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论语的论文

合集下载

《论语》论文(通用3篇)

《论语》论文(通用3篇)

《论语》论文(通用3篇)论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论文(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论语》论文《论语》,我在中学时候就曾通读过了,那时候受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对孔夫子的世界观和理论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有些地方甚至用讥笑的眼光看。

如孔夫子的“自行束樇而上,吾未尝不诲焉”,觉得迂得可以。

用这样的心情读书,得到的收获可想而知。

今年初丁检在会上推荐读《于丹论语心得》,于是在网上下载了认真看,看了后,有了严肃的思考和心得。

于丹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她以读《论语》为引领,把高深的道理寓于生动通俗的语言中,抓住了论语的核心要义,剖析并展开来,结合我们当前的社会,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论语》重新认识的体会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把握自我,不为外界表象所迷惑。

忠孝礼仪是《论语》对“士人”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以前的人一听到“忠孝”,立刻肃然起敬,乃至于“流涕”。

但文革后我们根据学到的理论对这些看法有了变化,对“忠”,认为是愚忠,封建礼教的产物,“孝”是封建社会家长专制的工具,“礼”是伪善。

于是,我们没有了文化行为标准,没有判断是非的镜子,除了法律因素外,我们的工作关系、家庭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社会关系,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上没有,法律上除了基本准则外也没有。

于是,种种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现在我们身边。

有些掌握了机密的国家工作人员通敌,出卖国家机密,背叛了党和人民;有的不孝敬父母,欺诈老人的钱财;生意场上,有的不讲诚信,要么货到不拿款,要么款到不发货;官场上,买官买官,拉帮结派,做一些昧着良心的事情,乃至贪污受贿。

搞得来使人们对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都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了。

其实,《论语》早就把这问题解决了,只是我们以前没有注意到而已,处理好各项关系,就是要讲求“忠孝”。

对党,对国家,对事业,对领导,要“忠”;对朋友,对工作,要“诚”,对父母,对老人要“孝”,对子女,对孩子要“悌”,对他人,乃至敌人,要有“礼”。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论语研究性研究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
引言
本文旨在介绍五篇论语研究性研究论文的范文,这些范文旨在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论语的重要性和意义。

以下是对每篇范
文的简要介绍。

范文一:《论语中的仁义》
这篇论文探讨了《论语》中的仁义概念。

通过分析孔子和他的
学生之间的对话,论文阐述了仁义的内涵和实践,并将其与现代社
会价值观进行比较。

范文二:《孔子的教育思想》
该范文重点研究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文分析了孔子对教育的
重视以及其对学生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如何将孔子
的教育思想应用于现代教育体系。

范文三:《孔子的修身之道》
这篇论文探讨了孔子的修身之道。

论文着重分析了孔子的自律
和自省的品质,并且提出了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实践这些修身之道以
提高个人品德和道德观念。

范文四:《孔子的政治哲学》
该范文研究了孔子的政治哲学。

论文探讨了孔子对于政治理论
和领导才能的看法,并提出了如何将这些思想应用于现代政治实践。

范文五:《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这篇论文将重点放在《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上。

论文讨论
了《论语》中的智慧和人生哲学,并提出了如何借鉴这些智慧和哲
学来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结论
通过阅读这五篇范文,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研究论语的内
容和价值。

这些范文也为读者在撰写自己的论文时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论语》论文(通用6篇)

《论语》论文(通用6篇)

《论语》论文(通用6篇)第一篇: 《论语》论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第二篇: 《论语》论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命中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当我静坐书房,捧起《论语译注》这本书,听着耳边沙沙的翻书声,闻着淡淡的书墨之香,何等惬意,何等舒畅。

读《论语译注》这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给我带来了快乐,让我摆脱幼稚,逐渐成长。

论语征文作文(精品10篇)

论语征文作文(精品10篇)

论语征文作文(精品10篇)论语征文作文篇1《论语》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结晶,它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与精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之美。

五年级时候,我开始读《论语》。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让我受益匪浅。

写作时,我常常把在《论语》中诵读过的经典句子运用到我的作文中来。

比如要写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马上想到了这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描绘学习的快乐时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马上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阐述最使我难忘。

