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节_人口迁移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件人口迁移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件人口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9d38442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0.png)
人口迁移转变假说
01
早期阶段
人口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迁移原因主要是生存型迁移,如寻找食物
、逃避自然灾害等。
02
过渡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逐渐转向经济型迁移,如追求更好的就
业机会、更高的生活水平等。
03
现代阶段
人口迁移以长距离、大规模迁移为主,迁移原因更加多元化,包括社会
型迁移(如追求更好的教育、文化环境)、政治型迁移(如政治迫害、
现代人口迁移
现代人口迁移受到全球化、经济发 展、社会变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迁移方式和途径更加多元化。
人口迁移影响因素
01
02
03
04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的差 异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之一
。
社会因素
社会变革、文化差异、家庭和 朋友的影响等社会因素也会对
人口迁移产生影响。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资源分 布等环境因素也是影响人口迁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件人口迁 移
汇报人:XX 20XX-02-04
目录
• 人口迁移概述 • 人口迁移理论基础 • 人口迁移现状分析 • 人口迁移与环境关系 • 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发展 • 人口迁移政策与措施
01 人口迁移概述
人口迁移定义与类型
定义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两个地区之 间的地理流动或空间流动,通常 涉及到居住地的永久性改变。
产业结构调整
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吸引高素质 人才,促进人口迁移。
区域均衡发展
为实现区域均衡发展,需要引导人口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迁移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协调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发展策略
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类型、原因、影响!含例题~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类型、原因、影响!含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ac371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c.png)
一、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原因人口迁移的分类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变化和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如国际难民、永久性移民和外籍工人)和国内人口迁移(招生、分配等)。
人口迁移一般具备三个条件: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原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特别提醒】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来好的生活条件,文化联系;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更多的就业机才外流,劳动力短缺(2)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2)影响人口年龄结构(3)影响经济、文化的发展(4)改变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而影响人口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地理分布(5)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促进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6)促进了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例1、图1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移动方向示意图。
图中序号与选项排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中国 ②美国 ③俄罗斯 ④拉丁美洲B. ①中国 ②俄罗斯 ③美国 ④拉丁美洲C. ①拉丁美洲 ②中国 ③俄罗斯 ④美国D. ①中国 ②拉丁美洲 ③俄罗斯 ④美国01 答案解析解析:本题以四幅简单的人口迁移方向图切入,隐形考查人口迁移的类型、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状况等知识,结合世界地理和世界近现代史考查同学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笔记
![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d45724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c.png)
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笔记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人口迁移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学与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人口迁移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地理必修二课程中也有涉及到人口迁移的相关内容,下面将针对这一部分内容做一些笔记总结。
一、人口迁移的类型1.内部人口迁移内部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同一国家或地区内移动的情况。
内部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农村迁往城市、城市之间的迁移、以及城市内部的迁移。
中国的内部人口迁移主要以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为主,这种迁移形式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国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国家边界进行迁移的现象。
国际人口迁移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各国之间的人口迁移对于全球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也面临着国际人口迁移的挑战和机遇。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1.经济影响人口迁移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增加城市的劳动力资源和消费市场;而城市内部的人口迁移也可以促进城市的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国际人口迁移则可以促进跨国贸易和投资,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2.社会影响人口迁移对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内部人口迁移可以改变城乡分布格局,影响地区的人口密度和城乡发展的差距;国际人口迁移也会带来移民社区的形成和文化融合,对于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3.环境影响人口迁移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会导致城市资源的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而国际人口迁移也会对目的地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压力,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
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到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的吸引,而国际人口迁移则受到政治稳定和战争灾难的驱使。
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分析和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人口迁移的规律和特点。
1.3人口迁移
![1.3人口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f6b5737bf46527d3240ce06d.png)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矿产资源
