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科技企业孵化器调研.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孵化器发展水平培育“合肥创造”
——合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送审稿)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区域XX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合肥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发展,对于推进国家XX型试点市建设、合芜蚌自主XX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合肥科学发展、加速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合肥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年,合肥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孵化器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成立,年月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孵化器),拉开了我市孵化器事业发展的序幕。历经载探索和实践,我市现有孵化器家(含在建),分布在市高新区(家)、经开区(家)和蜀山区(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家。截至年底,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总孵化面积万平米,在孵企业家,累计毕业企业家。孵化器的建设发展为我市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企业家,促进XX成果产业化,推动科技XX型试点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要特点
、孵化器总体规模明显扩大,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截至年底,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总孵化面积、在孵企业、累计毕业企业数,分别是年的倍、倍、倍和倍。其中,政府或政府部门主导创办的共有家,高校、科研机构主导或与政府联合创办的共家,企业或投资机构创办的共家,实现了由初期的政府单一投资扩展到政府部门、企业、投资机构,
研究机构、大学独立或合作建设的多元化格局。
合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情况表
、孵化器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基本形成。全市家孵化器中企业性质家,事业性质家。政府(主要是高新区或省、市科技部门)创办的孵化器早期基本实行事业单位管理制,近年来相继进行企业化改制,如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先后经过、年两次转制,专门成立了高新创业园管理公司作为运作主体,全面实行市场化、公司化运作;事业性质的孵化器也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一些由企业或投资机构创办的孵化器,如安徽科园创业服务中心、海外学者创业服务中心等,从创建之初就实行企业化运作。孵化器内部管理XX 初见成效,大学科技园、民创中心等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公共平台建设不断加强,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由省市共建,总投资万元的合肥市科技XX公共服务中心已于年初启用,“中心”搭建了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技文献信息、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专业技术、投融资等七个服务子平台,汇集了大型科技仪器设备台(套)、专家人、个科技成果。孵化器自身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民营创业中心的建立了“合肥民营科技XX 创业服务平台”,大学科技园正在建设“自动化系统集成公
共技术服务平台”。各孵化器在进一步完善物业、商务服务等常规服务的同时,探索开展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投融资等专业化服务项目,目前已形成大类、近多项服务内容。
、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催生了一批科技企业。以孵化器集中的高新区为例,至年底,在孵企业拥有各类知识产权项。在孵企业的项目商品转化率超过(其中技术转让、技术合作左右,自行投入生产左右),企业年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其中销售收入万元以上的企业有家。吸引名留学归国人员和近名科技人才在孵化器中创业。目前市高新区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以上都诞生于孵化器,培育了科大讯飞、美亚光电、华清金属、阳光电源、工大XX、皖通科技等一批高成长型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中目前已上市的家,纳入股改上市计划的有家,在XX技产业发展中发挥了“育苗造林”的作用。
、孵化器与产业结合更加紧密,促进优势产业的培育壮大。从目前在孵企业和已毕业企业所属行业看,基本反映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形成了软件园、生物医药园、新材料园、光机电园等特色孵化园区,建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促进了优势产业的培育做强。高新区软件园、创意产业园等孵化器及产业基地,成为合肥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及“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与“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重要载体。围绕从孵化器毕业后的科技企业快速成长的需求,年月合肥高新创业园管理公司、合肥科技实业发展公司、芜湖华亿集团共同建设华亿科学园(位于市高新区,占地亩,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为毕业
企业的“二次孵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了空间和环境,目前有多家企业入驻。
二、合肥科技孵化器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先发地区差距明显。截至年,我市孵化器数量,仅为武汉市(家)的13,不到哈尔滨、杭州市(家)1、郑州(家)的。从孵化面积来看,武汉、常州市孵化面积分别达万、.万平方米,均为我市的2倍多。从在孵企业规模来看,武汉市、杭州、常州在孵企业分别达到家、、家,洛阳、郑州两市仅仅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的在孵企业数就分别超过我市总数。年全国在孵企业家以上及累计毕业企业家以上的孵化器排名中,我市均只有高创中心一家在列,且排名分别居倒数第位(总家)、第位(总家)。从孵化器功能看,发达地区孵化器大都具有投资功能和相应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我市孵化器这两方面都相当薄弱。从政策来看,先行城市普遍出台促进孵化器建设发展的专项政策,我市仅高新区出台了
相关意见,市里还没有专项政策。
我市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在孵企业产业分布情况13%37%5%
、特色化专业化不够明显。除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少数孵化器面向专业领域或特定企业群外,大都是综合性的,行业同构、服务趋同、特色不明显问题突出。缺乏如像上海张江的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曹河泾基地、武汉光谷、西安“XX数码时空”互联网孵化器、深圳“深圳数码港”等全国知名的特色孵化器。特色化、专业化发展不足,制约了孵化器核心竞争力的塑造、品牌的打造以及全市孵化器发展的整体水平。
、孵化服务能力和宣传不足。服务内容多停留在基础服务上,对于企业急需的管理咨询、技术支持、市场拓展、投融资等高端服务难以提供,服务层次偏低,并且服务项目提供多靠孵化器自身,没有形成与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中介等各方共同参与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服务体系。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刚起步,各孵化器自身平台建设比较滞后,且相互之间缺乏整合,难以满足在孵企业对科研设施、实验平台的需求。此外,一些高校院所和企业对市里相关优惠政策或操作不甚了解,信息沟通不够。
、孵化服务团队建设亟待加强。缺乏高素质、职业化、专业化的孵化器管理服务团队,缺乏一批集一定专业背景和创业管理服务经验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虽然有的孵化器也建立了相关的“专家库”,但多流于形式。多数孵化器不仅高素质人才缺乏,专门的创业服务人员也少,以规模较大的高新创业园管理公司为例,现有在孵企业有多家,管理人员人,项目部专门承担创业服务的仅人,很难向企业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人才不足是当前我市孵化器发展的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