孔子非常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

孔子认为孝不能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认为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

在《论语》中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这是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古代的黄香就做得很好,他小小年纪就会在寒冷的冬天里,为父亲温暖被子。

这看似一个普通的行为,其实包含着黄香对父亲深深的爱。

不过,孔子对“孝”的最高的要求是立身。

孔子认为:“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子女在父母生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继承他们的遗志,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而周武王和周公旦继承文王的遗志讨灭了商纣王,因此孔子赞扬他们的行为是真正的孝道。

孔子对孝顺的要求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的所作所为,与古人比起来,我差远了。

虽然我还没有到赡养父母的年龄,但是我在精神上也没有做到孝顺父母。

很多时候我都会耍性子,因为一点小事情和爸爸顶嘴。

学了《论语》后,我进一步认识到这真是很不孝顺的行为,自己的行为也有所改变。

父母都说我变乖了,看来《论语》的力量真大哦!让我们热爱经典吧!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论语征文作文篇2《论语》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半部论语治天下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半部论语治天下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曰:天下大事,必数于论语。

在中国5,000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教育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教育一直被视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广大知识分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参与到了教育工作中来,使得中国教育具有了千年的传统。

时至今日,中国的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如何才能改善中国的教育状况,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呢?孔老夫子曾经说:“天下大事,必数于论语。

”论语中蕴含着孔子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宏伟理想。

本文试图以《论语》为基础,探讨如何通过教育改善国家状况。

“仁者爱人”,这是孔子对于人之本性的理解。

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人们去实现这种善的本性。

教育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

这就要求教育界的从业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爱人,如何去尊重人。

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比较复杂,教育界的从业者很难做到。

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风气,形成社会的共识,全社会要尊重从业者,予以足够的尊重。

古人云:“不敬师而能安乎?”,只有尊重教师,才能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对于学习的理解是很高的。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是对自己的提高。

教育就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学习的表现形式。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要重视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不断进行反思,以便使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提高。

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着功利化倾向,考试成绩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这样一来,就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

我国应该重视学科教育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

我们的国家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单一的专门人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要求教育的对象要虚心接受不同的智慧。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也要求教师要有一颗开放的心态,接受不断黑和创新的观点。

为了实现教育的目标,我们的教师队伍要不断地进行培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议论文】《论语》伴我成长_1000字

【议论文】《论语》伴我成长_1000字

【议论文】《论语》伴我成长_1000字《论语》伴我成长《论语》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品格,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不断品读《论语》,在其中汲取了许多智慧和启示,这不仅是对自己进行修身养性,更是指导自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明辨是非、做出正确选择的指南。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中庸”、“仁”、“礼”、“义”等重要的思想观点。

他说“君子不器”,这句话深刻地告诉我们人应该以内在的修养和精神层面的追求来判断一个人的品格,而不是看他的外在形式。

这启示了我要注重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而不是只追求物质享受和表面功名。

他还告诉我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善于学会和人相处,有礼貌地对待他人。

这启示了我对待他人要真诚友善,不要不懂人情世故,做一个有情怀的人。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还常常想起《论语》中的权谋篇章。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失信于人,要守信用,才能获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

这让我深刻明白了言而有信的重要性,要做到言行一致,不轻易言而无信。

孔子还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要学会忍耐和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耐心等待,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这些思想观点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有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论语》还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处事。

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通过言行来体现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追求,使我受益匪浅。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每天都要反省自己的言行,发现自己的过失,努力改进自己,这让我知道了做人应该自我反省,不停地提高自己。

孔子还告诉我们要像王子书一样,“问于泰山”、“以求不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他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要做到自身修养、家庭和睦、国家治理有序、天下安宁。

这让我知道了做人要有追求,要有修养,要有家庭责任,要有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担当。

在我的成长路上,《论语》陪伴着我,引导着我,激励着我奋发向上。

论语的论文

论语的论文

论语的论文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举止,透露出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和价值观。

一篇关于《论语》的论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 《论语》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可以介绍《论语》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春秋时代乱世、诸侯割据等背景,以及《论语》的创作和传世历史。

