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一、工程概述1、工程概况1.1、XX隧道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同乐村境内,进口里程为DK475+460,出口里程为DK476+596,隧道纵坡为单面下坡,坡度为-3.2‰。

XX隧道全长1136m,围岩类别全部为Ⅴ级围岩。

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明洞部分采用明挖法开挖。

本隧为客运专线双线隧道,设计行车速度200km/h及以上。

采用有碴轨道,有碴轨道结构高度为766mm,建筑限界采用通隧(2005)0301-05图。

1.2、隧道区内地层自上而下主要有:山坡顶层为粉质黏土夹碎石,局部碎石土,黄褐色,硬塑,厚0.5~6.8m。

下覆基岩为石炭系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互层,局部夹煤层,红褐~灰黑色,全~强风化。

1.3、遂区内无特殊岩土,隧道穿越围岩为Ⅴ级围岩,节理缝隙发育,岩性较破碎,同时隧道存在浅埋偏压现象,雨季地表谷地地表水下渗,地下水水量较大,在炭质页岩及浅埋地段围岩易软化变形,甚至坍塌、冒顶,隧道进出口边坡遇水软化易坍滑,设计时应做好排水措施、加强支护;隧道洞身穿越含炭质页岩、煤系地层,需加强通风及瓦斯监测。

2、施工平面布置施工平面布置详见附图1、附图2。

3、施工要求3.1、安全要求:杜绝安全一般A类及以上事故,杜绝责任职工死亡事故,杜绝责任火灾爆炸事故,杜绝责任工程质量大及以上事故。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

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

3.2、质量要求:保证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开通速度不低于1.1倍线路设计速度;在合理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隧道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满足不少于100年设计使用寿命期内正常使用维护时的运营要求。

4、技术保证条件4.1、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在掌子面进行超前水平钻孔,通过钻孔判断前方围岩的软硬、有无软弱夹层和地下水的水量,从而确定此段的支护参数。

4.2、加强监控量测:现场监控量测是判断围岩的稳定状态、保证施工安全、指导确定施工方案,提供设计信息的重要手段。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地下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涉及地下空间利用和地下工程建设的专业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下工程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为未来从事地下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下工程是指在地下空间进行的各类工程建设,包括地下隧道、地下车库、地下管网等。

这些工程通常是为了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利用地下空间进行补充和扩展,以满足城市的需求。

在地下工程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参与到一个实际的地下工程项目中,从立项到设计再到施工,全面了解地下工程的整个过程。

首先,学生需要对项目进行调研和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位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因素。

然后,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地下工程的设计方案,包括结构设计、防水设计、通风与排水设计等。

在设计方案确定后,学生需要进行施工图的绘制,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在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地下工程施工技术。

例如,地下隧道的施工需要使用掘进机械和爆破技术,地下车库的施工则需要考虑通风和排水等问题。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地下工程的施工符合规范和标准。

除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内容,地下工程课程设计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需要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地下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并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将为他们未来从事地下工程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3篇)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3篇)

第1篇一、设计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地下空间利用需求的增加,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分析,深入了解地下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1. 理解地下工程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掌握地下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设计内容1. 地下工程概况(1)地下工程的分类:按领域用途、空间位置等进行分类;(2)地下工程的特点:如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等;(3)地下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如保证施工质量、安全、环保等。

2. 地下工程施工方法(1)明挖法:放坡开挖、非放坡开挖等;(2)暗挖法:浅埋暗挖法、盾构法、沉管法等;(3)特殊施工方法:如冻结法、顶管法等。

3. 地下工程施工组织(1)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进度、施工方案、施工资源、施工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内容;(2)施工平面布置:包括施工场地、施工道路、临时设施、施工设备等;(3)施工资源配置: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4. 地下工程施工案例分析选择典型地下工程案例,分析其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施工组织、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四、设计步骤1. 确定设计题目,收集相关资料;2. 分析地下工程概况,确定施工方法;3. 制定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平面布置;4. 进行施工资源配置,确定施工进度;5.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进行答辩。

