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必修一二三全)湘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不需要背 (理解):多读,理解,不需要背 (背):需背诵 画斜杠的填空要背
必修一 1.1
1、(背)
2、可见宇宙的半径:140亿光年。光年:距离单位,光在真空中一年传播的距离。
3、(背)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晶(金)球,火烧木变土,天海边)。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火烧木变成的灰)
4、(背)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5、八大行星的特点: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同向性,②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具有近圆性,③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具有共面性。
6、(背)地球是一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特殊性表现在:地球是目前所知道唯一具有高级智慧生命(人类)的行星。
7、(背)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光照稳定
运行轨道安全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有液态的水
具有适宜的温度和大气
1.2
1、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叫太阳辐射。其中约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太阳波长范围0.15~4微米,主要能量集中在可见光波段。
2、(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的活动和变化,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如煤炭、石油、水能等。
3、(背)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太阳活动周期约11年。
4、(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许多地方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活动有关。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农业生产。
②影响电离层:太阳辐射通过扰动电离层来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等不能正确指示方向,通讯中断,甚至威胁宇航器的安全。
银河系 地月系 太阳系
总星系(可见宇宙) 河外星系
其它恒星系 其它7个行星系
c
d
b a 黄赤交角(23.5°)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④产生极光:高能粒子与大气摩擦(高纬度地区)
1.3
1、(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
期
(1)自转3600,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2)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 (1)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
速
度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0/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自转:赤道平面 公转:黄道平面
3、地球自转的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①原因: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②会判断晨昏线
(2)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产生偏移:在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上不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3)产生地方时。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刻也不同(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相差一个时区就相差一个小时。东边的地方时比西边早)。公式:①所求的时间=已知时间+或-4分钟*经度差(如:已知120°E 地方时为16:48,求110°E 的地方时? 解:110°E 的地方时=16:48-4*(120-110)=16:08) ②求某地所在的时区=该地经度数/15°。A 、当能整除或者余数小于7.5时,商为时区数;B 、当余数大于7.5时,(商+1)为时区数(例如:110°E 位于东7区。110/15=7,余数为5,小于7.5。所以7为时区数;115°E 位于东8区,余数大于7.5,要+1。)
③时区差计算方法:同减异加。例如:东6区和东8去区相差了(8-6=2)个时区,东三区和西五区相差了(3+5=8)个时区。
④所求的区时=已知区时+或-时区差(例如:东2区为13:39,求东9区区时? 解:东9区
区时=13:39+(9-2)=20:39)
⑤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15*该时区号(例如:西5区的中央经线度数=15*5=75)
4、地球公转的意义:
4、正午太阳高度高度的变化:
(1)(读)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为12点时,太阳光线相对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叫正午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所求地点纬度的差值)
例题:已知太阳直射10°N,求溆浦县(28°N)和悉尼(34°S)的正午太阳高度。①溆浦县正午太阳高度=90°-(28°-10°)=72°
②悉尼市正午太阳高度=90°-(10°+34°)=46°
(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季节变化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半年较小
具体变化春分、秋分日由赤道向两侧递减
夏至日(6月22)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
球达最小值
冬至日(12月22)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
球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赤道在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
5、(理解)昼夜长短变化
(1)、北半球(以溆浦县为例),
春分(3月21)这一天,北半球昼夜等长
春分至夏至日: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昼长大于夜长
夏至日(6月22):昼长达到最长,夜达到最短
夏至到秋分: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但昼长大于夜长
秋分(9月23):昼夜等长
秋分至冬至: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昼长小于夜长
冬至日(12月22):昼长达到一年中最短,夜长达到一年中最长。
(2)北半球夏半年(3月21至9月23):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3)北半球冬半年(9月23至3月21):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6、五带和四季的变化
(1)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为热带;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为寒带;回归线和极圈之间,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为温带。
(2)北半球温带四季:春(3月,4月,5月),夏(6月,7月,8月),秋(9月,10月,11月),冬(12月,1月,2月)
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秋(3月,4月,5月),冬(6月,7月,8月),春(9月,10月,11月),夏(12月,1月,2月)
1.4
1、(背)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分界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1)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厚
(2)地幔: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软流层以上部分为岩石圈
(3)地核:分内核和外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2、(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大气圈: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2)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