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何谓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2)知识分子是古代读书人,或古代“士”的现代延续。古代读书人的抱负是要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帝)分忧,为民请愿,并且皇帝也确实会礼遇和尊重他们。从这个角度,现代中国社会已无知识分子。
今天我们在使用“知识分子”这个词时,它的涵义早已远远超出中国古代的“士”,与西方的用法也不完全相同,通常是指受过一定程度的专门教育、具有专业知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具有相应职称的脑力劳动者。
二、典型的知识分子具有那些基本特征
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知识分子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恩格斯指出:“当人的劳动生产率还非常低,除了必需的生活资料只能提供微少的剩余的时候,生产力的提高、交换的扩大、国家和法律的发展、艺术和科学的创立,都只有通过更大的分工才有可能,这种分工的基础是,从事单纯体力劳动的群众同管理劳动、经营商业和掌管国事以及后来从事艺术和科学的少数特权分子之间的大分工。”这就是说,知识分子是社会分工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的产物。由此而论,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就是“脑力劳动者”。
理清“知识分子”这个概念,可以从三个不同层面入手:第一,“知识分子”这个词指称的对象是什么?第二,典型的知识分子具有那些基本特征?第三,在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实际上包括那些人?
一、“知识分子”这个词指称的对象是什么?
不少中国学者认为“知识分子”这个词是西文的译语。台湾大学社会系的叶启政教授对此有比较详尽的讨论。按照叶启政的看法,“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来自西方。欧洲有关知识分子的概念有两个,就现行较常用的英文来说,一个是intelligentsia, 另一个是intellectual。这两个词分属东欧和西欧,含有不同的历史意义。intelligentsia来自俄国,1860年由作家波波里金(Boborykin)提出,专指19世纪30到40年代把德国哲学引进俄国的一小圈人物。当时的沙皇俄国相当落后,留学生带回西欧社会思想及生活方式,不满当时俄国的状况,或者满怀乌托邦的理想高谈阔论并模仿西欧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或者着手实际的社会改革,他们当中后来产生出不同的思想群体,如民粹主义、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新康德主义等。另有学者认为,intelligentsia这个词源于波兰,1844年即由李贝尔特(Karol Libelt)使用。当时的波兰有一个文化上同质性很高的社会阶层,他们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社会地位、价值体系都独具特色。这个阶层是拥有土地的城市贵族,与正在兴起的中产阶级有别,为了维持其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设立了一套自己的教育体系。在此体系中,学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突出培养强烈的领导意识与社会责任。由此环境培养出来的人非常重视自己的学历并以此为荣。后来这种贵族式的精神为波兰受高等教育的人所继承,他们勇于批判社会,以国家大事为己任。当波兰被列强分割时,这批人成为救国和反抗统治者的主要力量。因此,从intelligentsia这个词的历史含义来看,知识分子是一群受过相当教育、对现状持批判态度和反抗精神的人,他们在社会中形成一个独特的阶层。这个阶层及其传统特性在十月革命后已经逐步瓦解消失。苏联时代以及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先后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把知识分子定义为从事脑力劳动的专业人才,不再指具有强烈社会意识及批判态度的特殊阶层。西欧“知识分子”一词的来源与东欧不同。Intellectual来自法国,起源于1898年的德雷弗斯(Dreyfus)案件。左拉在1898年1月13日以《我控诉!》为题给总统写了一封公开信,呼吁重审德雷弗斯被诬案。第二天,这封公开信在《曙光》报上刊出,主编克雷孟梭用“知识分子宣言”(Manifeste des intellectuels)几个字来形容它。此后,只要一提intellectuels,人们就理解为主张或同情为德雷弗斯平反的作家、教授、新闻记者们,他们对时政和时局多所指陈訾议,是政治上激进色彩很浓的人。因此,法文中的intellectuels专指一群在科学或学术上杰出的作家、教授及艺术家,他们批判政治,成为当时社会意识的中心。这种传统渊源于法国大革命后一批受过教育的人。他们反抗当时社会既有的标准及措施,谈论、鼓吹实证哲学,具有相当浓厚的革命气息。这些人大都不在学术界,而是长年逗留在咖啡馆中高谈阔论,带有波西米亚圣徒(Messianic Bohemians)式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就此传统来看,intellectual没有社会阶层的含义,而注重个人心态及其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由于这两个词的历史含义有所不同,因而在现代英语中通常intellectual泛指“知识分子”,而intelligentsia则专指“知识阶层”。
知识分子问题
知识分子问题什么是知识分子《汉语大词典》:“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脑力劳动者。
如教授、工程师、医生、会计、编辑、记者、文艺工作者等。
”《现代汉语词典》:“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如科学工作者、教师、医生、记者、工程师等。
”这代表着一种流行观点。
“知识分子”是从学历与职业界定的,“较高文化水平”和“从事脑力劳动”是其识别标志。
但海外的解释与此不尽相同。
“知识分子”一词有两个来源。
1源自19世纪的俄国。
当时,一些有知识的俄国人接受了西方价值观念,并用以观察俄国现实,因而对俄国专制制度及其后果强烈不满,表现出改变现实的强烈责任感。
这些人被称做“知识阶级”。
根据别尔嘉耶夫在《俄罗斯思想》中的说法,“这个阶级的人们整个地迷恋于理想,并准备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坐牢、服苦役以至于被处死。
”“看看我的周围——我的灵魂由于人类的苦难而受伤”时,俄罗斯知识分子就诞生了。
2源自于法国。
