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省略和倒装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读懂“诗家语”

诗歌鉴赏------读懂“诗家语”

诗歌鉴赏角度二读懂诗歌正文——理解“诗家语”古代诗歌的语言属于抒情话语系统,这种语言,简而言之,是一种变形的语言,即我国古代诗评家所说的“诗家语”。

诗歌的语言之所以要做变形处理,完全是由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决定的。

那么,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句子做变形处理的呢?这里只做一些粗略的探讨。

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

词语的错综颠倒是指古代诗歌词语的运用,打破了一般语法上的固有顺序。

其具体情形大致有二:一是词语在单个诗句内的错综颠倒,二是词语在两个诗句之间的跳跃变换。

先说词语在单个诗句内错综颠倒的情形。

如崔颢《黄鹤楼》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是“汉阳树晴川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的倒装变形,若按常规词序表达,读起来则会有别扭之感,既不能与首联之“楼”,颔联之“悠”,尾联之“愁”押韵,也不易形成223的节奏;再者,“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的视觉意象也得不到突出强调,很难引出尾联之渺渺茫茫的乡愁。

我们分析这个例子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这两个因素。

此类例子较多,大家应选取典型的诗句悉心揣摩,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接下来说词语在两个诗句之间的跳跃变换。

如王翰的《凉州词》有这样两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第一句的“葡萄美酒”是第二句“欲饮”的对象,这种跨句位移,极大地强化了“葡萄美酒”这一形象的感觉呈现力量,让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筵席盛况直接撞击读者的视神经,视觉效果强烈。

这种词序颠倒变形的跨度相当大,往往是由此句跳跃到彼句,弹跳力极佳。

2.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

所谓超常搭配是指词语突破了常规的搭配习惯,表面上有悖于生活逻辑,实则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合乎诗意的真实。

以这种方式组接的句子最能表现出诗人的独特感受。

如南宋词人张孝祥的《西江月•黄陵庙》上阕的起调两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千里秋江”就属于词语超常搭配、锤炼颇佳的句子。

备战高考:例谈古诗词中的“倒装”

备战高考:例谈古诗词中的“倒装”

例谈古诗词中的“倒装”“倒装”又叫“颠倒”,即古人在写作时为了文章表达的需要,特意将某个词、某个句子语序颠倒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古诗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修辞手法,然而很多人虽然发现了这一特点,却经常把它和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混同起来理解,这种理解是有偏颇的。

那么如何来认识和理解古诗词中所出现的倒装呢?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关于“倒装”在古诗中的形式古诗词中倒装的出现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倒词、倒句、倒叙。

倒词主要指古诗词中的词语因作者表达需要出现颠倒的现象。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是“目欲穷千里”的倒装,这是为了与下句“更上一层楼”形成对仗和适应诗歌平仄要求而改变了语序。

倒句又称倒装句。

倒句是指诗人因表达的需要而改变诗歌句子的关系,一般是倒置诗歌当中相临两句的顺序。

如李白词《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其正确语序应为:“秦娥梦断秦楼月,箫声咽。

”这里出现了因果倒装,作者为了与下句“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形成对仗和韵律上与后句“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形成顶真修辞的需要而改变语序。

倒叙主要指诗人因诗词结构的需要而改变常见的表达方式。

这种情况在叙事抒情类诗歌中常用,如唐刘禹锡的《柳枝词》:“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此诗由清江碧柳忆“二十年前”之事,这样开篇就能引人入胜。

该诗采用“今——昔——今”相对比的方式可以更突出今日的遗憾情感,章法上回环婉曲,收到了曲尽其妙的表达效果。

二、关于“倒装”在古诗词中的出现情况及作用分析(一)为符合声律的要求而出现颠倒词句的情况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诗词有其严格的格律限制,诗词需要符合韵律规则——押韵和平仄。

因此,作者在表达时就出现了词语的倒置。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竹林中说笑喧闹,是洗衣服的女子归来了;水面上荷花摇动,是打鱼的小船从远处划过来了。

古典诗词中的特殊句式(精排版)

古典诗词中的特殊句式(精排版)

