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哲学读后感

合集下载

有关哲学读书心得(精选20篇)

有关哲学读书心得(精选20篇)

有关哲学读书心得(精选20篇)哲学读书心得篇1对我来说,这是第二次阅读《大众哲学》。

第一次是出于教学的需要,但这次是出于兴趣。

《大众哲学》作者艾思奇,在1930年代,他为了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普通人能理解哲学的真正含义,在上海《阅读生活》杂志上连载了近一年,因为效果很好,后来出版一个单独的版本,《大众哲学》的名字也是最后敲定的。

本书共分五章,将哲学概念、哲学分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大规律、五大范畴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出来,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清晰的哲学世界,让普通人对哲学感兴趣。

艾思奇先生这种普慧的做法,对当时乃至现实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第二次读《大众哲学》我很兴奋,好像突然发现了一个光明的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一直想哲学方法应用于我的工作和学习,因为学生教育本身是智慧继承,是智慧的化身。

本书作者采用化繁为简的方法,通过通俗易懂的案例讲述深刻的哲学原理,让人耳目一新,充满自信。

例如,在第一章中,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自然地引入了枯燥的哲学概念,告诉我们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思维方法。

通过“两军对战”,“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为什么会有不愉快的事情”等名言讲述哲学的分类,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哲学流派的区别,让读者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能够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第三章到第五章同样是通过“用照相做比喻”“卓别麟和希特勒的分别”“是朋友还是豺狼”“无风不起浪”等等家喻户晓的比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专家口中的原理通俗易懂的论述出来。

也许读者很难相信,哲学真的有这么简单么,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觉得作者真是用心良苦,哲学理论再高深也是源于现实生活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会发展到现在普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更不会有那么多人对马克思及其理论的高度认可。

教育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教给学生智慧,熟悉生活的规律,努力在生活中变得坚强。

许多管理方法都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适应,从混乱到清晰的过程。

面对知识的无数双眼睛,深深感到责任重大,毫无疑问《大众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大众化、现实化、通俗化上起到了开拓性的意义。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在我读完《大众哲学艾思奇》这本书后,我不禁产生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艾思奇通过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向我们展示了大众哲学的魅力和价值。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思考。

第一,大众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艾思奇在书中强调,哲学并非只属于专业学者,而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受益的智慧。

大众哲学是一种寻找真理、探索生活意义的方式,它并不局限于学术界的象牙塔。

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思考问题,思索人生的意义,这也是大众哲学的核心所在。

因此,我深深认同艾思奇的观点,相信每个人都有资格去探索和思考哲学问题。

第二,大众哲学的实践价值。

艾思奇在书中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大众哲学的具体实践。

他通过举例和故事,引导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艾思奇告诉我们,大众哲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惑,提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运用大众哲学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让我深受启发,意识到哲学并非空洞的理论,它具有现实应用的实践价值。

第三,大众哲学的思辨精神。

艾思奇在书中呼吁大众发展思辨精神,不盲从、不轻信,而是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他通过举例和讲述历史事件,告诉我们思辨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大众哲学要求我们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事物,不轻易陷入偏见和偏执。

艾思奇强调,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讨论,用自己的声音为真理和正义说话。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哲学思考的力量和引导作用,也激励我在未来的生活中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

通过阅读《大众哲学艾思奇》,我对哲学的理解发生了改变。

哲学不再是一门艰深晦涩的学科,而是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智慧。

艾思奇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大众哲学的真正价值。

我相信通过大众哲学的启迪,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更加智慧地面对生活的困惑和挑战,也能拥有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

总结起来,阅读《大众哲学艾思奇》让我深受启发。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通过作者对哲学的深刻解读,让我们对人生、世界、宇宙等诸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感悟颇多。

首先,书中对于人生的探讨让我受益匪浅。

作者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和快乐,而幸福和快乐的来源在于对自己内心的认知和探索。

这让我深深地思考了自己对幸福的追求方式,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快乐。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更加重视内心世界的建设,学会从内心寻找快乐,而不是依赖外部的物质享受。

其次,书中对于世界和宇宙的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

作者对于宇宙的探索和对于世界的理解,让我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我们需要学会接纳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世界。

同时,对于宇宙的探索也让我对于自己的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我开始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因为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短暂让我意识到生命的珍贵。

最后,书中对于哲学的解读也让我对于哲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哲学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通过哲学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宇宙。

哲学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应对挑战,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停下来思考,学会用哲学的眼光看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的起伏。

总的来说,阅读《大众哲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通过作者对于哲学、人生、世界和宇宙的深刻解读,我对于这些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地思考了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能够将这些启发和感悟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变得更加睿智和成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大众哲学》是一本哲学巨著,其作者是著名哲学家艾思奇。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文笔,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眼球。

