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农业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农业主要种植稻谷、小麦、黄豆等作物,同时也开始养殖牲畜。
手工业方面,人们制作陶器、织布、制作器皿等。
从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城市和贸易中心。
这个时期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但商业和手工业也开始兴起。
城市经济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兴起,诸侯国和各种商业集团之间的贸易活动繁荣起来。
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器,这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秦汉时期,经济更加繁荣。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一系列,加强了中央集权,对经济的管理也更加集中。
秦朝的首都咸阳成为了一个非常繁荣的城市,商业非常发达,人们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秦朝还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汉朝时期,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
汉朝朝廷发展了渔盐、铸币等重要产业,确立了冶铸行业的地位。
随着金属铸币的出现,人们方便地进行交流和交易。
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人们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和其他物品输送到中亚和欧洲。
与此同时,农业生产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农具和农艺的改进,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唐宋时期,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这个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但也包括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发达,城市和贸易中心也更加繁荣起来。
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人口增长迅速,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高度发达。
唐朝时期的长安和宋朝时期的开封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商业和文化交流非常活跃。
明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明朝统一国家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
人口大幅增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商业和手工业也继续繁荣,商品的流通和交换更加频繁。
明代的马可·波罗以及其他外国商人和使者来到中国,促进了中国与外界的贸易往来。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及其演变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及其演变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及其演变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并存,经济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初步形成到盛极而衰的过程。
下面我们从商、农、手工业三个方面来探讨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其演变。
商业商业是最早出现的经济形式之一,在战国时期,秦国开设邮局,商队遍布天下。
从此商业开始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繁荣的商业社会。
汉代建立了统一的中国帝国,商业发展更加迅速,商品交流和人员流动频繁,货币流通发展成熟。
唐朝时期商业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当时的长安被誉为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商业繁荣的制度和模式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并产生了重要的世界历史影响。
宋代开始实行造纸术,书画作品得以大规模生产和交流,加之水运的发达,商业得到了新的发展。
到了明代,商业被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各种商品流通的程度更加便利,玉器、漆器等技术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清朝时期由于对海洋的开发,商业再次出现巨大的发展机遇。
近代以来,中国的商业经历了许多曲折,但经过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正在积极地与世界经济接轨,未来的商业发展也必将充满不可预测和无限机遇。
农业中国的农业生产始于新石器时代,随着时代的演变,自然环境、生产力条件和人类文明的发展等各种因素的变化,中国农业生产也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最早的农业是人们到山区林地或绿洲中耕作,随着时间的推进,部落形成并建立起王朝,农业生产也进入到新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国家的出现,土地纷纭沦为君王和贵族的财产,囚徒变成了奴隶,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地位变得更加卑微。
到了汉朝,社会的稳定使农民有了一定的改进和发展,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确保农业生产不致于停滞不前。
唐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农业生产形成了一定的分工制度,农民有了更多的地位和权利。
到了明清时期,南北方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壮大,北方则较为落后。
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和对农村的扶持,中国农业逐渐开始实现了现代化,种植技术、耕作技术、农业机械化等领域出现了新的突破。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况一、古代经济发展概况(一)奴隶社会经济1、夏朝(奴隶社会形成)夏朝是奴隶制的开端,用木制的耒、耜翻土播种,用石刀、蚌镰收割庄稼,已有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
2、商朝(奴隶社会发展阶段)商朝是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是商朝生产的主要部门;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大量牲畜用于祭祀;青铜器制造是商朝手工业的重要部门。
3、西周(奴隶社会全盛阶段)农作物的种类增多,包括了后世的大部分作物;手工业也有发展,分工更细。
4、春秋(奴隶社会瓦解阶段)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显著提高,这种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促使奴隶制生产关系走到了终点。
(二)封建社会各阶段经济1、战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促使经济出现繁荣景象;秦国的商鞅变法最终使秦国实力增强,统一了天下。
2、秦汉: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秦度量衡、货币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发展;汉朝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这一时期向南、向西有了初步开发。
3、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社会的分裂割据时期。
三国的局部统一使经济得到发展;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使各族人民的交流得到发展;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使南方进一步得到开发。
南朝时,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4、隋唐:国家重新统一,政治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封建经济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
5、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封建经济在隋唐基础上持续发展,总体水平超过前代;南方经济繁荣,南宋时超过北方,实现经济重心南移;新的农作物品种引进,棉纺织业有较大发展;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交子”。
6、明清:随着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封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于明朝中后期产生,但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农具的改进1、商周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少数青铜农具。
2、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牛耕出现。