五、设计评价1. 设计报告的完整性、合理性;2. 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3. 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4. 案例分析的真实性、深度;5. 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本次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学生将全面了解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提高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地下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目录一、目的 (2)二、设计资料 (2)三、隧道设计 (2)四、管片衬砌结构设计 (7)五、轨道设计 (12)六、参考文献 (13)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建筑限界的确定与横断面设计一.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地铁区间隧道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的计算过程与影响因素,车辆类型,支护结构类型,轨道类型,受电弓知识,直线与曲线隧道计算超高的办法及其对隧道建筑限界的影响等知识,使学生能够在任一速度和曲线半径下,选择车型和轨道设计,进行隧道衬砌选择和衬砌管片的选择,并且设计出管片的厚度和二次衬砌的厚度(若需要),绘出给定条件下的隧道建筑限界图(车辆轮廓线图、车辆限界图、设备限界图和建筑限界图),并给出具体控制点的坐标值,绘出单(复)线隧道直线和曲线条件下的衬砌内轮廓图,绘出衬砌设计图,绘出管片设计图等。

二.设计资料:取之于“广州地铁某线某区间盾构隧道设计”。

圆形盾构地铁区间隧道,底层参数为:粉粘土,上覆地层高12.0m,容重18.0kN/m3,地面超载20.0kN/m3,侧压力系数0.5,地基抗力系数30.0MPa/m。

设计要求:1)直线隧道,时速80km/h2)曲线段隧道,时速70 km/h,半径750m,车型B1,减震轨枕。

三.隧道设计:本隧道设计选择B1车型中的下部受流型车型,其车辆主要参数如下:1.车辆长度:19000mm2. 车辆宽度:2800mm3. 车辆高度:3800mm4. 车体重量:1) 空车:24000kg(钢车)2)重车:42600kg(钢车)●车辆轮廓线B1型计算车辆轮廓线坐标值(mm)如下表:点号0 1 2 3 4 5 6 27 28X 0 840 950 1129 1229 1299 1318 1332 1387Y 3800 3800 3750 3636 3538 3406 3315 3077 3063点号29 30 7 8 9 —10d 11d 12dX 1413 1358 1400 1400 1400 —1255 1255 1255Y 2621 2605 1860 1100 600 —600 355 160点号13d 14d 15d 16d 17d 20d 21 22 23X 1440 1441 1230 1065 1065 818 818 717.5 717.5Y 160 120 85 85 165 165 0 0 -25点号24 25 26 —12e 13e 14e ——X 676.5 676.5 0 —-1255 -1428 -1428 ——Y -25 80 80 —222 222 190 ——注:表中第0~9、10d点是车体上的控制点;第11d点是车轴上轴箱的控制点;第12d~15d点是转向架构架下受流器的控制点;第16d~20d点为下部受流转向架构架上的控制点;第21、22点为车轮踏面上的控制点;第23、24点为轮缘上的控制点;第25、26为连接在车轴上的齿轮箱最低点;第27~30点为信号灯预留位置。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学院: 河海学院专业:地质工程班级:2010级一班学生姓名:林弟涛学号:10480127指导老师:翁其能2013年1月5日一、工程概况1、设计概况拟建通道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广场地下车库与沃尔玛车库间,两车库边墙间隔厚15米,沃尔玛车库底地面标高高出九龙广场地下车库底地面标高4.95米;沃尔玛车库高4.27米,九龙广场车库高6.2米。

顶部地表平坦,拟建通道埋深为1~4米。

2、周边情况根据资料与现场勘察,靠近九龙车库一侧分部有地下管线,及一条地下排水涵洞,涵洞顶位于车库及拟建通道下部约1-8m深处。

在拟建通道附近分布有给水、排水管道、隔油池、降温池、污水检查井、雨水检查井等。

地表为沃尔玛前广场人行道与景观花台、喷泉等,无车辆通过。

3、工程地质情况根据资料调查与现场踏勘,车库隔墙间地层为原施工后的杂填土,主要为含碎石粘土,区域无地下水埋藏。

根据调查资料,取计算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如下: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表编号岩性厚度(m)容重(kN/m3)C(kPa)φ(度)K0基床系数(MPa/m)垂直水平1 杂填土4-10 20 24 16二、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地形图、地下管线图、主体框架平面图和剖面图;2、现场踏勘情况及对工程环境的调查研究;3、国家现行有关建筑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标准等。

4、参考规范:《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三、方案比选3.1初选方案该工程周边环境复杂,场地较小,但基础埋深5m,实际开挖深度4.75m,因此工程基坑支护的重点主要控制基坑变形,以保证领近建筑物的安全。

地下防护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防护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防护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下防护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及功能。

2. 学生能了解地下防护工程的设计原则,掌握主要结构及材料。

3. 学生能掌握地下防护工程在国防、人防及民用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下防护工程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适用性。

