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一下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上海市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上海市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1.22.34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特点:加速度是一个恒量)(1)基本公式:S = v o t + 12a t2 v t = v0+ a t(2)导出公式:①v t2 -v02 = 2aS②S =v t t-12a t2③v=St=02tv v+④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Ⅱ-SⅠ=aT2(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可导出:S M-S N =(M-N)aT2⑤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02tv v+=sttvv t v S/256⑥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2202t v v +注:无论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 v t/2 < v s/2⑦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S Ⅰ:S Ⅱ:S Ⅲ:……:Sn = 1:3:5……:(2n-1); n=1、2、3、……⑧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t Ⅰ:t Ⅱ:t Ⅲ:…:t n =1:()21-:()23-……(n n --1);n=1、2、3、4.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如:竖直上抛运动)注意“刹车陷井”假时间问题: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
75. 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3)公式: gh v gt h gt v t t 2;21;22===6. 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s-t 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2)速度图像(v-t 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知识点点拨1.曲线运动(1)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称曲线运动。
上海高一下物理期中知识点

上海高一下物理期中知识点高一下物理期中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和能量转化的科学,它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应用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海市高中物理课程的期中考试将涉及以下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释。
一、运动规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外力的关系。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它认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即 F = ma,其中 F 表示合力,m 表示物体质量,a 表示加速度。
这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任何一个物体施加在另一个物体上的力,都会引起后者对前者的同样大小、相反方向的力。
这一定律揭示了力的相互作用的本质。
二、力学量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量,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这些物理量在描述运动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力和力的单位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这些过程可以通过几何方法或使用三角函数来求解。
三、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1. 势能和动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是势能和动能的总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2. 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功和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和能量传递的重要物理量。
四、电学知识1.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的流动,电阻是导体阻碍电荷流动的能力。
上海市高一下学期物理知识点小结

上海市高一下学期物理知识点小结
一、匀速圆周运动
①.轨迹是圆周的运动叫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都相等的圆周运动叫匀速(率)圆周运动。
②.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线速度】,计算公式或。
线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匀速圆周运动是一般变速运动。
【角速度】定义式:(Φ一定要用弧度用单位)。
计算公式:或ω=
v/r 或。
【周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T=1/n 。
③.在处理不打滑的皮带传问题时,要从“两个相等”入手。
皮带相连的两轮缘上各点的__________相等;同一轮上各点的________相等。
三、机械波
1.定义:_________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注意】①机械波向外传播_______,介质本身并不_______迁移.
②产生机械波的必要条件是:10产生_______的波源;20有传播_______的介质
③【横波与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的波叫横波.在横波中,最凸起处叫
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波谷;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___________的波叫纵波.有明显的质点分布最密集处(叫密部)和质点分布最疏处(叫疏部).
2.波长(λ)、波速(ν)和波的频率(f)
①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______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____波长.故有:v=S/t=_____.或v=______.。
上海高一物理下学期知识点

上海高一物理下学期知识点在高一物理下学期中,学生将会接触到一系列的物理知识点。
本文将以清晰的排版方式,逐一介绍这些重要知识点,并提供详细的解释和例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一、电流与电阻1. 电流的定义与单位: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的数量关系。
单位是安培(A)。
2. 电阻的定义与单位:电阻是导体阻碍电荷通过的程度。
单位是欧姆(Ω)。
3.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阻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电流 = 电压 / 电阻。
二、电路与电路元件1. 电路的组成:电路由导体、电源、电阻和开关组成。
2.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依次通过各电阻;并联电路中,电流在各电阻间分流。
3. 电阻的连接方式:电阻可以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影响电流和电压的分布。
三、电压与电势差1. 电压的定义:电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能力,单位是伏特(V)。
2. 电势差:电势差是两点之间的电压差异,用于衡量电流的驱动力。
3. 电池与电源: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压的装置,是最常见的电源之一。
四、电功与功率1. 电功的定义:电功是电流通过电阻所做的功,单位是焦耳(J)。
2. 电功率的定义: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电功,单位是瓦特(W)。
3. 定义公式:电功 = 电流 ×电压,电功率 = 电流 ×电压。
五、电磁感应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变化会在导体中感应电压,导致电流的产生。
2. 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是指导体中感应出的电势差,由磁场变化引起。
3.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会使得磁场变化减弱。
六、光学知识1. 光的传播:光以直线传播,可通过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进行解释。
2. 镜面反射:光线在光滑表面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3. 薄透镜与光的折射:光在透镜中折射,遵循折射定律,并可利用透镜成像。
七、波动学1. 机械波与电磁波: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如水波、声波;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如光波。
上海高一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上海高一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学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时空中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常见的运动类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复运动等。
2.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 牛顿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数学表达为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指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过程。
力的分解指一个力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法则等方法进行计算。
第二章: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和开尔文。
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热能,它的传递形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表明热量可以转化为机械功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能量也可以转化为热量。
数学表达为ΔQ=ΔU+W,其中Δ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ΔU表示内能的变化,W表示做功。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理想气体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数学表达为PV=nRT,其中P表示气体压强,V表示体积,n 表示物质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
