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沉淀池技术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更新时间:3-4 15:55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
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更新时间:3-4 16:04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有:1 Acfiflo?工艺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 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 m/h,最高可达200 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北京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
2 DensaDeg?工艺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课件
案例三:高密度沉淀池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饮用水安全保障、高标准水质要求
详细描述
针对饮用水处理的高标准水质要求,某水处理设施采用高密度沉淀池技术,确保饮用水安全。该案例 重点探讨了高密度沉淀池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优势、处理效果以及与其它水处理工艺的协同作用。
06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课件
CONTENTS
•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简介 •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的设计与构
造 •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的优点与局
限性 •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的运行与维
护 •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的案例分析
01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高效、紧凑 的水处理工艺,通过高效的固液 分离技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杂 质。
维护与保养
设备保养
定期对沉淀池的机械设备进行润 滑、紧固等保养工作,延长设备
使用寿命。
清理与排泥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清理沉淀池内 的淤泥,保持池内清洁,同时根据 泥渣浓度及时排出。
监测与调整
定期对沉淀池的运行数据进行监测 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行参 数,提高沉淀效果。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出水水质不达标
稳定运行
高密度沉淀池具有稳定的 运行性能,能够保证连续 稳定的出水水质。
局限性
维护难度
高密度沉淀池的结构较为复杂, 维护和检修相对困难。
01
适用范围
02 虽然适用于多种废水处理,但对 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废水,处理效 果可能有限。
投资成本
相较于传统沉淀池,高密度沉淀 池的投资成本较高。 03
操作要求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工艺简介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工艺简介一、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
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二、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根据国内外资料,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1 Acfiflo®工艺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 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 m/h,最高可达200 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北京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
2 DensaDeg®工艺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
densadeg高密度沉淀池技术规程
densadeg高密度沉淀池技术规程
Densadeg高密度沉淀池技术规程包含以下步骤:
1. 反应池:反应池是整个工艺的核心部分,采用Densadeg专利技术。
在
这里,理化反应,如晶质的沉淀-絮凝或其它特殊类型的沉淀反应均发生。
2. 搅拌:反应池分为两部分,每部分的絮凝能量有所不同。
中部絮凝速度快,由一个轴流叶轮进行搅拌,该叶轮使水流在反应器内循环流动。
周边区域的活塞流善导致絮凝速度缓慢。
3. 投料:投入混凝剂的原水通常进入搅拌反应器的底部,絮凝剂加在涡轮桨的底部。
