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简介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简介

移动通信简介

移动通信基本知识移动通信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

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1) 空间系统;(2) 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

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

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

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此外,系统性能(如蜂窝规模和传输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频率的高低。

考虑到这些技术问题,有的系统将侧重提供高数据速率,有的系统将侧重增强机动性或扩大覆盖范围。

从用户角度看,可以使用的接入技术包括:蜂窝移动无线系统,如3g;无绳系统,如dect;近距离通信系统,如蓝牙和dect数据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或无线本地环系统;卫星系统;广播系统,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 modem。

移动通信的种类繁多。

按使用要求和工作场合不同可以分为:(1)集群移动通信,也称大区制移动通信。

它的特点是只有一个基站,天线高度为几十米至百余米,覆盖半径为30公里,发射机功率可高达200瓦。

用户数约为几十至几百,可以是车载台,也可是以手持台。

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也可通过基站与其它移动台及市话用户通信,基站与市站有线网连接。

(2)蜂窝移动通信,也称小区制移动通信。

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大范围的服务区划分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联络与控制,各个基站通过移动交换中心相互联系,并与市话局连接。

利用超短波电波传播距离有限的特点,离开一定距离的小区可以重复使用频率,使频率资源可以充分利用。

移动通信简介

移动通信简介

移动通信简介移动通信简介1、概述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流的一种通信方式。

它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短信发送和移动互联网访问等功能。

2、发展历程2.1 第一代移动通信(1G)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代表技术为蜂窝式通信系统。

2.2 第二代移动通信(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代表技术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2.3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推出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增加的多媒体功能,代表技术为国际移动通信标准(IMT-2000)。

2.4 第四代移动通信(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为更高速率的无线宽带数据传输提供了支持,代表技术为长期演进(LTE)。

2.5 第五代移动通信(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具备更快的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多的设备连接能力,为实现物联网和智能交通等场景提供支持。

3、移动通信技术3.1 CDMA3.2 GSM3.3 WCDMA3.4 LTE3.5 5G4、移动通信网络4.1 蜂窝网络4.2 基站子系统4.3 移动核心网络4.4 网络云化5、移动通信应用5.1 语音通话5.2 短信5.3 移动互联网5.4 视频通话5.5 移动支付6、移动通信安全与隐私保护6.1 加密技术6.2 身份验证6.3 数据隐私附件: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无线电管理局(FCC):是美国的一个联邦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无线电通信政策。

2、国际电信联盟(ITU):是一个联合国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全球电信规则和标准。

3、通信法律:是指与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频谱分配、无线电发射权、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移动通信简介

移动通信简介

移动通信简介移动通信简介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方式的普及,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移动通信的起源、发展、技术和应用等方面对移动通信进行简要介绍。

起源和发展移动通信起源于20世纪初,最早的移动通信系统是无线电方式系统,它使用无线电波作为信号传输媒介,实现了移动设备之间的语音通信。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和设备体积大、成本高等问题,移动通信的发展一度缓慢。

进入20世纪90年代,移动通信迎来了革命性的发展。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的出现,使移动方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产品。

2G技术引入了数字通信和TDMA、CDMA等多址技术,显著提高了通信质量和容量。

此后,移动通信快速发展,进入了3G、4G和如今的5G时代。

移动通信技术2G技术2G技术包括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和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两种技术。

GSM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数字无线通信标准,而CDMA是在美国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

2G技术主要实现了数字通信、短信、以及少量的移动互联网功能。

3G技术3G技术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采用了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CDMA2000等技术。

相比于2G,3G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功能,使得方式上网、视频通话等功能得以普及。

4G技术4G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采用了LTE(Long-Term Evolution)和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技术。

4G技术在数据传输速率、信号覆盖范围、网络容量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支持更多的应用场景,如高清视频播放、移动游戏等。

什么是移动通信

什么是移动通信

什么是移动通信移动通信,顾名思义,是指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活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那个时候,人们使用无线电设备进行通信。

然而,这种通信方式主要用于海上和空中通信,且只能实现语音的传输。

直到上世纪80年代,蜂窝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开始发挥作用。

蜂窝通信技术将服务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域,每个小区都有一个基站负责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这样的划分使得移动通信可以实现信号的无缝切换,即使当移动用户在通话或者数据传输的过程中离开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也不会中断通信。

这种技术的突破为移动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从2G到3G再到目前普及的4G网络,每一代技术都带来了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强大的功能。

2G网络主要用于语音通信和短信传递,而3G网络则开始支持移动上网和多媒体传输。

4G网络更是实现了高速移动互联网的愿景,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畅享高速网络。

除了传输速度的提升,移动通信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无论是社交媒体、在线购物还是在线支付,都离不开移动通信的支持。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与朋友分享生活的点滴,也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方便地购买商品和服务。

