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复习知识梳理
2023年中考部编人教语文说明文: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
2023年中考部编人教语文说明文: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的梳理一、基本概念(一)说明对象说明对象主要分两类:1.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
这类文章称为事物说明文。
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2.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
这类文章称为事理说明文。
如《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揭开害羞之谜》等。
(二)说明内容1说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
有形状、性质、功用等多方面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有外部显露的,也有内部蕴含的。
2二、常见题型(一)常见题型概述1.以填空题或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说明对象的把握。
2.以填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说明内容的筛选、整合。
3.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说明内容的理解。
4.以表格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考察学生根据说明内容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解题思路题型如何把握说明对象?①从标题入手,许多说明文的标题就是说明对象。
如果标题中不包含说明对象,也可在文中寻找常出现的名词性词语。
②抓关键句。
说明文开头常会引出或提出说明对象,结尾常会对本文说明内容作总结,圈划这些关键句,往往能帮助我们快速掌握说明对象及相关特征。
③中考中要求分析的说明文有时并无标题,中心句也不明显,那就得认真阅读文章(语段),逐段(逐句)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
题型如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①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②阅读全文,借助“中心句”把握每段的大意。
③梳理文章思路结构。
④归纳、总结出说明对象的“总特征”和“局部特征”,或全文围绕说明的事理。
题型如何把握这类选择题?①准确找到四个选项所对应的文本区域。
②认真比对选项的表述和文本表述的差异(如放大概念,缩小概念,混淆概念,也有一些选项无法找到明显的文本语句与之比对,需要在准确把握文本意思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
)题型如何回答题型(1)这类试题通常会以如下形式进行考查:A.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知识点梳理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读通文本,掌握内容,理清思路,细心审题,谨慎答题一、说明对象、内容、中心说明对象是说明文中要说明、解释的事物。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 而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
说明内容是指说明文中通过各种说明方法呈献给大家的内容,也就是说明文中要说明介绍这个事物让大家了解些什么,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
说明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
辨析说明对象与说明内容、说明中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说明对象: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句揭示文章的中心,“图画美”就是本文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沙漠是说明对象)说明中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花是说明对象)说明文的内容是根据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展开的,说明对象是统帅说明内容的,说明中心是对说明内容的集中概括。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其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段落)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或加上一个能说明其特征的生动的题目。
二、如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也是“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常见的考点。
对此类题目,首先,应找到表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
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
其次,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例1:阅读下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
宋代白玉蟾在《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部编版语文《说明文专题》-说明文基础知识及考点技巧精讲课件(用于中考复习和八下说明文专题)
例题示例:
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 言的准确性。
(1)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 多年的时间。 (2)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 是对称的。
(1) “只不过”是“仅仅”的意思,准确 地说明了人们对海底山脉的认识时间并不长, 并不是很了解。 (2) “研究发现”表明是经过调查和研究 的,是有科学根据的;“几乎”表示十分接 近,准确、严谨地说明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 线基本上是对称的。
PART 3
三、说明文三要素
1.内容的周密性:如实地反应客观 事物,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
3.语言的准确性、生动形象性:表 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 特征,都要求准确无误。修辞方法 的使用、表达方式的使用。
(一)语言准确周密性(含修饰 限制性词语)
表程度:(主要、近、极、几乎、比较、 相当、更、最、很大程度上、稍微) “几乎”起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 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差不多 是xx,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 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 《核舟记》、《恐龙》。语文课本 上的《中国石拱桥》《海底世界》、 《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等等。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 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 《敬畏自然》、《大自然的语言》 《时间的脚印》。
2、按语言风格分(说明语言的 特色、说明语言的生动程度等)
【方法】
举例子(含有以下词语譬如、例如、 比如、据说)
【答题规范】通过举......的例子, 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道 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更具体。
例题示例:
1.请分析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说明方 法及作用。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的结构”笔记整理
说明文的结构
1、并列式: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2、总分式(事物性说明文大多使用这种结构):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3、递进式(事理性说明文大多使用这种结构):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
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等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说明的顺序: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等等。
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总结目标:(1)掌握说明对象的判断方法(2)掌握10种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一、说明对象1.说明文通常分为哪两种?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 如何区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是什么”、“怎么样”。
(2)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事物的内部规律性,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
三、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1.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等。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目标:(1)掌握说明文的结构(2)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说明结构说明文的常见结构有哪些?把握中心句和关键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总之”等即可判断文章的说明结构。
1.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可派生三种情况,即总——分式、分——总式和总——分——总式。
