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文学三个层次
学前儿童文学——以婴幼期(0-6岁)的 儿童为对象; 童年文学——以童年期(7-12岁)的儿 童为对象; 少年文学——以少年期(13-15岁)的儿 童为对象。
学前儿童文学课程定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 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功能(认知 教育 审美 娱乐)
1、启迪幼儿心智,培养优秀的思想品质 2、增长幼儿知识,激发强烈的求知兴趣 3、发展幼儿语言,提高思维和想象能力 4、丰富幼儿情感,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5、愉悦幼儿性情,塑造活泼开朗的性格
接受对象
学前儿童文学的读者包括成人和幼儿。幼儿是 首要的、基本的阅读者与接受者,相对成人来 讲,他们有着明显特殊性: 1、生理上: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是以儿 童生理器官的感觉、运动机能为生物基础的。 身体—动作意识反应在文学接受上往往表现为 对充满动感、富有游戏性质文学作品的喜好。 2、心理上:具体形象思维,注意力短暂且容 易转移,情绪记忆多,想象力丰富,形成学前 儿童文学直观、短小、生动、变幻等特点。
教学内容
儿童文学\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文学的文学体裁 学前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与创编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选读与点评
学习资源
儿童文学名家 http://zhishi.baidu.com/zhishi/164495.html 儿童文学网站 优秀儿童文学网站 http://www.xiexingcun.com/ertong/index.ht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128513.html? si=5 推荐书目 推荐优秀少儿报刊.doc
学前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与儿童的被发现,人们儿 童观的确立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儿童被发现,被确认,才有了 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由此催生了儿童文学。
1656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 《世界图解》,显示了深刻的洞察力,标志着人们已充分注意到 儿童的接受特点。1762年,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一部在教育史 和儿童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爱弥儿》。这部著作的 出版,成为人们真正发现儿童、社会儿童观的转变已经彻底完 成 的一个标志。从此,儿童文学的艺术自觉和独立进程也加快了。 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探讨儿童文学的命名和定义,思考儿童 文学的特质及其在儿童教育中的功能和地位,也就成了一项饶有 趣味的研究课题和学习内容。
儿童文学范围
被纳入儿童阅读范围,为儿童所认可和接受的文学作品包括以下 几种: 1、经过收集理的民间文学作品。如《格林童话》、《列那狐传奇》 等。 2、经过改写,为提供儿童阅读方便的经典性成人文学作品。 《莎士 比亚戏剧故事集》、《燃烧的心》等 。 3、内容新奇、有趣的古典文学作品。 《西游记》、《鲁宾逊漂流 记》、《巨人传》等 。 4、非专为儿童创作,但为全世界所公认的优秀儿童文学读物。 《鹅 妈妈的故事》等 。 5、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 元代卢韶的《日记 故事》,清代程允升的《幼学琼林》等 。 6、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小弟和小猫》《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等。
3、欢愉。高尔基说过“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儿童最不喜欢枯燥的故事和乏味
4、变幻。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儿童是更好动、更富于幻想和探究性的。
文本特征
1、韵文性。充满诗意,节奏感强,朗朗 上口。 2、直观性。具体可感的形象,插图(联 想比喻) 3、幻想性。大胆的想象,变幻荒诞。 4、叙事性。 生动的形象,单纯但曲折 的情节。
行)》的精神,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 文学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有厚实儿童文学理论功底和研究 精神,有广阔儿童文学视野,成为适应现代学
前教育需要的合格教师。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幼儿园一体化教 学过程,提高儿童文学作品鉴赏的能力, 创编、讲演的能力,组织儿童文学教学 活动的能力,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开 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助力。
儿童文学概述
儿童文学含义 儿童文学范围 儿童文学三个层次
儿童文学含义
历史看法: 1、本位论 2、工具论 3、专为论 4、专写论 现代意义: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并 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 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包含几层意思)
