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及2019复习备考策略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及分析(20190417214722)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3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或。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大体看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
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高考】2018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Ⅰ卷)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2018年高考文言文真题反思以及2019备考
2018年高考文言文真题反思以及2019备考董营涛高考文言选材有什么标准?高考文言文习题设计有什么原则?2019年文言文应该怎么复习?通过研究2018年全国卷文言文真题,寻找答案。
高考文言文选材标准真题展示。
全国一卷《晋书·鲁芝传》,全国二卷《后汉书·王涣传》,全国三卷《宋史.范纯礼传》。
全部是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为国家为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廉吏干将。
所选文章结构清晰,内容难易适中,容易读懂把握鉴赏。
高考选择人物传记,目的是立德树人,思想上引导中学生。
所以我们平时避免选择过难文章,我们也不应该把诸子作为典型文章训练,训练文章要培养学生文言文能力,更要提高学生思想素养思维能力,为高考作文提供写作素材高考文言文习题设计原则真题展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3分)A. 王涣字稚子/广汉鄭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5》/ 读律令/略举大义/B. 王涣字稚子/广汉鄭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 王涣字稚子/广汉鄭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 王涣字稚子/广汉鄭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5》/ 读律令/略举大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 )(3分)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覽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南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1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断句选句原则,多是叙述性句子,展示传主生平和命运转折的重要时刻。
2018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一轮备考策略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八大变化
第一,突出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增加自信。 第二,较大幅度调整了全卷整体框架。 第三,全卷试题数发生了变化。 第四,选择题数增加,并提高了分值。 第五,阅读文本的字数增加了。 第六,阅读文本范围发生了变化。 第七,强化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第八,微调了部分命题的方式。
2018年语文备考之我见
2、注重能力,突破模式。
语文是没有公式的学科,通过语文学习重在培养学 生的鉴赏能力、写作能力。近几年的社科文,诗歌考题 等,几乎无章可循,更考查考生的现场情感体验和内容 认知,旨在给考生一个更加公平、开放的思考空间,让 考生真正走入文本, 加强分析理解能力,真正从实战中 获得经验和体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018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 一轮备考策略
目录
• 1、研究考题 • 2、研究考纲 • 3、一轮备考
研考纲:
《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
2017《考试说明》中,考试性质、考试内 容(“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 求”)、考试形式与2016一致,试卷结构有变 化,没有选考题,背诵篇目与2016年一致,没 有变化。
实验部高三语文
2017-2018学年上学期一轮复习计划 一、一轮复习安排 本学期共27周,六大模块总体安排 第一模块 1-8周: 语基运用 ; 2017. 8.6—10.8 第二模块 9-15周:文言文; 10.9—11.19 第三模块 16-22周:诗 歌 ; 11.20—12.31 第四模块 23-24周:小说传记; 2018.1.1- 1.21 第五模块 25周: 论述文本; 1.22—1.28 第六模块 26-27周; 散文新闻: 1.29—2.11 补充说明:大作文分解训练,两周一次;
语文试卷总体感受——稳中求变 题型稳定,保证效度 多点变化,意识可嘉 难度不大,平稳过渡 强化知识,侧重能力 联系课本,融会贯通 选做难度,趋于平衡 作文思辨,关注现实
201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及2019复习备考策略
论述类文章的启示
1、改变就选项讲选项的断章取义式讲法。平时讲课时 注重对文章脉络的梳理,训练学生筛选整合文章关 键信息的能力,把握文章主旨 2、注重多种类型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训练:自然、社会 、科学、考古、文化、生活等 3、注意做题的规范思路: 梳理文本:抓关键词句(做好勾画) 审清题干:正确、错误 比照原文:理解,关注大语境,注意联系上下文 辩证优选:读全选项,准确把握 4、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归纳,典型错题的整理
文学类文章的启示
1.准确分析文章内容,不能只让学生记模式和套话。没 有对原文具体内容的分析,是要扣分的。 2.注重文章层次的梳理,训练学生准确把握小说的人物 ,情节,主旨(三要素)。 3.注意做题的规范思路: 梳理文本,分清层次,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和主旨 认真审题,分析试题考查类型 整合思路,把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 积累一些典型规范的试题思路 注意训练学生答题的周全性(分问分条作答)
纵观整个试题的变化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七 个方面:
