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巷道设计
采区巷道设计策略与实施方案
采区巷道设计策略与实施方案一、引言采区巷道是矿山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方案直接影响着矿山的生产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
本文将根据《采区巷道方案设计课件》,探讨采区巷道设计策略与实施方案,以期为矿山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实践指导。
二、采区巷道设计的重要性采区巷道设计关系到矿山的生产布局、运输效率、安全疏散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巷道设计可以提高矿山资源的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生产安全。
三、采区巷道设计策略1.设计原则:遵循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设计原则,确保巷道设计满足矿山生产和安全需求。
2.巷道布局:根据矿山地质条件、资源分布和开采工艺,优化巷道布局,提高运输效率。
3.巷道结构:考虑巷道的稳定性、支护方式和施工技术,确保巷道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4.安全设施:在巷道设计中充分考虑安全设施,如通风、排水、照明等,提高巷道的安全性能。
四、采区巷道实施方案1.施工准备: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了解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施工技术: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巷道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3.施工安全: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4.施工监理: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理,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五、采区巷道设计策略与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1.组织架构: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人的巷道设计策略与实施方案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2.设计计划:制定详细的设计计划,包括设计时间、设计内容、设计人员等,确保设计的有序进行。
3.施工方案:针对不同施工阶段和施工条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的针对性。
4.经费保障:确保巷道设计策略与实施方案所需的经费投入,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六、结论采区巷道设计策略与实施方案是矿山企业进行巷道建设的重要依据。
通过遵循设计原则、优化巷道布局、考虑巷道结构和安全设施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矿山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能。
同时,矿山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制定详细的设计计划和施工方案,确保采区巷道设计策略与实施方案工作落到实处。
采区巷道设计说明书
3.2.1煤的物理性质
1、17号煤层
根据 109地质队《大雁三矿精查地质说明书》资料及大雁煤业公司中心化验室提供的煤层煤样报告资料,17号煤层共有煤样化验点10个(钻孔4个、采样6个),其中+350水平以上煤样化验点4个,最大灰份为37.55%,取自三矿大井+350轨道大巷5号点,煤样最小灰份为17.55%,取自76-207 钻孔煤样,其平均(加权平均值)灰份为:25.22%,+350水平以下煤样化验点6个,最大灰份为40.97%,取自西二回风下山8号点煤样,最小灰份为25.01%,取自75-253钻孔煤样, 其平均(加权平均值)灰份为34.53%。
2.00
31.55
18
6
+350以下
2.05
31.34
17
7
+350以下
1.30
39.09
18
7
+350以下
1.50
29.88
17
8
+350以下
2.40
40.97
18
8
+350以下
2.00
24.01
17
9
+350以上
2.42
32.30
18
9
+350以上
2.00
46.36
17
10
+350以上
2.00
19.60
2.1采区的位置及范围
2.1.1、位置:西二采区位于雁南矿井田内第23—27勘探线之间。
2.1.2、范围:该采区东起+350水平以上23勘探线以西280米及+350水平以下23勘探线,西至第27勘探线;南起各小井开采18号煤层+550水平以下,北至18煤层+100水平等高线。该采区平均走向长2.40km,平均倾向宽1.20km,面积2.88km2。
采矿学巷道设计
第一章采区地质特征1.1 采区概况1.1.1、采区位置1、采区位置、范围、煤层的赋存情况:采区位于井田东部地理坐标:东经110°10' 10.00"—110°11' 00.00",北纬30°10'00.00"—40°10'00.00"本采区位于第一水平,采区上部边界为1号煤层露头线,下部边界为+1000m采区运输大巷水平,东部以东二采区边界线为界。
本采区位于第一水平,采区上部边界为1号煤层露头线,下部边界为+1000m采区运输大巷水平,采区运输大巷位于3号煤层中,采区倾斜长度为500m,走向长度为3000m。
本采区含煤层有1、3层,对1、3煤层的特征叙述如下:1号煤层:位于上部,1号煤层为中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不大,比较稳定,局部有突然增厚或变薄现象属于可采煤层,中部厚度较大,向东及向西厚度逐渐变小,无夹石,顶底板为砂岩和砂质页岩,顶板中等稳定。
煤层厚度平均为3.5m。
煤层结构简单,煤的容重为1.40t/m3。
煤层平均倾角为15°3号煤层:位于下部,3号煤层厚煤层,属于可采煤层,无夹石,顶底板为砂岩和砂质页岩,顶板中等稳定。
且属于较稳定煤层。
煤厚平均为4.0m。
煤层结构简单。
煤的容重为1.50t/m3。
煤层平均倾角为15°距1号煤层20m左右,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1、3号煤层的层间距离较小平均为25m1.1.2、与地面关系采区上部边界为1号煤层露头线,采区东部有村庄,目前村庄尚未搬迁,西邻河流,由于地面有交通线路,所以要留设道路保护煤柱,按照当地地质资料,煤层埋藏深度由上到下逐渐增加,平均按100m,150m,200m,250m 的埋藏深度计算,在道路两旁各留10m后以60°的垮落角计算保护煤柱宽度。
