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专题七 第一课(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难点: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一)非常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形势
1、背景
(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为巩固政权,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
(3)1918年,帝国主义干涉者与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向苏维埃俄国发动疯狂进攻. (4)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四分之三领土落入敌手,并且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粮食极度困难(二)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后又将征集对象扩大到各种农产品.
(2)工业:不论企业大小,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3)产品分配: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 (4)劳动: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3、评价
(1)积极方面:
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它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经受住了考验,站住了脚跟.
(2)消极方面:
①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如以极低价格强行征粮,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②国内战争胜利后继续实行,触犯了广大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使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知识点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一)经济危机
1、原因:①战争的破坏: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满目疮痍;
②自然灾害: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③政策因素: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表现:①工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必需品得不到满足;
②粮食、原料和能源的缺乏,大批工厂无法开工。
(二)政治危机
1、原因:①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实施并强化.
2、表现:①农村:余粮收集制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②城市: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纷纷罢工抗议;
③水兵叛乱: 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④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知识点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背景:(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2)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实施: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上,党内一致通过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的决议,标志着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3、主要内容:
(1)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2)工业: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4)分配制度: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4、意义:
(1)调动了广大工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从而有效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1:
材料一: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8月30日,恐怖分子刺杀了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
同一天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
材料二: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
材料三:1918年5月,5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
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1919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挥的白军为主,英法等国派军队参战,从南方向莫斯科发动进攻;1920年4月,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
请回答: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呢?
(1)国内武装叛乱和外国干涉军的联合进攻;(2)3/4国土被敌人所占;(3)经济情况极为糟糕。
总之: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问题探究2: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
请回答:(1)“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引发什么后果?
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后果:挫伤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根源: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问题探究3:材料:教材134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请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列宁领导的俄共(布)采取了什么对策?
(1)问题:①农民请愿要求停止余粮收集制;②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要求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普遍反对。
(2)对策:列宁领导的俄共(布)果断地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摆脱困境,巩固政权,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
问题探究4: 1920年底,列宁接见来访的农民。
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一位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列宁亲自记录了他们的意见,坚定地说:“这种政策我们一定会改变!”
请回答: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哪一政策?农民对“这种政策”的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是怎样改变“这种政策”的?
(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改变: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请回答:(1)根据上述表格,通过对比,归纳指出新经济政策“新”的表现及其实质?
表现: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②而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重视商品经济、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和货币流通。
实质: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工农联盟,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推进以生产力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经济政策
进步性:①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使苏俄的经济政治危机迅速消失,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②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开始从苏俄的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和改善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③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探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它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局限性:新经济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俄共和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对实施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又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
【拓展延伸】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影响和启示?
①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②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艰难和曲折的;④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⑤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
⑥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⑦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B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2、“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 B )
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按国家规定价格征收农民余粮3、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描述一位暴动士兵的话:“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摘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这主要是因为苏俄( A )
A.实行余粮收集制B.推广企业国有化 C.收取固定粮食税D.坚持劳动义务制
4、1921年春,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
列宁和中央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度过饥荒。
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这表明( D)
A.农民从根本上反对苏维埃政府 B.农民阶级愚昧落后思想觉悟不高
C.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5、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经济战略任务”是指( D )
A.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C.完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状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6、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不同在于( C )
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领导 B.目的是战胜苏维埃的敌人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巩固了工农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