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同CO2、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汇总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气候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气候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c6a5b8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7.png)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气候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不同的气候变化因素,如温度、光照、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都会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不同气候变化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具体影响,并分析其机制和可能带来的后果。
首先,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最为明显和直接的。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光合作用造成损害。
当温度过高时,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增加,但由于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的降解,使叶片内的光合器官受损,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另一方面,当温度过低时,光合作用的速率也会降低,因为光合酶的活性下降,导致光合作用受限。
因此,气候变暖会增加光合作用的速率,但当温度超过植物所能适应的范围时,光合作用将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光照条件的改变也会对光合作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光照是驱动光合作用进行的能量源,不同的光照强度和光质会直接影响光合速率和植物生长。
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会降低,光能利用效率降低,植物的生长也会受到限制。
当然,过强的光照也会对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高光照会导致叶片受到光损伤,使光合色素的分解速率超过合成速率,进而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
因此,光照的改变会直接改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和能量利用效率,从而影响生长和生殖过程。
另外,湿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重要的影响。
湿度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植物叶片的水分蒸腾速率,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当环境湿度较低时,植物的蒸腾速率会增加,导致光合作用中的水分供应不足,使光合速率下降。
相反,当环境湿度较高时,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下降,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同样会限制光合作用。
因此,合适的湿度条件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非常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植物光合作用与二氧化碳吸收的关系分析
![植物光合作用与二氧化碳吸收的关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1b312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e.png)
植物光合作用与二氧化碳吸收的关系分析植物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也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关键环节。
光合作用可以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CO2),这样就可以帮助减缓温室气体的影响,防止气候变化。
那么,植物光合作用和CO2吸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植物光合作用介绍植物光合作用是指在光的作用下,植物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这个反应需要光能、水和二氧化碳的参与,同时产生的氧气也是我们呼吸所需的氧气。
植物光合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反应过程,包括了光能转换、电子传递、ATP产生、CO2固定、碳水化合物合成等步骤,其中最为重要的是CO2固定和碳水化合物合成。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通过能量吸收和跨膜电子传输,将水的氢原子和能量转移给二氧化碳,使得二氧化碳分子发生还原,氧原子被氧化,形成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木糖等,同时,也释放出氧气。
二、二氧化碳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中必须的物质之一,因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来进行CO2固定。
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光合速率影响很大,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直至达到最大值,此时光合速率饱和。
因此,在没有二氧化碳限制的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会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反之,在CO2缺乏的情况下,光合速率就会降低,这是因为二氧化碳的不足会限制碳的固定和合成过程。
然而,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正在面临着极端气候和环境条件的严峻挑战。
由于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所以温室气体增加是气候变化的主因之一。
气候变化对土地利用、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这也使得对二氧化碳固定和碳储藏的研究变得极其重要。
三、研究发现研究表明,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植物的光合速率会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CO2浓度的增加可以促进一些酶的反应,增加CO2的利用,使得植物能够从空气中捕捉到更多的CO2。
植物光合作用及与二氧化碳吸收的关系研究
![植物光合作用及与二氧化碳吸收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af94d1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e.png)
植物光合作用及与二氧化碳吸收的关系研究本文主要介绍植物光合作用和它与二氧化碳吸收的关系,包括目前的研究发现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植物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含两个阶段:光能转化和化学能转化。
在光能转化阶段,植物利用叶绿素等类固醇色素吸收光能,将其转化成ATP和NADPH,这两种物质是后续化学反应的必备能源。
在化学能转化阶段,植物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包括葡萄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这个过程是很复杂而精细的,涉及到很多酶和催化剂的作用。
总体而言,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就是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利用这个化学能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质。
二、植物光合作用和二氧化碳吸收的关系植物光合作用是与二氧化碳吸收密切相关的。
在光合作用的化学能转化阶段,二氧化碳是一个必要的底物,如果没有足够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就会受到限制。
这个关系在一些场景下尤为明显,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这个现象被称为CO2肥效应,因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可以促进它们的生长和产量。
然而,有些研究表明,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响应可能会饱和。
这个饱和点大概率是基于植物类型、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而不同的。
三、目前的研究发现目前的研究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光合作用对大气中CO2浓度的响应:多个实验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会收到限制,而在CO2肥效应下光合作用的效率会提高。
2. 植物危机后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一些病毒、真菌或者虫害袭击会导致植物发生危机,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会降低,研究人员希望能够找到提高植物在危机后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
