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甲方剂学祛湿剂

合集下载

邓中甲方剂学全部方歌

邓中甲方剂学全部方歌

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止咳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勿过桑菊饮桑菊饮中桔甘翘,芦根杏仁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清肺平喘疏表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治疹方,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败毒散人参败毒羌独活,柴前苓芎桔甘壳,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祛寒湿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肠痈湿热瘀滞证,泻热破瘀服之康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水热互结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大黄附子汤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里散寒又通便,寒积里实服之康温脾汤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冷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宜济川煎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十枣汤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功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黄龙汤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达原饮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四逆散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成效卓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脾虚肝旺鸣腹痛,祛湿止泻柔肝脾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白虎汤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酷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蜂蜜调,上中郁热服之消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疮内消法导赤散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酷热移小肠龙胆泻肝汤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左金丸左金连萸六比一,胁痛吞酸悉能医,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泻痢痛在脐苇茎汤苇茎瓜瓣苡桃仁,清肺化痰逐瘀能,热毒痰瘀致肺痈,脓成未成均胜任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清胃散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治牙痛与牙宣玉女煎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内清胃肠外解表,协热下利喘汗除芍药汤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白头翁汤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认真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清骨散清骨散君银柴胡,地骨青蒿知母草,秦艽鳖甲胡黄连,骨蒸劳热一并除当归六黄汤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芪为固表,滋阴清热敛汗强清络饮清络祛暑六药鲜,银扁翠衣瓜络添,佐以荷叶竹叶边,暑热伤肺轻证安香薷散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六一散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湿功用专,辰砂黛薄依次加,益元碧玉鸡苏裁桂苓甘露散桂苓甘露滑石膏,寒水猪苓泽术草,清暑化气利水湿,暑湿俱盛重证疗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理中丸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缺少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吴茱萸汤吴茱萸汤用生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四逆汤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回阳救急汤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阳和汤阳和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芥草,温阳补血散寒滞,阳虚寒凝阴疽疗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根底剂,脾胃气虚治相宜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生脉散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玉屏风散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完带汤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车前仁,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神四物汤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郁滞诸多证,加减运用贵变通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八珍汤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炙甘草汤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加芍去参枣桂姜,加减复脉滋阴饶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缺少效可居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杞菊,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左归丸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大补阴丸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一贯煎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泻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肾气丸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少量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济生参加车牛膝,温肾利水消肿需,十补丸有鹿茸味,主治肾阳精血虚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地黄饮子地黄饮萸麦味斛,苁戟附桂阴阳补,化痰开窍茯菖远,加薄姜枣暗痱服龟鹿二仙胶医便龟鹿二仙胶,人参枸杞熬成膏,滋阴益肾填精髓,精极用此疗效高牡蛎散牡蛎散内用黄芪,麻黄根与小麦齐,益气固表又敛阴,体虚自汗盗汗宜九仙散九仙罂粟乌梅味,参胶桑皮款桔贝,敛肺止咳益气阴,久咳肺虚效堪谓真人养脏汤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寇罂粟壳,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俐服之瘥四神丸四神故纸与吴萸,肉寇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服,五更肾泻最相宜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与蒺藜,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桑螵蛸散桑螵蛸散龙归甲,参归茯神菖远加,调补心肾又涩精,心肾两虚尿频佳固冲汤固冲芪术山萸芍,龙牡倍榈茜海蛸,益气健脾固摄血,脾虚冲脉不固疗固经丸固经龟板芍药芩,黄柏椿根香附应,阴虚血热经量多,滋阴清热能固经易黄汤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固肾清热又去湿,肾虚湿热带下医朱砂安神丸朱砂安神东恒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天王补心丹天王地归二冬仁,远茯味砂桔三参,阴亏血少生内热,滋阴养血静心神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稳入睡梦香甜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犀角真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用良紫雪紫雪犀羚朱朴硝,硝石金寒滑磁膏,丁沉木麝升玄草,热陷惊厥服之消至宝丹至宝朱珀麝息香,雄玳犀角与牛黄,金银两箔兼龙脑。

方剂学15(医科教学专辑)邓中甲讲座

方剂学15(医科教学专辑)邓中甲讲座

方剂学(医科教学专辑)方剂学15 邓中甲讲座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上次谈到了桂枝汤的主治证候分析,和桂枝汤的功用以及方解,也谈到了桂枝汤证这种产生的病汗。

和服桂枝汤以后,通过这个药汗祛邪调正这个机理。

上病汗、药汗的临床区别。

下面我们再讨论桂枝汤,我们谈到它典型意义的时候曾经谈到过,它是一种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这种基本结构的代表方剂。

所以徐彬曾经讲过,“外证得之,它能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能够化气调阴阳”。

这个体现在哪些方面?因为理解了这一方面,才能理解它群方之冠,它调正、双向调节这些道理。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个方面呢,从张仲景对桂枝汤治疗这种自汗的不同应用来体会。

我们说桂枝汤是一种伤寒中风,就是太阳中风。

太阳中风是以伤风邪为主,风寒当中以伤风为主的外感病兼有营卫不和的这种自汗。

这种自汗用桂枝汤来治。

张仲景应用它治疗发热、自汗,在内科杂病中间出现的它是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是营卫不和也,是卫气不和了,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这段话,仲景这段话说的是什么呢?病人脏无它病,没有其他方面的病,就是出汗和发热。

时发热,自汗出,它是定时,每天在一定时间一阵子热,又出汗。

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说明可以有好几天,形成一种规律性。

他说原因是卫气不和,卫气不和营气相和,不能固护营阴这样子。

他说先其时发汗则愈,先其时就是说,本来这个时候每天在这个时间有一阵热,出汗。

那提前一个时辰,我们现在说是两小时左右,提前时辰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可以用桂枝汤。

这个呢,过去我们在临床遇到过这样的病例。

我们教研室有个年轻老师,现在本人也在北京了,他一个舅舅得了胃肠炎。

一般西医治疗,年龄六十左右要补液了。

补液以后胃肠炎改善,逐渐在好,住了几天医院,结果产生了一个时发热自出汗而不愈者。

每天下午四点钟前后一阵子出汗,发烧并不高,燥热,出汗。

第二天又来了,由于出汗量还比较多,那又要给他补液,又要给他补液呢,他第二天下午还出(汗)。

方剂学 78 邓中甲

方剂学  78 邓中甲

方剂学78 邓中甲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主证分析燥痰咳嗽燥痰犯肺灼津为痰→咳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上一节课讨论到贝母瓜蒌散,贝母瓜蒌散的主治证候的病机分析,和方义分析,以及临床运用基本讨论完了。

下面我们简要谈谈贝母瓜蒌散和外燥证的治法的桑杏汤,清燥救肺汤,运用上有什么区别?类方比较贝母瓜蒌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主治证候治疗燥痰咳嗽,侧重点是燥邪灼津,煎灼津液形成燥痰初秋季节的温燥温燥外邪束表,侵入肺胃,侧重在表证治疗外感温燥,证候特点为卫气同病,发热较高,既清宣燥热,又益气养阴贝母瓜蒌散是治疗燥痰的一张方,它的侧重点是燥邪灼津,煎灼津液形成燥痰。

