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

合集下载

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三十六大穴伤症及解法)二,附药方!

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三十六大穴伤症及解法)二,附药方!

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三十六大穴伤症及解法)二,附药方!九,乳根穴1.症状:此穴左侧内为心脏,被点中后,气逆冲击心脏,容易引起心绞痛,休克2.解穴:运气于掌心、手指尖,先拿掐人中穴,合谷穴往上推拿印堂穴12次以上,提拿肩井穴,按摩风池,腰俞穴待伤者醒转后,由伤穴往肋边缘端推拿,并按、揉全身关节处穴位。

如鼻出血按摩大椎穴3.用药:先用十三昧总方加郁金3克刘寄奴3克,若鼻出血加百部3克桑白皮3克,水煎服,加七厘散2分5厘冲服,再用飞龙夺命丹3服此穴点中不服药者34日死。

十、人迎穴1.症状:被点中后气滞血瘀,头晕耳鸣,咽喉肿痛,面部肌肉痉挛2.解穴:运气于手掌心,在伤者哑门穴重拍3~5次。

并用手指按捏天突(咽喉部)穴、百会穴,面部牙关处颊车穴。

然后由大椎往下推拿,并提拿肩井穴。

伤者如果倒地不醒,应先掐人中穴、合谷穴、涌泉穴。

3.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白芷6克郁金6克牛蒡子6克,水煎服。

然后服用“顺气通结散”:木香5克沉香2克法夏5克山楂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当归4克共研末用酒冲服选用:麝香1克木香5克法夏4克玄参4克内金5克白芷5克,共研细末水酒冲服。

此穴点中后不服药者15日死十一、足三里穴1.症状:点中后下肢麻木、失灵,逆气冲服,腹部疼痛难忍。

2.解穴:运气于指,按摩并往下推拿双腿足三里穴,拿捏肩井穴12次,从背两侧往下推至腰部7~8次,疼痛减轻后服药。

3.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木瓜6克牛膝5克三七3克,水煎服。

再服“申时方”:熟地15克枳壳9克三七6 克莪术8克紫菀9克红花6克茜草9克归尾6克木香8克苏木15克桃仁20粒,水煎5服十二、腐窗穴1.症状:点中后,逆气冲击肋间神经及胸前神经,震动心脏,血脉错乱,可引起神昏休克。

2.解穴:先运气于掌、指,用指掌由胸中线向左右肋部分推7次,然后从双肩往背部至腰推拿7次,指捏人中穴、十宣穴、涌泉穴数次,直至伤者醒转,然后提肩轻抖几次,再揉捏肩并穴、肺俞穴、百会穴。

点穴解穴秘诀疗伤药方

点穴解穴秘诀疗伤药方

点穴解穴秘诀疗伤药方4、天门穴:川芎、白芷、羌活、赤药、薄荷、元寸(麝香)、地风、甘竹、香附、威灵脂,桂枝、荆芥5、耳背穴:石菖、排竹、北风、赤药、北辛、槟榔、元寸(麝香)、黄芪。

6、鼻孔穴:元寸、皂角、北风、石菖。

7、左气门(血穴):乌药、小回、大回、威灵脂、赤药、香附、木香。

8、右气门(气血):白菊、小回、故芷(补骨脂)、见下赤药。

9、下阴肿穴:甘竹水洗开即安也。

10、女像侧身打伤孕妇用四物汤安胎妇人胎为主,不可乱吃药方,老人无子者用行气治血也可。

吃药方(生羌引):骨碎补二钱,阿胶二钱,甘竹钱,生地三钱,当归四钱,白芍三钱,砂头(姜汁炒)二钱,玉竹三钱,乌药(炒)三钱,伏毛二钱。

11、损伤背心穴无论老幼用古月为引:清盐(炒)五钱,石菖三钱,骨碎补五钱,慈姑三钱,安桂钱,北杞五钱,生地三钱,柿饼三钱,木耳钱,台乌(乌药)五钱,必改(荜茇ba)三钱,小回钱,北风三钱,故芷(补骨脂)二钱,甘竹钱12、腰痛敷药方枝子三钱,川乌五钱,草乌五钱,九子(韭菜子)二钱,羌活三钱,胡椒五钱,北风三钱,甲朱五钱,老姜五钱,清盐三钱。

制法:此上之药味为末,用灰丐炒过调敷腰上,作成并即愈。

13、初用打药吃方灵验如神:加减五积散麻黄八分,苍术(土炒)钱,白芷六分,只壳钱半,汉芍二钱,归尾钱半,姜夏(姜半夏)二钱,吉梗钱半,及红钱半,川芎二钱,云苓三钱,根朴(厚补)二钱,桃仁二钱,红花钱半,丹参(炒)四钱,香附(童便炒)二钱,甘竹八分,桂枝(去皮)二钱,羌活二钱,北风三钱。

服法:初服三四占后内除麻黄、羌活、北风、桃仁、红花。

如遇手上打伤加骨碎补二钱,淮夕(淮牛膝)二钱,秦交(秦艽)二钱,足下用续断三钱,川夕(川牛膝)三钱,有肿红色者用生地三钱,红肖(红消)二钱,均用生姜童便为引。

14、敷药方法:羌活三钱,莪术二钱,桂枝二钱,红肖(硝)二钱,北风三钱,山苓二钱,麻黄二钱,田七五分,桃仁二钱,白芷三钱,石燕钱,公丁(公丁香)钱,红花二钱,香附三钱,土鳖钱,川乌二钱,外加生地、归尾各三钱,用大晒蒸研细和药,再加石菖蒲九药可四季慈老姜研细同敷。

点穴秘诀

点穴秘诀

点穴秘诀一法打太阳,拳到倒地下;二通天突穴,锁喉致昏哑;三击天柱处,七窍溅血花;四打廉泉穴,绝气一命休;五法打肩井,体身可化零;六法拿臂臑,卸胛体瘫倒;七法踢三里,胫骨两节断;八法拿曲池,脱肘失牵连;九法拿曲泽,胳膊两节断;十法拿少海,上肢可全残;十一拿阳池,五指尽断然;十二拿阳谷,手掌失协调;十三破期门,肠翻漏粪便;十四击章门,裂肝血渗染;十五弹血海,暴客面朝天;十六拿筑宾,胫骨三节断;十七拿公孙,歹徒失根源;十八拿委中,敌人跪下喊;十九弹涌泉,送他三丈远;二十寻风底,击中叫惨然;二十一脉腕,拿擒能致残;二十二巨骨,能擒英雄汉;二十三凤尾,能开铁门拴;二十四精促,虎将亦闭眼。