4. 聚合物的投加:聚合物的投加过程应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以确保最佳的絮凝效果。
5. 分离和排水:完成絮凝后,高密度沉淀池将完成固液分离,上清液可被排出并进一步处理,而沉淀物则被排入沉淀池底部。
6. 维护和监控:为了保持高密度沉淀池的高效运行,应定期进行维护和监控。
这包括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测量水质参数以及调整操作参数等。
上述规程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更新时间:3-4 15:55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更新时间:3-4 16:04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有:1 Acfiflo 工艺Actiflo 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 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 m/h,最高可达200 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北京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2 DensaDeg 工艺DensaDeg 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该工艺现已在法国、德国、瑞士得到推广应用;随着近年来国外各大水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也有个别水厂利用该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了扩建改造,如乌鲁木齐石墩子山水厂的扩建改造工程中即采用了该项技术;ACTIFO 高速沉淀池工艺流程更新时间:3-4 16:26ACTIFO 高速沉淀池工艺流程简介:ACTIFO 高速沉淀池工艺流程①混凝池:混凝剂投加在原水中,在快速搅拌器的作用下同污水中悬浮物快速混合,通过中和颗粒表面的负电荷使颗粒“脱稳”,形成小的絮体然后进入絮凝池;同时原水中的磷和混凝剂反应形成磷酸盐达到化学除磷的目的;②投加池:微砂和混凝形成的小絮体在快速搅拌器的作用快速混合,并以微砂为核心形成密度更大、更重的絮体,以利于在沉淀池中的快速沉淀;③熟化池絮凝池:絮凝剂促使进入的小絮体通过吸附、电性中和和相互间的架桥作用形成更大的絮体,慢速搅拌器的作用既使药剂和絮体能够充分混合又不会破坏已形成的大絮体;④斜板沉淀池:絮凝后出水进入沉淀池的斜板底部然后上向流至上部集水区,颗粒和絮体沉淀在斜板的表面上并在重力作用下下滑;较高的上升流速和斜板60°倾斜可以形成一个连续自刮的过程,使絮体不会积累在斜板上;微砂随污泥沿斜板表面下滑并沉淀在沉淀池底部,然后循环把微砂和污泥输送到水力分离器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微砂和污泥进行分离:微砂从下层流出直接回到投加池中,污泥从上层流溢出然后通过重力流流向污泥处理系统;沉淀后的水由分布在斜板沉淀池顶部的不锈钢集水槽收集、排放;ACTIFLO 工艺的特点更新时间:3-4 16:23在众多的沉淀技术中,ACTIFLO 沉淀技术具有突出的优点,如通过重力絮凝使悬浮物附着在微砂上,然后在高分子助凝剂的作用下聚合成易于沉淀的絮凝物;而斜管沉淀技术大大提高了水的循环速度,冈此减少了沉淀池底部的面积;微砂絮凝和斜管沉淀均已被法国OTV 公司广泛运用,这两种技术原理的相互结合大大加快了沉淀速度和减少了絮凝时间;ACTIFLO 技术已被运用了数十年并被证明其工艺是行之有效和可靠的,包括应用在以下这些通常被认为难于处理的特殊情况下:①如河水由于洪水会导致突发的浊度和悬浮物浓度升高;②低温导致的絮凝闲难;③原水中由高色度和低浊度引发的轻微絮化;④藻类生长旺盛的原水;和污泥床工艺不同的是,ACTIFLO 工艺的性能不会因温度的快速改变而受到影响,这点已经在加拿大两个并列的实际运行设施微砂加速沉淀对比污泥层沉淀中得到证明;与气浮工艺相比较,ACTIFLO 工艺具有良好的去除藻类能力;在英国当原水藻类浓度高达2.5×10000 个/mL,去除率为85%-95%;在巴黎的Neuilly sur Mame厂中,对藻类的去除率为lg2.0~lg3.5;去除率高的原因是:与带有微砂的浆液混合可以机械破坏或打断藻类细胞;微砂的加速沉淀呵以使本可能漂浮的藻类如一些青绿藻类沉淀下来;因为微砂的悬浮作用,ACTIFLO 工艺可以产生稳定的沉淀效果甚至在进水水质变化非常剧烈的情况下亦可;例如,Mame河在洪水时原水浊度高达400 NTU,经过该工艺处理后Neuilly-sur-Mame出水浊度<1 NTU;在马来西亚的Selangor,当进水浊度在2 h内从500 NTU 变化到1 500 NTU时,其沉后水浊度保持在2~3 NTU;采用ACTIFLO 工艺,只需要10 min就可以完成絮凝,只需要少于20 min的沉淀时问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处理水质;微砂加速沉淀工艺运行非常灵活,该工艺的开启和关闭相对简单,可以应付处理流量有很大变化的情况;对于处理水质,则可以通过调节微砂的回流率来对付原水水质的突变如浊度峰值的产生,而调节微砂的回流率可以通过调节回流工作的台数来实现;同常规沉淀池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由机械混凝、机械絮凝代替了水力混凝、水力絮凝,由于机械搅拌使药剂和污水的混合更快速、更充分,因此强化了混凝、絮凝的效果,同时也节约了药剂;2 、在沉淀区增加了基于“浅池沉淀”理论的上向流斜板,大大降低了沉淀区占地面积;3、进水区及扩展沉淀区的应用,可以分离比重大的SS大约占总SS含量的80%直接沉淀在污泥回收区,减少通过斜板的污泥量,减少了斜板堵塞的发生;4、Actiflo 