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合集下载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环境行政处罚的程序,保护环境资源,维护公共利益,根据《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本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违反本法规定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环境行政处罚是指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违法行为单位或者个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第四条对违法行为的认定和行政处罚的适用,应当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

第五条环境行政处罚应当坚持依法、公正、公开、严肃的原则。

第二章违法行为的认定第六条违法行为是指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等环境领域中,违反法律法规及环境保护标准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危害公众利益的行为。

第七条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环境监测数据,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认定,并对相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调查取证。

第八条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环境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或者自行发现后,按照程序进行调查核实,认定违法行为的性质、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相关事实。

第九条环境违法行为的认定应当以证据确凿、充分、合法为原则,对证据不足的情况应当予以排除。

第十条对环境违法行为的认定应当采取听证、勘验、查验、抽样监测等方法进行,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协助和配合。

第三章行政处罚的适用第十一条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环境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的适用。

第十二条行政处罚应当有明确的依据,依据应当明确违法行为的法律法规、违法程度和处罚依据。

第十三条行政处罚可以采取罚款、停产停业、关闭停业、责令整改、行政拘留等行政强制措施。

第十四条行政处罚应当依法作出书面决定,并送达相关单位或个人。

...第十九条在环境行政处罚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困难:1. 证据收集困难:由于环境违法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证据的收集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解决办法:加强调查取证工作,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证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规范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环境保护行政处罚适合本办法。

第三条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行依法、公正、合理、效果的原则。

第二章环境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违法行为的,由环保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五条环境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不按照规定办理环境保护手续的;(二)违法排放污染物的;(三)违法利用化学物质的;(四)违法危(wei)险废物的处置和利用的;(五)违反环境标准的;(六)其他违反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第六条对环境违法行为,根据其性质、严重程度、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所得情况,分为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环境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第七条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立案调查;(二)听证和陈述申辩;(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四)执行行政处罚;(五)复议或者诉讼。

第八条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的文书包括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书、听证笔录和事实与意见书。

第三章处罚的具体办法第九条对环境违法行为,可以依法采取警告的行政处罚措施。

第十条对违法排放污染物、违法利用化学物质、违法危(wei)险废物的处置和利用、违反环境标准的行为,可以依法采取罚款的行政处罚措施。

第十一条对违法排放污染物、违法利用化学物质、违法危(wei)险废物的处置和利用、违反环境标准的行为,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责令停产停业。

第十二条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罚款的具体办法如下:(一)对于个人违法行为,罚款数额为1000元至5000元;(二)对于单位违法行为,罚款数额为1万元至10万元。

第十三条责令停产停业的期限根据环境违法行为的情节、后果和整改能力来确定,最长不超过6个月。

第四章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章节。

附件:附件一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书范本第五章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详见法律名词及注释章节。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违法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批准文件等。

第三条环境行政处罚的主体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并且可以委托具备相关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调查和取证。

第四条环境行政处罚的原则是依法公正、从严治罪,保持一致性和公信力。

第五条本办法合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的违法环境行为的处罚。

第二章处罚的程序第六条环境行政处罚决定普通应该采取听证等程序,保证当事人享有申辩、辩护的权利。

第七条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处罚决定的基本事实、依据和理由,相关法律、法规的引用,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

第三章处罚的种类和应用第八条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分为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批准文件等。

第九条对于环境违法行为警示意义较大或者违法事实严重的,应当处以罚款,并责令限期改正。

第十条对于有严重危害环境、危害公共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可以责令停产停业,并要求进行整改。

第四章违法行为与处罚的细化第十一条环境违法行为细化为以下几种类型:1. 污染排放行为:指未经许可或者未经核准排放污染物的行为。

2. 违法排放污水:指排放水质不符合环境标准的行为。

3. 违法排放固体废物:指未经许可或者未经核准进行固体废物排放的行为。

4. 违法排放大气污染物:指排放大气污染物未达到环境标准的行为。

第十二条对于污染排放行为,依据违法排放污染物种类、排放浓度、处罚情节等进行量化处罚。

第十三条违法行为者应当承担修复环境的责任,并赔偿因其违法行为造成的污染伤害。

第五章附件本所涉及附件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用于依据及引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作为环境行政处罚的基本法律依据。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环境行政处罚的程序和实施,维护环境保护的法律权益,根据《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环境行政处罚适用范围包括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单位或个人的处罚。

