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何谓知识分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知识分子的职能,是指他们在上层建 筑的领域发挥领导作用。葛兰西所理解的 “知识分子”不是单纯掌握知识的人,而 是那些掌握了知识财富并在一定社会结构 中参与领导上层建筑的人。 由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掌握国家 政权,成为领导阶级,并建立一个合理的 社会。因此,社会职能便将无产阶级与知 识分子这两个范畴联结起来,并成为理解 “有机的”的知识分子概念的钥匙。
Fra Baidu bibliotek
科塞:理念人
知识分子是为理念而 生的人,不是靠理念 吃饭的人。
科塞把批判态度的培养、在旷野中传道、谴 责权势看作知识分子的主要特征。他对知识 分子的定义是“在其活动中表现出对社会核 心价值的强烈关切,他们是希望提供道德标 准和维护有意义的通用符号的人”。 知识分子是“另有想法”的人,是精神太平 生活中的捣乱分子。
三、关于知识分子的一些说法
曼海姆:自由漂浮的知识分子 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 科塞:理念人 萨义德:业余者 鲍曼:立法者或阐释者
曼海姆:自由漂浮的知识分子
他认为知识分子的两个基 本特征是:自由漂浮,非 依附性。 非依附性即不依附于任何 阶级或阶层,这是获得自 由漂浮的前提,也是获得 思想的自由和公正的条件。
西方古代的情况
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商务印书 馆1996年版。 勒戈夫认为:知识分子一词出现在中世纪盛 期,从13世纪在大学中流行。指的是以思想 和传授其思想为职业的人。 知识分子尤其与学校教师群体联系在一起。 所以他们大都是学者和教授。
知识分子的性格特点
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性格执拗的人,冒有陷入 冥思苦索的危险。 知识分子在理性背后有对正义的激情,在科 学背后有对真理的渴求,在批判背后有对更 美好的事情的憧憬。
B ,“传统的”知识分子和“有机的”知识 分子 “传统的”知识分子,是指在社会变动过程 中,凭借文化的持续传承而保持相对稳定地 位的知识群体。由于这种稳定性,从表面看 来,他们似乎可以超越具体的社会和阶级而 独立存在。 喜欢坐而论道,夸夸其谈。
有机的知识分子则是那些把自己与大众结合 在一起,用自己的哲学来引导大众的哲学 (常识)的知识分子--这正是“有机”一 词的含义,有机的实质是指知识分子与大众 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就是知识分 子的使命 。 葛兰西:成为新知识分子的方式不再取决于 侃侃而谈,那只是情感和激情外在和暂时的 动力,要积极地参与实际生活不仅仅是做一 个雄辩者,而是要作为建设者、组织者和 “坚持不懈的劝说者”
“哲学的突破”与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有极密 切的关系。因为突破的结果是所谓的“文化 事务专家”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显著的集团。 他们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最初型态。 1,“哲学的突破”为古代知识阶层兴起的一 大历史关键,文化系统从此与社会系统分化 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2,分化后的知识阶层 主要成为新教义的创建者和传衍者,而不是 官方宗教的代表。3,“哲学的突破”导致不 同学派的并起,因而复有正统与异端的分歧。
余英时观点
在公元前一千年之内,希腊,以色列,印度 和中国四大古代文明,都曾先后各不相谋而 方式各异地经历了一个“哲学的突破”的阶 段。 所谓“哲学的突破”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 宙的本质发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而这种认 识所达到的层次之高,则是从来都未曾有的。 (P28)
“哲学的突破”在中国表现得最为温和,因为 中国传统寄托在几部经书之中。此一传统经 过系统化之后,在宇宙秩序、人类社会和物 质世界,几个方面都发展出一套完整而别具 一格的看法。
这种看法很接近中国传统“士”的观念,亦 即“以天下为己任”的观念。 知识分子的困境:正是由于这种游离与漂移 的特性,所以知识分子极易招致失败。
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organic intellectual)
A,知识分子的界定问题 与职能问题
知识分子群体的界定有赖于一定的社会关系。 他说,工人的显著特征并不在于从事体力劳 动,因为体力劳动也需要智力活动的参与。 工人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被确定为工人的。 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肯定说,一切人 都是知识分子,但并不是一切人都在社会中 执行知识分子的职能。”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第一,在理论上,知识分子的主要构成条件 已不在其属于一特殊的社会阶级,如“封建” 秩序下的“士”,而在其所代表的具有普遍 性的“道”。
第二,中国的“道”源于古代的礼乐传统, 这基本上是一个安排人间秩序的文化传统。 其中虽然也含有宗教的意义,但它与其他古 代民族的宗教性的“道统”截然不同。因此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开始管的就是凯撒的事。 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五四时期:现代知识分子传统的形成
鲁迅与胡适代表着知识分子的两种路径。 王彬彬:《风高放火与振翅洒水——鲁迅的 不骂蒋介石与胡适的敢骂蒋介石》,见《往 事何堪哀》。
从1942年开始,知识分子也成为被改造、受 打压的对象,甚至一度与“臭老九”划上等 号,致使这一概念与其指涉的对象也被贬义 化、丑化和妖魔化了 。
二、近现代知识分子诞生的两个源头
