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墨家以兼爱尚同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墨家的社会观与政治思想
墨家的社会观与政治思想颜佩恒政管学院学号:J201302029(交流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创说,学术空气十分活跃,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科学流派。
墨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自然科学家。
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与儒家并称显学。
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
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
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
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
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
它提出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
墨家学派在政治上所代表的是广大小生产者、小私有者阶层的利益。
墨子的学说,如“天志、明思”等仍脱离不了殷周的传统思想,但赋以了“非命、兼爱”的内容,以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差等”的思想。
墨子认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极力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
他更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献身精神。
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
他提出“非乐”、“节用”、“节葬”的主张,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的腐朽生活。
他意识到了劳动人类生活的基础,提出强调重视生产和“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主张。
在政治上,他主张改善劳动者和小生产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提倡“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并且提出“尚贤”和“尚同”的观点,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点:兼爱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
(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
墨子的兼爱、尚贤的政治思想
墨子以兼爱、尚贤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墨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的政治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儒家思想一起并称为春秋战国两大显学。
墨子思想的重要特点是注重实用,他针对当时社会状况,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墨子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反对战争,博爱万物的兼爱与非攻思想所谓兼爱,就是不分亲疏厚薄的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
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与儒家的博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相反。
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导致人们自私自利,亏人利己。
如诸侯爱自己的国家而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打别人的国家而利自己的国家。
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
因此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
墨子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途径。
通过兼爱,能实现和谐的社会秩序。
从兼爱思想出发,墨子反对战争,提倡“非攻”。
他认为一切战争都是违反道义的行为,罪莫大焉。
兼爱便必须非攻,非攻即反对攻战,即“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
是以天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
当然,非攻并不等于非战,而是反对侵略战争,很注重自卫战争。
自卫是反侵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自卫就会等于不反侵略。
兼爱是墨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
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兼爱非攻是墨子最著名的思想。
二、崇尚贤能,崇尚统一的尚贤与尚同思想尚贤就是尊重、重用贤人,所谓“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
墨子认为当时各诸侯国的王公大人在主观上都想把国家治理好,可实际上却是“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便是“不尚贤”。
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
墨子政治理论的核心
墨子政治理论的核心墨子政治理论的核心是“尚同”。
《墨子》书中有《尚同》篇。
“尚同”即“上同”,墨子主张:治国之道在于,人们的意见应当统一于上级——百姓上同于里长;里长上同于乡长;乡长上同于国君;国君上同于天子,天子最终上同于“天”。
这是墨子针对当时国家混乱而提出的政治纲领。
