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教材教法

合集下载

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二、授课目标:1. 让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

2. 使学生掌握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

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解析。

3. 代表性文学作品选读和分析。

4. 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选读代表性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3. 文学作品分析报告:学生对选读作品进行分析的报告。

4. 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和能力考核。

六、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与特点1. 历史背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分析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2. 文学特点:解析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独特风格和主要特点,如诗文的豪放与婉约、小说和戏剧的兴起等。

七、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诗歌欣赏1. 代表性诗人: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如曹操、曹植、陶渊明等,并选读其代表作品。

2. 诗歌分析:对选读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审美风格。

八、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1. 散文特点:讲解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特点和成就,如清新自然的文风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2. 辞赋选读:选读代表性的辞赋作品,如曹植的《洛神赋》等,并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九、第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与戏剧1. 小说兴起: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的兴起和发展,分析其对中国小说史的影响。

2. 戏剧选读:选读代表性的戏剧作品,如元杂剧《汉宫秋》等,并分析其剧情结构、人物塑造和艺术特色。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案1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案1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学目标: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它继承了前代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从而为隋唐文化的繁盛昌明提供了新的发展基础。

通过本节的教育与教学,培养、提高学生对继承与发展关系的理解能力2、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斐然,社会文化生活也别具一格,通过本节的教学,培养与提高学生紧扣时代特征,抓住历史现象的关键,对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概括的综合能力。

3、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杰作使后人叹为观止。

在有条件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其创作环境,赏析这些诗歌及其他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文化素质。

重点:重要的科技、文化成就难点:魏晋玄学教学方法:讲述法、文献法、对比法、列表法板书列表正文:一、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认识地位: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对秦汉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又为隋唐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原因:①胡汉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构成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因素。

各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影响的同时,少数民族文化也丰富了汉族的内容。

②北方的经济恢复和江南的经济开发,为科学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特点:①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南北文化差异很大,风格迥异。

②体现了民族融合的特色,重要的民族文化成就来自不同的民族;许多文化成就也体现了民族特色。

③思想领域活跃。

道教、佛教、儒教出现合流现象,还出现了反佛思想等。

④科技成就突出,圆周率、水经注、齐民要术等,反映了南北经济的成就。

⑤教育、史学、文学和艺术都带有士族制度的特点。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1、祖冲之圆周率:条件:①江南经济开发,促成了科技的发展,(根本)②前人的成果为其推算奠定了基础。

2、齐民要术:齐民:平民,要术:方法;指平民谋生的主要方法,即农业生产。

条件:①战国秦汉以来,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日益成熟,生产经验丰富。

②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局部统一等促成了经济的恢复,使北方农耕文化更加丰富多彩③贾思勰知识渊博,踏实的学风、勤奋的精神。

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教案名称: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二、授课目标:1. 让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

2. 使学生掌握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授课内容: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

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讲解。

3.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的选择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任务,以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问题,以评估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

六、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与分期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宗教思想对文学的影响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分期魏晋文学:建安七子、正始文学-南北朝文学: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的差异七、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诗歌的特点与代表作家1.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特点抒情性、哲理性、艺术性的结合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诗歌形式的创新与多样化2. 代表作家与作品曹操、曹植、曹丕陶渊明、谢灵运、谢朓庾信、王褒八、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1. 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特点骈文的兴起与流行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的多样化散文艺术性的追求2. 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与代表作品抒情与咏物的结合骈文与散文的融合代表作家与作品九、第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与文学理论1.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起源与发展志怪小说、志人小说的兴起小说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2.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成就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初步形成文学观念的变化与文学批评的方法代表文学理论著作与观点十、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传承与影响1.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后世的影响文学风格的传承与演变文学作品的影响与传颂2.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现代的传承与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与现状十一、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形式与技巧1. 诗歌的形式与技巧五言、七言、杂言的发展格律、对仗、平仄的运用意象、意境、情感的融合2. 散文的形式与技巧骈文、散文的差异与融合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创新叙事、议论、抒情的技巧十二、第八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题与思想1. 文学主题的多样性山水田园、离别怀古、咏史抒怀人生哲理、宗教信仰、社会现实2. 文学思想的特点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文学审美观念的演变文学批评的标准与方法十三、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解读1. 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了解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分析文学形式与技巧体验情感与意境2. 解读文学作品的角度文学主题与思想的探讨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的文化意义十四、第十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传承与创新1. 传承与创新的意义继承传统与发扬特色借鉴与融合的策略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创新成果文学形式的突破与创新文学思想的拓展与深化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十五、第十一章:期末总结与评估1. 课程内容的回顾与总结重点章节与核心概念的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反思2. 期末评估与考核期末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作业、讨论、课堂参与度的评估学生的综合表现与成绩评定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内容,包括文学背景、分期、诗歌特点与代表作家、散文与辞赋、小说与文学理论、传承与影响、形式与技巧、主题与思想、作品的鉴赏与解读、传承与创新以及期末总结与评估。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掌握其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深入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