• 1、试卷的结构稳定,但分值有所调整。从整个布 局来看,选择题的分量有所调整,由2017年的43 分变为了39分,取消了双向选择题; • 2、文学类文本阅读回归到了对小说的考查,主观 性试题旨在打破常规,如5、6题分别考查了人物 心理和幽默手法的运用,难度还是稍有增加; • 3、名句默写理解文本的难度降低,分值回归到以 往的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文学类文本阅读节选了老舍的《有声电影》,从 文本上来看,属于小说阅读,是在2017年散文命 题基础上所进行的又一次变革,展示了命题人的 反押题意识。 • 从分值上来看,试题赋分上,趋向于对主观题的 重视,客观题主要着眼于文章的结构和艺术手法, 主观题主要考查了分析人物心理和分析作品的幽 默语言。这种深入文本内部的考查形式,在难度 上有所增加。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暨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策略》
2.高考命题的回应之一——阅读量增加
2016 2017(取消选考)
必 考
选 考
必 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900字左右) 增加整体阅读量 必 2016:论述类600 +文学类(实用类)约 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选材 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小说; 左右) 1200字左右) 2600~2700 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1500字左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对比, 2017:论述类 + 文学类 + 实用类约 3100 字。 右) 1000字左右 +图表) 2018:卷Ⅰ3866 ,卷Ⅱ3356 (+图),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1600字左 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选材 600字 右) (+图) 左右) 考 卷Ⅲ3731 总字数: 2016约7600,2017 约8100, 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 2018约8800字 写作 写作
★
2019年全国卷命题趋势
1.正确看待《考试说明》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19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
1.正确看待《考试说明》
“约”“左 右”的变 化给了 命题变 化空间
完全 一样
题型示例 出现在高考试题中的示例
第21题:图(表)文转换题取代逻辑推断题。(回马枪的背后,是命题思路
的灵活化)
高考命题的回应之三——扎根课本的迁移能力
引领教学 (2016新课标丙卷古代诗歌阅读)(曹翰《内宴奉诏作》)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 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 (2015新课标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刘震云《塾师老 汪》) ⑷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 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 相似与不同。 (2015新课标乙卷古代诗歌鉴赏)(《发临洮将赴北亭留 别》)岑参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 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18年高考语文二卷试题分析及2019高考备考建议
强调学科能力素养彰显时代文化品格——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分析及2019高考备考建议凤翔县彪角中学语文组王红亮纵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试题,以《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说明》为依据,在试卷整体结构与试题命制上继续秉承“稳中有变”、“稳中求变”的基本原则,认真落实了高考考纲的精神理念,即“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
试卷材料与命题以“立德树人”为重点,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试题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的落实,既有内涵的科学划分,又有外延的有机融合,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和信息筛选等基础能力,也考查考生阅读鉴赏与概括表达等关键能力。
试题着眼社会、关注人文,回归本色语文,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全面检测了考生的语文素养。
试题突出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考生回归传统,从经典中汲取精神力量,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体现了命题人对课程改革的新的理解和对教学的引领作用。
2018年高考语文Ⅱ卷试题与2017年相比,客观题部分取消了实用类文本阅读(第8题)和诗歌鉴赏(第14题)的多选,分值43分降低到39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文学类和实用类阅读文本保持不变,选材是小说和非连续性新闻材料。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变化最大,连贯、成语、病句三个小题由一大段材料统领,考前非常热的逻辑连贯题未出现,补写句子的题也未出现,第20、21题分别由修改病句和仿写、扩展语句替代。
具体来说,2018年高考语文Ⅱ卷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文化性2018高考语文全国Ⅱ卷整套试卷都呈现出浓浓的文化色彩,回归传统,回归经典。
论述类文本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以当下火热的概念——“大数据”为题材,文中对火热的大数据进行冷思考,是对当下机器工业和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的成长的反思;文言文《王涣列传》和2017年一样,节选自《后汉书》,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第11题考查了“豪右”“顿首”“茂才”“京师”文化常识;诗歌鉴赏选材依然是名家的非名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17—19题的整体材料是关乎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很有文化韵味,极富情怀。
2018年高考语文Ⅰ全国卷试卷完全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个小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2018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答案]