1894年,法国发生了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
在这事件中,左拉等一批具有正义感的人士站出来为遭受诬陷的德雷福斯上尉辩护,并于1898年发表了左拉的《我控诉!》。
这篇文章被称做“知识分子宣言”。
由此可见。
上述“知识分子”并非是从文化水平和从事的职业划分的。
一个人如果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并从事脑力劳动,还不一定算得上是“知识分子”。
根据西方学界的一般理解,“知识分子”除了受过较多教育和献身于专业外,还必须深切地关怀国家、社会以至人类的一切利害。
也就是说,他们还需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社会良知,敢于伸张正义等。
知识分子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并创造文化知识的人,他们不仅是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应用者,而且是文化的发展者与创造者。
文明发展需不断地批判既有和探索未知,知识分子就是选择并承担了这种职责的人。
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前沿性知识往往产生于某些个别的大脑,因此在其开始常常是异端的、不同于大众的,但随着时间推移,却又往往被社会接受而流行。
但在这时,新东西又在某些头脑中产生了。
知识分子1
知识分子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国外的主流看法是,知识分子是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群体,是国外通称“中产阶级”的主体。
目前,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知识分子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主要以创造、积累、传播、管理及应用科学文化知识为职业的脑力劳动者,分布在科学研究、教育、工程技术、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等领域,是国内通称“中等收入阶层”的主体。
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政治性的概念和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将长期存在,最终将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差别的消失而消失。
1)知识分子是中国社会中四大劳动者之一: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即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专业技术劳动者。
如:教师、医生、工程师和科学家都是典型的知识分子。
2)知识分子是古代读书人,或古代“士”的现代延续。
古代读书人的抱负是要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帝)分忧,为民请愿,并且皇帝也确实会礼遇和尊重他们。
从这个角度,现代中国社会已无知识分子。
3)现代社会仍然有喜欢以知识分子自居的人,或以知识分子为敬语的习惯,一般指学历较高、读书较多的人。
4)知识分子的别名是臭老九,反映在元、文革及以后时期知识分子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低下。
5)党外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指在同时代社会劳动者中具有较高程度文化专业知识,并以创造、积累、传播文化专业知识为专门职业的脑力劳动者。
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分工和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不普及而在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一个社会脑力劳动者阶层。
知识分子条目补充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范畴。
作用一个社会阶层,它是在人类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的文化条件下产生的。
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知识分子的理解和界说颇为不同。
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语境中,知识分子又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政策的对象,其中的党外人士还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除了一般理论上的界说外,还有特定的操作性界定。
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现代的概念,一般认为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
知识分子属于“中产阶级的一部分”。
美国史学家霍夫斯塔德认为,知识分子之为知识分子,固然与他们具有专业知识或技术分不开,但只具有专业知识或技术,还只是脑力劳动者,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之为知识分子,在于他不是以知识来谋求生存,而在于他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抱有深深的敬意,具有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还在于他对人生、对社会、对事业抱有一种使命感、正义感,具有批判意识。
西方自古就有两个世界的划分,古希腊哲学家们关注真理世界而忽视现实世界,中世纪教士们则崇拜信仰世界而鄙弃世俗世界,他们与现代知识分子都有着精神上的隔膜。
真正作为西方知识分子精神之源的是启蒙运动推动下的文化俗世化所体现的一种崭新的现代精神,和基督教的传统不同,他们的理想世界在人家而非天上;和希腊的哲学传统不同,他们所关怀的不但是如何“解释世界”,而且更是如何“改变世界”,从伏尔泰到马克思都是这一现代精神的体现。
在人类文明的不同历史阶段,我们都能找到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原型.如果根据西方的标准,有人用中国文化中的“士”来概括知识分子概念。
那么什么是中国古代士人?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知识分子。
古代的读书人叫儒生、儒士,读书人做官就叫做士大夫。
