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商理论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 形成等级不同的商业区位。
精选ppt
25
地价模型
• 1961年,Getis就指出,不同零售企业在空间上 表现为零售业的销售量随着离开最高地价区位 距离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 纳斯 (Nourse)做了相关的实证性研究,他描 述了沿购物中心某个方向地价的变化与零售业 类型之间的关系(如图4-5)。各种商业活动单位 承租能力表现出距离衰减,整体上呈现出类似 于杜能(Thunon)环的地价分布图。由于特 殊的潜能,街道拐角表现类似与中心区的地价 模式,表现出地价空间分布的分形结构。
4
• 零售业态 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 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
• 零售业态的分类依据主要是零售业的选 址、规模、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店堂 设施、经营方式、服务功能等。
精选ppt
5
国家标准零售业态分类
• 百货店 department store • 超级市场 super market • 大型综合超市 general merchandise store • 便利店 convenience store • 仓储商店 discount store • 购物中心 shopping center • 专业店 specialty store • 专卖店 exclusive shop • 家居中心 home center
• 第二大类型:传统的购物街、沿主要干线分布 的商业地域、在郊区形成新的带状商业地域、 高速公路指向的商业集聚地域,一般呈带状分 布;
• 第三大类型:专业化地域—集聚利益和接触利 益,如各种类型的“街”或“区”等
精选ppt
22
零售业空间类型划分
• 3、R.L. Davies(1976)对英国城市的研究中 发现由于汽车广泛使用,商业中心类型具有一 定的带状特点;另外,交通工具的改善和普及 使城市商业中心等级出现减少或缺失现象。这 种高瞻远瞩的预言对今后,尤其是当代城市商 业规划和中心地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区位商方法
第三节区位商方法
区位理论,是研究区位优势的一种主要理论,其中区位商是区位理论的量化体现。
早期人们在运用区位商方法时,主要是对区位单一行业进行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区位商的内涵不断丰富,正在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
一、传统的区位商含义及模式
所谓区位商,是指某区域某行业就业人员数与该区域全部行
业就业人员数之比和全国该行业从业人员数与全国所有行业就业人员数之比相除所得的商。
假设:某区域某行业就业人员数为YHR
某区域全部行业就业人员数为YR
全国某行业就业人员数为QHR
全国全部行业就业人员数为QR
那么:该区域的区位商模式为:
当区位商大于1,说明该区域某行业发展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等于1则说明与全国同行业水平相等;而区位商小于1说明该区域的某行业在全国处于劣势地位。
比如:在我国沿海某城市软件业较发达,已知该区域的软件业从业人员有10000人;该区域的所有从业人员为40000人:全国软件业从业人员为300万人,全国职工(从业人员)2000万人,试求该区域的区位商。
如果仅从人力资源角度,该区域在软件业方面具有优势。
众所周知,传统的区位商仅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对行业去研究的,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区位商理论
区位商区位商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集群识别方法,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
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商指标可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
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并根据区位商Q值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
Q的值越大,则专门化率也越大。
根据有关数据,可分别计算出中部地区以及中部各省份不同行业相对于全国同类行业的区位商。
一般来讲,如果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5,则该产业在当地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合理计算利用区位商对企业决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区位商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公式其中N1为研究区域某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A1为研究区域所有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N0为背景区域某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A0为背景区域所有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
N1A1N0A0 N1A1N0A0维普资讯 ■■■-关注政府? OENETGVRMN一、前言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0但制造业只占1%,0由此可以看出地区1的制造业集中程度较高,即专业化水平较高,有比较优具势。
因此,以说,可区位商越大,该地区该产业的比较优势越明显,竞争能力越强。
Ll时,明该地区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当Q>表势,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产业较强的竞争力;Ll,明当Q时表该地区该产业处于均势,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Lil,该当Qi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比较劣势,竞争力较弱。