第三条环境保护部门及其派出机构是环境行政处罚的主要执法机构。

第四条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发布环境违法行为公告等。

第五条环境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依法做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 有明确的违法事实和证据;
2. 违法事实属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
3. 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严重;
4. 经过听证程序或者听证被豁免的情况下,有执法规定的程序。

第六条环境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书面通知受处罚单位或个人,并告知其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七条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受处罚单位或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履行处罚决定。

第八条受处罚单位或个人对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罚:
1. 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致使环境严重污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 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致使居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3. 有职务侵占、贪污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

第十条环境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公开透明,受处罚单位或个人有权知道具体的处罚事实和理由。

第十一条环境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及时执行,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1. 引言2.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概念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是指环境保护管理机关对环境污染行为实施的行政处罚措施。

根据不同的行为性质和情节严重程度,行政处罚种类可以包括警告、罚款、限期整改、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等。

3.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目的和原则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目的是惩罚环境违法行为、防止环境污染扩大、强化环境保护责任、恢复生态环境。

行政处罚的原则包括公正、合法、公开、迅速、便利和程序规范。

4.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主体和职责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主体是环境保护管理机关,其职责是依法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罚和监督。

环境保护管理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行政处罚工作制度,确保行政处罚工作的公正、严明和高效。

5.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程序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取证、听证、决定、执行和复议等环节。

在立案阶段,环境保护管理机关应当对涉嫌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初步调查,确定是否应当立案处理。

在调查取证阶段,环境保护管理机关可以采取检查、抽样、勘验等方式进行调查取证。

听证阶段是为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意见,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决定阶段是根据调查取证和听证情况,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执行阶段是确保行政处罚决定的有效执行。

复议阶段是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环境保护管理机关申请复议。

6.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效力和法律责任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具有拘束力。

对于不服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诉讼。

环境保护管理机关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7.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改革和创新为了提高行政处罚效果,各国不断进行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改革和创新。

例如,加强环境执法力量的建设、推行绿色证券化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推行环境信用评价制度等。

8. 结论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是维护环境保护法治和环境利益的重要手段,通过行政处罚可以有效惩治环境违法行为,并促使企业和个人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促使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维护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涉及环境保护的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活动。

第二章处罚的种类和幅度第三条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关闭、吊销证照、暂扣或者注销设备,并可以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决定是否给予两项以上处罚。

第四条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并且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确定处罚幅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五条环境行政处罚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并符合公正、合理的原则。

第三章处罚的程序和依据第六条对于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行为,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查实,应当立即进行行政处罚。

第七条环境行政处罚的决定书应当具备下列主要内容:1. 处罚决定的单位名称和地质2. 处罚决定的依据、事实和理由3. 处罚决定的种类和幅度4. 处罚决定的执行方式和期限5. 处罚决定的签发日期第八条被处罚单位对环境行政处罚可提出陈述和申请复议的权利。

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章监督和检查第九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工作,确保环境行政处罚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第十条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举报、投诉等形式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环境违法行为的线索和证据。

第十一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举报、投诉的线索和证据进行认真的调查核实,及时处理并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处理结果。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二条对于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职责、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人员,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干扰、阻挠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使职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四条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的具体实施细则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请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后施行。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一、总则1.1 目的和适用范围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是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惩治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依法设立的行政处罚措施。

1.2 依法行政原则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行依法行政原则,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二、行政处罚的分类2.1 罚款环境保护行政处罚中,罚款是最常见的一种处罚方式。

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和影响程度,可以确定合适的罚款数额。

2.2 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证照等对于严重违法行为,环境保护部门可以暂扣或者吊销相关的许可证、证照等,以限制违法行为的继续发生。

2.3 关停整改对于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环境的企事业单位,环境保护部门可以责令其立即关停,并进行整改,确保环境安全。