3.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学习,认识其在中国历史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二、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南北朝分裂等。

2. 魏晋南北朝的主要文化现象:玄学、佛教、道教、文人山水画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曹操、诸葛亮、王羲之、顾恺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主要文化现象及代表性人物。

2. 教学难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文化现象和代表性人物。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典型文化案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3. 比较法:比较魏晋南北朝与之前、之后历史时期的差异,突出其承上启下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魏晋南北朝的主要历史事件、文化现象和代表性人物。

3. 分析: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承上启下作用。

4. 案例分析: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深入剖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魏晋南北朝文化与唐宋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其间的传承与发展关系。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魏晋南北朝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分享各自的见解。

七、教学互动1. 提问环节: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教师解答。

2.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魏晋南北朝文化主题的研究,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3. 研究报告:评价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的深度和广度。

九、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案 人教版(实用教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案 人教版(实用教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案本节学习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进步(祖冲之、贾思勰、裴秀)主要成就;、玄学形成的时间、思想特点、主要经典、政治主张和活动中心;、道教发展的两个代表人物及其历史地位;、佛教传播的原因;、范缜《神灭论》的历史意义和灭佛的两个人物;、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建安文学、田园诗、骈文和民歌的代表作;、书法艺术形成的时间及主要代表人物、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人物、著名石窟。

基础网络①算出圆周率在—之间,早于外国近千年。

②著《缀术》等书。

①北朝贾恩勰著,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

,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①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的注。

②以《水经》为纲,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流经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是历史、地理和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特点:崇尚老庄的思潮,用老庄思想解释易经,是为士族辩护的消极思想。

发展方式:清谈。

为逃避现实,崇尚空谈,标榜虚无玄远。

主张:奉《易》、《老》、《庄》为经典、称为“三玄”,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

活动地和代表:洛阳为主,何晏、王粥、“竹林七贤”。

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成为地主阶级宗教。

萧梁:经典增多,陶弘景吸取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道教教义,建起道教的神仙体系原因: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说教为百姓找到精神解脱,也适合统治者需要。

①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

②统治者广修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了社会财富。

③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争夺劳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

①针对佛教形神分离、形亡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存神存,体亡神灭。

②是我国朴素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

建安文学:建安时期,曹操父子等诗人写出的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里行》王粲《七哀诗》、蔡琰《悲愤诗》。

北京课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教材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着重阐述了佛教的传播、道教的兴起、文人阶层的组成以及文艺创作等方面。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历史、宗教、文化等多个领域,对于学生全面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于佛教、道教等宗教有所了解,但对于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内涵还需进一步深入学习。

学生对于文化类的知识较为感兴趣,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掌握佛教、道教在这一时期的传播和发展,了解文人阶层的组成和特点,欣赏这一时期的文艺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佛教和道教的传播、文人阶层的组成、文艺创作。

2.教学难点:佛教和道教的信仰内涵、文人阶层的形成背景、文艺创作的风格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氛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准备教学PPT和相关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收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雕塑等艺术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这一时期文化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呈现教材内容,详细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佛教和道教的传播、文人阶层的组成、文艺创作等方面。