古典诗词中的特殊句式诗是最佳词语的最佳排列。

要欣赏诗,首先必须读懂诗句,了解“诗家语”省略与倒装的特点。

古典诗词的句式是复杂的、灵活而多样的,唯其灵活而多样,才呈现出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

因此,了解古典诗词的一些特殊句式结构,对于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是大有益处的。

一、省略现象古人认为“实字多则意简句健,虚字多则意繁而句弱”。

于是介词、代词、连词以及各种表复句关系的关联词大多成了省略的对象。

省略最多的是介词,如“洛城一别四千里”(杜甫)就省略了“自、在、之外”。

还有表比喻的关联词也往往省略,如“浮云游子意”“浮云一别后”,“浮云”后面就省略了“如”,可翻译成“游子如浮云”“别后如浮云”。

动词也会省略,如在静态物体(名词)后面的动词就往往省略,如“风”“雨”“日”“月”后面常常省略“吹”“下”“晒”“落”,翻译时译成什么动词则要视上下诗句内容而定。

表示人与景、人与物的关系或行为的动词也往往省略,如“人迹板桥霜”(温庭筠),人的行为“足迹”与物体“板桥、霜”之间就省略了动词“踏”和“印”。

省略还有互文省略,即在上下文中两个事物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

一是词的省略,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上句省略了“皎皎”,下句省略了“迢迢”。

二是句子的省略,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

在意象并置的诗句中省略往往最多。

如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全联大多由名词构成,省去了表方位、处所、关系的虚词和人物活动的动词,做到没有一个“闲”字。

二、“倒装”现象阅读古典诗歌时,如果遇到按字面语序读不通,读不懂,就应考虑是否倒装。

倒装的形式有:主谓倒装:如“城阙辅三秦”,正常语序应为“三秦辅城阙”,“客心洗流水”应为“流水洗客心”。

动宾倒装:如“故国神游”应为“神游故国”,“清辉玉臂寒”应为“清辉寒玉臂”。

因果倒装:为了强调渲染主观感受,往往把实景放在后面写,即果在前,因在后。

古诗词中的倒装和倒叙

古诗词中的倒装和倒叙

古诗词中的倒装和倒叙
倒叙是将事理的顺序倒过来叙述。

如张仲素《秋闺思》:“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一、二句写思妇醒来时的情景,三、四句写她的梦境,运用了倒叙写法。

正常语序应先写三四句,再写一二句。

作者以饱蘸同情的笔触,写出了思妇的一片痴情。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词的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表现了词人的苦恋之情和孤寂之感。

“倒装”又叫“颠倒”,即古人在写作时为了文章表达的需要,特意将某个词、某个句子语序颠倒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古诗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修辞手法,然而很多人虽然发现了这一特点,却经常把它和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混同起来理解,这种理解是有偏颇的。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二)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二)

(二)古诗语言的“变形”: 在用词:改变词性; 造句方面:改变词序(语序)、空白省略等; 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 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但语言的 “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的,而非文字游戏。
1、词类活用的普遍性 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 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原》) 答 (4)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答: 参考答案:(1)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2)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3)省略主语。诗句应为“(余)向晚意不适,(余)驱车登古原”。 (4)上下句分别省略谓语和主语。诗句应为“我居北海君(居)南 海,寄雁传书(雁)谢不能”。
续表
示例:“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 名词
分析:“府”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 活用 作状 示例:“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语 分析:“灰”,意为“像灰一样”;“烟”,意为“像烟一样”。曹操的水 军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
续表 示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分析:“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

古代诗歌中的“省略”与“倒装”

古代诗歌中的“省略”与“倒装”

古代诗歌中的“省略”与“倒装”导入:诗是最佳词语的最佳排列。

要欣赏诗,首先必须读懂诗句,了解“诗家语”省略与倒装的特点。

古人认为“实字多则意简句健,虚字多则意繁而句弱”。

于是介词、代词、连词以及各种表复句关系的关联词大多成了省略的对象。

省略最多的是介词,如“洛城一别四千里”(杜甫)就省略了“自、在、之外”。

还有表比喻的关联词也往往省略,如“浮云游子意” “浮云一别后”,“浮云”后面就省略了“如”,可翻译成“游子如浮云” “别后如浮云”。

一、省略现象动词也会省略,如在静态物体(名词)后面的动词就往往省略,如“风”“雨”“日”“月”后面常常省略“吹”“下”“晒”“落”,翻译时译成什么动词则要视上下诗句内容而定。

