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校培智学生的个案分析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特殊教育教学法案例分析(3篇)

特殊教育教学法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特殊教育课程设置不断完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特殊教育教师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法提高特殊学生的教育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以一个特殊教育班级为例,分析一种特殊教育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一)班级情况本案例所涉及的班级为某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年级(1)班,共有学生20人,其中智力障碍学生15人,自闭症学生5人。

学生年龄在6-8岁之间,大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较大。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基本能力;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情绪管理能力;3. 培养学生与同伴、教师互动的能力。

(三)教学情境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了一个“快乐农场”的情境。

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快乐农场”,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农民、小动物等,通过角色扮演、对话交流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快乐农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2. 教师简要介绍“快乐农场”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角色扮演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角色,如农民、小动物等;2. 学生根据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对话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三)对话练习1. 教师出示一张“快乐农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对话;2. 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快乐农场”的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2.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快乐农场”的角色扮演。

四、案例分析(一)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载体,通过创设情境、参与情境、体验情境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培智学生案例分析

培智学生案例分析

培智学生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亮亮是一名脑瘫学生,走路速度较快,但不是很稳。

为人比较活泼开朗,看到老师同学都能主动打招呼。

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存在器质性发音障碍,平时上课基本都能认真配合,但有时不能按照教师要求回答问题或者参与教学环节,且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喜欢玩红领巾、傻笑。

二、可能原因:
1.由于智力缺陷,不太能理解老师语言所表达的意思,不知道如何去做。

2.受障碍程度影响,有些行为不受孩子自身控制。

三、辅导策略与过程:
1.教师以更为朴实的语言准确表达要求,必要时请其他学生或者教师亲自示范语言表达的要求,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指令,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2.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答案。

由于该生比较喜欢吃零食,所以可以在他回答正确时,及时表扬帮助其树立信心,并奖励零食作为强化;若回答错误,则帮助他及时纠正。

3.课堂上多多关注该生,让他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项活动中来。

4.受该生智力水平限制,虽然该生有一定学习能力,但学习速度较慢,在设置问题时更多地考虑学生自身水平,设计符合学生自身能力的问题。

5.与家长联系,了解平时孩子在家时的表现,给家长提供一些辅导孩子的方法,让家长在家加强对孩子学习内容的辅导,家校合作,让学生的知识掌握地更牢靠。

四、结果与思考:
针对类似亮亮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原因,使学生能够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乐于参与课堂教学。

特殊教育个别化案例分析(3篇)

特殊教育个别化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特殊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实现自我价值。

本案例将针对一位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初中生进行个别化案例分析。

二、案例描述(一)学生基本情况小明,男,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小明自幼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心。

在学习过程中,他常常因为不能专心听讲而错过重要知识点,导致成绩不稳定。

此外,小明在课堂上经常打扰同学,影响教学秩序。

家长和老师普遍反映,小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需要特别的关注和引导。

(二)诊断结果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小明被确诊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针对小明的症状,医生建议采取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相结合的治疗方案。

(三)教育需求1. 学习需求:小明需要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效率,巩固知识点。

2. 行为需求:小明需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自我控制,减少对他人和课堂秩序的影响。

3. 心理需求:小明需要得到心理支持和鼓励,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情绪。

三、个别化教育方案(一)学习策略1. 时间管理:帮助小明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

2. 视觉辅助:利用图表、颜色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小明集中注意力,记忆知识点。

3. 分组教学:将小明安排在小组中,鼓励他与同伴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二)行为干预1. 正面强化:对小明的好行为给予及时表扬和奖励,增强他的自我控制能力。

2. 行为矫正:针对小明的不良行为,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如短暂隔离、减少奖励等。

3. 情绪管理:教导小明如何识别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三)心理支持1. 心理咨询:定期为小明提供心理咨询,帮助他了解自己的病情,学会应对压力。

2. 家庭支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进行行为干预和心理支持。

特殊教育个案研究案例(3篇)

特殊教育个案研究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出生时,由于早产加产钳助产,导致其脑部受损,患有轻度脑瘫。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的病情逐渐显现,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语言表达困难、肢体协调能力差等。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小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导致其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二、案例分析1. 诊断与评估根据小明的症状和表现,经过专业的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智力水平:小明智力水平正常,但受脑瘫影响,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较弱。

(2)情绪行为:小明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

(3)语言能力:小明语言表达困难,词汇量少,需要加强语言训练。

(4)肢体协调能力:小明肢体协调能力差,需要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2. 教育目标根据小明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育目标:(1)提高小明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2)改善小明的情绪行为,提高其心理素质。

(3)加强小明的语言训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康复训练,提高小明的肢体协调能力。

三、教育措施1. 教学策略(1)采用个别化教学,根据小明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实物、游戏等,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

(3)注重培养小明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

2. 情绪行为干预(1)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其心理问题。

(2)培养小明的情绪管理能力,使其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3)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

3. 语言训练(1)针对小明的语言表达困难,进行针对性的语言训练。

(2)采用图片、实物等辅助工具,帮助小明理解词汇和句子。

(3)鼓励小明多与他人交流,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4. 康复训练(1)针对小明的肢体协调能力差,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2)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方法,提高小明的肢体协调能力。