3、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中国古代历史的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历史的经济发展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经济发展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从远古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中,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历史的经济发展进行探讨,从原始农业社会到商周的经济兴盛,再到隋唐时期的商业繁荣,最终到宋代的海外贸易崛起,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历程。
1. 原始农业社会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原始农业社会是经济发展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从狩猎采集为主转变为农耕养殖。
他们发现了重要作物,如水稻和小麦,并开始培养家畜。
农业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口开始聚居形成村庄,并出现了社会分工和贸易的初步形态。
2. 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商代和西周时期商业繁荣,手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此时期的商业贸易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商人利用河流和运河进行贸易,形成繁荣的商业网络。
同时,铁器的使用也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冶铁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3. 隋唐时期在隋唐时期,中国经济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
隋唐时期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商业。
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商业和贸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隋朝修建了大运河,这条水路连接了北方和南方,促进了商品的交流和贸易的繁荣。
而唐朝的长安城成为了全亚洲最大的城市之一,这里也成为了各种商品的集散地。
4. 宋代的海外贸易崛起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的经济高峰期之一。
宋代的海外贸易变得更加繁荣。
随着北方丝绸之路的阻断,南方的海上贸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许多船只开始进行远洋贸易,与其他东亚和南亚国家建立了长期的贸易关系。
通过贸易,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海上货物和文化的交流。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历史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原始农业社会到隋唐时期的商业繁荣,再到宋代的海外贸易兴盛的过程。
这些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整体繁荣,也对东亚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字数:535)。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经济是一个悠久而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
自从早期的原始社会,到逐渐形成的农耕社会,再到商业经济的繁荣,中国经济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历程。
1. 原始社会时期: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还过着游猎采集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原始社会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人与自然的互动。
2. 农耕社会时期:距今约8000年前,中国进入了农耕社会时期。
人们逐渐学会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农业生产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柱。
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粮需求,还逐渐形成了农产品的交换。
3. 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经济的发展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贸易的大规模举行。
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在这个时期,商人开始崭露头角,商业活动蓬勃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辟,也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4. 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比较繁荣的时期。
宋代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人口增加和农民的生产技术提高,使得农业产出大幅增加。
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元代是一个商业繁荣的时期,由于元朝政权的统一和安定,商人的活动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和支持。
元代商业的发展使得城市经济繁荣起来,商业中心如开封、杭州、福州等地形成。
明清时期,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海上贸易的发展,中国经济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明代的农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加上广泛开发的矿产资源和手工业的兴盛,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清代的经济繁荣主要得益于海上贸易的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放,使得中国的商品能够顺利输出到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传入中国的外来商品也刺激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和消费。
5. 近代改革和开放: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剧变的历史事件,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等。
这些事件不仅改变了政治和社会结构,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史【精选】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史[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要点提示]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出现了原始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
夏、商、西周、春秋是奴隶制经济形成、发展和瓦解时期,我国的封建经济出现于战国,经过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隋唐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宋元时期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明朝中后期在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知识回顾]一、先秦经济先秦经济是指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1.原始社会:(不列入考试范围)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农业:①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和农田水利都有较大发展,出现了“五谷”。
②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少量青铜农具。
③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
畜牧业: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饲养的家畜很多。
手工业:青铜铸造、玉器加工、纺织业、陶瓷、漆器,其中青铜铸造是主要代表,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
商业、交通和城市:商人源于商朝,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商朝以贝作为货币。
商周时,道路沿途没有旅舍,进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原因:①生产力的显著提高②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表现:①农业:a.铁农具和牛耕提高了耕作效率。
B.水利灌溉工程大力推动农业发展。
C.私田出现,产生了新的剥削方式。
②手工业:a.冶铁业,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b.青铜铸造、漆工艺,纺织业、煮盐业、酿酒业得到发展。
③商业和城市:商业发达。
封建城市兴起。
二、封建经济的发展。