表示人与景、人与物的关系或行为的动词也往往省略,如“人迹板桥霜”(温庭筠),人的行为“足迹”与物体“板桥、霜”之间就省略了动词“踏”和“印”。

省略还有互文省略,即在上下文中两个事物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

一是词的省略,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上句省略了“皎皎”,下句省略了“迢迢”。

二是句子的省略,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

在意象并置的诗句中省略往往最多。

如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全联大多由名词构成,省去了表方位、处所、关系的虚词和人物活动的动词,做到没有一个“闲”字。

二、“倒装”现象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如果遇到按字面语序读不通,读不懂,就应考虑是否倒装。

倒装的形式有:主谓倒装:如“城阙辅三秦”,正常语序应为“三秦辅城阙”,“客心洗流水”应为“流水洗客心”。

动宾倒装:如“故国神游”应为“神游故国”,“清辉玉臂寒”应为“清辉寒玉臂”。

因果倒装:为了强调渲染主观感受,往往把实景放在后面写,即果在前,因在后。

如“空山新雨后”是因为下了一场雨,所以山才显得空旷。

再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因为平野辽阔,所以才感受到星星显得格外低垂;是因为大江奔流,才觉得月亮也随江流在涌动。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征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征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征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还意一、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读就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和“冷”,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均是使动用法。

而上联还是倒装句式,应调整成“危石咽泉声”,意思是高大的石头,使泉水发出呜咽的声音。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字,是形容词活用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这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

"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杜吃酒的。

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

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

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

古代诗歌的语言变形

古代诗歌的语言变形
“孤灯”怎能点燃“客梦”?“寒杵”又 何以捣出“乡愁”?显然,这种词语的特殊搭 配,是很难符合生活常理的,但从抒情写意的 角度赏析,又确实精妙之至。旅途中独对孤灯, 引动了行客的思归之梦;阵阵捣衣的杵声,摧 人心腑,惹起了诗人思乡的愁绪。诗中的 “燃”、“捣”二字,是实现此种超常搭配的 关键字眼,新颖奇警,光彩传神!描写出眼前 凄凉孤寂的景象和丰富复杂的情思,二者水乳
普通语言的句子组接,一般要遵循 时间的先后顺序、事物的前因后果、情 感的次第演进等方面的逻辑规律。在古 典诗歌中,为了突出引人入胜的情景, 渲染突兀奇警的气势,诗人常常会突破 此惯常规律,让句子反常组合。
如:欧阳修的《戏答元珍》之首联: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诗人先提出疑问,再交代生疑之由, 这就是一种因果倒装。“春风”句,作 为诗的发端,给人新奇之感,暗用了王 之涣《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语 意,隐寓皇恩不度夷陵(今湖北宜昌) 的贬谪之意。诗人将含蓄隐微的悲怨牢 骚语置于篇首,给整首诗笼上了一层感 伤的情绪色彩。
(三)词语的超常搭配
所谓超常搭配,是指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 虽有悖于生活逻辑,却合乎艺术逻辑,从而获 取了诗意的真实。此类变形语言,极富表现力, 往往能绝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独特的感受与体 验,给诗歌增添无穷韵味,古代的诗论家,常 谓之“无理而妙”。
如:岑参《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 人……》的颔联:“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 愁。”
6、状语的位置 A、状语置于句首。
如苏轼《浣溪沙》中的“簌簌衣巾 落枣花”。
“簌簌”置于句首,使“落枣花” 于“衣巾”的声音得到强化处理, 渲染了氛围,令人如闻其声,与缲 车纺丝的声响,构成了一曲美妙的 田园交响乐,充满了乡村情趣。
B、状语置于句末。 如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中的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复习:特殊句法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复习:特殊句法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复习:特殊句法
与语意省略相比,倒装(或词语错位)结构更易使人对诗句产生错误理解。

