剧,一些水生生物面临生存威胁,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为了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人们需要加强水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源的排放,维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结语水生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对于认识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水生生物,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体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推动水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水生生物学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做出贡献。
水生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水 生 生 物 的 分 类 与 特 点 02 水 生 生 物 的 生 态 环 境 03 水 生 生 物 的 繁 殖 与 生 长 04 水 生 生 物 的 生 态 作 用 与 价 值 05 水 生 生 物 的 保 护 与 利 用
01
水生生物的分类与特点
保护与利用:建立自 然保护区,开展生态 修复,合理利用水资
源
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保护措施:建立 自然保护区、限 制捕捞、禁止非 法捕捞
可持续利用:合 理利用、人工养 殖、生态修复
保护与利用的关 系:保护是利用 的前提,利用是 保护的目的
案例分析:介绍 一些成功的保护 与利用案例,如 长江禁渔、海洋 牧场等
或鳍游泳
鸟类:生活在陆 地和水中,用肺 呼吸,用翅膀飞
行
昆虫类:生活在 陆地和水中,用 气管呼吸,用翅
膀飞行
水生微生物
定义:生活在水 中的微生物,包 括细菌、病毒、 真菌等
特点:体积小、 繁殖快、适应性 强、种类繁多
分类:根据生活 环境和形态特征 ,可分为浮游微 生物、底栖微生 物、寄生微生物 等
作用:参与水生 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 ,对水质和生态 环境有重要影响
02
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
水域环境
咸水环境:海洋、海湾、珊 瑚礁等
半咸水环境:河口、泻湖、 盐沼等
极端环境:深海、热泉、冰 层等
淡水环境:河流、湖泊、池 塘等
人工环境:水族馆、养殖场、 污水处理厂等
湖泊与河流
湖泊: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水生植物
定义: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分类: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 特点:适应水生环境,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 例子:荷花、睡莲、水葫芦、水藻等
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45
四、生态分布
黄藻约3/4的种类生活于淡水中,营浮游或固着生 活,少数种类生活于海洋或半咸水中。对低温有较 强的适应性,早春晚秋大量发生,但大水体种群数 量不多。
黄丝藻常大量发生于微流动的沟渠或山涧中,偶见 于养殖水体,因其吸收水体营养,影响鱼类活动而 被视为鱼池害藻;拟气球藻属的种类多分布于光照 不足的背阴水体,且漂浮水面,是典型的漂浮生物。
丝状藻类:断裂 游动种类:细胞纵分裂 多数黄藻无性生殖:动孢子、不动孢子或似 亲孢子 少数种类具有性生殖:同配生殖或卵式生殖
三、黄藻的代表种类
一、黄藻纲(Xanthophyceae)
1、异球藻目(Chrysomonadales): ①拟气球藻属( Botrydiopsis) ②异胶藻属(Heterogloea) ③海球藻属( Halosphaera )④黄管藻属 (Ophiocytium )
丝状体的H节片套合结构
黄丝藻属-示H节片
丝状黄丝藻-示新分出的H节片
色素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色素体一至多个,盘状、片状或带状。一般 呈淡绿色或黄绿色。
黄藻门-海球藻属
绿藻门-衣藻属
油滴和白糖素。 运动的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具2条不 等长鞭毛,长鞭毛约为短鞭毛的4-6倍。
二、繁殖方式
2、异丝藻目 (Chrysocapsales): 黄丝藻属 (Tribonema)
3、异管藻目(Heterosiphonales )
二、绿胞藻纲(Chloromonadaphycea): 绿胞藻目 (Chloromonadales) 膝口藻属(Gonyostomum )
异球藻目(Heterococcales)
主要内容
• 一、形态构造 • 二、繁殖方式 • 三、代表植物 • 四、生态分布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水体的化学分类
1000克水中溶解盐类的克数称盐度,以盐类的克数表示,按照测 定方法的不同,有时也可用离子总量或矿化度(g/L或mg/L)等来 表示.根据国际湖沼学会1958年的方案,天然水体按盐度可划分 为淡水(<0.5),混盐水(0.5~30),真盐水(30~40)和超盐水 (≥40),其中混盐水又可分为寡盐水(0.5~5),中盐水(5~18) (18 30) 和多盐水(18~30). 我国水文部门通常按阿列金分类法分为淡水(矿化度<1 g/L), 咸水(1~35 g/L)和盐水(>35 g/L). Beadle(1959)将内陆水划分为淡水(<3),低盐水(3~20), 中盐水(20~50)和高盐水(>50),在淡水中又划分出亚盐水 (0.5~3.0). 以上分类体系中淡水的盐度上限在0.5到3.0之间.以1作为界限的 依据是水开始有咸味,但这因人的味觉而有差异.以3为界限的依 据是在这个界限以内生物区系与淡水没有明显差别.