在阅读完《大众哲学》后,我深受启发,不禁有许多感悟和思考。

首先,在《大众哲学》中,艾思奇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要珍惜每一天,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不要被外界的压力和困难所左右。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梦想,要活出真实的自己。

其次,在《大众哲学》中,艾思奇还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不要破坏生态平衡。

同时,人们也应该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稳定,人类才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和进步。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和谐所做出自己的努力。

最后,在《大众哲学》中,艾思奇还谈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他认为,人生并非只有简单的享乐和欢乐,更重要的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勇敢面对,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这让我深深感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不断地成长和进步,不断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总的来说,阅读《大众哲学》给我带来了许多深刻的感悟和启发。

艾思奇的思想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我会继续深入思考、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追求更高的境界。

感谢《大众哲学》给予我的启示,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珍惜时间,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之前偶然的机会,读到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这一读,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

说实话,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心里还犯嘀咕,哲学这东西,能好懂吗?不都是些高深莫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理论吗?但真正读进去才发现,艾思奇真有两把刷子,能把哲学讲得这么通俗易懂,就像是在跟你唠家常一样。

书里没有那种让人一看就头疼的长篇大论,也没有一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

艾思奇用的都是咱们平常生活里能碰到的例子,来讲那些看似深奥的哲学道理。

比如说,他讲“矛盾”这个概念的时候,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买东西讨价还价来举例。

买家想便宜点,卖家想多赚点,这两者之间的拉扯就是一种矛盾。

这一下就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一点儿也不遥远。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

前段时间,我和朋友一起出去旅游。

本来计划得好好的,要去海边享受阳光沙滩,放松放松心情。

结果到了地方才发现,人多得要命,根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悠闲惬意。

酒店价格贵得离谱,吃饭也到处要排队,这让我们的心情一下子变得糟糕起来。

这时候,我和朋友就产生了矛盾。

我觉得既然都来了,就别太计较这些,还是尽量开开心心地玩。

可朋友却觉得这完全超出了预期,花了这么多钱还这么折腾,不值得。

我们俩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

这不就是艾思奇说的矛盾嘛!后来冷静下来想想,其实我们俩的想法都有道理。

我是想乐观面对,享受过程;朋友是觉得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心里不平衡。

这其实就是两种不同的观点在碰撞,而这种碰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再比如说,书里讲到“量变引起质变”这个观点时,让我想起了自己减肥的那段日子。

一开始,我每天只是稍微多运动那么一点点,比如多走几步路,少吃一口零食。

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变化,体重也没怎么下降。

但是我坚持下来了,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做一点点。

慢慢地,运动的时间越来越长,吃的零食越来越少。

突然有一天,我上秤一称,发现自己居然轻了好几斤!这不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吗?一开始那一点点的积累,自己都没觉得有啥,可积累到一定程度,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读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思考世界。

这可不是那种让人打瞌睡的枯燥哲学书,而是一本能让咱普通人也能读得津津有味、还能从中咂摸出不少滋味的好书。

书里没有那些高高在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大道理,艾思奇就像是坐在你身边的一位亲切的朋友,用最朴实、最平常的话,把哲学的那些事儿给你讲得明明白白。

就拿其中关于“矛盾”的论述来说吧。

以前我总觉得“矛盾”这个词儿特别抽象,好像离我的生活十万八千里远。

但艾思奇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让我明白了矛盾无处不在,就在咱每天的生活里。

比如说,我特别喜欢吃甜食,尤其是巧克力蛋糕。

每次路过蛋糕店,闻到那香甜的味道,我就走不动道了,非得买上一块解解馋。

可吃的时候是开心了,吃完又开始担心体重上升,怕影响健康。

这可不就是个矛盾嘛!我既想要享受甜食带来的快乐,又不想承受体重增加的后果。

再比如说,我平时喜欢熬夜追剧,明明知道第二天可能会没精神,影响工作和学习,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想看剧的欲望和保持良好作息的需求,这两者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还有啊,我在工作中也常常遇到矛盾。

有时候为了赶一个项目的进度,就得加班加点,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但心里又想着,老这么拼命,身体可吃不消,得劳逸结合。

这工作的紧迫性和身体的承受能力之间,就是一对矛盾。

艾思奇的书让我明白,矛盾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而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就像我在面对吃甜食和保持健康的矛盾时,可能会开始控制自己的摄入量,或者增加运动量来平衡;在面对熬夜追剧和良好作息的矛盾时,会逐渐学会约束自己,合理安排时间。

而且,通过读这本书,我还对“实践”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前我总觉得想问题、做计划就够了,真正去做的时候才发现,计划赶不上变化。

就像我有一次心血来潮,决定自己动手做个书架。

在脑子里想得可美了,觉得肯定能做得又好看又实用。

结果真开始动手了,才发现这木材不好锯,那钉子不好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最后做出来的书架虽然能用,但和我最初想象的差了十万八千里。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大众哲学》也称《哲学讲话》,是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大众哲学读后感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大众哲学读后感篇一在外祖父的极力推荐下我买了艾思奇著的《大众哲学》这本书,并带着半信半疑的想法开始了对哲学的学习。