3. 植物初生叶对光合作用的贡献:有一些研究表明,植物初生叶相对于其他叶子在光合作用效率上有强烈的优势,但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很多,这里列举一些比较重要的:1. 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气候变化会对CO2浓度、水分和光照等因素产生影响,从而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影响。
大气CO2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大气CO2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c12cb4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b.png)
大气CO2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随着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大气中CO2浓度逐渐增加,不仅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还会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带来影响。
其中,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气CO2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 大气CO2浓度的变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活动不断增加,导致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升高。
历史上,大气CO2浓度一直维持在250-300ppm左右,但是自工业革命以来,CO2浓度迅猛增加。
截至2021年,全球平均大气CO2浓度已经超过了400ppm,是过去800年中CO2浓度最高的时期。
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CO2浓度将会增加到450ppm以上。
2. 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生长的关键过程之一。
光合作用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产生氧气。
在此过程中,植物的叶片通过光线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这一过程需要足够的光照、水、二氧化碳以及营养元素等因素的合作。
3. 大气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大气CO2浓度的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CO2浓度较低的条件下,植物需要更多的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
然而,在CO2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植物的光合作用会饱和,而不再需要更多的二氧化碳。
这被称为CO2的饱和点。
研究表明,CO2浓度的增加会改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营养成分含量等方面。
当CO2浓度增加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也会增加,因为植物在更高的CO2浓度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光能来吸收二氧化碳。
这也意味着植物在相同的光照和水分条件下可以生长得更快,而且生长的角度更倾向于竖直生长。
此外,CO2浓度的增加还会改变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由于较高的CO2浓度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率,这使得植物更有效地利用了土壤水分和光能,提高了水分利用的效率。
4. 植物光合作用机制的变化除了对光合作用的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产生影响外,CO2浓度的变化还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机制的调整。
植物光合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
![植物光合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f2fddc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f.png)
植物光合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
光合作用是指通过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能量丰富的有机化合物,并产生氧气的过程。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全球碳循环和氧气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植物光合作用如何影响全球环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在转化成有机化合物和释放氧气的同时,还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这些二氧化碳来自于空气中的人为排放和自然过程,如火山喷发和森林火灾等。
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控制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环境调节作用。
此外,植物光合作用也是全球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需要氮元素进行正常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但氮在空气中的含量较低,需要菌类和其他微生物帮助将氮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这样,植物光合作用就成为了整个氮循环的起点和终点,确定了全球氮循环的步伐。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通过气候变化、降雨量、气温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虽然一定程度上,植物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过度的变化会给植物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会受到影响。
这是因为高温会破坏植物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和蛋白质,从而降低光合作用效率。
此外,高温还会影响植物的水分利用和蒸腾作用,进而导致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效率受限。
同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也会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影响。
尽管中等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刺激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但是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反而可能会限制光合作用的效率。
这是因为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引起叶片的硬化,从而影响叶片的透气性,使光合作用效率下降。
三、植物光合作用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植物可以通过调节其光合机制和生长模式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
例如,有些植物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增强其叶片中光合蛋白质的含量和光合效率,以适应变暖的气候。
有些植物还可以改变其生长模式,依靠不同的生长策略来应对干旱、高温、寒冷等环境变化。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8f5ff1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6.png)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和人口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这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都将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本文将从光合作用和二氧化碳浓度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 光合作用简介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的式子来表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即,6个二氧化碳分子和6个水分子在光的帮助下,合成一个葡萄糖分子和6个氧气分子。
这个过程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维持地球上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过程之一。