2.并列式: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式平等并列的。
3.递进式:后边的说明是在前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说明。
(完整版)中考说明文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中考说明文知识点梳理说明文知识点梳理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事理说明文),目的是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分类1、从说明对象上分:①事物说明文(说明某个事物)(如《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②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如《看云识天气》)2、从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分:①平实性说明文②生动性说明文。
备注:生动说明较多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如《看云识天气》。
3、常见题型:从说明对象看,这是一篇_________ 说明文。
(横线上填事物或事理,要判断该文是说明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理。
)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1.看标题2.看首尾段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备注:①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③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
说明对象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④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一般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⑤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要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
即:介绍了……的……(对象+内容)。
概括文章的说明的主要内容:①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②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③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概括方法:说明的主要内容= 说明对象+特征。
(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常考题型: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题型: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部编本初中语文说明文中考考点与答题技巧
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 (1)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列数字, 具体的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赵州桥的特征结构。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 打比方,把石拱桥的桥洞比作一张弓,形象生动的说明了 石拱桥的桥洞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3)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
说明文学习提纲
说明文的知识要点
• 1. 什么是说明文
• 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也于给人以知识,说 明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 成因、关系、功用, 或阐明事理。
•
说明文的分类
按说明的对象来分 *事物说明文 《中国》《苏》
*
* 事理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
按说明文的语言风格 *平实性说明 《中国》 文艺性说明文 《蝉》
三、说明文常见题型
• (三)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各自的共性作用】:
• 1、举例子:通过……的事例,具体说明了……事 物的……特征。 • 2、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地 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 3、打比方:把……比作……,形象生动的说明 了……事物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一)注意标题,把握说明对象 (没有标题的关注第一自然段) (二)认真细读,勾画圈点。
关键句:首尾句,过渡句 关键词:代词——这,此等 关联词——但是,然而,因此,所以等 顺序词——首先、其次、最后,一是、二是等
总结词——由此可见等 (三)审清题干,找准区间 (四)明确类型,规范答题
三、说明文常见题型
说明文的知识要点
②常用的说明方法的辨识与运用
E.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 以揭示,从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征。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联拱石桥。 彩虹其实是由很细微的水珠折射阳 光而形成的。 F.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 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 现象。 这扇大门有三个部分:门框、铁门 扣环。 G.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 说明更通俗易懂。
部编版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说明文的知识要点、考点归类总结(非常详细)
说明文的知识要点、考点归类总结(非常详细)第一篇:说明文的知识要点、考点归类总结(非常详细)一、几组概念的区别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对偶、设问、反问、(主要)借代、反复、反语、通感(次要)2、表达方式:叙述——(有什么、存在什么)如:《苏州园林》中“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描写——(什么样子)如:《苏州园林》中“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盘曲嶙峋的枝干”说明——(是什么、特点、用途等)如:《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等)如:《苏州园林》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阿长与》中“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3、说明方法:引用——引述别人的话或看法,增强文章说服力。
列数字——能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准确的了解。
比如,说某同学个子“比较高”,这“比较高”究竟是多高,各人的理解可能相差甚远,所以不如说该同学身高1、76米来得明了作图表——除了准确外还更直观。
举例子——一般先介绍某种现象或某种道理,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增加可信度。
分类别——分类,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比较事物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异同所作的划分与组合。
一般有明显的语言标志“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打比方——等同于“修辞手法”中的“比喻”,同样为使事物更形象可感。
作比较——为了说明某事物的特征,可以把这个事物同另一事物作比较,在比较中更易于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般有“比”、“相当于”、“与……相类似”等字眼。
例如,为了说明水的性质,可以拿它同冰比形状,同豆浆比颜色,同酒精比气味。
一比,就比出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摹状貌——等同于“表达方式”中的“描写”,为了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清晰。
下定义——通过下定义,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
初三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4大知识点总结
初三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4大知识点总结说明文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事物的特点、原理、作用等进行解释和说明。
初三语文上册的说明文部分包含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将对其中的四个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说明文的特点1.针对具体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说明。
2.通过具体事例和实际数据进行论证,使读者易于理解。
3.通过对事物特点、原理、作用等的说明,使读者掌握相关知识。
4.采用客观、客观、科学、准确的表达方式,避免主观色彩。
二、说明文的写作结构说明文一般由导入、主体、结论构成,其中主体部分是最重要的部分,一般又分为几个段落,每个段落描述一个具体的内容。
1.导入:引起读者兴趣,导入主题。
导入部分是说明文的开篇之处,要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用名言、讲述故事等方式进行导入。
2.主体:对事物的特点、原理、作用等进行详细说明。
主体部分是说明文的核心,在这里对所要说明的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
可以按照系统性、分析性、归纳性、举例性等方式进行说明。
每一个段落可以围绕一个具体的内容展开,进行论述、分析和说明。
3.结论:对所说明的事物进行总结。
结论部分是说明文的总结,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可以通过简要概括、提出观点或给予建议等方式进行结论。