1.1.3、采区内煤系产状煤层平均倾角为15º,根据地面钻孔揭露地质资料分析,该采区煤层厚度分别为3.5m和4.0m1.2 地质特征及煤层情况1.2.1、采区地质构造本采区内地质结构单一没有或者很少断层。
采矿工程井巷课程设计
由于要设计的巷道在碎花岗岩脉内,且该地段受到多次构造作用,围岩易冒落塌陷,滋味时间24小时,此时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掘进与支护平行作业,锚杆与其穿过的岩体形成承载加固拱,喷层的作用则在于封闭围岩,防止风化剥落,并和围岩一起提高岩石拱的承载能力
锚杆参数计算
①锚杆长度 L=L1+H+L2
查表2.12得水沟深400mm,水沟宽400mm,水沟净断面面积0.16 ;
水沟掘进断面面积0.203 ,
每米水沟盖板用钢筋1.633kg,混凝土0.0276 ,
水沟用混凝土0.133 ,
盖板长500mm,厚50mm
3.2.管缆的设计
管子悬吊在人行道一侧,动力电缆挂在非人行道一侧,通信电缆挂在管子上方,电缆悬挂高度为1.8m,电缆到巷道顶板的距离不小于300mm;电缆两个悬挂点的间距不大于3.0m
架线式ZK10-9/550
4500
106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550
600
1800-2200
1300
矿车
底卸式MD3.3-6
3450
1200
1400
600
----
1500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取巷道人行道宽c=900mm,非人行道一侧宽a=400mm.又查表2.1知该巷道双轨中线距b=1500mm,则电机车之间距离为
=【1.57×(4.45-0.15)×0.15+2×1800×0.15】 ×1m
=0.03
4.4每米巷道喷射材料消耗(不包括损失)
V=V2+V4=1.55265 +0.03 =1.58
4.5每米巷道锚杆消耗
N =
采矿学(2)-4大巷布置方式
4、大巷布置方式一、缓斜及其以上煤层的大巷布置方式这类大巷布置有3种基本方式,即单层布置、分组布置和集中布置。
1.单层布置(分煤层大巷与主要石门布置)单层布置的特点是在开采水平内,在各可采煤层中,或在煤层底板岩层中都布置大巷,各煤层单独布置采区,各煤层之间用主要石门联系。
由于各煤层单独布置采区,就每个采区而言,准备工程量较小,各分煤层大巷之间只开一条主要石门,石门的开拓工程量一般不大;由于建井时首先在上部煤层进行开拓准备,初期工程量较少;如果各分煤层大巷是沿煤层掘进,则施工速度较快,初期投资较少。
其缺点是,每个煤层均布置大巷,总的开拓工程量大和维护工程量大;大巷沿煤层布置,维护困难,维护费用高,煤柱损失大。
因此,在建国初期,煤层巷道支护技术不高时,它适用于煤层间距大,井田走向长度和服务年限短的中小型矿井。
2.集中布置(集中大巷与采区石门布置)集中布置的特点是在开采水平内只布置一条或一对集中大巷,用采区石门联系各煤层。
这种布置方式的大巷工程量较少;大巷一般布置在煤组底板岩层或最下部煤与岩石坚固的煤层中,维护容易;生产区域比较集中,有利于提高井下运输效率;由于以采区石门联系各煤层,可同时进行若干个煤层的准备和回采,开采顺序较灵活,开采强度,较大。
其缺点是矿井投产前要开掘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和采区石门,煤系地层厚度大时,初期建井工程量较大,建井工期较长;每一采区都要开掘采区石门,煤层间距大时,采区石门总长度大。
故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井田走向长度大,服务年限长,煤层数目较多,层间距不大的矿井。
3.分组布置(分组集中大巷与主要石门布置)分组布置的特点是将煤层划分为若干分组,每个分组开掘十条集中大巷,分组内用采区石门联系,分组集中大巷之间用主要石门或分区石门联系。
这种布置方式总的巷道工程量较少;生产比较集中,大巷容易维护。
其缺点是总的石门长度较长。
因此,它适用于可采煤层数较多,层间距大小不等的矿井。
特别是由于井筒布置要求,当井底车场落在煤层组的上部或中间时,采用分组布置,初期工程量少,建井工期短。
采矿学第13章采(盘)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
二、上山的层位与坡度
(一)层位 联合布置采区。 一般将上(下)山置于下部稳定的煤层或 底板岩石中。主要原因为: 能适应煤层下行开采顺序; 提高采出率,煤损少; 采区生产系统可靠,易维护。
矿车进采区—采区煤仓口装煤; 矿车进采区—在采面下口装煤。 A小;运输不连续(间断式)、影响生产。 适用:轨道 600mm,900mm与全矿大巷巷道 轨距一致。
矿车:1t、1.5t、、3.0t、5.0t 绞车:视上山、长度、生产任务等选用。
绞车滚筒直径与绳长
滚筒直径(m)
绳长(m)
1.2
600
下山(向上运煤)7 新型胶带机:适于=28。
刮板输送机
型号 下链式—回空链条在溜槽下面; 上链式—回空链条在溜槽上面。
平八矿:上链式刮板机: 电机:1544kW; 长:150300m。 适应角度;向下运可达1828。 阻力小,耗电低,能力大,事故少,易维护。 下链式刮板机:适用,原则防滑装置。 刮板机:适用范围大;运费略高于胶带机;运 输可靠。
1.6
800
2.0
1000
2.5
1200
第二节 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及层 间联系方式
(district sublevel gathering entry)
区段集中巷 — 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在煤层 或煤组下煤层(或岩石中)布置为区段内各煤 层生产服务的巷道
或为一个区段的几个煤层或几个分层服务的平 巷。
(rise haulage in district)
软岩矿井采区巷道优化设计
软岩矿井采区巷道优化设计随着矿业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软岩矿井的开发和采矿也逐渐成为矿业领域的热点。
软岩矿井采区的巷道设计是软岩矿井开采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巷道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矿井开采效率和安全生产。
软岩矿井采区巷道优化设计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软岩矿井采区巷道的优化设计,需要兼顾科学技术和实际情况,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提高开采效率。