区位商指标体系在国内诸多学者对产业的实际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如唐垒、曾国平(04)用区位商指标对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产业20运结构和布局进行了比较分析;李少游(05)20通过建立区位商指标体系对广西特色产业进行了研究;晓红(06)刘20利用区位商法对陕西的产业进行了测评,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等等。
区位商的解释和计算方法
区位商的解释和计算方法
解释1:所谓区位商,是指某区域某行业就业人员数与该区域全部行业就业人员数之比和全国该行业从业人员数与全国所有行业就业人员数之比相除所得的商。
解释2:2、区位商是指地区某工业产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与该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之比值.如果区位商大于1表示该产品具有一定的专业化意义.反之如果区位商小于1则表示该产品不具备专业化意义
解释3: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
区位商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如果区位商小于或等于1,则认为该产业是自给性部门。
如果要计算包头某产业的区位商要有包头该产业的产值以及全国该产业的产值,包头工业的产值和全国工业的产值公式区位商=包头某产业产值\全国该产业产值\包头工业产值\全国工业产值。
比值若大于一可以认为该产业是该地区的专业化部门。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四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第二节零售业区位论一、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区位主体的性质不同,决定区位选择的因素也不相同。
决定零售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消费市场状况,如消费者的数量、收入、人口构成和生活方式等;二是购物空间的接近性,一般指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三是零售业间的竞争状况,即在市场区域中同行业竞争者的数量以及发展水平等。
在这些因子中,有的对某种区位起决定作用,而有的对其他区位起决定作用,也有些区位选择是这些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四是地价,不同等级的零售商业中心,能够支付地价的能力也不同,地价是制约零售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一)消费市场状况研究零售业区位的决策必须从市场入手,市场区域的大小、贫富和构成等对零售业态选择和规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消费者指向,即零售业区位与人口的分布密度呈比例。
人口密度大的区域零售业区位一般比较多,而且规模也相对大。
2、消费者收入。
收入的差异主要表示在市场区域的总购买力和收入等级间产生的购买行为模型的差异上。
这种差异产生的结果是对零售区位的类型、数量和规模要求不同。
(二)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1、消费者的购买量随着距零售区位的距离增加在减少,当该距离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因交通费太大,购买量就变为零,此时的距离就是克里斯泰勒所说的货物供给范围的上限或外侧界限。
2、需求空间曲线的空间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城市内部零售区位空间的结构。
如果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平缓,即距离费用完全可忽略,说明所有的购物在一个或几个大的零售中心进行,表示零售区位具有极强的空间集聚性;相反,如果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很陡,表示市场区域被若干个零售商业中心分割,零售区位趋于分散。
3、交通条件对零售区位的作用可通过交通费用的变化来表示。
一般地,交通设施条件好的市场区域,消费者购物所需要的时间会缩短,空间费用会降低;对于零售区位而言,其商品的销售范围会扩大,商业规模等级也有可能扩大。
因此,在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常能形成大型的商业中心。
5 区位论与商业规划
集聚指向,可 以使运费指向 与劳动费指向 所决定的基本 工业区位格局 再次偏移。
市场区位论
廖什市场区位论(廖什[德,1906-1945,《经济
区位论》]) 最大利润原则,销售圆锥体,六角形市场网络,供给距 离与市场面积
Q
Q
F P
F
P
F
商业区位
现代商业特征: 大型化、综合化、娱乐化,均衡化(单中心 多中心),多样化、高级化 商业布局的区位指向: 市场、消费指向 ;集聚指向;交通指向 商业区位的层次和类型 : 批发市场区位,商业机街区位,商店区位 商业等级体系:市级、区级、社区、邻里
《广州市商业网点十年发展规划(2001-2010)》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广州商业网点规划的理念和要求 第三章 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第四章 实施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对策
第一章 总则 (略)
第二章 广州商业网点规划的理念和要求
2.1 现代商业理念 2.1.1 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 2.1.2 休闲商业、网络商业、景观商业、生态商业
主要内容包括商业发展定位和目标,商业总体空间 布局和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商业规划
商业网点是指根据网点建设规划管理需要 所界定的从事商品流通,为生产经营和生活 服务的单体商业经营场所或在同一区域内 统一开发,统一经营或统一管理的综合商业 经营场所,包括零售商店,商品交易市场,旧 货市场,汽车交易市场,物流基地,餐饮店及 其他生活服务业设施等.