三、违法行为的处罚细则3.1 污染物排放超标对于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行为,环境保护部门可以依法进行以下处罚:先行警告,限期整改,处以罚款,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等。

3.2 非法排污凡是未经环境保护部门许可,擅自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的行为,环境保护部门可以依法进行以下处罚:立案调查,查封有关设备,处以罚款,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等。

3.3 未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对于企事业单位未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行为,环境保护部门可以依法进行以下处罚:先行警告,限期整改,处以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等。

四、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附件一: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案件调查报告模板附件二: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书样本附件三: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罚款缴纳通知书模板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保护部门:指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政府机构,包括环境保护局、环保部门等。

2. 污染物: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包括废气、废水、废固体等。

3. 违法行为:指违反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的行为,包括污染物排放超标、非法排污、未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等。

最新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全文

最新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全文

最新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全文《最新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依法惩治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环境行政处罚,是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法定职权,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作出的行政制裁,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

第三条环境行政处罚的原则包括依法行政、公正公平、限期履行、法定程序、罚不为重等。

第四条环境行政处罚适用的主体包括具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行为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章违法行为和违法责任第五条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包括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非法排污、擅自停产停业等。

第六条污染环境行为指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包括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

第七条破坏生态行为指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为,包括非法采矿、滥伐林木等。

第八条非法排污行为指未经许可,向环境介质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

...附件:1. 环境保护法2. 行政处罚法3. 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处理流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简称《环境保护法》,主要规定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环境保护措施等内容。

2. 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简称《行政处罚法》,是我国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和程序、违法行为的认定等。

3. 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处理流程图:该附件为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处理的流程图,包括案件受理、调查取证、听证会等环节,供参考使用。

本所涉及附件如下:1. 环境保护法2. 行政处罚法3. 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处理流程图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3. 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处理流程图: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处理的流程图。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工作,加强环境保护,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的组织和实施。

第三条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应当依法公正、准确、及时进行,确保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和效果。

第四条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的目的是惩罚违法行为,促使当事人改正行为,恢复和修复受损生态环境。

第五条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查处的原则,注重源头防控,加强执法协作,提高行政处罚的效果和效力。

第二章行政处罚的认定第六条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七条行政处罚的认定应当根据事实和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等因素进行,必须确实存在违法行为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罚条件。

第八条抽样调查、现场检查、取证、询问和听取当事人陈述等方法,可以用于行政处罚的认定。

第九条行政处罚的认定应当包括对违法行为的证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第三章行政处罚的分类和种类第十条行政处罚按照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个等级。

第十一条轻微违法行为的处罚主要包括警告、责令限期改正等,主要针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轻微问题。

第十二条一般违法行为的处罚主要包括罚款、暂扣或撤销环境相关许可证等,主要针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一般性问题。

第十三条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主要包括罚款、吊销环境相关许可证等,主要针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重问题。

第四章行政处罚的程序第十四条行政处罚应当依法进行,符合法定程序,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行政处罚的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取证、听证、作出处罚决定和履行等环节。

第十六条行政处罚的程序应当公开透明,当事人有权申请听证、申辩,并享有陈述、辩论、申诉的权利。

第十七条行政处罚的处罚决定书应当明确罚款的数额、执行期限和处罚的种类等,且应当通知当事人履行。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法律法规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法律法规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法律法规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环境行政处罚的程序和方式,维护环境的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环境行政处罚是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采取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改正,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措施。

第三条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第四条环境行政处罚的对象包括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等。

第五条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应当符合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和危害程度,具有法律效果和震慑力。

第二章违法行为的认定第六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自行调查和采集证据,或者委托有关机构进行检测、鉴定等方式,认定违法行为的事实和性质。

第七条违法行为的认定应当依法运用环境保护技术标准、行业标准,根据违法行为的现场检查、取证、监测等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第八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认定违法行为时,应当向当事人告知违法事实、依据、处罚依据、处罚幅度等相关信息,并告知当事人享有的陈述、申辩、举证等权利。

第九条对于存在争议的违法行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听证会、专家论证等方式进行复核。

第十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制定违法行为认定的标准和程序,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效果。