墨子认为,天下混乱是由于没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领,因此主张选择“仁人”、“贤者”担任各级领导,他们爱国利民,造福于百姓。
百官爱民,百姓安康,就能够达到天下大治。
天下既然得到治理,天子就使得天下之人思想统一,并与天道保持一致。
只有取信于民、依靠众人共同治理国家,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
总之,墨子认为,“尚同”是治国执政的根本与关键,只有做到了“尚同”,才能实现“天下大治”。
而墨子的“尚同”思想,则来源于《孙子兵法·计篇》“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孙子的原文如下:“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在这段话中,孙子主要谈战略的相关要素,提出了“五事七计”。
“道”就是“五事”之一。
译文:所以,要以如下五个根本方面的因素为基础,去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这五个根本方面即: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 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要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可与君主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
所谓“天”,就是指昼夜、寒暑与四季的更替。
所谓“地”,就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的平坦艰险、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对部队安危的影响。
墨子之政治学说
墨子之政治学说墨子之主义,在乎兼爱。
故其政治之目的,亦不过欲实行兼爱而已。
墨子于此,殆分消极积极两种。
今先就积极方面说:一,尚贤。
二,尚同。
墨子欲兼爱,势不能不尚同。
尚同者,欲天下之人同立于一法仪之下,而绝无彼此之见殊;故可以交相利而不至于交相害者也。
《尚同上篇》云:子墨子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
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相劳,腐?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此言天下之乱,由于主义之众多,彼此不相容,故必当有以统一之,而后天下之乱可止。
《尚同中篇》云:天下为发政施教曰:凡闻见善者必以告其上,闻见不善者亦必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己有善傍荐之,上有过规谏之;尚同义其上,孙诒让云义当作乎。
而毋有下比之心,上得则赏之,万民闻则誉之。
意若闻见善不以告其上,闻见不善亦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不能是,上之所非不能非;已有善不能傍荐之,上有过不能规谏之;下比而非其上者,上得则诛罚之,万民闻则非毁之。
故古者圣王之为刑政赏誉也甚明察以审信。
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欲得上之赏誉,而畏上之毁罚。
此墨子尚同之义,简括言之,凡下民皆当上同乎君上。
上有过虽可规谏,然墨子之意,其所谓君上者殆必为贤而无过者。
故下文接云:故里长顺天子政而一同其里之义。
里长既同其里之义,率其里之万民以尚同乎乡长,曰:凡里之万民皆尚同乎乡长,而不敢下比;乡长之所是,必亦是之;乡长之所非,必亦非之;去而不善言,学乡长之善言;去而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乡长固乡之贤者也,举乡人以法乡长,夫乡何说而不治哉?于是由乡长而国君,而天子,其尚同之法均同,凡此皆无“上有过则规谏”之说矣。
可见墨子理想之中,必为绝对之贤者矣。
于是有尚贤之说。
《尚贤上篇》云:子墨子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墨家的政治思想
以食为例:“足以充虚继气、强股 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求五味之调、 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
节葬
非乐
将战争分为两类:攻、诛
四、评价
1、爱与利相连,开中国功利主义政治观先河。
2、破血缘家族意识,是新社会之代言人。 3、兼爱与尚同并论,自相矛盾。 4、崇尚天志鬼神,以自身为真理之终极。
评论——现实与空想
2、尚同
尚同:崇尚同一;与上(级) 相同。
方今之时,复(回复)古之民始生 未有政长之时,盖其语曰天下之人异 义。是以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 百义,其人数滋众,其所谓义者滋众。 是以人是其以其而非人之义,故交相 非也。内之父子兄弟做怨仇,皆有离 散之心,不能相和合。至手舍余力不 以相劳,隐匿良道不以相教,腐朽余 财不以相分;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 然。
爱人,待周爱人(普遍地爱所 有的人)而后为爱人。……不周爱, 同为不爱人矣。
互相视对方若己身。
即欲人之爱利其亲也,然即吾何先从事即得 此?若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以爱 利吾亲乎。 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以我爱 利吾亲也。 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 无益之子。
夫பைடு நூலகம்人者,人必从而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 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 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尚同为政之本而治之要也。
是故里长(乡长)、国君者,里(乡、国) 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言悦:闻 善与不善,皆以告乡长(国君、天子),乡长 (国君、天子)之所是,必皆是之;乡长(国 君、天子)之所非,必皆非之。夫若(你们) 不善言,学乡长(国君、天子)之善言。夫若 不善行,学乡长(国君、天子)之善行,则乡 (国、天下)何说以乱哉。察乡(国、天下) 之所以治者何也,乡长(国君、天子)唯能一 同乡(国、天下)之义,是以乡(国、天下) 治也。
墨家政治学说主要内容
墨家政治学说主要内容
墨家政治学说是一种以兼爱、非攻、节用、尚贤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助,反对战争和浪费,主张以才德为重而非以财富和地位为尊。