2.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评估地下防护工程的优缺点。

3. 学生能结合实际案例,设计简单的地下防护工程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地下防护工程产生兴趣,认识到其在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增强国防观念,树立保卫祖国、守护家园的责任意识。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国防教育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地下防护工程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可能对专业知识有一定陌生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地下防护工程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分类及功能,参考教材第二章第一、二节内容。

- 单元目标:使学生了解地下防护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和功能。

2. 地下防护工程设计原则及结构材料:介绍设计原则,分析主要结构及材料,参考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 单元目标:使学生了解地下防护工程设计原则,掌握主要结构及材料。

3. 地下防护工程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国防、人防及民用领域的应用案例,参考教材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 单元目标:使学生了解地下防护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地下防护工程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适用性分析:结合实际地形地貌,分析地下防护工程的适用性,参考教材第二章第五节内容。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大纲及指导书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大纲及指导书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大纲及指导书
2周
课程设计总学分:2分
课程设计周次:14~15周
适用专业及年级:土木工程专业方向:岩土工程
大纲主撰人:地下工程教研室
指导教师:王立平朱昌星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基本要求
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的必修课程,属专业教学模块。

其重要性体现在:
①作为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

要求每个学生高度重视,必须认真按时完成。

课程设计未完成或未上交的不得给予相应学分。

②使学生熟练掌握地下工程设计计算原理和施工方法的重要内容,为下一步的毕业实习和设计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③对帮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通过地下工程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地下工程的总体布局方式、场地施工布置、交通、供电等,掌握地下工程断面设计与支护结构设计方法,掌握地下工程施工程序与组织设计方法等。

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1)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1)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学院名称:土木工程学院班级:土木2012-7班学生姓名:陈铁卫学生学号: 20120249指导教师:孙克国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1)1.1 课程设计目的 (1)1.2 设计规范及参考书 (1)1.3 课程设计方案 (1)1.3.1 方案概述 (1)1.3.2 主要材料 (3)1.4 课程设计基本流程 (3)第二章平面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计算 (5)第三章结构内力计算 (8)第四章结构(墙、板、柱)配筋计算 (14)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概述1.1 课程设计目的初步掌握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通过课程设计学习,熟悉地下工程“荷载—结构”法的有限元计算过程;掌握平面简化模型的计算简图、主动荷载及荷载的组合方式、弹性反力及其如何在计算中体现;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有限元建模、划分单元、施加约束、施加荷载的方法;掌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的内力分布特点,并根据结构内力完成配筋工作。

为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实际工作做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1.2 设计规范及参考书1、《地铁设计规范》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4、《地下铁道》(高波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5、《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6、计算软件基本使用教程相关的参考书(推荐用ANSYS )1.3 课程设计方案1.3.1 方案概述某地铁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结构为矩形框架结构,结构尺寸参数详见表1-2。

车站埋深3m ,地下水位距地面3m ,中柱截面横向尺寸固定为0.8m (如图1-1横断面方向),纵向柱间距8m 。

为简化计算,围岩为均一土体,土体参数详见表1-1,采用水土分算。

路面荷载为2/20m kN ,钢筋混凝土重度3/25m kN co =γ,中板人群与设备荷载分别取2/4m kN 、2/8m kN 。

荷载组合按表1-3取用,基本组合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标准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地下施工课程设计

地下施工课程设计

地下施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下施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使学生了解地下施工中涉及到的地质、土木工程等相关知识;3. 帮助学生了解地下施工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下施工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在地下施工项目中进行分析、设计和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在项目中进行有效的技术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明白地下施工安全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地下施工过程中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质、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下施工基本概念:包括地下工程的分类、功能及施工特点;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下工程施工概述2. 地下施工技术与工艺:涵盖隧道开挖、支护、防水、爆破等技术;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3. 地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介绍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及安全管理;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4. 地下工程施工计算:包括围岩稳定性分析、支护结构计算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下工程施工计算5. 地下工程施工案例:分析典型地下工程施工项目,总结经验教训;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下工程施工案例6. 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与发展趋势:介绍地下工程施工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地下工程施工概述第二周: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第三周:地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第四周:地下工程施工计算第五周:地下工程施工案例第六周: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地下施工课程设计

