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地图 学会看分层设色地形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地图
示例三:《学会看分层设色地形图》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比较二者的异同。
2.能在等高线图上读出某地的海拔高度,并通过两地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能区别陡坡和缓坡。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读陆高海深,培养阅读地图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4.举例说出地形图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用途,认识到学好地图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流程
引入新课课前地理小演讲
《为什么要对世界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进行科学考察》
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学习
海拔和相对高度有什么区别?
什么叫等高线?
用等高线表示地形
绘制等高线,等高线的特点是什么?
等高线的疏密与地形坡度有什么关系?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拓展:什么是山脊、山谷、鞍部、山峰?
分层设色地形图
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地形
三、主要教学环节实施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学生作演讲。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
【评析】课前地理小演讲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果很好。
(二)新课教学
1、海拔和相对高度
教师设问: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请同学看下图及图下的思考题后
讨论归纳。
学生观察、讨论、思考并归纳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设问:图中所说的“海拔500米”是绝对
高度,这种高度是怎样计算的?“高度还差200米”
为相对高度,它又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了解海
拔是指地面某个地面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
高度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差值。
播放录像“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动画显示的。
教师设问:从这段录像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得出海拔有正也有负,低于海平面为负。
教师设问:海拔和相对高度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区别海拔是高出海平面,相对高度是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评析】以往的教法是教师请学生看课本中对海拔概念的描述,再通过示意图讲解。本课中教师尝试了设置问题、读图引导,让学生经过思考和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2、用等高线表示地形
教师引入:以上我们知道了表示地面高度的两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通常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因为相对高度比较直观,但是在地图上通常用海拔来表示地面高度。
如何把地面高低起伏的状况表示在地图上呢?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等高线表示地形。
【评析】课本中这节内容主要由“海拔和相对高度”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两部分组成,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内容。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手绘等高线图,有助于学生对立体地图转化为平面图的理解。
老师播放《野外测定高程绘制等高线》的录像。使学生答出等高线就是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
学生做练习,学绘等高线:在下图中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起来。
接着老师演示了《等高线的原理》的课件,该课件的主要页面如下:
【评析】课件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在本节中充分显现出来,立体、动态、分步骤的展示,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了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设问:等高线的特点有哪些?使学生得出等高线是封闭曲线。在同一等高线图上,任何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均相等的结论。
教师继续设问:等高线疏密与地形的坡度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读图后获取结论:等高线间距离近,坡度就陡;等高线间距离远,坡度就缓。
教师追问:假如让你爬上山顶爬哪一坡比
较省力?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讲法,引起学生
争论后教师指出:
目的不同可以挑选不同的上山坡度。
【评析】如果课堂上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没有教
师的鼓励,就激发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新奇的
回答,也给教师带来了思考。
教师引出问题: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思考。
【评析】设置开放题,拓宽学生的思维。
3、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师引入:在一些复杂的地形或大面积的区域,为了更加鲜明地表示地面的起伏和海洋的深浅,可在不同的等高线和等深线之间用不同的颜色间隔,这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师先展示一张分层设色地形图让学生识图,引导学生说出陆地上海拔从高到低着上褐色、浅褐色、浅绿色、绿色,海洋部分按深度的增加着上由浅到深的蓝色。
教师播放“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动画,并出示右
面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引导学生在分层设色地形
图上说出A、B、C、D、E各点的陆高海深的高度间隔。
【评析】录像能生动、直观、动态的显示分层设色地形图。
(三)拓展教学
教师提出拓展性的问题:比较下面二张图,想一
想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什么是山脊、山谷、鞍部、
山峰?
【评析】拓宽学生知识面,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拓展题也满足了优秀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演示动画课件《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下面是这一课件的主要页面。
教师演示动画课件《识别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地形》,请学生在图中指出相应的地形名称:山峰;鞍部;陡崖;陡坡;缓坡。如果指对了课件中反应“对啦”,相反就反应“没有对”。该课件的主要页面如下:
四、教学说明
本节教材文字虽然不多,但内涵丰富,是初中低年级地理教学中的难点,该节内容主要为“海拔和相对高度”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两部分,但是我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内容,因为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图的基础上绘制的,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其中的“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地形”是教学内容的拓展。
六年级学生的空间概念尚未确立,所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突破难点。为保证学生获取扎实的地图知识,在下一节课中将进行等高线模型的制作,期望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反思
多媒体课件动态地演示了等高线的基本原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别方法、分层设色地形图,既形象又生动,能化解了教学中中的难点。
六、专家点评
宋老师的教学设计不拘泥于课本内容,为便于学生对分层设色地图的理解,增加了等高线的内容;为了满足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了拓展题,给学生呈现了丰富的、科学的、严谨的地理学科地图制作的方法,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完成等高线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考虑下一课时进行等高线模型的制作,从书本知识到实践操作、动手的过程,深化了学习的内容。
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上,宋老师作了有效的尝试。在本节课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对现成的课件进行组合、裁剪、加工,再加上影像资料,使整个教学过程能流畅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