燥痰引起肺气不宣的咳嗽,所以它是以燥痰咳嗽为主证。

桑杏汤是治疗初秋季节的温燥。

这种温燥外邪束表,侵及肺胃,造成肺气不宣、咳嗽。

桑杏汤的主证侧重在表证,外邪束表。

贝母瓜蒌散的主证侧重在燥痰咳嗽。

清燥救肺汤也是治疗外感温燥一张常用方。

证候特点为卫气同病,温燥病邪侵犯到卫分,紧接着到气分,所以发热较高,同时又气阴两伤,因此清燥救肺汤它既要清宣燥热,又要益气养阴。

这是和贝母瓜蒌散不同的地方。

所以这三个方运用当中,虽然都和燥有关,也都用了润燥的药,但是重点有所不同。

另一个,贝母瓜蒌散我们说它燥痰,燥伤了阴津,它和一些阴虚的方有什么区别呢?治疗阴虚的方,比如说,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这类治疗阴虚又涉及到肺气上逆的,这种咳嗽的方,表面上看起来有类似的地方。

差别不是很大,贝母瓜蒌散这个燥气,外来的燥气灼津,这种以燥痰咳嗽为主,而百合固金汤和麦门冬汤呢,它是阴血阴液不足,所以它的治疗是滋阴为主。

在临床表现上,像一种虚热证,有阴虚发热。

或者一般舌脉表现上的舌红少苔,脉细数这一类,也足以和贝母瓜蒌散明显的区分。

这是贝母瓜蒌散临床应用的基础上,和相关的类似方剂进行一个比较。

祛痰剂,前面我们讨论了三部分: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

第四节温化寒痰适用病证寒痰冷饮证。

方剂学各方组成(邓中甲)

方剂学各方组成(邓中甲)

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发散风寒1、麻黄汤:麻黄9-15g,桂枝6-10g,杏仁6-10g,甘草3-5g。

君:麻黄。

臣:桂枝。

佐:杏仁。

佐使:甘草。

⑴、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各30g)。

⑵、华盖散:麻黄、杏仁、紫苏子、陈皮、桑白皮、茯苓(各30g),甘草15g。

每服6g。

⑶、麻黄加术汤:麻黄9g,桂枝6g,炙甘草3g,杏仁6g,白术12g。

⑷、麻杏薏甘汤:麻黄6-9g,杏仁6g,薏苡仁12g,炙甘草3g。

⑸、大青龙汤:麻黄15-25g,桂枝6-10g,杏仁5-8g,甘草6-10g。

石膏25-40g,生姜10-15g,大枣4枚。

2、桂枝汤:桂枝9-15g,白芍9-15g,炙甘草6-10g,生姜9-15g,大枣3-4枚。

君:桂枝。

臣:芍药。

佐:生姜、大枣。

佐使:炙甘草。

⑴、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9g,白芍9g,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厚朴6g、杏仁6g。

⑵、桂枝加葛根汤:桂枝6g,白芍6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葛根12g。

⑶、桂枝加桂汤:桂枝15g,白芍9g,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

⑷、桂枝加芍药汤:桂枝9g,白芍18g,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

3、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各10-15g),细辛3-5g,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各5-10g)。

君:羌活。

臣:防风、苍术。

佐:生地、黄芩。

使:⑴、大羌活汤:羌活、独活、防风、细辛、防己、黄芩、黄连、苍术、炙甘草、白术(各9g),知母、川芎、生地黄(各30g)。

4、香苏散:香附子120g,紫苏叶120g,炙甘草30g,陈皮60g。

散剂,每服6-9g。

汤剂,用量按比例酌减。

君:苏叶。

臣:香附。

佐:使:⑴、香苏葱豉汤:制香附4.5-6g、新会皮4.5-6g、鲜葱白3枚、紫苏4.5-9g、清炙草2-2.5g、淡豆豉9-12g、⑵、加味香苏散:紫苏叶5g、陈皮4g、香附4g、炙甘草2.5g、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各3g、川芎1.5g、生姜3片。

方剂学 68 邓中甲

方剂学 68 邓中甲

方剂学68 邓中甲上次讨论到治燥剂里,治疗内燥的方,麦门冬汤,麦门冬汤的临床运用,后面我们要接着上次讲的,辨证要点,随证加减的基础上,讨论一下,这方里面人参在临床使用的时候,现在很多人喜欢把它换成西洋参,因为西洋参偏重于气阴双补,偏一点微寒,所以对这个证候更为适合。

使用注意肺痿有虚寒、虚热不同的证型,对虚寒肺痿,本质上阳气不足,导致津液不化,不布,张仲景用甘草干姜汤这类治疗,不能用麦门冬汤。

所以遇到虚寒肺痿是不适宜的。

分类按照方剂常用情况来区分的,养阴清肺汤过去是二类方,我们现在做个重点提示,以便临床运用时也可选用。

在我们教材285页,养阴清肺汤。

这方过去是治疗白喉的一个主方,也是它的特长。

白喉是烈性的甲级传染病,现在在中国大陆基本已经控制了。

白喉的症状,也就是养阴清肺汤的主治,喉间起白如腐,咽喉肿痛,鼻干唇燥,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细数或数而无力。