致命三十六穴歌致命穴位三十六,代代武僧铭心间;悉知穴位在何处,点中穴位致命休;得真技者尚武德,除暴安良美名留;少林点穴招法妙,三十六处神鬼愁;三十六穴点法妙,不可随意传人间;少林致命穴法源,六六三十六处点。

一是头额前中线,二是两眉正中间,三是眉外两太阳,四是枕骨脑后边,五是脑后两边穴,六是耳后厥阴言,七是华盖心口上,八是黑虎偷心眼,九是巨厥心口处,十是水分脐上缘,十一脐下气海穴,十二关元下腹间,十三下腹四寸处,亦名中极断阴泉,十四左乳上寸六,亦名左鹰窗命关,十五右乳上寸六,右鹰窗穴位当然,十六左乳下寸六,左乳根穴连命尖,十七右乳下寸六,右乳根穴牵命连,十八十九两期门。

乳下寸门旁寸然,二十脐下左幽门,巨厥之旁五分算,二十一是右幽门,若能点中断肺源,二十二即左商曲,亦名血门主命关,二十三即右商曲,点中五月丧黄泉,二十四为血囊穴,二十五即气囊点,二十六是左腹结,二十七是右腹结,二十八为命门穴,十四腰椎下中间,二十九即肾腧穴,命门两旁一寸半,三十志室穴属肾,点中三日归西天,三十一是气海腧,三二鹤口刻心间,三三阴囊后海底,三四足底是涌泉,三五左右乳下处,又名一计害三贤,三十六亦肺底穴,点伤绝气闭双眼,三十六穴切记牢,点打不可半丝偏,此为少林真绝技,切莫轻易向外传。

一学即会一用就灵的独穴疗法

一学即会一用就灵的独穴疗法

一学即会一用就灵的独穴疗法+特效点穴治病歌诀点穴能伤人,又能救人。

伤人为恶,救人为善。

往往在一般药石难愈之疾使用点穴治疗可霍然而愈。

下面介绍一学即会一用就灵的独穴疗法。

一、腰部扭伤点穴救治术常见练武者活动欠佳致使腰肌损伤,一歇5-7天方敢活动,影响了练功进程,下面介绍的就是令你在3分钟内即可令扭伤者行走自如点穴秘术;不论摔伤哪侧腰肌,即先按那侧大拇指后的“太冲穴”一分钟,然后再按另一脚的“太冲穴”一分钟,之后双侧的“太冲穴”再按一分钟。

注意:1、本术对腰扭伤患者愈严重愈有效。

2、在3天内救治效果更好。

3、点穴得用力令患者必须有强烈的酸胀感方才有效。

二、脚腕扭伤点穴术脚腕扭伤的机会比腰部还要多,是各种扭伤的总和,而且轻微的扭伤即严重影响活动,本法最简单:强力刺激脚底涌泉穴,用拇指强烈按压令患者有强烈的刺痛感,如拇指力量不够时可用中指弯曲用力顶压,令病人有吃不消的感觉即可,约3 - 5分钟即可活动自如。

三、急症点穴治病术1、a跌打摔昏用拇指压:人中穴、合谷穴、百会穴、大椎穴即可(用公鸡冠血点入鼻内即醒)。

b打伤气急欲绝按压:肺愈穴、檀中穴、神门穴。

附:内治法:昏死后用白糖冲热酒,用白糖二至三两冲热酒饮服,不引酒者用温开水冲白糖愈堕愈妙,无论受伤有多重,服之可免淤血攻心,切勿轻心。

如牙关紧闭用半夏在肋边擦,牙关自开灌入。

如无半夏打开一牙灌入,此法甚妙,安全实用。

360经验口袋布袋先生c跌打痛昏的救醒法:取承泣穴、太阳穴、檀中穴(见上图)按摩片刻即可。

此昏后可急用小孩童便(5岁以下)越多越好,服之可免淤血攻心。

d、中暑(俗称发痧)推拿法:重拿合谷穴(见上图)、内关穴、人中穴(见上图)以醒为度。

然后拿委中穴、按足三里穴一分钟,待其醒后取坐势,再拿风池穴十五至二十次。

如胸闷则横擦胸部以热为度,最后拿肩井穴十五至二十次。

暑日野外行路,中暑昏迷,求医不得:取道旁热土围在病人肚脐周围,围成圈,令人小便其中即可醒来。

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真气解穴法

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真气解穴法

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真气解穴法一、真气解穴原理点穴者有一种最厉害的功法就是气点,术者练一指禅气功,能从食指放出强大的外气破空点穴,伤人最狠。

同理,解穴者也须在离伤者身体一定的距离处,发放外气,促使伤者内气运行正常,散瘀通关,气血流和,达到治伤的目的。

发气解穴必须具有较深的气功功底,运用时,双肩并立,双手向两侧抬起与肩平,掌心向下,中指、食指微扬,丢开一切杂念,调匀呼吸。

吸气时,意想天地万物之精气由双手劳宫穴吸入,经臂、肩,下达丹田至会阴;呼气时此气由会阴出至丹田,经胸、肩、臂向双手食、中指冲去。

在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与意念的结合,此功可练就强大的真气内力,日久,只要一用意,则掌心、指尖发麻、热胀,进一步则感觉到指尖有气发出,就可用来解穴了(具体的练功方法在第一章中已介绍)。

二、解穴手法举例——一指禅术者按一指禅功的要求,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双手自然下垂。

舌抵上腭,意守丹田,以意领气,经会阴沿督脉经络上升至百会穴,再下沉至大椎穴,分支向两肩井穴,走经两臂到内劳宫穴,感觉到手心发热,中指尖发胀、麻,就可用中指指肚着力,根据症状,按压、摩、点特定的对应穴位,指力强者也可隔空发力。

