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 (1)

合集下载

1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

大家来挑战
干冰可以人工降雨,请你解释原因。
干冰吸热升华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温度较 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雨。
大家来挑战
课本65页上给出了水循环的科学.技术.社会,阅读课本 后回答水循环的过程。
除冬天外,水汽化变为水蒸气,水蒸气液化变成云 (云多了就会下雨),部分极端天气,雨遇到冷空气会凝 固变成冰雹。
精彩的世界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
升华: 家用防虫樟脑丸会慢慢消失,樟脑丸直接变为气态; 冬天冻着的衣服慢慢变干,冰直接变为气态的水蒸气; 干冰直接变为气态的二氧化碳。 凝华: 北方冬天玻璃上的冰花,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冰花; 北方秋天地上的霜,气态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霜; 北方冬天的雪,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雪
请解释下雪不冷消雪冷
下雪时,水蒸气凝华变成雪放热 消雪时,雪熔化变成水吸热
大家来挑战
干冰可以制造舞台的烟雾效果,请你解释原因。
提示:二氧化碳看不见,先思考烟雾究竟是什么?再 思考其中的物态变化。
干冰吸热升华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温度较 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烟雾),看起来就像烟雾 一样。
造雪机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什么?
凝固

作业
1.小明在冰雪节时去哈尔滨,发现冰雕是一种以冰为 主要材料来雕刻的艺术形式,但即使当地气温持续在 0℃以下,冰雕作品仍会一天天变小,这是由于冰雕 作品发生了 ( C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 凝华
作业
2.在北方,当气温降低到-50℃的时候,人们发现自己呼出来 的水蒸气会直接变成细小的雪花.物理学中把这种物态变化 叫做( 凝华 );
3.国外的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果蔬脱水的新方法--升华脱 水法,其原理是: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入低压的环境中, 使冰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在这个过程中,水果、蔬菜需 要(吸热)

3.4升华和凝华(原卷版+解析)

3.4升华和凝华(原卷版+解析)

3.4 升华和凝华(原卷版)考点直击典例分析+变式训练考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升华时要吸热。

注意(1)升华和凝华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两种状态之间直接的相互转化,中间并没有经过液体这个过程;(2)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典例1】(2022•山西模拟)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道上的雪是人工制造的。

利用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液滴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小液滴在落地前会变成小冰晶。

有关人工造雪与自然降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工造雪和自然降雪都是凝华现象B.人工造雪是凝固现象,自然降雪是凝华现象C.人工造雪和自然降雪都需要吸热D.人工造雪需要吸热,自然降雪需要放热【典例2】(2022•响水县一模)小华将一些干冰(约﹣76℃)放入一个干燥的空金属易拉罐内,过一会儿易拉罐外壁上部出现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同时易拉罐外壁下部出现小冰晶,这是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的过程中要热量。

【变式训练1】(2022•徐州二模)下列现象中吸放热情况与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相同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变式训练2】(2022•蓬江区校级开学)干冰的制取方法是将气态的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处理直接变成固态二氧化碳,该过程的物态变化是;干冰暴露在常温下时,它会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的淡淡白雾,是干冰吸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以上3空都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考点2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钾、干冰、硫、磷、樟脑等物质都有很显著的升华现象,冰冻衣服风干也是升华现象。

【典例3】(2022•丰县校级一模)“霜前冷,雪后寒”。

雪后寒冷主要是下雪后发生了()A.凝固B.液化C.凝华D.升华【典例4】(2021秋•天心区期末)每年到了秋季,气温变化较大,儿童极易感冒发烧,为了降温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在额头贴“退热贴”。

专题2.4 升华和凝华(解析版)

专题2.4 升华和凝华(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同步提高必刷题训练第2章物态变化2.4升华和凝华◆要点1 升华(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特点:升华吸热。

(3)举例:衣柜里樟脑球,时间久了会变小;灯泡里的钨丝时间久了会变细;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

◆要点2 凝华(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特点:凝华放热。

(3)举例:地上的霜、树枝上的雾凇、玻璃上的窗花。

◆要点3 生活应用(1)人工降雨:关于人工降雨原因: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熔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2)舞台烟雾:关于舞台“烟雾”的之谜: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迅速升华降温,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3)储藏食物、医学手术: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还没有残留物。

利用该特点,可以用来作强制冷剂,用来储藏食物或用在医学研究上,现代医学中的“冷冻疗法”就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在部分组织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迅速降温,使其组织坏死。