下面是我总结的墨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
1. 兼爱:墨家认为爱应该是平等的,不分贵贱的。
每个人都应该以同样的方式被对待,而且应该互相帮助。
2. 非攻:墨家反对战争和暴力。
他们认为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破坏,而不是解决问题。
相反,他们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3. 节用:墨家强调节约和俭朴。
他们认为浪费是罪恶,应该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以保障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4. 尚贤:墨家认为才德兼备的人应该被选举担任领导职位。
他们认为这样的人能够带领社会进步,实现公正和和平。
墨家政治学说是一种追求平等、和平和节约的政治思想。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反对社会不公和浪费。
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墨家政治思想
③墨翟为“貊狄”或“蛮狄”之音转,非姓 墨翟为“貊狄” 蛮狄”之音转, 名 近代学者胡怀琛在其所撰《墨翟为印度人辨》 近代学者胡怀琛在其所撰《墨翟为印度人辨》 一文中提出,墨既非姓,翟也不是姓, 一文中提出,墨既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 是名,而是“貊狄” 蛮狄”之音转, 是名,而是“貊狄”或“蛮狄”之音转,是 用来称一个不知姓名的外国人。 用来称一个不知姓名的外国人。
(一)兼爱主张 1.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 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 1.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 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兼爱的含义 是针对“ 而言的, ①“兼”是针对“别”而言的,是“兼以易 反对儒家有差别的亲亲之爱。 别”、反对儒家有差别的亲亲之爱。 兼爱分为感情和利益两个层次。 ②兼爱分为感情和利益两个层次。感情层次 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平等普遍地爱。 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平等普遍地爱。利益层次 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 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使对方在爱中 得到利益(主要是指物质利益)。 得到利益(主要是指物质利益)。 ③“兼相爱”的实质就是“交相利”。“有 兼相爱”的实质就是“交相利” 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 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天志 中》)
3.政权的管理形式: 3.政权的管理形式: 政权的管理形式 统一全国的思想。 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 ①统一全国的思想。“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 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以治也” 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以治也” “上 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 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 推行各级谏议制度。里长→乡长 国君→天子 乡长→国君 ②推行各级谏议制度。里长 乡长 国君 天子 上有过,规谏之。 上有过, “上有过,规谏之。……上有过,不能规谏之, 上有过 不能规谏之, 上得而诛罚之。 上得而诛罚之。” 建立各级报告制度。 士之为政, ③建立各级报告制度。 “士之为政,得下之情则 凡闻见善者, 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 、“凡闻见善者,必以 告其上。闻见不善者,亦必以告其上” 告其上。闻见不善者,亦必以告其上” 司法公正制度。 ④司法公正制度。
治国通论-墨家治国思想
强 本 节 用
1)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的前提
墨子说:“今人固与禽兽、麋鹿、飞鸟、贞虫 异者也……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非乐· 上》)
墨子又说“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暖,不 强必寒,故不敢怠倦。”“凡天下群百 工……使各从事其所能。”(《节用· 中》)
即在墨子看来,不论是天子还是贱人,不同于 禽兽的根本点,就在于必须从事耕织和听政, 才能生活和生存。这里既触及到了人的本质特 征在于劳动实践活动,又十分清楚地表明:全 社会的人尽管从事的活动类型不同,但都必须 各行其事,各尽其责。
2)节用节葬:社会生活的态度
墨子说: 凡 五 谷 者 , 民 之 所 仰 也 。
君 子 所 以 为 养 也 。
故 民 无 仰 则 君 无 养 ,
民 无 食 则 不 可 事 。
故 食 不 可 不 务 也 ,
地 不 可 不 力 也 ,
用 不 可 不 节 也 。
《七患》
墨子节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节葬。其原话是:“天下 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贫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 治之… …若务三者,此仁者之为天下度也,既若此 也”,“计厚葬久丧,奚当此三利者哉?”(《节 葬· 下》) 即如果实行厚葬久丧不能达到“富贫众寡,安危治乱”的 目 的,就说明它是不仁不义,应该予以阻止之。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盖墨翟,宋之大 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 后。” • 可见,在西汉初年,墨翟的事迹已不能确知。
• 墨子画像及雕像
Page 2
古今名人评墨子
• 国家领导人评墨子