被点穴致伤者只要神未昏,也可按上述气血运行方法、经络冲关自救。

例如:伤者被点太阳穴。

症状:头昏不醒,打重者不治7日死或半月死。

取穴:百穴、人中、合谷、涌泉、十宣。

解法:术者中指运气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百会要按5~10分钟,心数216次或300次,将术者真气传入伤者体内,冲破被闭经络复苏,不留后遗症(图195)。

第三节点伤症状分类及救治被点打受伤者有时不知道自己被对方点的是什么穴位,因为格斗中变化太多,有时被人用隐晦的手法点伤,比如说,对方借与你讲话寒暄之机,趁你不在意时在你身体的某一部位上捏拿一下。

有时被点后昏迷不醒,不及时施治可能延误性命等,解穴施救者都须在不知道被点为何穴位的情况下,根据症状施治。

下面将被点穴位后的主要症状和相应的解救穴位及药物疗法介绍如下:症状一:四肢无力,头昏不语,眼涩不开。

[转载]师传点穴解穴秘诀(二)

[转载]师传点穴解穴秘诀(二)

[转载]师传点穴解穴秘诀(二)(上接师传点穴解穴秘诀一)【附药方】①、十三味总方三棱7克,赤药10克,骨碎补10克,当归15克,莪术10克,元胡索suo10克,木香10克,青皮10克,桃仁10克,苏木10克,乌药10克,伤上中两部,用全归;伤下部,用归尾、蓬术、元胡索、木香、乌药、青皮、桃仁、苏木各5克。

若伤重者,大便不通,加大黄12克。

恐有淤血入内涩滞,通瘀为主。

用陈酒半斤煎。

又加缩砂仁9克同煎服。

方中当归、赤药善于活血,当归为伤科血症常用药要药,又系血中之气药,能活一切血症,性辛温能行气调血,使气血各有所归。

我国药物学家李时珍说:“沿yan上用头,治中用身,治下用尾,通治全用。

”赤药泻肝火,散恶血,主治腹痛,肋痛。

三棱、莪术属破血行气药物,通肝经,善散一切血瘀之结。

桃仁能通大肠血秘,主治热入血室,损伤积血,苏木可加强行血祛瘀。

骨骨碎补功能益肾续骨,行血而被称为活血利气第一药。

延胡索善治气凝血结,上下内外诸痛,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木香系三焦气分之药,升降诸气,主治一切气痛。

乌药能疏胸腹邪逆之气。

青皮可疏肝破气,散积消肿。

砂仁能和胃醒脾,行气止痛。

大黄则可荡涤肠胃,下淤血。

纵观全方,可见本方由当归、赤芍、三棱、莪术、桃仁、苏木、骨骨碎补、七位活血消瘀药和木香、乌药、青皮、砂仁、元胡索五位理气药所组成。

故功能理气活血,消瘀止痛,实为跌打损伤的一张及有价值之方。

②、六君子汤人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灸甘草3克,木香6克,砂仁6克。

水煎服,生姜片为引。

③、安神定魄汤茯苓15克、远志12克、琥珀10克、辰砂9克、生地12克、川芎xiong10克、桔jie梗9克、当归12克、积壳9克,木香9克、白术12克、密芪qi15克、灸甘草9克,水煎几剂,煨姜为引。

④、飞龙夺命丹硼砂、地鳖虫、自然铜醋灸7次、血竭各40克,木香30克,当归、桃仁、蓬术、五加皮酒炒猴骨制,各25克,元胡索醋炒,苏木,各20克,五灵脂醋炒、赤酒炒、韭子炒、蒲黄生熟各半、破故纸(骨碎补)盐炒、广皮炒、川贝、桔壳、朱砂、葛根沙炒、桑寄生(桑叶)炒各15克,肉桂去皮不见火、乌药、羌活、麝香、杜仲盐炒、秦艽(jiao)炒、前胡炒、土狗不见火,青皮醋炒,各10克。

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

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

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点穴解穴疗伤秘诀——点穴法功理要点——一、点穴总论拳家言:夫点穴术具闭交通之通,断运输之功。

人之一身,外而五官四肢,内而五脏六腑,皆以筋络为线索,血脉为灌溉。

经络断,则缺乏活动之能;血脉停,则间其知觉之效。

人体有穴 365处 ,(秦朝以前 ), 其中有大穴 :108,小穴 257(包括致命穴和主晕穴) , 诸穴大同小异,主晕穴虽不足以制命,亦可使暴客暂时失去抵抗力;主伤穴可以使歹徒断肢、脱臼、出血,即致残也;主死穴,即致命也,此法万遇不得施也。

先师遗训益教旨:“劝君习武尚德葆侠,练体健身,切莫无故伤人也” 。

1、为什么用点穴术击人体某些穴位会致人于死晕或伤残呢?在经络的意义上,古人说得很明白,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主要通道 , 是人体各个部位之间互相连结的途径。

它遍布于全身。

如《难经》说:“经脉者,行血气, 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

”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 就是依靠经络 luo 的沟通和联系,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外邪侵犯人体,通过筋络二由表入里,传入内脏。

如《素问·缪miu 刺论》说:“邪气之客于形也,必先舍去皮毛。

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舍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盛,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 。

五脏即五脏。

中医学中脏腑的理论将人体分成脏与腑两大类:心、肺、脾、肝、肾, 称为五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称为六腑。

化生和贮藏精气是五脏的功能;腐熟水谷、传化糟粕 po 是六腑的功能。

《素问·五脏别论》载:“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泄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

脏腑功能的产生,主要赖于脏腑之气。

脏腑之气即是真气通过经络输送至脏腑而发生作用时,称为脏腑之气。

假如一个人的真气不足,则脏腑之气也就随之虚弱,而脏腑的功能必然相应地减退。

点穴秘籍

点穴秘籍

第一:识穴“点穴容易识穴难”。

点穴之法主要在于熟知全身各穴,不但能言其所在,而且能瞑目抚之。

否则,如旨人看马。

识穴必须认真准确,丝毫无差。

必须先明确十二经之穴名,再熟悉各穴之位置,经络与脏腑的关系。

其具体练法是:取较坚硬的木材,刨光,制一木人,身上光绘标出某一经的诸穴,循其经络点其穴位,每日三至五次,每次三至六回。

熟悉之后,改为夜晚点之,继练月余。

若能在暗处点中,初艺则成,可另换一经,依上法习之,依次增加;将人身全部穴位练熟后,可合并通练,练到能在暗处准确地点中全身诸经百穴者,功则已就。

人身之穴位占面积极小,所点击之面积只不过二三分也,所以初练时千万不可疏忽大意,误此为彼或误彼为此:练时应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着力应由轻到重,时间应由短到长,苦恒点练。