同时可以阐述《论语》对后世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2. 《论语》的主要思想:可以梳理《论语》中的一些重要思想观点,如仁、礼、孝、君子、学问等等。

对于每个观点,可以通过具体的经典例句进行论证和解释,以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

3. 《论语》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对《论语》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如孔子、子路、子贡等等。

可以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处事原则、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剖析,以呈现出一个全面丰富的人物形象。

4. 《论语》的现实意义:可以探讨《论语》所传递的思想观点在现实社会中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从政治、教育、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论述,说明《论语》的普适性和现实适应性。

5. 对《论语》的评价和争议:可以引入学界对于《论语》的评价和争议,比如批评观点、疑问和解释的不同,以展示对《论语》的深入思考和学术探讨。

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思,具体的《论语》论文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重点进行深入选择和展开。

希望上述提示能对你撰写《论语》论文有所帮助。

【议论文】《论语》伴我成长_1000字

【议论文】《论语》伴我成长_1000字

【议论文】《论语》伴我成长_1000字《论语》是一部我与它伴随了我整个成长过程的名著。

自我往上学习《论语》以来,我发现它不仅是一本经典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本智慧的书籍,它教导我如何做一个有品德、有修养、有智慧和有责任感的人。

在这1000字的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与《论语》的一些故事,并以此为例,讨论《论语》的智慧如何对我产生影响。

刚开始读《论语》的时候,我对它并没有太多的兴趣,觉得它是一本古老的书籍,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差甚远。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发现《论语》中的智慧是永远都不过时的。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曾经认为学习只需要刻苦,但《论语》告诉我,学习不仅是死记硬背,更是要通过思考和思索来理解知识。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经常反复思考所学知识的内涵和意义,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我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论语》中还有很多关于做人的道德规范。

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这使得我明白了待人的重要性。

我应该尊重和关心他人的感受,不去侵犯或伤害他人,而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这种价值观帮助我在与人相处中保持友好、公正和宽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一个我受益匪浅的智慧是“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学习不仅仅是追求新知识,也要回顾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从中寻找智慧。

我曾经做了一次考试,考得很差。

我感到非常沮丧,《论语》中的这句话让我意识到,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

于是,我开始回顾从前的错误,思考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最终我取得了进步,并且面对失败时更加乐观和积极。

《论语》还教导我坚持和努力追求“仁”。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仁为中心,把人际关系放在第一位,与人为善,关心他人的利益。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深意识到,一个人的不同行为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只有通过修养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论语论文1000字

论语论文1000字

论语论文1000字《论语》读后感《论语》是我们从初中时就已经开始接触的一本生活道德哲理的书。

以前刚接触那些“之乎者也”之类的词觉得枯燥乏味急了,当时即使老师给我们进行了具体的讲解,我们也是一知半解的,除了死记硬背还真是什么都没有学到。

可是当我上了高中之后在图书馆里看到这本书就不经意间翻了起来,随便一两句都觉得很有生活的哲理。

不管是在生活上、学习上、交友上、为人处事上,还是孝顺父母方面等等都给了我们明确的指示。

看到《论语》这本书就像看到初秋时期的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场景。

孔子,一个2000多年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切。

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个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呢?从辩论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输了,而且输得心服口服。

可是假如从生活的角度看。

孔子又是赢家,是大赢家。

这是历史证实了的,不是我说的。

也许,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

孔子何以获胜,辩论为何不出这样的道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孔子说了些什么,他说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学!假如你是人,你生活在一个群体中,不论你做什么:你去干革命,做领导,开公司,或是你去当土匪,做强盗,当恶霸。

假如你想做强,作大,你就必须相信孔子说的,从这个角度说,孔子的道理,是永恒的真理!当然有些真理也还是需要人们不断去改善它,让它更加符合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在继续孔子的思想道理的同时也要学会变通学会改进。

就拿最简单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来说,或许在古代或是很久以前它是人们行事的一个准则,不管任何事都得像这句话所要表达的一样。

