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炒法
中药炮制学第九章炒法
医学PPT
6
四、注意事项 1.炒黄防焦化
炒焦防炭化 炒炭防灰化 2.大小分档,火力适宜。 3.炒前锅要预热。 4 .炒制均匀,出锅迅速。
医学PPT
7
A.炒黄 (包括炒爆) (一)定义 (二)工艺 药物――锅内(用文火或中火)――不断翻 动至所需程度,取出放冷。 (三)标准 黄而不焦 (1)药物断面呈黄色 (2)颜色加深 (3)发泡鼓起 (4)爆裂 ( 5)逸出固有气味
17.4
13.8
②安神作用增强
医学PPT
17
【炮制研究】 生熟同治 ①生、炒作用并不相反。 ②炒枯则失效
医学PPT
18
裂叶牵牛
圆叶牵牛
医学PPT
白丑 黑丑
19
牵牛子(炒响) 【处方用名】 黑丑、白丑、二丑 【来源】 干燥成熟种子。 【历史沿革】 《雷公炮炙论》记载了酒蒸 法, 现在炮制方法有生用、炒黄等。
医学PPT
34
【炮制方法】
1.薏苡仁 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2.炒薏苡仁 中火 起,表面有突起。
医学PPT
31
【炮制作用】 生升熟降 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保和 丸),降气化痰(三子养亲汤)。 ①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涌吐痰涎太过) ②利于粉碎和煎出,提高药物疗效。
医学PPT
32
薏苡
薏苡、薏苡仁
医学PPT
33
薏苡仁 【处方用名】 苡仁、苡米 【来源】 干燥成熟种仁。 【历史沿革】 《雷公炮炙论》载糯米炒和盐 汤煮,至宋代有微炒黄(《圣惠方》) 炒法一直沿用至今。
医学PPT
8
(四)注意事项: 防焦化。一般用文火,但有些用中火, 如苍耳子、水红花子、王不留行等。 (五)适宜药物 适用于果实种子类药材 (赤芍、槐花、九香虫、海螵蛸)
中药炮制学——炒法
炮制作用:炒后缓和辛散走窜之性,免耗气伤 阴,并善于顺气豁痰,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杀酶保苷。
2020/11/14
29
芥子
芥子苷
酶芥子油
温中散寒 性缓,可口服
祛痰消肿 有刺激性,外用
2020/11/14
30
牛 蒡 子 P109
炮制方法: 炒牛蒡子:取净牛蒡子置热锅中,文火炒至 鼓起,有爆鸣声,略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用时捣碎。
2020/11/14
14
目的
增强疗效 降低毒副作用 缓和或改变药性 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保存疗效,便于贮藏 便于调剂制剂
2020/11/14
15
注意事项
➢ 大小分档 ➢ 炒前锅应预热,避免“僵子”或粘
锅 ➢ 火力适当 ➢ 拌炒均匀,出锅迅速
2020/11/14
16
一 炒 黄 (炒 爆)
操作:净药材置预热的炒制容器中,文火或中 火加热翻动至一定程度,迅速取出,放凉。
注意事项: 1. 容器洁净、预热 2. 控制温度 3. 多数用文火,少数用中火
2020/11/14
17
炮制方法:
决 明 子 P106
1.决明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用时捣碎。
逢子必破
2.炒决明子:取净决明子置热锅中,文火炒至 微有爆裂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用时捣碎。
2020/11/14
品增加1.1倍,刚爆花者增加0.6倍,不爆 花者增加0.2倍。 • 爆花率越高,浸出物含量也愈高。炒爆的 标准以完全爆花者占80%为宜。
2020/11/14
25
酸枣仁
P118
炮制方法:
1.酸枣仁: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硬壳,洗 净,干燥。用时捣碎。
【课程思政案例】中药炮制技术的炒法
生熟异治、薪火相传——中药炮制技术的炒法一、案例概述中药炮制技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中医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
早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炒是“雷公炮制十七法”之一,属火制法范围。
据手头资料按使用习惯统计,需要炒后用于临床的常用中药将近500种。
炒法炮制技术是非常代表性的炮制技术之一,也是中药炮制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也是炮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炒法包括清炒法和加辅料炒法,清炒法有炒黄、炒焦、炒炭三种方法,加辅料炒法包括麸炒、米炒、土炒、砂炒、滑石粉炒、蛤粉炒等。
二、主要做法1. 理论教学方面—在课堂讲解、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环节中融入思政教育讲“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时,向学生介绍屠呦呦教授发现青蒿素的事例。