第三章处罚措施第十一条环境行政处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之一或者几种联合实施:(一)警告;(二)责令改正;(三)限制或者停产停业;(四)罚款;(五)没收违法所得;(六)吊销许可证;(七)其他行政处罚措施。

第十二条警告是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书面通知当事人,对其违法行为进行警告,并催促其改正的行政处罚措施。

第十三条责令改正是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求当事人即将采取措施,消除违法行为或者恢复环境功能的行政处罚措施。

第十四条限制或者停产停业是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违法生产经营单位依法采取限制生产、住手生产、住手经营等行政处罚措施。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8号)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8号)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8号)范本1:严肃正式风格一、总则1.1 为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处罚的程序和具体操作。

1.3 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并指导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相关工作。

二、环境违法行为的界定和分类2.1 按照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将环境违法行为分为轻微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三种级别。

2.2 轻微违法行为指对环境的违法行为背离环境保护法律的目标要求,但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行为。

2.3 一般违法行为指对环境的违法行为已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或者损害的行为。

2.4 严重违法行为指对环境的违法行为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严重损害的行为。

三、环境行政处罚的程序3.1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后及时进行立案调查。

3.2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立案调查时,应当依法采取相应的调查措施,收集相关证据。

3.3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估,依法决定是否予以行政处罚。

3.4 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依法书面通知当事人,并明确处罚的依据、事实和理由。

四、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和程度4.1 环境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行政拘留等。

处罚的种类和程度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后果进行合理确定。

4.2 罚款的数额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关规定,并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影响等因素进行确定。

五、附则5.1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5.2 本办法所称的法律名词及注释详见附件。

5.3 本办法解释权归属于环境保护部。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环境行政处罚法》法律名词及注释:1.1 违法行为:指违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行为。

1.2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指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政府部门。

…范本2:简洁明快风格一、总则1.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以规范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管理工作。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一、总则《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是根据《环境保护法》制定的,目的是加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管,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本办法适用于对环境行为违法者进行行政处罚的情况。

二、行政处罚的种类根据违法行为的不同表现,环境行政处罚可分为以下几类:1. 警告:对于轻微违法行为的当事人,可以给予警告。

2. 罚款:对于违法行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一定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当事人,可以处以罚款。

3. 暂扣许可证:对于严重违法行为的当事人,可以暂扣其环境保护许可证。

4. 停业整顿:对于累计违法行为或屡教不改的当事人,可以处以停业整顿。

5. 吊销许可证:对于特别严重违法行为的当事人,可以吊销其环境保护许可证。

三、行政处罚的程序1. 立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收到举报、投诉或自行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后,应及时立案。

2. 调查:立案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涉嫌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

3. 通知当事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调查结果,向涉嫌违法行为的当事人发出行政处罚通知书。

4. 当事人申辩:当事人有权在收到行政处罚通知书后15日内提出书面申辩,并有权要求听证。

5. 行政处罚决定:对于当事人的申辩意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进行复核,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6. 通知履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向当事人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告知当事人履行的期限和方式。

7. 监督检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行政处罚决定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行政处罚的依据和标准环境行政处罚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法律法规:1. 《环境保护法》;2. 《环境行政处罚法》;3. 《大气污染防治法》;4. 《水污染防治法》;5.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行政处罚的标准主要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物排放超标的程度;2.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3. 违法行为的频繁程度;4. 违法行为的社会影响程度。

五、行政处罚的申诉和复议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申诉或者请求行政复议。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199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7号]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199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7号]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1999)正文:----------------------------------------------------------------------------------------------------------------------------------------------------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7号)《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已于1999年7月8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务会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一九九九年八月六日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环境保护行政处罚行为,保障和监督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效实施环境管理,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四)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五)吊销许可证或者其他具有许可性质的证书;(六)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种类的行政处罚。

第三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查证属实后,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四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

第五条实施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必须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行调查取证与决定处罚分开。

第六条对同一环境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罚款处罚,实行决定罚款与收缴罚款分离。

第七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处罚时,应当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范围内,综合考虑以下情节:(一)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二)违法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三)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改正措施;(四)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是初犯还是再犯。