(5)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 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灾难的土地。
自然灾害
讨论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5)深圳原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1980年5月,中共中 央和国务院正式将深圳定为“经济特区”。经过30年的高 速发展,2010年末,深圳常住人口达到1035.79万。
政治因素
战
(10)中国历史上迁都引起的人口迁移。
政治中心的改变
讨论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1)高中毕业考入异地一所名牌大学。
文化教育
(12)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引起的人口迁移。
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和婚姻
(13)印巴分治与人口迁移(阅读P21材料)。
宗教信仰
气候
矿产 自然 水源 资源 资源
三、人口迁移的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
①按地理范围划分
国内人口迁移 类型 概 念 迁移范围 主要方式 是一个国家的居民 永久性移民、外籍 国际 进入另一个国家定 超越国界 工人流动、国际难 迁移 民定居 居的现象。
指一个国家内部的 国内 居民从一个行政区 超越行政 库区移民、招生、 迁移 进入另一个行政区 区边界 分配等 定居的现象。
课堂练习1
1、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 BCD )(非单选题) A、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B、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C、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D、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2、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C A、“五、一”节到美国旅游 B、长沙人到上海出差 C、南京市某同学随父母移居澳大利亚 D、省委领导下乡检查工作 3、由青岛开往西安的火车上下列四位旅客的谈话 如下: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B A、甲说:“我此次去西安旅游观光” B、乙说:“我被西安交大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西安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去西安走亲戚”
1.2人口迁移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
![1.2人口迁移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6367b75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6.png)
1.2人口迁移(备课版)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概念: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异同相同点:人口在空间上发生移动不同点: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永久或长期改变;人口流动是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又在短期内返回。
3.人口迁移属性①时间属性: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②空间属性:人口迁移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4.人口迁移条件①居住地变更②永久性或长期性(1年以上)③跨越一定的行政区界线(县级以上)5.人口迁移类型(1)根据迁移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国际迁移: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2)根据迁移方向的不同可分为:①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也叫城市化②城市向农村迁移:发达国家现在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也叫逆城市化③农村向农村迁移④城市向城市迁移6.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①推力(或排斥力)因素:促使原居民离开的因素,如:自然环境恶劣、就业机会少、自然灾害风险大、收入低②拉力(或吸引力)因素: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如:气候适宜、就业机会多、收入高③阻碍因素:人口迁移过程中所要克服的困难,如:移民限制、迁移距离远、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传统文化观念、语言不通等④个人因素:如:迁移意愿、知识水平,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印象及评价等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①自然因素:气候、水、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②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通信、大型工程建设③政治因素:政策、战争、社会变革④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差异8.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入地利: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④提高城市化水平⑤促进资源开发弊:①加剧生态环境问题②增加就业压力③增加公共设施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社会问题增多(2)对迁出地利:①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②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③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弊:①造成劳动力缺失或人才外流②农村土地撂荒,留守儿童、留守家庭增多③老龄化加剧二、国际人口迁移1.二战前迁移方向: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新大陆(美洲、大洋洲)迁移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迁移原因:新大陆发现、新航线开辟、殖民主义扩张2. 二战后迁移方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西欧、北美、北非、西亚迁移特点:政治性迁移增加;流向发生大变化;美国迁入人口来源地发生变化迁移原因: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变革、战争;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三、国内人口迁移1.新中国成立前迁移方向:①古代历史时期:西晋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难,使人口大规模地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
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知识点归纳
![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beb5f4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a.png)
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知识点归纳
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人口分布的概念和特点: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人口分布的特点包括:不均衡性、多样性、聚集性和集约性等。
2.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以及土地利用等;人文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政治稳定等。
3. 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人口迁移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
国内迁移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城市内部的人口迁移;国际迁移则是指人口跨国界进行迁移。
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政治原因等。
4. 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原地和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迁移对原地的影响包括减少人口、减少劳动力和改变人口结构等;对目的地的影响则包括增加人口、增加劳动力和改变人口结构等。
5.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密切相关。
人口迁移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城市化又会影响人口迁移的规模和方向。