正是屠呦呦发现高温会破坏药物效果,改用低沸点溶剂,使药效明显提高,经过反复实验才最终得到抗疟效果显著的青蒿素,最终获得了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通过发现青蒿素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到中药在抗疟治疗中做出的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可以进一步深入讲解青蒿素发现的历史背景,是由于支援越南抗美战争的需要,国家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
在祖国需要的情况下,屠呦呦临危受命开展抗疟中药的研究,最终同全国科研工作者一起研究并发现了抗疟新药青蒿素。
通过讲解屠呦呦将个人事业与祖国需求结合起来发现青蒿素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内心深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如在讲炮制的发展历史中会提到“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可从他从医立书的坎坷的一生重点讲述。
李时珍24岁才开始学医,“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集30年之大成,身后《本草纲目》才得以出版。
通过对李时珍生平经历的了解主动挖掘“奉献、求实、严谨、坚忍、精勤”等思政核心主题。
又如,在进行加滑石粉法炒的理论讲解时,由炮制方法的讲解引入炮制人坚守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诚信理念,引入中药炮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炒法概述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炒法概述概念1.定义炒法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容器内,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2.分类按方法分有清炒法和加辅料炒法。
清炒法按火力分为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法按辅料应用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
3.历史沿革炒法属于火制法的一种。
《五十二病方》中有"嚣盐令黄",汉代称为"熬"。
隋唐以后得到了广泛应用,先后出现了微炒、炒出汗、炒香、炒黄、炒熟、炒焦等多种规格要求。
同时加辅料炒法也开始出现,如《外台秘要》有杏仁麸炒,《雷公炮炙论》有斑蝥米炒,《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有米炒乌头、石灰炒南星等。
宋代以后成为火制法中最常见、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日益发展。
当前用炒法炮炙的药物有上百种。
《中国药典》收录清炒药物40种、制炭(炒、煅炭)22种,加辅料炒药物20种。
(麸炒9种、米炒斑蝥、土白术、蛤粉炒阿胶、滑石粉烫水蛭、砂炒7种)目的1.炒制时加热则有缓和药性(山楂)、改变药性(莱菔子)、增强疗效(酸枣仁)、降低毒性(苍耳子)、增加成分溶出(王不留行)、破坏酶保存甙类(芥子)、矫嗅矫味(九香虫)等作用。
2.加辅料制有增强疗效(麸山药)、缓和药性(麸苍术)、矫嗅矫味(麸僵蚕)、降低毒性(砂烫马钱子)、消除副作用(蛤粉烫阿胶)等。
一些炒制的方法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如子类炒黄增加成分溶出(逢子必炒);炒焦多能醒脾开胃,消食导滞;炒炭能止血;麸炒能缓和辛燥之性,并增强健脾作用;土炒能增强固脾止泻作用;滑石粉炒便于粉碎药物等。
炮制方法1.工具手工炒制用炒药锅、铲、灶台等。
手工炒制时多将炒药锅倾斜30~45度置于灶上,便于搅拌翻动。
机械炒制用炒药机。
常用平锅式和滚筒式炒药机,适合于大工业生产,效率较高。
近年来研制成功的中药微机程控炒制机,采用微机程序控制,炒制性能良好,能保证炮制品的质量均一与稳定。
2.火源无烟的炭火、煤火、电力、煤气、天然气等火源。
炮制炒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炮制炒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炒黄、炒焦、炒炭等不同炒法的火候掌握和操作技巧。
3. 观察炮制前后药材的性状变化,了解炮制对药效的影响。
4. 熟悉炮制炒法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中药炮制炒法是一种常用的炮制方法,通过炒制改变药材的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矫味矫臭等。
炒制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根据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制过程中,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味道和质地等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效。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山楂、槟榔、麦芽、栀子、蒲黄、槐米、荆芥等。