习点穴法,切要“识透穴理”。

凡学者必须细心体会,随时习练,不拘形式,如床头、桌前、地边、途中等均可练、经常摸索点穴之理,依理推之,逐穴求之,必有所得-如气血之头在某时应在何穴,在某时经流何穴,始自何时几刻,又终止十何时等,皆须精推细摸,了如指掌。

习点穴之法,还须深知气血循行,行之某经是逆行还是顺行,是向上还是向下,是向左还是向右等等,都必须辨其明,知其详,方能得心应手,点之即中。

若误其前后,或误其左右、上下,则都不能奏效。

习点穴法,还应熟知人体诸经的血液循行轨道及其变化,血液循行在何时,经何经络,注入何穴,顺逆凝滞,缓急多少等。

习点穴法,还必须釆用考问法,来验证自己所学之法。

何者止,何者误,何者优:正者持之,误者改之,优者扬之。

第二层功夫:指功习点穴者,经过对第一层功夫的学练之后,就要转人第二层功夫的学习,即指功。

1.点木物初练时,宜在较软的物具上练,如桐木板、腐木等。

其具体练法是:持金针指或金剪指缓缓点,每口三至五次,每次15~30一、三个月后,可逐渐加重指功的劲力,其点法山缓变猛,每口五至七次,每次30—50下,练三至五个月后,自感点指有劲而点物不痛时,可改为点练比较硬的木板,如杉木板、椿木板等。

来自民间的15种点穴急救法

来自民间的15种点穴急救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来自民间的15种点穴急救法
导语:武林小说或者武侠电视上经常看到“点穴”这个词语,那么你知道“点穴急救法”吗?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突发症状,而点穴急救法...
武林小说或者武侠电视上经常看到“点穴”这个词语,那么你知道“点穴急救法”吗?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突发症状,而点穴急救法则可以帮助大家缓解症状或者急救生命。

下面介绍15种来自民间的点穴急救法。

来自民间的15种点穴急救法
一、昏迷:突然昏迷,人事不省,颜面苍白,四肢软瘫。

点穴手法
(1)捏人中:用姆指尖深陷人中穴。

(2)揉内外关:用姆指、食指对揉内、外关穴,并用力于上。

(3)推大陵:用姆指推行大陵穴至曲泽穴。

(4)擦手足心:术者用掌侧迅速的摩擦手心、足心。

以皮肤热为度。

(5)按百会:用指点按百会穴,可长按1~3分钟。

急救选用穴:少商、少泽、大椎、足三里、隐白、三阴交、至阴。

二、足转筋:因风寒入侵或肾亏筋萎。

症见抽筋、筋僵、筋硬、疼痛难忍、不能屈伸。

点穴手法
(1)擦足心:术者先将手掌擦热,然后擦揉患者足心,以肤热为度。

(2)点按承筋、委中、阳陵泉:用手指按柔揉动三穴。

(3)拍打阿是穴:用手指并联拍打疼痛处。

(4)推足阳经:用手指推行足阳经,从上往下推。

急救选用穴:环跳、足三里、涌泉然谷、绝骨承山。

三、中暑:因外界高热,人体内脏阴气虚脱而造成中暑。

症见头晕、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二)

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二)

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二)脉起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 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目鋭眦,下大迎, 合手少阳,抵(出页) ,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肋里,出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xie ) ,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跗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上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岐(qi 同歧)骨内出其端 , 还贯入爪甲 , 出三毛。

气血 , 子时气血注此。

十二、足厥阴肝经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大敦,终于期门。

1112脉起大指聚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胭内廉,循股、入阴中,环阴器,抵小腹,挾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xie )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颓颡(tuisang ) ,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与巅(dian ) ;其支者,从目系下家里,环唇内;其支者,腹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多血少气,丑时气血注此。

十三、任脉(在前)起于两阴之间,行于腹部和胸部正中,经颈部到达下唇齿。

13 十四、督脉(在后)起于尾骨下,行于腰背后正中,经颈后到达头顶,下入上唇中。

(十五)人体穴位14十二经流注顺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经→足少阳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习点穴的三层功夫——一、第一层功夫“ 点穴容易识穴难” 。

点穴之法主要在于熟知全身各穴,不但能言其所在,而且能瞑目抚之。

否则,如盲人看马。

识穴必须认真准确,丝毫误差。

具体练法是:习点穴之法,必须明确十二经之穴名,再熟悉各穴之位置,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其具体的练法是:取较硬的木材,刨光,制一木人,身上先绘标出某经络的诸穴,循其经络点其穴位, 每日 3— 5次, 每次 3— 6回。

点穴之01(点穴五步)

点穴之01(点穴五步)

寻龙点穴五步法
一、站在穴中,看穴前之山,如前山高,穴就宜高,前山低者,穴就宜低。

前山近又高,那是压穴,穴应往高处,宜天穴。

前山远,则气散,穴就必须结在低处。

二、左边的山秀,穴宜向左,右边的山秀穴宜向右。

总之,点穴以近案、近砂有情为上,外局远山为次之。

三、寻龙看气脉,点穴看明堂。

明堂倾泻、倒侧,是真气不聚,即使有美穴也不可用。

明堂分大明堂、中明堂、小明堂,点穴以小明堂为主,小明堂在接近穴前之位,平正、不须大,小小便可,则可判真穴在此。

四、大明堂在案山内,中明堂在龙虎里,点穴立向,宜向融聚处为上。

又真穴必有多水聚会或潮入,水聚会于左,穴宜居左,水聚会在右,穴宜居右。

若正中有水潮或弯抱有情,穴则居中。

五、若潮水远,明堂宽,穴宜高。

元辰长,局势顺,穴宜低。

穴后之山如尖、圆、高、秀,在穴上可见为上,在明堂见次之。

凡横龙结穴,山后有乐,乐在左,穴居左,乐在右,穴居右,左右有乐必结双穴。

点穴手法的技巧

点穴手法的技巧

点穴手法的技巧
点穴手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压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理身体健康。