第三章: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遵循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线在各种介质交界面上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
2. 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描述了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折射现象。
数学表达为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3.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指透过光学仪器或物体之间的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光线在焦点或者成像平面上形成具有相似形状和大小的实像或虚像。
上海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

上海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在高中课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下面,将介绍上海高一下册物理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变形的原因。
2. 力的计算: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工具(弹簧秤或天平)得出。
3.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作用才能改变其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F=ma,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在两个物体之间的力,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机械能和功1. 功的概念:力通过距离的作用而改变物体的能量,这个作用叫做功。
功的计算公式为:W=F×s。
2. 功和能量的转化:力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具有能量,因此功和能量密切相关。
机械能是物体具有的由于位置和运动状态而产生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3.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所受合外力沿着物体位移方向所做的功。
动能定理公式为:ΔE=(1/2)×m×(v^2- v0^2)。
三、电学基础1. 历史上的电学发展:电学研究始于古希腊时期,发展至今,形成了电荷、电流、电势差等概念。
2.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电阻是物体抵抗电流通过的能力,单位是欧姆(Ω)。
3.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公式为I=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四、光学基础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其折射角与入射角满足折射定律。
3. 光的反射: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上海高一下物理知识点

上海高一下物理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为我们理解和解释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在高中物理学习,我们将学习和掌握一系列的物理知识点。
下面,我将以一个整体的观点,按照难易程度和重要性从浅入深地介绍上海高一下学期物理的知识点。
一、光的反射和折射在物理学的世界里,光的反射和折射是非常重要的现象。
在高一下学期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以及相关的概念。
从光的反射定律到折射定律,我们将逐步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行为。
二、力学的扩展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本内容,而在下学期,力学的知识将会有所扩展。
我们将学习力和加速度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动力学和静力学。
重点掌握质点、弹簧振子以及牛顿三大定律。
这些知识将为我们解释物体所受的力以及运动状态提供更加完善的框架。
三、电学的基础知识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将在高一下学期接触电学基本知识。
从电荷的基本特性开始,我们将学习并理解电流和电路以及电阻的概念。
此外,我们还将研究并掌握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四、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电磁感应是电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我们高考考试的重点内容。
我们将学习电磁感应的原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掌握利用楞次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
此外,电磁波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将学习电磁波的性质和特点,并理解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力学的应用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基础学科,它对其他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在高一下学期,我们将学习力学的应用。
例如,我们将学习弹簧振子的应用、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等。
此外,我们还将研究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律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六、热学的基础知识热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我们将学习热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温度和热量的概念、热量传递的方式以及理想气体的性质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将更好地理解热现象和热力学定律。
综上所述,上海高一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涵盖了多个领域,从光学到力学,再到电学和热学。
上海高一物理全知识点总结

上海高一物理全知识点总结上海高一物理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涵盖了广泛的物理知识。
下面将对上海高一物理课程的全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1. 力学1.1 运动学: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相关内容。
1.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的等效关系)以及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1.3 能量和功:机械能的守恒、功的定义和计算,以及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原理。
1.4 力和压力:力的合成、分解,以及压强和压力的计算。
1.5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角速度、角加速度、向心力等。
1.6 弹性力学:胡克定律和弹簧的力学性质。
2. 热学2.1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和测量,热平衡的概念,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传导和辐射)。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功、热量和热容的关系,以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
2.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机效率、热泵效率和熵的概念,卡诺循环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3. 光学3.1 几何光学:光线的传播规律,包括反射和折射,镜和透镜的成像原理,以及光的色散。
3.2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粒二象性以及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3.3 光的传播:光速的测量,光的相干性和光的衍射实验。
3.4 光的光谱学:原子和分子的能级结构,光的发射和吸收谱线。
4. 电磁学4.1 静电:电荷和电场的基本概念,库仑定律,等电位面和电场线的性质。
4.2 电场:电势能和电势差的关系,电场的叠加和场强的计算。
4.3 电流和电阻:电流的定义和特性,欧姆定律,戴维南和冯·诺依曼定理,电阻和电阻率的关系。
4.4 磁场:磁场的基本特性,洛伦兹力和洛伦兹力的应用。
4.5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感和自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6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LC振荡电路,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和传播规律,光的电磁波性质。
5. 原子物理5.1 原子结构:玻尔理论和波尔模型,原子的能级结构和能级跃迁。
上海高一物理知识总结归纳

上海高一物理知识总结归纳高一是一个关键的学习阶段,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的进展。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在高一的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上海高一物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力学部分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图示法进行力的合成分解。
3. 物体受力分析:物体受力分析方法,如自由体图的绘制与应用、平衡条件的建立与应用。
4. 动量与冲量:动量和冲量的基本概念,动量守恒定律与冲量定理的表述和应用。
二、热学部分1. 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温度、热量、热容、比热容等。
2. 热量传递: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热量传递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3.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玻意尔定律等基本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4.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和应用,包括热量、功和内能的关系。
三、光学部分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特性的理解与应用,包括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
2. 光的成像:薄透镜成像规律和方法,如薄透镜的焦点、放大率等。