•孙中山: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 “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 《民 族主义第六讲》
乎!‛(尚同·中)。比较清楚地提出了以法治国与以法
墨子思想
浅议墨子的“兼爱”思想摘要:在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动荡中,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解体,处于社会底层的个体手工匠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阶层,个体手工匠和小农作为小生产者登上历史舞台,而墨家学派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强调兼爱和平等的观念,反对贵族统治者对小生产者的压榨和掠夺。
墨子提出了尚贤、尚同、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非儒等主张,实际都是围绕兼爱这个核心观念进行引申和阐发,本文尝试对墨子的兼爱思想进行评析。
关键词:墨子兼爱平等一、墨家学派简介在法家兴起以前,墨家是同儒家相对峙的最大学派,到战国末年,韩非还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但是由于墨、儒渊源相同,所以在社会理想上两者有相同之处。
两者都有强烈的复古意识,但前者更热衷于周代的礼乐制度,后者更欣赏夏代及其以前的简朴和“博爱”作风。
1墨家的成员大多是生活贫苦的小手工业者,随着奴隶制经济的解体,他们强烈反对贵族统治者对他们的压榨和掠夺,要求保护他们已经获得的私有财产权;反对给他们带来灾难的战争,要求保护保障他们生存的权利。
但是由于墨家主张要维护社会底层百姓的权益,显然不会符合统治者的意志,因此这门显学慢慢地就衰落了,但后来兴起的法家受到了墨家比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法律平等的思想,由墨子的兼爱思想发展来的,第二就是把法律作为惟一准则的思想,《墨子·尚同下》曾说古时“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千人千义”,“人之众不可胜计,义亦不可胜计”,提倡“一同天下之义”。
2墨家学派的特点:(1)墨者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宁死也不违背墨家的宗旨,并富于牺牲精神。
(2)墨家有严格的纪律,如果墨者的政治活动违背了墨家精神,就要受到制裁或批评。
如墨者胜绰为官时不能实行墨家的政治主张,却贪恋职位,结果受到制裁。
(3)墨者“以自苦为极”,过着很艰苦的生活。
(4)墨家有自己的法律:“墨子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相传墨子初学儒术,但由于不满儒术所提倡的繁琐的“礼”和厚葬,背弃儒学而自立新说。
墨子的主要哲学思想
墨子的主要哲学思想墨子,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约前468-前376)。
墨家学派创始人。
名翟,宋国人,一说鲁国人。
宋昭公时曾为宋国大夫。
出身贫贱,生活俭朴。
早年曾习儒术,后另立新说,成为儒学的主要反对派。
率徒奔波于齐、鲁、宋、楚、卫、魏国之间,多次制止战争。
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之说,主张发展生产,限制消费;强调节用、节葬,非乐,非攻;主张尚贤、尚同,反对世袭特权。
认为天有意志,为宇宙之主宰;又提出“非命”之说,认为夭寿、安危、治乱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力,主张以强力改变生活境遇。
提出“三表”法,以检证言论之是非,又有“取名”、“察类”、“明故”之论,奠立了中国逻辑学的基础。
其学说在战国时期与儒学并称“显学”,影响颇广;学派中带有宗教迷信色彩。
其思想体现于《墨子》一书。
墨子认为“尚贤”(任人唯贤)是为政之本,这种平等思想直接冲击宗法世袭制。
他又提出“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应“一同天下之义”,即制止天下动乱,必须选举贤能的士、卿、大夫、天子来一同天下,为万民兴利初害,这就是“尚同”。
墨子言功利,和杨朱的“为我”大相径庭,他说的利,不是利己,而是普天同利,这种建立在理想国上基础上的功利主义,是《墨子》一书的基本道德观念。
墨学是代表小生产阶级说话的,具有一定的人民性。
因此墨家反对剥削,崇尚劳动。
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不与劳动”的,就不能“获其实”。
《墨子》一书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形成的共同基本核心思想,便是墨子提出的“兼爱”(兼相爱),“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其它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
墨子的“兼爱”,是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基本观念的“仁”的改造。
墨子提倡“兼相爱” ,就是说无差别地爱社会上一切人。
关于墨家学说的现实价值,如鉴借墨家的“兼爱”思想,它要求人们平等互爱,也互相援助,突出了互利互助的精神;如鉴借墨家的“尚贤”思想,这“贤”主要是指有道德、有学识的人才,这一道德价值取向,对于激励人们加强自我修身、力争成为贤者有积极作用;如鉴借墨家的“节俭”思想,墨家的这一“节俭”思想于今而言,依然具有针对性,更值得我们提倡。
墨子以兼爱尚同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杨朱的政治主张
思想核心— 贵己” 思想核心—“贵己”和 “为我” 为我” 一:不要损害自我 “拔
一 毛而利天下,不为 也。”(《孟子·尽心上》) 孟子·尽心上》 二:处理好己与万物的关 系 “不以物累形” 不以物累形”
每个人都应自立(独立性) 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
童子牧羊式的政治 理想,
无为而治,即不干涉 或少加干涉。
墨家学派和“墨者” 墨家学派和“墨者”
一:墨家学派
墨子创立的自成体系的学派,唯一 一个以其创始人命名的学派
二“墨者” 墨者”
行侠仗义,富牺牲精神,以“自苦为 极”.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 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墨子为首领, 墨子死后选贤推出新首领,称为“钜 子”.纪律严格有墨者之法
╬墨子的政治起源论
“交相利”的主要内容: (一) 交相利的起点是要保证每个人的“生利”