在古诗歌阅读中,要重视倒装(或词语错位)现象,积累常见类型,以助于读懂诗句,避免机械理解,产生误读。

古诗歌常见倒装(或词语错位)类型:
[应用体验]
1.补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
解析:诗句上半句中的“争”为状语,其后省略掉谓语动词“送”,如果将“争”误解为谓语动词“争夺”,势必贻笑大方。

参考答案:省略谓语。

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2.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答:
(2)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

(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答:
解析:(1)诗句应理解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浣女”和“渔舟”分别是“归”和“下”的主语。

因平仄的限制,动词前置,主语后置,使诗句读来更富有韵味,更生动有致。

(2)诗句应理解为“青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

因为对偶和平仄的限制,将宾语前置,使诗句读来更富有韵律美。

参考答案:(1)主语后置,使诗歌平仄相对,使诗句更富有韵味。

(2)宾语前置,使诗句更富有韵律美。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诗歌中的倒装与省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诗歌中的倒装与省略》
首联记游踪,即从长安出发,经过昆吾、御宿两 地,再沿紫阁峰北面的山路而达于渼陂。
颔联写渼陂物产之丰,景色之美。 颈联记渼陂泛舟中的盛事。 结尾以当年才华横溢反衬今日才思枯竭,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正序”应为: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诗人将“香稻”、“碧梧”提前有什 么好处?
练一练:
1、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 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 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 愁看直北是长安。
这首诗写在诗人去世前半年多,即大
历五年(770)春淹留潭州的时候,表现他
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
的思想感情。
具有诗家语特征的句子是:
省略 一、省略介词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பைடு நூலகம்
杜甫《恨别》
应为: (自)洛城一别(身在)四千里(之外)
二、省略主语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应为:(我)松下问童子,(童子)言师采药去

( 师)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三、省略动词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丽。
具有诗家语特征的句子是: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应为:烟染柳浓,笛吹梅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应为:酒朋诗侣(驾)香车宝马来相
召,(我)谢(绝了)他。
作业: 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一些具有 诗家语特征的句子,并作分析
谢谢!
强调渼陂物产之丰,景色之美。
二、出于强调的需要
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原句是:

短歌行中押韵且倒装的句子

短歌行中押韵且倒装的句子

短歌行中押韵且倒装的句子短歌行中的押韵与倒装什么是短歌行?短歌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流行的诗歌形式,它的特点是押韵且句子呈倒装的结构。

短歌行的内容主要描写爱情、自然景观等,常常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短歌行中的押韵在短歌行中,押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增加诗句的节奏感,使整首诗更加和谐美妙。

常见的押韵方式有单韵、双韵、交韵等。

例如《短歌行》中的诗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这里的“葵”和“晞”、“泽”和“辉”就分别是交韵的例子。

短歌行中的倒装除了押韵外,短歌行中的句子还经常呈倒装的结构。

倒装是指在一般语序的基础上,将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

倒装可以使表达更加精练,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

例如《短歌行》中的诗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这里的“葵”作为主语放在句首,而“青青园中”作为状语的位置发生了颠倒。

短歌行中的押韵与倒装的作用押韵与倒装是短歌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能够使诗句更加生动、优美。

押韵能够增加诗句的韵律感,使整首诗更加悦耳动听。

倒装则可以使句子的表达更加精炼,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

短歌行中的押韵与倒装既是一种诗歌形式,也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它们在古代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影响至今。

短歌行的押韵与倒装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的对象,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综上所述,短歌行中的押韵与倒装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们能够增强诗句的韵律感,使其更加优美动人。

同时,押韵与倒装也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瑰宝,它们的使用不仅能够让人们享受到诗歌带来的美的享受,还能够传承和发扬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短歌行中的押韵与倒装是独特而美妙的表达方式,它们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我们丰富诗歌形式的重要资源。