本文将从巷道设计的影响因素、优化设计的方法和实际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巷道设计的影响因素1.地质条件软岩矿井采区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不同的地质条件对巷道设计产生不同的影响。
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地下水情况等,这些因素对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2.采矿方式软岩矿井的采矿方式有液压控制长壁采煤、矿场开采、房柱法采煤等多种方式,不同的采矿方式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巷道。
液压控制长壁采煤需要设计支护良好的巷道,以保证矿井的安全稳定。
3.巷道用途软岩矿井的巷道用途多种多样,包括通风巷道、采空巷道、运输巷道等。
不同的巷道用途对巷道的设计参数和要求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用途进行优化设计。
4.支护技术软岩矿井采区巷道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支护技术来确定巷道的尺寸、形状和支护措施。
采用岩体注浆支护的巷道与采用煤柱支护的巷道在设计上有所不同。
5.巷道交通软岩矿井的采区巷道需要适应复杂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巷道交通的畅通对于矿井的生产和管理都至关重要。
二、巷道优化设计方法1.合理确定巷道断面软岩矿井的巷道断面形状和尺寸的选择需要结合地质条件和采矿方式来进行合理确定。
需要考虑到巷道的稳定性、通风、运输等方面的需求,综合分析得出最佳的断面形状和尺寸。
2.优化支护措施软岩巷道的支护措施是巷道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巷道用途、支护材料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支护措施,确保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合理布置巷道软岩矿井的巷道布置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采矿方式进行合理布置,避免因为巷道布置不当导致巷道的塌方、垮塌等问题。
第四章 采区巷道布置(第二版)
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地下煤炭开采时,往往将开采水平沿走向划分为若干采区,作为矿井的基本生产单元。
在采区范围内开掘一系列巷道,构成完整的采掘、运输、通风、供电和排水等生产系统,称为采区巷道布置。
采区巷道布置根据煤层数目的多少分为:单一煤层巷道布置、煤层群分组联合布置;根据煤层倾角大小分为:采区(盘区)巷道布置、倾斜长壁开采巷道布置。
采区巷道布置设计是矿井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主要内容包括:上山位置、数目、相对位置确定;上部车场、中部车场和下部车场形式选择;岩石集中巷或底板瓦斯抽采巷道布置;联络巷道布置设计;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切眼布置;采区煤仓、溜煤眼设计;进、回风斜巷设计;顶板瓦斯抽采巷道或瓦斯排放巷布置设计等。
采区巷道布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矿井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
对采区巷道布置总的要求是;安全可靠,环节简单,运输、通风线路顺,巷道工程量省,设备占用少,车场线路布置和巷道断面有利于提高单产、单进水平,有利于机械化、自动化,巷道层位的选择有利于掘进和维护,在整个服务期限内维护费用低。
但生产矿井采区巷道布置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岩石巷道位置不合理为采区服务的上下山、进风、回风大巷位于构造带附近或应力集中区,在巷道层位的选择时,没有充分考虑顶底板岩石性质,巷道位于整体岩性较差的层位中,施工和维护成本高。
底板岩石巷道距离煤层的距离要么太近、要么太远,没有综合考虑安全和效益的关系,导致与煤层相联的巷道工程增加,瓦斯抽采的穿层钻孔工程量增大。
2.设计内容不全设计中图中没有水沟、管线吊挂位置,没有考虑施工时风筒吊挂尺寸、瓦斯抽采时钻机安装尺寸,没有考虑电缆和穿墙管的位置、数量,没有轨道和道岔铺设内容,没有巷道转弯曲线或曲线半径太小;没有考虑巷道中设备安装位置和安装尺寸需求,巷道施工完成后,无法安装设备。
图纸中不标注巷道坡度和坡向,也不标注巷道方位角。
3.巷道断面设计不合理巷道断面设计没有考虑服务期间巷道变形因素、设备与巷帮距离不够,行人安全间距不够,巷道高度、宽度不能满足设备布置和瓦斯抽采钻孔施工需要。
采区设计及巷道布置方案
采区及工作面布置方案第一章采区概述及地质特征第一节采区概况工作面位于副井运输巷1790水平北翼,北为矿井边界(1、2号矿拐点中段),南边为1790南运输巷(新主井与主井联络巷),1830水平以上为22煤六班采区,南东边为未采区,地面为荒山小灌木丛林,无任何建筑物,掘进对地面无影响。
根据历年来的实际生产和瓦斯等级鉴定,区域内瓦斯相对涌出量在25m3/吨以上;煤层不具有爆炸性;根据煤样鉴定结果,K17煤属不易自燃,K22煤属容易自燃。
区域内无采空区和积水,偶有二号副井1830水平22煤采区巷道积水渗透至采区巷道。
第二节地质特征矿区内受浸蚀切割,形成高原低山地形,海拔一般在1850-2100米之间,井田内沟谷发育,多陡坡,地表相对高差250米,山脉走向北东向(40-60度),与区域构造线走向一致。
矿区为构造剥蚀低中山地貌,山脉走向为北东向,与区域构线方向一致,近似南北及北东向冲沟发育,矿区南部段地势高,为北东小的分水岭,分水岭南东冲沟水流入北干溪,分水岭北西冲沟水流入大舍溪,小北干溪在矿区北东外1km与大舍溪汇合,汇口处标高为1850米。
矿区范围外北300米有一条大舍溪,自南西向北东流,流量为0.6L/s-1100L/s,区内多为近似南北的季节性小溪,依地势向北注入大舍溪,由于矿区内山高坡陡,排泄条件好,地表水对井下开采无影响。
根据矿区出露地层的岩性组合特征,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历年来的开采情况分析,矿区内地层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好,无泉水出露,雨季时地形地貌处形成暂时渗流,富水性弱,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一)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由新至老有第四系、下三选统、上二选统宣威煤系至峨眉山玄武岩,现将矿区地层由新至老叙述于下:1、第四系(Q)主要是砂砾层、泥炭层、粘土、亚粘土层组成,分布在1-8勘探线Ⅰ煤段之上,厚度约20米左右。
