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爬行动物学 动物学教学课件
《动物学》课件——爬行纲

– 受精卵孵化温度较高时,多发育为雌性个体;反之,多发育为雄性个体。多见于龟类。如欧洲池龟的受精
卵在30℃时多发育为雌性个体,在24-28℃时多发育为雄性个体
二、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二、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 恐龙如何灭绝?
– 侏罗纪末期,随着冰川期的来临,全球气温下降
三、分类
• 1. 喙头目:
– 体型蜥蜴型
– 体背中线处有一列棘状鳞片– 头骨为双颞窝型,端生齿– 雄性无交配器
– 泄殖腔孔横裂
– 原始陆栖种类,仅存1属1种,即产于新西兰的楔齿蜥
Sphenodon punctatus
52
三、分类
• 2.龟鳖目
– 体型龟鳖型
– 背、腹具坚硬的甲板,甲板外披有角质鳞片或厚皮
– 美洲鳄和扬子鳄的性别由孵化温度决定。孵化温度在26-30℃时,新生个体全为雌性;在30-34℃时,新生个体中两性都有;在34-36℃时,新生个体全为雄性。孵化温度高于36℃或者低于26℃,卵无法孵化
三、分类
• 现存爬行类约6500多种,分属四个目
– 喙头目– 龟鳖目– 有鳞目– 鳄目
• 我国约300多种
普通鬣蜥
豹斑壁虎
二、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The left-hand panels show male reproductive success,and the right-hand panels show female reproductivesuccess. The graphs show male (a) and female (b)reproductive success during the 2005–2006 season;male (c) and female (d) reproductive success duringthe 2006–2007 season; and male (e) and female (f)lifetime reproductive success, representing pooledreproductive data over all three seasons. The curveson each graph represent the patterns predicted fromCharnov–Bull model (Warner & Shine, Nature 451,566-568. Jan. 31, 2008 ).
初中生物课件第七章 两栖类和爬行类

青蛙是动物界著名的捕虫能手
青蛙的呼吸器官
肺
青蛙的肺不发达, 结构简单,呼吸功能 不强,不能独立完成 呼吸作用。
但是青蛙的皮肤 里密布着毛细血管, 可以与外界进行气体 交换,有辅助呼吸的 重要作用。
青蛙与两栖生活相适应 的外部形态特点有哪些?
青蛙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
1.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似,为保护色。 2.皮肤:裸露,分泌黏液,游泳时减少阻力; 皮肤内有丰富的血管,可辅助呼吸,这是对 陆上生活的适应。 3.头部:呈三角形,可减少水中游泳时的阻 力;头部有口、鼻孔、眼、鼓膜等发达的感 觉器官, 是对陆地复杂环境的适应。 4.四肢:后脚强大,前脚短小适于在陆地上 跳跃;后肢五趾,趾间有蹼,适于游泳。 5.呼吸:青蛙有肺,能从空气中吸收氧气, 皮肤湿润,在水中有陆地均可呼吸。
探究竟-实验
• 1、取一只活青蛙,观察它的体形、 体 色,青蛙背腹两面的颜色一样吗?注 意它的前肢和后肢各有什么特点,趾 间有什么结构。 • 2、用手摸一摸青蛙的皮肤,再轻轻 握 住它的身体,有什么感觉?青蛙 的皮 肤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12/15/2013
探究竟-实验1.
观察青蛙的体形、体色,青蛙 背腹两面颜色一样吗?
1、观察蜥蜴图片,它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它的四 肢有什 么特点?
2、仔细观察蜥蜴的体表,有什么特殊结构?