没想到这本书很快就打动了我,并深深的吸引了我。

作者用通俗的笔法,日常谈话的体裁,融化专门的理论,让人很轻松地就能读懂。

原来,哲学并不神秘,哲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哲学思想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认识和看法,学习哲学能让我更好地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一、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我们经常说的理论。

2010年10月16日河北大学校园李姓学生驾车撞死人后不但不慌张,反而叫嚣“我爸是李刚”。

这一事件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普遍认为这一现象是对正义的公开宣战,是对道德的公开藐视。

同时,我们在网上也时常看到某某学生开着豪车上学,某某学生的官儿父母开着公车接送小孩等新闻,这些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透过这些现象不难看出一些实质的东西,它是官位思想的副产品,更是有权集团利益受保护的具体表现。

二、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形式和内容的内在关系,首先表现在内容的优越地位和决定作用上。

因此一定的内容要求一定的形式,并且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它所要求的形式。

三、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一个原因可以引起几个结果,一个结果也往往由几个原因所引起。

四、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趋势是必然性;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或可能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出现的趋势是偶然性。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2018-01-10大众哲学读后感(一)以前的我总以为哲学是抽象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而研究哲学更是被我认为是戴着厚厚的眼镜的老学鸠才能做的事。

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说过“人生观”、“世界观”等一些哲学里的术语。

可是当时我们就像听天书一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于什么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是无从知晓。

到了中学我们正式开始触到政治课,然而,面对教材哪些专业而晦涩难懂得词语时,我感到的是无比的纠结和烦恼,一句话看上好多遍才能懂更是让我对哲学产生恐惧的心理,并由衷的抵触。

前一段时间有人向我推荐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不得不承认,刚一听到要读有关哲学的书,那些痛苦而恐惧的学习哲学的经历顿时于脑海重现。

可是看了《大众哲学》我才真正的了解到其实哲学并没有我们相像中的那么深奥,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正如这本书所说“哲学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本没有什么神秘的,不过因为多数的哲学家都是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所以使一般人反糊涂起来,以为哲学太艰深难解了,没有方法可以和它接近。

这种错误的观念,似不能不说是由过去谈哲学的人所造成的。

” 他说哲学之所以显得高深,是因为哲学家们故意这样表现,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也许很多哲学家都是为了表现出自己的水平有多高就故意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使一般人很难以理解,这样自然就会感觉哲学很深奥了。

艾思奇作为一位革命战士,着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中国现代史上、中国哲学史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上,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等方面,其历史地位,应该说已得到了公认。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艾思奇,他的历史地位事实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大众哲学》时期就已经奠定。

以后的年代,作为战士与学者,艾思奇仍然在继续的奋斗中,这是历史,这一段历史已经写进了中国现代史和中国当代史中,也写进了现代和当代哲学史之中了。

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最通俗的笔法,运用日常谈话的体裁,融化专门的理论,从一件件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和一句句日常用语中引申出高深的哲学知识。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哲学,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是那种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东西,似乎只属于那些在大学课堂里滔滔不绝的教授,或者是躲在书房里苦思冥想的学者。

但读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我才发现,原来哲学也可以如此亲切、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

艾思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哲学从神秘的殿堂拉到了我们普通人的身边。

他没有用那些复杂的概念和术语来吓唬人,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哲学的道理。

就好像是一个耐心的老师,坐在你身边,用最平实的话语,为你解开心中的疑惑。

比如说,在书中谈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时候,艾思奇举了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例子:我们看到一个苹果,首先感觉到它的颜色是红的,形状是圆的,摸起来是光滑的,这就是感性认识。

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而不是飞到天上?苹果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这就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这样简单的例子,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和联系。

还有关于“质变和量变”的问题,艾思奇说,就像我们烧水一样,水温一点点升高,这是量变。

但是当水温达到 100 度的时候,水就沸腾了,变成了水蒸气,这就是质变。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

比如我们学习知识,每天积累一点点,可能一开始感觉不到什么明显的进步,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特别想学会骑自行车。

一开始,我连上车都很困难,总是摇摇晃晃的,还摔了好几次。

每次摔倒,我都觉得特别沮丧,心想自己怎么这么笨,连个自行车都学不会。

这时候,爸爸就会在旁边鼓励我,说:“别着急,慢慢来,你每天都有进步呢。

”于是,我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来练习。

一开始,我只能骑几米远,然后十几米,几十米……慢慢地,我能骑得越来越远,也越来越稳。

但是,我总觉得还是不够熟练,有时候遇到拐弯或者路况不好的地方,还是会紧张得不知所措。

直到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骑着车在路上,突然发现自己不再那么害怕了,能够很自然地应对各种情况。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群众哲学读后感1看了敬一丹的《那年那信》后购置了艾思奇的《群众哲学》,书中的内容正如所说有些陈旧,有些观点也是不完备的,也是有缺点的,但是我们读书要看主要思想,取其精华。