加砂高速沉淀池采用粒径在100~150μm的不断循环更新的微砂作为絮体的凝结核,由于大量微砂的存在,增加了絮体凝聚的机率和密度,使得抗冲击负荷能力和沉降性能大大提高,即使在较大水力负荷条件下,也能保证理想、稳定的出水水质;ensaDeg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流程更新时间:3-4 16:36DensaDeg 高密度沉淀池为三个单元的综合体:反应、预沉—浓缩和斜板分离;DensaDeg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流程1 反应池反应池采用得利满专利技术是工艺的根本特色;理化反应,如晶质的沉淀—絮凝或其它特殊类型的沉淀反应均在该池中发生;反应池分两部分,每部分的絮凝能量有所差别;中部絮凝速度快,由一个轴流叶轮进行搅拌,该叶轮使水流在反应器内循环流动;周边区域的活塞流善导致絮凝速度缓慢;投入混凝剂的原水通常进入搅拌反应器的底部;絮凝剂加在涡轮桨的底部;聚合物的投加受DensaDeg 高密度沉淀池的原水控制;在该搅拌区域内悬浮固体矾花或沉淀物的浓度维持在最佳水平;污泥的浓度通过来自污泥浓缩区的浓缩污泥的外部循环得到保证;所设计的外部区域,因砂能量低,保证了矾花增大和密实;反应池独特的设计的结果,即能够形成较大块的、密实的、均匀的矾花,这些矾花以比现今其它正在使用的沉淀系统快得多的速度进入预沉区;2 预沉池—浓缩池当进入面积较大的预沉区时,矾花移动速度放缓;这样可以避免千万矾花的破裂及避免涡流的形成,也使绝大部分的悬浮固体在该区沉淀并浓缩;泥板装有锥头刮泥机;部分浓缩污泥在浓缩池抽出并送回至反应池入口;浓缩区可分为两层:一层在锥形循环筒上面,一层在锥形循环筒下面;从预沉池—浓缩池的底部抽出剩余污泥;3 斜板分离池在斜板沉淀区除去剩余的矾花;精心的设计使斜板区的配水十分均匀;正是因为在整个斜板面积上均匀的配水,所以水流不会短路,从而使得沉淀在最佳状态下完成;沉淀水由一个收集槽系统收集;矾花堆积在沉淀池下部,形成的污泥也在这部分区域浓缩;根据装置的尺寸,污泥靠自重收集或刮除或被循环至反应池前部;ultilfo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更新时间:3-4 16:51Multilfo 高密度沉淀池为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注册技术;适用于需要澄清和/或去除藻类、硬度、铁、锰、色度和浊度的地表水;工艺流程简介如下:Multilfo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1 混凝池:混凝剂投加在原水中,在快速搅拌器的作用下同污水中悬浮物快速混合,通过中和颗粒表面的负电荷使颗粒“脱稳”,形成小的絮体然后进入絮凝池;同时原水中的磷和混凝剂反应形成磷酸盐达到化学除磷的目的;2 絮凝池:絮凝剂促使进入的小絮体通过吸附、电性中和和相互间的架桥作用形成更大的絮体,慢速搅拌器的作用既使药剂和絮体能够充分混合又不会破坏已形成的大絮体;3 斜板沉淀池:絮凝后出水进入沉淀池的斜板底部然后上向流至上部集水区,颗粒和絮体沉淀在斜板的表面上并在重力作用下下滑;较高的上升流速和斜板60°倾斜可以形成一个连续自刮的过程,使絮体不会积累在斜板上;沉淀的污泥沿着斜板下滑然后跌落到池底,污泥在池底被浓缩;刮泥机上的栅条可以提高污泥浓缩效果,慢速旋转的刮泥机把污泥连续地刮进中心集泥坑;浓缩污泥按照一定的设定程序或者由泥位计来控制以达到一个优化的污泥浓度,然后间断地被排出到污泥处理系统;沉淀后的澄清水由分布在斜板沉淀池顶部的不锈钢集水槽收集、排放进入后续工艺;DensaDeg 4D澄清池工艺更新时间:3-4 16:52Degremont公司还开发了一种专门用于处理各种污水溢流的DensaDeg4D澄清池,基本原理与DensaDeg工艺类似,主要是通过以下功能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去除砂砾、去除油脂、整体化的凝聚絮凝单元加斜管沉淀、污泥稠化及浓缩;其工作流程为已投加混凝剂的原水首先进入预混凝池,通过空气搅拌使无机电解质与水中颗粒充分接触反应,使水中的粗大砂砾直接沉降在池底排出;预混凝后的出水进入絮凝池后与回流污泥以及投加的高聚物絮凝剂在机械搅拌下充分混合,形成密实的矾花;充分混凝后的水体最后进入斜管澄清池,在预沉区大部分絮体与水分离,剩余部分通过斜管沉淀池被除去;漂浮在水体表层的油脂通过刮油器收集而达到除油的目的;沉积在澄清池底的污泥部分回流,剩余部分则稠化浓缩;。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
而缩短了沉淀时间;
③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
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这种类型沉淀池的 过流率可达36m3/(m2.h),比一般沉淀池的处理 能力高出7-10倍,是一种新型高效沉淀设备。并 已定型用于生产实践。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高密度池--斜管及出水槽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高密度池--出水槽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高密度沉淀池的特点
表出水悬浮物含量低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高密度澄清池是集反应、 澄清、浓缩及污泥回流为 一体的高效水处理构筑物, 分为絮凝反应区、预沉浓
缩区、斜管分离区、后混
凝反应区。 主要设计参数: 高密度澄清池共4座,单池 最大流量为1072 m³/h。单