病因病机白喉的形成,病因和它的内外因素有关。

素体阴虚,也就是这类患者本身内燥,有阴虚阴液不足的基础,又感受外来的燥气疫毒,燥气疫毒就是外来的传染因素。

再内外合邪造成了疫毒阻滞在咽喉,喉间起白如腐。

既有燥热疫毒,又有阴虚的基础,咽喉肿痛。

从症状反映出肺系的燥热。

燥热疫毒表现。

功用养阴清肺,利咽解毒。

也就是说,养阴清肺治其本,它可以利咽散结化痰,同时解毒。

能够消除疫厉之气。

方解八味药。

体现了邪正兼顾。

养阴清肺汤的组成为主体的,有一个相当于后世把它叫增液汤。

我们前面讲的基础方,增液汤。

生地、玄参、麦冬。

在这个方里,增液汤起到滋阴清热的作用,而其中的玄参还能散结解毒。

方里的丹皮、芍药、贝母、薄荷,也是起到协助的辅助作用。

丹皮能清热凉血散瘀,有助于散结。

芍药益阴养血,增加增液汤滋养阴液的作用。

同时芍药、甘草也能缓急止痛。

贝母长于化痰,清化热痰,贝母也能散结,有助于消肿,消除咽喉肿痛。

薄荷能散邪。

在这里针对对燥热疫毒之气,增加玄参的解毒作用。

凡是外来的疫毒有这种薄荷的发散,有助于祛邪。

方剂学 75 邓中甲

方剂学 75 邓中甲

方剂学75 邓中甲实脾散上一节课讲到实脾散,它的证候分析和配伍意义,后面归纳了它的配伍特点。

临床应用变证要点阴水。

身半以下肿甚,舌淡苔腻,脉沉迟。

阴水,也就是阳虚水不化气,水湿停留,泛滥水肿,身半以下肿甚,这是阴水的特点。

我们治疗阳水,上半身先肿,以上半身为主,阴水下半身为主。

胸腑胀满是由于水湿阻滞气机,这是实脾散证的一个特点。

所以它行气利水。

舌淡苔腻,脉沉迟。

也反映了水湿内停,脾肾阳气不足。

随证加减∙如果出现气虚见证,气短乏力,倦怠懒言,可以加黄耆,增加补气力量。

∙如小便不利,水肿程度较重,(这方利水力量稍显不足),可以加猪苓、泽泻。

(和茯苓联用,利水渗湿消肿力量更强)∙如大便秘结(腑气不通),酌加牵牛子,泻下通利前后。

使用注意阳水实证,非本方所宜。

(水肿基本有阳水、阴水两大类,如果阳水实证,不宜使用)实脾散是治疗阴水的一张代表方。

萆薢分清饮二类方《杨氏家藏方》主证分析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

(它有一定的肾阳虚,下焦虚寒。

肾及膀胱)阳气不足,水液得不到温化,水液得不到温化就会造成清浊不分。

所以萆薢分清饮主要用于肾及膀胱的阳气不足。

水液得不到正常气化。

清浊不分,清浊杂合而下,导致膏淋、白浊。

主要主治虚寒型的膏淋、白浊。

下焦虚寒湿浊不化肾失封藏:小便频数阳虚不化,清浊不分:小便混浊,白如米泔,凝如膏糊。

舌脉:舌淡苔白,脉沉。

下焦虚寒,湿浊不化,这个时候作为膀胱气化也会不利,开而不合,肾失封藏,可以伴随有小便频数。

阳虚不化,清浊不分,小便混浊,可以白如米泔,凝如膏糊。

比较黏稠,则可凝如膏糊。

舌脉像主要反应初下焦虚寒,阳虚特点。

舌淡苔白,脉沉。

所以萆薢分清饮是治疗膏淋、白浊的。

但一定要注意,这个膏淋、白浊是阳虚型的,膏淋、白浊可以有阳虚型的,有气虚型的。

实证可以有湿热型的,这是指的下焦阳气不足,清浊不分,气化不利所造成的膏淋、白浊。

这是一个常用方。

功用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这治法体现两个方面,(1)湿浊型,寒湿,由于阳气不足以后,气化不利,水湿停滞。

邓中甲方剂学全部方歌

邓中甲方剂学全部方歌

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香散香散草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饮最有功止咳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研,宣肺疏风止咳痰,汤调服不必煎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草,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勿过桑菊饮桑菊饮中桔甘翘,芦根杏仁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清肺平喘疏表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柴解肌汤氏柴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芩芍桔草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升麻根汤升麻根治疹方,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败毒散人参败毒羌独活,柴前苓芎桔甘壳,薄荷少许三片,益气解表祛寒湿参饮参饮用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肠痈湿热瘀滞证,泻热破瘀服之康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水热互结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大黄附子汤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里散寒又通便,寒积里实服之康温脾汤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人参草,攻下冷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宜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十枣汤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功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黄龙汤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枣,少阳为病此方宗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达原饮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四逆散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脾虚肝旺鸣腹痛,祛湿止泻柔肝脾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配芩连,干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白虎汤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蜂蜜调,上中郁热服之消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疮消法导赤散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龙胆泻肝汤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左金丸左金连萸六比一,胁痛吞酸悉能医,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泻痢痛在脐苇茎汤苇茎瓜瓣苡桃仁,清肺化痰逐瘀能,热毒痰瘀致肺痈,脓成未成均胜任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清胃散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治牙痛与牙宣玉女煎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根黄芩黄连汤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根煮,清胃肠外解表,协热下利喘汗除芍药汤芍药汤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白头翁汤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清骨散清骨散君银柴胡,地骨青蒿知母草,艽鳖甲胡黄连,骨蒸劳热一并除当归六黄汤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芪为固表,滋阴清热敛汗强清络饮清络祛暑六药鲜,银扁翠衣瓜络添,佐以荷叶竹叶边,暑热伤肺轻证安香薷散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六一散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湿功用专,辰砂黛薄依次加,益元碧玉鸡裁桂苓甘露散桂苓甘露滑石膏,寒水猪苓泽术草,清暑化气利水湿,暑湿俱盛重证疗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理中丸理中干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吴茱萸汤吴茱萸汤用生,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四逆汤四逆汤中附草,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回阳救急汤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阳和汤阳和熟地鹿角胶,炭肉桂麻芥草,温阳补血散寒滞,阳虚寒凝阴疽疗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生脉散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玉屏风散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完带汤完带汤中二术,人参甘草车前仁,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神四物汤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郁滞诸多证,加减运用贵变通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枣益心脾八珍汤四君四物加枣,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炙甘草汤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酒熬,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加芍去参枣桂,加减复脉滋阴饶六味地黄丸六味地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杞菊,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左归丸左归丸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大补阴丸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一贯煎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泻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肾气丸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少量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济生加入车牛膝,温肾利水消肿需,十补丸有鹿茸味,主治肾阳精血虚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地黄饮子地黄饮萸麦味斛,苁戟附桂阴阳补,化痰开窍茯菖远,加薄枣暗痱服龟鹿二仙胶医便龟鹿二仙胶,人参枸杞熬成膏,滋阴益肾填精髓,精极用此疗效高牡蛎散牡蛎散用黄芪,麻黄根与小麦齐,益气固表又敛阴,体虚自汗盗汗宜九仙散九仙罂粟乌梅味,参胶桑皮款桔贝,敛肺止咳益气阴,久咳肺虚效堪谓真人养脏汤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寇罂粟壳,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俐服之瘥四神丸四神故纸与吴萸,肉寇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同煎服,五更肾泻最相宜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与蒺藜,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桑螵蛸散桑螵蛸散龙归甲,参归茯神菖远加,调补心肾又涩精,心肾两虚尿频佳固冲汤固冲芪术山萸芍,龙牡倍榈茜海蛸,益气健脾固摄血,脾虚冲脉不固疗固经丸固经龟板芍药芩,黄柏椿根香附应,阴虚血热经量多,滋阴清热能固经易黄汤易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固肾清热又去湿,肾虚湿热带下医朱砂安神丸朱砂安神东恒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天王补心丹天王地归二冬仁,远茯味砂桔三参,阴亏血少生热,滋阴养血安心神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香甜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犀角真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用良紫雪紫雪犀羚朱朴硝,硝石金寒滑磁膏,丁沉木麝升玄草,热陷惊厥服之消至宝丹至宝朱珀麝息香,雄玳犀角与牛黄,金银两箔兼龙脑。

方剂学 62 邓中甲

方剂学 62 邓中甲

方剂学62 邓中甲治风剂上一次讨论完了理血剂,下面涉及治风剂。

定义凡是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的,具有疏散外风或者平息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为治风剂。