2、下三选统飞仙关组(T1f1-T1f4)飞仙关组厚400-430米,岩性单一,以紫-灰紫色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与细砂岩互层,T1f1与下伏煤系为假整合接触。
第三章 采区巷道布置设计
第三章采区巷道布置设计3-1 采区下山布置3-1.1方案选择根据二水平所在位置及地质情况,经过矿井多次研究提出两种方案:方案I:在五2±0大巷距西下山150米处向下布置两条下山300米,然后采用片盘式布置,向西前进式回采至井田边界,斜巷采用双钩串车提升,大巷采用夹线式电机车运输,总回巷布置在五2±0大巷煤柱中。
此方案的优点是:初期工程量小,工期短,投资少,见效快,可以探明深部煤层赋存情况。
缺点是:煤柱损失大,回采率低,巷道维护费用大,采掘不能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需采用串联通风,在向前推进时,遇地质变化带时改造困难,造成采掘接替紧张。
方案Ⅱ:采用采区式布置即将该水平划分四个采区:东一三采区、西二四采区,二采区在距五200米处布置两条下山,落差至-200米水平,采区走向长2西下山1200米,倾斜长700米,四采区在距五2西下山1500米处布置两条下山落差至-200米水平,然后由下向上布置采面进行回采,斜巷采用皮带运输。
此方案优点:生产系统比较完善、简单、合理,采区生产能力大,采掘相对独立,便于管理,斜巷运输人员少,运输能力大。
缺点:初期工程量大,工期长,下部资料不详,直接落底风险性大,每个采区都要布置一个独立的生产系统。
根据两种方案比较,由于现矿井采掘接替比较宽松,初选第二种方案,其首采区为二采区,本次设计即为二采区设计。
3-1.2 采区下山根据采区地质情况及采面布置情况,该采区布置两条下山,布置在采区中间即距五2西下山200m处,两条下山均沿煤层底板布置在煤层中,一条运输下山作采区运输、进风用;另一条轨道下山,作采区行人、回风、运料用,两条下山间距40m。
采区下山采用锚喷支护,设计断面9.0m2,巷道形状采用圆弧供形。
3-1.3采区车场在采区上部充分利用一水平±0大巷车场,在轨道平台设计一顺向平车场,采区中部、下部设计为甩车场。
3-1.4采区总回风巷布置在煤层中,距五±0大巷以下110m处,开口于轨道下山,向东与东下山贯通。
煤矿开采的矿井与巷道设计
建立通风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矿井内 的空气成分、风速和温度等参数,确 保矿井通风安全。
通风设备
选用高效、可靠的通风设备,如扇风 机、局部通风机和风门等,以满足矿 井通风需求。
矿井排水
01
02
03
排水系统设计
根据矿井涌水量和排水要 求,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 ,包括水泵、水管和排水 构筑物等。
排水设备选型
采区划分
根据煤层分布和开采顺序,将矿井划分为若干个采区,每 个采区有独立的运输、通风、供电和排水系统。
工作面布置
根据采区划分,在工作面内布置回采巷道和采煤工作面, 回采巷道用于通风、运输和排水,采煤工作面用于煤炭开 采。
矿井通风
通风方式
通风监测与控制
根据矿井规模、开采方式和通风需求 等因素,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如中 央并列式、对角式或分区式等。
类型
包括切眼、回风巷等。
03
矿井安全设计
安全出口设计
安全出口数量
每个矿井工作面应设置足够数量 的安全出口,以满足紧急情况下
快速撤离的需求。
安全出口宽度
安全出口的宽度应根据工作面的大 小和预计的撤离人数来确定,以确 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人员 。
安全出口标识
安全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包括 指示牌和照明设备,以便在紧急情 况下人员能够快速找到出口。
运输设备匹配
根据矿井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运输设备型号和规格,并确保 设备之间的协调性和匹配性。
运输设备维护
制定运输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 命。
支护材料选择
支护材料
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如木材、钢材和混凝土等,以确保巷道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
支护材料匹配
采区巷道布置图绘制
三、采区参数的确定
采区参数包括:采区尺寸、工作面及 区段长度、采区煤柱尺寸及采区生产 能力等。
(一)采区尺寸 (二)采煤工作面长度 (三)区段斜长和区段数目 (四)采区煤柱尺寸 (五)采区生产能力
19
第三节 采区巷道布置图绘制
根据采区巷道布置图,按比例量出巷道长度,斜巷按 巷道倾角计算出巷道真实长度,按照每米巷道掘进费用, 计算出该巷掘进费用。 6.利用采压巷道布置图绘制其他矿图 在采区巷道布置图上,若将机电设备配置标出,就形成 采区机电设备配置图。同样也可绘制采区运输系统图、 通风系统图、避灾路线图和安全监测系统图等矿图。
(4)采区各种地质构造的位置和范围。
(5)地面建筑物、铁路、主要公路、水体的位置、范围 及保护煤柱尺寸。
(6)采区主要巷道尺寸。
3
三、采区巷道布置图的作用
采区巷道布置图时主要用途有:
(1)了解采区巷道布置情况,确定采区准备工程量及准 备时间,制订采区准备计划及材料用量计划。
(2)了解采区地质情况,进行采煤工作面设计及采区单 项工程施工图设计。
(3)采区巷道布置层面图。它是将采(盘)区巷道布置投 影到与煤层相平行的平面上绘制出的图件,在开采近 水平煤层时经常使用。
(4)采区巷道布置剖面图。它是沿采区主要巷道剖面形 态绘制的图件,常结合上述3种图件使用,一般不单独 使用。
7
五、采区巷道布置图的绘制方法
1.绘制的依据
为了能够正确地绘制采掘工程设计图和确保图纸质量,需依据以 下几个方面的资料:
(3)国家行业规程、规范和规定等要求。
8
2.绘制的方法和步骤
(1)绘制出采区边界线,留设采区边界煤柱。 (2)绘制出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 (3)区段划分和采准巷道布置。根据采区设计方案,进行
采矿专业采区巷道布置课程设计指导书
采矿专业采区巷道布置设计指导书根据采矿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在学习《煤矿开采方法》理论课及相关实训之后,安排为期二周的采区巷道布置设计。