1.身体分部: 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四肢: 短小,适于爬行。
覆盖有角质鳞片, 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2.体表:
爬行类的主要特征
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骨质甲; 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四肢短小或无四肢; 爬行。
12/15/2013
12/15/2013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爬行动物》优质课件.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爬行动物》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中关于爬行动物章节,具体内容包括爬行动物分类、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关系。
我们将重点学习爬行动物身体结构、生殖发育以及适应陆地生活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解爬行动物分类、特征及生活习性。
2. 掌握爬行动物生殖发育特点以及适应陆地生活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爬行动物认识,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爬行动物身体结构、生殖发育特点及其适应陆地生活能力。
难点:爬行动物分类及其与人类生活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爬行动物实物或模型、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爬行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爬行动物分类、特征、生活习性。
过程: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笔记。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爬行动物,分析其适应陆地生活特点。
过程:学生讨论、汇报,教师点评。
4. 例题讲解:分析爬行动物生殖发育特点。
过程:教师讲解,学生跟随思路,互动提问。
5. 随堂练习:针对爬行动物特点,设计填空、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爬行动物分类、特征、生活习性2. 爬行动物生殖发育特点3. 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爬行动物,并说明它们特点。
(2)简述爬行动物生殖发育特点。
(3)谈谈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能力。
答案:(1)答案合理即可,如:蛇、蜥蜴、龟。
(2)爬行动物生殖发育特点:卵生,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产卵后由亲代孵化。
(3)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能力:具有较为发达肺,能够在空气中吸;具有四肢或无四肢,能够支撑身体行走;具有较为发达神经系统,能够适应复杂陆地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对爬行动物有更深入解。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爬行动物》课件.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爬行动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爬行动物》一章节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爬行动物的定义、主要特征、生活习性、分类及分布情况。
重点探讨爬行动物如何适应陆地生活,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区分爬行动物与其他动物。
2. 了解爬行动物的分类、生活习性及分布情况,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3. 通过学习爬行动物的适应性特点,培养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及适应性特点。
难点:爬行动物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以及爬行动物如何适应陆地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爬行动物实物或模型、挂图、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爬行动物的实物或模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及适应性特点。
b. 举例讲解爬行动物的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其多样性。
c. 分析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如: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用肺呼吸,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等。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爬行动物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其生活习性,加深理解。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2. 爬行动物的分类3. 爬行动物的适应性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三种爬行动物,并说明其特征。
b. 简述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
c. 分析爬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视频资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爬行动物的特征、分类及适应性特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爬行动物课件 PPT

8.下列动物都属于两栖类的一组是 C
A.大壁虎、蛙、黄金蟒
B.蛙、大鲵、蟒蛇
C.蟾蜍、蝾螈、红瘰疣螈
D.娃娃鱼、红瘰疣螈、大壁虎
9.蜥蜴的皮肤干燥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
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 D
A.爬行
B.吸收营养
C.辅助呼吸 D.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10.在爬行动物中,蜥蜴、扬子鳄等依靠什么
器官进行呼吸B
你
年
了
前
解
的
哪
恐 龙
些 恐 龙
和
的
爬
灭
行
绝
动
原
物 时
因 ?
代
古爬行动物的复原图
考古探秘-----爬行动物时代
爬行动物是第一批真正摆脱对水的依 赖而真正征服陆地的变温脊椎动物,可以 适应各种不同的陆地生活环境。爬行动物 也是统治陆地时间最长的动物,其主宰地 球的中生代也是整个地球生物史上最引人 注目的时代,那个时代,爬行动物不仅是 陆地上的绝对统治者,还统治着海洋和天 空,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类其它生物有过如 此辉煌的历史。
• 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 卵生。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 物。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部分的鱼类 和昆虫几乎都是卵生动物。如:鸡、鸭、 鱼、青蛙、乌龟、蝴蝶等都是卵生动物。 卵生动物产下卵(蛋)后,经过孵化,变 成动物,其营养来自卵本身
龟--- 卵生动物
爬行动物对陆地环境的适应
一:选择题
1.下列能正确表示青蛙发育过程的是 D
A.水生-两栖-陆生 B.外鳃-内鳃-肺 C.鸣叫-抱对-产卵-受精 D.受精卵-蝌蚪-幼娃-成娃 2.青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相比较,
其形态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C
爬行动物课件PPT

管好课堂时间的五点建议 1.计划充分。教师要为课堂教学准备出足够的内容(要有意义
共同点
(1)壁虎、乌龟和蛇它们都有鳞或甲。 (2)它们都是以爬行为行走方式。 (3)它们都是以卵生繁殖的,即产卵,后代破壳而出。
真聪明,你们猜
对了哟!
我们称它们为
爬行动物
图中这些动物,哪些是爬 行动物?
哪些不是爬行动物?
它为什么不是爬行动物?
附赠材料: 怎样认真规划课堂上的每一分钟
假如你现在走进一位高效教师的课堂,毫无意外, 你会看到学生一定正在忙着学习。这些学生虽然不 一定整齐划一地干同样的事情,但他们手头一定有事 做,而不会坐在课桌前发呆。
真聪明,你们猜
对了哟!