高密度池--出水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高密度池--污泥井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高密度池--浓缩刮泥机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表面负荷
采用高密度沉淀池,借助于
16 14 12 10 8 6 4 2 0
表面负荷比较
污泥循环和投加聚合物,表
面负荷可以达到15m-25/h。 平流沉淀池表面负荷一般仅 为1.5m/h-2m/h。 表面负荷的提高意味着占地 面积和土建费用的减少。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斜管沉淀池的排泥
斜管沉淀池由于单位面积出水量高,因而泥量亦 相应增加,与普通平流式沉淀池相比,每单位面 积的积泥量,将增加好几倍,积泥分布在整个底
板上,虽比较均匀,但积泥不及时排除将会严重
影响出水水质。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高密度沉淀池 介绍
高密度沉淀池是法国利得 满公司专利技术, 20 世 纪 90 年代中期被引入国 内 。 特 点 是集 良 好 的 机 械 混 合 、 絮凝 、 澄 清 和 高 效 混 合 于一 体 , 分 离 效 率 高 、 排泥 水 量 低 、 占 地 面 积 小, 出 水 浊 度 低。
(完整版)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更新时间:3-4 15:55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
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更新时间:3-4 16:04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有:1 Acfiflo®工艺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 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 m/h,最高可达200 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北京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
2 DensaDeg®工艺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
高密度沉淀池
• 高密度沉淀池(Densadeg)是一种紧凑、高效、灵活的新
型污水处理工艺,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项领域。可用于处 理工业和生活污水、饮用水、雨水以及三级废水这种新型 水处理工艺在欧洲国家是十分流行的。高密度沉淀池是由 法国得利满公司开发出的一项先进专利澄清技术,该技术 应用面广泛,适用于饮用水生产、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 理和污泥处理等领域。高密度沉淀池技术在欧洲市场已应 用多年,比如法国的MOUT水厂、德国的来格朗等诸多欧洲 水厂均采用该工艺。目前已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已有工程 采用该处理工艺,如乌鲁木齐、石墩子山水厂扩建工程、 石家庄市桥西污水处理厂污水回用改造工程、首钢污水处 理工程等。如保定市地表水厂采用高密度沉淀池作为污泥 浓缩池,提高了浓缩效率,节省了占地。
• (2)从慢速推流反应区到斜板沉淀区矾花能保持完整,
并且产生的矾花颗粒大、密度高。
• (3)高效的斜板沉淀可保证沉淀区较高的上升流速(可达
2O~40 m/h),絮凝矾花可得到很好的沉淀。
• (4)能有效地完成污泥浓缩,沉淀池排泥浓度可达15%,
无须进行再次浓缩,可直接脱水处理。
• (5)处理效率高。有文献显示,高密度沉淀池对SS的去
• (2)RP型高刻度澄清池 • 当出水及污水排放标准不是极严格的情况下采用此类高
密度澄清池,效果较好,在安装时可不带斜管。
• 该澄清池较少采用(只用于滤池冲冼废水带排放上清液
的浓缩,特殊浓缩要求)。
• (3)RPL型高密度澄清池(多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工业
污水处理工艺)
• 这一类型的高密度澄清池只有当必须集中贮 泥,并对处
适应性强、抗冲击负荷强、处理效果稳定等且占地面积小 等优点,在城市用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高密度沉淀池这 种带有外部泥渣回流的专利澄清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必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浅析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浅析吴作成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公司水电厂,河北涉县 056404)CWTC-06-0961 高密度沉淀池概述高密度沉淀池(DENSADED)是得利满公司的专利技术,其在首钢、太钢、安钢废水常规处理工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DENSADED高密度沉淀池属于水处理领域中最先进的技术一族。
DENSADED高密度沉淀池是沉淀技术进化和发展的终极阶段,在水处理技术中,属于三代沉淀池中最新的一代。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采用的是第一代沉淀技术—“静态沉淀”;五十年代开发了称为“污泥接触层”的第二代沉淀池并投入使用;八十年代被称为“污泥循环型”的第三代沉淀池登上了历史舞台,以DENSADED高密度沉淀池为代表。