其目的是将学过的与采矿专业有关的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矿井生产实践相结合,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的有关知识,并将开采方法、地质、测量、井巷、通风、机电等有关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采矿专业技术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为毕业设计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采区地质概况第一节采区概述采区的位置、范围、煤层的赋存情况,采区上、下边界标高,采区尺寸,相邻采区情况,地面情况,采区接续关系。
第二节采区煤层及顶底板特征采区内可采煤层层数、层号、厚度、间距、倾角及变化规律,煤层内夹矸情况,自燃倾向和自然发火期等。
采区内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稳定性等。
附采区煤层剖面图、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三节采区地质构造采区内所有褶曲构造的性质、特征、轴线位置及变化规律,对开采的影响。
采区内的断层情况,包括位置、产状规律、断层类型、落差、断层对煤层的破坏程度。
其它地质情况。
每四节煤质、瓦斯及煤尘采区内各煤层的煤质、煤种、含硫量、灰分、挥发分指数、胶质层厚度、含矸率、发热量、用途等。
(可用表格形式说明)。
各煤层瓦斯含量、煤尘爆炸性等。
第五节采区水文地质特征采区含水层特征及充水条件,地面水系,塌陷区积水,采空区对本采区的影响,承压水水位,采区预计涌水量。
第二章采区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第一节采区储量计算采区内的工业储量及可采储量,确定设计损失量。
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一、采区生产能力确定采区生产能力,说明确定的依据。
二、采区服务年限采区生产能力的递增期、递减期、正常生产期、采区的服务年限(要符合有关规定)。
三、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验算第三章采区巷道布置第一节采区形式及有关参数采区形式有单、双翼两种类型,选择依据及优缺点。
采区内参数有工作面长度、区段数目和尺寸,各煤柱尺寸等。
第二节采区上(下)山数目、位置采区上(下)山位置的要求;采区上(下)山位置有两种:在岩石中、在煤层中;设计采区上(下)山位置的依据。
煤矿开采的矿井通道与巷道设计
性能和安全性。
结构优化
02
对矿井通道与巷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
性。
智能化改造
03
引入智能化技术,实现矿井通道与巷道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化管
理。
废弃矿井处理
封闭处理
对废弃的矿井进行封闭处理,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环境恢复
对矿井周边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资源再利用
对废弃矿井中的资源进行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煤矿开采的矿井通道与巷道设计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目 录
• 矿井通道设计 • 巷道设计 • 矿井通道与巷道安全 • 矿井通道与巷道施工 • 矿井通道与巷道维护与改造
01
矿井通道设计
通道类型选择
竖井
平硐
适用于开采深度较大的矿床,可同时 作为材料、人员和设备的提升通道。
适用于地形平坦、矿床埋藏较浅的矿 床,具有施工简便、投资少等优点。
安全教育宣传
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宣传,提醒人员时刻保 持安全意识。
04
矿井通道与巷道施工
施工方法选择
施工方法
根据矿井地质条件、施工环境和技术 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钻爆 法、掘进机施工等。
施工顺序
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确保施工安全 和效率,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施工设备配置
设备选择
矿井通道与巷道安全
安全防护措施
01矿井通道和巷道口设置 安全门,确保人员和设备 的安全进出。
安装监控系统
在矿井通道和巷道内安装 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矿井 内的安全状况。
设立警示标识
在矿井通道和巷道内设立 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人 员注意安全。
采矿工程中的巷道设计与支护优化研究
采矿工程中的巷道设计与支护优化研究巷道是矿山采矿工程中最常见的地下空间形式,其设计与支护对矿山的安全和高效开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巷道设计与支护的优化研究进行探讨。
一、巷道设计巷道设计是指根据矿山矿体特征和采矿方法,确定巷道的位置、尺寸和形状的过程。
巷道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采矿方法:巷道设计需根据采矿方法确定巷道的位置和形状。
常见的采矿方法包括露天开采、房柱式开采和长壁式开采等,每种采矿方法都对巷道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2. 矿体特征:巷道设计需充分考虑矿体的形状、倾角、岩性和断裂分布等特征。
巷道必须适应矿体的变化,并确保采矿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
3. 巷道尺寸:巷道尺寸的确定需要考虑到采矿设备的尺寸、巷道使用的目的以及后期的支护情况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兼顾巷道的通风和排水功能。
二、巷道支护巷道支护是指为了增强巷道的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巷道崩塌和变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工程技术手段的过程。
巷道支护的优化研究旨在选择最适合的支护方式,使支护效果最大化。
1. 巷道支护方式:常见的巷道支护方式包括钢拱、锚杆和烂桩等。
不同的支护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巷道条件和矿山类型。
在选择支护方式时,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巷道尺寸和采矿设备的要求等因素。