可是在当代这个社会中,这句话就不能这样用,我们要根据不同场合来灵活的运用它。

因为现代社会也流行这样一句话“说谎不对,可是有时候善意的谎言却远远胜过说实话”。

当然孔子的这句话在以前主要是运用于学习中,但是生活中的学习也是一种习得,这句话同样适用,只要我们会用。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论文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论文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论文)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论文)「篇一」一、孔子的身世、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仁”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所处的社会,是动荡的社会;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诸侯间争战频繁,秩序混乱,礼坏乐崩,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颜渊》)。

在春秋社会动乱中,鲁国诚然也出现了礼坏乐崩,但由于礼乐传统深厚,周礼得以保存下来,当时就有人发出了“周礼仅在鲁矣”(《左传昭公二年》)的感叹。

虽然孔子是没落的殷商苗裔,身份卑微,是“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自己也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但由于他自童年起就受到了礼乐文化的熏陶,青年时勤奋地学习礼乐知识和技艺,成年后又做过多年以相礼治丧为谋生手段的儒。

所以孔子非常有教养,精通礼乐:“夏礼,吾能言之殷礼,吾能言之”(《八佾》),“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

鉴于当时社会的黑暗动乱,又凭着他对周礼的向往,孔子立志要救世,恢复周礼。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志向抱负,“正在于他一落地就与贫贱为伍,与艰辛做伴。

他以极平常的心感悟无常的人生”。

[5]他遭受过许多苦难,所以更渴望安定一统的社会。

这在《宪问》中有所体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人”,“管仲相环拱,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可见孔子所赞同的是一匡天下,重视的是稳定的社会秩序。

因此他要恢复周礼,主张礼治。

如何才能恢复周礼?孔子将其诉诸人的内心,渴望唤起人们内心的自觉性,这就是“仁”。

孔子力图使人们通过内心“仁”的修养而达到“礼”,实现其政治理想。

孔子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所以唯有这种内心的修养――仁是全方位的,才有可能建立起完整的人格,才能担当得起恢复周礼的重任。

二、《论语》中“仁”的具体内涵首先,“仁”是一种自觉性。

孔子说:“求仁而得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议论文(精选21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议论文(精选21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议论文篇1历史的画卷,因岁月的冲洗,显得枯黄陈旧,将历史的足迹点点抹淡。

然而,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总有些像《论语》一类的书籍虽早已褪去了华丽的色彩,显得古老陈旧,但实则它与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

——题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

《论语》中有许多简单的道理需要我们去感悟与实践。

它用的文字往往言简意赅,但其蕴含的道理绝不会同表面一样容易。

就像《论语·卫灵公》中记载的,孔子的学子之一子贡,曾问了孔子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意思是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使人终生奉行的呢?孔子用商量的语气对他说:“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了八个字解释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那么也就是说,做任何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要强人所难,更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

用现如今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宽容。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少年在公交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

少年感到很难堪,不愿去擦。

女售票员给了他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

事后少年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

这件事告诉我们,得理且让人。

宽容的感化常比剑拔弩张的作用要恒久得多。

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少年去擦痰,结果会是怎样的呢?也许,不用我说,也可以想象得到。

正因为女售票员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道理,所以以宽容之心完美的化解了这件事。

怎样算宽容呢?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包容他人;就是要学会忘记。

因为克制性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它不能从根源愈合心灵的伤口。

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宽容,才是宽容的真正境界。

“其恕乎!”——就一个“恕”字,教会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的快乐,如何适应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标;就一个“恕”字,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让我们学会如何去宽容别人吧!得过且过,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

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议论文5篇

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议论文5篇

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议论文5篇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议论文篇1《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论的语录,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他创立了儒家教派,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关于哲学、艺术、伦理、文学、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言论,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

《论语》是一本“老古董”。

年轻人很少由喜欢它的。

他们多半认为,都21世纪了,谁还去看古文啊!尽管这样,还是有人喜欢它的。

我就是其中一位。

孔夫子是我的偶像,我爱屋及乌才喜欢《论语》的,就决定读读它。

读后觉得,他的言论很有道理,可以知道我们为人处世。

我最欣赏的是他“以仁为本”的思想,他的胸怀和他的学问一样大。

我认为,沉迷于漫画书的朋友们,偶尔看看古书,体会一下前人留下的精华,是大有益处的。

母亲的读后感作为当今的父母大多认为,子女的教育是自己最大的课题。

我也不能脱俗,总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快乐健康地长大,总怕自己没有教育好她。

女儿11岁了,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了。

我不想把我的强加给她,因此,我买了一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丛书,希望她会从中有所启发。