2. 实验仪器: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四、实验方法1. 炒黄(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黄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 炒焦(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槟榔:取净槟榔,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3)麦芽: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4)栀子:取净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3. 炒炭(1)蒲黄:取净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黑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槐米: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黑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中药炮制学》-炒法一
【炮制研究】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对炒白芥子提取分离所得化学成分分 析鉴定。结果表明,从中分离得到了10个 化合物, 均为首次从炒白芥子中分离得到。 •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白芥子各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镇痛、 抗炎作用,显著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 数及潜伏期,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 度,其中,抗炎作用以白芥子水煎液为最强。
第8章 炒 法
一、基本概念
• 1.炒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容 器内,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 或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 2.火力:是指火的大小(强弱),火温度的 高低 。 • 3.火候:是指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
二、分类
名称 火候
炒黄 清 中火 山楂
火力
文火,个别中火
备注
• (3)翻炒
快、勤、规律, “亮锅底” 。 • (4)出锅 迅速、摊开晾凉。 用辅料炒的药物,出锅后应筛去辅料,再摊 开晾凉。
四、注意事项
• 1、炒前除去杂质,药物大小分档; • 2、根据药物种类和操作要求选择适宜的火 力; • 3、掌握好炮制火候,药物炒制后要迅速出 锅; • 4、勤于翻动,避免受热不均匀; • 5、炒前应清洁炒制工具,除去杂质及药屑、 炭末,以免影响质量。
王不留行
• 【处方用名】王不留行 王不 留 炒王不留行 炒王不留 炒不留 留行子 • 【来源】本品为双子叶植物石 竹科 Caryophyllaceae 麦蓝菜 Vaccaria segetalis (Neck.) Garcke 的干燥成熟种子。 • 【历史沿革】汉代有 烧灰存性 的方法(《玉函》)。南北朝刘宋 时期有蒸法(《雷公》)。明代 有酒蒸(《蒙荃》)、炒制 (《正 宗》)、水浸焙 (《必读》)。清 代有浆水浸,焙干用、酒蒸 (《得配》)。现在主要的炮制方 法有炒法等。
中药炮制学 -第九章
炒黄程度:
1、炒响:牵牛子、决明子 2、炒香:白芥子、莲子 3、炒爆花:王不留行 4、炒去刺:苍耳子 5、炒变色:薏苡仁、冬瓜子 6、炒出汗:花椒
13
炒黄目的:
(1)增强疗效:有效成分溶出增加, 增加香气,增强消食健脾之功; (2)降低毒副作用; (3)缓和或改变药性; (4)利于制剂和贮藏“杀酶保苷”;
54
槐花—【炮制作用】
生品 — 清肝泻火,清热凉血见长,多用 于血热妄行,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疮毒 肿痛。 炒槐花 — 缓和苦寒之性,杀酶保苷。
槐花炭 — 清热凉血作用极弱,具涩性, 以止血力胜。用于咯血,便血,痔血,崩 漏下血等多种出血证。
55
槐花—【炮制研究】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炮制时槐米化学成分鞣质和芦丁随炮 制温度的升高而变化,呈现先升后降的规 律,即150℃开始升高直到达200℃,上升 至高点,250℃可降至原来1/3或1/5。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通过对槐米炒炭后的成分及大鼠出凝 血时间进行研究、测定观察,表明鞣质含 量显著减少,止血作用明显增加。
14
火候判断方法:
(1)“观”—— 呈淡黄色 (2)“嗅”—— 种子类药物固有香气溢 出 (3)“听”—— 种子类药物多有爆裂声