地下施工课程设计

地下施工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地下施工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掌握相关工程技术和安全风险控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地下施工的分类、特点和适用场景;(2)掌握地下施工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其原理;(3)熟悉地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及其防控手段。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地下施工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处理;(3)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为地下施工领域的发展提出建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下施工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提高安全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下施工概述:地下施工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应用领域;2.地下施工技术:常用地下施工技术方法及其原理,如钻孔法、隧道法、爆破法等;3.安全风险防控:地下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风险,以及相应的防控手段和措施;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地下施工案例,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5.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1.讲授法:通过讲解地下施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下施工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讨论法:分组讨论地下施工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下施工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配置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地下结构施工课程设计

地下结构施工课程设计

地下结构施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下结构施工的基本原理,理解地下工程的特点及其施工技术要求。

2. 使学生了解地下结构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如防水、支护、排水等关键技术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认识地下结构施工的材料特性,包括各种混凝土、钢材等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下结构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课程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施工技术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升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协调与组织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增强对地下结构施工行业的责任感,激发学生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环保和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地下结构施工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考察、课程设计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地下结构施工原理:包括地下工程的特点、施工技术要求、工程案例解析等,对应教材第1章内容。

2. 地下结构施工技术:涵盖防水、支护、排水等关键技术,分析各类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2章内容。

3. 地下结构施工材料:介绍混凝土、钢材等主要施工材料的特点及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3章内容。

4. 地下结构施工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常见问题,如沉降、裂缝、渗漏等,探讨解决方法,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

地下工程基坑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基坑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基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下工程基坑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2. 学生掌握基坑工程的设计原理、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要点;3. 学生了解基坑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4. 学生掌握基坑工程安全防护措施及环境保护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基坑工程案例,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基坑施工图;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软件进行简单的基坑稳定性分析;4. 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参与基坑工程的招投标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地下工程基坑产生兴趣,树立工程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学生认识到基坑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3.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4.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坑工程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基坑工程概述- 基坑工程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基坑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 基坑工程设计原理- 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及适用条件;- 基坑稳定性分析及设计方法;- 基坑降水与排水设计。

3. 基坑工程施工技术- 基坑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 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4. 基坑工程案例分析- 典型基坑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及启示。

5. 基坑工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基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环保措施及绿色施工;- 基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基坑工程概述;第二周:基坑工程设计原理;第三周: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第四周:基坑工程案例分析;第五周:基坑工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地铁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铁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铁地下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铁地下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施工技术。

2. 掌握地铁地下工程的设计要求、施工流程和安全措施。

3. 熟悉地铁地下工程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铁地下工程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地铁地下工程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地铁地下工程施工与管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铁地下工程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地铁地下工程安全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交通、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等领域培养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地铁地下工程概述- 地铁发展简史- 地铁地下工程分类与功能- 地铁地下工程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 地铁地下工程设计- 设计原则与要求- 地铁线路设计- 地铁车站与区间设计3. 地铁地下工程施工技术- 施工方法与工艺- 施工组织与管理- 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4. 地铁地下工程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措施- 噪音与振动控制- 生态环境保护5. 地铁地下工程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地铁地下工程案例- 案例分析方法与技巧- 案例启示与总结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深入了解地铁地下工程的实践应用。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地铁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环保等方面内容,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针对地铁地下工程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以教师为主导,系统地讲解地铁地下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施工技术。

地下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设计地下工程指的是在地下进行的各种工程,例如隧道、地下室、地铁等。

在地下工程施工与管理方面,必须注重安全、环保等问题,同时要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技术需求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们通过实践,掌握地下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一些常见的地下工程并能应对常见问题。

同时,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地下工程及其发展概述•地下空间利用的分类与特点•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一般要求•地下工程的安全与环保要求•地下工程常见问题与偏差控制•地下工程验收与鉴定2. 实践操作•设计地下工程的平面布置与立面分析•采用地下钻井设备进行钻井施工•进行地下爆破作业•进行地下桩基础灌注作业与加固•进行地下排水、通风、供电、通讯和安装等工程3. 实际案例分析与应用•分析几种典型的地下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误差的分析与控制•解决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已经完成的地下工程进行验收与鉴定三、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分组,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实践操作课程•学生进行地下工程案例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并进行课堂讨论•学生要进行课程评分,评分要求如下1.分组实践操作结果(40%)2.地下工程案例分析与报告(40%)3.课堂表现与课程评估(20%)四、课程设计参考书目1.《隧道工程》著者:郭在存、杨明道2.《隧道施工技术》著者:陈伯邦3.《地下空间设计与施工管理》著者:赵威、肖自力4.《地下工程岩石锚固设计原理》著者:肖自思以上书籍为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参考书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地下建筑工程课程设计解析与实例