3.1.1.1 四线三圈
拓展“四线”商业带 快速干道和快速轨道放射线既是旧城区与城市新拓
展地区的连接线,也是商业网点发展的命脉线和支撑线。
---- 东推进 依托快速轨道交通和快速干道,向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黄埔区、增城市推进,发展为东部产业带和东部新城区服务的、充 满现代活力和具有较强辐射力的东部商业带。 ---- 西延伸 利用芳村区位优势,以现代物流业、商贸业、餐饮业、 休闲旅游业等为重心,延伸商业发展脉络,打造连接和辐射邻近城 市的西部商业带; ---- 南跳跃 充分利用地铁、轻轨和快速干道的建设优势,实施向番 禺、广州新城、南沙等地的跳跃式发展;利用沙湾水道和临海滨水 区,大力发展为现代新城区和临海产业区开发建设服务的南部商业 带。 ---- 北培育 依托国际新机场和“双快”交通网络,加快建设为大空 港、大产业和新城区服务的国际物流园区、批发市场园区和零售服 务商业功能区,科学规划北部各中心镇,培育和发展北部商业带。
第4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
8
(二) 中心性
◆概念:
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性,或者说是 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测度:
中心地供给其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C = B1-B2
式中:
C——中心地的中心性; B1——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B2——中心地供给中心地自身的中心商品和服务的
数量。
04.07.2021
但是,不同类型的零售业所能支付的地价能 力不同导致区位趋向有差异:高支付地价能力的 企业趋于条件好的区位;低支付能力的企业趋于 地价便宜的区位。——地价倾斜线 (诺斯Nourse)
36
• 3、大型综合超市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 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满足顾客一次性购 足需求的零售业态。
• 4、 便利店(方便店)是满足顾客便利性需 求为主要的目的的零售业态。
• 5、专业店指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的,并且 具备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适当的售 后服务,满足消费者对某大类商品的选择需 求的零售业态。
04.07.2021
经济地理课件
37
• 6、专卖店指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制造商品牌, 适应消费者对品牌选择需求和中间商品牌的 零售业态。
• 7、购物中心指企业有计划地开发、拥有、 管理运营的各类零售业态、服务设施的集合 体。
• 8、仓储式商场指以经营生活资料为主的,储 销一体、低价销售、提供有限服务的零售业 态(其中有的采取会员制形式,只为会员服 务)。
04.07.2021
经济地理课件
24
2.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关系为: 1,4, 16,64,256,…。
因此,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
系统也称为K=4的中心地系统。
第三章区位理论
6、平原周围为不毛荒野,并与外界隔绝
(二)孤立国的农业布局内容
杜能认为,在什麽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 决于利润。而利润(P)则是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 品的市场价格(V)与把农产品运到市场上的运费(T)等 三个因素决定的。用公式表示就是:
P = V–(E+T)
杜能运用这个公式分析了城市周围土地利用类型及农 业集约化程度,得出结论是:城市周围土地的利用类型以 及农业集约化程度都是随着距离的递远呈带状变化,围绕 城市形成一系列同心圆,即 “杜能圈”。
佩兰德的区位理论
价 格
运输 成本 工厂 价格
A′
B′
A
B X
A市场
B市场
图3-5 两厂商市场分布理论
阿隆索的区位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阿隆索的研究成果: 他认为,各种经济活动的区位是由其所能够支付的地租而决 定的。在市场竞争条件下,通过土地供求机制、土地价格机制的 作用和调整,各种经济活动竞争使用土地,并经过竞争决定各种 经济活动的最佳区位选择。 阿隆索假定在一个均质平坦的平原上,仅有一个单核心的 城市,市内交通便捷,可通达各个方向,城市中的土地可直接用
依据原材料在生产中的上述特点,韦伯设计了原材 料系数公式:原材料系数= 地方性原材料总重量
制成品总重量
屠 能 圈
城市
图3-1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三)杜能理论的贡献
1、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是从极差地租出发,阐明了市场距 离对农业市场集约程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并得 出结论: 农业布局应该按由近到远配置不同的作物,其经营 方式也应由集约到粗放变化。 2、引申出作物的最优区位,首次确立了两个重要的概念, 即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着客观规律性和优势区位的相对 性。
第二节区位理论
第二节区位理论区位(德文为standort,英文为location)的含义是“分布的地区或地点”。
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空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区位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⑴古典区位理论,主要指杜能于1875年创立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于1909年创立的工业区位论。
其共同特点都是立足于单一的农场或工厂,着眼于成本特别是运费最省。
⑵改进的区位理论,主要指直到二次大战前后经过改进的各种经济区位理论,有市场区边界区位理论、综合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相互作用理论、分界点理论等。
特点是从立足于单一的企业转变为立足于城市,从着眼于成本、运费最省发展为追求市场的扩大。