(4)“看”—— 与生品比较形状与颜色; 观察断面颜色
15
炒黄注意事项:
1、炒制器具应预热至一定程度,才可投 药。避免“僵粒”或“烫焦”;
2、炒黄防焦化;炒焦防炭化;炒炭防灰化; 3、大小分档,分次进行炒制;
56
槐花—【炮制研究】
3、对炮制工艺的研究 炒槐米的炮制条件:温度接近150℃烘制 20min;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清炒法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清炒法清炒法概念1.定义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作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三种方法。
2.目的增强疗效(焦三仙、炭药)、降低毒性(牵牛子、苍耳子)、消除副作用(决明子炒后消除泻下作用)、缓和药性(山楂、栀子)、改变药性(莱菔子)、增加成分溶出(逢子必炒)、利于贮存(芥子炒后破坏分解酶,保存甙类成分)、便于净制(苍耳子去刺)、矫嗅矫味(九香虫)等。
炒黄及炒爆定义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于预热过的加热容器中,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翻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种皮破裂,并透出药物的固有气味。
某些药物需炒至种皮爆裂开花,又称为炒爆。
适用药物种子类药物由于种皮坚硬,不利于煎煮,炒黄后角质化或木栓化的外皮膨胀破裂,内部组织疏松,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旧有"逢子必炒"之说。
此外一些果实类药物如山楂、栀子等也用炒黄。
特别一些含甙类药物如芥子、槐花、苦杏仁用炒黄法,可以破坏分解酶,保存甙类成分,利于这些药物的贮存。
炮制工艺炒黄的操作方法为:取净药物,置预热的锅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翻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膨胀鼓起,或有密集爆裂声,并透出药物的固有气味时,取出放凉。
子类药物宜用时捣碎。
炒爆的操作方法为:取净药物,置预热的锅内,用中火加热,翻炒至药物大部分爆花时,取出放凉。
掌握火候为:颜色--浅者炒至黄色,深者至较原色加深,苍耳子为深黄色;气味--炒至透出药物的固有气味(挥发性的芥子油、紫苏醛等);声音--加热种皮膨胀爆裂的声响,注意其爆裂声的大小和多少;形态变化--膨胀鼓起,甚至爆裂开花。
王不留行、水红花子爆开白花。
炒焦法定义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于预热的炒制容器中,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翻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
适用药物消导药炒焦后可以增强其健脾开胃、消食导滞功效,如焦三仙。
一些药性过偏的药物炒焦后可缓和药性,如焦栀子缓和苦寒,焦山楂缓和酸性,焦苍术缓和辛燥,焦槟榔缓和克伐伤正。
《中药炮制学》第八章__炒制
第八章 炒 制一、 含义:炒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筛去灰屑,大小分档,置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不同火力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二、基本概念1. 火力:火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
文火——小火,武火——大火或强火。
文武火——先文火,后武火,或文火、武火交替使用中火——介于文火和武火之间。
2. 火候:反映药物的受热程度和加热时间、火力大小的综合概念。
3. 火色:药物炒制受热后色泽的改变。
三、分类1. 根据炒法的操作及加辅料与否,可分为清炒法(单炒法)和加辅料炒法(合炒法)。
2. 清炒又叫不加辅料炒,或干炒。
根据加热程度不同而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例如:炒黄(牛蒡子);炒焦(山楂);炒炭(干姜)。
3. 加辅料炒法则根据所加辅料的不同而分为麦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法。
加辅料炒――麸炒(枳壳); ――米炒(党参); ――土炒(山药); ――砂炒(鸡内金); ――蛤粉炒(阿胶); ――滑石粉炒(刺猬皮)。
四、目的1.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提高药效; 2.降低毒性,减少刺激性,缓和药性; 3.改变药性,扩大用药范围; 4.矫味矫臭;5.便于制剂和贮存。
第一节 单 炒一、含义单炒——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称为单炒,又称清炒。
二、分类根据火候及程度的不同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三、目的1.增强疗效。