以下是点穴手法的一些技巧:
1. 手法要轻柔:使用指尖、指腹或手掌按压,力度要适中,不宜过激或过轻。

按压时要注意避免造成疼痛或损伤。

2. 瞄准穴位:掌握准确的穴位位置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中医书籍或请教专业人士获取准确的穴位信息。

3. 基本动作:按压穴位时,可以轻轻揉动或旋转手指,也可以用指腹轻按、点按或用手掌按压。

按压时间一般为15-30秒,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

4. 注意顺序:按压穴位时,可按从上到下、从内向外、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可以根据体验选择适合的顺序。

5. 配合呼吸:按压穴位时,可以配合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促进放松。

6.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穴位反应有所不同,所以在按压穴位时要尊重个体差异,根据感觉调整力度和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点穴手法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去掌握。

为了
安全起见,建议在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点穴疗法。

十二绝穴点穴秘法!附解穴秘笈!

十二绝穴点穴秘法!附解穴秘笈!

十二绝穴点穴秘法!附解穴秘笈!一、百会穴百会逢辰落太阳,西牛坠地不吉祥。

头晕目暗人羸弱,英雄三日也命亡。

百会穴在早上7~9点钟时,血头刚好注于此,此时点击后,重者会立即死亡。

一般情况下受伤后,当时可见神志昏闷,人事不省,牙关紧闭,四肢僵直,握拳者尚可有救;撒手遗尿者无救。

苏醒后出现神志痴呆、失音不语的症状。

较轻者则见到巅顶刺痛、头部烘热、眩晕欲呕、耳鸣、耳聋、记忆力锐减等症状。

凡是见到百会穴被点击时,需立即点压前顶、风府、脑户、申脉诸穴,然后将两手经眉心分推左右太阳至两耳,再和揉眉心,按摩印堂。

随后从头顶到脑后风池、风府移推。

再用手摇动颈部,推肩井、太阳、大椎诸穴。

必要时速用拿法,拿极泉穴以开胸理气,拿肩井穴以通气行血,拿会阴穴以利全身关窍经络,醒脑灵神。

二、神庭穴神庭遇时被击中,泰山压顶势不同。

头肿神昏胸欲吐,二便自滑药亡功。

神庭穴的开闭只在呼吸之间,吸气即开,呼气则闭,随时均可击打。

一旦受伤后,会出现头部晕痛,并牵引项背出现疼痛的现象,严重时可出现神志昏迷不清,痴呆少语,口角流涎,头肿,神昏欲吐,大小便自滑无知者死。

凡见神庭穴受伤,先用泻的手法点按风府、百会、攒竹、睛明4穴。

三、印堂穴卯时鸡心打印堂,两手分张身后仰。

额伤脑肿颅底破,顷刻之间命必殃。

印堂穴于每日早晨5~7点钟气血注入此穴,此时击伤该穴,若伤重出现头部肿大如斗者,不治五日内必死。

如果仅仅只是局部红肿,或虽然皮破出血,但不红肿者可治。

印堂穴受伤后可见头部(尤以前额部)昏闷沉重,刺痛难忍,时见眩晕,眼目昏花,眉棱骨痛,鼻腔胀寒不舒,或见鼻衄。

此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印堂穴受伤不论轻重,一定要及时诊治,否则,即使生命无虑,也必致目盲。