⑶现代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学),主要指6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以区域经济研究为特征的区位理论。
影响经济区位的因素是很多的,与前面提到的生产力布局的条件和因素相似,包括:自然环境方面的地质地形、气候、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因素;社会政治方面的社会安定、教育水平、法制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经济技术方面的劳动力供应量和价格、地价、市场容量、金融信用手段、生产技术工艺及成本等因素;基础设施方面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交通通讯条件、能源动力供应、给排水设施因素等。
然而并非所有区位理论都能全面考虑这些区位影响因素,特别是早期的区位模型必须把很多因素假设为不变的,只分析某几个重要变量的影响。
但目前区位研究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贴近复杂的现实。
一、杜能的区位理论1826年杜能在他的《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孤立国》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区位理论的思想。
为了进行区位研究,杜能在他的大农场上花费了40年的时间从事试验、观察和分析。
为了说明农产品生产地到农产品消费地的距离对土地利用类型产生的影响,杜能在下列假设的前提下提出了“孤立国”的区位模型:一个城市位于一大片平原地区的中心,该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是完全相同的;城市负责供应必需的工业品,城市周围的土地则种植各种农作物以供应该城市消费,这也是该平原上农民的唯一市场,完全排除与该地区以外其他市场的联系和竞争关系;城市与周围地区只依靠道路联系,并且从任何一点到城市都是直线运输,农产品运到城市的运输费用与其重量和距离成正比。
第三章 商业区位论
第三章商业区位论第一节概述一、相关理论(一)研究体系1、商业地理学:以商品生产地域的分布规律、商品空间位移的网络分布规律。
商品销售地理位置的区域组合规律。
——中宏观地域层次上的区域总体表象的描述,这是传统商业地理学研究的共同特征。
注:杨吾扬等. 商业地理学-理论基础与中国商业地理. 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2、城市内部商业活动研究注重研究城市内部商业街和商业小区的布局,运用数量模型,并着眼研究不同商业业态形式在城市商业布局中的一般特点。
——从中宏观到中微观到微观如:餐饮、服装、报刊等3、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1)依托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跨国)公司(企业)在城市体系尺度上的连锁经营和跨国经营过程(零售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etailing,展开对中宏观地域的研究(2)对于城市内部尺度(intra-urban scale)主要通过对单体商业活动和连锁、特许经营等组织形式、业态形式和业种类型的空间地域结构来实现(二)营销、分销、商业活动1、营销(marketing):针对集团、公司和企业等单体经济活动与消费者活动而言2、分销(distribution):包括了产品的最后加工过程、运输仓储过程、批发零售过程以及消费过程3、商业活动(commercial activity):只是营销活动的一部分,强调销售供给和消费需求在总量、空间和功能上的动态平衡关系。
不仅研究商业本身,还研究消费者(三)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内部商业活动空间结构、基于城市体系的商业活动空间结构1、基于城市体系的商业活动主要针对具有连锁经营功能的商业企业或集团而言2、基于城市内部的商业活动,主要研究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二、零售业区位选择的因子(一)市场零售区位与其他产业区位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消费者指向,并以此来决定服务门槛和服务半径:即消费者购买某商品和享受某种服务要克服的空间距离1、市场与人口(1)服务门槛小的零售业与需求者的分布空间相对应,呈分散分布;服务门槛大的零售业等级也相应较高,布局数量有限。
商业区位论
影响商品的品质与性能形成全国性土、特、风味商品。
经济地理位置:对商业中心和商业集散地的兴衰至关重要。 历史条件:历史基础、 传统商业联系、久负盛名的老字号 消费偏好:消费行为、消费偏好、消费习惯等。 技术因素:科学管理水平,存储技术现代化、运输技术的大
②克氏确立中心地系统恒定原则,与事实不尽相符
③克氏把消费者看作经济人,与现实不符
④克氏忽视集聚利益
⑤克氏未对需求增加、交通发展和人口移动因素影响
中心地系统变化进行分析
2、集聚理论
经济学家韦伯(A.Weber,1909)最早提出集聚 经济的概念,他在1909年出版的《工业区位论》一 书中,把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探讨 了产业集聚的因素,量化了集聚形成的规则。韦伯 认为区位因子的合理组合使得企业成本和运费最小 化,企业按照这样的思路就会将其场所放在生产和 流通上最节省的地点。
商业区位论
商业区位论是以美国人弗兰克· 费特尔为代表的 经济学家提出的贸易理论。费特尔认为贸易区域与 生产成本、运输成本有最明显的关系。当这两种成 本相同时,运费与运距成正比,就存在一条与假定 的以A、B两地为中心的贸易区等距的贸易分界线, 反之,生产成本低、运输费用小的产品生产地的贸 易区域扩大。他还认为商业销售范围,与商业中心 实力或潜力有关,并与之成正比增长。
群体效应。
二、商业区位选择的理论 1、中心地理论 (1)背景 ①经济活动集聚:人口、工业向城市集聚。 ②城市问题涌现:环境恶化、交通拥挤等。 (2)目的
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化——城市数量、规模及分布的
规律。
(3)研究方法
在实际调研基础上,运用演绎法研究中心地的空
基于区位商理论的呼包鄂城市群产业竞争力分析
基于区位商理论的呼包鄂城市群产业竞争力分析呼包鄂城市群位于中国中部,是内蒙古、山西、陕西三省区的交汇处,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冶金基地。