如王不留行、牛蒡子;焦麦芽、焦山楂;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如牵牛子(峻泄);莱菔子、栝楼仁(恶心呕吐); 3.缓和药性。
如葶苈子、牵牛子;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如地榆、茜草、荆芥、丹皮; 5.保证疗效,利于贮存。
如槐米;海螵蛸(杀虫卵)。
四、注意事项1.炒黄时防焦化,炒焦时防炭化,炒炭时防完全灰化,失去药效。
(1)炒黄要求:“炒黄取其黄,黄而不焦”。
(2)炒焦要求:“炒焦则取其芳香之性,要焦而不炭”。
(3)炒炭要求:“炒炭存性”。
防止完全炭化,要在药物内部保持药物的固有性质。
中药炮制学:清炒法
中药炮制学:清炒法中药炮制学:清炒法炒法分为清炒法和加辅料(固体辅料)炒法两大类。
每类又包括数种操作方法。
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法包括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及滑石粉炒。
一般说来,炒黄多用文火,但王不留行、苍耳子、山楂用中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但蒲黄用中火。
加辅料炒多用中火或武火,其中砂炒用武火。
炒法分手工炒和机器炒两种,机器炒常用平锅式炒药机和滚筒式炒药机。
一、清炒法的操作方法: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3种不同的火候要求,炒黄(包括炒爆)是将净选或切制后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透出药物固有气味,如牛蒡子、芥子、王不留行、酸枣仁、槐花等。
芥子炒黄散出香辣气。
王不留行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
炒焦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如山楂、栀子、槟榔等。
炒炭是指将净选或切制后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
炒炭要求存性,"存性"是指炒炭后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
未炭化部分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辩别药物原形,如槐花、菊花、荆芥、大蓟等。
蒲黄用中火炒至棕褐色。
荆芥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
二、清炒的目的有:1.增强疗效种子果实类药物均可通过炒黄,使其果皮、种皮爆裂,易于煎出有效物质,如紫苏子、芥子、决明子等;炒黄可杀酶保苷的有槐米、芥子、牛蒡子、杏仁等;谷芽、麦芽、山楂炒后产生焦香气,可增强健脾消食作用。
2.降低毒性或消除副作用如苍耳子炒黄降低毒性;牵牛子炒后可缓和峻烈作用,莱菔子、瓜蒌仁等生品有闷臭气,易致恶心或呕吐,炒后气香,可纠此弊。
3.缓和或改变药性有些药物作用峻烈,炒后药性缓和,免伤正气,如葶苈子、郁李仁、川楝子等;牛蒡子炒黄缓和寒滑之性;芥子缓和辛散走窜之性;有些药物炒后药性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以适应临床的需要,如干姜偏燥,长于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中药炮制学实验二-加辅料炒法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
实验二加辅料炒法
一:实验内容
1.米炒党参(辅料20%)
2.蛤粉炒阿胶(辅料能掩盖药物为度)
3.土炒白术(辅料30%)
4.麸炒山药(辅料10%)
5.砂炒鸡内金(辅料能掩盖药物为度)
二:试验方法与结果
1.热锅至微微烫手为度
图一米炒党参
图三土炒白术图四麸炒山药
图二蛤粉炒阿胶
图五砂炒鸡内金
三:实验讨论与分析
讨论:
1.加辅料炒法炒后应筛去辅料,河沙过20目筛回收。
2.蛤粉炒阿胶应用蛤粉掩埋住阿胶,待其膨胀后进行翻动。
砂炒鸡内金同此法。
3.阿胶应先加热使其软化,趁热切成小方粒。
4.锅及锅铲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清洗以免引入杂质,转换药材时也必须清洗。
5.炒一些大小不均一的药材之前须大小分档以免生熟不均匀。
6.炒制应控制顺序,将需要小火炒的药物排在前面。
7.锅必须预热到合适温度,以免形成“僵子”。
8.盛放药材的盘子应随时预备在锅旁,以利于火候恰当时及时盛出。
9.操作时需随时翻炒不能停,尤其是易焦易炭化的药材。
分析结果:
五种药材炒制都比较成功,炒阿胶珠个别有溏心,可能是切丁时切的比较大导致。
麸炒山药麦麸炒的时间较久,呈焦黑色。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第一节炒法一、目的(一)炒黄法的目的1.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逢子必炒”,如牵牛子等。
2.缓和或改变药性如槐花炒黄缓和苦寒之性。
3.破酶保苷,保存药效如槐花、芥子等。
4.降低毒性如苍耳子、牵牛子生用有小毒,炒黄后毒性降低。
5.除去药材中部分水分,防止其发霉、变质。
(二)炒焦法的目的1.增加药物消食健脾作用如山楂、神曲等。
2.减少药物刺激性山楂炒焦有机酸含量降低,刺激性减小。
3.缓和药性栀子炒焦缓和苦寒之性。