2. 二氧化碳浓度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对光合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在300-400ppm之间,但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已经达到了407ppm,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虽然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小,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实验表明,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植物的光合速率也会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植物叶片中的气孔会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减少,从而使植物在同样时间内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进而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这个过程被称为CO2调节效应。
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线性的,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了一定阈值之后,植物的光合速率就不会再继续提高,甚至可能会下降。
3. 全球变暖和光合作用除了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外,全球变暖也会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
全球变暖会导致植物叶片温度升高,从而对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温度越高,酶的活性就越强,但当温度超过某个阈值后,酶的活性会反而下降。
这就造成了对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
另外,2摄氏度的全球变暖也会造成生态地区的外来物种无法适应生态系统环境,并可能造成联级反应,导致种群数量减少,进而影响该地区的生态平衡。
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e2c905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c.png)
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它是地球上生命能量的主要来源,同时也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一、光合作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合成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大量的氧气。
这一过程对地球上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随着气候变化,全球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这导致了地球的气候变暖。
然而,由于光合作用的存在,植物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促使其从大气中减少,起到一定的缓解气候变暖的作用。
二、气候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光合作用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暖会导致植物的光合速率增加,因为光合作用是通过光能供应的,而光合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
高温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速率,从而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有机物的合成。
其次,气候变化也会带来干旱、极端温度和季节变化等不利因素,对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负面影响。
干旱条件下,植物水分不足,影响其正常的光合作用过程。
此外,极端温度和季节变化也会干扰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其光合效率。
三、光合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光合作用通过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氧气释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对维持地球大气中氧气的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植物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使地球上的氧气含量保持稳定。
这对维持动植物的生存和呼吸过程至关重要。
其次,光合作用通过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对缓解气候变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一种,其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有效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对抑制气候变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最后,光合作用也通过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对气候变化起到影响。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能和水分的供应,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也会有所差异。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c85bb7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4.png)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植物的光合作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气候变化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着我们的生态环境。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植物的光合作用。
简单来说,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工厂,植物通过叶片中的叶绿体这个“小车间”,在阳光的照耀下,将大自然中的无机物变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有机物。
而气候变化,主要体现在全球气温的升高、降水模式的改变、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等方面。
这些变化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气温升高是气候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适当上升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因为光合作用中的一些酶反应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高效进行。
然而,如果温度过高,超过了植物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对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高温会破坏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光合作用的效率下降。
同时,高温还会使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强,消耗更多的有机物,进一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降水模式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干旱缺水会限制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因为植物需要水分来打开气孔,让二氧化碳进入叶片。
没有足够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就无法顺利进行。
相反,如果降水过多,导致土壤积水,根部缺氧,也会影响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从而间接影响光合作用。
气候变化还会带来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飓风、寒潮等。
这些极端天气会对植物造成直接的物理伤害,破坏叶片和根系,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而且,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会打乱植物的生长节律,使它们无法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气候变化也有着重要的反馈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从而对全球变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据估计,全球的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植物的数量和生长状况良好,对于缓解气候变化将发挥重要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与全球碳循环关系解析
![植物光合作用与全球碳循环关系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6d2dc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4.png)