作为一个形成较早且经济发达的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的产业竞争力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基于区位商理论,对呼包鄂城市群的产业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
一、区位商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区位商是指一个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的地方所具有的各种优势条件。
在城市群的产业竞争力中,区位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区位商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和物流条件,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在区位商较高的城市群中,人才和资本往往更加聚集,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更有利于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
最后,区位商高的城市群往往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具备较高的规模经济效应,从而能够更好地吸引外资和开展国际合作。
二、呼包鄂城市群的区位商优势呼包鄂城市群位于中国中部,具备较高的区位商优势。
首先,呼包鄂城市群地处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网络,便捷的交通条件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和物流的畅通。
其次,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为能源和冶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次,呼包鄂城市群拥有良好的教育和科研机构,人才集聚效应显著,为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最后,呼包鄂城市群的市场规模较大,周边省区和中西部地区都是潜在的合作伙伴,为经济合作和跨区域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呼包鄂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现状目前,呼包鄂城市群的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产业是呼包鄂城市群的优势产业之一。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相关企业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 冶金产业也是呼包鄂城市群的支柱产业之一。
该地区拥有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 交通物流产业发展迅速。
呼包鄂城市群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各类物流企业和交通枢纽在该地区发展迅速,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
4. 新兴产业崛起。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主要包括中心地理论、环绕理论和园区理论等。
中心地理论是由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韦伯在20世纪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商业和服务业企业会聚集在人口、交通便利的中心地带。
中心地理论有助于解释商业和服务业企业在城市中的集聚现象,并可以指导企业在选择落地地点时考虑人口分布和交通便利度等因素。
环绕理论是由经济学家威廉·勒佩先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商业和服务业企业以中心地区为核心,向周围地区扩散。
环绕理论有助于解释商业和服务业企业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可以指导企业在扩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发展策略。
园区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和服务业企业在特定的园区内进行集聚,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和资源,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园区理论有助于解释商业和服务业企业在选择落地地点时考虑区域集聚效应的重要性,并可以指导企业在选择园区时考虑共享经济的概念。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深圳为例,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商业和服务业企业落户。
深圳以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完善的交通网络和优质的人力资源成为众多企业的首选。
另外,深圳还利用园区理论,建设了一大批产业园区,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配套设施。
这一系列的成功案例证明了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是对商业和服务业企业选择落地地点的理论体系。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区位理论和实践案例等方面,展示了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的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商业和服务业区位选择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仍需不断深入。
1.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商业和服务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商业和服务业企业的区位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成功。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区位理论PPT课件