(三)炒炭法的目的增强或产生止血等作用。
(四)麸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如白术经麸炒后,可增强补脾作用。
2.缓和药性:如枳实经麸炒后药性缓和。
3.矫臭矫味,清洁药物。
(五)米炒法的目的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2.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
3.矫正不良气味:如斑蝥、红娘子。
(六)土炒法的目的增强药物补脾止泻的功能。
如山药。
(七)砂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
如狗脊、穿山甲等。
2.降低毒性。
如马钱子等。
3.便于去毛。
如马钱子、骨碎补等。
4.矫臭矫味。
如鸡内金、脐带等。
(八)蛤粉炒法的目的1.药物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调剂:如阿胶等。
2.降低滋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如阿胶等。
3.增强某些药物清热化痰的功效:如阿胶。
(九)滑石粉炒法的目的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如象皮。
2.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如刺猬皮、水蛭等。
二、操作方法(一)炒黄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文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较原色加深,鼓起,有爆裂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判断火候的方法:1)对比看浅者至黄色,深者至较生品色加深;2)闻香气炒至透出药物的固有气味;3)听爆声加热种皮膨胀爆裂的声响;4)形态变化膨胀鼓起,甚至爆裂开花;5)看断面掰开种子断面呈淡黄色。
(二)炒焦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出锅,摊开晾凉。
155炒法概述中药炮制学
炒法概述
手工炒药的程序 4. 看火候--火候的判定
c.听声音:外皮爆裂,爆裂声出 现
d.看形状:明显的形状变化,如 膨胀、裂隙、爆花
手工炒药的程序 5. 出锅要求迅速ຫໍສະໝຸດ 匀。翻动时每次 要露锅底——“亮锅底”
手工炒 机器炒
设备
手工炒药的程序 1. 将锅预热
a. 烧热、烫 b. 测试锅温:感温法、试投法 c. 加辅料炒法:
手工炒药的程序 1. 将锅预热 2. 投药:原则:少量分锅炒。 3. 翻动:快而均匀,“亮锅底”
炒法概述
手工炒药的程序 4. 看火候--火候的判定 火候: 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 看火候: 内外变化特征、辅料变化判断——炮制程度
炒法概述
目的 2. 降低毒性或刺激性 牵牛子炒后,缓和其泻下作用; 瓜蒌仁炒后气香,降低恶心 或呕吐。
炒法概述
目的 3. 缓和改变药性 郁李仁、川楝子--缓和峻烈 干姜--↓燥性 炮姜--温而不燥--↑温中,止血
炒法概述
目的 4 . 矫臭味、赋色 九香虫、僵蚕等
炒法概述
目的 5. 便于制剂及储存 水分含量降低,虫卵被杀死, 不易生霉、虫蛀。 比较坚硬,如穿山甲、龟板
关键 三方面:
火力 时间 搅拌与翻动
炒法概述
关键 1. 火力:火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 文火——小而慢;武火——大而急;中火——介于中间; 用法:炒黄——文火
炒焦——中火 炒炭——武火 加辅料炒——中、武火
关键 2. 时间:火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
炒黄:时间短 炒炭:时间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炮制研究]
炮制方法对成分的影响: 1.浸泡──醚溶性生物碱损失大,且换水损失更多。 2.加热──加热时间长,槟榔碱含量降低,几种炮 制品含量为生品>炒黄品>炒炭品
四、炒 炭 1.炒炭——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 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 色,内部呈棕黄色或棕褐色。 2.目的: (1)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如槐花、贯仲、苦 参等 (2)增强或产生止泻止痢作用。如地榆炭
[炮制作用]
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 炒制——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 化痰。多用于食积腹胀,气顺咳嗽。如保和 丸、三子养亲汤。 炮制作用: (1)缓和药性 (2)消除副作用 (3)利于粉碎和成分煎 出。
槐
花
[处方用名] 槐花、炒槐花、槐花炭。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 的干燥花及花蕾。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 称“槐米”。