(3)鼓励小明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其体质。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明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 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

智障儿童个案2

智障儿童个案2
情绪方面:情绪教易激惹,若不开心时被批评了,会发很大的脾气,而且有时候特别倔,如果一般人不给他好处,则很难让他服从。
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可以自己如厕、吃饭、穿衣等。
社会交往方面:社交能力比较好,比较活泼、开朗。
二、个案主要发展问题介绍(包括问题描述、诊断结果)
轩轩总体能力都较好,但是母亲认为应该着重培养他的语言能力,因为他说话比较慢,反应也比较慢,同时存在一些构音障碍,不熟悉他的人不太容易理解他口语当中的某些字词。并且语言运用能力较一般,不会用语言去达到诸如请求、商量、表达观点等目的。
轩轩各项能力表现如下:
认知方面:学习能力还可以,会认识较多的常用字,也会算术。注意力容易分散。
语言方面: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主动性都还可以,但存在一些构音障碍,并且语用能力不太好,例如想吃东西不会得体地向别人要等。
运动方面:由于轩轩特别胖,所以大运动能力较弱,摔倒在地上很难爬起来,精细运动能力还可以,会独立将字写在指定区域,会在指定区域涂色。
轩轩最大的爱好就是吃东西,几乎吃一切能吃的东西,母亲形容他“似乎永远吃不饱”。笔者曾经看见过轩轩偷吃班上同学家长带来的稀饭,也看见过轩轩从垃圾桶里捡蛋糕纸上粘着的蛋糕。所以轩轩特别胖,由于轩轩心脏不是特别好,故母亲主观上想限制对他的饮食,但另一方面又觉得孩子老是饿,看着心疼,所以实际上也一般会满足他。
三、针对个案的这一发展问题,当前采取的教育干预措施及其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目前的做法是:
首先,利用轩轩对实物的兴趣,让开展教学训练,但是会建议母亲尽量避免采用高热量的实物作为强化物,取而代之的是某些健康的食品诸如水果等以免造成孩子健康上的问题。事实发现,在进行语言训练过程中,采用实物作为强化物,能提高轩轩的配合度。
智障儿童个案2

特殊教育个案分析案例(2篇)

特殊教育个案分析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小明,男,12岁,现就读于我国某特殊教育学校六年级。

小明自幼患有自闭症,表现为语言表达障碍、社交能力差、兴趣单一、情绪波动大等。

由于其特殊的教育需求,学校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旨在帮助他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案例分析1. 情绪波动大小明在日常生活中情绪波动较大,经常因为小事而哭泣或发脾气。

这主要与其自闭症特征有关,自闭症儿童情绪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情绪管理教育。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活动等形式,教授小明如何识别、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关心、爱护小明,尊重他的个性,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建立安全感。

(3)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关爱、包容,让小明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2. 语言表达障碍小明语言表达障碍明显,词汇量少,句子结构简单。

为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语言训练。

通过专门的语言训练课程,帮助小明提高词汇量、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能力。

(2)情景模拟。

创设生活情境,让小明在模拟场景中练习语言表达,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鼓励家长参与。

家长在家中与小明进行语言交流,巩固学校所学。

3. 社交能力差小明社交能力差,难以与同龄人建立友谊。

为提高他的社交能力,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社交技能训练。

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小明学习社交技巧,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2)同伴互助。

鼓励小明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的团队合作精神。

(3)家长支持。

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帮助小明拓展社交圈子。

4. 兴趣单一小明兴趣单一,只对某些事物感兴趣。

为丰富他的兴趣爱好,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组织绘画、手工、音乐等兴趣小组,激发小明的兴趣。

(2)鼓励尝试新事物。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小明尝试新的活动,拓宽他的兴趣领域。

培智个别教育计划案例(3篇)

培智个别教育计划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智力落后,诊断为智力障碍,目前在某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小明在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为了帮助小明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学校为其制定了个别教育计划。

二、个别教育计划目标1. 提高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简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2. 培养小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穿衣、洗漱、整理床铺等基本生活事务。

3. 改善小明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减少冲突。

4. 提高小明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三、个别教育计划内容1.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1)通过模仿、跟读、游戏等方式,提高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设置简单的生活场景,让小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3)定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估,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2.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培养(1)制定日常生活自理计划,让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

(2)开展生活技能训练课程,如穿衣、洗漱、整理床铺等。

(3)定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确保小明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事务。

3. 人际交往能力培养(1)开展社交技能训练课程,如分享、轮流、合作等。

(2)组织小组活动,让小明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3)定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评估,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4. 学习能力培养(1)根据小明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物操作、图片辅助、游戏化教学等。

(3)定期进行学习能力的评估,确保小明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四、个别教育计划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了解小明的基本情况,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2. 第二阶段:实施个别教育计划,观察小明的进步情况。

3. 第三阶段:根据小明的进步情况,调整个别教育计划。

4. 第四阶段:对个别教育计划进行总结,评估教育效果。

培智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案例

培智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案例

培智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案例第一篇:培智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案例《个别化教育计划案例》学生:高某某学校和班级:威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启智1班计划时间:2013年1月—6月一、学生基本情况:1.高某某,2011年11月3日出生,2009年入学。