七年级历史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2.简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一文化现象;
3.论述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本节课的学习心得,然后我对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强调。此外,我会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最后,我会强调魏晋南北朝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课后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态度,评价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化的认同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但针对魏晋南北朝这一特定时期,学生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对古代文化、历史人物及事件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思想变革等深层次问题,可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
2. **深入探究**:选择一个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作为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阐述该文化成就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和研究能力。
3.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选择一个魏晋南北朝文化元素,如诗歌、绘画、雕塑等,进行再创作。可以是绘画、书法、诗歌创作,或者是制作一个简短的视频介绍。通过创意表达,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增强对文化成就的感悟。
4. **小组讨论记录**:要求学生整理并提交小组讨论的记录,包括讨论主题、主要观点、争议问题及解决方案。这有助于学生回顾和总结小组合作的过程,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第21课魏晋南北朝文化

第21课魏晋南北朝文化
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地理学:北朝郦道元---《水经注》
三、课堂小结
魏晋南北朝
的科学成就
四、课堂练习(课件)
教学反思
那么这为数学家有哪些成就,他所在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成就?我们一起来看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二、学习探究新课
(一)基础自探
学生先浏览课本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根据以往经验,总结出这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
学生:根据课件的表格提示,整理出本课的基本信息(只在课本标划)
(二)基础反馈
教案序号
22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课题
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动手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我们应为此深深感到骄傲与自豪。还应明白刻苦钻研是成功的秘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学习重点贾Fra bibliotek勰和《齐民要术》
学习难点
科学成就的介绍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设计(含教师、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趣味导入:爷爷参加了100米赛跑.(打我国古代一著名数学家)。
以课件形式,展示古代计算圆周率的办法,体现科学家们科研的艰辛和对科学研究的持之以恒、严谨务实。以颁奖奖项找寻符合描述的科学家,知道他们的重大成就。
2、结合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情况,思考“魏晋时期政权分裂,为什么还会取得重大的科学成就?这对我们今天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七年级历史上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文物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特点?”
2.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教师简要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4.设计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
2.引导学生认识科技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3.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墨客事迹,培养学生崇尚道德、追求高尚品质的情操。
注意:作业布置时,教师应明确作业要求,指导学生如何完成作业,并提醒学生注意作业完成的时间。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设想:提出问题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的原因是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设想:分组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墨客如何影响后世文化?”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4.创设情境,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术交流和文艺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
4.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如“竹林七贤”等,使学生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氛围。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与文化特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教材教法一、重点和难点本课是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第二课,侧重介绍魏晋南北朝的艺术。

这个时期是我国艺术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转化时期。

“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其中王羲之的书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世称“唐诗、晋字、汉文章”。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伟大的艺术宝库。

“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又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缺乏书画艺术修养,如他们分不清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等。

这给本课学习带来难度。

教师可临摹同一汉字的不同字体,以利学生鉴别。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投影填空式图表,让学生回答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的主要成就及代表作。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上一课讲的是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本课将介绍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就此引入新课。

2.教师生动地讲述“书成换白鹅”的故事,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教师投影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几种不同字体,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字体的发展变化。

4.教师提示学生欣赏课文中王羲之像及《兰亭序》(摹本·局部)的插图,引发学生对王羲之端秀清新书法的喜爱,然后提出问题:“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怎样理解王羲之书法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可作适当指点。

5.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中的第一段小字,并回答我们应学习王羲之在治学上的哪些品质。

本目中的第二段小字和“书成换白鹅”的故事相呼应,教师要点破王羲之爱鹅和他研究执笔运笔有密切关系。

6.教师提出问题:“顾恺之绘画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教师结合小字解释顾恺之的画为何活泼传神。

本目课文中的小字生动有趣地介绍了顾恺之的“三绝”。

关于“痴绝”,有人也做过另一种解释,即顾恺之有些“糊涂和怪异”。

这种解释也颇有道理。

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中,文人、艺人常因无权而受欺。

为了专心艺术,一些有为的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现出“大智若愚”“难得糊涂”,顾恺之或许即是此类“痴绝”。