地下建筑工程课程设计解析与实例

【知识与技能点】 7.1设计解析
7.2设计实例 思考题
7.1.1桩基础分类 7.1.2桩基础设计原则 7.1.3桩基础平面布置 7.1.4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7.1.5桩基础竖向承载力验算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7.1.6群桩沉降验算 7.1.7桩身结构设计 7.1.8桩基础承台计算 7.1.9施工图绘制及施工说明
5.2.1设计资料 5.2.2支护方案确定 5.2.3地下连续墙土压力计算 5.2.4地下连续墙墙体内力计算 5.2.5基坑底部土体的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5.2.6基坑底土突涌稳定性验算 5.2.7地下连续墙截面配筋计算 5.2.8钢支撑设计验算
【知识与技 能点】
6.1设计解析
6.2设计实例
思考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识与技能点】 4.1设计解析
4.2设计实例 思考题
4.1.1基坑围护结构的选型 4.1.2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内容 4.1.3土钉墙支护设计概述 4.1.4土钉墙支护结构设计 4.1.5土钉墙内部稳定性验算 4.1.6土钉墙外部稳定性验算 4.1.7土钉墙的变形分析 4.1.8土钉墙面层设计 4.1.9土钉墙的构造要求
作者介绍
这是《地下建筑工程课程设计解析与实例》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地下建筑工程课程设计解析与实例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专业
支护
地下建筑
实例
土木工程
课程设计 专业课程
设计 设计
管片
内力
第章
工程
隧道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框架结构,一层地下室,基础采用砼钻孔灌注桩基础。

基础开挖深度为5.3米,基坑南面采用Φ800@800钻孔灌注桩围护,其它三面采用Φ48×3.0 @1100×1000(水平),L=9000土钉墙支护,土钉墙共设五排,开挖坡度为1:0.3。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土层组成情况为:
①杂填土①-1
杂色,松散,组成成分较复杂,由粉粒、砂、碎石、建筑垃圾组成,夹杂块石。

主要分布鱼塘四周。

层厚0.90~ 2.70m。

②淤泥①-2
灰色,流塑,夹杂大量有机质,有臭味,全场分布,层厚0.30~1.20m。

③粉质粘土②
黄色,硬可塑状,主要由粘、粉粒组成,夹杂白色团块,全场分布,层厚
1.20~5.60m。

④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较塑,含有较多腐植物,中间夹粉土、细砂透镜体。

主要分布在拟建东楼区域,西楼区3-3剖线也有分布。

层厚0.70-3.20m。

上述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下表:
三、设计内容
(一)施工组织方案
1.施工工艺流程
2.人员及机具配备
(二)施工要求
(三)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四)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五)施工工期安排
(六)监测及应急措施。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1 工程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勘察目的、任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勘察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地形地貌..................................................................................................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气象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206铁路隧道塌方整治方案一、塌方处理方案洞内塌方处理1、洞内坍体附近紧贴初期支护设置I20型钢钢架作为套拱,间距0.8m/榀,每两榀套拱之间采用Φ22钢筋相连接。

为防止钢架下沉,钢架底部应置于牢固的基础上,并在每榀钢架拱脚部位设置4根φ42锁脚锚管,并于套拱底脚和墙脚设置横向临时钢支撑。

2、在拱部及边墙采取长度为4.5m的φ42mm×3.5mm径向小导管注浆措施,小导管按0.8m(纵)×0.8m(环)间距梅花型布置,压注水泥浆,注浆压强为0.6~1.0MPa。

注浆完成后将所有小导管与套拱全部焊接连接成整体。

3、上台阶塌方体掌子面沿掌子面前方采用Φ42小导管注浆加固,小导管外插角与线路纵向夹角10~15度,小导管长6m梅花型布置,间距2m*2m, 纵向4m一个循环,搭接2m。

塌方体掌子面采用喷射C20砼封闭,厚度为15cm,进行掌子面封闭,然后进行塌方体掌子面开挖。

小导管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浆液(水:水泥比例为1:1或0.8:1)。

4、采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坍塌体,先开挖一侧,完成初支后在开完另一侧,开挖高度为1.5m,开挖长度为每循环1.0m,开挖后立即进行初支(喷射混凝土厚度25cm分2~3次完成。

锚杆φ22mm,长3.5m),并架设钢拱架(钢拱架采用I20型钢,间距0.8m/榀)。

弧形导坑开挖完后,分别开挖左右两侧边墙,边墙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喷锚支护并将拱架顺接下来,形成整体。