以上是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8180fb5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f.png)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迁移在当代社会变得越来越普遍。
本文将探讨高中地理中的人口迁移现象,包括其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人口迁移的类型与原因1. 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是最常见的一种人口流动形式。
农民为了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而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往往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教育服务。
因此,他们选择到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2. 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城市间的人口迁移主要受到地区差异的影响。
一些发达城市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和社会福利,吸引了大量人口从其他城市迁往。
相反,一些相对欠发达的城市由于缺乏发展机会,人口流出。
3. 国际间的人口迁移国际间的人口迁移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一些人选择迁移到其他国家以寻找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机会。
例如,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吸引了许多移民。
而一些冲突和贫困的国家则面临大量人口离开的问题。
第二部分:人口迁移的影响1. 经济影响人口迁移对经济有积极的影响。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能够解决城市劳动力的短缺问题,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移民对国家的经济也有着重要的贡献,带来更多的消费和劳动力资源。
2. 社会影响人口迁移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移民可能会带来文化、宗教和语言等方面的多样性,丰富社会文化。
然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会导致社会的紧张和不稳定,如社会矛盾、失业问题和社会福利压力的增加等。
3. 环境影响人口迁移也对环境产生影响。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会导致城市规划、交通压力和资源消耗等问题。
同时,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也可能导致土地荒芜和农业生产的下降。
第三部分:解决人口迁移问题的方案1. 政府政策方面政府应加强对人口迁移的管理和规划。
通过制定合理的移民政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可以减缓人口迁移的不均衡性。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82562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d.png)
人口增长的两种方式
概念与分类
原因
3
影响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Population migration is that people change flow behavior in space settlements
劳移难工居民
概念与分类
原因
3
影响
方法点拨: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这种现
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尤其 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民工荒”既包括 “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 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 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材料 在金融危机影响 下,自南方沿海开始向 北方各省市延伸的企业 困境,不断爆出玩具业、 纺织业、地产业、炼钢 业等产业的破产、停工、 裁员消息。持续多年的 “民工荒”,在经济紧 缩中,正演变为民工的 “就业难”。
(2)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
A.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1)我国民工流出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___省(市、区),民工净流入较多
(一3的些)省请合区为是理解广化决东建“、议民__。_工__(_两荒__条”___即和_和可当__)前__BC的__.._民_加加__工速重__“中西(省部部就、地地业市区区难或的的区”资环)问。源境题开压发力,提出
D.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3) 解决“就业难”的措施
• 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 • 改善恶劣的工作条件。 • 对农民工进行技术培训。
解决“就业难”的措施 ①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 ②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科学种田,稳定农 民与土地的关系,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③实行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广农村税费改 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④提高农民自身素质,转变观念。(任意两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85f13e0066f5335a81216b.png)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案例背景: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人口迁移在本章和整个必修地理教学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知识点的延伸,人口增长影响了人口的时空分布,而人口迁移改变了这种时空分布导致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同时也促使多种文化的交流。
另一方面人口迁移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又是产业活动的重要区位条件。
所以这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必修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中新课程地理主要就是围绕“人地关系”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主线展开的。
而人类活动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口的发展和变化,像产业活动、产业转移和环境问题等都与人口的迁移和流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人口问题是人类当前面临诸多问题的核心问题。
本节内容就是通过联系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科学的认识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生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喜欢探究生活中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而人口迁移就发生在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中。
因此本节内容以温州为案例展开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但是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有限,对现象、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缺乏理性的深层次的认识,像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上很多学生存在偏差,对于人口迁移原因的理解上也较为片面。
另外高一学生普遍比较缺乏区域地理知识,所以对人口迁移的具体空间流动情况大多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发挥其主动性,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并内化地理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三、课后反思:1、整堂课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学和探究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所以课前视情况组织学生收集一些相关资料。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1.3《人口迁移》知识总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1.3《人口迁移》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45e0a7bf7ec4afe04a1dfd7.png)