第八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统一管理本部门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工作。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境内发生的环境行政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理。

第二章行政处罚的种类和程序第三条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环境行政处罚分为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和强制关闭等种类。

第四条行政处罚的程序对于发生环境行政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行政处罚:1. 立案调查:环境保护部门或其授权机关应当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并立案侦查。

2. 通知听证:对于需要听证的案件,环境保护部门或其授权机关应当及时通知相关当事人,并组织听证会。

3. 确定处罚决定:经过调查核实和听证程序,环境保护部门或其授权机关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确定行政处罚决定。

4. 通知当事人:环境保护部门或其授权机关应当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5. 履行处罚决定:当事人应当按照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要求,履行相应的处罚。

第三章行政处罚的依据和标准第五条环境行政处罚的依据环境行政处罚依据包括:1. 《环境保护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2. 环境保护部门的规章和规定;3.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

第六条环境行政处罚的标准环境行政处罚的标准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和社会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严重违法行为,应当依法加大处罚力度。

第四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第七条行政复议申请当事人对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第八条行政诉讼当事人对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章附则第九条本办法自公告之日起施行。

第十条其他相关问题,由环境保护部门或其授权机关具体负责解释。

以上为《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的内容,具体实施细则请查阅相关法规和规章。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国家环保局令第8号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国家环保局令第8号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正文:----------------------------------------------------------------------------------------------------------------------------------------------------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1992年7月7日国家环保局令第8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查处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以下简称违法行为)时,正确行使行政处罚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时,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进行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先调查取证,后作出处罚。

第二章管辖第四条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辖本辖区内的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案件(以下简称违法案件)。

第五条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辖下列案件:(一)涉及重点污染源的案件;(二)跨县级行政区的案件;(三)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第六条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和跨市级行政区的案件。

第七条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案件,由结果发生地或行为发生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辖。

第八条两个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都有管辖权的案件,由最先发现或者接到举报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辖。

第九条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的案件,由转移一方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辖。

第十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查处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再自行移送或拒绝。

第十一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共同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时,由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环境资源,加强环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环境行政处罚应当坚持依法管理、公正文明、从严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三条环境行政处罚合用对象包括违法行为人、法定代表人、责任人等。

第四条环境行政处罚所涉金额的计算方式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并考虑违法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和后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明确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行政处罚事实、行政处罚决定、履行期限等内容。

第二章违法行为的查处第七条环境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测与调查,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进行查处。

第八条违法行为的查处应当进行立案登记,并进行案件调查,采集证据,制定查处方案。

第九条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环境行政部门有权查阅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有关资料,并要求提供必要的证据和资料。

第十条环境行政部门在查处违法行为时,有权进行现场检查、勘验和调查取证等工作,相关单位和个人应予以配合。

第十一条对于查处的环境违法行为,环境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并告知违法行为人其依法行使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第三章行政处罚的种类及合用第十二条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相关许可证、清理恢复等。

第十三条在合用行政处罚时,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并依法作出相应处罚决定。

第十四条行政处罚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并及时通知违法行为人履行相应义务,如有异议可以提出陈述和申辩。

第四章违法行为的处罚程序第十五条违法行为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的,可以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该决定的环境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六条环境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受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依法进行复审和裁决,并将结果及时告知申请人。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30号)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30号)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30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的实施,监督和保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第三条实施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引导和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四条实施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应当依法维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对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依法予以保密。

第五条生态环境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原则。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应当自行申请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四)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其他回避情形。

申请回避,应当说明理由。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对回避申请及时作出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回避,由该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其他负责人的回避,由该部门主要负责人决定;其他执法人员的回避,由该部门负责人决定。

第七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

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违法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但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法律、法规、规章已经被修改或者废止,且新的规定处罚较轻或者不认为是违法的,适用新的规定。

第八条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一定时期内不得申请行政许可;(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整治、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禁止从业;(五)责令限期拆除;(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种类。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维护公民的环境权益,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合于我国境内发生的环境保护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

第三条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机关应当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保证处罚工作公正、公开、有效。