最后开挖预留核心土。

5、二次衬砌,采用先墙后拱法施工,每环混凝土的灌注长度控2.0~4.0m衬砌厚度40cm。

地表陷穴处理1、先做好地表浆砌片石截水沟周边防排水设施,并对地表塌穴处进行覆盖,拉起警示线防止行人及家畜误入,待塌方段二次衬砌施工完毕后,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对拱顶塌方部分进行回填。

为提高竣工后安全运营系数,分层回填3:7灰土,每层回填夯实,每层回填厚度不大于0.5cm。

顶部采用原状土回填,回填高度高于原地面0.5米,以保护环境。

地下工程监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监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监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下工程监测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监测方法与技术。

2. 使学生了解地下工程监测中涉及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下工程监测的相关法规及标准,提高规范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监测设备进行地下工程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根据监测数据,判断地下工程安全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地下工程监测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敬业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在监测过程中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具备地下工程监测方面的专业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地质基础知识,对地下工程监测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下工程监测原理:介绍地下工程监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分析常见监测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包括地面沉降监测、位移监测、应力监测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下工程监测概述2. 监测设备与仪器:讲解地下工程监测中常用的设备与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激光测距仪等,使学生了解设备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下工程监测设备与仪器3. 数据采集与处理:介绍地下工程监测数据的采集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技巧,包括数据校验、异常值处理、趋势分析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4. 监测结果分析与应用:使学生掌握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时序分析等,并能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地下工程安全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建筑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地下工程设计题目:新河煤矿-760m暗斜井碎胀软岩支护设计专业(方向):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班级:06设计人:王文远指导教师:乔卫国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09年07 月17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方向):岩土工程班级:土木06-1学生姓名:王文远学号:200601020326一、课程设计题目:新河煤矿-760m暗斜井碎胀软岩支护设计二、原始资料:1、新河煤矿-760m暗斜井工程概况2、地质条件3、巷道破坏状况三、设计应解决下列主要问题:1、巷道破坏机理分析2、支护方案选择3、支护参数设计四、设计图纸:1、巷道支护设计断面图五、命题发出日期:09.7.6 设计应完成日期:09.7.17设计指导人(签章):系主任(签章):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评语指导教师(签章):系主任(签章):日期:年月日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一)1 原始条件1.1 暗斜井工程概况新河煤矿-760水平暗斜井是由济南煤矿设计院设计。

其中回风暗斜井全长851.83m,倾角250;轨道暗斜井全长960m,倾角220;胶带暗斜井全长996m,倾角210;-760m水平三条暗斜井设计断面均为直墙半圆拱形,支护方式为锚带网,其中锚杆直径为18mm、长为2m的等强金属螺纹钢锚杆,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金属网为直径4.5mm、网孔100mm×100mm的冷拔丝焊结而成。

新河矿暗斜井断面图三条暗斜井均于2005年2月16日前后破土动工,现已掘进300m左右。

其中回风和轨道暗斜井破坏最为严重,后经修复之后,目前仍处于不稳定状态。

1.2 地质条件-760m水平三条暗斜井均位于坡刘庄保护煤柱内,其中向北邻近一采区,向东北邻近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当三条暗斜井即回风暗斜井、轨道暗斜井及胶带暗斜分别到达大约-430、-456和-512水平时,将穿越嘉祥支三大断层,该断层倾角300,落差在120m~600m之间,预计断层附近断裂构造将较为发育,也有可能伴生其它构造,另外,由于对嘉祥支三大断层勘探资料较少,对断层的赋水性、导水性、断层带的宽度、充填状况、胶结程度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查明,或者当工程快接近该断层时,用打超前钻孔的办法详细查明断层的赋存状况,以便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前作好准备。

总之,-760m水平三条暗斜井将绝大部分在3煤顶板岩层中掘进,预计到达-750m 水平左右时可能穿过3煤并进入底板岩层中。

1.3围岩状况分析-760m水平三条暗斜井所穿越的岩层从下往上为细砂岩、3煤、粉砂岩、中砂岩、泥岩、细砂岩、泥岩等等,而目前掘进实际揭露的顶底板及围岩却为泥质软岩,平均坚固性系数在3左右,其特征是易吸湿、易膨胀、易解体、易剥落以及塑性流变性能大等特征,这是泥岩类中属于质量最差、最难控制的一类泥质软岩。