凡遇印堂穴被伤者,立即点按地仓、廉泉穴位,再按摩两太阳穴,继揉眉心推过上星、百会到风池、风府,轻揉颈项。

再拿肩井、天府2穴,左右胸部向下推之。

四、人中穴人中逢着寅卯伤,昏闷呕吐头晕胀。

齿伤唇裂身僵挺,三日必死空惆怅。

奇特的祖传点穴法

奇特的祖传点穴法

奇特的祖传点穴法一、奇特点穴法:1.开穴时,见到八卦纹(土蛋)直径40-50公分.土蛋外色淡,内色深,纹形成八卦形.大吉穴。

(主大富)前有两水交合时,才有土蛋。

2、开穴时,见到树根生成象球形,为吉穴。

(树根往里生)。

3、开穴时.见到树根包穴,即穴位中心无树根,为吉穴。

4、在穴土里讲话,声音出现回音,或变音,为佳穴。

(在平地上也一样有回音)5、光山上见有一块特别青绿的草,此为佳穴。

6、山上的草被风吹过,都向一个中心点倒的地方,为佳穴。

(或周围的草都被吹倒,没有吹倒的地点为佳穴)。

7、下雨后,有云雾聚结处为佳穴。

8、春天刚开始时,最先长芽的地方为佳穴。

9、下雨后,最先干的地方为佳穴。

10、入山寻穴时,定出地方后,可用木棍等物拍打地面,听其声音最响处,即是佳穴。

11、入山寻穴时,带一只狗去,如狗伏在一个地方不动,此为佳穴。

12、用三寸左右的悬针,离地30公分,针转动时为吉地。

(判定生男生女小窍门:在左手内关处,放一悬针,针摆动生女,针转翻生男,摆动小,易流产。

)败风水,对自己有影响,吉风水,对自己有利。

败地风水,最好别去。

二、峡前峡后寻法峡前峡后好寻地,俗以为龙过峡后会结地,过峡前可斩关骑龙。

其实不对的,峡前之地往往过峡后还有几节才结做,峡前之地可不是转关穴。

十个骑龙九个假,骑龙穴看起最简单,其实最难于把控挠减的程度,急一分斗煞出凶,缓一分又脱脉,能有那功夫学好骑龙不如老老实实学点穴。

实际运用中峡前往往结好地,大龙过峡束气时常常是以穴星的存在为旁护的。

大龙过峡束气,龙气旺盛,必先结一小局以泄气,然后才是穿帐起顶。

找这种地有简便方法,只要随一随龙水上去,基本上都是人走的地直达穴前的,此法屡试不爽。

三、流星点穴法《杨公九星穴法歌》贪狼作穴是乳头,巨门作穴窝中求。

武曲作穴钗钳觅,禄廉梳齿犁辟头。

文曲穴来坪里作,高处亦是掌心落。

破军作穴似戈矛,两傍左右手皆收。

定有两山皆护卫,不然一水过横流。

辅星正穴燕巢仰,若在高山挂灯样。

点穴术8式绝招

点穴术8式绝招

点穴术8式绝招
点穴术威力的体现,虽然离不开对穴位的精准“锁定”,但最重要的还得靠指上功劲的强大,即使是绝穴,也不是一触即溃的,没有相当的力量仍难以对其产生重伤害,所以练习点穴术者绝对要练好指劲,否则指上没劲,点上如同给敌挠痒,出手白点,点穴何用?!点穴术攻击时多用寸劲,此属武术暗劲的范畴,其外形手法有伸指以指尖为力点的,也有屈指以指中节或根节为力点的。

一般要先练拳形屈指劲,再练伸指指尖劲。

一、顺藤摸瓜(击风池穴)
二、移身幻影(击亚门穴)
三、勾漏采手(击膻中穴)
四、叶底藏花(击鸠尾穴)
五、白猿折枝(击乳中穴)
六、双龙出洞(击膺窗穴)
七、喜鹊蹬枝(击巨阙穴)
八、肘底看捶(击神阙穴)
人身之血有一头,日夜运行不停留。

遇时遇穴若伤损,治不及时命必休。

子时走往鸠尾穴,丑时须向膻中求。

廉泉是寅印堂卯,辰到百会巳风府。

午时却到灵台会,左右肾腧分在未。

尾闾属申海底酉,关元俱为戌时位。

神阙只等亥时来,刻记心中功莫费。

点穴治病绝招-118单穴治病大全(图文详解)收藏篇

点穴治病绝招-118单穴治病大全(图文详解)收藏篇

点穴治病绝招-118单穴治病大全(图文详解)收藏篇单穴治病,轻松搞定,传承手法,简单易学,点按有效,治病要穴!1、感冒穴:大椎。

辅助取穴:双侧外关,治疗效果更佳。

2、止咳穴:孔最。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辅助取穴:鱼际,合谷,悬钟(双侧)3、咯血穴:孔最。

主治:咳嗽、咳血。

辅助取穴:鱼际,合谷,膻中穴。

4、气管炎穴:肺穴(俞)。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辅助取穴:鱼际,合谷,天突。

5、哮喘穴:鱼际。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辅助取穴:肺穴(俞),膻中穴。

6、退热穴:曲池。

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辅助取穴:大椎,远端取穴:太冲7、胸闷穴:膻中。

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辅助取穴:肺穴(俞),鱼际。

8、肺炎穴:列缺。

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辅助取穴:肺俞、曲池,合谷,胆囊穴9、调心穴:内关。

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辅助取穴:合谷,足三里。

10、冠心穴:解溪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辅助取穴:内关,足三里,胆囊穴11、急救穴:人中。

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辅助取穴:十宣放血,中冲穴涌泉穴12、虚脱穴:人中。

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辅助取穴:气海,关元,足三里,膻中13、中暑穴:少商。

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辅助取穴:胆囊鱼际。

14、神衰穴:神阙。

辅助取穴:太阳穴,天宗穴,足三里。

15、神官穴:承山。

主治:神经官能症。

辅助取穴:太阳穴,内关、膻中,足三里16、精神病穴:百会。

主治:功能性精神病。

辅助取穴:四神聪,太阳穴17、癫痫穴:腰奇。

辅助取穴:风池,风市,太冲18、醒脑穴:听敏。

主神志不清,昏厥。

辅助取穴:太阳穴,风池穴,阳陵泉19、脏器下垂穴:百会。

主治:胃、肾、子宫、直肠下垂等。

辅助取穴:中脘穴,足三里,关元20、失语穴:人中。

主治:癔症性失语或功能性失语。

辅助取穴:头部语言反射区,音响穴,上廉泉21、癔瘫穴:涌泉。

?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解穴神技)一

?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解穴神技)一

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解穴神技)一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解穴神技)一点穴法一般是在乘气血旺盛即穴位“开时”点其穴位,使其封闭,气血在经络上犹如泉水,闭其穴位则逆行,故有点穴逆经之说。

人体经络气血一且逆行,就会出现各种生理上的病变,轻者血淤气滞,青紫肿胀,重者筋骨内伤导致瘫痪,更甚者,头晕耳鸣,胸腹胀闷憋气,吐血气散,休克死亡。

通过点穴制敌,当有解法,武林中人都知道能制能解才谓高手。

点穴的救治方法很多,诸如:震击对应穴位,按摩伤穴,针刺对应穴位,药物发散,推血过宫等,其中以按摩为常用,推血过宫为最妙施术解穴的原理莫过于开通闭塞,疏通经络,引血还原,平衡阴阳。

而推血过宫法能者甚少,此法要求术者必须有很好的内功,气通大小周天才可放外气,才能按对方受伤之处,调动本身真元注入伤者体内,以达救治的目的◆(第一节推拿技法及辨证》推拿急用最为良,随用丹方效更强;妙手活人我勤练,广济十方四海扬。

先解释什么叫推,什么叫拿,用于什么症状。

推的意思是推动血气,拿的意思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推拿主要用于被点打闭气或猛然跌倒闭气的危症(跌打之症,都是气闭,宜先吹药后推拿,自能回生)。

什么症状为难治呢?突然跌倒于地,口中吐出豆腐类者,是脑髓从口中出来,有旦夕之祸,为不治。

如果口中未出脑髓,但跌倒后不能言语,牙关紧闭的,是第四章解穴神技天庭一太阳图1804.推拿六宫穴(脐中穴),将手抵住脐下1寸3分,勿让生尿(图183)5.推拿两顶筋,将手在顶筋两边拿捏18次(图184)6.推拿两腰舷,将手在腰舷两边拿捏18次(图185)。

7.推拿两手膀,将手在肘下、腋下捏筋扯弹7次(图186)图184图1858.推拿铜壶滴漏,将手在小便下总筋下捏扯7次图187)。

图186(图193)。

图192图19315.推拿两手脚,并将银针在中指甲和大指甲下1.5分处针刺1分大指甲下15分【附处方】1.通关散:南星、皂角、细辛、薄荷、生半夏各30克(研为末,取中指甲下15分少量吹鼻有嚏可治)图1942.接气散:盔沉3克木香9克人参15克桔梗9克槟榔9克积壳6克(粗碗磨出,将开水冲服姜汁、童便为引)3.安神定魄汤:茯苓15克远志12克琥珀10克辰砂9克生地12克川芎10克桔梗9克当归12克枳壳9克木香9克白术12克蜜芪15克炙甘草9克(水煎几剂,煨姜为引)。

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三十六大穴伤症及解法)四,附药方!