2. 支护材料:巷道支护材料的选择也是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支护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和聚合物材料等。
支护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巷道的支护效果和使用寿命。
3. 优化设计方法:巷道支护优化研究还需要探索一种能够充分考虑地质和工程条件的优化设计方法。
传统的经验法往往不能满足复杂矿山条件下的支护需求,因此需要引入现代的数值模拟和优化算法,进行巷道支护方案的优化设计。
三、巷道设计与支护的优化研究巷道设计与支护的优化研究,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支护方案,提高矿山开采的安全性、效率和经济性。
1. 工程实践的总结: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分析巷道设计与支护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可以提炼出一些规律和经验,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采矿学
I
18 14 10
3 、 巷 道 布 置
4 21 15 5 11
10
14
8 7
17 6
1
2 I
9 3 16
20 19
3、巷道布置
19 m1 m2 3 16 16 2 9 7 8 5 12 17 4 10 14 11 15 13 10 18 14 12
巷道布置特点 布置于M 层中,轨上4 布置于M (1) 运上 — 布置于 2层中,轨上 — 布置于 1层中 ) 运上5 单巷布置,对拉采面, 和 重迭布置 (2) 区段平巷 — 单巷布置,对拉采面,10和12重迭布置 ) 11与 (3)区段平巷与上山联系 11与4直接相连 ) 11通过15与 通过15 11通过15与5相连 运料、行人、进风、回风; (4)斜巷 和21 — 运料、行人、进风、回风; )斜巷14和 布置于M 布置于m (5)水平运输大巷 布置于 2底板岩层中总回风巷 布置于 2 )水平运输大巷1布置于 底板岩层中总回风巷2布置于 中。
(五)准备方式分类
上山采区 单翼 采区 双翼 采区 下山采区 上山盘区 准备方式 盘区式 下山盘区 石门盘区
采区式
跨多上(下)山采区
单翼 盘区 双翼 盘区 单层 布置 准备
跨多石门盘区
联合布置准备
上山分带 分带式
多分带带区
下山分带
相邻分带带区
第二节 采区式准备
一、煤层群单层采区准备方式 1、特点: 特点:
三、石门盘区
石门盘区 — 自水平运输大巷开掘石门作为盘区主要 巷道时,该盘区称石门盘区。 巷道时,该盘区称石门盘区。 条件: 条件: 煤层 M1 M2 M3 厚度( ) 厚度(m) 0.9 4.4 4.5 3.3 2.6 层间距( ) 层间距(m)
采矿学(2)-4大巷布置方式
4、大巷布置方式一、缓斜及其以上煤层的大巷布置方式这类大巷布置有3种基本方式,即单层布置、分组布置和集中布置。
1.单层布置(分煤层大巷与主要石门布置)单层布置的特点是在开采水平内,在各可采煤层中,或在煤层底板岩层中都布置大巷,各煤层单独布置采区,各煤层之间用主要石门联系。
由于各煤层单独布置采区,就每个采区而言,准备工程量较小,各分煤层大巷之间只开一条主要石门,石门的开拓工程量一般不大;由于建井时首先在上部煤层进行开拓准备,初期工程量较少;如果各分煤层大巷是沿煤层掘进,则施工速度较快,初期投资较少。
其缺点是,每个煤层均布置大巷,总的开拓工程量大和维护工程量大;大巷沿煤层布置,维护困难,维护费用高,煤柱损失大。
因此,在建国初期,煤层巷道支护技术不高时,它适用于煤层间距大,井田走向长度和服务年限短的中小型矿井。
2.集中布置(集中大巷与采区石门布置)集中布置的特点是在开采水平内只布置一条或一对集中大巷,用采区石门联系各煤层。
这种布置方式的大巷工程量较少;大巷一般布置在煤组底板岩层或最下部煤与岩石坚固的煤层中,维护容易;生产区域比较集中,有利于提高井下运输效率;由于以采区石门联系各煤层,可同时进行若干个煤层的准备和回采,开采顺序较灵活,开采强度,较大。
其缺点是矿井投产前要开掘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和采区石门,煤系地层厚度大时,初期建井工程量较大,建井工期较长;每一采区都要开掘采区石门,煤层间距大时,采区石门总长度大。
故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井田走向长度大,服务年限长,煤层数目较多,层间距不大的矿井。
3.分组布置(分组集中大巷与主要石门布置)分组布置的特点是将煤层划分为若干分组,每个分组开掘十条集中大巷,分组内用采区石门联系,分组集中大巷之间用主要石门或分区石门联系。
这种布置方式总的巷道工程量较少;生产比较集中,大巷容易维护。
其缺点是总的石门长度较长。
因此,它适用于可采煤层数较多,层间距大小不等的矿井。
特别是由于井筒布置要求,当井底车场落在煤层组的上部或中间时,采用分组布置,初期工程量少,建井工期短。
煤矿开采的巷道工程设计与施工
Part
04
巷道工程质量管理与验收
质量管理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控制与监督
确保巷道工程质量管理有明确的组织 架构和职责分工,形成有效的质量管 理体系。
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 督,确保各环节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 标准。
质量策划与目标制定
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 的质量目标和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 质量要求。
煤矿开采的巷道工程 设计与施工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 巷道工程设计概述 • 巷道工程施工技术 • 巷道工程安全管理 • 巷道工程质量管理与验收 • 巷道工程案例分析
目录
Part
01
巷道工程设计概述
巷道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安全第一
确保巷道工程设计符合安全规范 ,预防瓦斯、水患等灾害。
环保节能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合理利用资 源,降低能耗。
经济合理
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先进
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提 高巷道掘进效率。
巷道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巷道布置
根据矿床赋存条件和开采 1
技术条件,合理布置巷道 。
排水设计