知识分子必须是正直的人,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热心于对社会作出贡献,书读得多却用于做坏事,那就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由于这样的标准,在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路与归宿往往只有一条,就是投身政治,逐于仕途。
回顾历史,那些能够被我们所铭记于心的知识分子都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于是有了“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凌云壮志;即使是在和平的年代,亦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不管是教育家口中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还是思想家笔下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都是这些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感的强烈体现。
知识分子论:何为知识分子(1)
知识分子论:何为知识分子(1)何为知识分子?这是一个基本概念。
但要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困难的,从常识的意义上来说,所谓知识分子,就是“以知识为志业”的那些人。
我们不必过分纠缠这个定义的细枝末节,而是进一步指出知识分子具有三种基本的文化功能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公共型的知识分子”。
他们的写作最终是面向社会公众,向公众提供一整套关于世界认知与道德评价的公共知识体系。
因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经常倾听权威性的价值判断,阅读一些他们自己不能完成的知识文本,正好就有这么一类知识分子专门为他们提供各种文化消费作品,譬如新闻记者、评论家和作家就是其代表。
公共型知识分子的最大特点在于他们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经常认为自己就是宇宙真理的发现者和社会正义的维护者,但实际上他们真正谋求的是掌握公共舆论的权力。
我这里并不是贬低知识分子的道德责任,追求真理与正义应是知识分子的永恒使命,历史上所有伟大的知识分子都具备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只是反对知识分子以绝对真理和绝对正义自居,并自以为掌握了绝对真理和绝对正义而去批判社会,他们就会不自觉地陷进激进思想的深渊。
当知识分子陷入政治激情时,朱利安·班达称他们是“以捍卫诸如正义和理性等永恒不变的和大公无私的价值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已经为了实际利益而背叛了自己的使命”,他认为“公正、真理和理性只要不带实践目的就是知识分子的价值。
因此,对公正的崇拜只有坚持抽象的公正,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的态度”,而“对公正、真理和理性的激情(对理性的激情已完全不是理性了)——作为激情,已不再是知识分子的价值了。
”⑴知识分子应该冷静、理性地批评政府,但不应该把这种批评引向危险的社会对立。
因为知识分子都是站在某种立场上来批评政府,实际上他们并比政府掌握更多的实质的真理和正义,当他们声称自己能代表真理和正义时,其实就已背离了自己的理想。
所以,知识分子批评政府的底线是不作政治批判,因为那已经不是知识分子的固有职责了。
知识分子的定义
知识分子的定义
知识分子,是指拥有良好的素质、科学知识和文化修养的高智商的人。
其主要特征有:
①良好的道德修养:拥有聪明才智,心地善良、行动规矩,不贪心、
朴实勤奋,德高望重,有责任心,能够担负社会责任。
②智慧精深: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看清问题的实质和解决
问题的方法,有系统的思维、科学的见解、高明的处理能力,能综合
运用理论和实践,深入分析各种复杂的问题,有能力推进社会发展。
③思想国际化: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不只是容纳国外的新思想,更要
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想法,能够看待全球性的复杂问题,乐于同异观
者探讨、交流理念,更好地为国家站位。
④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有良
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异议的能力,有创新精神和原则,有宽广
的视野,思路开阔,避免依赖他人,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思考有
关问题,实现自己解决问题的目标。
⑤有足够的勇气和胆色:知识分子要有勇气和精神面貌,有在社会压
力下坚持自我信念,坚守理想和使命的毅力,具备勇于探索、勇于思
考、勇于尝试的胆识,能够不畏惧失败,征服困难拓展路径。
⑥有足够的坚强意志和知识渊博:要学会积极的思考方式,有强烈的认知力和深厚的文化修养,有宽广的世间视野,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思考问题,能与抗争,不畏艰苦,勇于接受挑战,能够迅速地寻找问题的原因,灵活有效地解决问题,不因外行而跟着外行。
什么是知识分子?
实性。在他所到的社会里,集体的真实性已不复能够认为没
有问题了。于是,他的追寻变为寻求他个人的认同。这也就
是说,他只能去找和他相同的个人,团体已经不可靠了。但
是,他发现这只能借着细心考查他与他用围之真实的和想象
中的人之关系才能得到。结果,哈姆雷特发现男女人们把最
维斯( Paul Weiss )说,真正的知识分子没有团体,而且没有什么朋友。赫钦士( Robert Hutchins )认为一个知识分子是试行追求真理的人。
这样看来,作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得付出生命的代价。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典型。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必须“只问是非,不管一切”。他只对他的思想和见解负责。他根本不考虑一个时候流行的意见,当然更不考虑时尚的口头禅;不考虑别人对他的思想言论的好恶情绪反应;必要时也不考虑他的思想言论所引起的结果是否对他有利。一个知识分子为了真理而与整个时代背离不算希奇。旁人对他的恭维,他不当作“精神食粮”。旁人对他的诽谤,也不足以动摇他的见解。世间的荣华富贵,不足以夺去他对真理追求的热爱。世间对他的侮辱迫害,他知道这是人间难免的事。依这推论,凡属说话务求迎合流俗的读书人,凡属立言存心哗众取宠的读书人,凡属因不耐寂寞而不能抱真理到底的读书人,充其量只是读读书的人,并非知识分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注释:
①Time,May 21,1965年
.