记录几点主要观点,待将来消化汲取,由于读起来很费劲,这本书读了三天了。

阳光明媚,一杯茶,一本书,生活如此美妙。

一、哲学思想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熟悉或根本看法,也就是世界观二、哲学是世界观,同时也是思想方法。

讨论哲学就是把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三、正确的哲学思想,是要能够正确的反映整个世界进展的总规律。

四、各种人之所以有不同的世界观,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

〔每个人的来时路不同〕五、唯物论把主观精神放在其次位,认为人的心愿假如违反物质规律,就没有丝毫作用。

但是,并不是说人的心愿的作用完全要被否认了。

人的思想假如能够与事物的规律全都,假如能熟悉这规律,适当的利用这规律,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气,利用这些规律学问,去转变世界上的事物,就能制造很多新的事物—P70〔和如今大家常常提到的风口是不是有些关联〕六、凡事必需认真调查,仔细讨论,才能熟悉事物规律,正确地解决问题〔下一些苦功夫调查讨论〕七、反映论:这种反映,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熟悉事物的全部,每一次熟悉,都有肯定的限制,都只能熟悉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个部分的面貌。

这样一步步到达把握全部的熟悉。

〔人的熟悉可能发生错误,避开错误,必需有正确的方法、观点和阶级立场〕八、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感性熟悉:由感觉器官所得到的熟悉。

〔阅历主义〕理性熟悉:了解、理解来熟悉。

〔教条主义〕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有亲密的联系,不能分开,不能偏废。

把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对立,不留意事物中间的联系,这种看法在哲学上叫做形而上学的方法。

感性熟悉的积累,是理性熟悉的桥梁。

不能说很多感性熟悉积累起来就成为理性熟悉,需要思索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概括作用〕在实际行动中,才能不断获得新的感性熟悉和正确的理性熟悉,哲学上叫做“实践”。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艾思奇的著作《大众哲学》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唤起了我对哲学思考的渴望。

在这本书中,艾思奇以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社会中的普遍问题,并探讨了如何用哲学的眼光去解决它们。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得到了很多启示和思考,进一步认识到了哲学的重要性。

首先,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一书中强调了哲学的实践性。

他指出,哲学不应仅仅是学院派的学科,而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哲学思维的能力,通过思辨和辩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艾思奇在书中列举了许多实际的例子,例如如何正确对待自我价值、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出路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哲学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纸上,它更需要在我们的思考和行动中得以体现。

其次,艾思奇强调了哲学与科学的互补性。

他认为,哲学和科学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

哲学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目的,而科学的实证性也可以为哲学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思考的基础。

这一观点激发了我对哲学与科学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让我更加明白两者的相辅相成。

通过哲学的思维方式,我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同时科学也为哲学的研究提供了实证的依据。

艾思奇对于传统哲学观念的思考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他认为,传统哲学往往过于注重抽象和理论的推导,与普通人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

因此,他提出了大众哲学的理念,强调了哲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艾思奇告诉我们,哲学应该关注人们的生活问题,关注人类的实际需求,而不仅仅停留在学术的讨论和推导中。

这种“大众哲学”的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认识到哲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学科,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读完《大众哲学》,我不仅对哲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还提升了自己的思辨能力。

我开始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并思考如何用哲学的眼光去看待它们,解决它们。

哲学思考使我更加坚定了追求真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读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就像是在思想的海洋里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冒险。

艾思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哲学道理,变成了我们生活中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东西。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那时候我对于很多事情的理解都懵懵懂懂,就像在迷雾中摸索前行。

那是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迷茫。

专业课程的压力、社交圈子的拓展、自我成长的困惑,一股脑地涌来,让我应接不暇。

我记得有一次,为了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我几乎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从早到晚,拼命地看书、做笔记。

然而,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我却越来越焦虑,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还是不够,心里不停地问自己:“我真的能行吗?” 这种自我怀疑让我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直到有一天,我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偶然翻到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

刚开始,我只是随手一翻,想着打发一下时间,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

但没想到,越看越入迷。

书中对于“事物的发展是曲折前进的”这一观点的阐述,让我犹如醍醐灌顶。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状态,意识到我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和暂时的不确定性就否定自己的努力和未来的可能性。

就像艾思奇说的,事物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经历曲折和起伏。

我准备考试的过程不也是这样吗?虽然遇到了很多难题,感觉很辛苦,但这也是成长和进步的必经之路啊。

我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困难,而应该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不断努力,总会迎来好的结果。