中国史教案1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中国史教案1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史料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合作探究数学、科学及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归纳知识、动手实践形成自己对这一历史时期文化特点的认识。形成鉴赏、赏析书法、绘画及雕塑艺术的一些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文化遗迹,它的营建与当时佛教盛行紧密联系,也体现了北方民族融合的进程。
课后自评
基本达到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要求,学习能够了解祖冲之的数学成就,《水经注》《齐民要术》的自然科学成就,书法家王羲之;大画家顾恺之;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通过学生填写“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成就”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水经注》《齐民要术》
1、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水经注》,是对东汉《水经》加以注释的。游历黄淮长江下游,用如诗如画的笔触描述了许多前人未记的河
阅读史料,他是南朝宋齐之际的科学家。
模拟运算后谈祖冲之推算圆周的艰难
评价历史人物,为何能有如此成就?
阅读投影上他在书中对三峡猿声的描述。
形成认识
感受他的钻研和创新精神
观察图片阅读材料
提取有效信息
学习鉴赏书法作品
使学生对石窟艺术有直观的印象,自己学习。
教学小结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且具有各民族的特色。同时使学生明白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
反馈
绘制魏晋南北朝科学及艺术成就:人名、成就、价值或特点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
祖冲之、科学技术书籍、书法绘画
教学难点
本课涉及科技及艺术方面的许多专业知识
教学用具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案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案 教学设计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1、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在农学、数学、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重要作品。

2、让学生体会科学人文价值,增强对古代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祖冲之的圆周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2、教学难点:圆周率抽象的概念、对书法、绘画等艺术的认识。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好学习求知欲望强,好奇心重,但对于农学、数学、书法、绘画等方面认识有限。

教师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法学法】教法:讲述法、情景导入法等。

学法:体验性学法、探究性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导入新课】1、刚才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中国历史年代歌,同学们也跟唱了。

请回答,秦朝汉朝之后是什么朝代?(秦汉三国西东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魏晋南北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2、上节课给同学们布置了预习作业,现在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完成的情况。

我们进入你追我赶,快速抢答环节:1、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撰写的。

2、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把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位数字。

他还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3、东汉以后,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

和是曹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名家。

4、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他的笔势“飘若浮云,”其代表作是《》。

由于在书法上的杰出成就,他被后人誉为“”。

5、东晋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的代表作品是《》《》。

6、南北朝时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是的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

【新课教学】一、一代农圣贾思勰:1.读故事,得结论。

请1-7组同学轮流读故事。

故事读完了,我们得出结论一:故事主人公是(贾思勰)2、结论二:贾思勰如何成功的(为什么能将小羊养得结结实实的)?很好。

成功需要两个条件:学习相关知识和认真实践。

结论三:3、难道因为贾思勰养羊养的好,我们就说他成功了吗?那他更大的成功是什么?(不是,他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他的主要著作——《齐民要术》)2.请同学们说说看,《齐民要术》什么意思?再请同学们想想看,平民百姓谋生的方法可能包含哪些方面?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优秀教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优秀教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优秀教案(共8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优秀教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并通过适当拓展背景材料,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课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以及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雕塑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归纳其艺术特点。

注重探究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艺术成果丰硕。

通过对书法、绘画、石窟艺术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石窟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精华,其成就值教学重点: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教学难点:书法、绘画艺术。

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书法、绘画的了解,鉴赏能力是参差不齐的;而历史教师对这部分的研究也不一定专业。

教学方法: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导入一:故事导入,导入新课:王羲之的故事——贴对联或者“书成换白鹅”贴对联:因其字好,很多人欲求一副而不可得,故常在深更半夜去揭他家春联,他写了:“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

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

这副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

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

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贴啊。

人教新课标历史高三年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历史高三年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科学技术;玄学;道教与佛教;唯物论思想家;文学和艺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本节的教育与教学,培养、提高学生对文化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2.通过本节的教学,培养与提高学生紧扣时代特征,抓住历史现象的关键,对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概括的综合能力。

3.引导学生结合文学作品的创作环境,赏析这些诗歌及其他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文化素质。

三、思想教育目标1.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许多科学家,他们的成就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思想、文学、艺术,既继承与发展了前代成就,又借鉴、吸纳了异域文化的成果,为世界文化和后世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祖冲之与圆周率数值的计算;贾思勰与《齐民要术》;建安文学;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王羲之的书法;石窟艺术宝库。

