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450b7d7fd5360cba1adbf4.png)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在文艺复兴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古典文化、资本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2)在宗教改革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资本主义发展与宗教改革的相互关系;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基本史实;德意志、法国、英国宗教改革的基本史实。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本节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
(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4.学法指导方面:(1)指导学生注意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发生。
注意认识原因和结果的多样性和层次性,通过对原因、结果的恰当分解来增进理解。
(2)指导学生对本节涉及较多的众多文化现象与其所处的时代的关系加以分析,并注意这些文化现象内在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例如,对宗教改革时期不同教派、不同国家的比较,可以加深认知程度,把握历史现象的实质。
[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析:(1)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
这一问题是理解文艺复兴的关键,只有认识了此问题,才能对文艺复兴作出恰当的历史定位和正确地理解文艺复兴运动。
人教版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c5f51910661ed9ac51f31e.png)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教学目标1、明确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十四五世纪的意大利的特定历史背景。
2、掌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3、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2、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三、教学过程一、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14-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人”被发现:文艺复兴;“世界”被发现:新航路开辟。
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
它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
1、背景材料一美第奇家族资助过达·芬奇,还资助了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马基雅维利、伽利略等人。
史料记载,美第奇家族仅在1434-1471年间就为文化公益事业捐赠了663755块金币,修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瑰宝。
材料二美第奇家族银行正式创建于1397年。
……创建资本为10000弗罗林(一种重约3.5克的金币)……美第奇银行成立初年,业务开展得很顺利,银行资本不断扩大。
……(美第奇家族)为了扩大自己的事业,依靠银行业的资本进军毛纺业市场。
……以1420年为例……美第奇银行的总利润为143348弗罗林……——张宇靖《意大利美第奇家族银行的兴衰探析》材料三15世纪佛罗伦萨著名书商维斯帕香亚诺·达·比斯提西描述该城统治者科西莫·德·美第奇:“他好像认为自己有些钱,我不知道他的钱是从哪得来的,这钱来得并不干净。
他急于卸下肩上的这一重负,于是便和教皇尤金尼斯四世陛下商谈。
教皇告诉他……花一些钱用于建筑。
”科西莫的敌对者可能都会乐意认为,他那些虔诚的赞助资金表现了他对某些特定罪行的内疚。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15de4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6.png)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2)树立尊重多元文化、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近代历史的开端?(2)简要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特点。
2.文艺复兴运动(1)分组讨论: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展示代表人物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4)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3.宗教改革(1)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宗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介绍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改革内容。
(3)分组讨论: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联系与区别(1)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5.课堂小结(2)强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6.课后作业(1)熟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在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3)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辅助材料:代表人物作品、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宗教改革漫画等。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34b25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d.png)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艺复兴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思想。
2.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 宗教改革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4. 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5.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文献,增强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直观认识。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看法和认识。
4.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世纪欧洲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文艺复兴:介绍文艺复兴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思想,重点讲解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 讲解宗教改革:介绍宗教改革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重点讲解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4. 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讨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它们在欧洲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联系和区别。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其他领域的具体影响。
4.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表达,了解他们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理解。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直观感受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的美学特点。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案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10945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c.png)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案教案标题: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学目标:1. 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和起因。
2. 掌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1. 文艺复兴的概念和特点。
2. 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家和运动。
3.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历史教科书或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否听说过,了解多少。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文艺复兴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对古典文化的追求、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等。
2. 介绍宗教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思想家,如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
3. 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包括对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贡献。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并列举具体例子。
2. 展示与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几个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关的案例,如达·芬奇的作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等。
2. 学生分析这些案例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具体影响。
五、扩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自选阅读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关的文章或书籍,并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感想。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的思想家或运动,做一次简短的研究报告。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和文化影响的短文。
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
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8f0ad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7.png)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学术论文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素养。