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 养殖水域生态学 水生生物学
第四章 溶解盐类的生态作用
概述
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因此天然水或多或少总是溶 解有各种盐类,气体,有机质等.地球上不同水体 的含盐量差别很大,大洋的盐度平均为35,内陆 水则在0.01~347之间.海水中的主要离子是钠和 氯,镁,硫酸根,钙也有相当数量.内陆水的主要 离子包括钙,镁,钾,钠,碳酸根,碳酸氢根,氯 硫酸根8种;这些主要离子的量决定着水的盐度. 此外天然水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几乎地球上已发 现的元素在水中都能见到.无论是水的总含盐量或 离子成分,对水生生物的生活和分布都有重要的影 响.
褶皱臂尾轮虫也是内陆盐水的重要生物资源,主要产于低盐和中盐水体, 用作鱼虾类开口饵料已有30多年历史. 当前世界各地海水养殖业中,已有60多种鱼类和18种甲壳类的苗种培育 中用这种轮虫作为活饵料. 蒙古裸腹溞 是大连水产学院80年代从内陆盐水开发利用的一种新的海水 鱼虾类活饵料.这种溞生态适应性广,易于大量培养,繁殖快,种群可达 很高密度,大小适口且营养丰富.在海水鱼类育苗试验中已取得预期成效, 可望作为海产鱼类苗种继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之后的主要活饵料(何志辉 等,1997). 卤蝇(Ephydra)遍布于盐湖岸边和湖滩.卤蝇蛹堆积在湖滩或漂浮湖面,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资源量很大,也是待开发的生物资源. 某 些盐水藻类营养丰富,资源量大,有重大的开发潜力.如螺旋藻 (Spirulina)可分布到盐度>50的水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核 (Spirulina) 50 酸等,被誉为21世纪人类最佳食品,盐藻含丰富的β—胡罗卜素和甘油, 是良好的食物和药物原料. 盐度5以内的亚盐水湖和寡盐湖有很大的渔业价值.这类湖初级生产力和 鱼产力都较高.由于微咸水对淡水动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习见淡水鱼类 在这里能正常生长,发育,如内蒙的乌梁素海,岱海和前述的前进湖都是 重要渔业基地.但有些碳酸钠型湖因pH值和碱度过高对饵料生物和淡水 鱼类有抑制作用并导致渔业价值的下降. 我国一些经济鱼类耐碱度的能力为:青海湖裸鲤>瓦氏雅罗鱼>鲫>鲤> 尼罗罗非鱼>草鱼>鲢,鳙(史为良,1981),对高碱度湖泊可引入耐碱 性的鱼类.盐度5到15的中盐湖仍有渔业潜力,但必须采用特殊的经营方 式.
复习思考题
1. 水体的化学分类体系如何?对淡水的含义有几种观点? 2. 根据渗透关系的特点,水生生物可分为那几类?各类是怎样 保持体液化学组成的稳定性? 3. 水生生物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依那些条件而改变? 4. 为什么说盐度5~8是水生生物耐盐性的生理界限? 5 8 ? 5. 盐度对淡水生物的生活有何影响? 6. 水的盐类成分有何生态作用? 7. 何谓离子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8. 内陆盐水水体的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有那些特点?其生物 资源的利用前景如何?
�
阿列金分类法
天然水又可按主要离子成分来划分,国内常 用阿列金分类法,根据优势阴离子划分为碳 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三个类型,再根据每 一型中优势阳离子划分为钙,镁和钠三个组.