从小由爷爷带大,幼儿园上的很晚,断断续续,接受学前教育不系统。

父母的教育理念及方法有很大分歧。

妈妈比较溺爱,认为孩子很聪明,每天辅导,关注学习成绩;爸爸对孩子严厉,感觉孩子说话不清楚,语言发展不好,就应该多培养她跟人交往,锻炼她的说话能力。

2.行为特点:刻板行为明显。

(1)每天都要喝一袋奶,而且必须是某种牌子、某种口味的。

(2)睡觉前一定会把明天要穿的衣服找好,睡觉之前洗脸刷牙等程序一个都不会少,到八点了她自己就开始收拾准备睡觉,几乎是雷打不动。

(3)物品摆放整齐,每个玩具、生活用品都有固定的位置,如果有人把她的玩具地方挪动了会发脾气。

(4)喜欢蹦床、荡秋千、转盘等反复重复动作的游戏,而且转很长时间都不晕,每天都会要求爸爸带她去同一个小区的同一处健身场地玩。

3.语言特点:语言简单,断续,迁移能力差,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差,有时答非所问。

4.社会适应特点:喜欢与人亲近、交流,但有时存在恐惧心理,不懂与人正常交流的礼貌,对不喜欢的人或陌生人常常斜视。

紧张时发出无意识的“嗯嗯”声音、玩手指进行缓解。

二、长期目标:1.刻板行为矫正:经过一学期的矫正,减轻对刻板行为的依赖,加深对行为本身的认识,使学生对适当行为有积极地理解和认识,体会到自主行为的乐趣。

2.社会适应行为矫正:一是减少紧张时发出无意“嗯嗯”声的次数。

二是改掉扳手指头的依赖。

三是减少对陌生人和不喜欢的人斜视。

四是帮助建立对陌生人的友善与信赖。

3.语言矫正:养成听话时与讲话者对视的习惯,加强目光交流,逐步形成听明白再表达的语言交流习惯。

三、短期目标1.班主任利用每天的晨会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文明行为的教育,安全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怎样与陌生人交往的教学,让其对陌生人形成客观的认识,降低不信赖感和敌对感。

智障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案例分析

智障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案例分析

三年级三班特殊学生个案分析一、学生基本情况王永婷,女,出生于2005年1月9日,2014年9月入学。

现为海晏县寄宿制民族小学三年级三班随班就读学生。

该生智力低下,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差,上课经常走神、发呆,经检查鉴定为言语残疾随班就读生。

1、家庭情况。

该生一岁时父母离异,一直由父亲和爷爷奶奶抚养,加之近来孩子父亲外出打工,照顾孩子的责任就完全落到了两位老人身上。

两位不识字的老人,既要种地,又要负责照看孩子的起居、学习,这样的条件,使得该生形成了自卑、内向的消极心理。

2、生理、心理及智力情况。

该生在身高、体重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生理特点与同龄学生没有显著差别,平常能与周围同学交流,但行走太方便;口头表达能力差,课堂上行为缺乏自控,课堂上,他注意力始终无法集中到课堂上,自制力、记忆力差,理解和反映迟缓,时常不自觉地发呆或课堂中乱走动。

3.学习能力分析。

该生语言能力差,读书不连贯。

回答问题时好长时间才能说出一句,也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所学生字只能记住简单的几个,句子几乎不能自己完整地说完,语法掌握地比较差。

简单的重复性抄写作业能够自觉完成,较难的题目则会乱做,但该生学习态度较好,能够根据老师的批评及时改正缺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该生没有自信心,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理解能力低于正常儿童,行动迟缓等特点,确定矫正目标为:1.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

如自信心、行为习惯等,使其能正常参加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主要是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

上课时多留意她,每当她出现发呆走神、教室里乱走动的情况及时帮助她收回注意力,并且尽量多提醒她,使她能够遵守课堂纪律。

2.有计划地开发智力因素。

如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等。

具体为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句子,只要能够会听、会读三四个字即可。

掌握简单书写规范,要求会写字。

三、具体教学措施1.与家长多交流、配合。

多与该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及时汇报该生在时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其在家的具体表现,与家长合作帮助该生取得进步。

培智个别化教育案例(2篇)

培智个别化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培智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

本案例以一名智力障碍儿童为例,探讨如何通过个别化教育方案,帮助其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化。

二、案例介绍(一)学生基本情况小杰,男,8岁,来自农村,患有轻度智力障碍。

从小性格内向,与同龄儿童交往较少,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在学校表现如下:1. 认知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较弱,对抽象概念难以理解;记忆力较差,学习新知识困难。

2. 情绪管理:易受外界刺激影响,情绪波动较大,难以控制。

3. 社交能力:与同龄儿童交往较少,缺乏合作意识。

4. 生活自理能力: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较弱,需要他人帮助。

(二)家庭情况小杰的父母均为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认知不足。

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无法承担高昂的康复费用。

三、个别化教育方案(一)目标设定1. 认知能力: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增强记忆力。

2. 情绪管理: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3. 社交能力:学会与人交往,提高合作意识。