1.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不列入考试范围)2.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①均田制②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a.江南农业的开发:原因: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民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等政策;社会相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等。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源远流长,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迁和演化。
这篇文章将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包括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以及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开端,这一时期人们开始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夏朝时期的经济活动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粟、稻、黍等粮食作物,养殖牲畜,进行纺织和陶瓷制作等手工业活动。
商朝时期,商人开始出现,商业交易逐渐兴起,商人利用青铜器进行交换和贮藏财富。
二、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秦朝时期,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制度等措施的实施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国家财政的发展。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推广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西亚、中亚地区的贸易交流。
此外,汉武帝继续推动水利建设,修筑大运河,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为后来的经济繁荣打下了基础。
三、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为繁荣和发达的时期之一。
唐朝时期,开放的市场和繁荣的贸易使得商品流通和经济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此外,唐朝还重视农田水利的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种植技术和农业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
宋朝时期,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南宋时期,金融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各种金融机构,如钱庄和票号等,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四、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衰退期。
明朝时期,由于外族入侵和内乱,中国的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尽管明朝时期仍有一些重要的贸易活动和经济发展,但总体上经济发展的势头并不强劲。
清朝时期,中国的经济出现了萧条和衰败的局面,封建专制制度和封闭政策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自由发展。
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1. 地理环境:中国的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如黄河和长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交通运输基地,为农业和贸易活动提供了条件。
2. 政治制度:不同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变迁及其成因分析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变迁及其成因分析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许多变迁,从原始社会的狩猎和采集开始,到殷商时期的青铜制造业的发展,再到秦汉时期的统一货币制度的建立,以及唐宋时期的市场繁荣,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经济特征和成因。
1. 原始社会到殷商时期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狩猎、采集和渔猎,生产工具简单,每个氏族自给自足。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崇尚农业,金属器具的发明也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在中国,青铜制造业的兴起使得生产力得到大幅提高,也为商业交易提供了便利,但商业还只是一种机会主义的交易行为。
2. 秦汉时期秦朝的政治统一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秦朝开始实行以黄金为标准的货币制度,使得货币开始成为社会交换的基础。
此外,秦始皇还推行许多干预经济的政策,比如实行针对一定纬度下若干个县的规划,规定相关地域的配置和人口数等等,以达到实现政治目的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汉朝继续秦朝的货币制度,并发展了一些新的产业。
王莽时期也试图通过干预经济实现政治目的,但方式不当,最终失败。
3. 唐宋时期唐朝是中国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唐朝时期的市场经济特别发达。
唐朝在贸易和文化方面与世界其他地方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可谓是开放多元的。
宋朝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综合国力最强的时期之一,国家政经制度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4. 一些思考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变迁,往往是受到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政治统一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条件,相反,政治分裂则对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文化的开放和多元也能够促进经济的繁荣。
此外,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变革也是经济变迁的重要原因。
最重要的是,人们对于经济现实的认识和掌握,以及其对经济问题的处理能力,同样是决定经济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
总之,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变迁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具体原因也是十分丰富复杂的。
但不论是哪个时期,都离不开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不论是多么的偶然性,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仍富有特色和内在深度。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史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史1.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文献记载的朝代,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国家社会的转变。
商代的经济以农耕为主,秸秆纺织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此外,早期商代还出现了个别的手工业作坊和市场交易。
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3.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最显著特点是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贸易的扩大。
由于汉朝实行属地萧条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与此同时,汉朝通过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域国家的贸易,丝绸、茶叶和瓷器等中国特产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流行。
4.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继续提高,新的农作物和农业工具被引入使用,农业产量大幅增加。
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工业品和商品的生产规模显著扩大。
与此同时,城市化程度加深,南方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繁华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5.元明清时期(公元1271年-公元1912年):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末尾阶段。
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继续发展,种植业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了充分利用,农业产量继续上升。