Δ基础题系列◆1.(2018•重庆)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B.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C.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D.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答案】:A【解析】: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A符合题意;B、露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不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不合题意;D、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2.(2019•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A.冰棍“冒”出的“白气” B.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C.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 D.北方寒冷的冬天洒水成冰【答案】:C【解析】:A、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B、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C、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是固态的钨,变成钨蒸汽,是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故C正确;D、北方寒冷的冬天洒水成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3.(2019•枣庄)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C.雾的形成 D.霜的形成【答案】:D【解析】:A、河里的冰化成水,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及答案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及答案

升华和凝华(一)一、选择一、暮秋的早晨会显现霜,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而成的小冰晶.A. 升华B. 凝固C. 凝华D. 液化2、湿衣服挂到-20℃的室外, 结冰后会慢慢变干, 缘故是发生了()A. 蒸发B. 升华C. 凝华D. 凝固3、下列各组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放出热量的是()A.液化和凝华B.熔化和汽化C.凝固和升华D.凝固和熔化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只有在0℃以上才能汽化B.升华实际上包括熔化和汽化两个过程C.烧开水时从壶嘴里冒出来的“白气”实际上是小水珠D.0℃的冰比0℃的水要冷,也确实是它们的冷热程度不同二、填空一、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进程中要热;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进程要热.二、在烧瓶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过一会儿碘颗粒没有了,而瓶的底部也没有液态的碘显现,这说明碘发生了现象,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弥散在瓶内.冷却一会儿再看,瓶内也没有液态的碘,但瓶壁上却附着固态的碘,这说明碘蒸气发生了现象,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3、在严冬,早晨走进教室时会看到窗玻璃上有冰花,这是由水蒸气发生而形成的.冰花出此刻玻璃的侧(填“内”或“外”).4、在大规模的食物运输中,要采取降温方法避免食物变质.但是,利用电冰柜是不可能的.常常是在密封的食物袋周围放些干冰,利用干冰的升华来使食物降温六、人工降雨的大致进程是如此的:一样是用飞机或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人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专门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慢慢变大,碰到暖气流就为水滴,与原先的水滴一路下落形成雨.升华和凝华(二)1. 暮秋的早晨会显现霜,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而成的小冰晶.A. 升华B. 凝固C. 凝华D. 液化2. (2012 •鄂尔多斯中考)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能够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说明,以下说明错误的选项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时,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C.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D.从冰箱中刚取出被冷冻的雪糕,雪糕周围有“白气”,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3. (2021 •宿迁中考)以下关于物态转变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升华现象B.烧开水时茶壶嘴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C.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的过程中需要吸热D.用冰块来保鲜食品是利用冰块熔化放热4. (2021 •黄石中考)“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经柔的雪,一样的水分子,装扮着咱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道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明白得正确的选项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5. (2002 •陕西中考)在以下几组物态转变中,都吸收热量的是()A.凝固、液化B.液化、汽化C.熔化、液化D.汽化、升华6. (2021 •阜新中考)很多冰箱冷藏室里的食物若是不用塑料袋包装会变干,这是______现象;冷冻室内周围会有霜形成,这是______现象;用湿手摸冷冻室里的冰块会粘手,这是______现象.(以上均填物态转变的名称)7. 你必然做过或观看过对碘粒加热的实验。

升华和凝华1

升华和凝华1

升华和凝华1一、选择题1.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2.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雪飘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A.初夏,清晨林中弥漫白雾B.俗话说“水缸穿裙子,老天要下雨”C.严冬天气,冰冻的衣服变干D.深秋,玉溪出水口生态公园大道两旁的柿子树上的柿子挂满了白霜5.在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时,会看到碘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固态→液态→气态 B.液态→气态→固态C.气态→固态→液态 D.固态→气态→固态6.某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

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7.如图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

以上解释中()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8.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9.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

常见的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

常见的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

常见的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一、升华现象概述升华是指固体物质在不经过液态的情况下,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

这一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是固态到气态的直接转变,中间没有液态过程。

二、固体直接变气体升华的核心特点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跳过了液态这一中间状态。

这种转变通常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发生,这一温度称为升华点。

三、碘、樟脑丸的例子1. 碘的升华:碘是一种常见的升华物质。

在常温下,碘是固态的紫黑色晶体,但当对其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它会直接变为紫色的碘蒸气,而不经过液态。