4. 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二)教育策略1. 认知能力培养(1)语言训练:通过图片、实物、游戏等形式,提高小杰的语言理解能力。

(2)记忆力训练:采用反复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提高小杰的记忆力。

2. 情绪管理(1)情绪认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小杰了解情绪的来源和表现。

(2)情绪调节:教会小杰运用深呼吸、放松等方法,控制情绪。

3. 社交能力培养(1)同伴互动:组织小杰参加集体活动,与同龄儿童互动,提高社交能力。

(2)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小杰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4.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1)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教授小杰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技能。

(2)自我管理:培养小杰的时间观念、责任感,提高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四、实施过程1. 家庭与学校共同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明确教育目标、策略。

培智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案例

培智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案例

《个别化教育计划案例》学生:周瑶学校和班级:雅安市第一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计划时间:2015年5月一、学生基本情况:1.周瑶,2007年7月16日出生,七岁半,脑瘫,相当于2岁的智力,医院诊断为二级智力残疾。

孩子自身还有扁桃炎,气管炎,每个月要去输液。

从小由外婆带大,只认外婆,和自己的爸爸妈妈都不亲,而外婆身体不是很好。

母亲也是智力残疾,因此该生为遗传性,母亲的生活自理情况也较差,不能独自开天然气做饭,需有人为其做饭吃。

父亲年龄相对较大,主要以开三轮为主。

2.行为特点:(1)无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不能有效的听指令,穿衣需外婆帮忙,大小便还得需要尿不湿,吃饭少,而且无吃饭的意识,用手抓饭或者需要外婆喂饭。

(2)摔东西:孩子喜欢摔东西,拿到什么都喜欢摔,不分轻重,因此家中全部安装了纱窗,防止东西砸到楼下的行人或住户。

(3)自残:有严重的自残行为,而且频率颇高。

在心情不好或者不能满足的时候就用手捶打自己的脑袋,或者用手抓自己的脸,更有甚者自己咬自己,而且经常咬流血。

3.语言特点:语言简单,断续,迁移能力差,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差,在家中只能简单的喊出阿婆,爸爸妈妈都不能喊出。

4.社会适应特点: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偶尔出去玩耍,在外不能和小朋友玩耍,之和外婆在一起,也不亲近爸妈。

在外经常捡东西吃,不满足则自残。

5.情感特点:孩子主要以哭闹为主,性格急躁,很难安静。

从早到晚基本无笑容,都是用哭闹得到安慰或者满足。

综上所述,该孩子残疾程度较重,生活不能自理,认知能力较差。

家中经济条件差,离学校远,需转几趟车,母亲也不能生活自理。

以上因素造成了孩子不能来校就读。

二、采取措施:根据该生特点,着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先让其静下心来集中注意。

因此拼图、串珠子可以列为上课的内容。

培智个别化教育案例(2篇)

培智个别化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8岁,患有自闭症。

小明从小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经常一个人玩耍。

在学校,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学习成绩较差。

家长对此非常担忧,希望学校能给予小明个别化教育,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改善人际关系。

二、案例分析1. 小明存在的问题(1)社交能力差:小明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导致他在学校的人际关系紧张。

(2)注意力不集中:小明上课时容易走神,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学习成绩差:由于小明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他在学习上成绩较差。

2. 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明的家庭环境较为封闭,家长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小明,导致他在社交和情感方面得不到足够的关注。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模式较为单一,缺乏针对小明个别化需求的教育方案。

(3)个人因素:小明自身存在自闭症症状,导致他在社交、学习等方面存在困难。

三、教育目标1. 提高小明的社交能力,使其能够与人正常交流。

2. 培养小明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3. 提高小明的学习成绩,使其能够跟上班级进度。

四、教育措施1. 社交能力培养(1)开展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小明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

(2)组织社交活动:邀请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让他有机会与同学互动,提高社交能力。

(3)家长辅导:指导家长如何与小明进行有效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2. 注意力培养(1)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小明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他提高学习效率。

(2)运用注意力训练方法:通过听音乐、画画等趣味活动,帮助小明提高注意力。

(3)家长监督:家长要关注小明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3. 学习成绩提高(1)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针对小明的特点,制定适合他的学习方案,提高学习效果。

(2)加强基础知识训练:针对小明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提高学习成绩。

(3)家长辅导:家长要关注小明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及时给予辅导。

特殊智障学生教育案例(2篇)

特殊智障学生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来自我国一个偏远山区,患有智力障碍。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小明一直就读于当地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学习成绩较差,尤其数学和语文成绩较差。

学校和家长对小明十分关心,希望他能通过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教育目标1. 培养小明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他的独立生活能力。

2. 提高小明的认知能力,使他在学习上有所进步。

3. 培养小明的社交能力,使其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4. 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丰富他的精神生活。

三、教育方法1. 个别化教学针对小明的智力障碍,教师采用个别化教学,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在课堂上,教师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教学方式,让小明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2.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教师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如穿衣、洗漱、整理床铺等,培养小明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耐心指导,鼓励小明自己完成,逐步提高他的独立生活能力。

3. 认知能力培养针对小明的认知障碍,教师从简单易懂的知识入手,如认识数字、颜色、形状等。

通过反复练习,使小明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在数学和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