教学难点:反佛与灭佛;建安文学。

教学过程一、科学技术的进步1.数学:①刘徽:魏晋时的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②祖冲之A.精确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近一千年。

B.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等书,对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C.运用岁差原理,测出一回归年的时间,与现代科学测定的数字只差50秒。

D.还以十万分之一的误差计算出了“交点月”的数字。

E.他发明的“千里船”,据说能日行百里。

2.农学:①北朝贾思勰,潜心研究农学,著述了《齐民要术》;②《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旱最完整的农书。

3.地理学:①裴秀A.西晋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

B.他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

②郦道元A.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B.《水经注》文笔雄拔俊秀,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

二、玄学的兴起1.原因:一些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崇尚空谈,标榜虚无玄远,名为“清谈”。

魏晋南北朝文化教学设计

魏晋南北朝文化教学设计

魏晋南北朝文化教学设计魏晋南北朝文化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动手能力;2、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我们应为此深深感到骄傲与自豪。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解释课题:我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虽然发生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大大开发,南北经济的发展,共同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繁荣。

课题“承上启下”的涵义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到重视。

2、导入新课: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

祖冲之有哪些突出的贡献?他生活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问世?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活动2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一:祖冲之和圆周率让学生自学本目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插图《古代骨算筹》、《祖冲之》画像以及120页“自由阅读卡·神奇的小棍”,并思考回答:(1)祖冲之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什么叫做圆周率?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是多少?这项成就领先于世界多少年?(2)祖冲之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圆周率?(3)祖冲之取得重要的成就的原因?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学生展示:祖冲之是南朝时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教师资格证讲课教案

教师资格证讲课教案

教师资格证讲课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教学目标:1.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掌握该时期的重要文化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重要文化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2. 培养学生对文化繁荣时期的文化人物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资料和相关文化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作品,如诗歌、书法、绘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作品的特点和与现代文化的联系。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包括政治动荡、文化繁荣等。

2.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如社会变革、文人士大夫的兴起等。

3. 介绍几位重要的文化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如曹操、王羲之、陶渊明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发相关文化作品的复印件,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的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四、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文化代表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2.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短的展示,介绍所选文化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并解释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贡献。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2.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繁荣的重要性和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繁荣的小论文,包括对文化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掌握该时期的重要文化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材教法一、教学重点:科技文艺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佛教的传播与反佛二、本节教学时数为2课时。

建议:前一课时,讲授科学技术、宗教哲学的有关内容;后一课时,讲授文学、艺术的成就与发展状况,以及对魏晋南北朝文化进行归纳总结。

如能在结束新课后还有时间总结全章则更好。

关于导入新课:建议教师照应本章引言,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对本章引言进行再认识,进一步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脉络与历史地位,由当时的特定环境自然引入文化内容的教学。

反复对本章基本内容进行简要的系统回忆,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加强记忆,更重要的是它使学生对本章内容反复认识,加深理解,而且这样导入本节新课,可以加强本章内容的整体感。

三、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有了显著进步。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继承了前代的成就,在数学、农学、地理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冶炼技术、医学等许多方面又多有创新。

基于高中教学的实际,本节的内容只能从中择其要者,简要述评。

另外,本节内容比较侧重自然科学,这一时期的生产技术成就,如:马钧的机械制造、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百炼钢与灌钢技术等,已见于前节,对这些技术创新,教师在本目教学中不必展开,但可以提及。

数学是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最为显著的学科之一,圆周率的推算又是古代数学发展最显著的成就。

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了“周三径一”,即圆周率为3。

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知道那太不精确了。

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方法(“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和其他相关问题建立起相当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

刘徽所运用的初步的极限概念和直曲转化思想,非常可贵。

祖冲之则更进一步精确推算了圆周率,求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 592 6和3.141 592 7两个数值之间,并提出其约率22/7和密率355/113,这在世界科技史上竟千年无人超越。