[2]F.A,Hayek,The Intellectual and Socialism,in The
Inte11ectuals,edited by George B.de Huszar,I11inois,1960,
什么是知识分子
龙源期刊网
什么是知识分子
作者:罗安宪
来源:《视野》2011年第16期
美国史学家霍夫斯塔德认为,知识分子之为知识分子,固然与他们具有专业知识或技术分不开,但只具有专业知识或技术,还只是脑力劳动者,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之为知识分子,在于他不是以知识来谋求生存,而在于他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抱有深深的敬意,具有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还在于他对人生、对社会、对事业抱有一种使命感、正义感,具有批判意识。
在西方古代,有为知识而知识者,有为真理而献身者,中国没有。
在古代中国,知识分子之出路与归宿似乎只有一条,就是投身政治,就是逐于仕途。
“学而优则仕”,优与不优的标准就是是否入仕、能否入仕,就是职务的升迁与地位的高下。
社会如是看,知识分子本身亦如是看。
(彭福平摘自《中国哲学史》)。
知识分子的定义
知识分子的定义郑也夫 一个概念被千百人亿万次地使用,并不说明这一概念已经具备了明确、公认的定义。
概念形成是抽象思维的起点。
不断重复一个不甚了然、含混模糊的概念,可以掩盖无知,但久而久之也使自己误以为认识了尚未认清的事物,从而陷于思维混乱,无法明确乃至深入地认识这一概念所包容和旁及的角色、事物和现象。
相反,对概念作出科学定义本身就反映出对这一角色、事物或现象的一定深度的认识,同时定义的形成又促进这一认识过程的进一步深化。
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知识分子”就是这样一个概念。
几乎在每一天的报刊上都可以十次、百次地见到它。
但如果我们问问每一位读者、甚至使用者(无论是报刊撰稿人,还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政府官员):什么是知识分子,恐怕未必都能得到确定的答复,更不会得到一致的答复。
更为遗憾的是,我国学者至今没有对之作出深入的探讨。
多数人似乎觉得这不是问题。
只有当他企图精确地定义它时,才会发现存在着那么多歧义、矛盾和混乱。
有知识的人都是知识分子吗?显然不是。
知识人人都有。
就自然知识而论,每个劳动者都有一些生产知识,没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是无法从事任何一项简单的生产活动的。
就社会知识而论,习俗、礼节、法律、规范是每个人都懂得一些的,否则一个人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不能从事任何社会交往,享受任何社会生活。
如果不从知识而从职业角度考虑,可以提出: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都是知识分子吗?从我国社会现状看,也不是。
比如,干部阶层是从事组织管理工作的。
即使某些时期宣传上强调“干部参加劳动,”也不过是为了提高他们对基层的认识,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便于组织管理。
从根本上说,干部的工作是需要更多知识的职业,其性质是劳心而非劳力的。
但若把我国目前的干部都视为知识分子恐怕是绝大多数人难于赞同的。
至少,干部阶层中相当比例的初中、高小文化程度者是难于算作知识分子的。
那么,具备了一些书本知识,即读书人,是否都是知识分子呢?在古代读书识字机会难得,读了书往往使一个人在职业、社会地位等方面大大地有别于不识字的人。
什么是知识分子
什么是知识分⼦ 知识分⼦是具有较⾼⽂化⽔平的,主要以创造、积累、传播、管理及应⽤科学⽂化知识为职业的脑⼒劳动者,分布在科学研究、教育、⼯程技术、⽂化艺术、医疗卫⽣等领域,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知识分⼦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知识分⼦的定义 (1)知识分⼦是中国社会中四⼤劳动者之⼀:⼯⼈、农民、⼠兵、知识分⼦,即知识分⼦是脑⼒劳动者、专业技术劳动者。
如:教师、医⽣、⼯程师和科学家都是典型的知识分⼦。
(2)知识分⼦是古代读书⼈,或古代“⼠”的现代延续。
古代读书⼈的抱负是要以天下为⼰任,为国(帝)分忧,为民请愿,并且皇帝也确实会礼遇和尊重他们。
从这个⾓度,现代中国社会已⽆知识分⼦。
(3)现代社会仍然有喜欢以知识分⼦⾃居的⼈,或以知识分⼦为敬语的习惯,⼀般指学历较⾼、读书较多的⼈。
(4)知识分⼦的蔑视名称是臭⽼九,反映在元朝、“”及以后时期知识分⼦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低下。
(5)党外知识分⼦,是指在同时代社会劳动者中具有较⾼程度⽂化专业知识,并以创造、积累、传播⽂化专业知识为专门职业的脑⼒劳动者。
知识分⼦是⼀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分⼯和⽂化教育、科学技术的不普及⽽在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个社会脑⼒劳动者阶层。
(6)公共知识分⼦(publicintellectual)是近⼀、⼆⼗年国际知识界讨论得很热的⼀个话题,但在中国知识界,似乎还是近⼏年出现的新主题。
为什么会有所谓的公共知识分⼦?⼀般认为,雅各⽐(Russell Jacoby)在1987年出版的《最后的知识分⼦》⼀书,最早提出了公共知识分⼦的问题。