莱 菔 子
[处方用名] 莱菔子、 萝卜子、炒莱菔子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 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 种子。
[炮制方法]
1. 莱菔子──取原药材,去净杂质,用时捣碎。
2.炒莱菔子──净莱菔子,炒制容器,用文火加 热,炒至鼓起,爆鸣声减弱,手拈易碎,断面 浅黄色,有香气逸出即可, 用时捣碎。
第一节 清 炒 法
一、概述 1.含义及分类
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 包括炒黄、炒焦、炒炭三种不同的火候要 求
二、炒黄(炒爆) 1.含义
炒黄: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 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 色稍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透出药物固有 的气味。
关注:火力与火候
比较: 游离蒽醌──打碎品比未打碎者多;炒制品又比生品多。 总蒽醌、结合蒽醌──炒制品下降 水浸出物──炒制品增加。 另对微量元素、还原糖、蛋白质、氨基酸等作了研究。
苍耳子
[处方用名] 苍耳子、炒苍耳子。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炮制方法]
1. 栀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 2. 炒栀子——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 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3.焦栀子——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 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 4.栀子炭——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 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
[炮制研究] 成分:主要含有黄酮类、有机酸类、糖分、 鞣质、Vc、微量元素及磷脂等成分。 成分变化:总黄酮和总有机酸
去核(核占总重量和40%) 炒黄──有机酸量略有减少 炒焦──均降低,与加热温度和时间有关
栀 子
[处方用名]
栀子、山 栀、黄栀子、炒栀子、 焦栀子、栀子炭。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 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的干燥成熟果实。
炮制作用(1)降低毒性,(2)药性缓和,免 伤正气。(3)利于粉碎和成分溶出。
决明子
[处方用名] 决明子、 草决明、炒决明子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 物决明子 Cassiaobtusifolis L.或 小决明Cassia tora L.的 干燥成熟种子。
[炮制方法]
1.决明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用时捣碎。 2.炒决明子 净决明子,炒制容器,用文火 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断面浅黄色,爆鸣声减 弱并逸出香气时,取出即可。
[炮制方法]
1.槟榔 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浸泡3~5天, 捞出,置容器内,经常淋水,润透,切薄片,干 燥,筛去碎屑。 2.炒槟榔 取槟榔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 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3.焦槟榔 取槟榔片,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 加热,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
清 炒
辅 料 炒
炒黄 炒焦
炒炭 麸炒 米炒 土炒 砂炒 滑石粉炒 蛤粉炒
文火,个别中火 中火
武火,个别中火
苍耳子(中火) 山楂
蒲黄(中火) 僵蚕 红娘子 白术 马钱子 水蛭 阿胶
武火
三、方法与步骤
1.方法 (1)手工炒——多将锅倾斜30~45°置于灶 上(灶面的倾斜度与锅的倾斜度相同),便于 搅拌和翻动。 (2) 机器炒——平锅式炒药机和滚筒式炒 药机等。
[炮制作用]
生品──长于清肝热,润肠通便。用于目赤肿痛, 大便秘结。决明子汤。 炒决明子──平肝养目。可用于头痛、头晕、青 盲内障。石斛夜光丸。高血压头痛、头晕,可用 决明子炒黄,水煎代茶饮。 炮制作用:缓和寒滑之性 利于粉碎和煎出有 效成分。
[炮制研究] 成分:决明子主含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大黄酚、大 黄素甲醚、决明素(obtusin)、决明子素 (obtusifolin)及其苷类。
[炮制研究]