根据现场实际观测、岩样初步实验及数码照片的仔细研究,得出了两点初步结论: (1)三条暗斜井目前已揭露的围岩属于标准的不良地层,其特点是:易吸湿、易膨胀、易解体、易剥落以及塑性流变大等特点,对该类围岩有效控制变形难。

(2)三条暗斜井的围岩经过定量的划分,属于Ⅴ类围岩,该类围岩的力学特点是:不稳定、无自稳能力或自稳时间很短;其破坏方式为:易冒顶、易片帮、易底臌、并随时间的延续会发生较大的塑性流变变形。

1.4 围岩破坏状况-760m水平三条暗斜井几乎是平行掘进,各条掘进进尺大约都在300m左右,比较这三条暗斜井围岩破坏状况可以发现,胶带暗斜井围岩破坏状况稍轻,回风暗斜井和轨道暗斜井破坏状况却极为严重,后经修复加固之后,目前仍处于极不稳定状态。

目前暗斜井的破坏状况如图1—图4所示。

图1 –760m水平回风暗斜井距掘进工作面5m处顶板破坏状况图2 –760m水平回风暗斜井掘进工作面泥岩结构状况图3 –760m水平回风暗斜井右帮围岩破坏状况图4 –760m水平回风暗斜井底臌及侧帮破坏状况根据现场的实际考察和对图1~4的分析研究,暗斜井围岩的破坏状况具有以下特点:(1)爆破后,若支护不及时,顶板岩层便发生大面积的冒落,其冒落高度还有待于进一步观测。

图2~3为顶板岩层在及时支护的情况下,在不到几天的时间里,顶板便发生了严重变形,下沉量达半米之多,同时还出现了喷层剥落及钢筋裸露等现象,并伴有3~5cm宽的顶板断裂缝隙,断缝深度有待测试。

(2)两帮变形也极为严重,在没有及时支护的情况下,将出现大面积的塌落或滑塌。

图4为及时支护之后两帮的变形和破坏情况,虽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整体滑塌现象,但却出现了向临空间的整体移动,使得两帮的相对移近量近一米,这样已严重影响了行人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转。

(3)底板变形破坏极为严重,即底臌量大,截止到目前为止,底板累计底臌量已达近一米,出现了道轨扭曲,行人台阶松动变位等现象。

图5为最近卧底之后在不到几天的时间里所表现出现的破坏状况,可见底板变形仍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并随着时间的延续还在继续发展,其性质具有塑性流变性。

总之,-760m水平暗斜井无论是顶板、底板、还是两帮其矿压显现都极为严重,这种矿压显现将不同于一般的矿压显现,它还具有随着时间的延续而表现出来的塑性流变性。

所以,针对这种特殊性质的矿压显现,必须采取一种特种支护体系,才能长期而有效的控制住暗斜井变形破坏。

2 巷道破坏机理分析2.1岩体自身属性2.1.1软弱破碎围岩的定义和力学属性[1]对于软弱围岩,一般来说通常可以分为地质软岩和工程软岩,地质软岩是指强度低、孔隙度大、胶结程度差、受构造面切割及风化影响显著或含有大量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松、散、软、弱岩层;工程软岩是指在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塑性变形的工程岩体。

地质软岩强调了软、弱、松、散的地质特点,而工程软岩强调软岩强度和工程力荷载的对立统一,揭示了软岩的相对实质,即取决于工程力和岩体强度的相互关系。

根据原始地应力条件的分析,新河煤矿地区的岩体其特征是易吸湿、易膨胀、易解体、易剥落以及塑性流变性能大等特征,这是泥岩类质量最差、最难控制应该属于地质软岩、V类围岩、塑性围岩。

2.1.2围岩变形破坏特征(1)变形破坏方式多变形破坏方式一般有顶底板下沉、坍塌、片帮和底鼓等,围岩表现出强的整体收敛和破坏,变形破坏方式既有结构面控制型,又有应力控制型,以应力控制型为主。