他还著有《缀术》,并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农学成就当首推《齐民要术》。

自古以来,我国就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农业很发达。

据《汉书·艺文志》记录,西汉以前共有九种农书。

《胜之书》是西汉农书,但已散佚,就靠一些农政书籍尤其是《齐民要术》的引文,人们才能知其残句。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

贾思勰的这部著作集中、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学成就,尤其是总结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生产经验。

贾思勰治学严谨,“采捃(jùn,摘取)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最终写成这部农学的科学著作。

地理学也是我国古代深得重视的学科。

西汉时期,人们已能绘制精确的地图。

东汉时,桑钦著《水经》。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裴秀、北魏郦道元都是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地理学家。

裴秀绘制了《禹贡地域图》,“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他对历史地理认真研究,方有此作。

在《禹贡地域图·序》中,他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中国古代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水经》记载了137条河流,《水经注》补入一千多条,文字也扩充了几十倍,内容涉及面更广,其内容远远超出了河道、水文,包括了河道流经地域的历史变迁、经济状况、自然景观等诸多方面,而且文笔生动流畅。

四、关于“道教、佛教的传播和反佛”本目首先应讲清道教的改造。

道教源于民间,土生土长,常常成为民间结社的工具。

东晋南北朝时期,葛洪、陶弘景、寇谦之等人对它加以改造。

这个改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道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使道教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二是吸取佛教的诫规,模仿佛教的寺院组织,建立道观,发展势力。

葛洪在医学、化学方面有重要成就,陶弘景也精通医学。

道教的健身法、拳法促进了中国武术的进步,他们的炼丹术无意中促进了古代化学的发展。

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佛教炽盛。

这是乱世为佛教广为传布提供了社会条件的结果。

其一,这是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

儒家经学的迂腐没落,玄学又只能在士人中坐而清谈,民间道教又往往成为农民组织的工具。

多事动乱之秋,连统治者自己都感到世事无常。

他们亟需一种宗教信仰,既能麻醉别人,也能抚慰自己的灵魂。

佛教有着系统完整的教理,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很快就被统治者接受,并极力宣扬,用它来加强思想控制,维系其统治秩序。

其二,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易于接受佛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百姓被迫颠沛流徙,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希望精神上得到解脱。

佛教的轮回转世思想,让他们在渺茫的“来世”消除死亡的威胁和流亡的苦痛,从中得到虚幻的慰藉。

这就使佛教有了较广泛的信徒。

佛教在南方、北方都广泛传播开来。

一些高僧在翻译佛经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法显从陆路越葱岭西行天竺,后取海道返回。

他著有《佛国记》,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也留下了宝贵史料。

西域与内地交流更密切。

中亚和印度等南亚的哲学、逻辑学、医学、语言学、艺术等成就以佛教、佛学为载体进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但是,佛教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其一,消磨人民的斗志,使人民安于现状。

刘宋文帝说只要百姓皈依佛教,“则吾坐致太平,夫复何事”!其二,耗费财物。

南北朝时,各地大修佛寺佛塔。

北魏凿龙门石窟,历时二十多年,耗费极大,用工达八十多万人。

南朝建康就有佛寺五百多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萧梁百官为赎梁武帝,每次都耗钱上亿。

这些钱财“皆是卖儿贴妇钱”!其三,占田夺人,寺院经济恶性膨胀,与封建政府争夺劳动力。

讲述这一危害时,教师应注意照应上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

教材还讲述了当时的反佛、灭佛。

其一,范缜从理论上给佛教以沉重打击。

范缜“卓越不群而勤学”,“性质直,好危言高论”。

他目睹“浮屠(佛教)害政,桑门(僧人)蠹俗”(《梁书·范缜传》),立志反佛,破除时弊。

他的《神灭论》轰动一时。

范缜认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矛头直指佛教灵魂不死,即神不灭的说教。

他发展了我国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在上下崇佛成风之时,树起了无神论的旗帜。

其二,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

当时,北方佛寺遍布,直接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役来源,所以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先后灭佛。

五、关于“承上启下的文学”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成就斐然。

这一时期的诗文都上承秦汉,又有许多新意,从而下启隋唐,它继往开来,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本目内容十分丰富。