“衣食者,人之生利也。”《节葬下》 “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非乐上》) 正是当时人民的三大巨患。
(二) 珍惜财物是交相利的基础。
取之于民者,还应用之于民、“反中民之利” 器物要求质朴耐用,不务华丽,否则也应加以禁止
“治天下如运诸掌然。” “百羊而群,使五尺之童子荷杖而 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君 且使尧率一羊,舜荷杖而随之, 则乱之始也。”(《说苑·政理》)
╬墨子和墨家学派 墨子
名翟(di),鲁国人,一 名翟(di),鲁国人,一 说宋国人。出身下层,会 制造木器,技艺高超。起 初从学于儒,“ 初从学于儒,“学儒者之 业,受孔子之术” 业,受孔子之术”(《淮 南子·要略》 南子·要略》)。后来却走 到了儒家的对立面,对儒 学进行了猛烈的批评。
一人一义的混乱时代
“一人一义” 自爱
墨子的兼爱论与尚同的二元政治论
墨子的兼爱论与尚同的二元政治论墨子,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
他创立了一个自成体系的学派。
墨子及其弟子形成了一个有严密纪律的团体,称为“墨者”。
一人一义的混乱时代。
墨子认为刑政、政长,即国家机器和官吏,不是与生民俱来的。
墨子学说的义,既有利于个人,又有利于他人和社会。
刑政、政长的产生。
墨子认为,一人一义是祸乱之源,与此相反,如果有了同一之义,祸乱就会消弭。
为了改变混乱局面,使一人一义归于统一,首先需要建立刑政,设立政长,政长之首便是天子。
墨子崇尚神鬼,认为天神主宰一切,并一再宣扬天子也要受天的指挥。
所以从墨子思想体系看,天子不是由民选举的,而是由天选择的。
天子的基本职责是一同天下之义。
但仅靠天子一人不能完成这一任务。
于是由天子置三公,封建诸侯,诸侯之下又立大夫,再下又设乡长、里长。
墨子的贡献在于沿着人类社会自身的矛盾运动对国家的产生进行探索。
社会政治的基本矛盾。
由上所述,墨子认为有两个矛盾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巨大作用。
其一,一人一义的自爱本性与社会秩序的矛盾。
墨子虽没有明确谈论过人性问题,不过从他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人的本性是恶的。
一人一义及其自爱不是社会的建设因素,不是积极力量,而是造成社会混乱之源。
只有对这种本性进行改造,社会才能走向安定。
为了社会的安定,必须对一人一义和自爱这种本性进行改造和斗争。
其二,君主的好坏决定着政治局面的好坏。
在刑政与政长两者之间,政长居于主动地位,关键在于执政者的品质。
兼相爱、交相利与平等观。
墨子认为,批评和否定一个东西,就应该用另一个东西来代替它。
如果光批评而想不出新办法,只能算空头批评家,无济于事。
从逻辑推理上,墨子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
每个人爱他人都像爱自己那样,毫无疑问会相安无事的。
可是当时的历史现实没有给人们提供互相爱的客观条件。
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终不免流于空论。
墨子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提出了人的平等性,人与人之间应平等相待。
交相利的起点是要保证每人的生利。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的兼爱主义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的兼爱主义在历史的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大融合的时代,各种思想流派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其中,墨家学派凭借其独特的兼爱主义理念,成为了当时的一种重要思潮。
本文将围绕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的兼爱主义进行探讨。
1. 兼爱主义的内涵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各国纷争不断。
在这样的背景下,墨子倡导了一种以兼爱为核心的思想。
兼爱主义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墨子主张消除战争和仇恨,强调抱团取暖、共同发展,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兼爱与人性墨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们都具备关爱他人的天性。
兼爱主义通过提倡爱与关怀来引导人们与世相处。
墨子认为,只有放下个人私利,真正关注他人的需要,才能够实现兼爱主义的理念。
3. 兼爱主义的实践墨子的兼爱主义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墨子提出了“兼爱无边”的理念,主张将兼爱的精神扩展到全人类。
他反对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主张君主应该尊重平民,而不应该只关心贵族。
墨子积极倡导劝学修身,推崇礼仪教化,致力于消除战争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4. 兼爱与和平墨子认为,只有通过兼爱主义,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平。
他提倡战争的废止和争端的调和,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在世界充满战争与冲突的时代背景下,墨子的兼爱主义思想无疑成为了人们向往的梦想。
5. 兼爱与时代价值墨子的兼爱主义理念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间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
只有通过兼爱,才能够实现不同国家的和谐共处、互利共赢。
而在个人的层面,兼爱也能够使人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的来说,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的兼爱主义是一种追求和谐共存的思想,强调全人类的关爱和互助。
兼爱主义以人性本善为基础,主张通过实践来促进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墨子的兼爱主义思想对于塑造当今社会的价值观、推动世界的和谐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让我们共同学习墨子的兼爱主义,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美好努力奋斗!。
墨子的政治思想及其内在联系