我们称它们为
爬行动物
图中这些动物,哪些是爬 行动物?
哪些不是爬行动物?
它为什么不是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
你
壁虎
?为什么说壁虎、乌
龟、蛇是同一类呢?猜
认
一猜!
识
这
些
乌龟
动
蛇
物
吗
?
仔 细 观 察 壁 虎
1、壁虎全身长着细鳞
2、爬行 3、卵生
请仔细观察乌龟和蛇,记录观察结果
壁虎、乌龟、蛇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壁虎、乌龟、蛇有3个爬Fra bibliotek动物你
壁虎
?为什么说壁虎、乌
龟、蛇是同一类呢?猜
认
一猜!
识
这
脊椎动物学第七章 爬行纲

第七章爬行纲(Reptilia)第一节爬行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类只是开始适应陆地生活,终究还不能完全摆脱水的环境,爬行类则是在两栖类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陆地生活,完全摆脱了对水生环境的依赖。
重要的是,不仅成体的结构有对陆生的适应,而且连繁殖方式也区别于两栖类:爬行类是在陆地上产卵,在陆地上孵化;爬行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羊膜、尿囊等胚膜,使胚胎有可能脱离水域而在陆地的干燥环境下进行发育。
这是和高等的鸟类和哺乳类所共有的特点,因而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三纲动物总称为羊膜动物(Amniota);与此相对,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和两栖纲动物全无羊膜,总称为无羊膜动物(Anamniota)。
爬行类在中生代曾经盛极一时,种类繁多,留存至现代生存者仅为少数。
现存爬行类按体形可分为蜥蜴型(如蜥蜴类、楔齿蜥类和鳄类)、蛇型(如蛇类和蛇蜥类)和龟鳖型(如龟、鳖和海龟)。
按生活环境来分,有地面上爬行的、有树栖的、有穴居的、也有水栖的。
爬行动物有下列主要特征:1.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表皮有角质层的分化,而且外被角质鳞或角质盾片,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皮肤内缺少腺体,因而皮肤干燥。
2.五趾型附肢及带骨进一步发达和完善,指趾端具角质的爪,适于在陆地上爬行。
3.骨骼比较坚硬,骨化程度较高,硬骨的比重增大。
脊柱除加固外,分化更加完备,颈椎有寰椎、枢椎和普通颈椎的分化,躯椎有胸椎和腰椎的分化,荐椎数目加多。
4.头骨具单一的枕髁,头骨两侧有颞窝的形成。
5.肺呼吸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吸氧面积的增大(肺内壁的间隔复杂化)和呼吸机械装备的改善(胸廓出现)。
皮肤呼吸和鳃呼吸,均已失去。
此外呼吸道的增长和支气管的出现也协助呼吸作用的完善进行。
6.心脏具二心房一心室,心室中出现了不完全的隔膜(鳄类心室中的隔膜已是完整的)。
血液循环虽然仍是不完全的双循环,但多氧血与缺氧血更加分清。
7.和无羊膜动物一样,仍为变温动物。
8.成体以后肾执行泌尿机能,尿以尿酸为主。
动物学第七章:爬行动物繁殖方式

第七章 爬行纲 (Reptilia)
第一节 爬行动物的躯体结构 第二节 爬行动物繁殖方式 第三节 爬行动物主要特征 第四节 爬行动物的分类 第五节 爬行动物的起源及适应辐射 第六节 毒 蛇 及 防 治
第二节 爬行动物繁殖方式
1、卵生
• 大多数爬行动物为 卵生。
• 在比较潮湿、温暖、 阳光充足的地方产 卵,或者把卵产在 特别挖掘的土坑中, 借阳光照射或植物 腐烂产生热量来孵 化。
2、卵胎生
• 多数毒蛇和一些蜥蜴为卵胎生。孵化过程在母体内完 成,营养来自卵黄,孵化后期形成卵黄囊胎盘与母体 有气,生活在海拔2000米处, 卵生;4000米处,卵胎生。
卵胎生蜥蜴
3、亚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已初步发育, 至产卵前已进入器官形成阶段。如蓝尾石龙子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爬行动物》课件.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爬行动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爬行动物》这一章节,具体内容包括:爬行动物的定义、特征、生活习性、分类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了解爬行动物的分类及各类群的主要特点。
3. 认识到爬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爬行动物的分类及各类群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爬行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爬行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a. 爬行动物的定义和特征:讲解爬行动物的概念,分析其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呼吸特点等。
b. 爬行动物的分类:介绍爬行动物的两大类群(有鳞目和无鳞目)及其主要特点。
c. 爬行动物的生态作用:讲解爬行动物在食物链、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分组讨论爬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爬行动物分类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爬行动物特征和分类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爬行动物》2. 内容:a. 爬行动物的定义和特征b. 爬行动物的分类c. 爬行动物的生态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爬行动物的三个特征。
b. 简述爬行动物的分类及各类群的主要特点。
c. 举例说明爬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爬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掌握程度较好,但对生态作用的理解较为薄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生态习性,提高对爬行动物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爬行动物的分类及各类群的主要特点。
爬行动物--课件

身体分部
头、颈、躯干、 头 四肢、尾
颈 躯干
尾
头能灵活转动,
蜥蜴的颈
便于觅食和避敌
四肢
蜥蜴的四肢 四肢短小
能贴地面迅速爬行
鳞片
皮肤干燥,表面 覆盖角质的鳞片
保护身体,减少体内 水分的蒸发