10
3、人口分布及迁移 人口迁移促进产业发展 劳动技术传播,出现新的产业部门 技术移民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11
4、人口的文化特征 5、劳动力成本
当劳动力因子 出现比较优势时
高技术产业趋向高素 质劳动力区位
劳 动 密 集 型 产 业 趋 向 劳 动 力成本低的区位
12
(三)运输因子 是经济活动区位的空间引力 1、通达性 2、运输费用 3、现代运输拓宽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空间
8
2、自然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经济活动内容 而异
直接影响第一产业 间接影响第二产业 影响经济地域类型 3、自然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不断发展变化
总的趋势在弱化 科技进步与现代交通运输
9
(二)劳动力因子 使经济活动区位发生变化
1、劳动力数量 2、劳动力质量
文化科学技术水平 技术、技能及熟练程度
(3)集聚指向
由运费和劳动费确定的工业区位,在集聚因子的作用 下,有可能引起集中或分散,使工业区位再次发生位移。一 般来说,集聚收到的利益大于其相关的区位点所追加的运费 和劳动费用之和,则集聚成为可能。
30
5、工业区位论的意义 1)应用性
运费、劳动费和集聚指向在工业布局时广泛应用
2)理论性
第一个建立工业区位论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高科技发展水平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经济
生产力
军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威慑力
政治
影响力
社会发展
推动力
16
1、技术进步改变了自然资源的意义,从而 影响经济活动 增加可利用自然资源种类 降低矿产资源利用的品位界限 拓宽了资源利用的深度
17
商业区位理论
1商业空间集聚的动因(消费行为驱动)
(1)选择消费的需要 (2)一次性购物、大量购物的需要 (3)随机购物和娱乐休闲的需要 (4)信赖消费需要
商业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ecnu
(二) 商业空间集聚的质量评价
理想商圈:
商业企业顾客的最大空间范围
商业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ecnu
(一)商圈的结构
3门槛商圈与理想商圈 门槛商圈:
保证商业运营最起码的人口规模所在的空间 范围。
理想商圈:
商业企业顾客的最大空间范围。
商业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ecnu
(一)商圈的结构
商业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ecnu
(二)制约商圈规模的因素
1商业区(街)的规模大小
百货、超市、品牌店、专卖店等 2核心商业的多少与知名度 3商业街的结构
不饱和的情况下,越大越好 集购物、娱乐、餐饮、旅游为一体
经营形式多寡 经营种类和档次多少 商业设施的布局
商业街(区)向干路交通,交通枢纽附近转移。 例如:上海七宝商业中心 漕宝路—七莘路(干路)—两路交叉口
(3)郊区大卖场增加免费班车,扩大商圈
商业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ecnu
(三)商圈间竞争的策略
2强化核心品牌店(旗舰店 )
商业街的知名度来源于品牌店的知名度 例如: 王府井——王府井百货大楼 南京路——上海第一百货商店 名店、老店支撑商业街
(2)规模小的城市
市级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中心合一
商业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ecnu
(三)商圈间竞争的策略
1改善交通条件 2强化核心品牌店 3增加选择品的比例,集聚人气 4抢占先入优势,理性应对区位惯性
房地产经济学04--区位理论资料
主要包括:布局场所的土地费;固定资产费; 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 料费;劳动成本;物品的运费; 资本的利率; 固定资产的折旧率。
第二步,确定一般性区位因子
固定资产的折旧率以及利率没有区位意义; 土地费在考虑集聚、分散因素之前是一样的; 固定资产费一般不与区位发生直接关系。 因此,可以确定工业的一般区位因子有:
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第三阶段: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
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三、工业区位论的基本要点
(一)运费指向论
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下,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
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
几个相关概念
遍布性原料
原材料
纯原料
遍布性原料:到处都可以有的原料;
或几个特别地点的不同位置,如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距离自然资源的 远近、距离市场的远近等。 自然区位是经济区位形成后其效益大小的重要自然条件和制约因素;交 通因素的优劣往往决定该区域的经济价值。
经济区位
宏观区位:主要是指某个城市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如在一 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所处的位置或地位。
劳动费用最低区位的图解
劳动费用最低区位的图解
图中,P为运费指向确定的运费 最小区位,劳动力低廉地L1、 L2分别比P处的劳动费低3个单 位, 因L1在临界等费线S3的内 侧,即增加运费低于节约的劳 动费,工厂区位将移向L1处; 相反,由于L2在临界等费用线 S3的外侧,则不会转向L2处。
结论:当劳动费的节约额 ﹥ 区位转移的新增运费额时, 工业布局在低廉劳动费地点。工业区位发生的第一次偏离。
原料、燃料费;劳动成本;运费。