此外,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繁荣,丝绸、瓷器和茶叶等中国特产依然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然而,随着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丧失了独立的经济地位。
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史中,农业是经济的基础,手工业和商业是其重要补充和发展。
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演变,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迷人历程。
中国古代历史的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历史的经济发展中国古代历史是一个漫长而辉煌的历程,其经济发展在整个历史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近现代社会,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本文将以时代为线索,探讨中国古代历史的经济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经济发展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的经济主要依靠狩猎、采集和渔猎等原始经济方式维持生存。
由于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原始人们的经济生活比较贫乏。
随着社会力量的渐渐增强,人们开始利用火种进行烹饪,掌握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此时农业生产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起点。
二、奴隶社会的经济发展在奴隶社会时期,中国的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奴隶制度的实行使得劳动力得以集中运用,农田开垦规模扩大,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同时,随着手工业和手工艺的兴盛,冶铸、织造、陶瓷等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商业贸易的兴起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农田水利的兴修和农具工具的改进也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三、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使农民对土地有了更加明确的产权,鼓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田分均制和农具的进一步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同时,宋代的科技进步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如水稻的宣传种植、造纸术的发明等。
在封建社会中,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得到蓬勃发展。
手工业分工趋于细化,手工制造业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如丝织、瓷器制作等行业成为经济的支柱。
此外,封建社会中土地所有制的不断巩固与发展,也为商业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茶叶、丝绸等特产商品开始陆续出口,大量贸易活动使得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四、近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近现代社会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最后一段时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接触西方文明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经济开始面临深刻的变革。
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产业,如纺织业、造纸业、矿业等,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先秦时期、秦汉至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在先秦时期,尤其是商周时期,商人、商业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商业的萌芽。
商人通过交换商品和服务,促进了物品的流通,形成了最初的商业形态。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以及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这一时期的商业繁荣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商品种类增多,市场逐渐扩大。
秦汉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商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秦汉时期,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在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商业总体水平有所提高。
到了唐宋时期,商业活动进一步扩大,城市商业繁荣,坊市制度逐渐被突破,对商业的限制逐渐松弛。
这一时期的商品种类更加丰富,商人活动也更加频繁。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随着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商品种类更加丰富,商业活动也更加活跃。
尤其是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已经渗透到了农村地区,形成了庞大的商业网络。
同时,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商业交易的规模和范围也不断扩大。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到繁荣的过程,这
一过程是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同时,政治、社会环境以及政策等因素也对商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经济的历史故事

中国经济的历史故事中国经济的历史故事从古代的农业文明到现代的工业国家,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漫长、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下面,我将通过讲述一些中国经济的重要事件和故事,带领大家走进中国经济的历史长河。
1. 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产业在夏商周时期,中国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
然而,与此同时,青铜器产业也逐渐兴起。
青铜器是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之一,它的产生推动了冶铸业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
青铜器的制造需要大量的银、铜等金属资源,同时也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来制作和雕刻。
因此,青铜器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金属冶炼和加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业、贸易和瓷器等其他行业的繁荣。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既是中国古代智慧和技术的结晶,也体现了当时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2. 秦朝的统一货币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也是中国古代经济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秦朝,王权集中,国家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铜钱。
铜钱在中国经济史上担任着重要的货币角色,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
在秦朝,通过推广铜钱的使用,统一了货币体系,增强了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为后来的宋朝实行纸币铺平了道路。
3. 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明清时期的中国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实行了严苛的海禁政策。
这一政策禁止中国商人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导致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交流几乎中断。
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却并未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农业产量大幅增长;同时,手工业、商业等其他行业也得到了发展。
明代出现了男女分工合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清代则通过改革税收制度,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尽管海禁政策导致中国已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但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一定的稳定和发展。