2. 樟脑丸的升华:樟脑丸(主要成分为樟脑)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变小甚至消失,这是因为樟脑丸直接从固态升华成了气态,弥漫在空气中。

四、低温下常见的升华尽管升华通常需要加热来实现,但也有一些物质在低温下也能发生升华。

例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直接从固态升华成气态,这也是干冰经常被用于舞台特效的原因。

五、凝华现象概述凝华与升华相反,是指气体物质在不经过液态的情况下,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这一过程会放出热量,是气态到固态的直接转变。

六、气体直接变固体凝华的核心特点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同样跳过了液态这一中间状态。

凝华通常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和压力条件。

七、霜、冰冻窗花的例子1. 霜的形成:在深秋或冬季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条件下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

2. 冰冻窗花:在寒冷的冬季,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直接在玻璃表面凝华成冰晶,形成美丽的窗花。

八、高温下凝华现象虽然凝华现象更多地与低温相关联,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高温也能导致凝华。

例如,在某些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气体可能会直接凝华为固体。

总之,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状态转变的两种特殊形式,它们分别描述了固体与气体之间以及气体与固体之间的直接转变。

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随处可见,对理解物质的基本属性和状态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升华和凝华(1)

升华和凝华(1)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温故知新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_态,叫液化.________和________是液化的两种方法.2.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_________现象.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_________,它的温度_________.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不同液体的_________不同.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________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A.草地上露水的形成B.夏天冰雹的形成℃的环境中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冰发生了而变成了水蒸气,在寒冷的冬夜,玻璃窗上会出现冰花,它是形成的。

7、在箱子里放卫生球用来防虫蛀,过几个月后,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这一物理现象是:()A升华 B.汽化 C.蒸发 D.熔化8、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A.凝固而成的B.凝华而成的C.液化而成的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9、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0、关于霜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在物体上形成了霜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物体上形成了霜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在物体上形成了霜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再凝固在物体上形成了霜11、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早晨有浓雾B、放在碗里的冰块化成水,最后变没了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1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铁水被铸成工件B.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D.冰箱内的饮料结冰13、寒冷的冬天,房间门窗玻璃的内表面往往会结层冰花,这是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液化 B. 升华 C. 凝固 D. 凝华14、下列物态变化都吸热的是()A.熔化、汽化、升华 B.汽化、凝固、液化C. 凝固、液化、凝华 D.凝固、汽化、凝华15、把温度为-5 ℃的冰块放入盛有0℃的水中,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则( )A.冰的质量增加 B.冰的质量减小 C. 冰的质量不变 D. 都有可能16、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效果,这种烟雾是()A、向舞台喷射的烟雾B、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雾C、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放热B、雪人没有熔化却体积变小了,是雪人升华了C、刚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特别冷,是因为水蒸发放热D、天冷时呼出“白气”,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8、以下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春天到了,冰雪消融B、初夏,林中白雾弥漫C、清晨,草叶上的露珠D、深秋,果实上挂满了霜19、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B、水沸腾前气泡上升时变小C、夏天,从冰霜里取出的啤酒外面会出现小水珠,怎么也擦干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20、对冰水混合物加热时可能的情况是()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冰和水的温度都升高D、冰熔化成水,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2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冬天有雾淞美景是凝华现象B、升华有致冷作用C、夏末的露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D、液化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能发生22、说理题俗话说:“下雪不冷融雪冷”,这是为什么呢?。

升华和凝华 (1)

升华和凝华 (1)
广州市第五十二中学 吕慧贞
复习
? —? ? —?
气态
液化 —放
汽化 —吸
液态
熔化 —吸
固态
凝固 —放
分组实验: 碘的升华和 凝华
常见的升华 和凝华现象
阅读 《科学世界》
小结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 华 2.凝华: 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
华 二、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巩固练习
(1)灯泡中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这是由于
钨丝在高温下会产生_____现象,玻璃泡发黑
则是由于钨蒸气遇冷时______的结果。
巩固练习
(2)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 往往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在窗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出现在窗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出现在窗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巩固练习
(3)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 是它遇热____时要____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 的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
二氧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不易燃烧。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1)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1)