3.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动性质的基本认识,如干涉、衍射、光的波长等。
4. 光的光电效应:光电效应的概念、条件和应用。
四、电学部分1. 电流与电阻:电流、电阻和电阻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
2. 欧姆定律与电功率:欧姆定律的表述和应用,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和特性。
3. 串联与并联:电路中串联和并联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4.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五、近代物理部分1. 光的粒子性:光的粒子性质的认识和波粒二象性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原子核物理:原子核的基本结构、放射性衰变以及核反应等内容的了解。
3. 粒子物理学:基本粒子的分类和相互作用的认识,如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等。
通过对上海高一物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物理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基本原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海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一、 第一章 直线运动1、质点模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物理学研究问题时有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就是考虑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方法,即建立理想模型。
质点模型就是一种理想模型。
2、a)位移: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矢量)b)路程:物体运动的轨迹长度。
路程是一个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标量) c)在一般的运动中,路程往往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向着同一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d)位移、距离和运动的路程无关。
路程和运动的路径有关。
3、匀速直线运动A .位移公式:vt s =,位移公式表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跟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B .s-t 图线是过原点、倾斜的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从s-t 图上能得到质点在任一时刻的位移。
C .v-t 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t 轴)的直线,直线的斜率为零,直线和t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从v-t 图上能得到质点在任一时刻的速度。
4、变速直线运动:*A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运动物体的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用公式来表示v =ts ,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一过程)内的运动的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是一个矢量,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方向跟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相同。
(物理方法: 比值定义,等效替代)B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C.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即:tv a ∆∆=。
t v v t v a o t -=∆=。
(比值定义)(1)加速度是一个矢量,它的方向就是速度变化v ∆的方向。
(2)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物体的加速度大,说明它的速度变化快,而它的速度不一定大。
上海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

上海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也是理解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线的行为的基础。
在真空或某些介质中,光线传播的路径是直线。
当光线遇到边界面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折射是指光线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后的偏折现象,而反射是指光线遇到边界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
例子:当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这个定律可以解释为什么光线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偏折。
二、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是描述光线在边界面上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1.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个定律说明了光线在与边界面接触时发生反射的规律。
对于平面镜等光滑的表面,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2.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入射角的正弦比等于折射角的正弦比。
这个定律描述了光线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的规律。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三、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线通过介质时,由于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不同而导致的颜色分离现象。
光的色散可以观察到的一个经典例子是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彩谱。
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在经过三棱镜时受到的折射程度不同,从而分离出不同颜色的光。
四、光的像的成因光的像的形成是固体几何光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了光在经过透镜或反射镜后的聚焦和成像现象。
1. 球面镜的像的成因:对于凸透镜,当平行光线经过透镜后会汇聚到焦点上,形成实像。
而对于凹透镜,经过透镜的平行光线会发散,看起来像是从透镜后面发出的,形成虚像。
2. 平面镜的像的成因:平面镜的特点是反射光线不发生聚焦和发散,所以形成的像是与物体相似、反向的虚像。
五、光的衍射和干涉光的衍射和干涉是光的波动性质的表现,它们描述了光波遇到障碍物或受到多个波源的干涉时呈现出的特殊现象。
沪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沪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课程。
掌握物理知识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关键所在。
下面是对沪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一、力学知识点总结1.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
其中包括速度、加速度、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等内容。
通过对质点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研究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
2. 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平衡状态的学科。
其中包括力的平衡和力的合成等内容。
学习静力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受力情况以及如何保持物体平衡。
3. 动力学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与动力学相关的问题。
比如,车辆的碰撞问题、自由落体问题等。
了解动力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二、光学知识点总结1.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是直线传播的,但在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等现象。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反射,根据反射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理解光的反射可以帮助我们解释镜子的成像原理。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的关系。
了解光的折射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游泳池底部的瓷砖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现象。
三、电学知识点总结1. 静电学学习静电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荷、电场、电势等基本概念。
掌握静电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空气中的闪电现象。
2. 电路与电流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是学习电学的基础。
通过学习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内容,我们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电路问题。
3. 磁学学习磁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磁场、磁力等基本概念。
理解磁场的产生和磁力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现象。
四、能量与功知识点总结1. 功和能量了解功和能量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上海高中物理高一下知识点

上海高中物理高一下知识点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能量及其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
本文将介绍上海地区高中物理高一下学期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机械运动、力学、热学和电学等方面。