《论语》是十本之一,也是她认真阅读的第一本。

我以前没有系统地读过《论语》,和女儿一起读时才发现,我许多为人处世的原则原来都可以在书中找到依据。

我很遗憾,以前没有认真的阅读过《论语》,更希望女儿能够从中有所“悟”,如愿的话,女儿会从中大获裨益的。

孔子的学习观,我十分欣赏。

他提倡学习不仅限于书本,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和做事,强调在实践中学习。

这与当今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是很一致的。

如今的孩子,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注重能力和人际交往的培养。

而这些,孔子在许多许多年前就用一句句精辟的经典格言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完成。

我不认为女儿学了“见贤思齐”就能立志成为圣人,学了“事父母,必竭其力”就能极孝,学了“学而时习之”就能学会学习,她的领悟需要时间,阅读《论语》只是对她的思想道德的一个启蒙。

关于论语的论文

关于论语的论文

关于论语的论文题目: 论语研究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摘要: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家思想、道德伦理的重要文献。

本论文通过对论语的研究,探讨其古代及现代社会的意义,以及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引言: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自出版以来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论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道德准则。

本论文旨在系统地研究论语,并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启示。

第一章: 论语研究的历史与方法本章将回顾论语的研究历史,介绍不同研究方法,并对现代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同时,还会讨论论语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法。

第二章: 论语的思想体系本章将深入分析论语中包含的思想内容,例如仁义道德、君臣父子关系、社会秩序和道德修养等。

通过对这些思想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论语对个人和社会的要求,并得出其对现代社会的普适意义。

第三章: 论语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本章将讨论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作用。

论语所提出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如尊重他人、勤奋学习、忠诚守信等,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指导作用。

此外,论语还对领导力、教育和家庭关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章: 论语的局限性与重建本章将探讨论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中所面临的局限性,例如其强调的传统关系观念与现代社会多元化的矛盾。

同时,我们也将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如对论语进行重新解读,将其与当代价值观相结合,以适应现代社会变革的需求。

结论:本论文通过对论语的研究,认为论语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语所提倡的道德准则和智慧对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和社会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其局限性,并积极寻求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的途径,以推动论语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论语、儒家思想、道德伦理、现代社会、启示。

2023年孔子名言议论文3篇

2023年孔子名言议论文3篇

2023年孔子名言议论文3篇孔子名言议论文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句话选自于《论语·公冶长》,意思就是说“勤奋好学,不以向比自己不如的人请教为耻。

”我想,这句至理名言应是我们当代学生乃至全社会所应具备的。

一定就有人问:“为什么呢?”敏,乃勤奋也。

好,乃喜爱也。

所谓“笨鸟先飞早入林,”你勤奋好学终会有所成就。

当你学习时,必有不懂的问题,向别人请教是必然的,有何“耻”可言。

通过勤奋学习,会增长见知,提升自我;不耻不问,又会进一步地升华自己。

因此,能做到它是十分重要的。

况且,对于社会来说,每个公民谦虚而优秀,那么这个社会也就将得到无限的发展。

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的事,何乐而不为呢?那又怎样去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呢?说起来简单而又复杂。

孔子名言议论文2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家里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我读了以后,觉得受益非浅。

特别是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格言,对我的教育意义最大。

这个格言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说的是:范仲淹是北宋时大文学家。

一次,他写了一篇__,对自己的__十分满意。

后来他的朋友李泰伯看了__,建议把“德”字改成“风”字,这样做既可以与前边的“云山”、“江水”相呼应,并且更有韵味。

范仲淹觉得李泰伯言之有理,便接受他的意见。

经过这个故事,更可说明,当自己有了令自己满意的成果,应当不耻下问,向人多请教。

无论是谁,只要有学问,都该去向他们请教。

我平时就没有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点。

正因为这样,我还失败过呢。

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做奥数题,做着做着,一道题把我给难住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我还是一边思索,一边在草稿纸上比划着:“一定要把这道题给解出来。