问题:(1)第一幅图片中叶子上是什么?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吗?另一幅图片窗户的玻璃上呢?
(2)同学们它们是怎样形成的?你们知道吗?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它们的形成过程,那这节课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学完了六种物态变化,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师生共同总结:六种物态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如图:
随堂练习:
1.夏天,当我们从冰箱里拿出冰棍时,会发
现冰棍表面有就层“白粉”,这是______现象;同时看到冰棍冒“白气”, 这是______现象;放在杯子中过段时间后,冰棍会化成水,这又是______现象。

升华和凝华(1)

升华和凝华(1)



填空题
11.热升华技术属于一种特种打印,是传统 打印技术的一次突破。热升华打印出来的 图像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其效果可与印 刷品媲美。热升华打印是在高温下使色带 上的油墨(颜料)受热___升__华___,渗入物体 的表面,温度降低后会发生_____凝___华,即形 成色彩亮丽的图像。热升华的图像经久耐 用,图像不会脱落、龟裂和褪色(均填物 态变化名称)。
A.春雨天晴,路面变干 B.盛夏季节,天降冰雹 C.深秋清晨,薄雾弥漫 D.寒冷冬日,冻衣晾干
巩固练习
2.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下 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 D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薄雾缥缈 C. 秋天,露珠晶莹 D. 冬天,雾凇簇簇
巩固练习
3.(2023•荆门)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 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
液态
气态
凝固 放热
液化 放热
?
物质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吗?
探究活动:升华和凝华
思考:碘在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吸放热
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
加热后碘是什么状态?
升华吸热
固态 变化条件:吸热
气态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
探究活动:升华和凝华
思考:碘在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吸放热
冷却前碘是什么状态?
1、灯泡为什 么会变黑?
2、黑色的物质 是怎么形成 的?……
生活中物理现象
钨丝 固态
吸 热
升升华华
? 钨蒸气 气态

热 凝华
钨的 颗粒
固态
学以致用
谚语:霜前冷,雪后寒
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若气温偏高,则 无霜生成,因此,“霜前冷”是必然的。 “雪后寒”是因为雪熔化时需要从空气中吸收 大量的热量,导致气温降低,使人觉得寒冷。

升华和凝华(考点解读)(原卷版)

升华和凝华(考点解读)(原卷版)

3.4 升华和凝华(考点解读)(原卷版)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升华时要吸热。

注意①升华和凝华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两种状态之间直接的相互转化,中间并没有经过液体这个过程;②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2、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例如碘化钾、干冰、硫、磷、樟脑等物质都有很显著的升华现象,冰冻衣服风干也是升华现象。

3、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冬天“窗花”是凝华现象,日光灯管两端变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生产的。

4、水的三态变化(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等,也就是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3)水的三态变化图:【考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典例1-1】(2023•衡水模拟)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昆虫身上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会吸热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冒白气”,是汽化现象,会放热C.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凝华现象,会放热D.植物上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会吸热【典例1-2】(2023•蚌山区三模)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乘组返回地球。

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在夜间严寒天气回家,返回舱在返回途中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表面局部温度最高可达上千摄氏度,这时舱外的防热涂层升华脱落,(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确保舱内航天员安全。

【变式1-1】(2023•南皮县校级模拟)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要放热,这是汽化过程B.抹在黑板上的水迹过段时间会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放热D.夏天用冰块给运输中的食物降温,这是应用了冰块熔化吸热【变式1-2】(2023•济源二模)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

升华和凝华教案(1)

升华和凝华教案(1)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的语言实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水平。

(2)根据观察结果实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结合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理解。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通过液态这个过程。

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教学媒体
投影设备、教学课本
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锥形瓶、瓶塞、枯树枝、樟脑丸、火柴、投影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2.4升华和凝华
一、实验探究-----人工造“雪”
二、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升华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凝华时要放热。

三、人工降雨:
升华—→凝华—→熔化。

3-4《升华和凝华》及本章复习(学生版)

3-4《升华和凝华》及本章复习(学生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讲练考全优学案第三章《物态变化》 3.4《升华和凝华》及本章复习(学生版)一.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由______态_________变为_____态的过程,_____热。

(记忆:容易升华的物质:钨、_______、_______、樟脑丸、_______、冰)②凝华定义:物质由______态_________变为_____态的过程,_____热。

(记忆:容易凝华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水蒸气)【讲练1】前段时间某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_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而熔化为雨滴落到地面。