移动通信的普及也为移动支付提供了技术基础,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扫码支付、转账等操作。

当然,移动通信的发展并不仅仅停留在4G时代。

目前,5G技术已经开始商用,并在未来几年内将会逐步覆盖全球范围。

5G技术将会带来更高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容量,这将为更多的应用场景提供支持。

比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将成为可能。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将与互联网相连,移动通信技术也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结而言,移动通信是一种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方式,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蜂窝通信技术的突破以及不断进步的网络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畅享高速网络和便利的移动应用。

第一章 移动通信概述

第一章 移动通信概述





下面将给出几类在不同环境与条件下经常使用的 著名经验公式与模型。 •1)奥村—哈塔(Okumura-Hata)模型 •2) Hata模型向个人通信PCS系统的扩展 •3)Walfisch-Ikegami模型(WIM) •4)室内传播模型
1.5 移动通信噪声与干扰

信道对信号传输的限制除了损耗和衰落外,另一 重要限制因素是噪声和干扰。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前10年
第三代移动通信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多频) IMT-2000
(CDMA2000、WCDMA、TD-SCDMA)
主要接入技术:CDMA
IP网业务和多媒体业务的发展和应用——业务驱动 数字业务、IP业务、音视频业务会逐步成为主流业务
技术特点:
自适应技术:调制自适应,编码自适应,接入自适应,网络自 适应。 网络技术:分组连接,多网连接。 业务技术:业务分类,编码组帧,数据压缩。 静止状态下 提供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

四种主要效应


阴影效应:由大型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阻挡,在电波传 播的接收区域中产生传播半盲区。它类似于太阳光受阻 挡后可产生的阴影,光波的波长较短,因此阴影可见, 电磁波波长较长,阴影不可见,但是接收终端(如手机) 与专用仪表可以测试出来。 远近效应:由于接收用户的随机移动性,移动用户与基 站之间的距离也是在随机变化,若各移动用户发射信号 功率一样,那么到达基站时信号的强弱将不同,离基站 近者信号强,离基站远者信号弱。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 将进一步加重信号强弱的不平衡性,甚至出现了以强压 弱的现象,并使弱者,即离基站较远的用户产生掉话 (通信中断)现象,通常称这一现象为远近效应。

移动通信-主要特点及内容

移动通信-主要特点及内容

移动通信-主要特点及内容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技术实现方式、无线局域网、蓝牙设备等之间的通信。

现代移动通信以智能方式为主要载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将介绍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及内容。

一、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1. 无线传输移动通信与传统有线通信相比,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无线传输。

无线传输使得通信设备的移动性大大增强,人们可以在不受地点限制的情况下进行通信。

2. 高度便携移动通信设备,特别是智能方式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

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方式、短信、邮件、社交媒体等形式的交流,大大提高了通信的便利性和效率。

3. 多媒体通信移动通信不仅可以传输语音信息,还可以传输图像、视频、音乐等多媒体信息。

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方式进行视频通话、观看在线视频、播放音乐等,丰富了通信的内容和形式。

4. 多种网络接入方式移动通信可以通过多种网络接入方式来实现通信。

除了目前主流的4G和5G移动网络,还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蓝牙等方式进行通信。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通信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

二、移动通信的主要内容1. 语音通信语音通信是移动通信最基本的功能,也是人们最常用的通信方式。

通过移动设备可以进行方式通话、语音留言等操作,方便人们进行实时交流。

2. 短信和彩信除了语音通信,移动通信还包括短信和彩信。

短信是一种文字信息的传输方式,通过方式可以发送和接收文字短信。

而彩信则相对更为丰富,可以传输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3.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上网,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使用各种软件等。

数据通信的发展使得移动通信的功能更加丰富,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种网络资源。

4. 移动支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也成为了移动通信的一项重要内容。

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网上支付、扫码支付、银行卡支付等操作,方便快捷。

5. 社交媒体和应用移动通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交媒体和应用的使用。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概述

放一张图片
4.1没有移动网就没有移动电子 商务
4.1.1智能手机带来新世界
·智能手机对移动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 ·新兴技术为移动电子商务助力 ①NFC 、 SIMPass 、 RFID-SIM 等移动支付技术 ②LBS 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 GPS )、地理信息系统 ( GIS )等技术 ③二维码、社交平台
第2章 移动通信概述
02
目录
ONTENTS