在他看来,以前的知识分⼦通常具有公共性,他们是为有教养的读者写作的。
然⽽,在美国,20世纪20年代出⾝的⼀代,却成为了最后的公共知识分⼦。
⼤学普及的时代来临之后,公共知识分⼦被科学专家、⼤学教授所替代,后者仅仅为专业读者写作,随着公共知识分⼦的消亡,公共⽂化和公共⽣活因此也衰落了。
这意味着,知识分⼦的公共性之所以成为⼀个问题,与学院化、专业化时代的出现直接有关。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形态和时代使命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形态和时代使命王顺达一、何谓知识分子什么叫知识分子呢?简言之,就是读书人。
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是近代开放国门和科举制度解体的产物。
据研究,鲁迅在一九二七年发表的《关于知识阶级》是这一概念在国内的最早使用;但据笔者所知,最早对知识分子进行较系统阐述的,当首推夏丐尊发表于《一般》杂志一九二八年五月号上的《知识阶级的运命》一文。
文中认说:“所谓知识阶级者,是曾受相当教育,较一般俗人有学识趣味与一艺之长的人们。
学校教员、牧师、画家、医师、新闻记者、公署职员、文士、工场技师,都是这类的人物。
”作者还指出:“知识阶级的正体实近于幽灵,难以捉摸。
”①正因为知识分子“难以捉摸”,所以到现在也还没有定论。
综合目前的研究的成果,“知识分子”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受过相当程度的教育。
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识,且被时代认可为有知识的人。
其次,从事的主要职业是脑力劳动,靠自己的知识和智能为生,即所谓“无恒产而有恒心”、没有经济基础的人。
在春秋战国时代他们又被称为“游士”、“养士”。
这就是“皮毛理论”的来源。
第三,是思想和文化传统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
他们也以此自踞,所谓“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作任何事情往往是从自己的理想,或既定的道德原则出发,所谓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②第四,是时代的精神和灵魂,是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保守者、维护者,所谓“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忠实于自己的价值,所谓“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任何大的社会历史事件,不论是否与自己有没有直接关系,都要用自己的价值观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好恶、观点,被称为“社会良心”。
第五,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即使他们自称“不在其位,则不谋其政”,实际上,是“进亦忧,退亦忧”,“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③第六,还必须超越个人利害,超越社会的各种表象,对社会、对人类的历史命运和未来,具有一种普遍而永恒的关怀和同情,即所谓的“宗教精神”。
弗兰克·富里迪|怎样才是知识分子?
弗兰克·富里迪|怎样才是知识分子?怎样才是知识分子?弗兰克·富里迪著,戴从容译选自《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对知识分子的定义依据的常常是他们的职业。
有时,人们提出用大脑工作的人就是在从事着知识分子工作——在西方,越来越少的人从事体力劳动,因此那里成千上万的人从事着知识分子的工作。
除了教师、律师、科学家这类显而易见的人选之外,还有政府部门和私有部门的雇员这一名副其实的大军被雇佣来从事脑力工作。
然而,从事非体力职业的人并不必然就是知识分子。
就如罗恩·艾尔曼(Ron Eyerman)提出的,把脑力劳动者与知识分子区分开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知识分子这一身份“不是产生于与社会地位相关的兴趣,而是其他方面的兴趣”。
定义知识分子的,不是他们做什么工作,而是他们的行为方式、他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以及他们所维护的价值。
成为一个知识分子与谋生的方式无关。
刘易斯·科塞(Lewis Coser)提出,知识分子“为思想而活,而不是靠思想生活”。
艾尔曼重复了这一观点,说“知识分子也许靠思想生活,但他们也必须为思想而活”。
虽然为一种思想而活这种观念会让读者觉得过于理想化、毫无希望,它却是近几个世纪成千上万人行为的动因。
事实上,可以说不论人们对这类理想主义有什么异议,它激励了许多人,使他们看到了在严肃的日常现实之上存在着创造的可能性。
甚至成为一位学者也不直接等于成为一个知识分子。
就如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所说的,要想“拥有知识分子这一头衔”,文化生产者“必须把他们在特定文化领域里的特殊专长和权威用于这一领域之外的政治活动”。
从布尔迪厄的观点看,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人在跨出他的专业领域(物理学)时,运用了知识分子的权威,对国际政治状况作出评论。