班级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 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答案]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Ⅰ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 钟声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
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 “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 “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讲的过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 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 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 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 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 “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 “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2018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精】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Ⅰ卷)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2018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及分析20190417163703
...WORD 格式整理2018 年一般高等学招生全国一致考试----全国卷3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或。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大概看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 3 小题, 9 分)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计、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个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固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向和睦。
过于绵柔、松懈,或许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特别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拥有优异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个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办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个人性与公共性的一致,空间弹性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个人性的有机一致、详细变换。
片面的重申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重申空间的个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掉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着重把空间固化为永久的个人全部物、据有物。
这类以个人化为中心的空间固化偏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由。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次序与活力、生计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均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盛行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齐集1 / 34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着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便是正在兴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次序与稳固的问题;即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着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着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碍城市发展。
2018年高考试题分析及2019年高考复习建议.pptx
(高二上册第119页) 过抛物线
的焦点的一条直线与它交于两
点P、Q ,经过点P和抛物线顶点O的直线交准线于点M,求证
2019-11-4
感谢你的阅读
19
直线MQ平行于抛物线对称轴。(人教版数学二册上123页)。
例3、2006全国1卷第22题
设数列的前项的和
Sn
4 3
an
1 2n1 3
2 3
2
2
2019-11-4
感谢你的阅读
31
若把函数换成正切函数就得到:
变式1、若 f (x) tan x, x (0, )
2
且
x1
x2 ,
x1, x2
(0,
) 2
求证
( f (x1) f (x2 )) f ( x1 x2 )
2
2
2019-11-4
感谢你的阅读
32
由题例3(2)和变式1可得到:
2019-11-4
感谢你的阅读
16
2、重视基础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 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必须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 网络,以不变应万变。
2019-11-4
感谢你的阅读
17
3、以本为本
课本是高考试题的基本来源,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
,
(Ⅰ)求首项 a1与通项 an ;
(Ⅱ)设
Tn
2n Sn
n
,证明:
i 1
Ti
3 2
高一数学上册第137页B组第5题
在数列{ an }中,a1 =1,an1 3Sn ,求证:
2018高考语文二卷试题分析及2019高考备考建议