2.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04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例如移动体(车辆、船 舶、飞机或行人)与固定点之间的通信、人与人及人与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等。采用移动通信技术和 设备组成的通信系统即为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流信息灵活、高效。它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中一种不可或缺的 手段,是用户随时随地快速可靠地进行多种形式信息(语音、数据、视频等)交换的理想方式。
多种业务,并能与ISDN等其他的网络进行互连。但系统带宽有限,限制了数据业务的发展,也无法 实现移动的多媒体业务。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制式有美国的DAMPS,欧洲的GSM全 球移动通信系统,日本的PDC,窄带CDMA等。我国的移动业务主要由“中国移动通信公司GSM系统” 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GSM和窄带CDMA系统)”开展,主要提供移动电话业务、移动数 据短信业务,以及各类基本组合业务的“移动套餐”业务等。
4.2.2流量降价带来电子商务网购红
·流量降价的原因 ①政策: 2014 年,工信部宣布全面放开电信业务资费,电信运营商可根据 市场情况及用户需求制定资费方案,包括具体资费结构、资费标准及计 费方式。 ②舆论压力: 4G 网络具有带宽大、下载速度快的显著特点,由此带来了 数据流量业务需求的大量增长。

移动通信基础介绍

移动通信基础介绍

SSS设备组成
BSS
MSC/VLR
HLR/AUC EIR
SSS
OSS PS用户进行通信控制和管理
• 1)信道的管理和分配; • 2)呼叫的处理和控制; • 3)过区切换和漫游的控制; • 4)用户位置信息的登记与管理; • 5)用户号码和移动设备号码的登记和管理; • 6)服务类型的控制; • 7)对用户实施鉴权; • 8)与其它公用通信网络互连.
BTS受控于基站控制器(BSC),属于基站子系统 (BSS)的无线部分,是服务于某小区的无线收发信台 设备,实现BTS与移动台(MS)空中接口的功能。BTS 主要分为基带单元、载频单元和控制单元三部分。基带 单元主要用于话音、数据速率适配以及信道编解码等; 载频单元主要用于调制/解调与发射机/接收机间的耦合; 控制单元则用于BTS的操作与维护。
存储着移动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通过 核查三种表格(白名单、灰名单、黑名单)使网络具有 防止无权用户接入、监视故障设备的运行和保障网络运 行安全的功能。
GSM系统结构- BSS各部分的功能
基站子系统各部分功能
基站控制中心(BSC) 基站收发信台(BTS)
移动台(MS)功能
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主要完成接口 管理、BTS-BSC之间的地面信道管理、无线参数及无 线资源管理、测量和统计、切换、支持呼叫控制、操作 与维护等功能。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GSM概述 GSM系统结构 GSM频率配置 GSM无线接口 GSM网络结构 编号计划 呼叫建立流程
GSM概述
GSM含义
1982年,欧洲邮电大会(CEPT)成立了一个 新的标准化实体GSM(Group Special Mobile),其目的是制定欧洲900MHz数字 T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技术规范。

移动通信简介范文精简处理

移动通信简介范文精简处理

移动通信简介移动通信简介1. 概述2. 基本原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在发送和接收设备之间传输信息。

发送设备将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并经过调制和编码后转换为无线电波。

接收设备则接收到无线电波,并经过解码和解调处理后将其转换为可读的信息。

移动通信系统通常由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和中央控制系统组成。

3. 主要技术3.1. 蜂窝网络蜂窝网络是移动通信的基础,它将通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由一个基站负责覆盖。

蜂窝网络可以有效地提供广域覆盖和高容量通信。

目前主流的蜂窝网络技术包括2G(GSM)、3G (CDMA2000、WCDMA)和4G(LTE)。

3.2. 射频识别(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目标对象的技术。

它通常由一个射频读写器和一个射频标签(如电子标签)组成。

射频读写器通过向射频标签发送信号并接收返回信号来读取标签上存储的信息。

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运输和零售等领域。

3.3. 蓝牙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方式、平板电脑、电脑等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蓝牙技术使用2.4GHz的无线电频段,在通信范围内的设备可以互相交换数据和进行音频通话。