水沉淀技术的发展是以污泥对加药后水的絮凝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为基础的。
在所有研究项目中,得利满公司承担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使用絮凝后的污泥作为一种催化剂可以改善絮凝和沉淀效果。
考虑以上研究结果,得利满已证实只有污泥循环的斜板沉淀系统才能得到较高的沉淀速度和较高的污泥浓度。
这种沉淀池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项领域,例如:工业工艺用水生产及工业废水的特殊处理;地下及地表水的沉淀和(或)软化;城镇污水的初级沉淀和(或)深度除磷;污泥浓缩。
2 DENSADED高密度沉淀池的沉淀原理用沉淀筒实验说明,在充满悬浮物的量筒内进行沉淀观察。
上端为自由沉淀,特点是悬浮物浓度低,颗粒小,沉降速度慢;下端主要是集团沉淀,特点是悬浮物凝聚,颗粒大,沉降速度快。
所以要提高沉降速度,要求将悬浮物凝聚成大颗粒(见图1)图1 沉降曲线从沉淀曲线看,在自由沉淀阶段沉淀速度比较慢,但在集团沉淀阶段,沉淀速度会快速的增加。
因此,通过回流污泥,并进行加药,使回流污泥与水中的悬浮物形成大的絮凝体,也就是集团沉淀,悬浮物变为絮凝体,增大密度和半径,也就增加了沉降速度。
可以做到在水量一定的条件下,沉淀池容积大为减小且效果更佳。
这就是DENSADED高密度沉淀池的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更新时间:3-4 15:55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
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更新时间:3-4 16:04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有:1 Acfiflo?工艺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 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 m/h,最高可达200 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北京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
2 DensaDeg?工艺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说明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说明一、概述高密度沉淀池为污泥体外循环接触絮凝与斜管沉淀的组合,其集絮凝、沉淀、污泥浓缩功能为一体,采用体外泥渣回流系统,在同一构筑物中完成深层阻碍沉淀和浅层斜管沉淀。
高密度沉淀池由絮凝区、斜管区、沉淀区、浓缩区、泥渣回流系统、剩余泥渣排放系统组成。
运行过程为∶原水加注混凝剂后经快速混合进入絮凝池,并与沉淀池浓缩区的部分沉淀泥渣混合,在絮凝区加入PAM并利用螺旋桨搅拌器完成絮凝反应。
经搅拌后的水以推流方式进入沉淀区。
在沉淀区中泥渣下沉,澄清水通过斜管区分离后由集水槽收集出水。
沉降的泥渣在沉淀池底部浓缩,浓缩泥渣一部分通过螺杆泵回流与原水混合,多余部分由螺杆泵排出。
加注混凝剂的原水经快速混合后进入絮凝池,并与沉淀池浓缩区的部分沉淀泥渣混合,在絮凝区中加入絮凝剂并完成絮凝反应。
反应采用螺旋桨搅拌器。
经搅拌反应后的水以推流方式进入沉淀区。
在沉淀区中泥渣下沉,澄清水进一步经斜管分离后由集水槽收集出水。
沉降的泥渣在沉淀池下部浓缩,浓缩泥渣的上层用螺杆泵回流与原水混合,以维持最佳的固体浓度,底部多余的泥渣由螺杆泵排出。
二、主要特点①特殊的絮凝反应器设计。
该单元是为有利于污泥循环的快速絮凝,又是为有利于矾花增长的慢速絮凝而设计的,兼具物理和化学反应。
应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结合投加聚合物,可以形成均质絮凝体及高密度矾花。
②从絮凝区至沉淀区采用推流过渡。
反应池分为两个部分,具有不同的絮凝能量,中心区域配有一个轴流叶轮,使流量在反应池内快速絮凝和循环,产生的流量约10 倍于处理流量∶在周边区域,主要是推流使絮凝以较慢的速度进行,并分散低能量以确保絮凝物增大致密。
③从沉淀区至絮凝区采用可控的外部泥渣回流。
部分污泥在反应池内循环,通过全面控制的外部污泥循环来维持均匀絮凝所需的较高污泥浓度,适应性增强。
④采用斜管沉淀布置。
将剩余矾花从该单元内去除,最终产生优质的水。
⑤具有污泥浓缩功能,无需额外的浓缩装置。
高密度沉淀池为污泥体外循环接触絮凝与斜管沉淀的组合,其集絮凝、沉淀、污泥浓缩功能为一体,池深较大、池子总高6.7m。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工艺简介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工艺简介一、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
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二、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根据国内外资料,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1 Acfiflo®工艺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 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 m/h,最高可达200 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北京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