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社会大变动丰富了文学的内涵。

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就是承上启下,最突出的成就是诗歌。

关于建安文学。

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女诗人蔡琰(文姬)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

他们作品的特点是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他们的诗歌直接继承了汉代乐府民歌的写实传统,反映了乱世人民的疾苦。

在诗歌体裁方面,建安文学使五言诗臻于成熟,使七言诗独立成形(人们公认曹丕《燕歌行》是我国第一首七言诗)。

建安文学上承前代传统,又在内容、形式上加以改造,使文学创作更上一层楼。

关于陶渊明与田园诗。

陶渊明是建安文学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突出的诗人。

他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

陶渊明对社会黑暗现象极为不满,辞官归隐。

他的田园诗描绘了如画的田园、宁静的乡村,以及无忧无愁的劳作生活。

从《归园田居》中,人们看到了早出晚归的劳动者形象。

《桃花源诗》及诗序《桃花源记》,向人们展示了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桃花源”一词竟成后世理想社会的借代,可见其影响之大。

毛泽东《七律·登庐山》亦有“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的名句。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田园诗之鼻祖。

在他的影响下,后世田园诗、山水诗风靡一时,唐朝许多大诗人的作品中都不难找到受陶渊明影响的痕迹。

东晋、南朝,山水诗兴盛,成就较大的是谢灵运。

鲍照对七言诗的创作也有新的发展。

关于南北朝民歌。

民歌是这个时期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讲述本目时,教师应以当时南北民歌的实例,引导学生诵读赏析,了解南北民歌的不同风格。

南方民歌多为恋歌,短小清新,婉转缠绵。

北方民歌,虽也有描写爱情的,但比南方民歌直率,而且多为牧歌、战歌,粗犷雄浑,慷慨爽朗。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野,此处依诗韵应读作y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仅仅27字,出色地描绘了辽阔苍茫的北方草原景象,反映了草原牧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木兰辞》则是叙事诗,语句通俗,语言丰富,节奏感强,叙事清晰,情节感人。

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使木兰也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喜爱、崇敬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六、关于“大放光彩的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得到全面发展,名家辈出,精品多有,尤其是书法、绘画、石窟雕塑艺术,代表着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

教师应突出重点,讲清这个时期的艺术成就。

由于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中国人使用毛笔作为书写工具,汉字书法成为独特的、具有东方魅力的艺术。

在讲授关于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发展及其成就时,教师应说明下述内容:其一,书法艺术始于东汉末年;其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书写字体发展增多,书法大师各领风骚。

钟繇独辟蹊径,创立楷书;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称书法“二王”,又分别被人们称为“书圣”与“小圣”,在书法史上享有至高地位。

王羲之的夫人在书法艺术方面也有极高造诣。

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笔体开放俊秀,结构又非常严谨,通篇笔飞墨舞,一气呵成。

他的书法已摆脱了汉魏墨风,开创了新的书法意境。

其三,北方的书法艺术以魏碑为代表,气势雄浑,较多地保留了隶书的痕迹,于古拙中透出强烈的美感。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进步很快,出现了一批大画家,其中以东晋顾恺之最为著名。

讲授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应简介曹不兴,突出顾恺之,略述画像砖。

其实,曹不兴是孙吴的著名画家,善绘佛像,他的学生都很有名;画像砖更是极为珍贵的古代艺术品和历史资料,但是,由于突出重点的需要,教学中只能略讲。

顾恺之,东晋最著名的画家,善画人物,据《晋书·顾恺之传》记载,他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他回答道:“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阿,ē。

阿堵:这,这个。

此处指画中人物的目睛)中。

”可见他对自己的点睛妙笔何等自信。

当时人们都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女史箴图》是根据晋人张华写的《女史箴》为题材而画的历史故事,《洛神赋图》则是根据曹植写的《洛神赋》而画的洛神形象。

教师讲述石窟艺术时,应讲清:其一,石窟艺术的出现与石窟艺术本身都反映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反映了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摄入、包容,并使它本土化。

其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是这一时期石窟艺术的典型。

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文成帝,主要洞窟大都开凿于5世纪后半期,即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