一、机械运动1.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相关图像的绘制与解读2. 一维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自由落体和斜抛运动的规律和计算方法3. 二维运动- 平抛和斜抛的二维运动规律分析- 圆周运动的周期、频率和速度关系- 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的应用二、力学1. 牛顿定律- 物体的质量、重力和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力、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互相作用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平衡- 力的分解与力的分解图解法3. 物体的平衡- 平衡的条件与平衡的类型- 浮力和浸没定理的应用- 压力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杠杆原理和力矩的概念三、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测量和温标- 热平衡和热量的传递- 热量与内能的关系2. 热量传递- 导热、辐射和传导的概念与特点 - 热传导的计算问题-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3. 热性质- 热膨胀与线膨胀系数的概念-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热容与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四、电学1. 电荷与电场- 电荷守恒定律- 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的计算 - 超导材料和超导现象的简要介绍2. 静电场- 静电力的计算和静电场的性质- 电势能的概念和电势差的计算- 电容和电容器的基本知识3. 电流与电路- 电流的定义和测量- 电阻与电阻率的概念- 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 电功与电能的转化五、其他1. 光学- 光的传播与反射特点- 光的折射与光的全反射- 透镜的成像原理2. 声学- 声的传播与声音的特点- 声音的调制与传输- 声音的干涉与共振总结:上海高中物理高一下学期的知识点主要涵盖了机械运动、力学、热学和电学等多个方面。
上海市高一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上海市高一下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小:方向:圆弧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3)周期:质点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用的时间。
(4)转速:质点1秒内完成圆周运动的次数。
3、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是描写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这组公式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都适用。
这组公式只适用匀速圆周运动。
大小: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注: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而没有切向加速度。
而非匀速圆周运动不仅有向心加速度,还有切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是改变线速度大小的。
4、向心力:提供向心加速度所需要的力。
(向心力是效果力)大小: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注:对于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提供向心力。
对于非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的法向分力提供向心力,而切向分力是产生切向加速度的。
5、皮带传动问题解决方法:结论:1)、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物体转动的角速度相同。
2)、传动装置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6、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这个吸引力称万有引力。
大小:方向:两个物体连线上、相吸。
其中称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钮秆测定。
机械能知识点拨:1、功的概念: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力做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θθ为力与位移之间夹角。
在0 ≤ θ <900时:W >0 力对物体做正功,此力为动力。
反映物体机械能增加。
在θ = 0时:W =0 力对物体不做功。
物体机械能不变。
在900 <θ ≤1800时:W < 0 力对物体做负功,即物体克服此力做功,此力为阻力。
反映物体机械能减少。
(2)求功的几条途径:W示功图(Ⅰ)利用W=FScosθ求功,此式一般用来求恒力的功,但对于力F随位移S变化是一次函数的,可以用力对位移的算术平均值F计算功。
(Ⅱ)利用W=P t求功,此式一般用来求恒功率的功。
(Ⅲ)利用动能定理∑W =ΔEK求功,此式不仅可求恒力的功,也可求变力的功。
(Ⅳ)利用示功图(即F—S图)求功,(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滑动摩擦力做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位移),且W=Q(摩擦生热)2、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上海高一下物理知识梳理

上海高一下物理知识梳理(一)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考点一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特征1.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2.曲线运动的性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3.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或它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技巧点拨1.运动轨迹的判断(1)若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则物体做直线运动.(2)若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则物体做曲线运动.2.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合力方向与运动轨迹之间的关系(1)速度方向与运动轨迹相切;(2)合力方向指向曲线的“凹”侧;(3)运动轨迹一定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3.合力方向与速率变化的关系考点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基本概念(1)运动的合成: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2)运动的分解: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2.遵循的法则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故它们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运动分解的原则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也可采用正交分解法.4.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1)等时性:合运动和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即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同时停止.(2)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不受其他运动的影响. (3)等效性: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的规律有完全相同的效果. 技巧点拨 1.运动性质的判断加速度(或合外力)⎩⎪⎨⎪⎧变化:非匀变速运动不变: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或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共线:直线运动不共线:曲线运动2.判断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性质,关键看合初速度方向与合加速度方向是否共线.考点三 小船渡河模型 1.合运动与分运动合运动→船的实际运动v 合→平行四边形对角线2.两类问题、三种情景渡河时间最短当船头方向垂直河岸时,渡河时间最短,最短时间t min =dv 船渡河位移最短如果v 船>v 水,当船头方向与上游河岸夹角θ满足v 船cos θ=v 水时,合速度垂直河岸,渡河位移最短,等于河宽d如果v 船<v 水,当船头方向(即v 船方向)与合速度方向垂直时,渡河位移最短,等于d v 水v 船考点四 关联速度问题 1.模型特点与绳(杆)相连的物体运动方向与绳(杆)不在一条直线上. 2.明确合速度与分速度合速度→绳(杆)拉物体的实际运动速度v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3.解题原则把物体的实际速度分解为垂直于绳(杆)和平行于绳(杆)两个分量,根据沿绳(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求解.常见的模型如图6所示.(二)抛体运动考点一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平抛运动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2.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3.研究方法:化曲为直(1)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2)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4.基本规律如图1,以抛出点O为坐标原点,以初速度v0方向(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 轴正方向.图1技巧点拨1.平抛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因为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恒定的重力加速度g,所以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t内的速度改变量Δv=gΔt是相同的,方向恒为竖直向下,如图2所示.图22.两个重要推论(1)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意位置)处,有tan θ=2tan α. 推导:⎭⎬⎫tan θ=v y v 0=gt v 0tan α=y x =gt 2v→tan θ=2tan α(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水平位移的中点,如图3所示,即x B =x A 2.图3推导:⎭⎬⎫tan θ=y Ax A -x Btan θ=v yv 0=2y AxA→x B=x A2考点二 平抛运动的临界、极值问题1.平抛运动的临界问题有两种常见情形:(1)物体的最大位移、最小位移、最大初速度、最小初速度;(2)物体的速度方向恰好达到某一方向.2.解题技巧:在题中找出有关临界问题的关键字,如“恰好不出界”、“刚好飞过壕沟”、“速度方向恰好与斜面平行”、“速度方向与圆周相切”等,然后利用平抛运动对应的位移规律或速度规律进行解题.考点三 与斜面或半圆有关的平抛运动1.顺着斜面平抛(1)落到斜面上,已知位移方向沿斜面向下(如图8)图8处理方法:分解位移.x =v 0t y =12gt 2 tan θ=y x可求得t =2v 0tan θg.(2)物体离斜面距离最大,已知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如图9)图9处理方法:分解速度 v x =v 0,v y =gt tan θ=v yv 0t =v 0tan θg .2.