(2)变形量大拱顶下沉大于10cm,不到几天的时间下沉量达到0.5米,两帮挤入20~80cm,相对移近量近一米,底鼓强烈累计底鼓量已达近一米。

(3)变形速度高软弱破碎围岩初期收敛速度快,在使用施工常规的喷锚支护以后,围岩的收敛速度仍然很快,而且其变形收敛速度降低缓慢。

(4)持续时间长由于软弱破碎围岩具有强烈的流变性和低强度,巷道掘进后,围岩的应力重分布持续时间长,围岩变形破坏持续时间很长。

(5)围岩破坏范围大由于软弱破碎围岩的强度与地应力的比值很小,因而围岩的破坏范围大,特别是当支护不及时或支护不及时。

(6)变形破坏位置不一在巷道周边不同部位,变形破坏程度不同,这反映了软弱破碎围岩所处的地应力的强度因方向而异,而且岩体具有强烈的各向异性。

变形破坏在方向上的差异性往往导致支护结构受力不均,在支护结构中产生巨大的弯矩,这对支护结构稳定是非常不利的。

(7)来压快软弱破碎围岩变形收敛速度高,在很短时间内,围岩即与支护结构接触,产生压力。

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后,围岩变形破坏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下去,这是因为围岩具有流变性,在围岩流变过程中,围岩的强度降低,因此,地压随时间而逐步增长。

2.2围岩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影响巷道围岩变形的因素很多,总体分为地质因素和非地质因素两种类型。

地质因素是影响围岩变形和稳定的基本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巷道埋深、围岩强度、地下水、岩体结构及裂隙分布、围岩地应力、岩层倾角、特殊地质条件和时间的影响等。

非地质因素是通过地质因素作用而起作用的,主要包括:巷道断面、巷道布置、巷道爆破方式、支护设计不合理的影响。

2.2.1地质因素的影响[2](1)巷道埋深巷道埋深是确定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基本因素之一,直接决定自重应力的大小。

当巷道围岩处于弹性状态时,围岩变形量不大,围岩变形量与自重应力即巷道埋深成线性关系。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加大,岩体强度明显降低,围岩移近量将不断增加。

由于采深增加,巷道周边的集中应力超过了围岩的自身强度,致使巷道变形加剧,巷道周边塑性区范围扩大,从而使巷道塑性区范围内岩石内聚力和内摩擦角迅速下降,引起巷道失稳。

此外,巷道埋藏深度增加,使地温升高。

而温度升高会促使岩石由脆性向塑性转化,也容易使巷道围岩产生塑性变形。

因此,巷道维护更加困难。

(2)围岩强度岩石块体自身质量的好坏表现在它的强度、变形和均一性方面,其中强度是最主要的,所以围岩强度是决定巷道变形与破坏的主要因素。

存在软弱岩石或膨胀性岩石的巷道,不仅变形与破坏的速度加快,而且变形与破坏的形式也趋于多元化。

统计资料表明,在-500m水平以下,软岩巷道的破坏率占56%,而在所有变形破坏巷道中,软岩巷道占84%。

(3)地下水地下水对软弱破碎围岩稳定变形的影响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对透水围岩来讲,洞室开挖形成的临空面成为地下水的排泄通道,在洞周围产生渗压梯度,在围岩中产生指向洞内的推动力。

二是由于静水压力作用,饱和水部分岩体中有效压应力减小,其应力状态趋于恶化,其抗剪强度减小。

三是围岩内的水降低了结构面摩擦系数和粘聚力。

四是地下水溶解、搬运矿物颗粒或同矿物成分发生化学作用,使围岩强度进一步恶化。

(4)围岩地应力地应力主要有自重应力和构造运动产生的或者残留的应力两种,其对巷道的稳定主要看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的差值;主应力大小、方向;各主应力构成特征如何、以及主应力与工程相对方位,与岩层主要节理的夹角而定。

在软弱破碎围岩中应力重分布后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区及松动区,引起围岩随时间而增大的大变形和挤压破坏。

在洞顶表现为塌落,在侧帮产生挤压和片帮破坏,在底板产生底鼓等。

(5)特殊地质条件当巷道穿过断层破碎带、强风化带、岩溶地区时,巷道围岩变形大,稳定性差而难以维护,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往往地下水活动强烈,有强烈的地压现象,围岩属松软破碎的散体结构。

一般来讲,强烈挤压的断层破碎带,紧密褶皱带和较宽的张性断裂以及几条断层交会的地带,是工程不良地质地段。

(6)时间的影响软弱破碎围岩变形和失稳破坏往往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显现,这主要是由于围岩流变性质决定,即围岩的蠕变和松弛现象。

另外时间的增长加剧了围岩的弱化过程,使围岩变形增加、塑性或松动区扩大。

2.2.2非地质因素的影响(1)巷道断面巷道断面的大小与巷道围岩变形量有密切关系。

即巷道宽度增加,顶底板移近量增加;巷道高度增加,两帮移近量也增加。

(2)巷道布置巷道布置于采动影响带,受采动影响,巷道变形明显加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