《人口迁移》知识总结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影响人口机械增长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的判断:①空间移动:跨越行政区域,县级以上;②居住地改变;③时间限度:永久或长期(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分类按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1)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2)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按移动方向分类分:①农村到农村;②农村到城市(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的迁移形式);③城市到城市;④城市到农村3.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1)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2)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3)政治因素: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②战争(战争难民)、③政治中心变革等(如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国首都的变更)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
4.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
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1954~1984年中国人口迁移特点——迁移规模小,频率低。
1.2 人口迁移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1.2 人口迁移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74d4792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0.png)
关键能力一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典例1] 读下表,回答(1)~(2)题。 2000年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
广东 浙江 上海 江苏 北京 福建 天津 山东 新疆 辽宁 内蒙古 河北 云南
2000年 1 505 369 313 254 246 215
73 103 141 104 55 93 116
二、国际人口迁移 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 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较少 的地区
(1)国际人口的 政治性 迁移急剧增加。 (2)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 人口 迁入地 。 (3) 美国 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 大变化。随着欧洲移民逐渐减少, 拉丁美洲 取代欧洲成为美国迁入人 口的主要来源地。 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 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 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据此完成1~2题。
1.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C )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C.环境承载力 D.移民意愿
2.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D )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 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 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直辖市是( D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1) (2)
少 增加
迁出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并从人口迁移的
综合思维 类型和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要素的比较中判断人口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ce9508c2aa00b52acfc7ca65.png)
在讲解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之后,加入一道课堂练习题,来加强和巩固所学习的知识,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对于理论的消化和理解。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我比较注重地理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比如地理语言的积累,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叙述,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理解地理语言的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学生讨论,选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从经济因素看,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经济迅速发展,人们收入大幅度提高。从亲情传统看,移民本身受到返迁故土的潜在第一,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因素
案例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气候
20世纪70年代美国许多老年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地区
水资源
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土壤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肥沃的土壤而迁移
湘教版地理必修2
《人口迁移》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地理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课前对本节课做好认真地预习;
(2)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人口迁移的资料;
(3)预习中对教材中的活动多思考,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5.教师课前准备:
(1)教具与媒体:教科书、地图册、电脑、投影
1.通过具体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调查和运用资料,探究人口迁移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笔记
![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517f56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6.png)
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笔记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概念与类型人口迁移是指个体或群体跨越一定空间的永久或半永久性移动。
它可按距离分为:内部迁移:个体在同一国家或地区内部的移动。
外部迁移:个体或群体跨越国家或地区边界,两类子类型:移民:迁入一国的个体或群体。
移出:迁出本国的个体或群体。
迁移理论拉动因素:促进个体迁移的目的地因素,如:经济机会:就业岗位、更高的工资教育机会:更好的学校、高等教育机构社会福利:医疗保健、住房援助推力因素:迫使个体离开原籍地的因素,如:战争、冲突或政治动荡自然灾害或环境恶化经济困难或失业李氏推拉模型:提出迁移决策受拉动和推力因素共同影响。
人口迁移模式城市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的过程。
农村化:人口从城市地区向农村地区的流动。
移民潮:移民人数激增的时期。
人口迁移的环流:移民和移出同时发生的双向运动。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经济因素:就业机会、工资水平,生活成本。
社会因素:教育机会、社会福利、文化习俗。
政治因素:签证政策、难民安置、边境管制。
环境因素: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环境恶化。
个人因素:年龄、教育、职业、家庭关系。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人口减少:劳动力流失、公共服务下降。
经济衰退:企业关闭、税收减少。
社会变迁:文化多样性丧失、社区凝聚力减弱。
对迁入地:人口增加:劳动力补充、税收增加。
经济增长:新企业创建、就业机会增加。
社会变革:文化多元化、社会融合。
人口迁移的挑战社会融合:移民融合当地社区的困难,包括语言障碍、文化冲突。