对着斜面平抛垂直撞在斜面上,已知速度方向垂直斜面向下(如图10)图10处理方法:分解速度. v x =v 0 v y =gt tan θ=v x v y =v 0gt可求得t =v 0g tan θ.与圆弧面有关的平抛运动1.落点在圆弧面上的三种常见情景图13(1)如图13甲所示,小球从半圆弧左边沿平抛,落到半圆内的不同位置.由半径和几何关系制约时间t :h =12gt 2,R ±R 2-h 2=v 0t ,联立两方程可求t .(2)如图乙所示,小球恰好沿B 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轨道,此时半径OB 垂直于速度方向,圆心角α与速度的偏向角相等.(3)如图丙所示,小球恰好从圆柱体Q 点沿切线飞过,此时半径OQ 垂直于速度方向,圆心角θ与速度的偏向角相等.2.与圆弧面有关的平抛运动,题中常出现一个圆心角,通过这个圆心角,就可找出速度的方向及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的大小,再用平抛运动的规律列方程求解. 考点四 斜抛运动1.定义:将物体以初速度v 0斜向上方或斜向下方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2.性质:斜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3.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2)竖直方向:匀变速直线运动.4.基本规律(以斜上抛运动为例,如图20所示)图16(1)水平方向:v 0x =v 0cos_θ,F 合x =0; (2)竖直方向:v 0y =v 0sin_θ,F 合y =mg . 技巧点拨对斜上抛运动从抛出点到最高点的运动,可逆过程分析为平抛运动,分析完整的斜上抛运动,还可根据对称性求解某些问题.(三)圆周运动考点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2.匀速圆周运动(1)定义:如果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所做的运动就是匀速圆周运动.(2)特点: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变加速运动.(3)条件: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技巧点拨1.对a n =v 2r=ω2r 的理解在v 一定时,a n 与r 成反比;在ω一定时,a n 与r 成正比. 2.常见的传动方式及特点(1)皮带传动:如图1甲、乙所示,皮带与两轮之间无相对滑动时,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 A =v B .图1(2)摩擦传动和齿轮传动:如图2甲、乙所示,两轮边缘接触,接触点无打滑现象时,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 A =v B .图2(3)同轴转动:如图3甲、乙所示,绕同一转轴转动的物体,角速度相同,ωA =ωB ,由v =ωr 知v 与r 成正比.图3考点二 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 1.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1)作用效果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2)大小F n =m v 2r =mrω2=m 4π2T 2r =mωv .(3)方向始终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时刻在改变,即向心力是一个变力. (4)来源向心力可以由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提供,还可以由一个力的分力提供.2.离心运动和近心运动(1)离心运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合外力突然消失或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2)受力特点(如图6)图6①当F=0时,物体沿切线方向飞出,做匀速直线运动.②当0<F<mrω2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做离心运动.③当F>mrω2时,物体逐渐向圆心靠近,做近心运动.(3)本质:离心运动的本质并不是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是提供的力小于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技巧点拨1.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2.圆周运动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思路(四)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 考点一 开普勒定律1.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通常按圆轨道处理.2.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12v 1·Δt ·r 1=12v 2·Δt ·r 2,解得v 1v 2=r 2r 1,即行星在两个位置的速度之比与到太阳的距离成反比,近日点速度最大,远日点速度最小.3.开普勒第三定律a 3T 2=k 中,k 值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不同的中心天体k 值不同.但该定律只能用在同一中心天体的两星体之间. 考点二 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2.表达式F =G m 1m 2r 2,G 为引力常量,G =6.67×10-11 N·m 2/kg 2,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定.3.适用条件(1)公式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可视为质点,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技巧点拨1.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F 可分解为:重力mg ;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F 向. (1)在赤道上:G MmR 2=mg 1+mω2R .(2)在两极上:G MmR2=mg 0.(3)在一般位置:万有引力G MmR2等于重力mg 与向心力F 向的矢量和.越靠近南、北两极,向心力越小,g 值越大.由于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较小,常认为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GMmR 2=mg .2.星球上空的重力加速度g ′星球上空距离星体中心r =R +h 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mg ′=GMm (R +h )2,得g ′=GM(R +h )2.所以gg ′=(R +h )2R 2.3.万有引力的“两点理解”和“两个推论” (1)两点理解①两物体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②地球上的物体(两极除外)受到的重力只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两个推论①推论1:在匀质球壳的空腔内任意位置处,质点受到球壳的万有引力的合力为零,即∑F引=0.②推论2:在匀质球体内部距离球心r 处的质点(m )受到的万有引力等于球体内半径为r 的同心球体(M ′)对其的万有引力,即F =G M ′m r2.考点三 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 (1)利用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已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和天体半径R . ①由G Mm R 2=mg ,得天体质量M =gR 2G .②天体密度ρ=M V =M 43πR 3=3g4πGR.(2)利用运行天体测出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和周期T . ①由G Mm r 2=m 4π2T 2r ,得M =4π2r 3GT2.②若已知天体的半径R ,则天体的密度ρ=M V =M 43πR 3=3πr 3GT 2R 3.③若卫星绕天体表面运行,可认为轨道半径r 等于天体半径R ,则天体密度ρ=3πGT 2,故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T ,就可估算出中心天体的密度. (五)功、功率 机车启动问题 考点一 恒力做功的分析和计算 1.做功的两个要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2.公式W =Fl cos α(1)α是力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l 为物体的位移. (2)该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3.功的正负(1)当0≤α<π2时,W >0,力对物体做正功.(2)当α=π2时,W =0,力对物体不做功.(3)当π2<α≤π时,W <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技巧点拨1.判断力做功与否以及做功正负的方法(1)恒力做的功:直接用W =Fl cos α计算. (2)合外力做的功方法一:先求合外力F 合,再用W 合=F 合l cos α求功.方法二:先求各个力做的功W 1、W 2、W 3…,再应用W 合=W 1+W 2+W 3+…求合外力做的功.方法三:利用动能定理W 合=E k2-E k1.考点二 变力做功的分析和计算用力F 把小球从A 处缓慢拉到B 处,F 做功为W F ,则有:W F -mgL (1-cos θ)=0,得W F =mgL (1-cos θ)质量为m 的木块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运动一周克服摩擦力做功W f =F f ·Δx 1+F f ·Δx 2+F f ·Δx 3+…=F f (Δx 1+Δx 2+Δx 3+…)=F f ·2πR一水平拉力拉着一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为x 0,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拉力所做的功,W =F 0+F 12x 0当力与位移为线性关系,力可用平均值F =F 1+F 22表示,代入功的公式得W =k Δx2·Δx 恒力F 把物块从A 拉到B ,绳子对物块做功W =F ·(h sin α-h sin β) 考点三 功率的分析和计算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之比. 2.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3.公式:(1)P =Wt ,P 描述时间t 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2)P =F v①v 为平均速度,则P 为平均功率. ②v 为瞬时速度,则P 为瞬时功率.③当力F 和速度v 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可以将力F 分解或者将速度v 分解. 技巧点拨1.平均功率的计算方法 (1)利用P =Wt.(2)利用P =F ·v cos α,其中v 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瞬时功率的计算方法(1)利用公式P =F v cos α,其中v 为t 时刻的瞬时速度. (2)P =F ·v F ,其中v F 为物体的速度v 在力F 方向上的分速度. (3)P =F v ·v ,其中F v 为物体受到的外力F 在速度v 方向上的分力.考点四机车启动问题1.两种启动方式P(不变)(1)无论哪种启动过程,机车的最大速度都等于其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即v m=PF min=PF阻(式中F min为最小牵引力,其值等于阻力大小F阻).(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的过程中,匀加速过程结束时,功率最大,但速度不是最大,v=P额F<v m=P额F阻.(3)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牵引力做的功W=Pt.由动能定理得:Pt-F阻x=ΔE k.此式经常用于求解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过程的位移大小和时间.