-定期组织历史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画像,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首先,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幅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吗?”通过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5.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如达·芬奇、马丁·路德等,并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人物介绍,每人限时3分钟。
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彼此的认识。教师将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不断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变革的作用及其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及其影响。
2.学生讨论过程中,我巡回指导,回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名词解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2.选择题: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
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掌握其基本概念和历史意义。
2.掌握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8c297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b.png)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代表人物。
2. 让学生掌握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3. 让学生了解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影响以及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艺复兴的背景: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状况、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2. 文艺复兴的时间、地点和代表人物:14世纪意大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
3. 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人文主义、理性、科学精神。
4. 文艺复兴的艺术成就: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等领域的创新。
5. 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础、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的背景、时间、地点、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
2.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时间、地点、代表人物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名家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进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文艺复兴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
3. 分析: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名家作品,让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4. 讨论:组织学生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6. 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评估他们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e42b9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1.png)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代表人物。
2. 使学生掌握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3. 使学生了解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宗教改革家的主张以及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原因: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文化和科技状况,以及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
2. 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人文主义、古典主义、个性解放等。
3. 文艺复兴的艺术成就:绘画、雕塑、建筑、文学等领域的重要作品和代表人物。
4. 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奠定基础,推动人类思想的解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艺复兴的背景、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2. 难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艺复兴作品和宗教改革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展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艺术作品等。
2. 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文献、图片等资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世纪欧洲的宗教画和雕塑,引导学生思考中世纪文化的特点,引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话题。
2.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原因:简要介绍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文化和科技状况,以及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
3. 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讲解人文主义、古典主义、个性解放等思想,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4. 文艺复兴的艺术成就:详细介绍绘画、雕塑、建筑、文学等领域的重要作品和代表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莎士比亚等。
5. 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强调文艺复兴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奠定基础,推动人类思想的解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26fe1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e.png)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
2. 使学生掌握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艺术成就和影响。
3. 使学生了解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和影响。
4.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原因: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文化和科技状况,意大利城市的兴起,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和传播。
2. 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人文主义,关注人类价值和尊严,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
3. 文艺复兴的艺术成就: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等领域的发展,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作品。
4. 文艺复兴的影响:对后世文化、艺术、科学、哲学等领域的影响,为现代社会的诞生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作品,让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比较法: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历史事件。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
3. 分析:分析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作品,让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5. 总结: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历史事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包括论文、研究报告等。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教科书或相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教材。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_3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_3](https://img.taocdn.com/s3/m/65a1b03f964bcf84b8d57b16.png)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材分析: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
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对比分析和课堂讨论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三、重点和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四、学情分析五、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分析对比六、课前准备布置在美术、文学方面有专长、有爱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关于《最后的晚餐》和莎士比亚的某一剧作中的情节、思想和艺术特点的分析。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新课学习: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引导学生回顾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及表现。
然后提出“意大利又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分析,教师同时提供中世纪欧洲贸易路线图供学生参考。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政治环境、地理位置和统治者的政策几个方面思考。
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变化。
二:“文艺复兴”。