3.4. Wi-FiWi-Fi是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技术的通信方式,它使用2.4GHz 或5GHz的无线电频段提供高速数据传输。

Wi-Fi技术可以实现无线上网、局域网拓展和设备之间的文件共享等功能。

4. 应用移动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方式进行语音通话、短信和社交媒体的交流。

在商务领域,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了移动办公、移动支付和远程会议等功能。

在物流和运输领域,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实时跟踪货物位置并提供物流管理服务。

5. 结论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和便利。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创新和应用的出现,进一步提升我们的通信体验。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概述
在同一基站控制器BSC下的小区间的越区切换; 在同一MSC,不同的BSC下的小区间进行的越区切换; 在不同MSC下的小区间的越区切换(也称为越局切换)
31
1.3移动通信的控制与交换
切换时刻:根据基站接收到移动台的信号强度测 试报告或误码率报告确定 硬切换与软切换 硬切换:移动台越区过界时进行的切换,在 切换时,移动台要先中断与原通信基站的联 系,再建立与目标基站间的通信 ; 软切换:移动台在切换时,先不中断与原通 信基站的联系,而与目标基站先建立通信, 两个基站可同时为一个用户提供服务,当与 目标基站取得可靠通信后,再切断与原基站 间的通信 。
24
1.2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
– 频谱管理 国际上 国内 日常管理 – 频谱分配的基本原则 频道间隔 公共边界的频率协调 多频道共用 频率复用 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 频率利用率的评价
25
1.2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
– 影响频率选择的因素 传播环境的影响 有关组网因素的影响 多频道共用的影响 互调的影响 – 频道的分配方式 分区分组方式(无三阶互调)------小型专用网 等频距分配方式------大型公用网
比较三种圆内接正多边形:正六边形小区的中心 间隔最大,各基站间的干扰最小;交叠区面积最 小,同频干扰最小;交叠距离最小,便于实现跟 踪交换;覆盖面积最大,对于同样大小的服务区 域,采用正六边形构成小区制所需的小区数最少, 即所需基站数少,最经济;所需的频率个数最少, 频率利用率高。 一般采用正六边形小区形状。
至少有一方能移动; 一种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 区域内可随时随地进行; 为个人通信(5W通信)打下基础; 移动通信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

3

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

第一章1移动通信概念: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或临时停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2移动通信特点:①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②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③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

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⑤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3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按工作方式分三类: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按信号形式分两类:模拟网、数字网。

4、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优点:①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

②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③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

④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

⑤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

⑥可降低设备成本以及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5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①无线电寻呼系统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③无绳电话系统④集群移动通信系统⑤组网技术6移动通信发展状况第二章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1、调制和解调技术①恒定包络调制技术(数字频率调制)最小移频键控(MSK)定义:是一种特殊的2FSK,其频差是满足两个频率相互正交(即相关函数等于0)的最小频差,并要求FSK信号的相位连续。

其频差△f=f2 —f1=1/2T b ,即调制指数为h= (式中T b为输入数据流的比特宽度)本比特内的相位常数不仅与本比特区间的输入有关,还与前一个比特区间的输入级相位常数有关。

高斯滤波的最小移频键控(GMSK)定义:用高斯滤波器作为MSK调制的预置滤波器的调制方法叫做高斯滤波的最小移频键控。

②线性调制技术(数字相位调制)π/4 —D Q PSK是指将Q PSK的最大相位跳变±π降为±3π/4,从而改善了π/4—DQPSK的频谱特性。

移动通信主要内容

移动通信主要内容

移动通信主要内容移动通信主要内容移动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卫星以及其他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的方式。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移动应用的发展,移动通信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移动通信的主要内容,包括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标准和发展趋势。

基本原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

无线电波是一种电磁波,可以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移动通信系统通过建立一种无线通信链路,将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

通常,移动通信系统由发送设备(如方式)和接收设备(如基站)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本原理包括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多路复用和功率控制等。

调制解调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在无线电波中传输。

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

多路复用是将多个通信信号通过同一频率的无线电波并行传输,提高频谱利用率。

功率控制是调整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以便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有效的通信。

技术标准为了保证不同厂家的设备能够互相通信,移动通信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

其中最为知名的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3G)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4G)。

3G标准主要包括CDMA2000、WCDMA和TD-SCDMA等。

CDMA2000是一种基于CDMA技术的3G标准,主要在北美地区使用。

WCDMA是一种基于CDMA和TDMA技术的3G标准,主要在欧洲和亚洲地区使用。

TD-SCDMA是中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主要在中国使用。

4G标准主要包括LTE和WiMAX等。

LTE是一种基于OFDM技术的4G标准,主要在全球范围内使用。

WiMAX是一种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4G标准,主要在一些地区使用。

发展趋势移动通信技术在不断发展,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5G和物联网。

5G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它将带来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网络容量。