(二)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位商区位商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集群识别方法,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
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商指标可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
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并根据区位商Q值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
Q的值越大,则专门化率也越大。
根据有关数据,可分别计算出中部地区以及中部各省份不同行业相对于全国同类行业的区位商。
一般来讲,如果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5,则该产业在当地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合理计算利用区位商对企业决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区位商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公式
其中N1为研究区域某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A1为研究区域所有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N0为背景区域某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A0为背景区域所有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
N1A1N0A0 N1A1N0A0
维普资讯 ■■■-关注政府? OENETGVRMN一、前言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0但制造业只占1%,0由此可以看出地区1的制造业集中程度较高,即专业化水平较高,有比较优具势。
因此,以说,可区位商越大,该地区该产业的比较优势越明显,竞争能力越强。
Ll时,明该地区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当Q>表势,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产业较强的竞争力;Ll,明当Q时表该地区该产业处于均势,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Lil,该当Qi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比较劣势,竞争力较弱。
区位商指标体系在国内诸多学者对产业的实际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如唐垒、曾国平(04)用区位商指标对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产业20运结构和布局进行了比较分析;李少游(05)20通过建立区位商指标体系对广西特色产业进行了研究;晓红(06)刘20利用区位商法对陕西的产业进行了测评,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等等。
从各实际研究的结论来看,区位商法是明确各部门或产业活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差异、重点和薄弱环节所在及在评价和判断区域优势产业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也将尝试运用此方法所谓地方优势产业是指那些凭借该地区的特殊有利条件,能够相对于其他
区域以更低廉的成本生产某种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部门。
对于地方优势产业的判断和识别,可以根据既定产业产出的地区份额来判定该产业的优势区位或既定区域的优势产业。
然而考虑到区域规模的差异性,直接进行市场占有率的比较会低估幅员较小区域的优势,因此利用相对份额来判断区域比较优势产业是较为合理、科学的方法,区位商是计量这种相对份额的重要指标(而郑备,06)20。
二、区位商法介绍区位商是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的指标,它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达式为x./i∑xiLiQi=对重庆市工业中的优势产业进行测量和分析。
三、重庆市优势产业分析∑x∑∑x/】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两位数工业共分为39个大类,考虑到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为2002年新增,所以在本文研究中只选取了3个大类中的396表1重庆市的显著优势行业行业区
位商排名51.938.078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区位商15.414.4上式中,表示第ii个产业;表示第jj个地区;ux表示第j个地区的第i产业的产值指标。
区位商也称为区域规模优势指数或区域专门化率,表示该地区某一行业的规模水平和排名专业化程度,因此,相应地也可l以根据产业销售收入、企业数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量、企业从业人数来计算区位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商。
如,例有两个地区,区1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地其中5%集中在制造业;区260地医药制造业12.615.518.49l0
l】非金属矿采选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l.419.214.2办公用机械1l.5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5仪器仪表及文化、01经济论坛20 ? 12002维普资讯 GVRMN关注政府■■■●一OENET? 表2重庆市的潜在优势产业潜在
优势产业原因在于虽然它们具备一行业区位商09.3排名行业区位商排名11.011.0定的专业化水平,但优势地位并不明显,它们中可能孕育着某些潜在优势产业,也可能会沦落为劣势产业。
对于该部分产业,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培育需应未来重庆工业新增长点的重点领域。