植物光合作用与全球碳循环关系解析植物光合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过程,它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质,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气候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全球碳循环则涉及大气、水体、陆地和生物体之间的碳交换过程。
本文将对植物光合作用与全球碳循环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植物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它是一种化学反应,发生在叶绿素等色素的存在下,通过光能捕获、电子传递链和光合反应三个阶段完成。
在光能捕获和电子传递链中,植物通过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素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以供光合反应使用。
光合反应阶段中,水分子在光合作用的光化学反应中被氧化为氧气,氢离子和高能电子,同时二氧化碳被还原为葡萄糖。
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氧气通过植物的叶子释放到大气中,而产生的葡萄糖则可以用于植物的生长和代谢。
植物光合作用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光合作用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大量的二氧化碳从大气中吸收,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可以被植物用于自身的生长和代谢,也可以通过植物的死亡和分解进入土壤,最终沉积为有机碳。
此外,光合作用还通过释放氧气,调节大气中的氧气含量,维持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平衡。
其次,植物光合作用对全球气候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通过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来降低大气中的浓度,从而减缓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由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引起的,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升高。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浓度,降低地球的气温,对抑制气候变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植物光合作用还与全球碳循环中的水循环密切相关。
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通过开放和关闭气孔,调节水分的蒸发和吸收。
水分蒸发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之一,它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系统将水分从根部吸收到叶子,同时也将养分输送到植物体内。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592a81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f.png)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植物生物系统中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它不仅为植物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同时也对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而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探讨植物光合作用如何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并讨论其对气候变化的反馈。
一、气候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1. 温度变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气温的升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也会增加。
温度升高使光合酶活性增强,促进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然而,当气温超过一定阈值时,光合作用速率会下降,因为高温会导致光合酶失活,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2. CO2浓度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随着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也会提高。
这是因为植物在更高的CO2浓度下可以更有效地吸取该气体,从而增加光合作用速率。
然而,CO2浓度的增加也可能引发其他问题,如土壤水分和营养的不足,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3. 水分和光照的变化:气候变化还会导致降雨模式的改变和云量的增加或减少。
这些变化会影响植物的水分供应和光照条件,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如果缺水严重,植物可能会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蒸腾,从而降低光合作用速率。
二、植物光合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反馈1. CO2的吸收与释放: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吸收大气中的CO2,并释放氧气。
这对于减缓温室效应和控制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速率可能会受到限制,从而减少其吸收CO2的能力。
2. 影响碳循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其储存于植物体内。
这些有机物在植物死亡或腐烂后可能会被释放回大气中。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植物死亡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增加,从而加速碳循环过程。
3. 影响地表温度:植物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和蒸腾作用,降低地表温度。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植被减少,地表温度可能会升高。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1804f7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e.png)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人们对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感兴趣。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并讨论其中的影响因素。
首先,植物光合作用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从而降低全球气温的上升速度。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也有助于维持地球上的大气氧含量,为动物呼吸提供了必要的氧气。
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可以促进土壤固碳,将一部分碳储存在根系和土壤中,有效缓解碳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
其次,气候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气候因素如温度、水分和光照强度等对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气候变暖,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能会增加,因为温度升高可以促进植物酶的活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然而,如果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减少或不均匀分布,植物可能面临水分不足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植物的正常光合作用过程。
光照强度的变化也会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明显的影响,因为光合作用是依赖于光能的。
另外,气候变化还会改变植物的分布和物种组成,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温度上升可能导致植物向高纬度地区迁移,从而引发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某些植物物种可能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导致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
这将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促进大面积的植被生长、保护植物多样性以及改善土壤质量,都是可能的途径。