强调学科能力素养彰显时代文化品格——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分析及2019高考备考建议凤翔县彪角中学语文组王红亮纵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试题,以《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说明》为依据,在试卷整体结构与试题命制上继续秉承“稳中有变”、“稳中求变”的基本原则,认真落实了高考考纲的精神理念,即“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
试卷材料与命题以“立德树人”为重点,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试题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的落实,既有内涵的科学划分,又有外延的有机融合,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和信息筛选等基础能力,也考查考生阅读鉴赏与概括表达等关键能力。
试题着眼社会、关注人文,回归本色语文,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全面检测了考生的语文素养。
试题突出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考生回归传统,从经典中汲取精神力量,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体现了命题人对课程改革的新的理解和对教学的引领作用。
2018年高考语文Ⅱ卷试题与2017年相比,客观题部分取消了实用类文本阅读(第8题)和诗歌鉴赏(第14题)的多选,分值43分降低到39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文学类和实用类阅读文本保持不变,选材是小说和非连续性新闻材料。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变化最大,连贯、成语、病句三个小题由一大段材料统领,考前非常热的逻辑连贯题未出现,补写句子的题也未出现,第20、21题分别由修改病句和仿写、扩展语句替代。
具体来说,2018年高考语文Ⅱ卷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文化性2018高考语文全国Ⅱ卷整套试卷都呈现出浓浓的文化色彩,回归传统,回归经典。
论述类文本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以当下火热的概念——“大数据”为题材,文中对火热的大数据进行冷思考,是对当下机器工业和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的成长的反思;文言文《王涣列传》和2017年一样,节选自《后汉书》,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第11题考查了“豪右”“顿首”“茂才”“京师”文化常识;诗歌鉴赏选材依然是名家的非名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17—19题的整体材料是关乎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很有文化韵味,极富情怀。
2018 年海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暨浅谈2019 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2018年海南省高考语文试卷,依旧采用的是全国新课标Ⅱ卷,综合试题比较后,笔者认为试卷结构还是相对稳定,题型在考查方面及设计上略有创新,但与历年大体保持一致。
2018年我省考生的平均成绩与历年相比略低一些,尤其是与2017年相比,今年文理科总平均分66.4分,较去年71.9减少了7.5分。
就命题材料而言,命题材料更是体现人文性,关注社会热点,侧重中国传统文化育人理念。
现就2018年海南省高考语文试题进行分析,浅谈2019年高考语文应如何备考,祈望方家教正。
一、2018年海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分析2018年我省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可以用以下两组词语进行概括:稳定性和创新性。
1.试卷结构的稳定性。
(1)试题版块构成。
共四道大题22道小题:现代文阅读36分、古代诗文阅读34分、语言文字应用20分和写作60分。
与2017年基本保持一致,2017年我省高考语文试题同样是考了四道大题22道小题。
由此可见,2018年我省高考语文试卷结构相对稳定,变化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学语文课堂改革的顺利推进,更有利于高校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选拔。
(2)试题模式。
试题主要以考查核心知识点为主。
从2007年开始实行新课程高考改革至今,语文高考试题一直沿用新课程实施以来的模式,我省历年采用的都是全国新课标Ⅱ卷。
今年也不例外,主要还是以考查核心知识点为主,有新题型但并没有出现超纲的题。
(3)难度水平。
2017年\2018年海南省高考语文(平均分、难度系数)对照表从上表可知,2018年高考我省考生的语文平均成绩、难度系数与2017年相比有所变化。
从四道大题来看,除了古代诗文题型平均分和难度系数略高于2017年,其他题型平均分、难度系数都略低于2017年。
尤其是写作题,2018年我省高考语文考生作文平均成绩是33.48分,而2017年我省高考语文考生作文平均成绩则是36.4分,较去年降低了2.96分。
虽然2018年我省高考语文试卷难度有所提高,但是变化不大。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溥德鹤【摘要】2018年高考尘埃落定,语文学科历来都是受到关注最大的一门学科。
社会上很人可能已经不会做数理化生,不再看得懂英文,但是一定都会看得懂语文,并且还会形成自己的见解。
相比较2017年的语文全国卷Ⅲ试题,2018年试题整体上呈现出稳定性和变化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扣紧?考纲?,关注时代和生活,突出了能力考查。
【期刊名称】《新作文:教研》【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2页(P58-59)【关键词】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备考建议【作者】溥德鹤【作者单位】云大附中星耀校区,云南昆明6502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32018年高考尘埃落定,语文学科历来都是受到关注最大的一门学科。
社会上很人可能已经不会做数理化生,不再看得懂英文,但是一定都会看得懂语文,并且还会形成自己的见解。
相比较2017年的语文全国卷Ⅲ试题,2018年试题整体上呈现出稳定性和变化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扣紧《考纲》,关注时代和生活,突出了能力考查。
一、试卷结构和题型稳中有变,变中求新2018年高考,云南省的语文试卷选用的是全国新课标卷Ⅲ。
该卷结构与往年全国卷Ⅲ大体一致:四大板块题型——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保持基本稳定。
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延续了2017年的两种文体皆为必答题的特点、文言文阅读、语言运用中的成语与病句考查保持稳定。
但是整套试卷仍然呈现出下列变化:1.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由往年的考查散文化小说变成了科幻小说,并且第5题分值变化,由去年的5分变为6分。