三、说明文的写作技巧1.注重事物的特点:说明文的根本目的是对事物进行说明,因此要注重分析事物的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解释。
要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对关键特点进行重点阐述。
2.注意逻辑关系:说明文要具有逻辑性,要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论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文中所说明的事物。
可以通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式来组织文体结构。
3.运用具体事例和实际数据:通过引入具体事例和实际数据,可以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和作用,使读者更易于理解。
具体的例子和数据可以起到直观的作用,有助于读者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注意语言规范和表达准确性:说明文是一种科学性强的文体类型,要注重语言准确性和表达规范性。
说明文知识点及考点梳理
说明文知识点及考点梳理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文章体裁。
它旨在给读者提供准确、清晰、客观的信息,帮助读者了解和认识各种事物及现象。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说明文的知识点及考点。
一、说明文的特点1、内容的科学性说明文所介绍的知识必须准确无误,符合客观实际,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语言的准确性在用词、造句方面,要求精确、恰当,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3、结构的条理性说明文往往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常见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4、表达的客观性作者在说明过程中应保持中立的态度,不掺杂个人的情感和观点。
二、说明文的分类1、事物说明文以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着重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
2、事理说明文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着重阐述事物的本质、规律、原理、关系等。
三、说明方法1、举例子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作用: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比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 米,两端宽96 米,中部略窄,宽 9 米。
”作用:使说明更准确、更有科学性。
3、作比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或异类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作用:更鲜明地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4、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比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
5、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逐一加以说明。
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一、要读出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1.事物的特征:是指事物说明文中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2.事理:是指事理说明文中所要阐明的事理的本质。
二、要读出如何进行说明的?
(一)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结构
总——分——总
总——分
2.递进式结构
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等等
3.并列式结构
从不同的方面来介绍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二)说明的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现象到本质、
原因到结果、主要到次要、特点到用途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三)说明的方法(8种):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2)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3)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4)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5)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6)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7)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中考说明文知识点梳理
中考说明文知识点梳理一、基本要素1.标题:准确概括主题,简明扼要,具有吸引力。
2.开头:简明扼要介绍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
3.主题句:明确表达文章的主要观点或目的,突出重点。
4.分述段落:每段只讨论一个中心思想,之间要有逻辑连接。
5.结尾:简明扼要总结文章内容,或给出建议。
二、常见的说明文类型1.用途说明:介绍其中一种物品或工具的用途、功能、特点等。
2.制作方法:详细说明其中一种物品或工具的制作过程、步骤、要领等。
3.操作指导:详细讲解其中一种活动、技能或工作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4.事物分类:对一类事物进行分类、比较、评价等。
5.现象解释:对其中一现象或事实进行解释、分析,作出合理推测或总结。
三、常用的表达手法1.定义法:对所要说明的事物进行定义,明确概念。
2.举例法: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问题,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3.对比法: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来说明问题。
4.归纳法:通过总结大量细节来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规律。
5.列举法:逐一列举要说明的事物的特点、功能、步骤等。
6.顺序法: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来说明问题。
四、写作要点1.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确保内容准确、适当。
2.言简意赅,语言简练明了,条理清晰。
3.注意使用一致的时态、人称和语气,避免强烈的个人观点。
4.通篇应用正确的专门名词和相关术语,确保准确性。
5.注意适当运用插图、图表、实物展示等辅助说明手段。
五、常见错误1.标题与内容不符。
2.内容不清晰,逻辑混乱,主次不分。
3.措辞模糊、词句重复、语法错误较多。
4.没有给出具体例子或操作步骤,或例子不足以支持观点。
5.没有准确使用专门名词和相关术语。
6.没有注意文体特点,不符合说明文的写作规范。
总结:中考说明文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通过详细描述和解释来传达观点、知识或技能。
在写作说明文时,需要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注意语言简练明了,条理清晰,并结合举例法、对比法、归纳法等表达手法,以增强可信度和说服力。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 说明性文章读写 文体知识梳理+基础考点精讲
3.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
定义及作用
教材示例
定义: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
门别类加以说明。
《大自然的语言》中,列举物候现
分类别 作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 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就使用了分类 特征(事理),使说明更条理, 别的说明方法。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更突出。
下定义
定义:对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 华罗庚《统筹方法》中“统筹方法, 或内涵进行确切而简要的说明。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一 作用:更科学、更准确地揭示 句,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确切而简要 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事理)。地揭示了“统筹方法”的本质内涵。
“超薄外套”脱颖而出 ⑧火星着陆阶段,着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会使周围温度超过 1000℃,而在火星巡视阶段,着陆器将要面对-130℃的工作环境, 这种极热极寒考验超出了世界上常规隔热保温材料——气凝胶的 耐温极限范围。更难的是,为给火星车减负,需要气凝胶具有超
典例精讲 低密度,这对材料设计和制备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⑨为确保“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并正常工作,火 星车采用了一种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纳米气凝胶 是由纳米尺度固体骨架构成的一个三维立体网络,密度可做得比 空气还低,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导热系数仅为静止空气的一半, 也是世界上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这使它成为“天问一号”应对 极寒、极热严酷环境所需防护材料的不二之选,且凭借其超轻特 性,能极大地减轻火星车的负担,让它跑得更快、更远。 ⑩当然,以上三种只是“天问一号”上众多科技新元素的一 小部分,我们期待着“天问一号”上更多的科技新元素被解锁。
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
①看标题——标题常会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明确说明对象的方法 ②看首尾段——第一段或者最后一段常会点明说明对象