分类疏散外风,平熄内风治法外风宜散,内风宜熄使用注意分清内外主次,病邪兼杂从这个定义来看,作用包括了一个辛散祛风,这是指的疏散外风,熄风止痉是平熄内风。

所以对风病引起有外风、内风两类。

外风和外邪有关,内风和体内的阴阳平衡,协调关系被打破有关。

所以分类上,我们这个治风剂,这章分为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两类。

针对两类的风病,原因不同。

所以治法上反映了外风宜散,内风宜熄。

这样不同的特点。

外风宜散是指的外来疏散风邪,这对由外来风邪引起的病证。

内风宜熄是恢复他的阴阳平衡。

特别是针对肝风。

内风都直接由肝的阴阳平衡失调,引起肝风内动。

所以熄风要恢复阴阳的平衡。

使用注意,首先分清风邪是外来的还是内生,其次要考虑主次。

特别是内风,阴阳失衡都由于或者邪热伤阴,导致筋脉失养,动风。

或者本身有阴虚,导致阴不制阳。

那肝阳偏亢,肝阳化风,所以虚实两者要看主次在哪方面,来确定相应配伍,用药的一个侧重。

风邪为病,往往还有兼夹,风为百病之长,所以还要兼顾病邪的兼夹。

而且风邪侵犯,往往正气有一定损伤。

内风本身就有虚实夹杂的特点,所以病情的虚实侧重,也是运用祛风药物,和治风剂的一个要考虑的因素。

适用病证外风致病。

风为百邪之长,六淫之首,病位广泛,病多兼夹。

因为涉及病位比较广泛,虽然“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以上部为主。

但是由于兼夹的不同,可以在各方面发生。

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类方主证分析外感风邪头痛。

是代表性方剂,也是常用方。

风邪循经上犯→阻遏清阳,气血逆乱→头痛、目眩外风头痛伴见表证→恶风发热,脉浮川芎茶调散历来对它治疗头痛这个功效来说,非常统一。

其争论主要集中在是外风头痛,这个为主,能不能治疗内风头痛?也就是说治疗头痛的一个范围。

过去医家讨论当中,根据他们临床实践的体会,有些分歧。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次我们讨论到猪苓汤,讨论到猪苓汤的主治证候的病机分析和方义分析,以及猪苓汤的配伍特点。

下面我们把猪苓汤和五苓散从病机到配伍上进行一个比较,前面讲到了五苓散是属于外邪入里,循经传腑,这个腑是膀胱。

所以外邪入里,循经传腑,影响了膀胱的气化,导致了关门开合不利,所以以小便不利为主症,同时它伴随有水逆证,所以蓄水证,加水逆证。

蓄水证表现在由于水液不化不能布散,口干渴欲饮水,但是水入即吐。

这个水逆呢,还有脐下动悸,造成头眩心悸,也可以咳嗽,所以五苓散证主要是病位在膀胱。

五苓散证既有外邪入里,影响膀胱气化的一个层面,又有内因当中呢,脾的运化不足,阳不化气,有这个基础。

所以用药,以利水渗湿的泽泻、猪苓、茯苓和健脾、温阳化气的白术、桂枝组合。

就成为一个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温阳健脾一张治疗蓄水证的名方。

猪苓汤和五苓散,有很多共同地方,从《伤寒论》角度来看,猪苓汤它也是指外邪入里化热,传入下焦,引起水蓄下焦,水热互结,小便不利。

然后由于热象明显,可以造成水气上逆,热扰心神,热伤阴液这些变化。

所以它可以有心烦、失眠、咳嗽、呕吐这些相应的表现。

从病机比较来看,虽然病位都涉及膀胱,但猪苓汤它涉及阳明胃,它实际水热互结,在里影响到膀胱、胃两个病位,所以涉及到胃,又加上热比五苓散证重,比较突出,所以伤阴明显。

因此在治法上猪苓汤就是利水渗湿和养阴清热相结合,所以它的功效,就是利水清热养阴,那用药呢,同样用了泽泻、猪苓、茯苓三个药来利水渗湿,但是相应的配了滑石和阿胶,配滑石增强了全方的利水渗湿作用;配阿胶呢,考虑到阴伤,考虑到一定程度的伤阴。

阿胶在这个方里的配伍,我们现代的研究发现,它有促进其它几味药的成分吸收的这个作用,当然古代不一定认识到这个,但实际当中的效果呢,恰恰从后来的我们现代的实验相吻合。

猪苓汤这个方在使用当中,当然《伤寒论》也提出来了,阳明有热,如果汗出多,这个方不适宜使用。

方剂学邓中甲讲稿整理表格

方剂学邓中甲讲稿整理表格

第一章解表剂(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1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2
第三章和解剂(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
3
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热祛暑、清虚热)
二、清营凉血(适用病证: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
三、清热解毒(适用病证:各类热毒证候)
4
5
第六章温里剂(温中驱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二、回阳救逆
6
第七章补益剂(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 一、补气
7
第八章固涩剂(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
8
第九章安神剂(重镇安神、补养安神)
第十章开窍剂(凉开、温开)
9
二、温开(适用病证:中风、中寒、气郁、痰厥等属于寒邪痰浊内闭之证)
第十一章理气剂(行气、降气)
10
一、活血祛瘀
二、止血
第十三章治风剂(疏散外风、平熄内风)
一、疏散外风
12
【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风中头面经络。

【辨证】口眼斜,患侧面部麻木,苔白,脉弦。

第十四章制燥剂(清宣外燥、滋阴润燥)
13
二、滋阴润燥(适用病证:脏腑津伤液耗之内燥证)
一、芳香化湿,燥湿和胃(适用病证:湿浊内阻,脾胃不和证)
二、清热祛湿(适用病证:湿热证,湿热外感,湿热内盛,湿热下注)
14
15
五、祛风燥湿(适用病证:风湿在表所致头痛、头重)
一、燥湿化痰(适用病证:湿痰证)
16
三、润燥化痰(适用病证:燥痰证)
第十七章消食剂
第十八章驱虫剂
17。

邓中甲方剂学-祛湿剂

邓中甲方剂学-祛湿剂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二分。
清热祛湿·八正散
?八正散与小蓟饮子比较
均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作用, 均可治疗下焦热结之淋证
小蓟饮子主以小蓟、生地、藕节、蒲黄等凉血止血药,
以凉血止血为主,且清利中寓以滋养, 适用于热结膀胱,损伤血络之血淋、尿血;
八正散主以瞿麦、扁蓄、木通、滑石、车前子等利水通淋药,
治上有何异同?
第五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二分。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二分。
清热祛湿·八正散
证治要点:
尿频、尿急、尿痛,淋沥不畅, 舌红苔黄,脉滑数
使用注意:
▪淋证日久,虚弱者,不宜用
▪孕妇慎用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二分。
清热祛湿·八正散
加减变化:
o血淋可加大蓟、小蓟、白茅根、石苇; o石淋可加金钱草、海金沙、琥珀、冬葵子; o膏淋可加萆薢、石菖蒲; o热毒炽盛可加金银花、蒲公英; o腰痛可加牛膝;
分述
• 化湿和胃剂
• 清热祛湿剂 • 利水渗湿剂
• 温化水湿剂
• 祛风胜湿剂
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二分。
分述·祛风胜湿
适应证:
湿浊不化之白浊、带下等证
配伍用药:
祛湿药配除湿化浊药
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二分。
独活寄生汤
(《备急千金要方》)
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二分。
祛风胜湿·独活寄生汤
化湿和胃·藿香正气散
组成:
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一两(各 5g),半夏曲、白术、陈皮、姜制厚朴、 桔梗各二两(各10g),藿香三两(15g), 炙甘草二两半(12g)。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二分。
化湿和胃·藿香正气散