墨子的政治思想及其内在联系【摘要】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政治思想深受其社会思想的影响。
墨子提倡“兼爱”的理念,并强调“非攻”的观念,主张和平相处、互相包容。
他的政治思想注重实践,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墨子的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子的政治思想及其内在联系的重要性在历史上不可忽视,对于当代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通过研究和理解墨子的政治思想及其内在联系,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墨子、政治思想、社会思想、兼爱、非攻、实践、影响、内在联系、重要性1. 引言1.1 墨子的政治思想及其内在联系墨子(Mozi)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政治思想以道德主义为主要特征,强调以“兼爱”和“非攻”为核心原则,致力于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和持久的国家安定。
墨子的政治思想与其社会思想密切相关,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把握和对人类幸福的追求。
墨子的政治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是“兼爱”理念。
他主张人们应该不分亲疏、不分贵贱,将所有人视为同等重要的个体,彼此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扶持,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墨子看来,“兼爱”不仅是道德上的要求,也是政治上的原则,只有通过“兼爱”,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和正义。
墨子倡导的“非攻”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他的政治思想。
他主张国家不应主动侵略他国,而应以仁慈待人,以和平相处。
墨子认为,只有摒弃战争和暴力,国家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和稳定,人民才能享受到和平与幸福。
墨子的政治思想与实践相结合,他曾积极参与各国间的外交活动,劝谏君主避免战争,致力于维护国家间的和平与友好关系。
他的努力为当时的和平局势作出了积极贡献,体现了他政治思想的现实价值和可行性。
墨子的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兼爱”与“非攻”理念被继承和发展,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为实现社会和谐与世界和平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读书笔记谈墨家兼爱思想(政治主张)
读书笔记---谈墨家兼爱思想(政治主张)11291188 闫鲁一作为古代士阶层的一员,新兴起的墨家其思想走上了崛起的道路。
墨子对于当时贵族阶级的一切生活,抱着彻底反对的态度,因此提出了“非礼”“非乐”等相关主张⑴,并把矛头直指提倡复兴周礼的儒家思想,也为今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些许借鉴。
生在战国初期的墨子,列强篡杀攻伐之事愈演愈烈,对人民造成的伤害不断加深。
对此墨子提出“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查此何自起。
皆起不相爱”⑵。
的确如此,作为墨家思想的领袖。
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即指“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⑶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人的平等性问题,即人与人之间应平等相待,在这之中,“兼”取代“别”,指平等,而“别”指差别和等级。
出于游侠的身份,墨子正是以这种团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的处事理论为基础,极力扩大这种思想,采用宣扬兼爱学说的做法,呼吁大众平等无差别的对待身边的所有人。
墨子用以证明兼爱最可取的主要标准,是墨子用他的“三表”来判断兼与别(以及一切言论)的是非标准。
所谓三表,就是“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于其本之也,考之天鬼之志、圣王之事。
”⑷“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⑸在三表中,作为最重要的最后一表,墨子把“中国家百姓之利”作为兼爱的最基本标准。
墨子利用功利主义的辩论,向世人展示了“兼爱”的绝对正确性,也向众人证明墨子“有道肄相教诲,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今唯毋以兼为正,即若其利也。
”⑹的理想世界只有通过兼爱才能实现。
⑿对于墨家兼爱思想还有一特殊历史意义我们不得不提及,兼爱思想是儒墨两家思想进行交锋的核心所在。
墨子兼爱论绝对尚同专制主义
墨子的兼爱论与绝对尚同的专制主义一、墨子、墨家学派及《墨子》(一)墨子墨子,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
出身下层,会制造木器,技艺高超。
起初从学于儒,“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子·要略》)。
后来却走到了儒家的对立面,对儒学进行了猛烈的批评。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的主要思想有兼爱(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非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尚贤(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尚同(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节用(反对奢侈浪费,主勤俭节约)、节葬(反对厚葬久丧,主薄葬短丧)、非乐(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天志(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明鬼(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非命(反对命运之说,主强力从事)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二)墨家学派墨子及其弟子形成了一个有严密纪律的团体,称之为“墨者”。