于是,我调整了心态,不再一味地焦虑和自我怀疑。

我把注意力集中在每天的学习任务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当我真正走进考场的那一刻,心里出奇地平静。

我知道,无论结果如何,我已经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

后来,成绩出来了,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那一刻,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艾思奇书中所讲的哲学道理。

这不仅仅是一次考试的成功,更是我在思想上的一次成长。

再回想起来,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我们追求梦想的过程,有时候会遇到挫折,会想要放弃,但只要坚持下去,往往会发现,那些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坎,最终都成为了我们成长的垫脚石。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读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特别的思想之旅。

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莫测、让人望而却步的感觉,反而像是一位亲切的老友,用平实的话语跟你唠着哲学的嗑儿。

以前吧,我总觉得哲学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是只有在大学课堂里或者那些戴着厚厚眼镜的学者们才能研究的玩意儿。

可艾思奇的这本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打开了哲学那扇神秘的大门,让我看到了里面丰富多彩又通俗易懂的世界。

书里讲的那些哲学道理,不是生硬地塞给你,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让你自己去领悟。

比如说,在讲“矛盾”这个概念的时候,他不是直接搬出一堆定义和理论,而是用了一个大家都能明白的例子:一个人既想要休息放松,又觉得不能浪费时间要努力工作,这两种想法就在心里打起了架,这就是矛盾。

你看,多简单明了!一下子就让人明白了矛盾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还有啊,关于“本质和现象”的解释,他说就像我们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外表穿着打扮,而要去了解他的内心品质和性格,外表只是现象,内心才是本质。

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那些只注重表面功夫的人和事,有时候我们真的很容易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本质。

我想起有一次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这本书里的哲学观点还挺契合的。

那是我准备参加一个演讲比赛的时候,一开始我特别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花了好多时间挑选衣服、做发型,觉得只要外表好看就能给人留下好印象。

可当我真正站在台上,开口说话的时候,我发现那些外在的东西根本不重要,观众更关心的是我讲的内容有没有深度,我的观点是不是清晰,我的表达是不是流畅。

这时候我才明白,外表只是现象,而我演讲的内容和能力才是本质。

就像艾思奇说的,我们得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抓住事情的关键。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发现艾思奇特别善于把复杂的哲学问题简单化。

他用的语言就像是我们平时跟朋友聊天那样,没有什么艰涩的术语,都是实实在在的大白话。

这让我读起来一点压力都没有,反而越读越有兴趣。

读艾思奇《大众哲学》有感

读艾思奇《大众哲学》有感

读艾思奇《大众哲学》有感
《大众哲学》是一本探讨哲学问题的书籍,由艾思奇所著。

读完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

首先,在书中,艾思奇讲述了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他将哲学定义为对世界、人类和存在本身的思考和探索。

他认为,哲学是一种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思考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其次,艾思奇还讨论了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如真理、美、正义和自由等。

他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观点,并通过分析和解释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些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的一个重要亮点是艾思奇的语言和写作风格。

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哲学问题解释得通俗易懂。

同时,他的写作风格富有感情和思考,给人一种亲切和温暖的感觉。

这使得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他的观点。

总的来说,《大众哲学》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哲学读物。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问题,还能够引发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深思。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哲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对自己和世界理解更加深入的启示。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读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感觉就像在哲学的海洋里畅游了一番,虽然过程中也有被海浪拍打的时候,但总体来说,收获满满,感触颇多。

艾思奇的这本书,没有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高深理论,也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纯学术论述。

它就像是一位亲切的朋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哲学的道理一点点地讲给你听。

在书中,艾思奇通过大量生动的例子,让我明白了哲学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

比如说,他讲“矛盾”这个概念的时候,不是直接给出一堆定义和解释,而是用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举例。

就像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各种选择,比如早上是多睡一会儿还是早点起来学习,这就是一种矛盾。

我们既想享受舒适的睡眠,又想通过学习提升自己,这两个愿望在同一时间产生了冲突。

再比如,我们想要买一件漂亮的衣服,但是又觉得价格太贵,这也是矛盾。

还有讲到“质量互变规律”的时候,他说就像我们学习知识,每天积累一点点,可能一开始感觉不到什么明显的变化,但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然发现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就好比烧水,水温一点点升高,在达到沸点之前,好像变化不大,但一旦到了沸点,水就沸腾了,这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我还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本质和现象”的例子,特别有意思。

他说我们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外表和表面的行为,要通过这些去了解他的内心和本质。

就像有些人表面上对你很友好,但实际上可能心怀叵测;而有些人可能看起来不太好相处,但其实内心善良。

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经历。

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一个阿姨。

她上车的时候,因为人多拥挤,不小心踩了旁边一个年轻人的脚。

年轻人立刻就发火了,大声指责阿姨。

阿姨一个劲儿地道歉,可年轻人还是不依不饶。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年轻人太过分了,一点都不懂得宽容。