政府和公众可以共同努力,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降低全球气温上升速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此外,还可以通过遵循可持续农业实践,减少农业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保护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综上所述,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4c67c6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b.png)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于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关注。
植物光合作用在调节气候变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光合作用在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光合作用作为植物生长和生存的重要过程,是通过植物叶绿素吸收太阳能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这对于维持地球上的氧气含量至关重要。
此外,光合作用还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首先,植物光合作用对气候有着直接的影响。
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帮助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下,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增加,这意味着植物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减轻全球变暖的压力。
其次,植物光合作用还对降低温室效应起着间接的作用。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能够与温室气体中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进行反应,减少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从而降低温室效应的严重程度。
此外,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也能够参与到大气颗粒物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起到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
此外,植物光合作用还对水循环和降水模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光合作用能够促进陆地上的植物蒸腾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气到大气中,进而形成云和降水。
这不仅能够调节气候,保持地表湿度的稳定,还能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气候变化本身也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着影响。
高温、干旱、酸化等气候变化因素都会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导致的高温和干旱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会下降,导致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减少。
而酸化的环境会破坏叶绿素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
综上所述,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植物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对调节气候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204f04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14.png)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植物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最为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它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植物光合作用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气候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和可能的应对措施。
一、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植物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生物化学过程。
其基本过程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1. 光反应阶段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叶绿体内膜上,主要包括光依赖的水裂解和光合电子传递两个过程。
在光反应中,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激发电子,产生ATP和NADPH,同时释放氧气。
2. 暗反应阶段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利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物质,最终生成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
暗反应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也是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之一。
二、气候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降水和CO2浓度等方面。
1. 温度变化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高温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
高温会破坏叶绿体结构,抑制光合色素的合成,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同时,高温还会加速水分蒸发,导致植物水分蒸腾增加,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2. 降水变化气候变化引起的降水模式变化也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干旱条件下,植物受到水分限制,导致植物体内水分不足,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而过多的降水则会导致土壤水分过多,影响植物根系呼吸和养分吸收,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3. CO2浓度变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升高,这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一定影响。
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适度增加CO2浓度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然而,过高的CO2浓度也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过度,影响植物的水分蒸腾和养分吸收,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257452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19.png)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植物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过程之一,同时也是维持全球气候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植物光合作用遭受到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以及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
1.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植物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光合作用主要由光合色素吸收太阳能、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组成。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利用光能将光合色素激发成高能态,产生化学能;暗反应则在叶绿体和质体中进行,将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一个重要的副产物是氧气的释放,这对维持地球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所转化的有机物质也为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提供了重要的能量来源。
2.气候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植物光合作用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变化。
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陆地植被生长季节的延长,这本应是一个好消息,但同时也引发了其他问题。
温度升高会导致植物叶片的水分蒸发速度增加,加剧了水分的流失。