经济紧张:移民对就业市场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可能导致本地居民不满。
政治不稳定:移民与非移民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人口迁移的应对措施移民政策:制定和实施公平、人道的移民准则。
社会融入计划:为移民提供语言培训、职业指导和文化适应支持。
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教育和住房条件,以解决移民相关挑战。
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解决人口迁移问题。
必修2第1章第3节人口迁移学案
![必修2第1章第3节人口迁移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d4e717c5da50e2524d7f89.png)
必修2第1章第3节人口迁移学案【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学习重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学习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学习过程】【基础知识梳理】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人口变动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________。
2.人口迁移的概念:是________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________的空间流动行为。
3.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________迁移两种类型。
(1)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________、外籍工人流动、________________等。
(2)国内迁移则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________________的人口迁移。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导致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________、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
②经济因素: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③政治因素:________(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等。
④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________、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三、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1.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________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迁移到富裕国家;从人口________国家迁移到人口稀少的国家。
2.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从农村到________和工矿区,从内地到________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原因:以________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 含解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43e998a45177232e60a25f.png)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1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明确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培养学生从全球角度思考人口迁移问题.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3、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探究能力【自学导引】【图表解读】阅读教材P16页图1-9填写下列表格迁出地迁入地迁移的原因中国、印度等地东南亚、美洲、大洋洲、非洲等自然灾害、战争、生活贫困需要到海外谋生欧美洲、地理大发【活动点拨】活动一:课本第17页参考答案:问题1: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没有变更居住地;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涉及定居地较长时间的改变;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B中学读书,虽有短时间离开原来居住地的依据,但未变更定居地,所以都不属于人口迁移,④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因跨越了行政区域界线,因此属于人口迁移。
问题2:①北宋末年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属国内人口迁移,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活动二:课本第19页(1)由乡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2)是由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活动三:课本第21页⑴世界人口迁出国多为发展中国家,世界人口迁入国多为发达国家⑵发达国家经济、文化水平高,但人口增长慢,劳动力较为短缺;而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人口增长快,有大量劳动力过剩【课堂探究】1。
人口迁移与人口的空间移动的区别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它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人间空间移动包括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两种形式,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时间移动后立刻返回居住地的现象,例如:每天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人口;外出旅游、度假疗养等;游牧民族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移动;有两个或以上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
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一章_第三节_人口迁移_word版含解析
![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一章_第三节_人口迁移_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9da533fad6195f312ba69e.png)
知识·巧学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Population migration)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
人口迁移概念中包含三个含义: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1)空间移动:只有发生空间移动的人口现象才可能构成人口迁移,但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不是所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只有其中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的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
旅游、购物、出差、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流动以及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都不是人口迁移。
(2)居住地变更:人口的迁移必须以居住地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
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的距离”。
通常,人们以超越某种特定的界线,作为区分某一活动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
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3)时间限度:对于“永久性”或“长期”的时间限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习惯上,把人口迁移限定在特定的时间内,这一特定时间可以有确定时间长度,如1年、5年或10年;也可以更长甚至是无限的,也就是“终生”的。
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都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分类(1)按照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如19世纪以前和二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见表1-10。