但是后来,我无意中听到这个年轻人跟他的朋友打电话,才知道他那天刚刚丢了工作,心情特别糟糕。

这时候我才明白,他的过激反应可能并不是他本质上就是一个不讲理、不善良的人,而是当时的坏心情影响了他的行为。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大众哲学艾思奇》是一本探讨哲学思想与普通生活之间联系的书籍。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受益匪浅。

本文将就书中几个触动我心灵的主题进行分析和表达,希望能与读者分享我的见解和感悟。

一、关于幸福的思考在《大众哲学艾思奇》中,通过对幸福的探讨,引发了我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对幸福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和期待。

然而,通过理性思辨和书中给出的例子,我逐渐明白了幸福并非来自外在的物质享受或他人的认可,而是源于内心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满足和对生活意义的思考。

艾思奇以清晰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场景:一个人拥有了所有奢侈品,但他内心却感到空虚和不满足。

这个例子深刻地告诉我们,物质的丰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与此同时,艾思奇还从哲学的角度解释了幸福的本质,即个体的自由发展和寻找生活的意义。

通过对幸福的思考,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以及寻找一种平衡和谐的生活方式。

二、对自我认识的重视书中另一个给予我启迪的主题是对自我认识的重视。

通过艾思奇对哲学思想的阐述,我开始思考个体在世界中的位置和意义。

哲学告诉我们,我们不仅仅是这个世界的观察者,更是其中的参与者。

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和生活经历,这些构成了我们个体的特点和个性。

在阅读中,我意识到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以及从他人身上学习和获取经验的价值。

同时,我也开始更加关注自我反思和冥想的重要性。

通过对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并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

三、思考生命的意义最后,书中还给我留下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琐事和快速的节奏所迷失,忘记了审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然而,通过艾思奇所提供的哲学思考,我重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人生并非只是为了追求功利或享乐,而是应该为我们所珍惜和关注的追求。

我们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我们活着的目的和我们的价值观。

大众哲学读后感精选

大众哲学读后感精选

大众哲学读后感精选《大众哲学》作者艾思奇,20世纪30年代,他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普通人都能了解哲学的真谛,在上海出版的《读书生活》杂志中连载了近一年,因效果很好,后出版单行本,《大众哲学》的名字也是后来敲定的。

下面是店铺向各位推荐的大众哲学读后感精选,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大众哲学读后感精选篇一对我来说这是第二次读大众哲学,第一次源于教学的需要,而这次却是兴趣使然,听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第二次的通读果然让我有了不同的收获。

《大众哲学》作者艾思奇,20世纪30年代,他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普通人都能了解哲学的真谛,在上海出版的《读书生活》杂志中连载了近一年,因效果很好,后出版单行本,《大众哲学》的名字也是后来敲定的。

本书一共五章,将哲学概念、哲学分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大规律、五大范畴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出来,给读者展示了一目了然的哲学世界,让普通人不再对哲学望而却步。

艾思奇先生这种普慧的做法,对当时乃至现实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第二次读《大众哲学》我很兴奋,好像突然发现了光明的前途一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一直想把哲学的方法应用到我的工作和学习中,因为教育学生本身就是传承智慧,而哲学就是智慧的化身,在改造个人思想、指导行为规范方面既能提供世界观又能提供方***。

本书的作者应用了化繁为简的方法,将深奥的哲学原理经过通俗易懂的案例讲述出来,让人耳目一新,信心倍增。

比如第一章中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事例的分析,最后把枯燥的哲学概念顺其自然的引出来,告诉我们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思想方法;由此入门,再通过“两军对战”“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为什么会有不如意的事”等俗语讲述了哲学的分类,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其他的哲学门派的区别,让读者认清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哲学;第三章到第五章同样是通过“用照相做比喻”“ 卓别麟和--的分别”“ 是朋友还是豺狼”“ 无风不起浪”“ 追论雷峰塔的倒塌”“ 岳飞是怎样死的”“ 猫是为吃老鼠而生的”等等家喻户晓的比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专家口中的原理通俗易懂的论述出来,收为己用。

大众哲学读后感精选

大众哲学读后感精选

大众哲学读后感精选(2)推荐文章夏洛的网读后感600字左右热度:追风筝的人优秀读后感600字热度:小说白鲸读后感最新热度:清明上河图读后感五百字以上热度:皮皮鲁传优秀读后感300字热度:大众哲学读后感精选篇三艾思奇是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革命家,他一生刻苦学习,勤奋写作,为在中国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影响力非常大,被誉为“人民的哲学家”,毛泽东同志对艾思奇有过“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评语。

然而我们对于艾思奇却知晓得很少。

年前去了腾冲,到访了和顺小镇上的艾思奇故居,才猛然感觉这需要读的书、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了。