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三十六大穴伤症及解法)四,附药方!

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三十六大穴伤症及解法)四,附药方!2.解穴:运气于掌心,首先掌按摩丹出穴数分钟,然后从丹田穴往上推拿7~8次,往下推拿7~8次,再按压百会从百会往大椎突推摩7~8次。

再按压涌泉穴,按压曲池穴合谷穴多次,反复多次数直到气血基木顺畅。

3.用药:先用十二味总方加砂仁5克丁香3克菖蒲克水煎服,加七厘散2厘3分冲服,冉服地警紫金丹3服。

重伤者小便不通,小腹胀急者需服五苓散加减:人参5克槟榔5克小茴香5克枯梗5克猪苓6克泽泻6克此穴被点中后,若不服药者40日死。

三十、百会穴系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七脉之会。

L.症状:被点中后,头晕目眩,倒地不省人事,打重者脑骨髓伤,多则?日,少则5H必死,极重者可能1日即死轻则脑胀痛欲裂,自觉头大如斗。

2.解穴:运气于掌指,对轻症者从印堂往两太阳至耳门分推,再按摩印堂。

后再从百会往风池多推摩捏,用指提拿颈及肩部大筋数次,再捏揉合谷穴。

对伤重不醒者,拿极泉穴(在腋下关节处)数次,提捏肩井穴,再掐压涌泉穴,反复多次可见效。

3.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羌活3克川芎3克防风3克,水煎服,再用飞龙夺命丹三四服。

继服:金沙4克银沙4克山羊血5克自然铜4克虎骨7克人参5克三七5克人中白7克桔梗7.5克,灯心为引,水酒煎服可望痊愈。

三十一、神庭穴系足太阳及督脉二脉之会。

1.症状:被击中后头昏脑涨,神志不清,视物昏花,流泪流涕。

2.解穴:运气于指,揉按百会穴,以眉心起往上推至百会穴,再由百会穴推至大椎穴,反复7~8次,后再由眉心往太阳穴两边分推,然后按揉合谷穴数次。

3.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川芎3克荆芥5克薄荷3克决明子6克,水煎服,再用飞龙夺命丹三四服愈。

此穴被点中后,不见风不死,见风发肿者,3日或日死三十二、人中穴系手、足阳明,督脉三脉之会症状: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头痛、鼻痛,面神经跳痛。

2.解穴:运气于指,按摩两太阳至颊车穴(从下颌角直上约四分,在牙齿咬紧时有一块肌肉,即咬肌凸起,在这块肌肉上面,用手掐切有凹窝并有酸痛感觉的地方),反复7 次,压揉百会穴。

5种简易家庭应急点穴法

5种简易家庭应急点穴法

5种简易家庭应急点穴法人中、内关醒晕厥晕厥是指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行动丧失。

其特征为突感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知觉而昏倒,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清醒。

其病因较多,常见的有体位性低血压、低血糖、脑血管意外、心源性晕厥、中暑等。

在患者突然昏迷,不省人事时,要先采取一般的抢救措施,如让患者头低位平躺,清理口内异物,放松衣物等,并及时送到附近的医疗机构。

在医疗条件欠佳和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可以按压穴位来进展苏厥醒神的治疗。

选穴:一般为水沟,内关定位:水沟穴就是俗称的人中穴,此穴位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界处。

现代研究显示:刺激水沟穴配内关穴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流量。

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同身寸),前臂两根大筋(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操作:两穴采用的按压手法均为掐法。

即用拇指或食指的指甲用力掐水沟穴及内关穴,用力方向向下。

注意:中医认为晕厥分虚证与实证。

实证晕厥患者素体强健,偶因外伤、恼怒等致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呼吸急促,牙关紧闭等。

这类患者穴位按压的效果较好,还可加用合谷,太冲穴平肝开窍。

膻中、至阳止心痛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由冠状动脉供血缺乏,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缺氧所致。

在心绞痛发作时,在服用硝酸甘油的同时可以按压膻中和至阳穴缓解心绞痛。

根据体表内脏相关皮肤内脏反射形成原理,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

选穴:膻中穴和至阳穴。

定位: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中点。

至阳穴位于后背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

操作:操作者站于患者一侧,用左、右手拇指或中指尖端按压在两主穴区,然后用力捻转按压,每穴按压3~5分钟。

时机:心绞痛发作。

未得到药物治疗前,立即按压。

耳沟、风池降血压高血压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而有时患者由于情绪冲动、紧张等原因,会发生一过性的血压增高。