中世纪以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开发,资本主义的兴起及交通工具的进步,人口迁移规模开始扩大,并使全球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48eb12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9.png)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可以通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自然增长率。
某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受到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风俗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人口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初期的传统型人口模式也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过渡型的人口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而20世纪中期到现在的现代型人口模式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也呈现出类似的模式。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但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等。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以及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因素。
人口容量具有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三个特点。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可以通过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以及长期性来确定。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此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
对于迁出地来说,人口密度减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也会减轻,但同时也会出现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
对于迁入地来说,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导致人口密度增加和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
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市化、区域开发和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人口迁移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人口迁移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d91d384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7f.png)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对人口 迁移产生影响
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 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人口迁 移产生影响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 移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 恶化迫使人们“背井离乡”
举例
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 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
2.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时间
古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 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影响因 农业经济脆弱、战争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
素 频繁、自然灾害多
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策
特点
大批迁移
有计划、有组织
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 显变化
流向
迁往社会环境和自然 条件较好的地区
• 机械增长率 <0 时为人口净迁出,即区域人口减少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的动力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推拉理论
推力因素
②自然灾害风险多;
推拉
④公共设施差;
中间阻力因素:地形、交通、语言等
⑥生活质量与社会福 利差等。
拉力因素
②较高的收入; ④良好的教育条件; ⑥多样的文化等。
2.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 要考虑( A ) 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 ④环境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湖南地理)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
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15年我国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东营、攀枝花等城市兴起,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其
影响因素主要是( D )
A.气候条件优越 B.重大政治改革 C.经济发展变化 D.矿产资源的开发
37
(4)增加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治安等方面 的问题(不利)
6
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 之间的迁出和迁入, 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 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 口移动现象
通常是指因工作、学 习、旅游、探亲等原 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 住地外出活动,而不 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 现象
居住地永久性 或长期改变, 变更户籍
临时或短期离 开居住地外出 活动,且不变 更户籍
南方阳光地带
气候因素是其迁移的主要因素。
2020/5/16
18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②淡水
荒漠化与移民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
化,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人类生活、生产
的空间布局,从而决
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
和规模。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淡水天然分布状况的依赖程度有所
2020/5/16
2020/5/16
22
2.经济因素 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因素对人口 迁移是主要的,经 常起作用的因素, 是人口迁移的基本 动因。
2020/5/16
深圳市
23
2.经济因素
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 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 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 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2020/5/16
24
3.政治因素
2、农业歉收,导致饥荒加剧。鸦片战争前后,中原地区灾害频繁,灾 民纷纷迁往辽东。1 936年华北大水灾及其后连年灾荒,使山东移民纷 纷流往东北地区,并在1940年前后形成1928年大饥荒以来的又一次人 口迁移高峰期。 自然灾害因素
3、清朝东北地区多皇家禁地,迫于人口压力.光绪年同全面开禁,接纳 大批关内移民,人口迅速增加。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边疆建设政策鼓 励下,仍有少部分山东农民措传统路线迁移到东北。 政策因素
为吸引优秀学生留居美国,美国对他们实行“绿卡制”, 给予入籍优惠,结果外国留学生学成后约有一半定居美国, 如在1991-1992年留美的约60万名外国留学生中,有近5 %毕业后滞留美国或加入美国国籍。
2020/5/16
30
4.社会文化因素
②家庭和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 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 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 起着重要作用。
2020/5/16
1