5G技术将开辟新的应用领域,如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和虚拟现实等。

,5G将提供更可靠和安全的通信连接,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

移动通信简介课件

移动通信简介课件

移动支付安全案例
安全保障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支付安全成为重要问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通过多重加密技术 和安全验证措施,保障用户资金安全。例如,支付宝的双重密码验证和微信支付的脸识别技术都大大 提高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感您的 看
THANKS
多媒体应用
如视频通话、在线直播、流媒 体等。
02
移通信技
无线电波传播
01
02
03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通过直射、反射、 折射和散射等方式传播, 受到地形、建筑物和其他 障碍物的影响。
无线电波传播损耗
随着距离的增加,无线电 波的强度会逐渐减弱,受 到空气密度、湿度、大气 层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频谱资源
01
02
03
04
窃听
攻击者通过非法手段监听移动 通信网络,获取用户的通话、
短信等敏感信息。
伪造身份
攻击者伪造用户身份,进行恶 意通话、发送垃圾短信等行为。
恶意软件
攻击者通过向用户手机推送恶 意软件,窃取个人信息或破坏
手机系统。
网络钓鱼
利用仿冒的网站或服务诱骗用 户输入敏感信息,如账号、密
码等。
移动通信安全技术
信功能。
协议特点
不同无线通信协议标准具有不同 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如高速数据
传输、低功耗、低成本等。
移动终端设备
移动终端类型
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手机、 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具有便携性和移动性等特点。
终端硬件组成
移动终端硬件包括显示屏、 处理器、存储器、电源等 部分,支持用户进行通信、 娱乐、办公等应用。
6G网络将实现更高速、更低延 迟、更高可靠性的通信,提供前

移动通信简介PPT

移动通信简介PPT
❖ 主要标准:GSM、美国D-AMPS,IS136和日本PDC ❖ 主要特点: ➢ 微蜂窝小区结构 ➢ 数字化技术-语音信号数字化 ➢ 新的调制方式-GMSK、QPSK等 ➢ TDMA/FDMA/FDD频谱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 ➢ 便于实现通信安全保密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
❖ 历史回顾:1995年,美国的高通公司(Qualcomm)提出了采用码分 多址CDMA方式的数字蜂窝系统技术解决方案IS-95 CDMA。目前在 全球多个国家广泛使用。
蜂窝系统通信发展
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历史回顾:1978年,美国的贝尔实验室成功开发了AMPS(Advance Mobile Phone System)系统,实现了真正商业意义上可以随时随地通信的 大容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987年,中国首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 统建成商用,之后AMPS也曾引入中国。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
❖ 历史回顾:1992年,第一个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欧洲GSM(Global System Mobile Communication)网络在欧洲开始铺设,由于其优越性能, 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速度扩张,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蜂窝通信系统。1993 年,中国的第一个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建成开通,之后中国电信 (现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均采用GSM。
❖ 主要标准:美国的AMPS、欧洲的TACS、英国的ETACS、欧洲的NMT450及NMT-900、日本的NTT及JTACS/NTACS
❖ 主要特点: ➢ 用户的接入方式采用频分多址,当一个呼叫建立后,用户一直占用一个
频段直至呼叫结束。 ➢ 调制方式:FM ➢ 信道带宽:30KHZ(AMPS),25KHZ(TACS) ➢ 业务种类单一,主要是语音业务。 ➢ 系统保密性较差 ➢ 频谱利用率低,有线的频谱资源与无限的用户容量之间矛盾突出

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

正交振幅调制QAM
星座图上每个点对应发射信号 集中的点。
LOGO
3 多址技术
多址技术主要就是解决众多用户如何更加高效的共享频 率资源问题 频分多址FDMA 时分多址TDMA 码分多址CDMA
LOGO
时分多址
TDMA是指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划 分为若干个时隙,时分双工TDD中,上下行帧在相 同频率上。 不同的通信系统帧长度和帧结构不一样。例如, GSM帧长为4.6ms(每个帧8时隙)。
LOGO
LOGO
LOGO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是GSM系统的核心,是对于它所 覆盖区域内的移动台进行控制和完成话路交换的功能实体, 也是移动通信系统与其他公用通信网之间的接口。 MSC具体功能如下: 1 MSC可从三种数据库(HLR、VLR、AUC)获取用户位 置登记和呼叫请求的全部数据。反之,也可以根据最新得 到的用户请求信息更新数据库的部分信息。 2 MSC作为网络的核心,应能完成位置登记、越区切换、 自动漫游等移动管理工作。 3 MSC还支持信道管理、数据传输以及包括鉴权、加密、 移动台设备识别等安全保密功能。
LOGO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利用卫星作为中转站来转发无线电波,从而 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 LOGO
2 调制解调
2.1 数字调制技术的分类 1 线形调制方式 各种进制的PSK、QAM等 2 恒定包络调制方式 MSK、GMSK 具有包络幅度不变的特性,发射功率放大器可以在 非线性而不引起严重的频谱扩散
LOGO
1.1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1 2 3 4 5 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进行的 可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 业务量的需求与日俱增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必 须有效 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用 于移动环境