第四条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环境保护行政处罚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二十章罚则第八十九条未经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机关许可,违法从事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运营管理活动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环境污染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九十条未经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机关许可,违法从事水污染防治设施运营管理活动的,处三万元以上八万元以下罚款;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处八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停业。

第九十一条未经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机关许可,违法从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运营管理活动的,处十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违法倾倒、堆放、处置或者遗弃固体废物,造成环境污染的,处三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九十二条未经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机关许可,违法从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污染防治设施运营管理活动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章附则第九十八条通过本办法所指的许可是指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机关依法发放的证照、批准文件等许可凭证。

第九十九条本办法所称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机关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和其他依法履行环境保护行政处罚职责的机关。

......附件:1. 罚款决定书样例2. 处罚听证通知书样例3. 违法行为证据采集及处理流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主要环境保护法律之一。

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环境保护行政机关及其职责等内容。

2. 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指用于减少、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设施,包括烟气净化设施、废气处理设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部令部令第8号《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已由环境保护部2009年第三次部务会议于2009年12月30日修订通过。

现将修订后的《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1999年8月6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同时废止。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二○一○年一月十九日主题词:环保法规行政处罚令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实施主体与管辖第三章一般程序第一节立案第二节调查取证第三节案件审查第四节告知和听证第五节处理决定第四章简易程序第五章执行第六章结案和归档第七章监督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规范环境行政处罚的实施,监督和保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应当给予环境行政处罚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第三条【罚教结合】实施环境行政处罚,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引导和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四条【维护合法权益】实施环境行政处罚,应当依法维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守相对人的有关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第五条【查处分离】实施环境行政处罚,实行调查取证与决定处罚分开、决定罚款与收缴罚款分离的规定。

第六条【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必须符合立法目的,并综合考虑以下情节:(一)违法行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程度及社会影响;(二)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三)违法行为的具体方式或者手段;(四)违法行为危害的具体对象;(五)当事人是初犯还是再犯;(六)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改正措施及效果。

同类违法行为的情节相同或者相似、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的,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相当。

第七条【不予处罚情形】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第八条【回避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承办人员应当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其他回避情形。

符合回避条件的,案件承办人员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

第九条【法条适用规则】当事人的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两个以上环境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条款,应当适用效力等级较高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效力等级相同的,可以适用处罚较重的条款。

第十条【处罚种类】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有:(一)警告;(二)罚款;(三)责令停产整顿;(四)责令停产、停业、关闭;(五)暂扣、吊销许可证或者其他具有许可性质的证件;(六)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七)行政拘留;(八)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种类。

第十一条【责令改正与连续违法认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及时作出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行政命令。

责令改正期限届满,当事人未按要求改正,违法行为仍处于继续或者连续状态的,可以认定为新的环境违法行为。

第十二条【责令改正形式】根据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行政命令的具体形式有:(一)责令停止建设;(二)责令停止试生产;(三)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四)责令限期建设配套设施;(五)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六)责令限期拆除;(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八)责令限期治理;(九)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设定的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行政命令的其他具体形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行为种类和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规定,行政命令不属行政处罚。

行政命令不适用行政处罚程序的规定。

第十三条【处罚不免除缴纳排污费义务】实施环境行政处罚,不免除当事人依法缴纳排污费的义务。

第二章实施主体与管辖第十四条【处罚主体】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环境行政处罚。

经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授权的环境监察机构在授权范围内实施环境行政处罚,适用本办法关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

第十五条【委托处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委托环境监察机构实施行政处罚。

受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其处罚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委托处罚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受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外部移送】发现不属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管辖的案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和时限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涉嫌违法依法应当由人民政府实施责令停产整顿、责令停业、关闭的案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立案调查,并提出处理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

涉嫌违法依法应当实施行政拘留的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涉嫌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

涉嫌犯罪的案件,按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等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第十七条【案件管辖】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管辖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

造成跨行政区域污染的行政处罚案件,由污染行为发生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管辖。

第十八条【优先管辖】两个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都有管辖权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由最先发现或者最先接到举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管辖。