他们作为知识分子的身份感部分地来自参与到超越了任何特定职业或兴趣的事务中。
怎样才算是知识分子
怎样才算是知识分子第一篇:怎样才算是知识分子怎样才算是知识分子?照时代周刊(Time)的时代论文所说,得到博士学位的人早已不足看作是知识分子。
即令是大学教授也不一定就是知识分子。
至于科学家,只在有限的条件之下才算是知识分子。
该刊在两个假定的条件之下来替知识分子下定义:第一、一个知识分子不止是一个读书多的人。
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必须有独立精神和原创能力。
他必须为观念而追求观念。
如霍夫斯泰德(RichardHofstadter)所说,一个知识分子是为追求观念而生活。
勒希(ChristopherLasch)说知识分子乃是以思想为生活的人。
第二、知识分子必须是他所在的社会之批评者,也是现有价值的反对者。
批评他所在的社会而且反对现有的价值,乃是苏格拉底式的任务。
一个人不对流行的意见,现有的风俗习惯,和大家在无意之间认定的价值发生怀疑并且提出批评,那末,这个人即令读书很多,也不过是一个活书柜而已。
一个“人云亦云”的读书人,至少在心灵方面没有活。
如果依照上列时代周刊所举的两个条件来界定知识分子,那末不仅中国的知识分子很少,即令在西方世界也是聊聊可数。
在现代西方,罗素是十足合于这两个条件的。
史迪文逊(AdlaiStevenson)显然是一个知识分子。
在中国,就我所知,明朝李卓吾勉强可作代表。
自清末严又陵以降的读书人堪称知识分子的似乎不易造一清册。
而且,即令有少数读书人在他们的少壮时代合于这两个条件,到了晚年又回头走童年的路,因此不算知识分子。
维斯(PaulWeiss)说,真正的知识分子没有团体,而且没有什么朋友。
赫钦士(RobertHutchins)认为一个知识分子是试行追求真理的人。
这样看来,作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得付出生命的代价。
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典型。
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必须“只问是非,不管一切”。
他只对他的思想和见解负责。
他根本不考虑一个时候流行的意见,当然更不考虑时尚的口头禅;不考虑别人对他的思想言论的好恶情绪反应;必要时也不考虑他的思想言论所引起的结果是否对他有利。
什么是知识分子
什么是知识分子?·殷海光·照时代周刊(Time)的时代论文所说,得到博士学位的人早已不足看作是知识分子。
即令是大学教授也不一定就是知识分子。
至于科学家,只在有限的条件之下才算是知识分子。
该刊在两个假定的条件之下来替知识分子下定义:第一、一个知识分子不止是一个读书多的人。
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必须有独立精神和原创能力。
他必须为观念而追求观念。
如霍夫斯泰德(Richard Hofstadter)所说,一个知识分子是为追求观念而生活。
勒希(Christopher Lasch)说知识分子乃是以思想为生活的人。
第二、知识分子必须是他所在的社会之批评者,也是现有价值的反对者。
批评他所在的社会而且反对现有的价值,乃是苏格拉底式的任务。
一个人不对流行的意见,现有的风俗习惯,和大家在无意之间认定的价值发生怀疑并且提出批评,那末,这个人即令读书很多,也不过是一个活书柜而已。
一个“人云亦云”的读书人,至少在心灵方面没有活。
如果依照上列时代周刊所举的两个条件来界定知识分子,那末不仅中国的知识分子很少, 即令在西方世界也是聊聊可数。
在现代西方,罗素是十足合于这两个条件的。
史迪文逊(Adlai Stevenson)显然是一个知识分子。
在中国,就我所知,明朝李卓吾勉强可作代表。
自清末严又陵以降的读书人堪称知识分子的似乎不易造一清册。
而且,即令有少数读书人在他们的少壮时代合于这两个条件,到了晚年又回头走童年的路,因此不算知识分子。
维斯(Paul Weiss)说,真正的知识分子没有团体,而且没有什么朋友。
赫钦士(Robert Hutchins)认为一个知识分子是试行追求真理的人。
这样看来,作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得付出生命的代价。
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典型。
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必须“只问是非,不管一切”。
他只对他的思想和见解负责。
他根本不考虑一个时候流行的意见,当然更不考虑时尚的口头禅;不考虑别人对他的思想言论的好恶情绪反应;必要时也不考虑他的思想言论所引起的结果是否对他有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知识分子并非一个职业性的阶层,而是 一个精神性的群体,这批人甚至有可能来自 不同的阶层:军官,教师等等,但他们在精 神气质上有共通之处。
知识分子的第二个源头是法国。1894年法国 德雷福斯上尉因其犹太人身份而遭受诬陷, 1898年,左拉起草一封给共和总统的信-- 《我控诉》,要求重审德雷福斯案。 后来这批为社会正义辩护,批判社会不义的 人士被他们的敌对势力蔑称为“知识分子”。 从此之后,受过教育,具有批判意识和社会 良知的人被称为知识分子。 可参阅伯恩斯《法国与德雷福斯事件》(江 苏教育,2006年版)
科塞:理念人
知识分子是为理念而 生的人,不是靠理念 吃饭的人。
科塞把批判态度的培养、在旷野中传道、谴 责权势看作知识分子的主要特征。他对知识 分子的定义是“在其活动中表现出对社会核 心价值的强烈关切,他们是希望提供道德标 准和维护有意义的通用符号的人”。 知识分子是“另有想法”的人,是精神太平 生活中的捣乱分子。