4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 保水流畅通,防止水患。
断面设计
2
确定巷道断面的形状、尺
寸和支护方式。
通风设计
3 确保巷道通风良好,降低
瓦斯浓度,提供足够的新 鲜风流。
巷道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满足生产需求
确保巷道工程能够满足采矿生产 的需要,保证采矿作业的顺利进 行。
考虑施工条件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 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符合规范标准
巷道及采区车场设计
巷道及采区车场设计第一部分巷道断面设计第一节巷道断面设计的依据及要求一、巷道断面设计所需掌握的资料1)巷道层位的选择及地质资料。
(可根据本矿井已有巷道处层位的矿压显现情况,进行优化,选择顶板或底板,一般车场揭煤尽可能不拖顶煤,永城矿区采区主要巷道一般应选择煤层底板,但不宜距离过大,一般控制在5到10m,不要过分靠近底板灰岩,平时要掌握矿井和工作面综合柱状图。
)2)巷道的服务年限、用途及对通风、排水、防火等方面的要求。
(服务年限较长的应尽量选择大断面,满足后期产能提高后生产需要,如主要大巷及采区巷道;服务期短的局部也应满足一些辅附设施安装需要如工作面车场顺槽等。
高瓦斯矿井及通风距离远的选择断面相对要大一些,反之要小一些。
)3)运输设备类型、规格尺寸及与其他巷道的关系。
4)巷道内的装备、管道等的规格尺寸、数量及架设检修要求。
(每一个矿井有相应设备布置规律,平时要掌握一些矿井常用设备的规格尺寸,掌握一手资料,设计时要考虑进去。
)5)施工技术及其装备条件。
(炮掘工作面断面可适当小一些,满足使用即可;综掘断面相应要大一些,以满足设备施工期间安全及施工方便,132综掘机一般要3.6m左右,太小不方便施工。
)二、满足的有关规定I.《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具体见设计手册相关规定,如采区巷道净高不低于2.0m,薄煤层不低于1.8m,运输巷两侧与巷帮距离满足相关要求,如城郊煤矿规定顺槽不低于2.6m。
)2.《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矿井巷道断面及交岔点设计规范》的规定(如规范规定综采工作面运输巷净断面和输送机上、下山的净断面积不小于12㎡,回风巷和运料、通风和行人上、下山的净断面积不小于10㎡等)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的规定等。
第二节巷道断面一、巷道断面形状的选择主要巷道宜采用拱形断面;采区巷道可选用拱形、矩形、梯形断面。
工作面顺槽尽可能选择矩形断面(或不规则形),以方便回采期间维护方便;大巷及采区车场尽可能选择拱形断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采区地质特征1.1 采区概况1.1.1、采区位置1、采区位置、范围、煤层的赋存情况:采区位于井田东部地理坐标:东经110°10' 10.00"—110°11' 00.00",北纬30°10'00.00"—40°10'00.00"本采区位于第一水平,采区上部边界为1号煤层露头线,下部边界为+1000m采区运输大巷水平,东部以东二采区边界线为界。
本采区位于第一水平,采区上部边界为1号煤层露头线,下部边界为+1000m采区运输大巷水平,采区运输大巷位于3号煤层中,采区倾斜长度为500m,走向长度为3000m。
本采区含煤层有1、3层,对1、3煤层的特征叙述如下:1号煤层:位于上部,1号煤层为中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不大,比较稳定,局部有突然增厚或变薄现象属于可采煤层,中部厚度较大,向东及向西厚度逐渐变小,无夹石,顶底板为砂岩和砂质页岩,顶板中等稳定。
煤层厚度平均为3.5m。
煤层结构简单,煤的容重为1.40t/m3。
煤层平均倾角为15°3号煤层:位于下部,3号煤层厚煤层,属于可采煤层,无夹石,顶底板为砂岩和砂质页岩,顶板中等稳定。
且属于较稳定煤层。
煤厚平均为4.0m。
煤层结构简单。
煤的容重为1.50t/m3。
煤层平均倾角为15°距1号煤层20m左右,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1、3号煤层的层间距离较小平均为25m1.1.2、与地面关系采区上部边界为1号煤层露头线,采区东部有村庄,目前村庄尚未搬迁,西邻河流,由于地面有交通线路,所以要留设道路保护煤柱,按照当地地质资料,煤层埋藏深度由上到下逐渐增加,平均按100m,150m,200m,250m 的埋藏深度计算,在道路两旁各留10m后以60°的垮落角计算保护煤柱宽度。
1.1.3、采区内煤系产状煤层平均倾角为15º,根据地面钻孔揭露地质资料分析,该采区煤层厚度分别为3.5m和4.0m1.2 地质特征及煤层情况1.2.1、采区地质构造本采区内地质结构单一没有或者很少断层。
1.2.2、煤层情况(1)煤质1号和3号煤层为黑色、线理状结构,块状构造,金属光泽,属光亮型、半光亮型煤。
均为低硫分煤;且都为低中灰分,发热量大的优质煤,是工业、民用、动力燃料和良好的化工原料。
(2)瓦斯瓦斯涌出量较少,属低瓦斯矿井。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CH4,从煤层中会涌出,其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5%-16%),在有氧和点火源情况下便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应当注意通风。
瓦斯含量与煤层的埋深有较大的关系,所以在采煤时应当根据埋深制定相应的通风时间与工作时间,在瓦斯浓度低于危险浓度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工作。
(3)煤的自燃倾向性1号、3号煤层均无自燃倾向性,不易自然。
1.2.3、煤尘煤尘具有一定的爆炸性,当悬浮于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遇到引燃爆炸的高温热源时便可发生爆炸,颗粒越细的煤层,其单位体积的表面积越大,越容易飞扬,所需点火能量越小,越易发生爆炸,所以在采煤是应当适当的向煤层注水,可采用湿式凿岩等方法降低煤尘。
1.2.4、地温本煤田经钻孔测量地温资料,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其中500m以上深度地温梯度为平均每百米1.1~1.5℃;500~900m深度每百米增温1.5~2.5℃。
1.3采区水文地质1.3.1、地表径流本采区属江河支流,井田内无河流,井田方圆三十公里内没有大型水库,水源大多来自于自然降雨。
1.3.2、含水地层特征井田内含水岩层自下而上有奥陶系石灰岩承压含水层、石灰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及第四系松散岩类空隙含水层。