蜥蜴的呼吸 肺发达 能满足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
蜥蜴的生殖 陆地产卵,卵有卵壳保护 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 生殖和发育过程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蛇
长达5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长最 大最危险的毒蛇。它是唯一筑巢 而居的毒蛇,常主动攻击对象。
是世界上最长的蛇,可达9米 以上。它能吞下一头猪。在我 国有分布。
五
避
步
役
蛇
又叫蕲蛇,剧毒。被咬后会产生剧 烈难忍的疼痛。这种蛇是珍贵的药 材,为我国特产。
俗称变色龙,能 捕食昆虫,包括 危害林木的昆虫。
三、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食用
与人关系
药用
龟、鳖
爬行 动物
伤人
练习
1.下列关于蜥蜴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叙述,不正
确的是( C )
A.皮肤表面覆盖角质鳞片,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B.完全用肺呼吸,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 C.蜥蜴可以在陆地上自由捕食食物 D.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D 2. (张家界中考)对各种动物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的重要原因
头部后面有颈; 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 发达的肺; 卵外有坚韧的卵壳。 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二、其他爬行动物
扬
子
鳖
鳄
又称为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 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鳄鱼品种之 一。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爬行动物PPT-精品课件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6/292021/6/292021/6/296/29/2021 11:51:56 AM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6/292021/6/292021/6/29Jun-2129- Jun-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6/292021/6/292021/6/29Tues day, June 29, 2021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6/292021/6/292021/6/292021/6/29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爬行动物课件

爬行动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科学教材中关于生物学的章节,具体为爬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教学内容包括:1. 爬行动物的定义及其与其它动物的区别;2. 爬行动物的特征,如鳞片、冷血、心脏结构等;3. 爬行动物的分类,包括蜥蜴、蛇、龟、鳄鱼等;4. 爬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爬行动物的定义及其特征;2. 学生能够掌握爬行动物的分类;3. 学生能够了解爬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其它动物的区别;2. 教学重点:爬行动物的分类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实物模型等;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1. 爬行动物的特征:鳞片、冷血、心脏结构等;2. 爬行动物的分类:蜥蜴、蛇、龟、鳄鱼等;3. 爬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幅爬行动物的画作,并标注其特征;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进行绘制,答案不设统一标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爬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掌握较好,但在理解爬行动物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方面仍需加强;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将带领学生去动物园实地观察爬行动物,加深对爬行动物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其它动物的区别;爬行动物的分类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爬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科学教材中关于生物学的章节,具体为爬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教学内容包括:1. 爬行动物的定义及其与其它动物的区别;2. 爬行动物的特征,如鳞片、冷血、心脏结构等;3. 爬行动物的分类,包括蜥蜴、蛇、龟、鳄鱼等;4. 爬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爬行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爬行动物与其他动物的区别;2. 讲解:使用课件详细讲解爬行动物的特征,如鳞片、冷血、心脏结构等;3. 分类: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给出的爬行动物图片进行分类;4.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爬行动物,制作其实物模型;四、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 爬行动物的特征:鳞片、冷血、心脏结构等;2. 爬行动物的分类:蜥蜴、蛇、龟、鳄鱼等;3. 爬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动物生物学 爬行纲ppt课件

(四)消化
口腔腺发达,齿有多种,出现盲肠雏型.