这可能导致植物的干旱和水分应激,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另外,气候变暖还导致了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涝等。
这些极端天气现象不仅破坏了植物的生长环境,还直接影响了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
干旱条件下,植物面临着水分的短缺,从而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相反,洪涝条件下,植物根系可能受到损坏,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也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气候变化还导致了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尽管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但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也可能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使得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开口减小,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进而限制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
3.解决气候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措施为解决气候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0275cc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0.png)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科学家们越来越关注植物光合作用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并分析气候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一、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植物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生成有机物质,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光合作用不仅维持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还对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进行吸收和固定,影响着全球碳循环和生态平衡。
二、气候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1. 温度变化:随着气候变暖,植物的生理过程受到影响,包括光合作用。
高温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会降低,因为高温导致酶活性下降和叶绿素降解,进而影响碳的固定和植物生长。
而在低温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也会下降,因为低温会限制植物的光合作用酶的活性。
2. CO₂浓度变化: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尽管可以增加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但过高的浓度会导致光抑制现象,即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限制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此外,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也可能导致氮素等营养元素的限制,从而限制植物的光合作用。
3. 水分变化:气候变化会导致地区降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干旱条件下,植物受到水分限制,导致光合作用速率降低,而过多的降水也可能导致土壤水分过饱和,影响植物的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进而影响光合作用。
三、植物光合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植物光合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一方面,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范围,进而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四、未来研究方向为了深入理解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机制,包括温度、CO₂浓度和水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a65766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b.png)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
它是通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来源的过程。
然而,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日益严重,植物光合作用也受到了影响。
本文将探讨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
一、气候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水分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方面。
研究发现,温度升高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效率下降。
高温会影响光合色素的合成和损伤光系统,从而减少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
此外,高温还会促进植物光呼吸的作用,导致植物消耗更多的能量。
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干旱和水分不足会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因为植物无法通过根系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导致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减少。
同时,干旱还会引发植物气孔关闭,降低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从而影响光合作用效率。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这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植物对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有限,因此在相对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会逐渐下降,从而导致植物生长速率的放缓。
二、气候变化对世界粮食稳定的影响植物光合作用是世界人口稳定所需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会对世界粮食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知道,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
由于气候变化会对植物光合作用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世界粮食的生产量和供应质量。
首先,干旱和高温所造成的植物减产现象已经在全球许多地区得到了证实。
一些主要的农业生产国,如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等都因为气候变化而面临着威胁,这些因素将会影响到世界粮食稳定。
其次,由于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作物长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长期以来,有学者认为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会增加作物生长速度,因此在此基础上推断的农作物产量的增加。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b310f3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7.png)
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植物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之一,它不仅为植物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也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植物光合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气候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植物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它主要依赖于叶绿素和其他色素吸收太阳能,并通过光合色素分子中的电子传递链将能量转化为化学能。
同时,光合作用还需要水分和二氧化碳参与,其中水分通过根系吸收,二氧化碳则通过气孔进入叶片。
气候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温度变化气候变化导致地球温度升高,这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直接影响。
高温会导致植物叶片蒸腾增加,水分流失加剧,从而降低了光合作用的效率。