说明文知识点及考点梳理
说明文知识点及考点梳理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文章体裁。
它具有科学性、条理性和准确性等特点,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梳理一下说明文的知识点及考点。
一、说明文的定义和分类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用途等进行介绍和解释,或者对事理进行阐述和说明的一种文体。
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主要是介绍具体的事物,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事理说明文则侧重于解释事物的原理、规律,像《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等。
二、说明文的要素1、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就是文章所要介绍和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明确说明对象是读懂说明文的关键。
2、说明特征说明特征是指说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之处,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3、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
(1)举例子: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2)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3)打比方:将两种不同的事物,通过比喻的手法,使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4)作比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其特点。
(5)分类别:对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使说明更有条理。
(6)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说明。
(7)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进行解释说明,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8)摹状貌: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外貌等,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9)引资料:引用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4、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通常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
(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说明,比如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历史事件的发展等。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进行说明,如介绍建筑物、景点等。
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部编版课文示例)
注: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①下定义要严密,必须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诠释不一定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②下定义的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可以互换顺序,其义不变,而作诠释则不能。
分类别
特点: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为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进行说明。
按语言分
平实说明文:平实说明文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
如《中国石拱桥》运用大量数据对说明对象作客观的说明。
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或科学小品文、知识小品文)。常常用较形象的手法来说明事物,使被说明的事物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易于引起读者的兴趣。
作用:准确简明/严密精确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示例: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大自然的语言》)
作诠释
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
判断标志: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等。
作用: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表范围
主要、都、大部分、基本、少数、一切、部分、全部……
表频率
经常、常常、偶尔……
表信息来源
科学研究表明、实验结果发现……
表概数
十几、几十、左右、一两个……
生动形象
平易朴实
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风格的不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如《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九年级语文中考说明文复习:知识梳理复习提纲
【知识梳理1】一、如何分清说明的对象:(1)首先,区分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说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对象往往可以从题目中找出来。
事理说明文中,它的对象不能仅看题目上,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
事理说明文的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2)其次,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词。
值得注意的是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千万不要把局部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二、如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1)从文章说明事物的内容着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2)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性词语。
作者为了要在文章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把有关事物特征的句子放在文中显著的位置。
(3)文中没有明确交代事物特征的,需要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提炼事物的特征。
常考题型及答题思路1、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1)看题目。
事物说明文的标题一般是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对象和特征。
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1)分析文章结构,抓段落的中心句(常常是段落的首尾句)。
(2)重点关注关联词语,如“首先”“其次”“也”“此外”等词语。
【例题精讲】例1.(难度★★☆☆☆)②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
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
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
第②段除了指出微藻是古老的低等植物外,还介绍了微藻哪四个特点?【巩固练习】(难度★★☆☆☆)②聂凤乔所著的《中国烹饪原料大典》上提供了最基本的判别原则:粳米粒型短而宽厚,一般呈椭圆形,腹白(大米腹部不透明的白斑)、心白(白斑在米粒的中心部分则被称为心白)较小,色泽蜡白有光泽,透明或半透明;而籼米呈长椭圆形,腹白较大,色泽灰白无光,呈半透明状。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统编版中考语文专题说明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统编版中考语文专题说明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专题:说明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1. 说明文分类(1)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做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
(2)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要对事物的成因、原理、事物之间的关联等做出说明,一般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或者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把握说明对象。
2. 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大体可分为总分(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各部分之间存在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并列(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递进(后文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逐步深入展开的)、对照、连贯五种形式。
其中“总—分”式为最常考形式,具体可分为三种:(1)“总—分”式(如2017北部湾经济区考查的说明文《人为什么不冬眠》,文章第①段从动物的冬眠引出说明对象——人类为什么不冬眠,然后第②~⑤段分说动物冬眠、人无法冬眠和人类没有成为可冬眠的动物的原因)。
(2)“分—总”式。
(3)“总—分—总”式(如说明文《文房四宝》)。
针对训练(2018北部湾经济区一模)现代文阅读。
(每小题2分,共6分)红茶,养胃护胃的暖饮雪凝①红茶,英文为Black tea,在海外十分流行,如今已演变为一种具有西方特色的红茶文化。