4. 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实行了长达数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这一体制下,国家通过中央计划来指导和调控经济,企业和个人经营受到限制。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一、古代农业的发展1、生产力(劳动工具)春秋:开始使用铁农具战国:铁农具、牛耕得到推广唐朝:曲辕犁的使用,解放了农业劳动力,提高耕作效率,扩大耕地面积2、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桔槔(汲水工具中原);芍陂(楚淮水流域);都江堰(秦成都平原);郑国渠(秦关中平原)。
秦朝: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联接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
隋朝:隋炀帝开通(北→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春秋时,吴王夫差就已开凿)和江南河,连成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
唐朝:派专人管理水利,出现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多用于南方)。
3、农作物的种植和引进⑴农作物的种植:南北朝:品种增多。
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是重要产粮区。
南方开始种茶。
唐朝: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
陆羽着《茶经》。
明清:棉花(明朝由江南推广到江北)、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⑵新品种的引进:两汉: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等移植内地唐代:天竺的郁金香、菩堤树;中亚的名马;波斯的胡椒、枣;东罗马的医术和杂技传入中国。
北宋:越南的占城稻,传到江淮地区,部分地区可以种植双季稻或三季稻。
明朝中后期: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
4、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和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战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北魏孝文帝创均田制,隋唐沿用,评价均田制:保证了农民获得部分土地,但没有触动贵族、官僚、地主土地,不能从根本上制止土地兼并。
5、古代重要经济政策春秋齐相管仲“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相地而衰征”,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
战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
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朝建立后: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南北朝;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推动了江南农业的迅速发展。
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经济发展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其历程充满了变迁与繁荣。
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从中窥探中国经济的脉络与特点。
1. 原始社会时期(公元前约1万年-公元前21世纪)原始社会是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人们以狩猎、采集和捕鱼为生,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的直接开采维持生存。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兴起,人们开始种植作物和饲养牲畜,逐渐形成了农业社会和手工业。
2. 奴隶社会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奴隶社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手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产业。
在奴隶制的统治下,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制造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分工日趋细化,商业交流也日益频繁。
3. 封建社会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1840年)秦汉时期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时期,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农业生产继续扩大,手工业制造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支柱。
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封建等级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
此时商业活动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使中国与世界各地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4. 帝国时代(公元1840年-公元1912年)进入帝国时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不同规模和性质的帝国统治。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较为稳定和繁荣的阶段。
工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工厂制造业的兴起使得中国经济实力在世界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另外,铁路、电力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5.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科技进步和政治变革,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工商业的发展迅速,制造业的规模扩大,外国资本的引进使得中国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
6. 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周时期。
中国古代经济实物生产逐步发展,货币交换逐渐普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交易体系和商业网络。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是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
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和创新,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良,这些为后来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提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粮食生产逐年丰富,这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手工业,手工业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手工业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制品在古代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细腻、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变化。
在唐宋时期,手工制品制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制品质量也逐渐提高。
在手工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市场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
三、商业的发展商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商业活动从商周时期开始,并经历了不断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商业的主要形式是商品交换,其中茶、丝、盐、铁等商品是主要的贸易商品。
经济繁荣的唐宋时期,商业活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商业贸易逐步形成市场经济,商业贸易也逐渐发展成为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古代经济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其中经济结构、经济形态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将中国古代经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的经济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都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一、古代农业的发展1、生产力(劳动工具)春秋:开始使用铁农具战国:铁农具、牛耕得到推广唐朝:曲辕犁的使用,解放了农业劳动力,提高耕作效率,扩大耕地面积2、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桔槔(汲水工具中原);芍陂(楚淮水流域);都江堰(秦成都平原);郑国渠(秦关中平原)。