”大约过了十分钟,突然妈妈回来了,看到我正在做题,就不打扰我了,可又看见我愁眉苦脸,问我:“怎么了,解不出来了,我跟你一起解,好吗?”“不用了,我自己做。

”我答道。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还是没有把那道奥术题给解开。

论语论文5000字

论语论文5000字

论语论文5000字篇一:论语小论文 3000-5000字论语小论文之论君子不器摘要:孔子曾说“君子不器”,对于这句话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通说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该像器皿那样只有一定的用途,而应该多才多艺,无所不能。

但其实这句话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得到新的解读。

关键词:论语;君子不器;工具;解读在《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句很值得让人玩味的话:“子曰:‘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这四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由于该句没有上下文,也无太多可确证的资料,因此人们很难断定孔子是在什么情景下讲出它的。

这简短的四个字,给后学之人留下了广阔的解读空间。

一“君子”一词在西周指贵族。

《书?无逸》:“君子所,其无逸”,郑玄曰:“君子止位在官长者。

”在《论语》中,“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通说认为,“君子不器”之“君子”专指有德者。

但笔者认为,两者兼而有之,只不过指有德者的成份更大一些罢了。

因为“君子不器”这句话出自《为政》篇中,该篇的内容中涉及到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当然,该篇还包括其他一些有关学习方法和孝悌思想的内容),由此观之,孔子在这里说出“君子不器”,虽然可以认为君子是指有德者,但也未尝不可以理解为有位者,理解为孔子有对为官者、有位者隔空喊话的味道。

可能有人会驳斥说“为政”这一标题乃为《论语》编撰者所加,不足以说明孔子此处之“君子”有指有位者之嫌。

但是,我认为,既然编撰者将“君子不器”一章列入《为政》篇中,必然有它的道理,要不然,为何不把此章列入其他篇中呢?況且将此处之“君子”理解为二者兼具,也完全能够讲得通。

“器”字作何解释?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到:“器,皿也。

象器之口,犬所守之。

” [1]可见,“器”字的本意是“器皿”、“容器”之义,后引申为“器量”、“才用”和“人才”以及“器重”等意思。

而在《易传?系辞上》中所讲的“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器”则是一个哲学术语,指有形的具体事物。

论语优秀作文

论语优秀作文

论语优秀作文论语优秀作文篇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是我最喜欢的名言之一。

每当读起这些古典名着时,都不禁会赞叹起瑰丽的中国文化,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这些灿烂的瑰宝已经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这句话教导我们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虚心求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遇见不懂的要及时请教别人,努力与别人看齐。

如果人们没有“见贤思齐”这种精神,那么你,你还是原来的你,不会有任何前进的步伐,生活也就不会有动力,而动力决定着你的成败!因此,我们应该有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这种精神论语优秀作文篇2《论语》,一篇充满高尚的*。

今天,我们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孔子智慧般的面容,宋代开国丞相赵曾说:“半部《论语》知天下。

”可见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本书上层说过,孔子。

一个2000多年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的先进,那么贴切,何以想象《论语》这本书却通知了中国近二十一个世纪。

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孔子的徒弟在徒弟把孔子曾说的话综合在一起,写下了这篇*,他所说的不仅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理,还有学习的好处和如何学习。

我喜欢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这句话所要表达中的一样,可我们现在的社会,却连这一句话都做不到!孔子,一个创下无数辉煌的学家,现在却已成了一个历史,但孔子仍然活在我的心中!论语优秀作文篇3作为一名曲阜人,如果不读论语,可以说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论语十二章议论文

论语十二章议论文

论语十二章议论文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议论文范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

孔子就常坦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

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

《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

”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写一篇议论文500

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写一篇议论文500

论语作文议论文【精选7篇】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在中华几千年封建王朝里被奉为治国圭臬。

《为政篇》里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只是读书,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惘然无知没有收获;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认真读书,就会越来越疑惑。

在我们学习中,光读书而不思考,就会错误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光思考而不读书,疑惑越来越多,却又找不到正确答案。