患者突然头痛、头晕、面红,血压上升,此时可用点穴按摩法临时处理。

选穴:降压沟、风池穴定位:降压沟位于耳郭反面,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风池穴位于后项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凹陷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中医学脏腑理论)一一人身动作机能失调(产生痛疼、酸软、麻木,昏晕乃至死亡 等一系列症状)一一丧失反击能力。所以,点穴术实具有”隔气穴之运转,使不流通”。
2、点穴术中人体穴位为什么有麻穴、哑穴、死穴及晕穴之分呢?
根据中医学理论,人体各个穴位均分属于各条经络,而经络又属于一定的脏腑,所以, 某个穴位受伤后势必影响到某条经络,某个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病症。
五脏即五脏。中医学中脏腑的理论将人体分成脏与腑两大类:心、肺、脾、肝、肾,
称为五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称为六腑。化生和贮藏精气是五脏的功能;腐 熟水谷、传化糟粕po是六腑的功能。《素问•五脏别论》载:“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泄 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脏腑功能的产生,主要
赖于脏腑之气。脏腑之气即是真气通过经络输送至脏腑而发生作用时,称为脏腑之气。假 如一个人的真气不足,则脏腑之气也就随之虚弱,而脏腑的功能必然相应地减退。而武林 中的点穴术恰利用了这一原理。
在人体经络通路上,散布着若干脏腑经络气血出入汇合的“处所”,或称人体内脏经 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这些“处所”,“部位”就是人门所说的“穴位”,或“气血”, 其学名为“腧shu穴”。腧是输送的意思,就是可以于一定脏器具有连系的意思;穴是 说治疗穴位都有孔隙的样子。武术中的点穴术则是将人体力量(施予物理刺激的劲力)或
点穴法功理要点——
一、点穴总论
拳家言:夫点穴术具闭交通之通,断运输之功。人之一身,外而五官四肢,内而五 脏六腑,皆以筋络为线索,血脉为灌溉。经络断,则缺乏活动之能;血脉停,则间其知觉 之效。人体有穴365处,(秦朝以前),其中有大穴:108,小穴257(包括致命穴和主晕穴), 诸穴大同小异,主晕穴虽不足以制命,亦可使暴客暂时失去抵抗力;主伤穴可以使歹徒断 肢、脱臼、出血,即致残也;主死穴,即致命也,此法万遇不得施也。先师遗训益教旨:
3、遇时遇穴如损伤,一切不治命要休
武术中的点穴术,十分强调按时点穴,按照我国古代经络学说,人体一身的筋骨,都 有一定的部位,属的经络,也是丝毫不紊,而气血的流行更有一定的途径和时间,即什
么时候气血流至哪一经络,都有一定的顺序。人体血液的循环及内气的运行,均发源于心 脏,从子时起,按照日夜十二时辰周流于十二经内(任督二脉则不分时辰),首尾相贯,
如用点穴术点伤乳根穴或腹结穴后。因乳根穴属足阳明胃经,腹结穴属足太阴脾经,
因脾升的是清气(水谷精气)胃降的是浊zhuo气。清气不升,可导致浊气不降,浊气不
降也会影响清气的上升。因此,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脘腹饱胀、恶心、暧ai气、消化不
良,腹泻、舌苔厚腻等症状。正由于点穴术所击之穴位不同,所造成的一系列病症和后果 也就不同。这就是武术点血中麻穴、哑穴、死穴及晕血区别划分的原理所在。
循行不已,阴经阳经互相连接,一脏一腑互相络属。
如此,循环,周流不息,以调节、营养、联系周身。而人体的穴位在一天中随着气血 的循环(即时间的变化)或打开(开)或关闭(阖he:关闭)。比如辰时(为北京时间七 点至九点)人体气血走阳明胃经,胃经上的穴位如乳中穴、人迎穴就按着规律而打开,被 称为“实穴”(所谓实穴,即指气血刚到达之穴)而此时其它十一经的穴位则,被称为“空 穴”(所谓空穴,即指气血未达。或气血已过之穴)。若此时用点穴术点击乳中穴或人迎穴, 此两穴就由本来“开”转为“阖”,气血因受压刺激而停顿阻滞,不能流行,从而引起全 身各部位麻木,不能动弹。因此,在子时点击乳中穴或人迎穴比在其它时间点击此两穴技 击效果就会明显得多。这就是点穴术中“按时点血”的原理。这在《点穴歌决》中也有类 似说法:“人身之穴有一头,日夜行走不停留。遇时遇穴如损伤,一切不治命要休”。
如用点穴术点伤天鼎穴后。 因天鼎穴属手阴肺经,势必导致肺气不足,影响肺功能,
引起呼吸功能减弱,而且qie也会影响真气的生成,从而导致全身气虚,出现体倦无力、 气短、自汗等症状。如果肺气在水液调节方面失于宣散, 就会形成腠cou(肌肤上的纹理) 理闭塞无汗等症状;失于肃降,就会出现水肿、小便不利或尿少等症状。
“劝君习武尚德葆侠,练体健身,切莫无故伤人也”。
1、为什么用点穴术击人体某些穴位会致人于死晕或伤残呢?
在经络的意义上,古人说得很明白,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主要通道,
是人体各个部位之间互相连结的途径。它遍布于全身。如《难经》说:“经脉者,行血气,
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 就是依靠经络luo的沟通和联系,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外邪侵犯人体,通过筋络二由 表入里,传入内脏。如《素问•缪miu刺论》说:“邪气之客于形也,必先舍去皮毛。留 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舍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 肠胃,阴阳俱盛,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
4、点穴术的救治原则
在点击某穴后可用手法将所闭之穴开启使受阻经络畅通, 阻滞气血循行。中医学认为, 人体平时营(指营养物质)、卫(指有卫外的作用)、气(就是人的真气)、血(指由水谷 之精微变化而成的物质)保持着平衡,周流全身,循环不息,营养和护卫着人体,维持着
体内内气(通过气功发放的外气)通过点穴者手指部(另外也有用手掌、肘拐、膝(xi) 盖或脚尖,但属少数)快速猛烈的点击对手的穴位,刺激感由此进入经络后,呈双向性的 线状或带状传导,影响(阻止或紊乱)人体经络中气血运行转注的动力一一“经气“,由 此而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经气”由此而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经气(沿着经络途 径运行的气)不通或阻滞---气血运行受阻或逆乱(根据中医学气行血也行,气滞血也滞 的原理)一一人体真气(又名元气、正气、精气、真元之气)不足一一脏腑之气虚弱ruo
如用点穴术点伤少海穴后。因少海穴属手少阴心经,势必导致心气不足,影响心脏功 能,就会出现心烦、惊悸、少寐、多梦等心神不宁ning的症状,严重的还可以出现昏睡、 昏迷、痴呆、谵zhan妄、狂躁等精神失常的症状。另外心气不足时可使穴行淤滞zhi,
出现面色青紫发绀gan(微带红的黑色)、四肢不温,甚至出现眩晕、神疲、气短、汗 多等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