墨子在世时,墨子为首领。
墨子死后通过选贤推出新首领,称为“钜子”。
墨者有一套严格的纪律,称之为墨者之法。
其中有一项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墨者出仕,要由钜子派出。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三)《墨子》《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全书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第一篇至第七篇。
这七篇对墨子思想进行了概述。
第二部分从《尚贤》至《非儒》,共二十四篇,是墨子的讲学录。
第三部分有《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主要讨论认识论和逻辑问题。
第四部分有《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五篇,记载了墨子的言行。
第五部分,从《备城门》至《杂守》共十一篇,主要讲城防问题,为军事著作。
第一、第二、第四部分是研究墨子本人思想的主要材料,第三、第五部分属墨子后学之作。
墨子在政治上主张什么
墨子在政治上主张什么墨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那么墨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墨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墨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墨子,本名墨翟,生卒年不详,相传是鲁国人,长期在宋国居住,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
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的思想主张。
墨子开始时追随儒家理论,后来自立门户,自创墨家学说,在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曾担任宋国的宋大夫,是墨家公派的创始人。
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墨子心怀悲悯之心,积极的针对社会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拯救世道人心。
他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得到了许多手工业者和下层人士的支持,在百家争鸣的文化鼎盛时期,有人称“非儒即墨”,由此可见,墨子的思想影响深远。
墨子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政治上,墨子主张“实行仁政”,首先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如果君主昏庸无能,百姓有权利换掉统治者。
他所提出的“兼爱非攻”主要讲的就是仁政的重要意义。
农民出身的墨子,对于普通百姓有着深厚的情谊和认识。
主张尚贤,认为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兴亡成败主要在用人上,提出让百姓中的人才贤士也参与到国家管理中去。
墨子出生在哪里墨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生卒年份没有详细的记载,只知道他活动在春秋战国时期,而关于他具体是哪个国家的人,历史上的记载也有不同的说法,下面重点分析几个可能性相对较大的说法。
而关于墨子的故里介绍时只能用相传两个字来说。
因为关于他的故里史书上尚无明确的记载,至今仍有几种说法流传。
第一个说法,是墨子是宋国(现今河南商丘)人的说法。
《史记》作为历史价值非常高的史书,司马迁在里面虽然没有言明墨子的祖籍,但是却指出“墨翟,宋之大夫也”。
《汉书·艺文志》中也写到“为宋大夫,在孔子后”,而宋大夫是世袭制度,也暗示着墨子是宋国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
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 兼爱 中》)
有差等的仁爱
无差别的兼爱
3、双方的问题
1、墨子的逻辑问题 逻辑前提:别则恨,恨则害 2、道德的可能性与超越性
理想讲兼爱,现实讲仁爱。 以兼爱导仁爱,以仁爱行兼爱。
三、功利 vs 仁义
孟子:“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 子· 梁惠王上》);
《墨子》一书:
第三类:《经》上下篇、《经说》上下篇、《大取》、《小取》篇,共 六篇。这一类被治墨者称为墨辩,亦称为墨经。杂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的理论,光学力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理论、社会科学、伦理学、 逻辑学等等,是《墨子》的精华部分。 第四类:《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共五篇。 这五篇是墨子弟子记载墨子的言论行事。亦算是对墨子的生平的记录, 体裁接近《论语》。 第五类:守城各篇。它们是《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 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祠》、《旗帜》、 《号令》、《杂守》共十一篇。这一类可以说是墨家兵法。墨子提倡非 攻,以守御为主,十一篇皆以守备之法为主题。
取之于民者,还应用之于民、“反中民之利” 器物要求质朴耐用,不务华丽,否则也应加以禁止
4、上下调和,调和生利 5、某些精神活动:敬事鬼神
四、鬼神 vs 天命
孔子:
“不知命,无以为君也”(《论语· 尧曰》)
“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论语· 先进》) “敬鬼神而远之” (《论语· 雍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尽心下》)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孟子· 万章上》)
墨子:
“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 (《墨子· 尚同中》) 民权高于君权 君权重于民权
墨子思想的内在矛盾:
兼爱导向平等,尚同导向专制,在墨子那里 表现了奇特的统一。他用尚同的办法来落实兼爱 的理想和愿望,兼爱也就变成了行政权力的从属 物;兼爱要靠尚同来实现,尚同也就成为了社会 调控与运作的中轴与支点,所以只能归结为专制 主义。
墨 子 其 书
2.