2 DensaDeg®工艺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
高效沉淀池技术工艺概述:高效沉淀池工艺是依托污泥混凝、循环、斜管分离及浓缩等多种理论,通过合理的水力和结构设计,开发出的集泥水分离与污泥浓缩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沉淀工艺。
该工艺特殊的反应区和澄清区设计,尤其适用于中水回用和各类废水高标准排放领域。
工艺原理:高效沉淀池由反应区和澄清区两部分组成。
反应区包括混合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澄清区包括入口预沉区、斜管沉淀区及浓缩区。
反应区:泥渣、药剂、原水在混合反应区通过搅拌快速混合、凝聚,并在叶轮的提升作用下进入推流反应区完成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
整个反应区(混合和推流反应区)可以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的矾花,水中的悬浮物以这种矾花为载体,可以在沉淀区快速沉降,而不影响出水水质。
澄清区:矾花慢速的从推流反应区进入预沉区,使得大部分矾花在预沉区沉淀,剩余矾花在斜管沉淀区沉淀进入浓缩区累积、浓缩,澄清水通过集水槽收集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
浓缩区絮体经泵提升回流至反应池进水端循环利用,以保障系统絮体的浓度,增强系统的抗负荷能力;集泥坑内絮体及污泥由泵排出,进入污泥处理系统。
工艺优势:•絮凝体循环利用,可节约10%至30%的药剂。
•沉淀区布置斜管,提升了沉淀效果,出水水质好。
•矾花密度高且均质,使系统的沉淀速度可达20 m/h-40m/h,有效的减小了占地面积。
•排放的絮体浓度高达30-550g/L,可直接进行脱水,无需经浓缩池浓缩处理。
•采用絮体回流技术,有效的保障了系统絮体浓度,使得系统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处理效率高,单位面积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小,土建投资低,尤其适用于改扩建工程。
应用领域:◎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
◎中水回用的预处理。
◎自然水体的初级絮凝沉淀。
◎原有水厂提标改造。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
在后混凝反应区后设置一条
DN600的外排管道,当回用水需求 量小于供水量时,部分水达标外 排。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高密度池
原水 PAC
絮凝区
PAM
预沉淀区
斜板沉淀
出水
浓缩区
污泥回流
污泥外排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絮凝
高密度池
出水
斜板模板
进水
取样口 污泥循环泵
至污泥脱水机ຫໍສະໝຸດ 污泥循环效果12 絮凝 - 无污泥循环的絮凝 - 有污泥循环的絮凝 开始沉淀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絮凝反应后的污水进入面积 较大的预沉浓缩区后,大部 分固体悬浮物在该区沉淀并
浓缩。部分污泥回流,剩余
污泥被浓缩区底部的刮泥机 刮入泥斗,由排泥泵送至泥 处理系统进行脱水处理。每 座池内均设有超声波泥位计, 通过污泥排放泵控制池内的 污泥量。浓缩污泥的浓度约 为100 g/l。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斜板沉淀池沉淀效率高的原因
1. 增加沉淀面积,缩短沉降距离从而提高颗粒的去除率;
从理论上看,不论斜板的角度如何,其效率提高的倍数相
当于斜板总投影面积比原池面积增加的倍数;
2 .斜板斜管内的再凝聚,促进絮粒的进一步加大,从而提
高沉降速度。 3. 创造了层流条件,从而提高了沉淀效率。
而缩短了沉淀时间;
③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
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这种类型沉淀池的 过流率可达36m3/(m2.h),比一般沉淀池的处理 能力高出7-10倍,是一种新型高效沉淀设备。并 已定型用于生产实践。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高密度池--斜管及出水槽
诚信、精准、和谐、创新
高密度池--出水槽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介绍
高效沉淀池工艺描述
高效沉淀池工艺是将混合、絮凝、沉淀高度集成一体,由混合区、絮凝区、沉淀区和浓缩区及泥渣回流系统和剩余泥渣排放系统组成。
投加混凝剂后的原水经快速混合后进入絮凝池,并与沉淀池浓缩区的部分沉淀污泥混合,在絮凝区中投加助凝剂,并采用特制的搅拌器,透过集中但缓慢的搅拌动作与污水混合完成絮凝反应。
经搅拌混合反应后的水以推流方式进入沉淀区。
在沉淀区中,泥水分离,澄清水进一步经斜管分离后由集水槽收集出水。
沉降的泥渣在沉淀池下部浓缩,浓缩泥渣的上层用螺杆泵回流,以维持最佳的固体浓度,底部多余的泥渣由螺杆泵排除。
图高效沉淀池工艺流程示意图
传统工艺与高效沉淀池工艺比较如下表。
表传统絮凝沉淀工艺与高效沉淀池工艺比较表。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更新时间:3—4 15:55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