2.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题型出现变化。
第8题选择题由去年的五选二变为今年的四选一,该题的分值也从去年的5分变为今年的3分。
同时,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第9题分值增加,从去年的4分,变为今年的6分。
3.诗歌鉴赏考查的选择题由去年的五选二变为四选一,分值也从去年的5分变为3分。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评述暨2019年考向蠡测
总论—— 2018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评论暨2019 年考向蠡测一、 2018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评论2018 年全国高考语文学科共有八套试卷,此中教育部考试中心一致命制三套,还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自主命制五套。
八套试卷均保持了较高质量 ,表现了合理难度。
特别是三套全国卷的命题紧紧扣住“新时代”和“新一代”的历史内涵与特点 ,以培育和选拔具备语文学科中心修养、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异人材为目标 ,追求试题的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和示范性。
在总结并继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2018 年高考语文命题在进一步反应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做出新研究 ,更好地彰显和发挥语文学科在高考评论系统中“立德树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的独到功能 ,以“必备知识、要点能力、学科修养、中心价值”为考察目标 ,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聚焦要点能力 ,环绕学科骨干内容 ,创新试题设计 ,加强修养导向 ,考察考生灵巧运用所学知识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不一样水平的考生充足显现才干的空间。
试题经过设置真切的问题情境来表现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改革思路 :提高语用水平、塑造思想质量、关注信息办理、倡议主动学习 ,融入有益于终生学习的语言、文学、文化的必备知识 ,育才成人 ,助推素质教育。
详细而言 ,2018 年高考全国卷有以下特点:1.论述类文本阅读 :紧扣《考试纲领》 ,稳中微变。
自 2017 年起 ,《考试纲领》将本来的“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改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并划定了论述类文本(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 )的范围 ,增添了“剖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点。
2018 年的《考试纲领》沿袭了这一变化 ,并在高考命题中获得了贯彻。
Ⅰ卷文本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从两个层面商讨了从“诸子学”到“新子学”的发展 ,重申“新子学”应当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指引考生认识到传统思想的今世映照及其重要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阅读的启示
1、诗歌鉴赏题“五看”,注意从整体上把握 诗歌大意:
题 目 作者 注 释 意象 选择题
通向诗 歌主旨 的第一 条快速 通道 明确 风格 了解 时代 每个都 有用, 每个都 要用
作者情 感的载 体把握 感情的 切入点
利用 它来 理解 诗作
古代诗歌阅读的启示
1、选择题容易出现的易错点: 意象理解错误、情感错误、手法错误。 因此在复习备考训练时要多角度组题,多方面考 查练习; 2、各类题型答题思路答题技巧的归纳总结; 3、古诗鉴赏的主观题一定要用术语作答。注意从不 同的角度分层分点去回答问题,并且要做到语言 表述的准确性。 4、多背诵——加大古代诗歌阅读和背诵积累,培 养语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 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 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 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 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__了,突破前人, 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 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 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 阔,__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 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 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 ,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 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 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オ能探索出一条能够 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论述类文章的启示
1、改变就选项讲选项的断章取义式讲法。平时讲课时 注重对文章脉络的梳理,训练学生筛选整合文章关 键信息的能力,把握文章主旨 2、注重多种类型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训练:自然、社会 、科学、考古、文化、生活等 3、注意做题的规范思路: 梳理文本:抓关键词句(做好勾画) 审清题干:正确、错误 比照原文:理解,关注大语境,注意联系上下文 辩证优选:读全选项,准确把握 4、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归纳,典型错题的整理
文言文阅读的启示
1. 断句的备考策略: A、注重课本诵读,关注课文中加“顿,逗,分,句,问,冒,叹 ”号之处,形成良好的语感。 B、增加经典断句小练习。 C、适当归纳方法,断句注意理解上下文语境,抓对话标志,注意 虚词等
2. 文化常识依旧源自教材,提醒考生要注意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需 要注重积累,并扩大文常积累范围。 3.准确理解古代文言文中的人物、时间、事件、精神品质,特别要学 会利用好文意理解题
三)默写