移动通信简介

移动通信简介

移动通信简介移动通信简介1. 移动通信的定义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利用移动设备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通信方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实现了无线通信,可以让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通信。

2.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早期的移动通信是通过模拟信号进行的,如1G时代的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通信成为主流,2G时代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随后,3G时代的宽带无线通信技术被引入,使得移动通信能够更好地支持数据传输。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4G时代,5G时代也已经开始部署。

3. 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包括无线信道传输技术、调制解调技术、多址技术、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等。

其中,无线信道传输技术是移动通信的基础,其通过调制解调技术将信息转换成合适的信号进行传输。

多址技术则可以实现多个用户使用同一信道进行通信。

4. 移动通信的应用移动通信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有涉及。

在个人生活中,移动通信可以实现方式通信、短信、多媒体消息等。

在商业领域,移动通信则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和组织,可以实现移动办公、移动支付等功能。

在紧急情况下,移动通信也可以用于求助和救援。

5. 移动通信的挑战尽管移动通信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无线信道的资源有限,如何高效利用资源是一个重要问题。

移动通信的安全性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如何保护用户的通信隐私和数据安全是一个挑战。

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更新也需要巨大的投资和支持。

6. 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通信在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

预计5G时代将为移动通信带来更快、更稳定的网络连接,将为各个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应用。

、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崛起也将与移动通信紧密结合,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将继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移动通信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支撑。

移动通信简介

移动通信简介

移动通信简介移动通信简介移动通信是一种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移动设备间通信的方式。

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和高效的通信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移动通信的相关内容,包括移动通信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网络体系结构、移动通信技术等。

1.移动通信发展历程1.1 第一代移动通信a. 1G技术概述b. 1G技术特点1.2 第二代移动通信a. 2G技术概述b. 2G技术特点c. 2.5G技术1.3 第三代移动通信a. 3G技术概述b. 3G技术特点1.4 第四代移动通信a. 4G技术概述b. 4G技术特点1.5 第五代移动通信a. 5G技术概述b. 5G技术特点2.移动通信网络体系结构2.1 移动通信系统架构a.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b. 移动通信系统层次结构2.2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a. 移动核心网络b. 移动接入网络c. 移动终端设备3.移动通信技术3.1 无线信道与多路复用技术a. 无线信道特点b. 多路复用技术概述c. CDMA技术d. TDMA技术e. FDMA技术3.2 无线接入技术a. GSM技术b. WCDMA技术c. LTE技术d. NR技术3.3 移动网络和协议a. 移动网络体系结构b. 移动通信协议c. 移动通信安全附件:________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图表、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等具体内容,请参考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电信法●电信法是国家对电信行业的管理和监督所制定的法律法规。

2.无线电频率管理条例●无线电频率管理条例是对无线电频率的使用进行管理的法规。

3.电信业务分类目录●电信业务分类目录是对电信业务进行分类和管理的规定。

移动通信简介

移动通信简介

移动通信简介移动通信简介⒈引言移动通信是一种通过无线技术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快速的发展速度。

本文将对移动通信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概念、发展历程、技术与标准、应用领域等内容。

⒉概念移动通信是指在移动状态下,通过无线信道传输语音、数据和视频等信息的通信方式。

相比传统的有线通信,移动通信具有灵活性和便利性优势。

⒊发展历程⑴第一代移动通信第一代移动通信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始发展,其代表性标准为模拟蜂窝方式系统(AMPS),主要用于语音通信。

⑵第二代移动通信第二代移动通信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其代表性标准包括全球系统移动通信(GSM)、美国数字通信系统(CDMA)等,支持语音和简单数据传输。

⑶第三代移动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于21世纪初开始发展,其代表性标准包括宽带无线接入(WCDMA)、CDMA2000等,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多媒体业务。

⑷第四代移动通信第四代移动通信于2010年开始发展,其代表性标准为长期演进(LTE),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丰富的应用。

⑸第五代移动通信第五代移动通信是目前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其代表性标准为5G,具有更高的峰值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广的覆盖范围。