鲍曼:“阐释者”角色这一隐喻,是对典型 的后现代型知识分子策略的最佳描述。阐释 者角色由形成解释性话语的活动构成,这些 解释性话语以某种共同体传统为基础,它的 目的就是让形成于此一共同体传统之中的话 语,能够被形成于彼一共同体传统之中的知 识分子系统所理解。
四、知识分子在中国的变异
据《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 一书梳理, intelligentsia在汉语中的最早译 名是“知识阶级”,首次出现于1918年。 用知识分子对译intelligentsia首次出于1921 年的日语中。
孟子: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 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 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 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荀子:道尊于势。从道不从君。
道统与政统依存与冲突
相互依存:政统需要道统的支持,以证明它 不是单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道统也需要 借助于政统实现其理念或理想。 抗衡与冲突:公元前四世纪是道统与政统相 抗衡的高潮时代。其后冲突不断。
鲍曼:立法者或阐释者
立法者角色的获得是与启 蒙现代性的普遍主义、本 质主义和绝对主义的观念 相一致的。那个时期的知 识分子坚信,社会和历史 存在着某种普遍法则,历 史总是按照特定的因果律 来发展的,把握了这些普 遍法则,也就是为世界立 法,为社会立法。
现代国家通过对话语的政治控制,逐渐使得 知识分子非政治化了,知识分子在越加制度 化的学术中求得的自由表达,已经与社会现 实和大众有了距离。 知识分子立法的雄心遭到打击,他们因此转 变阐释者。
“士志于道”: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特征。
知识分子以道自任的精神在儒家表现得最为强烈。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 语· 里仁》)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 宪问》)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 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卫灵公》)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泰伯》)
三、关于知识分子的一些说法
曼海姆:自由漂浮的知识分子 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 科塞:理念人 萨义德:业余者 鲍曼:立法者或阐释者
曼海姆:自由漂浮的知识分子
他认为知识分子的两个基 本特征是:自由漂浮,非 依附性。 非依附性即不依附于任何 阶级或阶层,这是获得自 由漂浮的前提,也是获得 思想的自由和公正的条件。
萨义德:业余者
业余者对应于“专 业人士” 所谓业余者即保持 一种独立性。
“根据我的定义,知识分子既不是调解者,也 不是建立共识的人,而是全身投注于批评意 识,不愿接受简单的处方,现成的陈词滥调, 或迎合讨好、与人方便地肯定权势者或传统 的说法和做法。”
萨义德的其他说法
我一向觉得知识分子扮演的应该是质疑,而 不是顾问的角色。 老一辈的观念是:你可以既身为知识分子, 又与权力挂钩。这是我难以苟同的。我的意 思是说,我根本不相信一个人可以成为我所 定义的知识分子并且拥有一官半职。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第一,在理论上,知识分子的主要构成条件 已不在其属于一特殊的社会阶级,如“封建” 秩序下的“士”,而在其所代表的具有普遍 性的“道”。
第二,中国的“道”源于古代的礼乐传统, 这基本上是一个安排人间秩序的文化传统。 其中虽然也含有宗教的意义,但它与其他古 代民族的宗教性的“道统”截然不同。因此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开始管的就是凯撒的事。 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西方古代的情况
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商务印书 馆1996年版。 勒戈夫认为:知识分子一词出现在中世纪盛 期,从13世纪在大学中流行。指的是以思想 和传授其思想为职业的人。 知识分子尤其与学校教师群体联系在一起。 所以他们大都是学者和教授。
知识分子的性格特点
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性格执拗的人,冒有陷入 冥思苦索的危险。 知识分子在理性背后有对正义的激情,在科 学背后有对真理的渴求,在批判背后有对更 美好的事情的憧憬。
五四时期:现代知识分子传统的形成
鲁迅与胡适代表着知识分子的两种路径。 王彬彬:《风高放火与振翅洒水——鲁迅的 不骂蒋介石与胡适的敢骂蒋介石》,见《往 事何堪哀》。
从1942年开始,知识分子也成为被改造、受 打压的对象,甚至一度与“臭老九”划上等 号,致使这一概念与其指涉的对象也被贬义 化、丑化和妖魔化了 。