不过,红茶的鼻祖却是中国。
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代福建武夷山的茶农发明,名叫“正山小种”,至今已经有400年以上的历史。
正山小种红茶于1610年流入欧洲。
1662年,当葡萄牙的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王查理二世时,她的嫁妆里就有几箱中国的正山小种红茶。
从此,红茶被带入英国宫廷,喝红茶迅速成为英国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②红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咖啡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很大,茶多酚减少了90%,但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所以香气物质明显增加,因此红茶具有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复习知识梳理(一)说明文的分类1.从说明对象: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思路: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2.从语言特征(语言表达角度):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文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等,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例题:《看云识天气》的第三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使用了空间顺序,对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位置、预示的天气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三)说明文的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据)、作比较、列(画)图表、摹状貌、作诠释、引资料。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列举……事例,具体真切地说明了XX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分门别类、条理清楚地说明了XX事物的××特点。
或: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分门别类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XX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把……与……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XX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XX/科学事理XX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XX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XX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列(画)图表: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了XX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下定义要求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科学准确的概括说明。
下定义有两种固定格式:“XX是……”和“……叫XX”。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引资料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资料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A、准确;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
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的特征/事理。
2.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考查字词的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指导: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答题。
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还要加上“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太绝对了”之类的表述。
第三种题型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使用(保留)和删去有什么不同,还要加上“删去后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太绝对了”之类的表述。
题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1)加点字词的原意。
(2)加点字词在这里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XX事物“XX”的特征/事理。
(3)加点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答:“往往”是常常、经常、总是的意思。
用在这里,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注:“往往”是一个频率副词,频率副词还有“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它们都是一样的。
题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5)XX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答:不能。
“往往”是常常、经常的意思。
用在这里,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不排除特殊情况。
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太绝对了。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不删去”)。
(2)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去?答:不能删去。
“往往”是常常、经常的意思。
用在这里,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不排除特殊情况。
删去的话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带有限制性词语(如:“比较”“几乎”“主要”“绝大多数”“相当”“大约”“可能”“左右”等)的句子。
题型5:“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五)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六)说明文写法分析1.结合说明方法谈答题格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2.结合修辞手法谈答题格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XX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
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格式: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例题:《看云识天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分析。
参考答案3种:1.该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引用等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准确科学、有说服力地说明了怎样根据云来识天气。
2.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生动形象、有气势地说明了怎样根据云来识天气。
3.该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说明外,还有描写,如文章第一段说明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还有议论,如文章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意义和局限性,使说明更生动形象,更深刻。
(七)说明语段的作用(1)结构、内容作用:A、开头:总领全(下)文,引出下文;B、中间:承上启下(过渡);C、结尾:总结上(全)文。
作为说明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回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两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开头语段:①开头通过写……事例,引出说明对象XX。
(或引出XX事理)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引出说明对象XX。
(或引出XX事理)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XX的趣事(或的奇闻趣事),引出说明对象XX(或引出XX事理)。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征或XX事理),使说明……。
(八)说明文标题的作用(标题很新颖别致时容易考)。
答题格式:这个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九)说明文语段的中心句题型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对策:中心句出现的位置段落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
中心句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
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
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的中心句也如此。
)题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十)某个事例或名言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或某事理对策:答案就是事例或名言开始前的一句表明观点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