此外,高温还会破坏光合色素分子的结构,使其无法正常吸收太阳能。
因此,气候变化引起的温度升高可能会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降水变化气候变化还会引起降水模式的改变,这对植物光合作用也有重要影响。
干旱条件下,植物根系吸收到的水分减少,导致植物叶片脱水和光合作用受限。
此外,干旱还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浓度增加,进一步限制了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相反,过多的降水也会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过多的水分会导致土壤缺氧和根系窒息。
CO2浓度变化随着工业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
这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积极影响,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底物之一。
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速率和生长,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然而,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可能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饱和,进而限制植物的生长。
植物光合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植物光合作用不仅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对气候变化产生反馈作用。
首先,植物通过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从而缓解全球变暖。
其次,植物通过释放氧气来改善大气质量,并为其他生物提供生存环境。
全球气候变暖与CO2及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
![全球气候变暖与CO2及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224ea42b307e87101f69609.png)
全球气候变暖与CO2及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
有理论提出,全球气候变暖,且CO2含量的增加是引起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但根据有关资料总结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但未来的趋势变化存在不确定性且其倾向于变冷;同时CO2的温室效应具有相当的滞后性,现在的说法过分夸大了CO2的温室效应。
另一方面,增加的CO2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复杂而多变的,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CO2的增加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与实验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0 引言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了焦点问题,本文将从地球历史的气候变化及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与否的证据以及CO2的增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等方面对全球变暖的现象进行阐述。
1地球气候的变化1.1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地球的古气候曾发生过多次大变动,表现为冷暖交替,其周期约为2.5亿年,大冰期和大间冰期成一循环,其较近的有3次:一是震日纪大冰期,距今约6亿年以前,全球气候寒冷;其后是汉武纪至石炭纪的大间冰期,距今约6-3亿年,气候温暖,特别是石炭纪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形成大片煤层。
二是石炭纪至二叠纪大冰期,距今3-2亿年,主要影响南半球;其后是三叠纪至第三纪大间冰期,距今2亿-200万年,气候温暖,株罗纪普遍有煤生成。
三是第四纪大冰期, 距今约200万年开始, 全球气候寒冷。
在第四纪大冰期中有4次亚冰期和3次亚间冰期, 最后1次亚冰期约在1万年前结束。
每次亚冰期发育期需9万年, 退缩期只需1万年, 期间还会有更小的波动, 其发育期为2-3万年, 退缩期为1千年。
对南极和格陵兰冰芯、中国黄土、深海沉积研究结果, 认为地球有10万年一个冷暖交替的周期, 间冰期约1万年。
变暖是变冷速率的3倍, 变暖是直接攀升的, 变冷是波浪式下降。
大约在18000年以前最冷, 以后变暖, 5000-7000年以前较暖, 气候比现在高2-3℃,目前是处在一个间冰期的末期。
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
![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7020d7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c.png)
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简介: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光合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逐渐受到科学界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一、光合作用的意义和效应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的基础过程,它通过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为人类和动物提供了氧气和能量。
此外,光合作用还能净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于调节全球气候起到重要作用。
二、气候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 温度变化:气候变暖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加快,但当温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光合作用反而受到抑制。
因此,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双重影响。
2. CO2浓度变化: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也会增加。
这可能导致植物的生长加快,但同时也会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3. 气候极端事件:气候变化会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和高温等。
这些极端事件会对光合作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损害植物健康和生长。
三、光合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1. 碳吸收:光合作用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来缓解全球变暖。
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能力的提高使得它们具有更高的碳吸收能力,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
2. 辐射反照率:光合作用使植物叶片呈绿色,这意味着它们能够吸收太阳光的一部分,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而叶片的绿色还具有较高的反照率,能够反射阳光,降低地表温度,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3. 生态系统平衡: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通过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保护了许多生物的生存环境。
四、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科学家可以通过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植物调查,收集数据来分析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实地调查能够提供真实的数据和观测结果,并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春季学期植物生理学课程论文题目:全球气候变暖同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姓名学号专业年级上课时间张永040012010152 生物技术10级周三34题目:全球气候变暖同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摘要气候变暖导致植物碳排放量增加一项由英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合作开展的最新研究表明,气温升高很可能意味着植物将释放出更多二氧化碳。
所有的植物在呼吸时都会呼出二氧化碳,这个过程每年释放的二氧化碳估计可达到600亿吨。
到目前为止,气候模型预测都显示高气温将导致植物的碳排放量急剧增加。
研究人员曾认为真实情况可能更加复杂,因为植物会通过减缓呼吸频率的增速来适应新的环境。
但研究证实这种猜测并不正确。
科学家们将19种植物置于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培植,监测它们的呼吸频率,然后计算出温度与衡量叶片品质的两个常用指标——单位面积的叶片质量以及叶片的氮含量——之间的关系。
利用计算结果,科学家对气温升高给整个生态系统的呼吸作用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预测。