• 1、在分值上由5分重新回归6分,隐含的信 息可能也是新课标对名篇背诵的重视。 • 2、名句默写所给的三道题均未超出考纲要 求的64篇的范围,所选篇目和名句都比较 常见。 • 3、两道属于高中知识,一道属于初中知识, 两文一词,时间跨度大,考查范围广。考 查的内容较为常规,难度不大。
名句名篇默写的启示
4.古文翻译一定要尽量采用直译的方式,坚持字字落实的观念,不可 丢落关键点,平时可以多训练学生找得分点的意识。
二)古代诗歌阅读
• 14.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 顾它的创作过程。 •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 来抒发心中郁闷。 •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 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 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 1、实用类文本阅读依然采用了以非连续性文本阅 读为基础的新闻阅读这一命题形式。 • 2、材料内容围绕“中国创新实力提升背景下的知 识产权”这一主题展开,秉承2017年多则材料整 合性和重点性提炼的考察,在稳定性的基础上更 有求实性, • 3、命题上进行了分值的重组,由原来的 • “单选3分”+“双选5分”+“简答4分”调整为 “单选3分”+“单选3分”+“简述6分”,总分值 保持常态化。
•
•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 • • • •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7.下列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此题考查读图能 力) •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 确的一项是(3分)(此题分值下调) • 9.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 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6分)(此题 分值上调)
实用类文本的启示
1.它的解题方法和论述类文本大同小异,必须回归原 文,在原文中寻找依据。 2.注意筛选概括,材料之间的比较,同一个问题可能 会在几个材料中都有所涉及,而观点不同。 3.找准答题区间,审清题干很重要。 4.能用原文的话回答的尽量用原文语言回答,如需要 生发或概括,请不要任意改换专有名词,专业术语 。 5.回答问题时尽量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先概说再分析 ,避免一条多点和多点一条。 6.如果是两问,一定记着分问作答,否则不容易得满 分。
1.深入理解初高中64篇重点词句的意思。考查情境 千变万化,只有深入理解名篇的意思,才能以不 变应万变。(初高中文言文翻译教材) 2.重点训练易错字,前后句的顺序。 3.古文默写必须一个字一个字的写清楚,要一笔一 划的写。 4.背诵的功夫应该用在平时(早读利用好)。重点 句子要不停地一遍一遍地过。
三、语言文字运用
学生诗歌鉴赏存在的问题
古代诗歌阅读学生得分偏低,暴露诗歌教学中 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积累有限,诗歌常识匮乏。比如一些常见意 象的含义和作用,常见的思想感情归纳,诗歌分 类等。 2、对诗歌不敏感,读不懂诗歌大意,不能知人论世 ,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不明白出题 者的意图。 3、归纳总结不够,只满足于单纯的做题,不能形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相关术语不会,遇难而退,对 诗歌鉴赏题目有畏难情绪。
纵观整个试题的变化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七择题的分量有所调整,由2017年的43 分变为了39分,取消了双向选择题; • 2、文学类文本阅读回归到了对小说的考查,主观 性试题旨在打破常规,如5、6题分别考查了人物 心理和幽默手法的运用,难度还是稍有增加; • 3、名句默写理解文本的难度降低,分值回归到以 往的6分;
•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5.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 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 分) • 6.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 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6分)
• 选文老舍先生的《有声电影》,是在原著的基础上对小说 进行了必要的删减,与2017年的散文相比,在文本阅读 和理解上更容易,然而在命题上以分析“市民面对新奇事 物的具体心态”来增加难度,让学生容易理解文本而不好 理解命题; • 与之前的小说命题相比更有针对性,不再是笼统的有规律 的“三要素”命题方式,而是让学生“举出三处手法不同 的例子”并简要分析,这是从文本的较小“单位”即手法 上来设题,更体现出了对学生“个性化”“自由化”解读 的考察,是“个性赏析”与“共性知识”的兼容。
纵观整个试题的变化点,主要体现在以 下七个方面:
• 4、语言文字运用趋向综合,将连贯、成语、病句 融为一道试题,并且以语段的形式出现; • 5、增加了对应用文的考查,20题首次出现了对 “启事”的修改; • 6、增加了对仿写句子的考查,如21题就是典型的 限制性仿写句子题型; • 7、作文回归传统,改变了时兴的“任务驱动作文” 占主流的形式,依然考查新材料作文。
•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 1、分值由11分变成9分,原5分的“五选二”(选 误)的多选题改为3分的单选题。 • 2、从文本上来看,选择了宋代诗词作家陆游的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属于题赠诗, 难度相对较小。 • 3、从命题形式来看,主观题侧重于对于意象作用 的考查,淡化了情感的分析,更强调物象具体的 “实际”作用,即偏重理性考查。
反映考纲,凸显变化,趋于综合,彰显能力
这样的试题命制突破了“年年岁岁题相同“的平 稳格局,展现了教育主管部门变革高考,寻求突 破的决心,命题使得语文成绩的区分度明显增强。
一、现代文部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论述类文本阅读选取了袁梦倩《“被遗 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 隐私边界》,着重考查了学生筛选信息的 能力,理解文章论证方式的能力。 • 2、和2017年的社科文阅读相比较,对于学 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保持一致,充分体现了 试题的连贯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文学类文本阅读节选了老舍的《有声电影》,从 文本上来看,属于小说阅读,是在2017年散文命 题基础上所进行的又一次变革,展示了命题人的 反押题意识。 • 从分值上来看,试题赋分上,趋向于对主观题的 重视,客观题主要着眼于文章的结构和艺术手法, 主观题主要考查了分析人物心理和分析作品的幽 默语言。这种深入文本内部的考查形式,在难度 上有所增加。
--洮南一中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