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主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主要特征:一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

二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三是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进行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如下几条

(一)、开放性原则——这是开放式教学最直接、最本质的原则。在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封闭、非弹性、单一的僵化的状态,努力形成一种开放、弹性、多元的动态状态,体现出它的“开放性”。使得教学目标是弹性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学方法是多元组合的,教学结果是多样的,学生发展是多种取向、多种可能和多种机会的,教学评价是多维的。

(二)、过程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的一个原则。在我们的教材中,一些结论都是前人辛勤劳动的结晶。但是我们的学生第一次遇到这些结论的时候也是像前人第一次发现时一样进行推理的。这些己经发现了的数学结论是静态的,而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就是动态的。只有将这些动态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才能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新发现。

(三)、适度性原则——由于课堂教学受课时的制约,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开放的程度,开放型问题和封闭型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并存而不是互相排斥。按照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封闭型问题主要引起同化,而开放型问题则引起顺应。“在认知变化过程中,同化说明成长,是一种量的变化;而顺应说明发展,是一种质的变化。这两种心理过程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多次循环,乃是智慧的适应和解决问题能量发展的原因。”

(四)、探索性原则——在开放的条件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出适合全体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特点的探索性问题,善于为学生创设解决问

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为解决问题而探索,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经过思考的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见解、体会和看法。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中应在几个方面的内容上开放

答:(1)活动情境及问题的开放。活动情境及问题是指教师按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有目的、有意识地添加能给认识带来一定情绪色彩的情境,再按一定的表现形式编结而成的问题。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受。它能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经过自己独立自主的思维活动,经历发现数学知识的全过程而获取知识,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2)组织形式的开放。

(3)训练的开放。

(4)总结反思的开放。

首先反思的内容要呈现开放,包括梳理知识、技能方面的;提炼学习方法、数学思想方面的;体验到学习习惯方面的;体验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从本节课的学习联想到的问题及新问题等五方面的内容。

其次是反思对象的开放:对自己:“我学到了……”;对同学:“我向××同学学到了……”;对教师:“今天老师的……”“我认为老师……”等等。

通过总结反思的开放,使学生的一些无意识的学习行为转变成有意识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的能力;在回顾中使学习的隐线变为主线;在反思中使问题延伸、拓展。

四创设活动情景的策略有几点?

(一)、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又要引导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一节《认识乘法》的课上,执教者在上课开始出示的一幅美丽图画──“森林的一角”就深深吸引了学生。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后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们兴奋地抢着举手发言。

生1:我发现这里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白云……

生2:我发现小河里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呢!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

生4: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

生5:远处的白云在飘动着,好象在欢迎我们呢!

……

十分钟过去了,学生们依然兴趣盎然地观察着,发现着,甚至有学生编了一个情节简单的童话故事。教师则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至此,一节数学课被“成功”地转型为看图说话课。

我想,这样的结果一定不是执教者的初衷。形成这种局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或者不敢去引导学生的兴趣和观察方向。其实,只要教师把握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个数并几个几个地数出来,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它们有几个。就能使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几”,为后面乘法的学习做好必要

(二)、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既要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又要关注“数学中的数学”

从根本来说,数学的最初起点是现实世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当大的一部分都能从儿童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教师在做教学预设时可以利用这些原型创设教学情境,并指导学生对这些原型进行观察、研究和探讨。从中归纳出的方法,思想又反作用于生活实际,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但是作为教师,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并不是数学的全部,数学中(包括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相当的部分仍然是“数学中产生的数学。”也就是在数学体系中产生,并且是为了研究数学本质而摆脱了具体对象的教学内容。这时,我们应该秉承数学科学的逻辑严密性,按照数学科学本身的逻辑体系来组织内容呈现的方式。大胆舍弃生活情境的创设,充分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现数学固有的形式美和逻辑美,使数学回归数学。

(三)、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符合数学的严谨性要求

教师常常选择提炼和再现生活场景来创设教学情境,在选择提炼和再现生活场景时描述情境会使用一些与数学概念相近的语汇,从而使学生难以摆脱与数学临近的生活经验,影响其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的认识和概括。这时,教师应及时对这些语汇进行规范和校正,使之符合数学的严谨性要求

五、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备课的评价标准有几条?

答:一共有如下四条: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的程度,可操作性强。

(2)能准确把握知识的本质要素和重、难点,并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