本位论。认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 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童本 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代表人物有:鲁迅、周作人、郭沫若; 朱自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是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 精神需求和成长需要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 学品种,其概念应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 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 多种功能和价值。
◆学分:3分
学时:17*3=51
◆前期课程:《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
课程理念
瞄准职业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 ★真实教学环境学习与模拟情境练习结合 ★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充分利用 好网站资源
课程目标:“知识、能力、应用”三位一 体
◆知识目标: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Fra Baidu bibliotek
专为论。
认为“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 作品” 。 这种观点从创作动机和服务对象的角度来 界定儿童文学,肯定了儿童文学的社会职能。 但所指不能包容全部的儿童文学作品。有些有 些儿童文学作品并不是专为儿童创作的,例如 塞万提斯的《唐· 吉诃德》、法国童话家夏 尔· 贝洛的著名的童话故事集《鹅妈妈的故事》、 《鲁宾逊漂流记》、《西游记》等。
特征
美学特征 文本特征
美学特征
1、纯真。纯真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具体体现为一种童真美。童真在儿童文学 作品中主要借助于作品中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等表现,所以集中于在 形象刻划中表现纯真美。例:《鸟树》、《青蛙和蛤蟆是朋友》。 2、稚拙。稚拙与纯真一样,儿童文学总是表现出一种稚气而拙朴的艺术风格,稚拙
专写论。
认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儿童文学的确常常是以儿童和儿童生活为 主要描述对象,但儿童文学也常常表现更为广 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反过来,专写儿童的作品 也不一定就是儿童文学作品。是否写了儿童, 并不是区别儿童文学与非儿童文学的标志。 例: 英国作家威廉· 戈尔丁的长篇小说《蝇王》。
◆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 ◆瞄准“儿童文学作品鉴赏、创编、讲演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
儿童文学基本理论的学习,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基 本素养,使学生具有儿童文学作品鉴赏的能力、改编、创作的能 力、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开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助力,成为适应现代学前教育需要的合格教师。
工具论。认为儿童文学教育儿童的工具。
20世纪60年代,儿童文学作家鲁兵作“教 育儿童的文学”的演讲,提出“儿童文学是教 育儿童的文学”。这一观点被认为是“工具论” 的代表性观点。 1979年,儿童文学作家贺宜专门提到“真 正的儿童文学是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文学,是 使儿童受到教育的文学,是有益于儿童身心健 康,使儿童受到美感和愉快的文学”。
可以理解为儿童特有的稚气、拙朴的综合化、艺术化表现。是儿童天性的综合化 和外显化(可能是儿童特有的和由此引来的笑趣)。是只有儿童才会有的独特的 神态、语气和行为心理。 的叙述,他们需要有趣的东西。因此,儿童文学相对于成人文学来说,总是洋溢 着更为浓郁的谐趣和欢愉之美。 因此,儿童文学总是更富于幻想,更多惊险色彩,更多神奇意味。而这一切,就 构成了儿童文学作品迷人的变幻之美。
学前不同阶段的文学接受
婴儿期(0-3岁) 接受文体——摇篮曲、儿歌、童话 接受方式——听父母的有声诵读 幼儿期(3— 6岁 ) 1、以“听”为主的接受方式 2、直觉感知型的接受方式 3、游戏性的接受方式
创作主体
儿童文学作家包括成人和少年儿童。主体是成人,其 必须必备特殊的修养: 1、了解幼儿独特的生活世界。 童年记忆,关注儿童,具有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经验。 2、把握幼儿的审美趣味与想象。 亲缘儿童,具备童心。“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 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陈伯吹。 3、具备幼儿理解的表达方式 想象变幻、故事叙述、幽默谐趣。
学前儿童文学基本概述
基本含义 特征 功能 接受对象 创作主体
基本含义
学前儿童文学是以0-6岁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 为满足幼儿的独特审美精神和健康成长需要而创 作或改编的文学样式。可以从三方面把握: 1、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定性:接受对象0-6岁幼儿。 2、学前儿童文学的目的性:认知、教育、娱乐、 审美。 3、学前儿童文学的文学性:生动的艺术形象,非 富多彩的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