秦朝: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联接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
隋朝:隋炀帝开通(北-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春秋时,吴王夫差就已开凿)和江南河,连成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
唐朝:派专人管理水利,出现新的灌溉工具一一筒车(多用于南方)。
3、农作物的种植和引进⑴农作物的种植:南北朝:品种增多。
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是重要产粮区。
南方开始种茶。
唐朝: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
陆羽着《茶经》。
明清:棉花(明朝由江南推广到江北)、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⑵新品种的引进:两汉: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等移植内地唐代:天竺的郁金香、菩堤树;中亚的名马;波斯的胡椒、枣;东罗马的医术和杂技传入中国。
北宋:越南的占城稻,传到江淮地区,部分地区可以种植双季稻或三季稻。
明朝中后期: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
4、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和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战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北魏孝文帝创均田制,隋唐沿用,评价均田制:保证了农民获得部分土地,但没有触动贵族、官僚、地主土地,不能从根本上制止土地兼并。
5、古代重要经济政策春秋齐相管仲“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相地而衰征”,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
战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
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朝建立后: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南北朝;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推动了江南农业的迅速发展。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一、导入部分1.1 引入话题引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的重要性,说明其对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作用,并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1.2 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和特点,理解其对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的影响。
二、知识讲解2.1 农耕经济时期讲述中国古代农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包括农耕技术的发展、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农业区别等内容。
同时介绍土地制度和封建主义对农耕经济的影响。
2.2 市场经济时期介绍商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崛起和发展,涵盖丝绸之路、水陆交通等贸易渠道及其带来的文化交流。
还可以讨论货币制度以及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
2.3 工商业经济时期探讨手工业和工商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包括手工业技术的提升、手工工艺品的制作与流通、城市发展与商人阶级崛起等方面。
可涉及盐铁政策以及职业分工等内容。
2.4 都市文化时期介绍中国古代都市发展与文化繁荣的关系,包括首都建设、官员阶层的扩大与改革、科举制度等。
讨论宫廷文化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3.1 案例一: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特点和演变分析农耕社会中土地制度、封建主义对农民地位的影响,并探讨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案例二: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探讨丝绸之路在推动贸易发展、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四、扩展活动4.1 组织考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当地博物馆或历史遗址,观察相关文物和遗迹,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的了解。
4.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五、课堂总结5.1 知识回顾概括性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2 思考问题提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用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本节课讲授内容。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夏商西周时期当黄河流域出现夏、商和西周三代文明古国之际,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文字、青铜器和城市已经在北方的辽河流域、长江以南地区纷纷出现,从而使中国大陆的奴隶制王朝得以巩固和发展,成为东方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迅速,判断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这里所说的劳动资料主要指生产工具而言。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先进的生铁冶铸技术,即出现了铸铁,促进了铁器的普遍使用,并由此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中国在经济发展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秦汉时期由于中国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迫使封建统治集团对古代社会的自然经济状态进行干预,以使社会经济朝着有利于巩固封建统一的轨道运行,于是形成了封建经济的自然发展与封建国家经济制度的矛盾,也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专制集权较弱,政治上相对宽松的时代。
因而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也相对宽松,经济活动也比较活跃。
这在南朝表现得尤为明显。
隋唐五代时期唐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一)南北经济均有发展,更主要的是南方经济已逐渐成为中国中央政权的主要支柱,成为经济中心。
(二)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新的技术给生产带来突破性变化。
如造船、建筑、农田水利、造纸印刷术、瓷器、丝织都有创造性发明并向海外流传。
(三)与外国经济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与非洲、西欧、中亚、西亚、东南亚、日本、朝鲜等国,都有贸易往来,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五代十国时间很短,实际是唐代的继续,经济虽因战乱而受影响,但仍然有很大进步,正因为经济的发展才有全国统一的迫切要求,分裂很快被宋统一起来了。
宋辽夏金时期其主要标志是,以农业为主、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体系及其相应的制度保证体系已经趋于完善;从对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已经接近甚至几乎达到了古代的技术条件所能允许的最高水平。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与变革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在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可谓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从原始社会时代到夏商周时期,从秦汉到明清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经了漫长而繁杂的过程。
1.原始社会时代在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时代,人们生产力低下,社会经济生活非常简单。
人们靠捕捉野兽、采集果实、种植农作物等基本生产方式来维持生计,贝壳、兽齿等物品则被用作货币。
在这个阶段,社会经济还没有形成,国家也没有存在。
2.夏商周时期随着夏商周时期的到来,中国的经济开始有所起色。
人们开始利用铜器铸造、铁器制造、冶炼青铜等技术,生产力得到了提升。
人们开始使用犁耕、秸秆埋肥、灌溉等生产方式,农业生产逐渐发展。
同时,人们还开始进行手工制品、纺织品等手工艺制造,出现了“三代”、“五铢”的货币形式。
在这个阶段,国家慢慢形成,进入了封建社会。