那一天在艾思奇故居,我们一行认真地听取讲解,细细地观摩实物,让我们对于艾思奇这位伟人有了全新的认知。

而他那本《大众哲学》,则是洛阳纸贵,当地也是很难买到。

第二天在腾冲的火山地质公园参观,结束后要乘车返回时,我意外地发现我的一位同伴手里拿着一本《大众哲学》,我有些惊喜若狂,立即追问他在哪儿买到的,当告知就是在出口处的一家书店里时,我立即拔脚往回跑,一气买了三本,自己留下一本,另外两本送给我的同伴。

艾思奇(1910年~1966年)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5~1936年任上海《读书杂志》编辑,1937年到延安后,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文委秘书长、《解放日报》副总编辑。

建国后,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艾思奇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注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和大众化,并积极与各种唯心主义哲学论战,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宣传毛泽东哲学思想方面亦有一定成就。

为适应中国革命斗争和群众的需要,艾思奇当年以满腔热情投入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工作,写下了许多通俗生动的哲学文章。

在他24岁时艾思奇就把自己的这一批文章汇编成《哲学讲话》出版,后来改为《大众哲学》的书名再版。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总是面临许多纷繁复杂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思考,需要求索,需要寻找一种智慧的方式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而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便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思考的方向。

在阅读完艾思奇的这本书后,我深感受益良多,下面我将就其中的几个触动我最深的观点进行分享。

第一个观点是艾思奇关于人类生存的思考。

艾思奇将人类的生存归纳为基本需求、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三个层次。

他认为,人类的生存不仅仅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也包括了社交上的需求以及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而这种层次性的需求关系,决定了人类在追寻幸福与满足感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层次需求的平衡。

其次,艾思奇提出了“大众哲学”的概念。

他认为哲学是智慧的追求,是人们思考和解答生活中终极问题的一种方式。

而大众哲学则强调了普通人也能参与哲学思考的重要性。

艾思奇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因此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视角去思考生活的问题,并给予自己独到的智慧。

大众哲学的核心在于强调了每个人都有参与和贡献思考的能力,这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三个观点是关于智慧的塑造和获得。

艾思奇认为,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学习和积累获得的。

他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智慧和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和智慧水平。

同时,艾思奇也提到了分享的重要性。

他认为,智慧是可以传递和分享的,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可以不断学习和成长。

最后,艾思奇还着重讨论了人类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观的塑造。

在大众哲学中,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意义,并且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强调了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鼓励人们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坚守自己的内心信念。

同时,艾思奇还提到,人类的幸福和意义不仅仅来源于个体追求,也包括了与他人的关系和社会的和谐。

因此,个体追求与社会责任的平衡成为了实现人类幸福的关键。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众哲学读后感(一)以前的我总以为哲学是抽象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而研究哲学更是被我认为是戴着厚厚的眼镜的老学鸠才能做的事。

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说过“人生观”、“世界观”等一些哲学里的术语。

可是当时我们就像听天书一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于什么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是无从知晓。

到了中学我们正式开始触到政治课,然而,面对教材哪些专业而晦涩难懂得词语时,我感到的是无比的纠结和烦恼,一句话看上好多遍才能懂更是让我对哲学产生恐惧的心理,并由衷的抵触。

前一段时间有人向我推荐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不得不承认,刚一听到要读有关哲学的书,那些痛苦而恐惧的学习哲学的经历顿时于脑海重现。

可是看了《大众哲学》我才真正的了解到其实哲学并没有我们相像中的那么深奥,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正如这本书所说“哲学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本没有什么神秘的,不过因为多数的哲学家都是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所以使一般人反糊涂起来,以为哲学太艰深难解了,没有方法可以和它接近。

这种错误的观念,似不能不说是由过去谈哲学的人所造成的。

” 他说哲学之所以显得高深,是因为哲学家们故意这样表现,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也许很多哲学家都是为了表现出自己的水平有多高就故意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使一般人很难以理解,这样自然就会感觉哲学很深奥了。

艾思奇作为一位革命战士,着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中国现代史上、中国哲学史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上,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等方面,其历史地位,应该说已得到了公认。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艾思奇,他的历史地位事实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大众哲学》时期就已经奠定。

以后的年代,作为战士与学者,艾思奇仍然在继续的奋斗中,这是历史,这一段历史已经写进了中国现代史和中国当代史中,也写进了现代和当代哲学史之中了。

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最通俗的笔法,运用日常谈话的体裁,融化专门的理论,从一件件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和一句句日常用语中引申出高深的哲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前的我总以为哲学是抽象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而研究哲学更是被我认为是戴着厚厚的眼镜的老学鸠才能做的事。

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说过“人生观”、“世界观”等一些哲学里的术语。

可是当时我们就像听天书一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于什么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是无从知晓。

到了中学我们正式开始触到政治课,然而,面对教材哪些专业而晦涩难懂得词语时,我感到的是无比的纠结和烦恼,一句话看上好多遍才能懂更是让我对哲学产生恐惧的心理,并由衷的抵触。