(本题前两空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讲练2】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诗经•蒹葭》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句,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后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讲练3】晾衣服时将衣服充分展开干得快,这是利用增大液体_________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从冰箱里拿出的易拉罐放置一会儿表面变得湿漉漉的,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成小水珠;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这是因为樟脑丸发生了_________(后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讲练4】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__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形成过程中需要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厨房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通过_________的方式变为液态存储在气罐中的。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升华和凝华》教案篇1一、说教材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学问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同学留意,学校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观察,而难于直接观看到。

本节是在同学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同学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育他们的科学探究力量。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同学:每组一个碘升华器、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老师:酒精灯,火柴,碘、细线、锥形烧瓶,铁架台,多媒体课件,新、旧白炽灯各一个三、说同学同学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学问,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老师应设计有利于同学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究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育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力量。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五、说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洁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同学进一步把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看、分析和概括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同学形成情愿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先播放《奇异的大自然》剪辑录象,片中有云、雨、露、雾、霜、雪、雹,然后让同学说出其中自然现象的名称,最终请同学分析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未知的现象引发同学提出问题。

这样既复习了旧学问,又自然地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下有六个三级主题,其中第五个三级主题的第一点是要求同学通过试验来探究物态的变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而且还应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3.4升华和凝华1

3.4升华和凝华1

解析: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后,瞬间升华吸 热,使周围温度迅速降低,周围空气 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是 我们所见到的“烟雾”。
飞机播洒干冰实现“人工降雨”
结 冰 的 衣 服 也 晾 干 了 衣箱中的樟脑 球变小了 清固 新体 剂空 气 变雪 小人 了没 有 融 化 却
雾凇
在北方寒冷的冬天,玻璃窗的表面会结出冰花。
“回南天”, 窗玻璃上出现 小水珠
C
D
7、填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并说明吸、放热情况: A. B. C. D. E. F. G. H. I. J. 升华 ,_____ 吸 热; 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_______ 升华 ,_____ 吸 热; 卫生球变小了 _______ 放 热; 凝华 ,_____ 霜的形成 _______ 液化 ,_____ 放 热; 雾、露的形成 _______ 凝固 ,_____ 放 热; 水结冰 _______ 汽化 ,_____ 吸 热; 夏天湿衣服被晒干 _______ 熔化 ,_____ 吸 热; 冰化成水 _______ 放 烧开水时壶嘴喷出“白气” 液化 _______, _____热; 凝华 ,_____ 放 热; 冬天玻璃窗上结的冰花 _______ 凝华 放 冰棒上的“白粉” _______, _____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将下列现象与相应的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来 雪糕 化了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洒水的地面变干了
樟脑丸越放越小 树枝上生成霜 用铁水浇铸工件 蒸锅上方生成“白气”
升华
凝华
综合发散题
8、炎热的夏天,小华为了解渴,去买了一支冰 棒。一打开包装袋,小华就看到冰棒冒“烟”了; 硬梆梆的冰棒上还沾着很多白花花的“粉”;因 为临时有点事,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等忙 完回来一看,茶杯外壁出“汗”了。你能用所学 的物理知识为小华解释这些现象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
1. 下面关于云、露、雾、霜形成的叙述中,准确的是
(A )
A. 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 和凝华成小冰晶而形成的。
B. 雾是浮在浮尘上的空气液化形成的。 C. 露是云中的小冰晶熔化成为小水滴 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为小水珠,而后又 凝固成小冰晶
巩固练习
2.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 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
5.冬天的早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
现冰花,下面说法准确的是( A

A. 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 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 出现在窗的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 出现在窗户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6.实验室要制造一个低温而又干燥的环境,能
够采用下列措施中的( D )
I. 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一层冰花 (凝华放热)
雪糕化了 熔化
洒水的地面变干了 汽化 窗上的冰花 凝华 蒸锅上方生成“白气” 液化
自来水管出“汗” 液化 雾的形成 液化 雪的形成 凝华 露的形成 液化 霜的形成 凝华
思考
阅读65页“水循环”回答:云、雨、雪、
பைடு நூலகம்
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你知
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雪?