知识分子(intelligentsia)一词最早来源于 俄文。19世纪中叶,俄国上流社会中的一批 人接受了西方教育,由此反观俄国当时落后 的专制制度,他们便觉得所处的社会极为丑 恶、不合理,产生了对现行秩序强烈的疏理 感和背叛意识。这样一批与主流社会有着疏 离感、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特别是道德批判 意识的群体,当时被称为知识分子。
萨义德:业余者
业余者对应于“专 业人士” 所谓业余者即保持 一种独立性。
“根据我的定义,知识分子既不是调解者,也 不是建立共识的人,而是全身投注于批评意 识,不愿接受简单的处方,现成的陈词滥调, 或迎合讨好、与人方便地肯定权势者或传统 的说法和做法。”
萨义德的其他说法
我一向觉得知识分子扮演的应该是质疑,而 不是顾问的角色。 老一辈的观念是:你可以既身为知识分子, 又与权力挂钩。这是我难以苟同的。我的意 思是说,我根本不相信一个人可以成为我所 定义的知识分子并且拥有一官半职。
关于“分子”
汉语中的“分子”本为“要素”和“成分” 的意思,后来又衍生出一种特殊的含义:一 个团体,组织或者社会阶层的成员。 进一步转义:成为后缀似的构形成分,用来 表示某种特定学说和理论的追随者。某些具 有共同信仰或者在同一知识领域中工作的团 体的成员。
积极分子 地富反坏右 胡风分子 反革命分子 极左分子
第一讲 知识分子概说
一
知识分子的传统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知识分子都是一 个近代或现代概念。 但在近现代以前,有无一个知识分子传统? 如果有,如何认识这个传统?
中国古代的情况
中国古代:士→士大夫→士人传统(大体相 当于今天知识阶层)。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版, 1987年)
鲍曼:立法者或阐释者
立法者角色的获得是与启 蒙现代性的普遍主义、本 质主义和绝对主义的观念 相一致的。那个时期的知 识分子坚信,社会和历史 存在着某种普遍法则,历 史总是按照特定的因果律 来发展的,把握了这些普 遍法则,也就是为世界立 法,为社会立法。
现代国家通过对话语的政治控制,逐渐使得 知识分子非政治化了,知识分子在越加制度 化的学术中求得的自由表达,已经与社会现 实和大众有了距离。 知识分子立法的雄心遭到打击,他们因此转 变阐释者。
毛泽东的一些说法
许多所谓的知识分子,其实是比较最无知识 的,工农分子的知识分子有时倒比他们多一 点。 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 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都干净。 一些知识分子“到了革命的紧急关头,就会 脱离革命队伍,采取消极态度;其中少数人, 就会变成革命的敌人。
第三,知识分子不但代表“道”,而且相信 “道”比“势”更尊。所以根据“道”的标 准来批评政治、社会从此成为中国知识分子 的份内之事。 这种“言责”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时即已为官 方所承认。
第四,由于“道”缺乏具体的形式,知识分 子只有通过个人的自爱、自重才能尊显他们 所代表的“道”。此外别无可靠的保证。中 国知识分子自始即注重个人的修养,这是主 要的原因之一。(P107)
鲍曼:“阐释者”角色这一隐喻,是对典型 的后现代型知识分子策略的最佳描述。阐释 者角色由形成解释性话语的活动构成,这些 解释性话语以某种共同体传统为基础,它的 目的就是让形成于此一共同体传统之中的话 语,能够被形成于彼一共同体传统之中的知 识分子系统所理解。
四、知识分子在中国的变异
据《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 一书梳理, intelligentsia在汉语中的最早译 名是“知识阶级”,首次出现于1918年。 用知识分子对译intelligentsia首次出于1921 年的日语中。
孟子: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 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 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 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荀子:道尊于势。从道不从君。
道统与政统依存与冲突
相互依存:政统需要道统的支持,以证明它 不是单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道统也需要 借助于政统实现其理念或理想。 抗衡与冲突:公元前四世纪是道统与政统相 抗衡的高潮时代。其后冲突不断。
俄国知识分子并非一个职业性的阶层,而是 一个精神性的群体,这批人甚至有可能来自 不同的阶层:军官,教师等等,但他们在精 神气质上有共通之处。
知识分子的第二个源头是法国。1894年法国 德雷福斯上尉因其犹太人身份而遭受诬陷, 1898年,左拉起草一封给共和总统的信-- 《我控诉》,要求重审德雷福斯案。 后来这批为社会正义辩护,批判社会不义的 人士被他们的敌对势力蔑称为“知识分子”。 从此之后,受过教育,具有批判意识和社会 良知的人被称为知识分子。 可参阅伯恩斯《法国与德雷福斯事件》(江 苏教育,2006年版)
“士志于道”: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特征。
知识分子以道自任的精神在儒家表现得最为强烈。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 语· 里仁》)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 宪问》)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 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卫灵公》)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泰伯》)
参见方维规:《“Intellectual”的中国版本》, 《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五、什么是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具有怀疑意识、介入意识和批判意 识,而追求正义、守护理念、批判社会和谴 责权势则是他们的日常工作。除此之外,知 识分子的话语和行动还必须具有公共性,这 是区分知识分子与一般意义上的专家、学者、 作家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