方剂学 76 邓中甲

方剂学 76 邓中甲

方剂学76 邓中甲独活寄生汤(续)上一次我们讨论到治风剂祛风胜湿,祛风胜湿最后一个方是独活寄生汤,我们谈了它的临床运用。

独活寄生汤它主要用于久痹。

久痹这个病,在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些病当中,病程日久之后往往会影响血分。

中医理论所说的久病入络。

久病入络之后,可以导致功能障碍。

所以主治里那些关节屈伸不利,这些在临床治疗当中很难恢复。

但独活寄生汤由于邪正兼顾,标本兼顾,有补益肝肾、补养气血的组合,和祛风湿的组合同时使用。

药性照顾比较全面,所以适合于久服。

久服到一定时候,往往还可以适当改善功能。

当然一般来说,像肢节屈伸不利,或功能障碍和丧失,完全性的恢复是不太容易的。

我们在临床上用独活寄生汤为主,然后结合在辨证基础上加味,有一些病程很久的风湿性关节炎,特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做为可以改善症状,这个方可以改善症状,改善功能。

疗效不错的。

治风剂我们就讨论到这里。

第十六章祛痰剂前面谈痰饮水湿的治疗的时候,曾经提到过,痰是由中医风寒暑湿燥火这个湿邪,湿聚成痰。

痰、湿本属同类。

所以前面所讲祛湿剂,现在所讲的祛痰剂,从病邪角度来讲,都是水湿壅滞产生病理产物所形成。

祛痰剂在中医学中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中医对痰这个病理产物十分重视。

常有“怪病多痰”这种说法。

有“百病皆生于气”这祛痰剂定义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祛痰剂”。

适应病证痰证。

广义的痰证包括: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

由痰引起的病证包括:咳嗽、喘促、头痛、眩晕、胸闷、呕吐、中风、痰厥、癫狂、惊痫、痰核、瘰疠等。

治疗痰病,或者说痰证,痰证包括什么呢?它的范围跟我们现代医学所讲咳出来这个痰不尽一样。

中医习惯上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两类。

•有形之痰就是通过肺气上逆咳嗽所排出来的病理产物,凝聚成痰,•无形之痰是有很多,从中医辨证由痰所造成的一些症状,一些反应。

比如说,中医有瘰疠、痰核,这类也是无形之痰,不是咳出来的那个痰。

另外有些症状,比如痰迷心窍,痰火扰心,癫证、狂证这类也跟痰有关,也属于痰证。

方剂学 23 (医科教学专辑) 邓中甲

方剂学 23 (医科教学专辑) 邓中甲

方剂学23 邓中甲上一次讨论到泻下剂寒下法的第一个方剂,大承气汤,这个大承气汤,从它的主治证候,病机分析到方义分析,功效归纳,到最后变证要点,基本我们都讨论完了。

下面呢,从大承气汤演变到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以及现代中西医结合,治急腹证所配的复方大承气汤,形成了一个系列,特别是三承气汤,是做为大承气汤这个系列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就讨论附方,小承气汤。

附方:小承气汤组成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大者)功用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轻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或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者。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痞满燥实痞满实而不燥小承气汤也是《伤寒论》的方。

它主治证候,我们根据大承气汤主证来对比,大承气汤是痞满燥实,四证俱全,即使它可以用于热结旁流证,或者热厥、痉病、发狂,这些都是属于在热实互结基础上发生的,热实互结在大承气汤证里,相对是重证,所以要峻下热结,小承气汤证是轻下热结,在《伤寒论》里,形容小承气汤证,说它是一有一个特征是,初头硬,后必溏,大便秘结,大便不好解,开始是硬的,后面会软的,这和大承气汤燥屎的特点,燥屎、燥结特点就不同,说明它燥结不甚,而是痞满燥实四证当中燥证不具,而是热实互结轻证,热实互结阻滞气机,这是有的,痞满有的,当然也不是很重。

所以从病机和大承气汤比,它具有痞满实而不燥,临床燥屎内结,燥实不重,所以有大便秘结现像,往往有初头硬,后必溏这个特点,这是小承气汤治疗的一个方面。

如果说用于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痢疾一般是湿热,湿热郁滞肠道,搏结气血造成的。

因为它有湿热积滞,而且这类属于较轻的,用小承气汤能够攻下积滞,它虽然轻下,反能攻下积滞,热毒搏结气血,大黄也能起到通因通用,清热解毒,解除热毒的作用。

所以这个小承气汤,用于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因为里面有调气和血的成份,体现通因通用的思想。

这里也就是异病同治,在主治方面的体现。

邓中甲方剂学笔记

邓中甲方剂学笔记

方剂学中医方剂学讲座笔记——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目录01讲 (2)02讲 (3)03讲 (6)04讲 (10)05讲 (14)06讲 (18)07讲 (23)08讲 (27)09讲 (32)10讲 (36)11讲 (39)12讲 (43)13讲 (46)14讲 (51)15讲 (56)16讲 (60)17讲 (64)18讲 (68)19讲 (73)20讲 (77)21讲 (82)22讲 (86)23讲 (89)24讲 (94)25讲 (98)26讲 (102)27讲 (108)28讲 (112)29讲 (116)30讲 (120)方剂是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组成的。

“方以药成”、“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说明了方剂的来源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为用、密不可分的,反映了中医药学从实践到理论,又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过程。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其配伍规律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

方剂学是中医基础学科之一,是在历代医药学家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是介于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用药之间的桥梁。

方剂学的基础研究,是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方剂学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

方剂学研究指导原则以中医学术思想为基础,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以方剂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方剂学科规律的研究方法。

方法是在传统中医临床观察和思辨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和吸取现代科学方法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中医学整体、系统、辨证的基本思想与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结合,方剂学科理论与现代多学科技术手段的结合。

方剂学研究具体工作主要有:临床试验,文献整理,逻辑分析,实验研究,多学科研究等方面。

方剂学与现代药理、化学、制剂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渗透,运用实验研究的手段,从实证的角度认识方剂效用与方内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阐明方剂效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发现方剂的潜在功效和新用途以及改进传统剂型,研发复方新药。

方剂学 70 邓中甲

方剂学 70 邓中甲

方剂学70 邓中甲运用辨证要点一身头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随证加减•湿重于热者,加茯苓、泽泻;•热重于湿者,加黄柏、龙胆草;•肋痛明显者,加柴胡、川楝子。