4. 社交能力培养教师鼓励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让他有机会与其他同学交流。

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小明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5. 兴趣爱好培养教师关注小明的兴趣爱好,如绘画、手工等,鼓励他参加相关兴趣小组。

在兴趣小组中,小明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

四、教育过程1. 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发现小明在穿衣、洗漱等方面存在困难。

于是,教师耐心指导,一步步教他完成这些动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明的自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2. 认知能力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实物教具,让小明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字、形状等概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故事、读儿歌等方式,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

智障学生行为矫正案例分析

智障学生行为矫正案例分析

一例弱智学生行为矫正案例分析当阳特殊教育学校陈丽琴一、个案分析(一)、自然情况李某,12岁,培智三年级学生,出生在普通家庭。

(二)、初步评估1、生理情况:该生智商55,体质弱,常生病,其他生理方面无缺陷。

2、言语情况:但能够进行日常交流。

3、学习方面:观察能力较强,模仿能力强,记忆能力一般,理解能力一般,思维能力较差。

没有自信心,作业常不能按时完成,语、数主科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下等生水平。

4、生活自理:动手能力较差,生活不能自理,在老师监督下能参加一般学校劳动。

5、情感方面:好动,情绪易发怒,上课时注意力分散,上课好动,经常下位乱跑,内心不快时,常常摔桌子、砸东西、乱叫,以发泄内心不快。

该生又表现得很积极,喜欢别人表扬他。

6、社交人际:喜欢和同学一起玩,较愿意和老师接近,错误发生后,对教师的教育表面上能够听从。

害怕父亲,对父亲的管教较服从,不听从母亲的教育。

综上,由于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把学校当作托儿所,把教师当作保姆,在学习上未作要求,父亲对他的教育期望较高,认为他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母亲性情急躁,在教育是缺乏耐心,动不动就用武力来教训;孩子从小多有奶奶、爷爷喂养,奶奶爷爷又非常溺爱,所以在早期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由于智力原因,加上行为偏差,无法进行正常学习,2009年9月入我校就读。

二、问题陈述李某学习习惯较差,不知道上课和下课,学习上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但对于自己感兴趣又有能力学的内容,积极性较高,读书的声音也很响亮,特别喜欢做小老师。

常常一个人独坐,重复刻板的动作,嘴里自言自语,活动要有老师领着,到哪手里都会拿样东西。

由此可见,李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注意力不集中,无意义语言;做操、排队、跳舞时手脚不协调;惰性重,自制力差。

三、主要干预措施1、正强化策略。

我考虑到李某对物质奖励感兴趣,在实施矫正李某的惰性行为的过程中,就用了正强化。

例:语文课上,江某上课很认真,读书声音很响亮,但一听到写字,李某就会不正眼看老师,假装没听见,实际是想逃避。

培智学生个案分析——不按常理购物的XX

培智学生个案分析——不按常理购物的XX

个案分析——不按常理购物的温XX一、案例描述1.基本情况温XX,男,14岁,轻度智力障碍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好,语数成绩在班上属上游水平,书写能力良好但欠工整,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能理解他人所说的话,并正常与他人进行语言沟通。

2.事例描述12月25日,本班根据开学初制定的主题单元计划,去超市进行购物活动,此次购物前,已经与家长取得了沟通,为孩子制定了购物清单。

温XX家暂时不缺少日常生活用品,家长给了孩子20元零钱,让孩子自主购物。

购物时,该生根据自己制定的购物清单开始选购物品,但购物时发现,温XX事先制定的清单上物品价格超过现有的20元。

教师发现此情况后,多次提醒温XX,你已经不能再买东西了,不然钱不够了,但该生任然坚持要买清单上的物品。

二、原因分析1.在温XX的清单上都是他喜欢的零食,而该生幼时失聪,其他感觉占优势(例如:味觉),再加上智力障碍学生自制力普遍较差,所以该生未能经住零食的诱惑。

2.数学心算能力薄弱,未能准确计算实际购买物品的总价。

3.生活经验匮乏,购物过程中在现金和清单的取舍问题上存在认知错误。

三、策略1.加强数学学科学习。

实际购物过程中,物品价格后面存在小数点,而不是课堂上常见的整数的运算,因此在价格计算上存在难点。

2.走出课堂,让学生多进行外出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际购物中明白,当清单与手中的现金存在矛盾时,要根据后者来进行购物。

3.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温XX受幼时失聪影响,与同龄孩子相比零食(味觉刺激)对他有着无与伦比的诱惑力,有时甚至不顾门卫的阻拦也要去校门口的小卖部里购买零食。

但作为高年级的智力障碍学生,长时间停留在较为低级的物质(零食)追求上,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要加强德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好习惯,育新时代少年——培智学校特殊儿童不良心理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培养好习惯,育新时代少年——培智学校特殊儿童不良心理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培养好习惯,育新时代少年——培智学校特殊儿童不良心理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朱某,男,十岁,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但少与人交流。