他们发现,陆地植物吸收碳的能力确实可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这是首次就植物的呼吸作用对温度变化做出的反应、即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所进行的衡量,科学家们还由此建立了一个精确的跨物种图景以用于更广泛的气候模型。
研究所采用的气候模型是由英国哈德利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开发的,其默认设置不包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模型假设,随着气候变得越来越炎热,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快速激增。
这项在《全球变化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指出,在某些地区,比如热带雨林,碳排放可能会随着气温升高而降低,但就世界范围而言,其产生的作用微不足道,部分原因在于占全球林地面积40%的寒冷气候带的森林的贮碳能力会减弱。
论文作者之一、英国约克大学生物数学家乔恩皮奇福特(JonPitchford)说:“这些发现挑战了一个观念,那就是地球上的植物生命会以一种统一的方式适应不断升高的气温,同时这反过来也会帮助缓和全球变暖。
”他补充说。
除了呼吸作用,植物也会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这项实验给我们的告诫就是,我们仅仅只考虑到了植物碳经济方程式的一边,也就是呼吸作用。
关于光合作用如何适应温度变化却没有达成清晰的认同。
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需要开展更多的实验性研究。
”费希尔说。
她补充说,利兹大学的同僚们目前正在研究这一课题,在适当的时候,研究人员也应该能够将光合作用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融合到气候模型中来。
另一个需要更多调查的领域就是,失去相当于亚马逊雨林那么大面积的森林会有什么影响。
大部分气候模型都预测气候变化会导致森林面积缩减,这也是无规划发展和木材、经济作物及畜牧用地需求不断增多可能造成的结果。
这个巨大的反应掩盖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在气候模型中相对微妙的影响。
(来源:新华网陈丹)(1)关键字:气候变暖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正文一、目前气候是否变暖,证据1.1 20 世纪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全球气候的变暖, 最重要的证据就是直接温度观测。
但是, 要证明全球变暖并不简单, 有观测资料问题, 也有分析方法问题。
首先就是如何处理单站气温观测, 得到一个代表全球的气温序列。
在过去的研究中曾经有30 多位作者作了这方面的尝试。
经过时间的考验, 到20世纪80年末至90年代初, 形成了英国(Jones)[2]、美国(Hansen)[3]及俄国(Vinnikov) [4]三家。
后来又增加了Peterson 的序列[5],但是这是在Hansen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改得到的。
尽管原始资料差不多, 但这4个序列的结果却并不完全一致。
例如1998年可能是有观测资料以来的最暖的一年。
但是这4个序列所给出来的气温距平却不相同[6] , 分别是0177℃、0155℃、0.59℃及0.87℃, 差异不小。
其中第2和第3序列气温距平值偏小,可能是由于对海岛及南极所给的权重较大所致。
但是,这4个序列主要是陆地气温的平均,所以还要加上海面温度(SST)才能得到全球平均。
Folland与Parker对SST作了订正[7] ,最近的气候模拟证明,这种订正是有效的[8]。
用订正后的SST与海冰强迫大气环流模式(HadCM3)模拟的陆面气温与观测值的一致性比用未订正SST 时高得多,可见订正是合适的。
有了全球格点气温(或SST)以后,一般按格点所代表面积加权平均得到全球平均温度, 过去的两次评估报告都是这样做的。
但是近来Shen 等[9]提出最优平均法(Optimum averaging method)。
这个方法用经验正交函数( EOF)代替相关函数, 对不确定性较大的地区, 给予较小的权重, 这样能更好地考虑资料的缺测。
用新的方法求得的半球平均温度, 改变最大的是1860's 前期。
新方法得到的北半球温度比过去的结果要高0.2 ℃左右,在1880~1920年期间新方法的结果北半球降低, 南半球升高, 全球平均略有降低。
但1930's到1940's初稍有升高,1960's中期以后用新方法求得的平均值与第2次评估报告差别不大。
用新方法求得的1998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为0.55℃,如果仍用老方法求平均则为0.58℃。
新平均方法给出的逐年平均温度排序与过去变化不大,1861年以来10个最暖的年份均出现于1980年之后, 其中8个在1990's。
不仅是全球平均温度,对温度变化趋势的计算,如果用不同的方法其结果也有所改变。
Diggle等[10]提出一种称为有限最大相似法(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这种方法可以考虑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结构。
当温度随时间变化比较复杂时, 所给出的标准差比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大。
根据新方法计算的变暖趋势,对1861~1999年为0.044℃/10a , 对1901~1999年为0.066℃/10a。
所以无论从19世纪中到20世纪末或者对20世纪均可以说增温0.6℃左右。
由于2倍标准差为0.2℃左右,因此可以说现代气候变暖的幅度约在0.4~0.8℃之间。
在IPCC1995 年报告中估计为0.3~0.6℃, 最新的估计变暖强度增加, 这是由于1990's 后半升温激烈。
另外由于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误差范围也有所增加, 这是使用了新的评估方法的结果。
无论如何, 气温观测资料证明20 世纪气候确实是变暖了。
1.2 气候变暖的其他证据海洋温度: SST的变化已包括在全球地表温度变化之中。
近来对海面以下海温有了新的估计, 据Levitus等[11]的估算, 世界海洋的最上层300m在1998年比1950's中温度上升了0.3±0.15℃, 这相当于从海洋表层有一个0.3Wm- 2的向下热通量。
White等[12]也证明自1955年到1996年世界海洋的混合层有0.15℃的绝热增温。
大气温度: 对流层及平流层低层的大气温度观测序列较短。
探空资料显示对流层低层自1958 年以来有0.1℃/10a 增温趋势[13]。
而1979年以来的卫星微波探测则显示增温趋势为0.05℃/10a[14]。
但是, 1976~1999年全球地表气温的增温趋势为0.19℃/10a , 可见对流层低层气温上升幅度不如地表面温度大。
而平流层温度则下降趋势明显[15] ,而且高度愈高温度下降幅度愈大, 15km为- 0.5℃/10a、2035km为-0.8℃/10a、50km为-2.5℃/10a。
但是1963年的Agung、1982年El Chichon、及1991年Pinatubo火山爆发均造成显著的气温上升,使平流层低层气温上升1.5 ℃左右,大约在1~2年之后气温又回落到火山爆发前的水平。
一般认为平流层总的温度下降趋势与平流层O3的耗损有关, 水汽与CO2红外辐射气体的增加也有一定作用。
钻孔温度: 根据Huang等[16]与Pollack等[17]整理的616个钻孔温度剖面, 200~1000m深的地下温度在20世纪上升了0.5℃。
大约80%钻孔的温度是上升的。
陆地雪盖: 1966年以来的北半球年平均雪盖面积有减少趋势。
但是下降是不均匀的,在下降趋势上迭加有7~8a振荡。
前期下降明显, 1980's 中以来约减少10% (平均2513×106km2) [18]。
雪盖面积的减少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
这可能是气温上升的结果。
雪盖面积与积雪区气温的相关系数达到- 0.60 。
重建的雪盖序列表明最近10a春夏雪盖可能是20世纪的最低值。
但是北美冬季的雪盖可能有增加的趋势[19] ,前苏联雪盖也有类似的变化。
这可能反映由于气候变暖北半球中纬度冬季降水增加。
海冰: 1973年以来卫星观测北极的海冰面积也有下降趋势。
同时有5~6 年的振荡。
自1978年至今,北极海冰面积可能减少2.8%[20]。
重建的20世纪北半球海冰序列表明20世纪后半, 夏季海冰面积减少趋势明显。
冬、春的减少出现在1970's中后期以后,秋季变化不明显[21]。
夏季及初秋北极海冰厚度自1958~1976年到1990's中期减少了30%。
尽管南极也在变暖, 但是,1979~1996年南极海冰面积变化不大,或者甚至略有增加,速率约1.3%/10a[22]。
山岳冰川:冰川的前进后退是气候变化的良好指标。
冰川所在高度较高,一般那里缺少气温观测。
因此是研究气候变化的良好代用资料。
但是无论冰碛石还是过去的绘画、照片大多只反映了某个时期的冰川状况。
因此很少可能提供高时间分辨率的连续序列。
不过对于研究气候变化趋势却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根据世界范围冰川资料[23],20世纪之前只有缓慢的后退, 20世纪初后退加速,到20世纪末不少冰川后退了1~3km。
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反映有10~70a 的滞后[24] ,从冰川后退来判断,气候变暖的开始应不迟于19世纪中。
但是实际温度观测说明变暖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矛盾。
值得指出的是,近20~30年热带的冰川后退迅速。
Diaz与Graham[25]报告说近20 年热带雪线上升约100m,大约相当温度上升0.5℃。
近150年记录表明,北半球湖泊和河流的结冰日期平均推迟了518天/100a ,解冻日期提前615天/100a,因此无冰期增长[26]。
此外,挪威、新西兰的一些冰川有前进趋势,可能是气候变暖近海地区降水增加所致。
从以上所列举的6个方面证据来看,20世纪气候变暖已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而且变暖在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时间里是加速了。
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增温约0.6℃。
其中有一半发生在最近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
这在雪盖、海冰及山岳冰川的变化上均有反映。
深海、深层陆地及对流层大气也有增温, 但增温幅度均小于地球表面温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