Hammer分类法
鉴于各类型中常出现优势离子混杂的过渡性 情况,Hammer(1986)提出按含量超过阴 离子总量25%的二种阴离子再分为8个亚型, 如碳酸盐—氯化物型,氯化物—硫酸盐型等 等;同理可按一种或二种阳离子进一步划分, 如NaClSO4,MgNaSO4Cl等等.
Macan(1963)总结美州,非洲和亚洲含不同离子组成和比例的盐水湖材 料后指出内陆盐水动物区系的相似性和许多种类的广泛世界性分布.但各 大洲也有一些特殊种类.如在澳大利亚各州习见的卤虫为拟卤虫 (Parartemia)所取代,蒙古裸腹溞为旧大陆公认的盐水裸腹溞,而在美 州盐水中则分布着另一种裸腹溞 ——赫钦孙裸腹溞 (Moina hutchisoni).在桡足类,水生昆虫和贝类方面各地盐水中也有一些特产 种类. 内陆盐水生物资源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首先是卤虫资源的开发利 用.美州的印地安人和非州一些居民很早就利用卤虫作为食物.自1950 年卤虫无节幼体用作鱼虾类苗种的活饵料以后,大大地促进了海水养殖的 发展.卤虫休眠卵易保存和运输,随用随孵,迄今尚未发现有另一种天然 饵料或人工配合饲料可以完全取代.由于世界各国水产养殖事业的迅速发 展,对卤虫休眠卵的需要量大增,卤虫卵已供不应求,价格昂贵,因而促 进人们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生态学和资源状况.一个国际性多学科的 "国际卤虫研究"(ISA)于1978年开始活动,1979年召开了卤虫研究的 国际会议.在比利时设立的卤虫参考中心(ABC)从作为水产养殖活饵料出 发,集中研究卤虫的生物学,卵的加工孵化,不同地理品系卤虫的特征以 及大量培养和生产技术等等. 我国5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沿海盐田卤虫资源的开发,80年代开始研究 内陆盐水卤虫资源的利用,90年代以来对新疆,青海,内蒙盐湖的卤虫 生态和资源作了大量调查研究,据任慕莲等(1996)的估测,我国有卤虫 生存的内陆盐湖当在100处以上,面积可达4000km2,卤虫年资源量可 达60 000~80 000t(鲜重),卵的年资源量接近1000t(成品).
盐水浮游动物也是由原生动物,轮虫,鳃足类和桡足类组成.据赵文等 (1995)的研究,原生动物特别是纤毛虫类是我国三北地区内陆盐水浮游 动物重要组成部分,其种数随着盐度升高趋于减少,但密度和生物量却有 随盐度而增大的趋势,在所调查的28个水体中有17个水体原生动物密度 和浮游动物总密度之比超过30%,个别高盐水体原生动物生物量占浮游 动物总量的74.6%~86.3%.轮虫在三北地区盐水中数量有时可达 2000个/L以上,生物量达10~18 mg/L.主要种类有褶皱臂尾轮虫,壶 状臂尾轮虫,环顶巨腕轮虫,方尖削叶轮虫(Notholca acuminata quadrata)等13种,三北地区盐水浮游甲壳类中主要种类有卤虫,蒙古 裸腹溞 ,大型溞 ,点滴尖额溞 (Alona guttata),亚州后镖水蚤 (Metadiaptomus asiaticus),近邻剑水蚤,等刺温剑水蚤 (Thermocyclops kawamurai)等12种,各水体的生物量(不计卤虫)在 0.1~13.13 mg/L之间. 内陆盐水底栖动物主要由介形类,划蝽,水蝇及其幼虫,摇蚊幼虫, 伊蚊幼虫等组成,在这方面国内还很少研究. 内陆盐水的生物区系不仅含有很多淡水种类,而且盐水生物和真盐生 物按其亲缘关系也是和淡水种关系密切,而和海洋或海源半咸水种较少联 系,如高盐湖常见的介形类主要属于淡水产的 Cyprinae 亚科;轮虫, 水生昆虫等都是淡水起源的,还有少数种类,如某些等足类和螺类也是从 陆地或半陆地移入的.淡水动物体表的不透性较海洋动物为高,这是它们 较易入栖盐水水体的一个原因.此外淡水动物多具休眠卵之类的保护性结 构,不仅有利于扩大分布,也保证本身在极端盐度和干旱情况下得以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