上一节课我们讲到茵陈蒿汤是临床运用和它的辩证要点,下面我们讨论它的随证加减。

由于茵陈蒿汤证属于湿热黄疸,所以前面我们谈到湿热,往往要考虑他的湿热偏重,是湿重于热?还是热重于湿?茵陈蒿汤是个基础方,它的主治证候是典型的湿热并重。

如果遇到湿热有偏重的,比如湿重于热,要加强利湿,增加利湿的力量。

加茯苓、泽泻、猪苓,这一类淡渗利湿之品。

如果属于热重于湿,热像较重,可以加黄柏、龙胆草;如果由于湿热阻滞肝经,肋痛明显,加柴胡、川楝子。

茵陈蒿汤是个基础方,也可以结合其他的治疗黄疸的方剂联合使用。

茵陈蒿汤,茵陈四逆汤,栀子柏皮汤比较常用于黄疸的附方,我们比较一下。

要比较它们的病机差别,才能正确运用。

主证分析湿热淋证。

这祛湿剂我们前面讲到,它的重点方、一类方比较集中。

茵陈蒿汤、八正散都是一类方。

八正散是治疗湿热淋证的一张常用方。

从湿热病这个淋证,它总的一个病机是湿热下注,湿热下注影响到膀胱气化,所以有的又叫湿热下注膀胱。

湿热壅滞在膀胱,造成膀胱气化不利,水道不利。

它的基本表现尿频、尿急、小便涩痛、淋漓不畅、甚至于癃闭。

这是八正散主治证候。

它的主症。

是由于湿热下注,阻滞在膀胱,导致水道不利,所以造成尿频、尿急、尿痛、淋漓不畅,甚至于癃闭。

这个湿热蕴积在下焦,阻滞气机,下焦本身有个分清浊的作用,比如小肠要泌别清浊,清浊不分可以造成小便混浊,当然湿热阻滞下焦,下焦少腹气机阻滞可以急满,加上小便不通、不畅,少腹可以急满,湿热,本身热邪要伤津,热证伴随一定的口燥咽干,舌脉呢,舌像往往舌苔黄腻,体现湿热的特点。

脉滑数,说明这个偏于实证,是湿热的淋证。

这是八正散主治湿热淋证的一些病机分析。

证候分析,临床表现。

湿热淋证,中医历来把淋证分为五类,有五淋之说。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祛湿剂之清热祛湿:三仁汤、甘露消毒丹、连朴饮邓中甲方剂学讲稿邓中甲方剂学讲稿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祛湿剂之清热祛湿:三仁汤、甘露消毒丹、连朴饮邓中甲方剂学讲稿邓中甲方剂学讲稿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祛湿剂之清热祛湿:三仁汤、甘露消毒丹、连朴饮邓中甲方剂学讲稿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三仁汤一类《温病条辨》主证分析:湿重于热证。

三仁汤是个名方,一类方。

温病学派吴鞠通的《温病条辨》。

这个三仁汤是湿热病。

《温热经纬》曾经提到,湿热的形成,有外感、内伤两类。

《温热经纬》这段话讲它的成因。

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温热经纬》)这段话简单的讲了湿热形成的两个途径,一个太阴内伤,也就是说脾胃内伤,不能正常运化湿邪,湿饮就可以停聚,这是产生内湿的一个基础。

客邪再至,那由于气候因素,或者居住环境等因素,造成外来的湿邪侵犯人体,客邪再至,这样内在的湿邪和外来的湿热之邪相结合,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所以它提出了湿热产生有内外两类因素。

这前面我们也提到过。

湿热侵犯人体,特别是跟外湿有关,又引动内湿,内外结合的。

这里我们要区分它的湿热的轻重。

三仁汤证,从原方在原书里提出来,它所主治证候有两个特点:1、湿温病初起。

比如提出它湿温初起或暑温挟湿。

暑温,暑天,暑热,暑天本身多雨。

我们说暑多挟湿,甚至于暑必挟湿。

所以在暑温或湿温初起,或暑温挟湿证这类证,都跟外来的气候,外邪特点有关。

跟外邪引起的湿热有关。

所以外来之邪侵犯人体,人体的肺卫、体表首当其冲。

这第一点要注意的。

它多侵犯体表,侵犯上焦为主。

所以有的时候三仁汤证把它叫“上焦湿热”。

2、它湿热的比例,是湿重于热。

所以说湿重于热证。

湿热阴阳两种病邪,它以阴邪湿邪为主的。

这个往往在湿热病的初起时候。

外来湿邪侵犯到人体的体表上焦。

这是三仁汤证,湿温初起或暑温挟湿初起阶段。

有这样两个特点。

一个多出现表卫症状。

所以有时称它上焦湿热,有表卫症状。

一个它是湿重于热。

是它病邪侧重上一个特点。

湿重于热证:①湿遏卫阳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②湿阻气机→ 胸闷不飢;③湿热交蒸→ 午后身热,面色淡黄;④舌脉: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从临床表现来看,三仁汤证是一个湿遏卫阳,有就是说,从侵犯体表,侵犯上焦,它可以有一组类似于表证,特别有点类似于表寒证,但不是外感风寒。

邓中甲方剂学全部方歌

邓中甲方剂学全部方歌

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止咳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勿过桑菊饮桑菊饮中桔甘翘,芦根杏仁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清肺平喘疏表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治疹方,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败毒散人参败毒羌独活,柴前苓芎桔甘壳,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祛寒湿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肠痈湿热瘀滞证,泻热破瘀服之康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水热互结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大黄附子汤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里散寒又通便,寒积里实服之康温脾汤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冷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宜济川煎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十枣汤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功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黄龙汤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与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与解攻里效无双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与胃,少阳湿热痰浊阻达原饮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四逆散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与肝脾功效卓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脾虚肝旺鸣腹痛,祛湿止泻柔肝脾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白虎汤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清补气津又与胃,余热耗伤气津用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就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蜂蜜调,上中郁热服之消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疮内消法导赤散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龙胆泻肝汤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左金丸左金连萸六比一,胁痛吞酸悉能医,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泻痢痛在脐苇茎汤苇茎瓜瓣苡桃仁,清肺化痰逐瘀能,热毒痰瘀致肺痈,脓成未成均胜任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扶肺气,清泻肺热平与剂,热伏肺中喘咳医清胃散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治牙痛与牙宣玉女煎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内清胃肠外解表,协热下利喘汗除芍药汤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白头翁汤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瞧,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清骨散清骨散君银柴胡,地骨青蒿知母草,秦艽鳖甲胡黄连,骨蒸劳热一并除当归六黄汤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芪为固表,滋阴清热敛汗强清络饮清络祛暑六药鲜,银扁翠衣瓜络添,佐以荷叶竹叶边,暑热伤肺轻证安香薷散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六一散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湿功用专,辰砂黛薄依次加,益元碧玉鸡苏裁桂苓甘露散桂苓甘露滑石膏,寒水猪苓泽术草,清暑化气利水湿,暑湿俱盛重证疗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理中丸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与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吴茱萸汤吴茱萸汤用生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四逆汤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回阳救急汤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阳与汤阳与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芥草,温阳补血散寒滞,阳虚寒凝阴疽疗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与义,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生脉散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玉屏风散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完带汤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车前仁,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神四物汤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郁滞诸多证,加减运用贵变通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八珍汤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炙甘草汤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 加芍去参枣桂姜,加减复脉滋阴饶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杞菊,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左归丸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一贯煎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泻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肾气丸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少量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济生加入车牛膝,温肾利水消肿需,十补丸有鹿茸味,主治肾阳精血虚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地黄饮子地黄饮萸麦味斛,苁戟附桂阴阳补,化痰开窍茯菖远,加薄姜枣暗痱服龟鹿二仙胶医便龟鹿二仙胶,人参枸杞熬成膏,滋阴益肾填精髓,精极用此疗效高牡蛎散牡蛎散内用黄芪,麻黄根与小麦齐,益气固表又敛阴,体虚自汗盗汗宜九仙散九仙罂粟乌梅味,参胶桑皮款桔贝,敛肺止咳益气阴,久咳肺虚效堪谓真人养脏汤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寇罂粟壳,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俐服之瘥四神丸四神故纸与吴萸,肉寇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服,五更肾泻最相宜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与蒺藜,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桑螵蛸散桑螵蛸散龙归甲,参归茯神菖远加,调补心肾又涩精,心肾两虚尿频佳固冲汤固冲芪术山萸芍,龙牡倍榈茜海蛸,益气健脾固摄血,脾虚冲脉不固疗固经龟板芍药芩,黄柏椿根香附应,阴虚血热经量多,滋阴清热能固经易黄汤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固肾清热又去湿,肾虚湿热带下医朱砂安神丸朱砂安神东恒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天王补心丹天王地归二冬仁,远茯味砂桔三参,阴亏血少生内热,滋阴养血安心神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香甜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犀角真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用良紫雪紫雪犀羚朱朴硝,硝石金寒滑磁膏,丁沉木麝升玄草,热陷惊厥服之消至宝丹至宝朱珀麝息香,雄玳犀角与牛黄,金银两箔兼龙脑。