云(液化)
雨(液化)
雪( 凝华)
雾(液化)
霜 (凝华) 露 (液化)
4.填上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消失:__升__华______ 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在铁丝网上结成 针状的霜: ___凝__华_____ 夏天冰棒冒着“白气”: __液__化______ 冬天冰冻的衣服自然凉干: ___升__华_____
达标训练
1. 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 放热情况。 A. 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升华吸热) B. 卫生球变小了 (升华吸热) C. 霜的形成 (凝华放热) D. 雾、露的形成 (液化放热) E.水结冰 (凝固放热) F.夏天衣服被晒干 (汽化吸热)
G.冰化成水 (熔化吸热) H.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液化放热)
A. 大量冰块熔化吸热 B. 用喷雾方法来加速蒸发吸热 C. 用电风扇吹风散热 D. 用“干冰”升华吸热
7.装有少量碘的烧瓶,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 后,瓶内固态的碘消失,而充满了紫色的碘 蒸气;停止加热,碘蒸气慢慢消失,烧瓶里
出现碘粉末颗粒,这个现象说明( C )
A. 升华、凝华都要吸热 B. 升华、凝华都要放热 C. 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D. 升华要放热,凝华要吸热
是怎样形成的? 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
在秋末、初冬时节,你见过吗? 它是怎样形成的?
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经常出现 在吉林松花江畔的自然现象,与桂林 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 国四大奇观。
前面我们学习了固态与液态之间、 气态与液态之间的物态变化。
气态
? ?
固态
凝固 熔化
液态
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能够直接相互转化呢?
室内 凝华
水蒸气(冷的玻璃)冰花


雾淞
凝华


蒸 气
(遇冷)
冰 晶
凝华 凝华
干 冰 的 应 用
你能回答吗?
你一定看过中央电视台文艺晚会 吧,向舞台上喷洒干冰,能产生缕缕 青云或淡淡薄雾,这种特殊效果是如 何产生的?
舞台上的“雾”是怎么造出来的?
舞台上喷出的干冰瞬间升华,从周围 吸热,导致温度下降,周围的水蒸气 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即 我们所见到雾。
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C)
A.熔化和汽化 C.凝固和凝华
B.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
将下列现象与相对应的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来
雪糕 化了 洒水的地面变干了
樟脑丸越放越小 树枝上生成霜
用铁水浇铸工件 蒸锅上方生成“白气”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1、(2010·南通中考)下列物理现象中, 属于升华的是 ( D )
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自学向导
阅读教材92页~93页
• 1、什么叫做升华? • 2、什么叫做凝华? • 3、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升华现象? • 4、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凝华现象? • 5、升华和凝华分别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小测验
• 1、物质从固态_直__接__变成气态叫__升__华__。 • 2、物质从气态_直__接__变成固态叫__凝__华__。 • 3、像_熔__化_和_汽__化_一样,升华需要_吸__热__。 • 4、像_凝__固_和_液__化_一样,凝华需要_放__热__。 • 5、下列属于升华现象的是:___B____; • 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___C__E__。 • A.春天到了,冰雪消融; • B.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了; • C.清晨花草上“打霜”; • D.锅里的水烧干了; • E.玻璃窗上的“冰花”.
A.初夏,清晨林中弥漫白雾 B.俗话说“水缸穿裙子,老天要下雨” C.衣柜中樟脑丸放置一段时间后变小 D.深秋,公园大道两旁的柿子树上的 柿子挂满了白霜
方便面里的脱水蔬菜是由新鲜蔬菜除去 水分制成的,利用“升华脱水法”制取的 脱水蔬菜在食用时能保证其新鲜的味道.下 列做法采用了“升华脱水法”的是( ) C
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干冰简介 干冰是在一个大气压下以-78.5oC存有的固体二氧
化碳。在常温下能够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干冰
在饮料中加入干冰
樟脑球 玻璃上的冰花
霜 雾凇
一直冰冻的衣服也能干
用久了的白炽灯
白炽灯用久了灯泡会发黑,这是因为钨丝受热发 生了( 升华)现象,而钨蒸气又在灯泡壁上发生了 ( 凝)华现象的缘故。
2、(2010·济宁中考)祖国山河一年四
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
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c)
3、实验室要制造一个低温而又干燥的
环境,能够采用下列措施中的 ( ) D A.大量冰块熔化吸热 B.用喷雾方法来加速蒸发吸热 C.用电风扇吹风散热 D.用“干冰”升华吸热
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C)
实验探究记录
2、实验过程中,给烧瓶里的碘加热,杯中看到什么 现象? 有无液态碘出现?
紫色的碘蒸气充满了烧瓶,无液态碘出现。
3、停止加热,在烧瓶壁看到了什么现象? 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在烧瓶壁上看到 附着一层固态的碘。
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加热时,碘升华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冷却时,碘凝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5、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