只有既会读书,又会思考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领先。

《八佾篇》里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

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要告诉他们确切的去处。

无论我们在哪儿,爸爸妈妈总是最牵挂我们的人,自己出去玩了,必须要跟父母说一声,让他们放心。

如果耽误了时间不能准时回家,也要跟他们说一声,不让他们担心,所以,儒家思想里的孝顺理念极大丰富了中华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文化内涵。

《论语》交友观议论文高中800字

《论语》交友观议论文高中800字

《论语》交友观议论文高中800字我觉得,在道德方面,东方更重视实践而不是理论。

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

道德更多的不是用来讲的,也讲不出来。

所以论语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见(《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徐志刚,序P3),但却通篇没有定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论语》交友观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交友观议论文1如果是让我现在说论语,我能说的不多,但再来翻看论语的内容,却都是再熟悉不过了。

在我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论语是无时不在的。

这是我读到第三句时,突然想着要写读后感的,好在以后可以翻看提升对它的理解吧。

现在的我,我是说此时此刻的我,对儒家道家还所知不多。

相对来说,“子曰”的句子知道的更多些,道家我只是知道“道可道,非常道”。

见笑,却是肤浅。

在我听到的看到的之中,我整理的信息是:儒家相对于人性,道家相对于更大的世界,有人说两者不同,其实现世研究所得,儒家是道家的一部分。

貌似在现在,西方或者东方更承认道家学说,儒家好像只有在我接受的教育中是非常提倡的,在我读书这么多年,好像是不曾记得有哪篇课文是摘自道德经的(现在的教育课本不详)。

这更加增加了我对道家的兴趣。

在看论语的时候,中间跑去看了陶渊明的一首诗——《停云》。

是在《论语今读》里提及的,于是特地去搜了下,大概的做了自己的理解。

这里要说的是,我对论语做的整理和解释都是根据字典注释和个人思想而写的,并非抄袭或引用。

一来我希望增加印象,二来我觉得照本宣读太枯燥,如果以后要去读更多的古文,那么从现在开始要积累古文的了解,好在以后可以使用。

因此,翻译和注释的可能不太正确,或者是加入了个人的感情和字句在内,如果有地方误导了他人,见谅见谅。

《论语》交友观议论文2在这个充满欢天喜地的寒假里,我阅读了众多名家名作,在这众多名家名作中里我最流连忘返的肯定非《论语》莫属了。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意解难分,每一句理解都让我知足了,还有每一句名言警句也都让我精神饱满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之光
翻开《论语》,我们会发现,朴素的字句后常常闪耀着一种理想之光。

《论语-子函》中记录了孔子这样一句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句话流传很广泛,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志向很重要,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方向。

所以孔子在教授学生的时候,经常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理想。

在《论语-先进》中有一个少有的完整的段落叫做侍坐,记载了孔子是如何跟弟子们一起畅谈理想的。

原文是这样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我们把这段翻译一下就是这样的:这一天,孔子的四个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

孔子很随意的跟他们讲,不要认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在我面前讲话。

我平常老是听见你们说,没有人了解我的志向啊。

假如现在有人了解你们,准备启用你们,你们能做什么呢?
子路是个急性子,听老师这么一说,就不佳思索的回答说:“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按说子路的理想比较远大,对于那么看重礼乐治国的孔子来说,假如自己的弟子真的可以取得这样的业绩,可以是使一个国家转危为安,他应该感到欣慰才对。

没想到孔子的反应不仅是淡淡的,而且还有些不屑。

“夫子哂之”,微微冷笑一下,未置可否,接着问第二个学生:“冉求,你的理想是什么?”
冉有名求。

他的态度比起子路要谦逊很多,没有敢说那么大的国家,那么多的事。

他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他的意思是说,在物质层面可以做到百姓富足,但是要万众齐心,对国家有信念,做到
礼乐兴邦,那我做不到,要等着比我更高明的君子来做。

他的话讲完了,老师依然未置可否。

接着问第三个人:“公西赤,你的理想是什么?”
公西华名赤。

他就更谦逊了,回答说:“非曰能之,愿学焉。

”先亮出自己的态度,我可不敢说自己敢干什么事,现在老师问到这儿,我只敢说我愿意学干什么事。

然后他说,在宗庙祭祀的工作中,或者在同别国的会盟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他对治理国家,管理人民这些事都没有说。