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一)人口迁移
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 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1.特点
A、空间位移(行政区变化) B、定居地的变更 C、时间限度(较长,大约1年以上)
2
2.分类
①按地理范围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永久性移民、外籍 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④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生产发 展、特别是制造业发 展的基础。 随着一个地区矿产资源 的开发,人口会发生相 应的迁移和流动。
本溪市
2020/5/16
21
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距哈尔滨159公里。1960 年以前是草原与沼泽。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打出石 油,正值建国十周年大庆前夕,故定名大庆油田。总面 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239万,其中城市面积5505平 方公里,人口103万。
改变了人口的生 活态度和生活期望, 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 部世界的态度,从而 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2020/5/16
29
美国的移民政策
从50年代开始,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规定只要是专业 “精英”,可不考虑国籍、资历和年龄,一律允许优先进入 美国。1965年,美国又颁布“优惠制”新移民法,每年专 门留出2.9 万个移民名额给来自国外的高级专门人才。1990 年,布什总统签署新的移民法,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 倾斜。鼓励各类专业人才移居美国。
原因:(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2)国家政策的改革 (3)城乡间巨大的收入差距(主要原因)
影响:(1)为城市提供大量剩余劳动力,解决城市劳动力的 不足
(2)许多民工承担了建筑、环卫、服务业等方面的工 作,为城市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水平的调高,改善农村经 济水平的发展
• ②80年代以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迁向东南沿海城市
(经济因素)
• ③2001年阿富汗大量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 ④“三峡” 移民 (大型工程建设)
(政治因素)
2020/5/16
40
经济
政治 因素
社会文 化因素
政治迫害
战争 国家政策 民族歧视
引起人口迁移 的因素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城市
拉力因素
工作机会多 赚钱机会多 医疗与社会福利好 教育与升迁机会多 休闲机会多 现代建筑居住舒适 置业与致富机会多 社会地位高
人口迁移
城 市 化
人口过 于集中
乡村
推力因素
农村生活困难 就业机会不多 升学与升迁机会不多 生活质量低 就医不便 公共设施不足 老式房屋生活不便 社会地位低
2020/5/16
26
3.政治因素
②战争
战争是对人类
阿 富
正常生活环境和秩
汗 难
序的破坏,并常常
民
引发人口迁移。
2020/5/16
27
3.政治因素
③政治中心改变
一个国家政治 上的变革,政治中 心的改变,也常常 引发人口迁移。
巴里西约利热亚内卢
2020/5/16
28
4.社会文化因素
①文化教育的发展
人口迁移 D.人口迁移,其空间移动距离需在1000千米以上 3、二战战后,德国和沙特阿拉伯都吸引了大量的移民,
关于两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B
A. 都因老龄化吸收移民 B. 都因经济发展吸引移民 C.都因资源的大量开采吸收移民 D.都因气候优越吸引移民
36
4、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D )
逐水草而居
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从 已开发国家向未开发国家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永久性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 动人口增加;迁移形式多样化
食物充足之地
欧洲---美洲、大洋洲、非 洲;
非洲---美洲、亚洲; 中国、日本、印度人---东 南亚和美洲
北美、欧洲、大洋洲变为迁 入地区; 亚洲和拉丁美洲为迁出地区
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 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
新资源地的开发、新工业区的建立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 建,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环境质量的改善
39
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 ①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矿产资源开发)
都是人口空 间移动的现 象,都能引 起人口数量 的变化
7
多选题
1、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BC)D
A、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B、李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C、王某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D、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2、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内迁移(AB) 哪些是国际迁移(CD)
人口密度大 失业率高 犯罪率高 建筑物密集 房地产价格高 交通拥挤
人口流失
人口总量少
郊
劳动力老化
区
农业投资少
化
农业生产条件差
农田荒废
环境质量差(推力)
人口迁移
环境质量好 (拉力)
17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①气候
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 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 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 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 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 响人口迁移。
人口迁入地 人口迁出地 人口移动方向
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
38
美国国内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
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的人口大规模西移 战争
第二次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发展,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 工业化和城市化
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 等原因使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自然灾害
9
10
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 东德与西德的统一;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非洲
移急剧增加
国家独立,原殖民者返回迁出国。
国际人口迁移的流 向发生很大变化
欧洲人从殖民地返回故乡,西欧各国迁出人口减 少;美国作为人口迁入国,来自欧洲的移民减少, 拉丁美洲和亚洲成为主要源地。
形式多样化
新兴城市出现、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 会造成人口迁移。
2020/5/16
31
4.社会文化因素 ③宗教信仰、种 族和民族差异
2020/5/16
32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气候 土壤 水 矿产资源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交通通信
经济 因素
家庭婚姻 社会文化 文化教育 因素
影响 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
政治 因素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人口迁移基本原因: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
①政策
国家人口流动 政策会对人口迁移 产生重要影响。
2020/5/16
25
美国西部大开发
1787年,美国政府颁布了“西北准州地区条例”,规定 任何一个准州地区的居民人数超过6000人时,就可以成立 永久性的州政府,并且与“原来各州在一切方面享有同等 地位”。这个条例从法律上保障了生命、人身和财产的安 全及宗教自由,大大鼓励了千百万人向西部迁徙。同时政 府也颁布了土地政策,鼓励人们向西扩张,开始了历经一 百多年的“西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