前一段时间有人向我推荐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不得不承认,刚一听到要读有关哲学的书,那些痛苦而恐惧的学习哲学的经历顿时于脑海重现。

可是看了《大众哲学》我才真正的了解到其实哲学并没有我们相像中的那么深奥,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正如这本书所说“哲学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本没有什么神秘的,不过因为多数的哲学家都是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所以使一般人反糊涂起来,以为哲学太艰深难解了,没有方法可以和它接近。

这种错误的观念,似不能不说是由过去谈哲学的人所造成的。

”他说哲学之所以显得高深,是因为哲学家们故意这样表现,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也许很多哲学家都是为了表现出自己的水平有多高就故意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使一般人很难以理解,这样自然就会感觉哲学很深奥了。

艾思奇作为一位革命战士,着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中国现代史上、中国哲学史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上,以及马克思
主义的中国化等方面,其历史地位,应该说巳得到了公认。

尽管,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也有自身的弱点和不足,然而这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了他的巨大的历史功绩,也难以取代他的历史地位。

艾思奇并非没有弱点和不足,人无完人。

然而,我们同样应当指出的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艾思奇,他的历史地位事实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大众哲学》时期就已经奠定。

以后的年代,作为战士与学者,艾思奇仍然在继续的奋斗中,这是历史,这一段历史已经写进了中国现代史和中国当代史中,也写进了现代和当代哲学史之中了。

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最通俗的笔法,运用日常谈话的体裁,融化专门的理论,从一件件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和一句句日常用语中引申出高深的哲学知识。

这样,哲学的观点就更容易渗透人们的思想和心灵,使大众的读者不必费很大气力就能够接受,从而让人们真切的体会到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举个例子来说,作者在关于唯心主义的议论中,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由我心生”,竟然推导出:“父母也是我心生的,不存在的,我也是我心生的”,这就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这句话的错误和荒谬。

可是按照以前教材对唯心主义的泛泛解释,我们对唯心主义其实并没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也就无法感受到它的错误所在。

以前曾听说过唯心主义最终导向了宗教,可我却不以为然。

然而,这个例子生动而形象,我顿时醒悟,原来,唯心真的可以引领人们走向宗教。

那么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呢?在我看来,哲学不仅是为了看清世界,更是为了改变世界,在改变中更好的看清世界,所以那种认为哲
学已发展到极致的理念可以说是可笑而幼稚的,因为哲学和其他科学一样是发展的科学。

可是中国有个可怕的倾向,就是把什么都形式化,如政治课。

每个学生纯粹的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政治,其创新从何谈起?尤其是哲学。

我从前非常讨厌政治课,因为教条式的背诵是我最讨厌的事,填鸭式是教学方式更是令我苦不堪言,可是后来后来在生活中我对哲学有了深深的体会,有了对哲学的思考,从而有了困惑,从而有了学习哲学的欲望。

我始终认为学习就是学会思考,我希望中国多一些思考者,实干家,少一些形式主义者。

这本书收到许多读者的好评,我认为其原因第一是紧扣民众最关心的现实政治问题来引发哲学思考。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人最关心的政治问题是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问题。

在谈到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时,艾思奇在谈了“悲观主义、宿命论、唯物主义、享乐主义”的世界观之后,进一步以抗战的“速胜论”、“亡国论”和“持久战”三种不同的“抗战观”来延伸分析“世界观”问题。

这本书适应了当时革命的需要,即适应了青年们在外有强敌侵略、内有激烈斗争的条件下,迫切要求科学思想的指导的需要。

而当时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担当起这一任务。

第二是因为他所传播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

科学的世界观是历史观的前提,世界观和历史观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前提,它把青年引向进步、引向革命是顺理成章的。

第三是因为这本书的风格对广大青年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深入他们的心灵深处,并引导他们以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而这又同艾思奇同志的
为人治学十分相似。

他坚持摆事实、讲道理的学风,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书中提供了大量日常生活中和科学中的生动活泼的材料并加以深入浅出的分析论证,而不是板着面孔,专门从事抽象的思辨与演绎;语言和概念通俗易懂,而不是深奥晦涩。

艾思奇用日常生活的事物来解释哲学原理,例如用“照相机”作比喻来说明“反映论”;用卓别林和希特勒的区别来解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原理”,很形象、很直观。

读罢这本书之后我不仅对哲学是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是有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深入的认识,这不仅能增强我个人的修养,提高我的逻辑性,思辨性,整体性,也坚定了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此书通俗易懂,每个高深的哲学知识都是从一件件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和一句句日常用语中引申出来的,用人们熟知的中国历史事例来剖析哲学道理,但其又不失哲学的根本,启发群众自身的感悟来学习哲学。

叶天骄
82
文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