在一次体育课上,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做游戏,学生们的兴致都很高。

当游戏结束时,其他学生虽也余兴未了,但也能按老师的要求做,只有这名学生突然用手掌使劲击打旁边的同学,并且表现出愤怒的情绪。

老师问其为什么要打同学时,朱某只是反复说:“我没打,我玩!”类似事情在该生身上时常发生,几乎每次他都否认自己打人。

董某,女,十八岁,曾在普通中学上过学,中途转到我校。

董某有比较好的计算能力和书写能力,表达能力强,有参加学校各种活动的能力。

然而,在校园里却常有异常行为,如顶撞、辱骂教师,欺辱同学等。

在和其他同学的交往中,只要一发生矛盾,董某就必须占上风,甚至用打人的方式来解决,她自己会感到很威风。

经老师多次教育,有时虽口头上答应,但自我约束能力很差,遇事儿就犯,而且脾气非常倔强,老师对其采取说服教育,她就采用拽老师的衣服、掐老师、辱骂威胁老师进行反抗,情绪极为不稳定。

二、现象分析案例一:有的教师觉得这名学生不但有攻击行为,而且还说谎。

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有些偏颇的,因为说谎是指故意编造谎言,虽然该生的行为客观上具有攻击性,但该生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是没有意识的,因此他认为自己没有打人。

这也与其不想与其他学生沟通有关,他有语言却不去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没玩够”的情感,所以用打人来发泄。

此种攻击性行为还可以表现为尖叫、怒斥、摔东西、自伤等情况。

案例二:针对第二个事例中的董某,我则认为原因有:(1)家庭环境的影响。

(2)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

(3)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当。

以上这些情况,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都应该考虑到:这是一些具有攻击性异常心理的智力障碍儿童,必须经过辅导帮助他们早日纠正,以达到正常。

上述事例中,董某属于情绪性攻击行为,朱某则属于品德不良的攻击行为。

对于品德不良的攻击性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及时改变。

而对于情绪性攻击行为,如不能及时得到矫正,就可能积累和发展,形成暴躁、易怒、任性等不良性格。

培智班教育教学案例(3篇)

培智班教育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培智班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本案例以某市一所培智学校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案例描述1. 学生基本情况小华,男,10岁,患有轻度智力障碍。

入学时,小华在生活自理、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具体表现为:无法独立完成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语言表达不清晰,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在社会交往方面,缺乏基本的礼貌和合作意识。

2. 教育教学目标根据小华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育教学目标:(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独立穿衣、洗漱、整理床铺等。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3)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会与人礼貌交往,具备基本的合作意识。

3. 教育教学过程(1)生活自理能力培养针对小华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足,教师采取了以下措施:- 示范教学:教师亲自示范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让小华观察并模仿。

- 分解步骤:将复杂的日常生活活动分解成简单的步骤,逐步引导小华完成。

- 强化训练: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小华巩固所学的生活自理技能。

- 家庭合作:鼓励家长在家中配合学校教育,共同培养小华的生活自理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华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能够独立完成穿衣、洗漱等基本生活活动。

(2)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针对小华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教师采取了以下措施:- 词汇积累: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帮助小华认识常用词汇,并学会运用。

- 句子构造:引导小华从简单的句子开始,逐步构造更复杂的句子。

- 情境模拟: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小华在情境中练习语言表达。

- 同伴互动:鼓励小华与同伴进行互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华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智障学生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案例分析

智障学生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案例分析

智障学生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在我所教授的班级中,存在一个智障学生,我们将其纳入随班就读的教学模式中,以便提供个别化教学支持。

该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研究能力有限,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个别化教学策略为了满足该学生的研究需求,我们采取了以下个别化教学策略:1. 课前准备:在每节课开始之前,我会提前制定一个个别化教学计划,并与专业教育者进行讨论。

我们针对该学生的研究目标和需求,确定教学重点和方法。

2. 多元化教学资源:为了提供多样化的研究资源,我为该学生准备了各种不同的研究材料,包括图书、视听资料和互动研究工具。

这样能够激发他的研究兴趣,提高研究动力。

3. 小组合作研究:在课堂上,我积极组织小组合作研究活动,让该学生与其他学生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他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启发。

4. 个性化评估和反馈:在学期末进行研究评估时,我根据该学生的个别情况,采用个性化的评估方式。

同时,我会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帮助他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采用个别化教学策略,我们观察到了以下积极的教学效果:1. 研究态度改善:该学生逐渐建立了积极的研究态度,更加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并表现出对研究的兴趣。

2. 研究成绩提升:在短时间内,该学生的研究成绩有所提升。

通过个别化教学的帮助,他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3. 自信心增强:随着研究成绩的提升,该学生逐渐建立了自信心。

他愿意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更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

反思与改进然而,在实施个别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1. 时间管理:为了实施个别化教学,我们需要额外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需要更好地管理时间,确保能够兼顾到其他学生的研究情况。

2. 材料准备:为了提供多样化的研究资源,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准备材料。

需要更好地规划和组织个别化教学的资源。

为了进一步改进个别化教学效果,我们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1. 与专业教育者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更具体的个别化教学计划,确保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智障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案例分析