大家会看到,孔子的三个弟子一个比一个谦逊,一个比一个平和,一个比一个接近自己人生的起点,而不是最终的愿望。

在今天看来,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往往不在于最终的理想有多高有多远,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怎样的起点。

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是缺少通向那个宏图伟志的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

到这里位置还有一个人没有说话,所以老师又问了:“点!尔何如?”曾点,你想做什么呢?
曾皙名点,他没有立即说话。

《论语》对此做了生动的描述,叫做“鼓琴希”,大家听到的,先是一阵音乐的声音逐渐稀落下来,原来他刚才一直在专心致志的弹着瑟,听到老师问自己才让瑟声逐渐缓和下来,到最后一声时,“铿尔”,当一声,把整个曲子收住。

就像我们熟悉的《琵琶行》一样,“曲终收拔当心画”,让乐曲有一个完整的结束。

曾皙不慌不忙,“舍瑟而作”。

何为作?古时候人们是席地而坐的,学生听老师讲课或则大家聊天,都是跪坐在自己的后脚跟上。

当要回答老师的提问的时候,要站起来以表示恭敬,这就叫“作”。

曾皙是把瑟放在一边,然后毕恭毕敬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话。

从这样几个字的描写可以看出来什么呢?可以看出曾皙是一个从容不迫的人,他不会像子路那样“率尔”而对,而是娓娓道来,胸有成竹。

他先征求老师的意愿,说,我的理想跟其他三个人不一样,可以说吗?老师说,那有什么关系呢、就是要每个人谈谈自己志向嘛。

这个时候曾皙才开始阐述自己的理想。

他说,我的理想是,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上身了。

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听了他的话,长长的感叹一声说:“吾与点也!”即是说,孔子的理想和曾点是一样的。

这是四个学生畅谈自己理想的过程中,孔子唯一发表的一句评论。

个人的理想谈完了,子路、冉有和公西华三个就下去了。

曾皙没有立即出去,而是问老师,您觉得他们三个说的怎么样啊?
孔子也很巧妙,没做正面评价,说,无非是每个人的个人想法而已。

但曾皙还要继续问老师,那子路说完您为什么要冷笑一下呢?
问道这个问题,老师不能不说了,他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治理一个国家的核心就是讲究礼仪,可是子路说话一点也补谦逊,所以笑笑他。

接下来曾皙又问,难道冉有不是想治理一个国家吗,您为什么没有哂笑他?
老师说,难道说方圆六七十里,或者说五六十里,甚至更小一点,那就不叫国吗?
曾皙又问,难道公西华说的不是治理国家吗,怎么也没见您哂笑他?
孔子说,有宗庙,有国际间的盟会,不是治理国家是什么?像他这样精通礼仪的人说想做一个小司仪,那么谁又能做大司仪呢?
孔子的意思是说,他笑子路没有治国理政的才干,而是笑话他说话的内容和
台独不够谦逊。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治理对象的大小,不在于它是不是国家,而在于自己的态度。

因为冉有和公西华态度谦逊,而他们又有实际的才干,所以孔子没有哂笑他们。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孔子并没有否定子路、冉有和公西华的理想,为什么唯独对曾皙给予热情鼓励呢?从孔子对曾皙的支持中,我们能看出什么呢?
宋代理学家朱熹对此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解读。

他说,曾皙的理想看起来不过是“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常之用,出无舍己为人之意”。

好像他做的都是一些日常的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

但是曾皙的内心是充盈的,他以自身的人格完善为前提,这就比另外三个人想从事一个具体的职业,在那个职业上做出成绩高出一个层次。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而且周而复始的生活、工作节奏中,我们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让我来关注自己的内心呢?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社会角色,被遮蔽的往往是我们心灵的声音。

梦想不在与有多远大,只要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每一步,跟随自己的内心行走就好。

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那忙碌的生活节奏下,我们应该在让自己灵魂保持在路上,去思考我们最初的梦想还在不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