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更新时间:3-4 16:04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有:1 Acfiflo®工艺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 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 m/h,最高可达200 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北京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2 DensaDeg®工艺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该工艺现已在法国、德国、瑞士得到推广应用。
高密度沉淀池介绍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介绍高密度沉淀池是以体外污泥回流循环为主要特征的一项水质沉淀澄清新技术,具有絮凝效果好,沉降分离快,表面负荷高、出水水质好、排泥浓度高等特点。
高密度沉淀池是混合凝聚、絮凝反应、沉淀分离、污泥浓缩四个单元的综合体,在传统的斜管式混凝沉淀池的基础上,增加了污泥回流系统,充分利用加速混合原理、接触絮凝原理和浅池沉淀原理,把机械混合凝聚、机械强化接触絮凝、斜管沉淀分离、污泥浓缩四个过程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获得常规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
04010206050307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对进水浊度波动不敏感,对低温低浊度源水的适应能力强排泥浓度高,一般可达20g/L ,可减少水量损失絮凝剂、助凝剂、活性污泥回流的联合应用以及合理的机械混凝手段,絮凝能力强,絮体沉淀速度快,出水水质稳定上升流速高,一体化构筑物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水力负荷大,产水率高,沉淀速度快,絮凝沉淀时间短自动化控制程度高,工艺运行科学稳定,启动时间短由机械混凝、机械絮凝代替了水力混凝、水力絮凝,由于机械搅拌使药剂和污水的混合更快速、更充分,因此强化了混凝、絮凝的效果,同时也节约了药剂。
絮凝区设有导流筒,不仅有利于回流污泥与原水的混合,而且筒外和筒内不同的紊流强度有利于絮体的成长。
絮凝到沉淀的过渡不用管渠连接,而采用宽大、开放、平稳、有序的直通方式紧密衔接,有利于水流条件的改善和控制。
在沉淀区增加了基于“浅池沉淀”理论的上向流斜板,大大降低了沉淀区占地面积。
沉淀池下部设有污泥浓缩过程,底部安装带栅条刮泥机,有利于提高排除污泥的浓度,不仅可省去污泥脱水前的浓缩过程,而且有利于在絮凝区造成较高的悬浮固体浓度。
由于大量回流污泥的存在,增加了絮体凝聚的机率和密度,使得抗冲击负荷能力和沉降性能大大提高,即使在较大水力负荷条件下,也能保证理想、稳定的出水水质。
对关键技术部位的运行工况,采用严密的高度自动监控手段,进行及时自动调控。
比如絮凝-沉淀衔接过渡区的水力流态状况,浓缩区泥面高度的位置,原水流量、促凝药剂投加量与污泥回流量的变化情况等,以精确控制絮凝区混合絮体浓度,保持最佳接触絮凝条件。
高密度沉淀池(高效沉淀池)课件
效率
高密度沉淀池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沉淀过程, 减少了占地面积和停留时间。
污泥产量
适应性
传统沉淀池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 性较低,而高密度沉淀池具有较强的 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水质、水量 变化。
传统沉淀池产生的污泥量较大,而高 密度沉淀池产生的污泥量相对较少, 有利于减少污泥处理成本。
可能是由于药剂配比不当 或加药方式不正确,需要 调整药剂配比和加药方式 。
设备堵塞
可能是由于杂质过多或管 道设计不合理,需要加强 进水预处理和管道清洁。
设备故障
可能是由于部件老化或维 护不当,需要加强设备巡 检和保养,及时更换老化 部件。
04
CATALOGUE
高密度沉淀池与其他沉淀池的 比较
与传统沉淀池的比较
特点
具有较高的沉淀效率,占地面积 小,处理能力大,适用于大规模 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
工作原理
原理
通过增加颗粒碰撞次数和改善水流流 态,使颗粒快速沉淀,提高沉淀效率 。
过程
污水进入高密度沉淀池后,在斜板区 域进行分离,颗粒在斜板上聚集并滑 落到池底,清水则上升至集水系统排 出。
应用领域
防腐设计
针对不同水质和环境条件,采 取合适的防腐措施,延长沉淀
池的使用寿命。
保温设计
根据气候条件和工艺要求,考 虑保温设计,保证沉淀池的正
常运行。
03
CATALOGUE
高密度沉淀池的运行与维护
启动与运行
启动前的准备
检查设备完整性,确保所有部件 正常工作;检查水路是否畅通, 确保没有堵塞;检查电源是否正
常。
定期保养
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厂家建议, 定期进行全面的保养和维护;对 沉淀池进行全面清洗,确保水质 达标;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更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
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有:1、Acfiflo工艺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m/h,最高可达200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北京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