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及实质。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该部分可由学生阅读,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A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你能说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大致内容吗?B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这一思想的?c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文艺复兴的传播及意义三、“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背景。
由文艺复兴的影响导入,引导学生从思想、政治、经济三个方面了解宗教改革的大背景,进一步分析这场运动的性质马丁•路德及宗教改革的兴起。
2024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2024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671f3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7.png)
2024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以及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提炼经验教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中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作和宗教改革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这两个历史事件的了解,并简要介绍它们的背景。
2. 讲授新课文艺复兴讲解文艺复兴的含义和起源,强调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
逐一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重点分析他们的作品及其反映的时代精神。
讨论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影响。
宗教改革讲述宗教改革的背景,特别是教皇与德意志诸侯之间的矛盾。
详细介绍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和改革措施,如“因信称义”、“圣经至上”等。
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宗教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3. 深化理解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播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片段,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
4.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看法,以及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场辩论会,加深对改革内容的理解。
5. 总结提升总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历史纪录片片段等辅助教学。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安排简答题,让学生回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基本知识。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aeb49c3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c.png)
5.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文艺复兴是一场重视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解放、崇尚理性与科学的运动,它为欧洲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包括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束缚、资本主义萌芽等。
2.详细讲解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如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
3.阐述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影响,强调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4.过渡到宗教改革,介绍马丁·路德、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的主张,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宗教、政治、社会的影响。
5.强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理解两者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提高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认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在本章节的学习中收获更多。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敬畏之心,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启示作用。
2.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激发学生对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价值观的认同。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关注人类命运,尊重不同文化,关爱弱势群体。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巩固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了解。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1000d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d.png)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和主要人物。
2. 使学生掌握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及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因信称义。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原因:意大利的地理、经济和文化优势拜占庭文化的传承黑暗中世纪的影响2.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对人性、人类价值和尊严的肯定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艺术、文学和科学的繁荣3.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教会腐败和信仰危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崛起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4. 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因信称义:信仰唯独论圣经唯独论教皇权威的批判5.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文艺复兴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亨利八世等宗教改革代表人物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成绩: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世界历史》等相关教材。
2. 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地图和视频资料。
3.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和学术资料,为教学提供更多实例和观点。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意大利地图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引起学生对文艺复兴的兴趣。
2. 讲解文艺复兴背景和原因:介绍意大利的地理、经济和文化优势,以及黑暗中世纪的影响。
3. 阐述文艺复兴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引导学生理解对人性、人类价值和尊严的肯定,以及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f26efc51ddccda38376baf7a.png)
精心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准备, 2.图片赏析。
3.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人文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意义。
2.学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的巨人们热爱生活、富有创造的精神。
3.用马丁o路德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激励学生。
展示图片《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o芬奇的艺术成就。
画中人物优雅,笑容微妙,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这幅作品之所以成为世界名作,最主要是因为画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人文主义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
新课学习阶级基(4)他地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号,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封建教会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核心:追求自由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批判教会*,但不反对宗教。
这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打着光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呢?(1)利用地图说明意大利和古希腊罗马的地域继承关系;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旧地,有机会接触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为其率先进行文艺复兴提供了帮助。
判。
义观点予以诠释和阐述,对意大利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影响,成为这一运动的先驱。
抒情诗集《歌集》是他的秀的作品,他以丰富多彩的笔墨,披露自己复杂的思想情感,大胆地歌颂爱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
这些诗歌中破中世纪禁欲主义和神学思想的藩篱,表达了以人与现实生活为中心的新世界观和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
文艺复兴的影响:积极影响:冲破了*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们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运【过渡】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早期资产阶级要求反封建神学反封建*的需要,在这个运动中文学、艺术、科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文主义思想兴起并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清醒和解放出来,天主教的*越来越受到挑战。
文艺复兴运动教案
![文艺复兴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9a5920eff9aef8941e06d6.png)