方剂学 72 邓中甲

方剂学 72  邓中甲

方剂学72 邓中甲上节课我们讲到清热祛湿这一节里边的当归拈痛汤,下面的方是二妙散。

二妙散二类方《丹溪心法》二妙散是个基础方,二类方。

二妙散是由苍朮、黄柏两味药组成。

是一个基本的配伍组合。

它针对湿热下注这个证候。

主证分析湿热下注证。

湿热下注可以导致很多方面的病变。

我们这个主治里,涉及到这样一些方面。

∙湿热痺证,由于湿热下注导致的湿热痺证,多属于下部。

脚、膝、踝关节这些方面红肿疼痛。

筋骨疼痛。

同时有湿热下注,形成红肿疼痛。

∙痿证。

湿热可以引起痿证。

导致两脚痿软。

包括一些中风后遗症,这些痿软当中也有这种湿热型的。

∙妇科方面,可以造成湿热带下。

带下黄稠,腥臭。

∙皮肤科方面,可以形成下部的湿疹、湿疮。

这些病虽然说病种不同,但从病机来说,都以湿热下注为基础。

所以它这个舌苔黄腻,反映了湿热的一些舌像上的共性。

这是二妙散的主证病机分析。

功用(治法)燥湿。

(侧重在清热燥湿)我们前面谈到,在整个清热祛湿这一章里边,绝大多数的方,以清热利湿为主,这个方和前面所讲的王氏连朴饮,突出燥湿问题。

尤其这个方,它作为二妙散,是以燥湿为主的。

方义分析君黄柏清热燥湿,苦寒臣苍朮辛苦温,增强燥湿作用,同时健脾使整个方清热燥湿,同时舒畅气机(因姜汁辛散),也有一定的药引子姜汁散水作用苍朮健脾,湿邪产生往往和脾失健运有关。

应用二妙散是个基础方,很少就用这两味药。

往往作为一个小的组合。

配合在其他的相应方剂之中。

辨证要点足膝肿痛,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都属于下部,湿热下注引起的一些最基本的临床表现。

)随证加减要针对湿热下注发生的不同病种,加减不同的药物。

∙湿热痿证,多加祛风渗湿除痺的豨莶草,木瓜,萆薢。

∙湿热脚气,加薏苡仁、木瓜、槟榔。

∙下部湿疮、湿疹,可以加土茯苓、赤小豆。

增加利湿解毒。

这是二妙散,是治疗湿热下注,以燥湿为主的一个基础方。

我们就作一些重点提示。

附方:四妙丸组成二妙散加川牛膝、苡仁。

功用清热利湿,舒筋壮骨。

主治湿热痿证,两足麻木、痿软、肿痛。

方剂学 73 邓中甲

方剂学  73 邓中甲

方剂学73 邓中甲猪苓汤上一次我们讨论到猪苓汤,猪苓汤的主治证候,病机分析和方义分析。

以及猪苓汤的配伍特点。

猪苓汤与五苓散之比较五苓散猪苓汤病机外邪入里,循经传腑(膀胱),影响了膀胱的气化,导致了关门开合不利,小便不利为主症,同时它伴随有水逆症,所以蓄水证,加水逆证。

蓄水证表现在由于水液不化不能布散,口干,渴欲饮水,但是水入即吐。

水逆,脐下动悸,造成头眩心悸,也可以咳嗽既有外邪入里,影响膀胱气化的一个层面,又有内因当中脾的运化不足,阳不化气,有这个基础。

外邪入里化热,传入下焦,引起水蓄下,水热互结,小便不利由于热像明显,可以造成水气上逆,热扰心神,热伤阴液可以有心烦、失眠、咳嗽、呕吐热比五苓散重,伤阴明显病位膀胱膀胱及胃治法利水渗湿,健脾、温阳利水渗湿,养阴清热用药泽泻、茯苓、猪苓(利水渗湿)白朮、桂枝(健脾、温阳化气)泽泻、茯苓、猪苓(利水渗湿)滑石(增强利湿)、阿胶(滋阴清热养血)阿胶在方中的配伍,我们现在的研究发现,它有促进其他几味药成分吸收的作用,古代不一定认识到这个,但实践当中的效果,恰恰从后来的现代实验相吻合。

伤寒论也提出来了,阳明有热,如果汗出多,猪苓汤不适宜使用。

因为出汗多的话,又加上这个方利水力量很大,泽泻、茯苓、猪苓又加滑石,由于汗、水液、尿液都是人体津液,所以利水也会增强这个伤阴,既然多汗的情况下,说明阴液损伤严重,那不适宜用这个方。

上面我们讨论了猪苓汤和五苓散的比较,从这两个方比较可以看出来,五个药当中三个都一样,两个次要药物稍做变化,整个方从病位,从疾病的性质,特点、主治都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从中可以领悟的,这个在共性病机基础上,兼证差别,怎么通过这种配伍来适应病情变化。