(六)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考点一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基本应用1.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作动能.(2)公式:E k =12m v 2,单位:焦耳(J).1 J =1 N·m =1 kg·m 2/s 2.(3)动能是标量、状态量. 2.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 =ΔE k =E k2-E k1=12m v 22-12m v 12.(3)物理意义:合力做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技巧点拨 1.适用条件(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阶段作用. 2.解题步骤3.注意事项(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2)当物体的运动包含多个不同过程时,可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求解;也可以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求解.(3)动能是标量,动能定理是标量式,解题时不能分解动能. 考点二 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在一个有变力做功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W 变+W 恒=12m v 22-12m v 12,物体初、末速度已知,恒力做功W 恒可根据功的公式求出,这样就可以得到W 变=12m v 22-12m v 12-W 恒,就可以求变力做的功了.考点三动能定理与图象结合的问题1.解决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1)观察题目给出的图象,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的面积等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分析解答问题,或者利用函数图线上的特定值代入函数关系式求物理量.2.图象所围“面积”和图象斜率的含义(七)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考点一机械能守恒的判断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1)重力做功的特点①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②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机械能的变化.(2)重力势能①表达式:E p=mgh.②重力势能的特点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但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对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即W G=E p1-E p2=-ΔE p . 2.弹性势能(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 (2)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即W =-ΔE p . 3.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2)表达式:mgh 1+12m v 12=mgh 2+12m v 22.技巧点拨机械能是否守恒的三种判断方法(1)利用做功判断:若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虽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代数和为0),则机械能守恒.(2)利用能量转化判断:若物体或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物体或系统也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则机械能守恒.(3)利用机械能的定义判断:若物体动能、势能之和不变,则机械能守恒.考点二 单物体机械能守恒问题 1.机械能守恒的三种表达式(1)选取研究对象;(2)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各力的做功情况,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选取参考平面,确定初、末状态的机械能或确定动能和势能的改变量;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出方程;(5)解方程求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和说明.考点三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1.解决多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注意点(1)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要注意判断物体运动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2)注意寻找用绳或杆相连接的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3)列机械能守恒方程时,一般选用ΔE k=-ΔE p或ΔE A=-ΔE B的形式.2.几种实际情景的分析(1)速率相等情景注意分析各个物体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变化.(2)角速度相等情景①杆对物体的作用力并不总是沿杆的方向,杆能对物体做功,单个物体机械能不守恒.②由v=ωr知,v与r成正比.(3)某一方向分速度相等情景(关联速度情景)两物体速度的关联实质:沿绳(或沿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八)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考点一功能关系的理解和应用1.对功能关系的理解(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生相互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和能的关系,一是体现在不同的力做功,对应不同形式的能转化,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二是做功的多少与能量转化的多少在数值上相等.2.常见的功能关系1.物体动能的增加与减少要看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2.势能的增加与减少要看对应的作用力(如重力、弹簧弹力、电场力等)做负功还是做正功.3.机械能增加与减少要看重力和弹簧弹力之外的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考点二摩擦力做功与能量转化1.摩擦力做功的特点(1)一对静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2)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是负值,差值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部分,也就是系统机械能的损失量;(3)说明:两种摩擦力对物体都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2.三步求解相对滑动物体的能量问题(1)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做好受力分析.(2)利用运动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的速度关系及位移关系,求出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移.(3)代入公式Q=F f·x相对计算,若物体在传送带上做往复运动,则为相对路程s相对.考点三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2.表达式ΔE减=ΔE增.3.基本思路(1)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2)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技巧点拨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1.分清有几种形式的能在变化,如动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内能等.2.明确哪种形式的能量增加,哪种形式的能量减少,并且列出减少的能量ΔE减和增加的能量ΔE增的表达式.3.列出能量守恒关系式:ΔE减=ΔE增.。
沪教版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知识点一:电流和电阻电流和电阻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电路和电器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电流(I)是电荷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流动,单位为安培(A)。
电流的大小与流过的电荷量和流动的时间有关,可以用公式I =Q/t表示,其中Q为电荷量,t为时间。
电阻(R)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单位为欧姆(Ω)。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可以用公式R = ρL/A表示,其中ρ为导体的电阻率,L为长度,A为横截面积。
知识点二: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重要定律。
欧姆定律表明,电路中的电流(I)与电压(U)和电阻(R)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可以用公式U = IR表示。
根据欧姆定律,当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电阻的增加而减小;当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电流的增加而增加。
知识点三:串联和并联电路电路可以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了解它们的特点对于分析复杂电路非常有帮助。
串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或元件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流过。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相同,电压按元件的电阻分配。
并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或元件同时连接在一个节点上,电流可以分流。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按元件的电阻分配。
知识点四:电功率和电能电功率是衡量电器消耗或产生能量的指标,电能是电流通过电器所产生的能量。
电功率(P)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能量,单位为瓦特(W)。
电功率可以用公式P = UI表示,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
电能(E)是电流通过电器所产生的能量,单位为焦耳(J)。
电能可以用公式E = Pt表示,其中P为电功率,t为时间。
知识点五:电路图和电路图符号电路图是用特定符号和线条表示电路结构和元件连接方式的图示,方便我们理解和分析电路。
常见的电路图符号包括电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等,每个符号都有固定的意义和用途。
通过学习电路图符号,我们可以快速识别和理解复杂电路的结构和连接方式,方便进行电路分析和故障排除。
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复习知识点