文艺复兴运动教案【篇一:文艺复兴教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2、过程与方法讲述法、问题探究、对比分析和课堂讨论3、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三、教学方法:图片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五、课时要求: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智者学派、古希腊三贤的思想,他们的思想共同体现了人文精神,而当时的希腊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
人文精神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基督教统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欧洲成了文化的沙漠。
到了14世纪,即中世纪晚期时“人”再次被发现的时代,人文主义再次复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一、文艺复兴1、背景:【教师】文艺复兴首先在哪个地方兴起呢?为什么?【学生】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教师】为什么资本主义萌芽会在意大利产生而不是其他地区?分析: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
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
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
【教师】资本主义萌芽带来了什么变化呢?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05ad706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5.png)
-重点探讨如但丁、达·芬奇、马丁·路德等人物的思想成就及其时代意义。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理解这些人物及其作品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3.比较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能力。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识别和比较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如艺术风格、宗教观念等。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历史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补充,强调人文主义思想、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3.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人文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尊重多元文化。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验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多样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通过分析具体文艺复兴艺术家及其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艺复兴精神。
-小组合作探讨宗教改革对欧洲各国宗教政策的影响,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视频等,增强学生对历史情境的感知。
-展示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等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成就。
3.结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比较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宗教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对比分析报告。(字数要求:600字左右,可附图片)
4.围绕人文主义思想,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个话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5.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文章,选取一个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关的事件或人物,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字数要求:500字左右)
第2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1020
![第2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1020](https://img.taocdn.com/s3/m/4a92216127d3240c8447efe9.png)
必修Ⅲ第六单元第2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高二级历史科备课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和意义;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图片、情景再现及对比分析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同时应教育学生要有坚持信仰的顽强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难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课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关的文字原始资料、历史图片等。
学生:从教科书、课外读物、互联网等处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人物传记、文字资料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让学生看图表作为导入。
[传授新课]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大背景(一)中世纪欧洲教会垄断教育和思想文化(二)资本主义萌芽二、文艺复兴(教师:地点和时间)1.原因①经济:意大利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意大利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①经济:各城市重商,商品经济发展②政治:工商业主掌权③地理位置:地中海贸易航运中心资本主义萌芽带来变化: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思想变革②政治:意大利城市各自独立③思想文化:有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吸引人才2.成就:“文学三杰”、“美术三杰”⑴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
⑵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学生通过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请学生们认真比较、欣赏中世纪圣母像和人文主义时期的圣母像在人物服饰、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有何不同?)3.旗号: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教师:难道仅仅是“复兴”这么简单吗?)4.实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5.核心:人文主义(概念)6.扩展:地域和领域7.意义:①思想解放潮流;客观促进资本主义发展;②推动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三、宗教改革1.原因:①思想:文艺复兴的影响②经济: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政治: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对德意志的压榨(教师提问: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出现在德意志呢?)④导火线:教会兜售赎罪劵2.过程:①拉开序幕: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②马丁〃路德主要宗教观点:(教师提示:四点主张)a.信仰耶稣既可得救b.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还俗c.《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将其译成德文d.君主权力高于教士甚至是教皇③扩展:出现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3.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重点:1、文艺复兴的原因、实质、核心、主要成就和影响。
(意大利文艺复兴)
2、宗教改革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德意志宗教改革)
知识结构:
一、文艺复兴:14-16C 意大利欧洲其他国家(练习册P104 “2、文艺复兴”)
1、原因:
①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
②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形成,要求摆脱教会和神学束缚,维护自身利益。
③思想文化:天主教神学垄断人们思想;意大利保留有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
2、实质: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练习巩固:练习册P106-11题)
3、核心: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主要成就:
(1)文学领域:意大利“文学三杰”及其代表作品、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品
(2)艺术领域:意大利“美术三杰”及其代表作品
(3)自然科学:天文学革命——波兰哥白尼、德意志开普勒、意大利伽利略和布鲁诺
(思考:“文学三杰”、莎士比亚和“美术三杰”是怎样在作品中体现人文主义的?)
5、影响:把人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人和人类社会。
二、宗教改革:16C 德意志欧洲其他国家(练习册P104“3、宗教改革”)1、背景:(见练习册P104,及P105“5、
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实质”)
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①信仰上帝即可得救;②简化宗教仪式;③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极端权力。
(思考:马丁·路德的思想是怎样体现人文主义的?)
3、新教及其特点: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特点: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性质: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
(即西欧早期资产阶级以宗教为外衣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
5、影响: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
(练习巩固:练习册P107-12题)
小结:
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一个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发展
共同影响——解放思想
比较:
1、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练习册P105-4)
2、14-17C的西欧和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及发展
政治: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思想文化:出现反封建的思想
(但西方的思想文化运动影响远胜于同时期的中国,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并引起了政治运动,其不同的根源在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高于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