第十九条【管辖争议解决】对行政处罚案件的管辖权发生争议时,争议双方应报请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第二十条【指定管辖】下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为其管辖的案件重大、疑难或者实施处罚有困难的,可以报请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为下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处罚确有困难或者不能独立行使处罚权的,经通知下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当事人,可以对下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管辖的案件指定管辖。

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将其管辖的案件交由有管辖权的下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一条【内部移送】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案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理。

受移送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报请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三章一般程序第一节立案第二十二条【立案条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涉嫌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违法行为,应当进行初步审查,并在7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经审查,符合下列四项条件的,予以立案:(一)有涉嫌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二)依法应当或者可以给予行政处罚;(三)属于本机关管辖;(四)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到被发现之日止未超过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违法行为处于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三条【撤销立案】对已经立案的案件,根据新情况发现不符合第二十二条立案条件的,应当撤销立案。

第二十四条【紧急案件先行调查取证】对需要立即查处的环境违法行为,可以先行调查取证,并在7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和补办立案手续。

第二十五条【立案审查后的案件移送】经立案审查,属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管辖,但不属于本机关管辖范围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属于其他有关部门管辖范围的,应当移送其他有关部门。

第二节调查取证第二十六条【专人负责调查取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登记立案的环境违法行为,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及时组织调查取证。

第二十七条【协助调查取证】需要委托其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协助调查取证的,应当出具书面委托调查函。

受委托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无法协助的,应当及时将无法协助的情况和原因函告委托机关。

第二十八条【调查取证出示证件】调查取证时,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出示中国环境监察证或者其他行政执法证件。

第二十九条【调查人员职权】调查人员有权采取下列措施:(一)进入有关场所进行检查、勘察、取样、录音、拍照、录像;(二)询问当事人及有关人员,要求其说明相关事项和提供有关材料;(三)查阅、复制生产记录、排污记录和其他有关材料。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的环境监测等技术人员随同调查人员进行调查时,有权采取上述措施和进行监测、试验。

第三十条【调查人员责任】调查人员负有下列责任:(一)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危害后果、违法情节等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及时、公正的调查;(二)依法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不得以暴力、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违法手段获取证据;(三)询问当事人、证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应当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四)对当事人、证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的陈述如实记录。

第三十一条【当事人配合调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应当配合调查、检查或者现场勘验,如实回答询问,不得拒绝、阻碍、隐瞒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第三十二条【证据类别】环境行政处罚证据,主要有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当事人陈述、监测报告和其他鉴定结论、现场检查(勘察)笔录等形式。

证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行政执法和行政诉讼证据的规定,并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第三十三条【现场检查笔录】对有关物品或者场所进行检查时,应当制作现场检查(勘察)笔录,可以采取拍照、录像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现场情况。

第三十四条【现场检查取样】需要取样的,应当制作取样记录或者将取样过程记入现场检查(勘察)笔录,可以采取拍照、录像或者其他方式记录取样情况。

第三十五条【监测报告要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监测的,应当提出明确具体的监测任务,并要求提交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必须载明下列事项:(一)监测机构的全称;(二)监测机构的国家计量认证标志(CMA)和监测字号;(三)监测项目的名称、委托单位、监测时间、监测点位、监测方法、检测仪器、检测分析结果等内容;(四)监测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等人员的签名和监测机构的盖章。

第三十六条【在线监测数据可为证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利用在线监控或者其他技术监控手段收集违法行为证据。

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有效性数据,可以作为认定违法事实的证据。

第三十七条【现场监测数据可为证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对排污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现场即时采样,监测结果可以作为判定污染物排放是否超标的证据。

第三十八条【证据的登记保存】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调查人员可以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情况紧急的,调查人员可以先采取登记保存措施,再报请机关负责人批准。

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证据,应当当场清点,开具清单,由当事人和调查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先行登记保存期间,不得损毁、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第三十九条【登记保存措施与解除】对于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采取以下措施:(一)根据情况及时采取记录、复制、拍照、录像等证据保全措施;(二)需要鉴定的,送交鉴定;(三)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查封、暂扣的,决定查封、暂扣;(四)违法事实不成立,或者违法事实成立但依法不应当查封、暂扣或者没收的,决定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