通过学习和欣赏短歌行,我们能够更好地领悟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享受到诗歌带来的美的感受。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短歌行中的押韵与倒装,感受它们带来的艺术魅力吧!参考文献:1.《短歌行》2.《中国古代文学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省略连词
例如: 例如: ( 东风不与周郎 ( 周郎便 (1) 若)东风不与周郎便, 则) 铜雀春 ) 深锁二乔。 深锁二乔。 ( (2)明朝风起应吹尽, 故)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 火看。 火看。
8、省略两个词或两个以上的词
例如: 例如: (耸立于)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 耸立于) )南朝四百八十寺, 风雨中。 风雨中。 ( ( ( 清宵立, (2)思家步 于) 月 下) 在)清宵立, ) ( 白日眠。 忆弟看云 于) 白日眠。 此外,还有省略状语、兼语等成分的, 此外,还有省略状语、兼语等成分的, 兹不一一列举。 兹不一一列举。
杜甫《月夜》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 香雾云鬟湿, 玉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鬟, 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 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 闺中望月, 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 湿了她的头发, 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 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 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 所谓使动用法, 云鬟”“玉臂” ”“玉臂 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 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 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 主语。 主语。
1、主语被移到谓语后面
例如: 例如: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杏花雨” 杨柳风, (“杏花雨”与“杨柳风,” 是主语或主语部 是谓语。 分,“沾”、“吹” 是谓语。 (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人”是主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是谓语)。 语,“归”是谓语)。 (3)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白鹭” 黄鹂”是主语, (“白鹭”、“黄鹂”是主语,“飞”与“啭” 是谓语。) 是谓语。)
2、宾语置谓语之前
例如: 例如: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是谓语, 草色” (“看”是谓语,“草色”是宾语及附加成 分。) (2)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是谓语, 此曲” (“有”是谓语,“此曲”是宾语及附加成 分。) (3)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是谓语, 不才” 故人” (“弃”与“疏”是谓语,“不才”与“故人” 是宾语。) 是宾语。)
谓语省略,由副词兼而代之。例如杜甫《客至》 ② 谓语省略,由副词兼而代之。例如杜甫《客至》 诗: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飱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盘飱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其中,第一句省略了谓语“ 其中,第一句省略了谓语“是”或“有”字, 由副词“ 兼而代之。第六句类同,谓语“ 由副词“皆”兼而代之。第六句类同,谓语“有” 字被省略,由副词“ 兼而代之。 字被省略,由副词“只”兼而代之。
叶梦得《贺新郎》 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 秋色渐将晚, 霜信报黄花。 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 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 的意思。 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 “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 动 宾 的格式, 将它倒过来理解。 将它倒过来理解。 再如白居易《长恨歌》 姊妹兄弟皆列 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 可怜光彩生门户” 门户生光彩), 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 卢纶《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 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 引弓” 林暗风惊草) 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语序颠倒的原因: 语序颠倒的原因: 第一、是声律的要求。 第一、是声律的要求。 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 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 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 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为了符合声律 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些变通。 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些变通。 