口与咽分开
具发达的口腔腺:能润湿食物,唇腺、腭
腺、舌腺和舌下腺,帮助吞咽 肌肉质的舌
羊膜卵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由于有羊膜卵的出现,使脊椎动物完全摆脱了在个体发育中对水的 依赖,而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成为完全的陆生脊椎体有明显的头、颈、躯干、尾和四肢 (除蛇型外);出现明显的外耳道,鼓 膜下陷;具活动眼睑;四肢有力,指 (趾)端具爪。
三、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许多爬行动物的皮肤内有着丰富的色素细胞
前后肢都是 五指(趾)
(二)骨骼
1.头骨:高颅型,枕髁一个,具颞窝、次生 性腭和眶间隔。 2.脊柱:分化为颈、胸、腰、荐、尾;颈椎 多个,荐椎2个,有胸廓(蛇无)进行胸式呼 吸. 3.肢骨:具骨盆:(坐骨、耻骨一端愈合) 肱骨,股骨与地面平行.(腹部贴地)
颅骨较高而隆起,为高颅型,
颅腔扩大及脑容量明显增大
首次出现次生腭,内鼻孔后 移,口腔与鼻腔分开 次生腭:口腔顶壁(颅底) 是由前颌骨和上颌骨的腭突、 腭骨等的突起共同合成的水 平隔板,使内鼻孔的位置后 移。
颈椎 寰椎:第一枚颈椎,椎体极薄或无,椎 体相连成环。无横突。 枢椎:第二枚颈椎。椎体前方有一齿突 (原是环椎椎体)正好伸入环椎的环内,作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爬行动物》ppt课件

04
爬行动物的行为和生活习性
爬行动物的行为
01
繁殖行为
• 爬行动物的繁殖行为通常包括交配、产卵和育雏。有些爬行动物会进行 卵胎生,即将卵在体内孵化并直接产下幼体。
02
捕食行为
• 爬行动物的食物主要包括小型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昆虫等。它们的
捕食行为通常包括潜伏、追逐、攻击、吞食和消化猎物等环节。
学习目标
• 确定学生在学完本课后应掌握的关键概念和技能。 • 概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以及它们与整体知识 体系的关系。
02
爬行动物的定义和特征
爬行动物的定义
爬行动物是一种冷血脊椎动物
• 爬行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的一类,具有高度适应陆地环 境的特征,通常在温度调节、繁殖和运动等方面具有较 高的灵活性。
爬行动物是卵生动物
• 大多数爬行动物都是卵生动物,它们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些爬行动物还会在卵的外部覆盖一层卵壳来保护卵 。
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爬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
• 爬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可以帮助控制其他生物的数量和分布,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他动物的猎物 或天敌。
爬行动物对人类有经济和文化意义
• 介绍了爬行动物对人类的作用和影 响,包括药用、食用、生态保护等方面 。
保护爬行动物的措施
• 介绍了一些保护爬行动物的措施和 方法,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规 保护等。
答疑解惑
• 爬行动物为什么能够在陆地上生存? • 答:爬行动物能够在陆地上生存,主要得益于它们具有适应陆地生活的特殊生理和行为特征。例如,大 多数爬行动物具有鳞片或甲板,能够保持身体水分,同时减少水分的蒸发,使得它们能够在干燥的环境中 生存。此外,爬行动物的呼吸系统能够使它们的肺部进行高效的气体交换,帮助它们在陆地上呼吸。 • 爬行动物有哪些主要类群? • 答:爬行动物主要有四大类群,包括龟鳖类、鳄鱼类、喙头类和无孔类。其中,龟鳖类是最为常见的一 类爬行动物,属于爬行纲;鳄鱼类属于两栖纲;喙头类是一类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属于喙头纲;无孔类则 属于无孔纲。 • 爬行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爬行动物课件

爬行动物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爬行动物简介•爬行动物的生理特征•爬行动物的行为习性•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与保护•爬行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爬行动物研究展望目录01爬行动物简介爬行动物是一类脊椎动物,具有四肢和鳞片,主要包括四大类:鳄鱼、龟鳖类、喙头类和有鳞类。