⒋技术与标准⑴无线接入技术⒋⑴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⒋⑵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⒋⑶ 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⒋⑷ LTE(Long Term Evolution)⒋⑸ 5G(Fifth Generation)⑵网络架构⒋⑴蜂窝网络⒋⑵核心网⑶频谱分配⒋⑴ 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⒋⑵ TDD(Time Division Duplex)⒋⑶动态频谱分配⒌应用领域⑴移动方式⑵移动宽带⑶物联网⑷车联网⑸移动支付⑹移动医疗⒍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列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站功能演进
“瘦”基站到“胖”基站
GGSN SGSN 路由选择 附着 路由选择 附着 系统接入控制 承载控制 移动性管理 无线资源管理 射频处理 信道编、译码 复用、解复用 调制、解调 LTE eNodeB 主要功能
RNC
系统接入控制 承载控制 移动性管理 无线资源管理 射频处理 信道编、译码 复用、解复用 调制、解调
AuC: 鉴权和加密
BSC BTS
Um Abis A
BSC
MSC/VLR
A
用户
BTS
VLR:存储进入控制 区域内登记的移动 MMSCSC: 用户信息
A
MSC:网络的核心 协调与控制GSM MMSCSC: 网络中各个功能 实体
BTS
BTS
BSC
GPRS
HLR/AuC
基 站
BIS
Um Abis
BSC P C U
传输信道
物理信道 PUCCH PRACH PUSCH PDSCH PBCH PMCH PDCCH PCFICH PHICH
MAC层功能概述
实现逻辑信道到传输信道的映射 来自多个逻辑信道的MAC服务数据单元(SDU)复用与解复用 上行调度信息上报,包括终端待发送数据量信息和上行功率余量信息
基于HARQ机制的错误纠正功能。 同一个UE不同逻辑之间的优先级管理
仅适用于PS域业务 实现点到点数据可靠传输 复用、解复用 透明模式(TM) 非确认模式(UM) 确认模式(AM)
编码、解码、交织、扩频和解扩
TD-SCDMA
R4
智能天线 同步码分多址 接力切换 时分双工 频谱的灵活性 对不对称业务的支持 上下行链路的相关性 设备成本低 需要精确同步
5ms 无线子帧1 #0 下行同步 #1 #2 #3 10ms 无线子帧2 #4 #5 #6
X2接口控制面主要功能支持在LTE系统内,UE在连接状态下从一个eNodeB到另一个eNodeB的移动性管理。 各eNodeB之间的资源状态、负荷状态进行监测,同时还负责X2连接的建立、复位、eNodeB配置更新等接 口管理工作。
LTE接口协议
地面接口 同级接口X2 上下级接口S1
用户面PDU 用户面PDU
通过动态调度进行UE之间的优先级管理 传输格式的选择,通过物理层上报的测量信息,用户能力等,选择相应的 传输格式(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从而达到最有效的资源利用 MBMS业务识别 填充功能,实际传输的数据不能填满整个授权的数据块大小时使用
MAC层之调度
调度:LTE取消了专用信道,并引入共享信道的概念。不同UE不同逻辑信道之间划分共享信
WCDMA
HLR/AuC
基 站
NodeB
Uu Iub
RNC
RNC
Iu-CS
MSC/VLR
Iu-CS
NodeB
用户
NodeB Iu-PS
internet SDSN GGSN
R99
WCDMA
空中接口协议
控制面 用户面
NAS
呼叫控制实现,移动管理
RRC协议层
PDCP RLC MAC 物理层
接入网无线资源的管理
上行用户数据
开机 UE从空闲状态到连接状态
切换
HARQ的ACK/NACK SR(调度请求)
CP
preamble
TG
随机接入前导
参考信号RS
L2层
MAC层简介 RLC层简介 PDCP简介
L2结构特点
下行:BCH(广播信道),PCH(寻呼信道),DL-SCH(下行共享信道),MCH(多播信道) 上行:RACH(随机接入信道),UL-SCP S1 AP
GTP-U L3 UDP IP L2 DLL L1 PHY
eNodeB
GTP-U UDP IP DLL PHY
eNodeB
L3
SCTP
IP
SCTP
IP DLL PHY
eNodeB
L2 DLL L1 PHY
eNodeB
S1接口用户面协议
S1用户面主要功能:在S1接口目标节点 指示数据分组所属的SAE接入承载;移动 性过程中尽量减少数据的丢失;错误处理 机制;MBMS处理功能;分组丢失检测 机制
BSC
MSC/VLR
A
A
BIS
用户
BIS Gb
提供端到端,广域的IP连接 速率达到150kbps SGSN GGSN
internet
3G时代
主要技术:
码分多址(CDMA)技术
三大标准:
欧洲:WCDMA
中国:TD-SCDMA
美国:cdma2000
特点:
比2G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好的通信质量,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多 媒体业务,并且与2G系统兼容。
小区ID等系统消息 用于小区搜索过程
传输MBMS(多媒体广播 和多播业务)信息
HARQ(混合自动重传)的 确认/非确认(ACK/NACK)消息
用户数据资源分配的控制信息
PICH寻呼指示,AICH随机接入响应均在此信道传输
参考信号RS 同步信号
指示在一个子帧内用于控制区域 的OFDM符号数。
物理层信道