智障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案例分析

三年级三班特殊学生个案分析一、学生基本情况王永婷,女,出生于2005年1月9日,2014年9月入学。

现为海晏县寄宿制民族小学三年级三班随班就读学生。

该生智力低下,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差,上课经常走神、发呆,经检查鉴定为言语残疾随班就读生。

1、家庭情况。

该生一岁时父母离异,一直由父亲和爷爷奶奶抚养,加之近来孩子父亲外出打工,照顾孩子的责任就完全落到了两位老人身上。

两位不识字的老人,既要种地,又要负责照看孩子的起居、学习,这样的条件,使得该生形成了自卑、内向的消极心理。

2、生理、心理及智力情况。

该生在身高、体重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生理特点与同龄学生没有显著差别,平常能与周围同学交流,但行走太方便;口头表达能力差,课堂上行为缺乏自控,课堂上,他注意力始终无法集中到课堂上,自制力、记忆力差,理解和反映迟缓,时常不自觉地发呆或课堂中乱走动。

3.学习能力分析。

该生语言能力差,读书不连贯。

回答问题时好长时间才能说出一句,也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所学生字只能记住简单的几个,句子几乎不能自己完整地说完,语法掌握地比较差。

简单的重复性抄写作业能够自觉完成,较难的题目则会乱做,但该生学习态度较好,能够根据老师的批评及时改正缺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该生没有自信心,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理解能力低于正常儿童,行动迟缓等特点,确定矫正目标为:1.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

如自信心、行为习惯等,使其能正常参加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主要是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

上课时多留意她,每当她出现发呆走神、教室里乱走动的情况及时帮助她收回注意力,并且尽量多提醒她,使她能够遵守课堂纪律。

2.有计划地开发智力因素。

如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等。

具体为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句子,只要能够会听、会读三四个字即可。

掌握简单书写规范,要求会写字。

三、具体教学措施1.与家长多交流、配合。

多与该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及时汇报该生在时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其在家的具体表现,与家长合作帮助该生取得进步。

特殊学校培智学生的个案分析

特殊学校培智学生的个案分析

特殊学校培智学生的个案分析一、自己不会坐车回家,自律能力低下,培养自己坐车回家.1.金××的基本情况姓名:金××性别:男出生年月日:1999年1月15日家庭状况:父母离异,由父亲来养育。

父亲去韩国打工,由姑姑抚养。

健康状况:因血液里有毒,治疗无效总是脸上身上长出红疙瘩。

姑姑经常给他吃中药,吃得有些不耐烦。

2.主要问题行为描述及主要症状2005年第一次担任培智班的时候,金××是我们班级里年纪最小的。

金××的父母到教导处报到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很另类的孩子。

一般情况下,到我们学校报到的孩子都是超过学龄来校的,金××是六岁来到学校的,比其它孩子还早一年到校。

没有受过学前教育的金××,很淘气,没有自律意识,学校报到时,还爬到老师的桌子上。

班级6名学生当中,金××是最淘气最顽皮的。

观察一周后发现,不但多动还有发音的问题,一系列的问题让我思考了一阵。

什么都不知的情况下没上过幼儿园,自由惯了的他,要适应这个学校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这段时间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在学校算是很优秀的,能自立的学生。

不但能自己坐车回家,还知道算钱,乐于帮助人,尊重老师,跟同学们谈得来。

(1)语言障碍(因舌头缺陷手术失败更严重)自信心低,说话时眼神不正视对方。

做什么事情都是犹豫不决,做对了也不敢面对。

(2)人际交往障碍舌头的缺陷自信心低下。

(3)情绪与行为异常本来没有好的环境让金××没能进行语言训练,舌头的手术失败更让他失去信心,没有自尊。

没有了自信心做什么事儿很倔强,不听老师的话,自己想做的事情必须要做。

3年级的时候,老师说他几句,自己企图走道回汪清百草沟的家。

(4)不良生活习惯缺乏自信心,学习方面,生活方面都是犹豫不决,自己做对的也是不敢说出来。

脾气很倔,发脾气时,连老师也不给面子,3.原因分析(1)生理因素3岁的时候,金××的妈妈发现孩子说不了话,于是到医院做了舌头手术,可是这次手术进行失败,终身舌头残疾说不了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学校培智学生的
个案分析
特殊学校培智学生的个案分析
一、自己不会坐车回家,自律能力低下,培养自己坐车回家.
1.金××的基本情况
姓名:金××
性别:男
出生年月日:1999年1月15日
家庭状况:父母离异,由父亲来养育。

父亲去韩国打工,由姑姑抚养。

健康状况:因血液里有毒,治疗无效总是脸上身上长出红疙瘩。

姑姑经常给他吃中药,吃得有些不耐烦。

2.主要问题行为描述及主要症状
2005年第一次担任培智班的时候,金××是我们班级里年纪最小的。

金××的父母到教导处报到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很另类的孩子。

一般情况下,到我们学校报到的孩子都是超过学龄来校的,金××是六岁来到学校的,比其它孩子还早一年到校。

没有受过学前教育的金××,很淘气,没有自律意识,学校报到时,还爬到老师的桌子上。

班级6名学生当中,金××是最淘气最顽皮的。

观察一周后发现,不但多动还有发音的问题,一系列的问题让我思考了一阵。

什么都不知的情况下没上过幼儿园,自由惯了的他,要适应这个学校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这段时间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在学校算是很优秀的,能自立的学生。