2、DensaDeg工艺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概述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概述高密度沉淀池技术概述导言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用于处理废水的工艺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城市排水处理系统。
本文将就高密度沉淀池的原理、结构以及优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高密度沉淀池的原理高密度沉淀池是通过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沉降到底部来实现固液分离的。
其原理基于所谓的斯托克斯定律,该定律描述了颗粒物质在液体中沉降速度与颗粒径向的关系。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颗粒沉降速度正比于颗粒直径的平方,并与介质黏度和颗粒与介质密度差相关。
二、高密度沉淀池的结构高密度沉淀池一般由若干个连续运行的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都包括了进水、出水和废泥排放口。
进入高密度沉淀池的废水首先由导流装置引导,使之均匀分配到每个单元中。
然后,废水在单元内经过慢搅拌装置进行混合,以加速颗粒物质的沉降。
在混合过程中,固体颗粒逐渐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层,而清水在上层流出。
最后,污泥通过废泥排放口定期排出,以保持高密度沉淀池的正常运行。
三、高密度沉淀池的优点1. 较小的占地面积:由于高密度沉淀池能够实现高效的固液分离,废水经过处理后排出的水量大大减少,从而减少了所需的处理面积。
2. 高沉降效率:由于高密度沉淀池采用了慢速搅拌装置,可以让颗粒物质充分与水混合,使得固体颗粒更容易沉降,从而提高了沉降效率。
3. 良好的排放水质:由于高密度沉淀池能够有效分离固液,废水排出后的水质良好,达到了环保排放标准。
4. 简化操作和维护:高密度沉淀池使用起来简单方便,操作和维护难度较低,节省了操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并减少了维护成本。
四、高密度沉淀池的应用高密度沉淀池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化工、冶金、制浆造纸、轻工等。
在这些行业中,高密度沉淀池被用于处理产生大量固体颗粒的废水,如悬浮物、泥浆等。
通过使用高密度沉淀池,不仅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也能够提供清洁的水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结论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设备,通过固液分离原理,将固体颗粒沉降,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沉淀池技术
工艺概述:
高效沉淀池工艺是依托污泥混凝、循环、斜管分离及浓缩等多种理论,通过合理的水力和结构设计,开发出的集泥水分离与污泥浓缩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沉淀工艺。
该工艺特殊的
反应区和澄清区设计,尤其适用于中水回用和各类废水高标准排放领域。
工艺原理:
高效沉淀池由反应区和澄清区两部分组成。
反应区包括混合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澄清区包括入口预沉区、斜管沉淀区及浓缩区。
反应区:泥渣、药剂、原水在混合反应区通过搅拌快速混合、凝聚,并在叶轮的提升作用下进入推流反应区完成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
整个反应区(混合和推流反
应区)可以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的矾花,水中的悬浮物以这种矾花为载体,可以在沉淀区快速沉降,而不影响出水水质。
澄清区:矾花慢速的从推流反应区进入预沉区,使得大部分矾花在预沉区沉淀,剩
余矾花在斜管沉淀区沉淀进入浓缩区累积、浓缩,澄清水通过集水槽收集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
浓缩区絮体经泵提升回流至反应池进水端循环利用,以保障系统絮体的浓度,增强系统的抗负荷能力;集泥坑内絮体及污泥由泵排出,进入污泥处理系统。
工艺优势:
•絮凝体循环利用,可节约10%至30%的药剂。
•沉淀区布置斜管,提升了沉淀效果,出水水质好。
•矾花密度高且均质,使系统的沉淀速度可达20 m/h-40m/h,有效的减小了占地面积。
•排放的絮体浓度高达30-550g/L,可直接进行脱水,无需经浓缩池浓缩处理。
•采用絮体回流技术,有效的保障了系统絮体浓度,使得系统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处理效率高,单位面积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小,土建投资低,尤其适用于改扩建工程。
应用领域:
◎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
◎中水回用的预处理。
◎自然水体的初级絮凝沉淀。
◎原有水厂提标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