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王维《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是 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 说:“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之归造成 竹喧’ 渔舟之下导致‘莲动’ ‘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 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 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那么画面中心 就归结于被动因素‘ 就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和‘莲’——这是动作过程的终 这是动作过程的终 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 点。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现按诗中 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 便成为‘浣女’‘渔舟’ 竹喧’‘莲动’ ’‘渔舟 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 入画的引子。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 入画的引子。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 ’‘渔舟 渔舟’ 浣女’‘渔舟’之动, ’‘渔舟 女’‘渔舟’上。‘浣女’‘渔舟’之动,不仅远比 ’‘莲 之动鲜明可见, ‘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 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 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 鲜明性。 性、鲜明性。”
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 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 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 都不受“ 的支配, 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 在秋风中动” 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 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 八首之二: 千家山郭静朝晖, 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 朝晖中千家山郭静, 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 。)李商隐 安定城楼》 李商隐《 永忆江湖归白发, 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永忆江湖白发时归。 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都是 同类的例子。 同类的例子。
例如: 例如: (1)向晚(余)意不适, ) 意不适, (我)驱车登古原。 驱车登古原。 ( 寻白羽, (2)平明 我) 寻白羽, 白羽) (白羽) 没在石棱中。 没在石棱中。
(2)谓语省略
例如: 例如: (1)寻章摘句老雕虫, )寻章摘句老雕虫, 玉弓。 ( 晓月当帘 如)挂玉弓。 江山丽, (2)迟日 照) 江山丽, ) ( (吹得) 花草香。 春风 吹得) 花草香。
单字状语成分可根据诗意需要随意安置 这就是说, 这就是说,单字状语成分的自由度最 尤其在词中。例如陆游的《长歌行》 大,尤其在词中。例如陆游的《长歌行》 诗句: 诗句: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其中,秋字、晚字便是单字状语。 其中,秋字、晚字便是单字状语。可 置前,亦可置后,还可置使诗句紧缩、 省略可以使诗句紧缩、精炼和符合格律的要 所以在诗词创作中对语句的省略较常见。 求,所以在诗词创作中对语句的省略较常见。在 成分省略上,又有几种情况,我们一一举例说明。 成分省略上,又有几种情况,我们一一举例说明。 这种省略跟文言散文相比,有两个特点, 这种省略跟文言散文相比,有两个特点,一 是句子的任何成分都可以省略, 是句子的任何成分都可以省略,词的省略有时候 可以把一句话省略为一个词。 可以把一句话省略为一个词。但是这在散文里不 允许的, 所省去的成分,只能补上近似的意思, 允许的, 所省去的成分,只能补上近似的意思,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诗词在理解上可以有更多的伸 缩性的原因
(3)宾语省略
例如: 例如: (红豆), (1)愿君多采撷 红豆), ) 此物最相思。 此物最相思。 歌唱), (李龟年歌唱 (2)岐王宅里寻常见 李龟年歌唱), (他的歌声)。 崔九堂前几度闻 他的歌声)。
4、省略介词 省略介词
例如: 例如: (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自) )飞流直下三千尺, 九天。 九天。 ( 翠柳 一行白鹭上 翠柳, (2)两个黄鹂鸣 于) ,一行白鹭上 ) 青天。 青天。
二、语序倒置
诗词句子中, 诗词句子中,有些成分正常语序在前而 后置,或正常语序在后而前置, 后置,或正常语序在后而前置,这种现象就 是语序倒置。语序倒置, 是语序倒置。语序倒置,固然多数为了适应 诗句平仄格律之需,但这一技法的运用得当, 诗句平仄格律之需,但这一技法的运用得当, 还起到浓化诗词韵味的作用。 还起到浓化诗词韵味的作用。
谓语直接省略。例如杜甫《野望》诗句: ① 谓语直接省略。例如杜甫《野望》诗句: 西山白雪三城戌,南浦清江万里桥。 西山白雪三城戌,南浦清江万里桥。 其中第二句的谓语“ 其中第二句的谓语“在”或“有”被 直接省去。这里“万里桥”为主语, 直接省去。这里“万里桥”为主语,“南 浦清江”为地点状语。 浦清江”为地点状语。
诗词语言的特点
要欣赏诗,首先必须读懂诗句, 要欣赏诗,首先必须读懂诗句,了解 诗家语”省略与倒装的特点。诗词语言, “诗家语”省略与倒装的特点。诗词语言, 从语法角度来看,句子往往缺少部分成分, 从语法角度来看,句子往往缺少部分成分, 可谓“不完整语句” 或说, 可谓“不完整语句”,或说,诗词语言有违 普通语言习惯。但是诗词语言乃属精炼语言, 普通语言习惯。但是诗词语言乃属精炼语言, 接近于古文言。 接近于古文言。
5、省略方位词
例如: 例如: (1)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 里) 无人 )纱窗日落渐黄昏, ( 见泪痕。 见泪痕。 ( 小雨润如酥, (2)天街 上)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 ) 却无。 却无。
6、省略定语中心词
例如: 例如: (的诗文) 当时体, (1)王杨卢骆 的诗文) ) 当时体,轻薄为 文哂未休。 文哂未休。 ( (2)此夜曲中闻折柳 调), 何人不起 ) 故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