1.3.3、充水因素及威胁程度该矿井的充水方式主要是大气降水,地表水,对矿井的正常生产有影响,所以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尤其要加强雨季防治水管理工作,确保井矿安全生产,其充水条件如下:(1)大气降水大气降雨是井下开采涌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沿风化裂隙、构造裂隙、采空区裂隙渗入矿井,这种充水方式属于正常地质现象,对矿井的正常生产有一定影响将会对回采工作面有安全威胁。
(2)采空、古空积水本矿采空区有一定的积水,对矿井采空区的积水进行调查,掌握采空区和古空区积水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1.4 采区储量1.4.1、采区工业储量本设计中采区的投影面积为s=3000*500*cos15°=1440000m2工业储量Q1=S×M×γ÷αcos=1440000*3.5*1.4÷cos15=735万吨工业储量Q3=S×M×γ÷αcos=1440000*4.0*1.5÷cos15=900万吨采区的总的工业储量为:Q1+Q3=1635万吨1.4.2、采区采出率采出率是指工业储量中,设计或实际采出的那一部分储量,约占工业储量的比例,以百分数表示,厚煤层可取75%,中厚煤层取80%,薄煤层85%。
本设计条件下1号煤层取80%,2号煤层取75%。
采区的采出率为:(采区工业储量-开采损失)/采区工业储量×100%采区的工业储量为1635万吨;开采损失主要有:工作面的落煤损失为3%;采区内煤柱的损失为2%。
所以总的工业储量损失为82万吨所以采区的采出率为:(1635-82)/1635×100%=94.0%第二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根据采区所处的位置以及地质条件的限制设定为该采区的年产力为120万吨所以根据工业储量可以计算开采年限为: T=1635* 94.0%÷120=12.8a第三章采煤方法及采区参数3.1 采煤方法选择本采区综合煤层特点不适合布置带式开采,因此决定采区采用走向长壁布置,采煤工艺选取的方法有综采和普采两种。
(1)普采此采煤工艺用机械方法破煤和装煤、输送机运煤、单体支柱支护顶板,普采适合面长120~150米,年推进度不小于600米/年;年产量在30—60万t,且支护和处理采空区工序,需要人工完成,年产量达不到要求,所以不宜采用此法。
(2)综采此采煤工艺是机械方法破煤和装煤、输送机运煤和液压支架支护顶板,机械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面长150~200米,年推进度900~1200米/年,且安全系数也高,所以采用此法比较合理。
3.2 采区参数3.2.1、采区的倾斜长度与走向长度本采区倾斜长平均为500m,走向长平均为3000m,煤层平均倾角为15°,为缓斜煤层,开采条件较好,采掘机械化程度高。
3.2.2、煤柱尺寸1号煤层的平均厚度3.5m,属于中厚煤层;3号煤层平均厚度为4.0m,属于厚煤层,因此采区采出率应不低于75%,综合考虑采区的实际情况。
留设20m的储量作为采区西面的保护煤柱;采区的东面是东另一采区,因此在此处留设20m的储量作为采区右面的保护煤柱;大巷和上山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中,有一定的岩柱厚度,所以不必留设保护煤柱,但是上部风化带应留设20m的保护煤柱,下部留设20m 的保护煤柱,其煤层倾向长度共有:500-20×2=460m的长度,走向长度3000-20×2=2960m。
3.2.3、区段斜长和数目区段斜长=工作面+区段平巷宽+护巷煤柱宽区段数目=采区斜长/区段斜长采区的倾斜长度为460m,所以将采区划分为2个区段,每个区段的倾斜长度为230m,区段斜长内一般设置一个走向长壁采煤工作面,护巷煤柱取20m,综采工作面长度为150~200m,巷道宽度为4m~5m,本采区选取5m,且采区生产能力为120万t/a,一个中厚煤层的一个工作面便可以满足生产要求,最终选定2个区段,采用沿空掘巷方式,采用抽出式通风。
故工作面长度为:L=230-5×2-20=200(m)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4.1 采区巷道布置初选及可行性方案确定4.1.1、采区上(下)山的位置、数目和用途本采区为低瓦斯矿井,只需要布置两条上山,一条轨道上山和一条运输上山,其中轨道上山的作用是轨道上山用作运料、排矸、人员的进出、通风;运输上山的作用是将煤仓的煤运输到地面。
因为两层煤之间的间距为20m,且设计开采的最下一层煤的厚度为4.0m,属于厚煤层;该矿井的瓦斯涌出量较少,煤层的赋存比较稳定,结合本采区的实际情况,该采区的上山布置类型,采区运输大巷位于3号煤层底板岩层当中,,将回风上山布置在3号煤层底板20m处,同时将轨道上山和运输上山布置在3号煤层底板20m处,两条上山布置在了同一水平。
4.1.2、区段平巷的布置1、分段平巷的布置方式有单巷布置和双巷布置两种方式(1)单巷布置综采工作面采用单巷布置时通常区段轨道平巷超前运输平巷掘进,便于辅助运输及排水,但维护比较困难,当瓦斯含量不大、煤层埋藏较稳定、涌水量不大时,一般采用单巷布置,但是须加强掘进通风管理,减少井筒的漏风量。
(2)双巷布置采用双巷布置时,减少巷道断面,将输送机和电气等设备分别布置在两条巷道内,将电气设备平巷作为下一区段的回风平巷。
但是它的缺点是配电点至用电设备的输电点缆需穿过联络巷,这就要求进行移置和重新拆接电缆和油管等工作,给生产、维护带来了不便,最终确定采用集中上山联合双巷布置。
2、区段无煤柱护巷的选择(1)沿空留巷沿空留巷一般适用于开采缓斜和倾斜、厚度为2m以下的薄及中厚煤层,这样的方法与留煤柱护巷比可以减少保护煤柱的损失量,而且可以减少平巷的掘进工程量。
沿空留巷时区段的布置主要采用的是后退式沿空留巷的方式这种方式,可克服前进式回采时前方煤层赋存情况不明和留巷影响工作面端头采煤等缺点。
(2)沿空掘巷沿空掘巷就是沿着已采工作面的采空区边缘掘进区段平巷,这种方法利用采空区边缘压力小的特点,沿着上覆岩层已垮落稳定的采空区边缘掘进,有利于区段平巷在掘进和生产期间的维护,多用于开采缓斜和倾斜的中厚煤层和厚煤层。
沿空掘巷虽然没有减少区段的数目,但是不留或少留保护煤柱,减少了采区内煤炭的损失量。
又由于巷道布置在采空区的边缘,这样巷道的维护相对要简单许多。
所以该采区区段采用沿空掘巷。
4.1.3、煤层间、厚煤层分层间的联系方式;采区内煤层间的联系方式采用石门联系各煤层。
4.1.4、采区车场形式的确定由于轨道上山布置在3号煤层的底板岩石中,煤层倾角为15°,故选用中部车场的形式为甩入石门的中部甩车场,采区下部车场采用顶板绕道式。
第五章采区生产系统5.1.1、采区运输系统1.运煤系统1号煤层:工作面-5-10-3-12-13号煤层:工作面-7-3-12-12辅助运输系统:材料与设备-1-2-4-9-6-工作面1材料与设备-1-2-4-9-8-工作面25.1.2、通风系统略第三节供电系统说明变电所位置,供电地点和电压等级及供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