所谓知识分子的职能,是指他们在上层建 筑的领域发挥领导作用。葛兰西所理解的 “知识分子”不是单纯掌握知识的人,而 是那些掌握了知识财富并在一定社会结构 中参与领导上层建筑的人。 由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掌握国家 政权,成为领导阶级,并建立一个合理的 社会。因此,社会职能便将无产阶级与知 识分子这两个范畴联结起来,并成为理解 “有机的”的知识分子概念的钥匙。
B ,“传统的”知识分子和“有机的”知识 分子 “传统的”知识分子,是指在社会变动过程 中,凭借文化的持续传承而保持相对稳定地 位的知识群体。由于这种稳定性,从表面看 来,他们似乎可以超越具体的社会和阶级而 独立存在。 喜欢坐而论道,夸夸其谈。
有机的知识分子则是那些把自己与大众结合 在一起,用自己的哲学来引导大众的哲学 (常识)的知识分子--这正是“有机”一 词的含义,有机的实质是指知识分子与大众 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就是知识分 子的使命 。 葛兰西:成为新知识分子的方式不再取决于 侃侃而谈,那只是情感和激情外在和暂时的 动力,要积极地参与实际生活不仅仅是做一 个雄辩者,而是要作为建设者、组织者和 “坚持不懈的劝说者”
第三,知识分子不但代表“道”,而且相信 “道”比“势”更尊。所以根据“道”的标 准来批评政治、社会从此成为中国知识分子 的份内之事。 这种“言责”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时即已为官 方所承认。
第四,由于“道”缺乏具体的形式,知识分 子只有通过个人的自爱、自重才能尊显他们 所代表的“道”。此外别无可靠的保证。中 国知识分子自始即注重个人的修养,这是主 要的原因之一。(P107)
毛泽东的一些说法
许多所谓的知识分子,其实是比较最无知识 的,工农分子的知识分子有时倒比他们多一 点。 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 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都干净。 一些知识分子“到了革命的紧急关头,就会 脱离革命队伍,采取消极态度;其中少数人, 就会变成革命的敌人。
“哲学的突破”与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有极密 切的关系。因为突破的结果是所谓的“文化 事务专家”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显著的集团。 他们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最初型态。 1,“哲学的突破”为古代知识阶层兴起的一 大历史关键,文化系统从此与社会系统分化 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2,分化后的知识阶层 主要成为新教义的创建者和传衍者,而不是 官方宗教的代表。3,“哲学的突破”导致不 同学派的并起,因而复有正统与异端的分歧。
余英时观点
在公元前一千年之内,希腊,以色列,印度 和中国四大古代文明,都曾先后各不相谋而 方式各异地经历了一个“哲学的突破”的阶 段。 所谓“哲学的突破”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 宙的本质发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而这种认 识所达到的层次之高,则是从来都未曾有的。 (P28)
“哲学的突破”在中国表现得最为温和,因为 中国传统寄托在几部经书之中。此一传统经 过系统化之后,在宇宙秩序、人类社会和物 质世界,几个方面都发展出一套完整而别具 一格的看法。
参见方维规:《“Intellectual”的中国版本》, 《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五、什么是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具有怀疑意识、介入意识和批判意 识,而追求正义、守护理念、批判社会和谴 责权势则是他们的日常工作。除此之外,知 识分子的话语和行动还必须具有公共性,这 是区分知识分子与一般意义上的专家、学者、 作家的重要标志。
第一讲 知识分子概说
一
知识分子的传统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知识分子都是一 个近代或现代概念。 但在近现代以前,有无一个知识分子传统? 如果有,如何认识这个传统?
中国古代的情况
中国古代:士→士大夫→士人传统(大体相 当于今天知识阶层)。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版, 1987年)
这种看法很接近中国传统“士”的观念,亦 即“以天下为己任”的观念。 知识分子的困境:正是由于这种游离与漂移 的特性,所以知识分子极易招致失败。
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organic intellectual)
A,知识分子的界定问题 与职能问题
知识分子群体的界定有赖于一定的社会关系。 他说,工人的显著特征并不在于从事体力劳 动,因为体力劳动也需要智力活动的参与。 工人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被确定为工人的。 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肯定说,一切人 都是知识分子,但并不是一切人都在社会中 执行知识分子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