不但能自己坐车回家,还知道算钱,乐于帮助人,尊重老师,跟同学们谈得来。

(1)语言障碍(因舌头缺陷手术失败更严重)自信心低,说话时眼神不正视对方。

做什么事情都是犹豫不决,做对了也不敢面对。

(2)人际交往障碍
舌头的缺陷自信心低下。

(3)情绪与行为异常
本来没有好的环境让金××没能进行语言训练,舌头的手术失败更让他失去信心,没有自尊。

没有了自信心做什么事儿很倔强,不听老师的话,自己想做的事情必须要做。

3年级的时候,老师说他几句,自己企图走道回汪清百草沟的家。

(4)不良生活习惯
缺乏自信心,学习方面,生活方面都是犹豫不决,自己做对的也是不敢说出来。

脾气很倔,发脾气时,连老师也不给面子,
3.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
3岁的时候,金××的妈妈发现孩子说不了话,于是到医院做了舌头手术,可是这次手术进行失败,终身舌头残疾说不了话。

虽然因舌头的缺陷说不了话,但有音调,经常和他在一起的人能听懂一部分意思。

大部分都是别人听不懂他的话,闹出挺多误会。

熟悉的人面前会发出声音表达自己的意图,不认识的人面前不敢发出声音。

(2)环境因素
父母?x异,有姑姑带着,姑姑年纪大,没法进行及时的教育,让孩子更加无语,不愿表达自己的意思。

4.主要干预措施
(1)写字。

(2)试图自己坐车回家。

(3)培养自己的爱好。

5.教育效果
(1)用老师特有的特长-写字来引导金××提高自信心。

我会写书法,我就利用这一特长让金××练一手漂亮的字。

写字会静心,会让金××提高自信心。

5年级到现在一直练,现在能写出漂亮的字。

这样大大提高金××的自信心。

( 2)实践自己坐车回家
我跟金××的姑姑约好,让金××自己回家。

我开着车不便带金××坐线路车,所以让金××自己坐线路车,然后开车到线路车终点等金××。

11路还行,到终点就是客运站。

到了客运站,让金××会拿出提前写好的纸条给车票员。

一开始我想的很简单,不会说话,以为有纸条就行,可万万没想到的是,金××没有自信心连递纸条的胆量都没有。

我只好带着金××每次都得站在他旁边,直到他能自己递纸条。

经过5次多的训练,金××会坐车了。

我把坐车的时间告诉给金××的姑姑,姑姑就到点到汪清公安局等金××。

现在是都不用等,金××自己直接回家。

1年多的训练让金××有了自信心,能自理了。

(3)培养自己运动的爱好
少言的金××,不会经常到外面去,出去玩的话就是无理取闹,不会玩也没有什么特定的爱好。

我让
金××利用下午时间,踢球、打篮球。

一开始不愿动的金××很不情愿,我带着金××到操场上,一边鼓励一边说,你要没有健康的身体,你要想做的事情就减少了。

慢慢地他开始喜欢起运动,现在不用老师说,下午主动地到操场上去运动。

金××的一系列变化,作为老师真是感到欣慰。

原本不会交流不会自理的孩子,现在自己做的事多了,让父母也省心,提高了自信心,成为一名有想法的孩子。

虽然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很长很长,经过了10年的时间,可是做到了就是好的。

二、偏食,没有日常行为规范意识,改善偏食习惯
1.张××的基本情况
姓名:张××
性别:男
出生年月日:2000年12月5日
2.问题行为:
(1)不愿吃饭,偏食。

(2)没有日常行为规范意识,每天迟到。

(3)每天吃饭时,吃得时候洒一地。

3.家庭状况
张××有刚入小学一年级的弟弟,父母格外关心他的弟弟。

自己认为父母只喜欢弟弟不喜欢自己,经常主动亲近别人,挽着手臂,摸着自己的脸,让别人也摸自己的脸,让别人稀罕自己。

4.教育措施
(1)吃饭的时候,跟张××一起吃饭。

吃饭的时候,教师跟张××一起吃。

开始一起吃的时候,总是要起身,把食盘里的饭扔掉。

第一次,起身的时候,现用口令不让他起身,口令对他根本不起作用。

第二次,一起身就摁住,不让他起身。

反复地训练让张××感到自己起身的时候,老师不让起来,就不起身乖乖坐着吃饭了,也不大声叫。

一直坚持这种强化教育,一周的时间足够让张××改掉起身不在指定地点吃的问题。

(2)早晨天天迟到,跟父母沟通好,给一定的奖励,让张××慢慢改掉不良习惯。

孩子不良的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跟家教非常有关系。

首先跟张××母亲沟通,让张××的母亲感到老师非常认真对待迟到这件事儿。

不迟到就给张××吃的强化物,让他认识不迟到会得到奖励。

慢慢迟到大王变成了认真上学的好学生了。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再特殊的孩子也得需要家庭教育。

5岁之前的行为规范教育和礼貌教育陪伴终生,适当的强化物和鼓励语促使孩子们超常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