控制信道:BCCH(广播控制信道),PCCH(寻呼控制信道),CCCH(公共控制信道) DCCCH(专用控制信道),MCCH(多播控制信道) 业务信道:DTCH(专用业务信道),MTCH(多播业务信道)
信道映射
CCCH DCCH DTCH BCCH PCCH MCCH MTCH
逻辑信道
RACH DL/UL-SCH BCH PCH MCH
目的: 获得上行同步 获取上行发送资源
场景: 1、RRC_IDLE状态下的初始接入; 2、重建RRC连接; 3切换; 4、RRC_CONNECTED状态下,下行数据到达而上行失步而触发RACH; 5、RRC_CONNECTED状态下,UE上行数据发送时处于上行失步状态。 分类: 竞争随机接入,可用于1~5 非竞争随机接入,用于3~4
复用方式:频分复用(FDM)和时分复用(TDM) TDMA帧
0
1
2
3
4
5
6
7
200kHz
业务信道
FCCH,SCH,BCCH,RACH,AGCH,PCH
GSM
基带单元 切换,功率控制 HLR:存储用户入网时登记 HLR/AuC 载频单元 无线资源管理 HIR 的一些静态信息,以及动 控制单元 测量和统计 态的用户位置信息
道资源的功能成为调度
动态调度DS:
MAC层(调度器)实时动态地分配时频资源和允许传输的速率,灵活性高,但控制信令开销大, 适合突发特征明显的业务。 动态调度过程: a) eNodeB在控制信道上发布调度信令,包括资源分配信息,传输块格式信息和相关的HARQ信息。 b) UE检测控制信道,如果发现针对自己的资源调度信令,按照信令中的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UE PDCCH UL-SCH eNodeB UE eNodeB
帧结构
帧结构1:
支持全双工、半双工FDD 每个无线帧10ms,由10个子帧组成,每个子帧又可以分为两个时隙。 所以每个无线帧可以分为20个时隙,标号0-19。
帧结构
帧结构2:
仅支持TDD 每个无线帧10ms,由2个半帧组成,每个半帧由由5个子帧组成。 每个常规子帧包含两个时隙,每个时隙0.5ms。每两个时隙组成一组进行 调度。特殊时隙由DwPTS,GP,UpPTS组成,共占1ms,长度可调。
加扰
调制
层映射
预编码
符号级处理
RF映射
比特级处理
CRC 校验 Rate Matching
下行物理信道处理过程
OFDM 符号产生
Coding CRC
信道 编码
速率 匹配
加扰
调制
传输 预编码
RF映射
SC-FDMA 符号产生
上行物理信道处理过程
物理层信道
下行数据业务,所有 用户数据都可以使用
包括部分广播信息及寻呼信息
FDD
FDMA+CDMA 5MHz 3.84Mchip/s 14.4Mbit/s(下行) 5.76Mbit/s(上行) 异步 快速功控(1500Hz)
FDD
FDMA+CMDA 1.25MHz 1.228Mchip/s 3.1Mbit/s(下行) 1.8Mbit/s(上行) 同步(GPS) 上行:800Hz 下行:慢速、快速功控
S1接口控制面协议
S1控制面主要功能:EPC承载服务管理功能; S1接口UE上下文释放;助力UE完成系统间切 换;S1接口的寻呼;NAS信令传输;NAS节 点选择;S1接口管理。
LTE接口协议
空中接口Uu协议栈——三层两面
UE 压缩/解压缩,加密/解密 分段,级联 复用/解复用,调度 数据流传输 L1 (编码,译码,调制,解调) 独立于无线接入网相关的功能和流程, 主要包括EPS承载管理、鉴权,移动性 管理 系统信息的广播、寻呼,RRC连接管理, 无线资源控制,移动性管理 +控制信令数据完整性保护和验证 PDCP eNodeB PDCP RLC MAC PHY
LTE
宽带无线化 主导组织IEEE
带宽灵活配置 峰值速率更高 时延更小 支持高速 简化结构
LTE系统构架演进
从四层到三层 核心网 RNC
S1
RNC eNodeB NodeB eNodeB NodeB
X2 Uu
eNodeB NodeB eNodeB NodeB
X2
UE
UE
UE
UE
UE
UE
UE
UE
节点数目减少,用户面的时延大大缩减 简化了控制面从休眠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过程,减少了状态迁移时间 降低了系统复杂性,减少了接口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