成分:本品含苍耳子甙、生物碱、苍耳油、苍 耳蛋白、维生素C等。 毒 性:苍耳过量容易中毒,认为与所含毒性蛋 白有关,部分学者认为毒性物质为苍耳甙和生 物碱。毒蛋白常损害肝、心、肾等内脏实质细 胞,出现黄疸、心律不齐、蛋白尿。尤以损害 肝脏为甚,能引起肝昏迷而迅速死亡,即使治 愈,也易留下肝脾肿大的后遗症。 通过加热,能破坏其毒性。
[炮制方法]
1. 牵牛子
取原药材,除容器,用文火 加热,炒至有爆裂声,鼓起,颜色加深,断面浅 黄色,即可。
[炮制作用]
生品:长于逐水消肿,杀虫。用于水肿胀满, 二便闭涩,虫积腹痛。如舟车丸;牵牛散 炒:长于消食导滞,消积之中略寓健脾作用。 可用于痰喘咳逆,饮食积滞。如治气逆痰壅,咳 嗽喘息。小儿、体质较差者均以炒用为宜。
炒黄程度 1 、炒响:牵牛子、决明子 2 、炒香:白芥子、莲子 3 、炒爆花:王不留行、水红花子 4 、炒去刺:苍耳子 5 、炒变色:薏苡仁、冬瓜子 6 、炒出汗:花椒椒目是花椒的种子,去目 就是除去果壳里的籽,炒出水份(油份) 叫出汗。
王不留行
2.目的 (1)增强疗效(增强健脾胃作用)。 (2)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3)缓和或改变药性,莱菔子 (4)降低毒副作用,牵牛子 火麻仁 苍耳 子 白果 (5)矫臭矫味。九香虫
[炮制研究] 1.杀酶保苷 2.增强止血作用 (1)鞣质增加 (2)槲皮素增加(止血作用) (3)异鼠李素降低(拮抗槲皮素止血作用)
牵牛子
[处方用名] 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草 金铃、炒牵牛子、炒二丑。 [来源]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L.) 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L.) 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
栀子
焦栀子
[炮制作用]
生品——苦寒之性甚强,长于泻火利湿,凉血 解毒。但易伤中气,且对胃有刺激性,脾胃较 弱者服后易吐。常用于温病高热,湿热黄疸, 湿热淋症等。如茵陈蒿汤。
炒制——清热除烦,缓和苦寒之性。炒栀子比 焦栀子苦寒之性略强。常用于热郁心烦,肝热 目赤。 栀子炭——善于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咯血、 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如十灰散。
4. 山楂炭 净山楂,炒制容器,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 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焦 山 楂
[炮制作用]
生山楂——长于活血化瘀,常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 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 冠心病。 炒山楂——不仅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 于消食化积。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神倦乏力。 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 泻。用于食积兼脾虚和治疗痢疾, 山楂炭——其性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可用 于胃肠出血或脾虚复写兼食滞者。
生品──力峻,以杀虫、降气、行水消肿、截疟 力胜。常用于治绦虫、姜片虫、蛔虫及水肿、脚 气、疟疾。如治虫积腹痛,大便秘结的万应丸; 或用于疟疾的截虐七宝饮。
炒制──长于消食导滞,用于食积不消,痢疾里 急后重。炒槟榔和焦槟榔功用相似,作用强弱不 同。如用于饮食停滞、腹肿胀痛的开胸顺气丸。 炮制作用(1)缓和药性,免伤正气,(2)减 少副作用(恶心、腹泻、腹痛)。
[炮制方法]
1.苍耳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 炒苍耳子──苍耳子,炒制容器,用中火加热, 炒制表面黄褐色,刺焦时,碾去刺,筛净。用时 捣碎。
[炮制作用] 生品──长于通鼻窍,去湿止痛。多用于鼻 渊头痛,风湿鼻痛。 炒品──炮制作用:降低毒性 利于去刺和 煎出有效成分
[炮制研究] 成分:
栀子苷变化:生品>炒黄品>炒焦品>炒炭品 熊果酸:炒焦品、炒炭品含量明显降低。
药理:
退热作用──生品强,炒焦无。 抗菌作用──生品与炒焦者均有,生品对溶血性链 球菌(副)伤寒杆菌强;炒焦对痢疾杆菌强。 抗炎作用——生栀子最强,且随温度升高而减弱。
槟榔
[处方用名] 槟榔、 大白、焦槟榔、槟 榔炭。 [来源] 本品为棕榈 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 成熟种子。
炒 药 机
2.步骤
预热──投药 ──翻炒 ──出锅 (1)预热 目的:提高质量和工效;防止某些种子类 药物炒成“僵子”(俗称“炒哑”)。 ( 2 )投药 要根据锅的大小和品种确定投料量。加辅 料炒者,一般先处理辅料,后投入药物拌炒。
(3)翻炒
快、勤,规律。
(4)出锅 迅速、摊开晾凉。 用辅料炒的药物,出锅后应筛去辅料, 再摊开晾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