3.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贸易得到了大力发展。
秦王朝初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货币制度,铸造了标准化的钱币,方便了贸易的进行。
同时,秦朝还建立了官营的盐铁局,进行盐铁的垄断和税收,推动了财政和贸易的发展。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进一步推动了贸易的繁荣,香料、珍奇动物、金银宝石等和中国贸易,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明交流上有着重要意义。
4.隋唐时期在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唐朝时期,商品经济呈现出空前的繁荣,物品的生产和交换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多种作物得到了推广,季节性的生产和流通渐渐成为一种惯例。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广,钱谷法被普遍使用。
同时,海上贸易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唐朝时期,中国的丝绸、瓷器、药物、茶叶等都被广泛贸易到周边国家,开启了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先河。
5.明清时代进入明清时代,中国的经济虽然经历了一些曲折,但仍然维持了繁荣的状态。
明初时期,中国的经济基本上还是以农业为主,在农业生产技术、灌溉渠道、耕地养护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演变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经济制度的演变也有着独特而丰富的贡献。
本文将从古代经济制度的起源开始,逐步探讨各个时期的变革与发展,为读者呈现出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演变轨迹。
1. 农耕经济时期在早期的农耕社会中,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制度占主导地位。
人们主要依靠耕种、养殖等方式来获取食物和物资。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形成,同时也催生了专业分工和交换的出现。
农民们通过耕作和交易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2. 封建经济时期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扩大,中国古代进入了封建经济时期。
这一时期,封建王朝通过实施土地制度和农田水利政策,进一步巩固了封建经济的基础。
土地被赋予封建贵族或契税军人作为封地,农民们以租佃或劳役的形式向地主支付租赋,同时也享有部分土地使用权。
这种封建经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市场的发展,但也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收入和军事支持。
3. 自由经济时期中国古代的自由经济时期主要出现在唐宋时期。
在唐朝,政府推行了“府农、均输”政策,废除了以往的封建经济制度,实行自由市场经济。
自由市场的推行促进了劳动力市场、商品交换以及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通过货币交换商品,商业活动兴盛。
4. 文化经济时期随着宋朝的兴起,中国古代进入了文化经济的时期。
这一时期,商业、手工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经济系统。
宋代以文化产业为主要经济动力,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商业贸易和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 特殊经济时期中国古代还存在一些特殊的经济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得到了特别的重视。
比如元朝实行的蒙古包税制度,明朝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等。
这些制度各有其特点和影响,对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演变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从农耕经济时期到封建经济、自由经济、文化经济和特殊经济时期的演变,展示了中国数千年来经济制度发展的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朝社会经济发展原因一般有:(l)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这为经济的发展历朝社会经济发展原因一般有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一般有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保障农时、奖励耕织、抑制土地兼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重视水利的兴修,西汉武帝时调集几万民工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4)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农耕促进我国古代农业质的飞跃。
耧车,曲辕犁,筒车等都极大促进农业的发展。
(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才使中国古代的经济得到发展。
(6)外来移民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例如三国两晋南北朝和辽宋夏金元时期,江南经济之所以能得到发展主要是由于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与南方人民一起辛勤耕耘的结果。
(7)民族融合加强,各民族间相互学习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8)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特征:先秦:走在特征:特征世界前列,春秋战国:封建经济产生并开始发展,秦汉:封建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魏晋南北朝:南方经济开始发展,隋唐:封建经济鼎盛,五代十国:南方经济赶上北方,宋元:商品经济发展,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发展过程、原因和特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发展过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发展过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重心曾发生从北至南、从西到东的转移。
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前,中国经济重心位于黄河流域,特别是关中地区。
正是由于该地区在政治经济上的重要性,使它成为历代统治者争夺的对象。
因此容易发生大规模的战乱,这就使黄河流域原本高度发达的封建文明不断遭到破坏。
特别是东汉末年,北方大规模的战乱连绵不断,经济文化遭受毁灭性打击,长安洛阳两大古都几经洗劫,黄河中下游的高度文明一再受到破坏,人民生活流离失所,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
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长江流域此时却获得了发展经济的一些便利条件。
南方此时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从西晋末年开始,大批北方农民迁居南方,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也是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南方的某些统治者,如宋的刘裕,也比较注意采取措施发展生产。
因此南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开始赶上北方,为国家实现政治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前提,也为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的空前繁荣准备了条件。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
由于安史隋唐时期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发生,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北方平均十年左右即发生一次大规模的战乱,五代十国时期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大量北方人民迁居江南,补充了当地劳动力;加上许多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为增强实力,重视发展生产,因此南方经济又一次获得发展。
南宋时期,北南宋时期,南宋时期方为落后的金政权,而汉族建立的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
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
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这一地域性转变的发展过程秦汉时期,经、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这一地域性转变的发展过程济中心在关中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和中原地区,但淮河流域和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南北经济差距明显缩小;隋唐时期,经济中心仍在黄河流域,但长江流域的经济重要性已与之接近;五代十国和辽宋夏金元时期,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快,尤其是南宋时,江南经济已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不仅是农业经济中心,也是工商业中心,在这里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促进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南方自然条件好;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增加,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统治阶级为保证国用,调整政策,重视生产的发展;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对经济中心的南移也有一定的影响。