定义爬行动物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和尾四部分,多数有鳞片覆盖,以肺部呼吸,心脏有三个心室,心室内部有隔膜。
特征爬行动物的定义与特征种类爬行动物共有四大类,包括约5000种龟鳖类、约1000种鳄类、约850种喙头类和约6000种有鳞类。
分布爬行动物主要分布在地球上的各大洲,其中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北美洲的种类最多。
爬行动物的种类与分布爬行动物在地球生物中的重要地位生态作用爬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调节食物链、控制害虫数量等。
医学和生物学价值爬行动物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生物学价值,如爬行动物身体内部的器官和组织结构对于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科学研究和教育价值爬行动物作为生物学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对于科学研究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02爬行动物的生理特征皮肤特点爬行动物的皮肤坚韧、厚实,能够保护其免受外界伤害,同时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鳞片作用爬行动物的鳞片是它们身体的一部分,具有保护、调节体温以及感知周围环境等多种作用。
爬行动物的皮肤与鳞片爬行动物采用肺部呼吸,通过肺部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肺呼吸部分爬行动物还具有辅助呼吸器官,如气管、肺和腹膜等,以增加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效率。
辅助呼吸器官爬行动物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爬行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和泄殖腔等部分。
它们以肉食性为主,能够消化骨头和皮革等难以消化的物质。
排泄系统爬行动物的排泄系统主要依靠肾脏和尿囊来完成,将废物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爬行动物的消化系统与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爬行动物的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等,能够协调其运动和感知外界刺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陆龟科 (Dermochelyidae)
别名草原陆龟,属于陆龟科,生活在海拔700~1000米的黄土丘陵地,常 在蒿草丰富、土质湿润、螺壳较多的阴坡凹地栖息。喜食植物的花果及肉质 叶片,好饮水。4~5月份交配,产卵2~4枚,卵白色椭圆形,孵化期60天 左右。7月下旬入洞穴夏眠,休眠洞较深,常在阳坡栖居。产于新疆霍城县。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主要特征:
1、体分头、颈、躯干、尾,五趾型附肢更完善
2、体表被鳞片(定期更换 蜕皮 )
3、皮肤高度角质化、干燥 4、变温动物 5、羊膜卵(确保陆地繁殖) 6、出现新脑皮,有能活动眼睑 7、口咽式(口底运动)
或胸腹式呼吸(肋间肌、胸腔) 8、体内受精,雄性均有交配器
绝大多数卵生方式繁殖(阳光、植物发酵热量孵化)
一、喙头蜥目 Rhynchocephalifor mes
本目是爬行动物中最古老的类 群之一。现在只存楔齿蜥
(Sphenodon punctatum)1种,
以濒临绝灭的边缘。
二、
龟鳖目是爬行动物中的特化类群。身体宽短,躯干部被 包含在坚固的骨质硬壳内,头、颈、四肢和尾外露,但 大多数种类可缩入壳中。硬壳由背甲和腹甲组成,外覆 角质板或软皮。胸腰部的椎骨连同肋骨一起与背甲互相 愈合;肩带位于肋骨的腹面,这是脊椎动物中绝无仅有 的现象;无胸骨,也不形成完整的胸廓,上胸骨和锁骨 分别参与了腹甲(内板和上板)的组成。颌和口内无齿, 代之以颌缘的角质鞘;舌无伸缩性;有瞬膜和活动性眼
(三):游蛇科 (Colubridae)