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复习知识点1.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复习知识点篇一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2.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复习知识点篇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分析受力情况;③建立适当坐标;④列出平衡方程3.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复习知识点篇三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沪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图

沪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图在沪教版高一物理课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用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
一、力学部分1. 力的概念和性质-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等。
- 力的合成:平行力的合成、夹角不等于180°的两个力合成。
2. 牛顿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力的作用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力与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对于任何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3.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多个力合成一个力的过程称为合力分解,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称为分力分解。
- 合力分解:平行力的合成、夹角等于180°的两个力合成。
4. 斜面上的力和加速度- 斜面上的合力和分解力:平行于斜面的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力。
- 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斜面上物体受到的合力和分解力之间的关系。
二、热学部分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物体内部粒子的平均动能的一种度量。
- 热量:物体与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 热平衡: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处于热平衡状态。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T×R其中,P代表气体的压强,V代表气体的体积,T代表气体的绝对温度,R为气体常数。
3. 热传递的方式- 导热:热量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中的分子传递。
- 对流:热量通过流体的运动形式传递。
- 辐射:热量通过电磁波传递。
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光滑表面,从入射方向改变方向后返回的现象。
-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2. 光的成像- 光的成像:光线经过透镜或镜面折射或反射后,在特定位置形成的图像称为光的成像。
沪科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理基本概念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物质、能量及其相互关系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物质:构成自然界的一切有形有质量的东西。
规律:科学实验或观察总结出来的经验或事实。
物理量:可用数量表示的物理实体。
单位:用来度量物理量的标准。
尺度:用来衡量物理现象大小的依据。
第二章运动学运动:物体相对于某一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
位移:物体从A点到B点的位移为B点位置减去A点位置得到的值。
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平均速度: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得到的值。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加速度: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等。
等速圆周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角位移相等。
第三章力学力:是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作用。
质量:物体所固有的抵抗加速度改变的性质。
质量与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而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产生的。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必须保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且反向。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直到外力改变这种状态。
摩擦力:由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弹力: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时,恢复原状的力。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第四章动量动量: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
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部的作用力为零时,系统总动量守恒。
弹性碰撞:碰撞后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非弹性碰撞:碰撞后动能不守恒,动量守恒。
第五章能量能量:物体由于位置、形状、或运动而具有的做事能力。
动能:由于物体运动而产生的能量。
势能:由于物体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系统内部的作用力为零时,机械能守恒。
功:力在物体上做的力的方向移到的位移的乘积。
沪教版高一下物理知识点

沪教版高一下物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现象的学科,也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高一下学期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
本文将针对沪教版高一下学期的物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一、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高一下学期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等重要概念。
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包括三个定律: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即F=ma。
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对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2.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描述物体间动量转移和转换的基本定律。
两个物体碰撞前后,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即动量守恒。
二、热学热学是研究热现象和热相互转化的学科。
在高一下学期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将学习热的传导、传导、辐射等相关知识。
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能在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的过程。
热的传导可以分为导热、导电和对流三种方式。
导热是指热通过固体传导的过程,主要依靠原子间的碰撞和振动。
导电是指热通过金属导体传导的过程,其机制与导热类似,但不同的是导电主要依靠自由电子的传导。
对流是指热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传导的过程,它是一种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综合效应。
2.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因其温度而发出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过程。
热辐射不需要传递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三、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现象和光的性质的学科。
在高一下学期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等相关知识。
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同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研究的基础。
2.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周运动、万有引力知识点点拨:1.圆周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是圆的一部分。
(1)速率不变的是匀速圆周运动。
(2)速率变化的是非匀速圆周运动。
注: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因此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2.描写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1)线速度:质点沿圆弧运动的快慢(即瞬时速度)。
大小: tsv =方向: 圆弧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t θω= vRω=(3)周期:质点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用的时间。
22R T v ππω==(4)转速:质点1秒内完成圆周运动的次数。
122vn TRωππ===3.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是描写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大小: 2222222()(2)v a R v R v a R v R n R R T ωωπωωπ======== 方向: 始终指向圆心。
注: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而没有切向加速度。
而非匀速圆周运动不仅有向心加速度, 还有切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是改变线速度大小的。
4.向心力:提供向心加速度所需要的力。
(向心力是效果力)大小: v m R m Rv m ma F ωω====22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这组公式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都适用。
这组公式只适用匀速圆周运动。