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1)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
(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社会经济各部门发展情况社会经济各部门发展情况农业 1、农业政策: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农天下之本也、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2、生产力提高,表现为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的更新(1)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尺度,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物质标志。
生产工具的进步既表现于同质工具的改进和完善,更表现于旧质工具的淘汰和新质工具的诞生。
(2)石器是原始社会基本的生产工具,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类。
旧石器的使用说明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下。
这就决定了人们原始群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新石器是磨制的石器,决定了氏族公社时期的到来,新石器的广泛应用,是母系氏族公社繁荣的根本因素。
(3)夏商时期,开始使用铜器、青铜器,但这些器具价格昂贵,尚未更多地用于生产,因此,这一时期的生产工具仍以木石为主和金石并用。
(4)春秋后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发生了一次飞跃。
生产力的提高,使井田制逐渐瓦解,我国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5)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技术的更多采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6)西汉时期,铁器和牛耕、马耕技术进一步推广,耧车、提花机的出现,社会经济发展,使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第一次繁荣时期。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三国时马钧发明了翻车,唐朝发明简车、曲辕犁,元朝时黄道婆对纺织工具的改造,都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农田水利建设一为开凿,二为治理。
都江堰、郑国渠和隋元运河等,表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3、农作物更新,中国古代的农作物是由自己培植开始的,包括原始社会的粟、水稻、蔬菜、麻,商朝有黍、麦、稻、桑、麻;西汉时提到西域传人的作物品种有葡萄、苜蓿、核桃、胡罗卜等;唐宋明代则有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唐朝从波斯引入胡椒、波期枣等,宋朝从越南引入的占城稻,明朝则大量引入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等。
中国古代农作物品种,最初多为粮食作物,后来农副产品增多;最后很多是经济作物,反映了农本经济向商品经济逐渐过渡的趋势;此外,农作物种植的推广有南北交流的趋势,其中到北宋时,北方的粟麦黍豆从淮北传到江南和两广、南方的占城稻也从福建传到江浙和淮河一带。
4、农学著作①《齐民要术》②《农政全书》5、土地制度,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商起,西周发展,春秋瓦解。
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封建大土地所有制。
手工业 1、纸,有“纸寿千年”的声誉。
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向西传到了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商商业 1、城市的发展①夏、商、周: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都城有城门,供居民出入,城内有整齐宽广的街道。
②西汉:洛阳、成都、邯郸、临淄和宛被称为“五都”。
出现了专门的商业区“市”③隋唐----城市的兴旺 a.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商业大都会 ----长安、洛阳。
b.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扬州、成都。
c.南方商业都会国际贸易港口----广州。
d.北方商业大城市----位于通济渠沿岸的汴州。
唐长安城市和坊分开④北宋:东京是全国最大的商业都会,扬州商业十分兴旺。
⑤南宋:临安繁华一时。
不再有严格的商业区域限制,出现瓦子娱乐场所⑥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
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2、货币的发展①原始社会,人们之间进行交换的是以物易物。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范围的扩大,一种特殊的商品自发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货币。
货币是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是商品流通的手段。
②战国时期,铸币到处通行。
各诸侯国自行铸币,主要有刀形币、蚁鼻钱、圆形方孔钱、铲形币等。
它反映了经济发展、城市兴起、商业繁荣和国家分裂的历史状况。
战国时期是我国货币的形成和渐趋成熟的时期。
③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规定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
后来历朝的铜钱都仿照秦朝的样式。
秦朝开创了我国货币全国统一的先河,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交流。
④西汉大量流通“五铢钱”。
这是我国古代数量最多,流通最久的货币。
汉初,诸侯王可以在自己的辖区内制造钱币,这是货币发展的倒退。
⑥北宋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货币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
铜钱、铁钱和金银等金属货币广泛流通。
特别是北宋前期,四川的商人自己印行了一种叫“交子”的纸币,代替铁钱,这是世界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史上又一个进步。
⑦元朝时期元政府监发纸币,引起物价飞涨。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明朝后期,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3、对外贸易的发展 a.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西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
从此,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
同时始于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也繁荣起来 b.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还设置西域都护,保护商旅往来。
b.唐政府在广州还设有市船使,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管理对外贸易的专门官署。
c .泉州是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广州、宁波、泉州、福州号称明朝四大港口。
赋税制度是随土地制度或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
①夏商周实行贡赋制度,这是赋税制的雏形。
赋税制度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
秦汉实行编户制度,是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
北魏实行租调制,其中调是户税,以农户为单位,它是与均田制相适应的。
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后期实行两税法,这种变化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由土地兼并造成的。
北宋实行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是大学士张居正对赋税制度的一大改革。
消初实行了地丁银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头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下来。
②纵览赋税制度的发展,呈现出的主要趋势有:a、由向国王的纳贡到国家征收土地税;b、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的变化;c、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名目和手续的简化;d、由实物、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