明· 福建芝城姚奎排 印的铜活字本《墨子》
按梁启超的分类,《墨子》一书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
患》、《辞过》、《三辩》共七篇。这一类杂有名家之言, 混有杂家之说。
第二类:《尚贤》上中下篇、《尚同》上中下篇、《兼爱》
上中下篇、《非攻》上中下篇、《节葬》下篇、《天志》上 中下篇、《明鬼》下篇、《非乐》上篇、《非命》上中下篇、 《非儒》下篇,共二十五篇。这一类是代表墨家的主要政治 思想。
第 三 章
墨子以兼爱尚同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主要内容
墨子与墨家 兼爱 vs 仁爱 功利 vs 仁义 鬼神 vs 天命 君权 vs 民权
一、 墨子与墨家
墨子其人 墨子其书
墨学渊源
墨家
1、墨子其人
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 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
“病理”: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
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 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墨子· 兼爱中》)
“药方”: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
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 谁攻?(《墨子· 兼爱上》)
2、儒墨之辩:仁爱还是兼爱?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孟子· 梁惠王上》)
墨子与墨家:孔子和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第一个反对派 孔墨之别:
时代不同:春秋时代——战国时代 立场不同:贵族——平民 代表不同:士的上层——士的下层
二、兼爱 VS 仁爱
1、兼爱:墨子的医国药方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医
之攻人之疾者,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墨 子· 兼爱上》)
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
天子。(《墨子· 尚同上》
(1)一人一义的混乱时代
“一人一义”
自爱
“皆是其义,而非人之义”
自是而非人
混乱交争
交相非
(2)刑政、政长的产生
一人一义 “一同其国之义” 建立“刑政” 设立“政长”
天子
三公 诸侯 大夫
乡长 里 长
2、墨子与孟子的分歧
孟子:
墨子:“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 必从而利之”(《 墨子· 兼爱中》) 仁义非功利 仁义即功利
墨子“交相利”的主张:
1、起点:保证每个人的“生利”
“衣食者,人之生利也。”《节葬下》 “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非乐上》)
2、基础:惜财求用之心 3、从实际效用出发,用财、用物都应获得实际利益,收效 应超过支出。
墨子:
治乱之因:“存乎上之为政也”(《墨子· 非命下》)
鬼神存在的意义:“赏贤而罚暴” (《墨子· 明鬼下》)
五、君权 VS 民权
1、墨子的尚同主张
古者民始生、未有形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 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 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 故交相非也……天下之乱,若禽兽然……夫天下之所
墨之本在兼爱,而尊天、明鬼、尚同、节用者其支流 也。非命、非乐、节葬、激而不得不然者也。(清张
惠言《书墨子经说解后》)
1、兼爱:墨子的医国药方
“病象”: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 “病因”: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 “病根”:“起不相爱”,“贼人以利其身”
1、兼爱:墨子的医国药方
鬼 ; 顺 四 时 而 行 , 是 以 非 命 ;
是 以 上 贤 ; 宗 祀 严 父 , 是 以 右
五 更 , 是 以 兼 爱 ; 选 士 大 射 ,
茅 屋 采 椽 , 是 以 贵 俭 ; 养 三 老
墨 家 者 流 , 盖 出 于 清 庙 之 守 。
—— ·
4、墨家
墨者:“武士的行会”(张荫麟) 首领:“钜子” 纪律:“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信念:“墨子服役百八十人,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 (旋)踵”(《淮南子•泰族训》 )
3、墨学渊源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
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
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 而害事,故背周道而行夏政。
——《淮南子·要略》
知 别 亲 疏 《 。 汉 书
艺 文 志 》
因 以 非 礼 , 推 兼 爱 之 意 , 而 不
长 也 。 及 蔽 者 为 之 , 见 俭 之 利 ,
以 孝 视 天 下 , 是 以 上 同 : 其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