⎧⎪⎪⎨⎪⎪⎩注:对于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提供向心力。
对于非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的法向分力提供向心力,而切向分力是产生切向加速度的。
5.皮带传动问题解决方法:结论:1).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物体转动的角速度相同。
2).传动装置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6.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这个吸引力称万有引力。
大小: 122m m F Gr= 方向:两个物体连线上、相吸。
其中2211/6.6710G -=⨯牛米千克 称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钮秆测定。
机 械 能知识点拨:1.功的概念: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力做功的计算公式: W =FScosθ θ为力与位移之间夹角。
在0 ≤ θ < 900时:W >0 力对物体做正功,此力为动力。
反映物体机械能增加。
在θ = 0时:W =0 力对物体不做功。
物体机械能不变。
在900 <θ ≤1800时:W < 0 力对物体做负功,即物体克服此力做功,此力为阻力。
反映物体机械能减少。
(2)求功的几条途径:(Ⅰ)利用W =FScosθ求功,此式一般用来求恒力的功,但对于力F 随位移S 变化是一次函数的,可以用力对位移的算术平均值F 计算功。
(Ⅱ)利用W =P t 求功,此式一般用来求恒功率的功。
(Ⅲ)利用动能定理∑W =ΔE K 求功,此式不仅可求恒力的功,也可求变力的功。
(Ⅳ)利用示功图(即F —S 图)求功,示功图(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滑动摩擦力做功:W=fd (d 是两物体间的相对位移),且W=Q (摩擦生热) 2.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功率定义式: W P t=(2)功率的一个导出公式: P =Fv cos θ θ为力与速度之间夹角。
注:计算平均功率:W P t=或 cos P Fv θ= 其中v 为平均速度。
计算瞬时功率:P =Fv cos θ 其中v 为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
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4)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引力的功率. ①以恒定功率P 启动:机车的运动过程是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以最大速度v m =P/f 作匀速直线运动。
v-t 图像。
②以恒定牵引力F 启动:机车先作匀加速运动,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速度为v 1=P/F ,而后开始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以最大速度v m =P/f 作匀速直线运动。
v-t 图像。
3.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即2221211122KK K W EE E mv mv =∆=-=-∑在∑W >0:ΔE K >0 动能增加; 在∑W =0:ΔE K =0 动能不变;在∑W <0:ΔE K <0 动能减少。
说明:(1)动能定理是标量方程。
(2)凡是与位移有关的质点力学问题,一般都可以用动能定解决,而且往往比应用牛顿定律更为方便。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①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②分析各个力做功的情况;③确定研究过程的初动能和末动能; ④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
4.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关系W G =-ΔE P =-(E P2-E P1)=-(mgh 2-mgh 1)当W G >0:ΔE P <0 即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当W G =0:ΔE P =0 即重力不做功,重力势能不变; 当W G <0:ΔE P >0 即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
说明:(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物体的始、末位置有关。
(2)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E P =mgh 中h 为物体的高度,h 只有对于确定的参考平面才有意义,即h 具有相对性,因此重力势能也具有相对性。
(3)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在参考平面上方E P >0,正势能。
在参考平面下方E P <0,负势能。
5.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和弹力(这里指遵守胡克定律f =kx 的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1)表达式:E K1+ E P1=E K2+ E P2 或ΔE K =-ΔE P 或2211221122mv mgh mv mgh +=+(2)机械能守恒条件:只有重力和弹力(这里指遵守胡克定律f =kx 的弹力)做功,而其他力不做功。
(3)应用机械能守恒解题的步骤:①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②判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 ③确定研究过程中始、末状态的机械能,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
6.功能关系(1)当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2)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G p W E -=∆ (势能定理) (3)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总W E k =∆(动能定理)(4)除了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E W ∆=G 除 (功能原理-机械能定理)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知识点点拨: 一、振动部分1.表征机械振动的物理量⑴ 位移(x ):振动物体始终以平衡位置为参考点的位移。
⑵ 回复力(F ):振动物体偏离平衡位置后,受到一个始终指向平衡位置的力称回复力。
注:① 回复力是效果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不是性质力。
② 回复力总是沿作振动物体运动的切线方向,它是振动物体在切线方向上的合力。
⑶ 振幅 (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用来描写振动的强弱。
⑷ 周期(T ):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问,用来描写振动的快慢。
⑸ 频率(f ):振动物体1秒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它也是用来描写振动的快慢。
1f T= 2.简谐振动⑴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点:F kx =-回 “-”表示 F 回与 x 的方向相反。
F ka x m m==-回回 “-”表示 a 回 与 x 的方向相反。
其中k 为振动系数,它是一个常数。
x 为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⑵ 简谐振动的图象:① 振动图象表示振动物体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x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
② 简谐振动的图象是一条余弦(或正弦)的曲线。
③ 从图象中可直接得知振幅A、周期T以及振动物体在任意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根据曲线的切线斜率变化可定性得知振体的速度变化。
⑶ 作简谐振动的物体它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关系和与之对应的回复力、动能及势能的关系:在平衡位置:0x =; 0a =; m v v =最大; 0F =回; k km E E =最大; 0p E =。
在振幅位置:x A =±最大;ka A m=最大;0v =;F kA =回最大;0k E =;p km E E =最大。
⑷ 简谐振动的两个特例① 弹簧振子:弹簧振子的周期T 与振幅无关,与振子质量m 和弹簧的劲度系数k 有关,m大k 小,T 就大;m 小k 大,T 就大。
a) 位移x :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b) 回复力F :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回复力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名的力。
此模型中的回复力是由弹簧的弹力提供。
c) 加速度a :因为a=F 合/m ,此模型中的振子所受的合力就是弹簧的弹力,即回复力,所以a 的大小和方向与F 相同。
速度v :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所以,远离平衡位置的过程是加速度变大的减速运动,靠近平衡位置的过程是加速度变小的加速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② 单摆:a .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与一根不能伸长的轻绳相连组成一个单摆,单摆是理想模型。
b .使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是重力在切线方向上的分力。
c .在摆角05θ≤时,单摆的振动才是简谐振动。
d .单摆的周期公式:2T π= T 与振幅、单摆的质量m 无关。
Be .周期T =2秒的单摆称秒摆。
3.振动的能量振动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即为振动的能量 k p km pm E E E E E =+==振 在平衡位置:∵ 0p E =、 k km E E = ∴ km E E =振在振幅位置:∵ 0k E =、 p pm E E = ∴ pm E E =振 4.受迫振动⑴ 物体在周期性策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⑵ 稳定时,受迫振动的频率与策动力的频率相同。
⑶ 在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即发生共振。
二、波动部分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⑴ 产生条件:① 作机械振动的波源;② 传播振动的介质。
⑵ 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的运动形式和振动的能量,介质不会随波迁移。
⑶ 机械波的种类:横波与纵波。
注:介质中每个质点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介质中后振动的质点振动情况,总是落后于相邻先振动质点的振动。
2.表征机械波的物理量⑴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叫波长。
在波的图象中即是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⑵ 频率(f )和周期 (T ):波的频率和周期由波源的振动频率和周期决定,在任何介质中波的频率和周期是不变的。
⑶ 波速(v ):单位时间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它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公式: x v f t Tλλ=== 3.简谐波的图象波的图象表示在某一时刻,介质中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