临床运用辨证要点小便不利,口渴、身热、舌红,脉细数。

由于是水热互结在下焦,当然也存在着气化不利问题,所以小便不利是它的主症(像五苓散一样),同时它热像很明显,热邪伤阴,所以口渴、身热、舌红,脉细数。

是一组它的佐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夏——燥湿和胃,降逆止呕 白术、茯苓——健脾燥湿,和中止泻 厚朴、大腹皮、陈皮
——行气化湿,畅中除湿 桔梗——宣肺利膈,利于解表与化湿 佐使:草、姜、枣——诸诸药,和营卫
化湿和胃·藿香正气散
证治要点: 恶寒发热,上吐下泻, 舌苔白腻
使用注意: o 湿热霍乱忌用; o 作汤剂时,须武火急煎
化湿和胃·藿香正气散
加减变化: ▪表邪偏重加香薷或重用紫苏叶; ▪兼食滞去甘草、大枣,加神曲、莱菔子; ▪偏湿重者易白术为苍术; ▪气滞甚者加木香、延胡索
化湿和胃·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与平胃散比较:
都用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皆具有芳香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 均能治疗湿邪困阻中焦的病证。 平胃散以辛温香燥的苍术为君药, 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作用, 主治湿困中焦,脾胃不和之病证, 藿香正气散以辛温芳香的藿香为君药, 具有外散风寒,内化湿浊,理气和中之效,
分述
• 化湿和胃剂 • 清热祛湿剂 • 利水渗湿剂 • 温化水湿剂 • 祛风胜湿剂
分述·化湿和胃
适应证 湿浊内阻,脾胃失和
配伍用药 苦温燥湿与芳香化湿药为主
配伍行气药;健脾药;解表药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化湿和胃·藿香正气散
组成:
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一两 (各5g),半夏曲、白术、陈皮、姜 制厚朴、 桔梗各二两(各10g),藿 香三两(15g),炙甘草二两半 (12g)。
分述
• 化湿和胃剂 • 清热祛湿剂 • 利水渗湿剂 • 温化水湿剂 • 祛风胜湿剂
分述·清热祛湿
适应证 湿热外感、内盛,下注所致病证
配伍用药 清热利湿或清热燥湿药为主
配伍宣畅三焦药、寒性泻下药、理气药、
补气养血药
茵陈蒿汤
(《伤寒论》)
清热祛湿·茵陈蒿汤
组成: 茵陈蒿六两(18g),栀子十四 枚(9g),大黄二两(6g)。
化湿和胃·藿香正气散
功效: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表里双解,长于治里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化湿和胃·藿香正气散
主证病机分析:
内外 伤感 湿风 滞寒
外感风寒 卫阳被郁
湿浊内阻 脾胃失和 升降失常 气机不畅
发热恶寒 头痛
胸膈满闷 脘腹疼痛 恶心呕吐 肠鸣泄泻
湿浊内盛
舌苔白腻
化湿和胃·藿香正气散
方解 君:藿香——辛散风寒,芳香化湿,辟秽和中 臣:紫苏、白芷——发散风寒,芳化湿浊
利水渗湿·五苓散
功效: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 a.蓄水证太阳表邪未解——循经传腑
——膀胱气化不利——蓄水证; b.水湿内停证;c.痰饮
利水渗湿·五苓散
主证分析:
•表邪未解:头痛微热 •水蓄膀胱:小便不利(“蓄水证”) •气化不利:渴欲饮水 •水气上逆:水入即吐(“水逆证”) •水邪泛滥:水肿、泄泻、脐下动悸、
湿邪重浊粘腻,易阻碍气机,而气滞不行, 又使湿邪不得运化,故祛湿剂中常配行气 药,以求气化则湿化
概述·分类
✓化湿和胃剂——湿浊中阻 ✓清热祛湿剂——湿从热化 ✓利水渗湿剂——水湿壅盛 ✓温化水湿剂——湿从寒化 ✓祛风胜湿剂——外感风湿
概述·使用注意
(1)调治肺、脾、肾; (2)配伍行气药; (3)素体阴津亏虚,病后体弱及孕妇慎用 (芳香温燥及甘淡渗利药易耗津伤阴)
舌红苔黄,脉滑数 使用注意:
▪淋证日久,虚弱者,不宜用 ▪孕妇慎用
清热祛湿·八正散
加减变化:
o血淋可加大蓟、小蓟、白茅根、石苇; o石淋可加金钱草、海金沙、琥珀、冬葵子; o膏淋可加萆薢、石菖蒲; o热毒炽盛可加金银花、蒲公英; o腰痛可加牛膝;
清热祛湿·八正散
?八正散与小蓟饮子比较
均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作用, 均可治疗下焦热结之淋证 小蓟饮子主以小蓟、生地、藕节、蒲黄等凉血止血药, 以凉血止血为主,且清利中寓以滋养, 适用于热结膀胱,损伤血络之血淋、尿血; 八正散主以瞿麦、扁蓄、木通、滑石、车前子等利水通淋药, 以清利湿热为主,无补益之功, 适用于湿热内蕴膀胱之热淋
清热祛湿·茵陈蒿汤
功效: 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 湿热黄疸
湿热交蒸,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泄 黄疸的发生、消退与小便通利与否密切相关
清热祛湿·茵陈蒿汤
主证病机分析:
湿热内蕴 熏蒸肝胆 胆汁外溢
一身面目俱黄, 黄色鲜明
湿阻气机
腹微满
湿热内郁
小便不利,口中渴, 苔黄腻,脉沉数(滑)
清热祛湿·茵陈蒿汤
方解 君:茵陈——清热利湿退黄 臣:栀子——清热利湿,通利三焦,
分述
• 化湿和胃剂 • 清热祛湿剂 • 利水渗湿剂 • 温化水湿剂 • 祛风胜湿剂
分述·利水渗湿
适应证:
水湿壅盛之水肿、泄泻、淋浊、癃闭等
配伍用药:
利水渗湿药 +健脾药+温阳化气药或养阴药
五苓散
(《伤寒论》)
利水渗湿·五苓散
组成:
猪苓十八铢(9g),泽泻一两 六铢(15g),白术十八铢 (9g),茯苓十八铢(9g), 桂枝半两(6g)。
功效: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 湿热淋证
▪ 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 ▪ 邪热内蕴化毒,挟湿热上蒸,津液被灼
清热祛湿·八正散
方解
木通、滑石、车前子、瞿麦、萹蓄
——清热利湿,利水通淋 栀子——清泻三焦湿热 大黄——泄热降火 灯芯草——导热下行 甘草——和药缓急
清热祛湿·八正散
证治要点: 尿频、尿急、尿痛,淋沥不畅,
引湿热自小便而出 佐: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
导瘀热由大便而出
清热祛湿·茵陈蒿汤
?如果患者无腹满、便秘,
是否可以用大黄 证治要点:为治“阳黄”的常用方
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 苔黄腻,脉沉数。
清热祛湿·茵陈蒿汤
使用注意:
▪大黄宜剂量稍大且后下; ▪不宜久服或大量应用; ▪阴黄及孕妇不宜应用
清热祛湿·茵陈蒿汤概述Fra bibliotek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定义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 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作用, 以治疗水湿为病的方剂, 统称为祛湿剂
概述
湿有外湿、内湿之分
外湿:外感湿邪,多伤肌表经络 内湿:内生湿邪,多致脾失健运
外湿与内湿常相因为见
概述
湿邪:
湿性重浊、粘腻,易阻滞气机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祛湿剂中为什么经常配伍行气药
加减变化:
•兼少阳证可加黄芩、柴胡、半夏、生姜; •胁痛甚者可加郁金、川楝子、延胡索; •黄疸重者可加板兰根、黄芩、虎杖、郁金; •热毒内陷者可加牛黄、丹皮、羚羊角;
八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清热祛湿·八正散
组成:
车前子、瞿麦、萹扁蓄、滑石、栀子、 炙甘草、木通、熟大黄各一斤(各 9g)。
清热祛湿·八正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