本科是蛇目中包括种类最多的类群,现存蛇类种类 的2/3都属于这一科。
(四):眼镜蛇科 (Elapidae)
外形上与一般无毒蛇不易区 别,上颌骨的前部有一对较大的 前沟牙,其后尚有几枚预备毒牙
(五)海蛇科 (Hydrophiidae)
本科全是终生生活于海洋中的前沟牙类毒蛇。 体后部及尾侧扁。
(七):巨蜥科 (Varanidae)
别名四脚蛇、圆鼻巨蜥,属于巨蜥科。巨蜥是我国蜥蜴中最 大的一种,全长近2米,尾长约占五分之三。产于广东、广西、 云南、海南。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八)避役科 (Chamaeleontidae)
B:蛇亚目 Serpentiformes
体细长,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颈部不显。四肢消失, 带骨及胸骨退化,但蟒科、盲蛇科、瘦盲蛇科和筒蛇科的种 类还有骨盘及残余后肢。无活动性眼睑、瞬膜和泪腺。颅骨 由于大量膜骨退化或消失,已无双颞孔的痕迹。
6. 通体碧绿,体侧有白色或红、白色纵 体色大多不呈鲜绿色,斑纹也
线,尾尖焦红色;背面棕褐色,正中
与毒蛇明显不同
有一行紫棕色的波状脊纹;背面有2~3
行交错排列的深色圆斑;全身满布黑、
A:蜥蜴亚目 Lacertiformes
蜥蜴目是爬行纲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指、趾5 枚,末端有爪,适于爬行和挖掘,少数种类四肢退化或缺 失。有肩带及胸骨。眼睑可动。舌扁平形,能伸缩,耽误 舌鞘。鼓膜、鼓室及耳咽管一般均存在。
(一):壁虎科 (Gekkonidae)
壁虎科中最大的一种,全长30厘米左右,头体长与尾长相近。头宽大, 略呈三角形,背面无大形成对鳞片。身体背面灰褐色,密布细小鳞片,细 鳞间散有褐色至橘红色的粗大瘰粒,排列成纵行。四肢的指、趾宽大扁平, 具吸盘;除第一趾外,均具小爪。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指、趾 末端具膨 大的吸盘 状(指)趾 垫。
(二):鬣蜥科 (Agamidae)
无大形成对鳞片,舌短,有动性眼睑,尾不具棱或 仅有单个正中背棱。
(三):石龙子科 (Scincidae)
头顶有对称 排列的大鳞片,腹鳞圆形,股窝或鼠 蹊窝缺。
(四):蜥蜴科 (Lacertidae)
头顶有对称排列的大鳞片,腹鳞方形,股窝或 鼠蹊窝存在。
(六):蝰科 (Viperidae)
上颌骨短而高,附生着长而弯曲的管牙及若干副牙。
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
毒蛇
无毒蛇
1. 头大,大多呈三角形
头一般不呈三角形
2. 有颊窝
无颊窝
3. 吻尖往上翘起
吻端圆钝或尖而不翘
4. 尾短而尖细,不断颤动,或侧扁而宽 尾往后逐渐变细
5. 脊鳞扩大呈六角形
脊鳞不扩大呈六角形
睑。雄性具单个交配器。
(一)平胸龟科 (Platysternidae)
(二):龟科 (Testudinidae)
(三):海龟科 (Chelonidae)
别名十三鳞、瑇瑁、文甲,大型海龟,体长大者可达100厘米,体重50 千克左右,背甲共有13块,作覆瓦状排列。缘甲的边缘有锯齿状突起,尾 短,前后肢各具2爪。头、尾和四肢均可缩入壳内。背甲和头顶鳞片为红 棕色和黑色相间。背甲平滑而有光泽。颈及四肢背面为灰黑色,腹面几为 白色。产于台湾、广东及海南沿海。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四):蜥蜴科 (Lacertidae)
雄蜥蜴用鲜花吸引雌蜥蜴注意,两两相望形成一个近乎完美 的心型。
雌蜥蜴突然从花枝 上跌落,雄蜥蜴连 忙“伸手救美”
(五):蛇蜥科 (Anguidae)
(六):鳄蜥科 (Shinisuridae)
别名雷公蛇、瑶山鳄蜥,属于鳄蜥科,尾长超过体长。身体 类似蜥蜴,呈圆柱形,尾则侧扁,类似鳄,故名“鳄蜥”。 产于广西大瑶山。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五):鳖科 (Trionychidae)
别名团鱼、瑞鱼,属于鳖科。
别名蓝团鱼、银鱼,属于鳖科,是鳖科动物中最大的一种。头小,吻突较 短,鼻孔在吻突前端。四肢具发达的蹼,内侧三趾具爪。产于云南、海南、 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三、有鳞目(Spuamat:盲蛇科 (Typhlopidae)
头、尾与躯干的界限不分明;眼在鳞下, 上颌无齿;身体的背、腹面均被有相似的 圆鳞;尾非侧扁。
(二):蟒蛇科 (Boidae)
上下颌具齿; 头部背面被以 大多数细鳞
别名南蛇、蚺蛇、琴蛇,属于蟒科。产于云南、贵州、福 建、广东、广西、海南。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