1通用设备制造业2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1516煤炭开采和洗
选业09.5家具制造业{4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06.91饮料制造业706_8个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为《其中国统计年鉴20》《05和重庆市统计年鉴20》从计算结果来看,2005。
在04年重庆市36个工业行业的区位商值中,于1的行业有1大3个,小于1的有2,3个其中,区位商最大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51,小的是有色.最9金属矿采选业仅为00。
. ̄3就总体而言,由于重庆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体系比较完整,综合配套能力较强,且整体工业经济效益较好,所以重庆工业在一些领域还是具备相当竞争优势的。
为了进一步考察和分析重庆市的优势行业,我们将区位商值大于1.2的行业列为“显著优势行业”;区位商值大于08小于1..2的行业列为“潜在优势行业”;区位商值小于08的.行业列为“比较劣势产业”;分别如表1表2表3所示。
、、1显著优势行业。
表1.从可知,重庆具有显著优势的行业达3比较劣势产业。
.由表3可知,在重庆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有1,9个占到了总数的一半以上,区位商值小于08意味着其.,其地方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专业化水平,发展状况处于劣势,争能力较弱。
竞一般来说,这些产业不应作为重庆市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的选项,但如果由于区域战略的需要而发展这些产业,应考虑发展填补国内空白或科技创新型项目,而不是普通产品。
四、论结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内生性增长,其关键因素还在于产业的发展。
前文通过计算重庆市36个工业行业的区位商,对各行业的优劣势状况做了数量上
的描述,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到了1个,1占到了全部工业行业的1。
/上述行业作为重庆市的3优势行业,专业化水平较高,比较优势明显,重庆经济长期繁是荣发展的“驱动器”。
中,其区位商值高居榜首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很强,现实集群规模已形成,是重庆目前最
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
04年重庆市拥有规模以上的汽车20摩托车零部件配套企业45家,其摩托车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9达到了2.99%和8%,.这是全国其他地区难以企及的。
4除此之外的其它10个行业也都是重庆的传统优势行业,是在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优势基础上形成的,其优势地位较为稳固。
1当前,庆市的比较优势行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工业、.重冶金工业、能源工业、医药工业和烟草工业这五大领域。
这些优势行业是重庆市在“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应该重点考虑、优先发展的产业,力争使之成为引领重庆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主导产业”。
2.重庆市工业中的优势行业主要集中在一些资源加工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当中,如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用设备制造业、通运输设专交备制造业等等,而大多数的知识、术密集型产业则劣势明显,技特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高附加值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竞争能力较弱。
2潜在优势产业。
.从表2可以看到,重庆具有潜在优势的行业有6个,其区位商值都在08和1..间。
2之之所以将其归结为表3重庆市的比较劣势产业3重庆市工业行业.区位商03_排名行业区位商排名07.5行业中传统产业领域优势较为突出,而新兴产业发展则l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2塑料制品业81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92食品制造业02农副食品加工业1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07.507.306.606.22木材加工及木、、、、9竹
藤棕草3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03通信设备、1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3纺织服装、、2鞋帽制造业02.101.701.401.2尚且不足。
从前面的计算结果来看,区位商大于I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之中,而像I印刷业和T、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2造纸及纸制品业42金属制品业506.205.704.53石油加工、3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化学纤维制造业43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500.70
0.600.1记录媒介的复制等新兴产业的区位商则都小于I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
(者单位:庆工商作重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2皮革、、6毛皮羽毛例乏其制品业O4.42纺织业703-7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6Oo3.oO20 ?1062经济论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