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加法结合律》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2)——加法结合律人教新课标(含答案)加法运算定律(2)——加法结合律(1)230+370=300+300(2)70+80+30=70+30+80(3)55+45=45+55答案:10878922.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2+35)+65=32+(+65)287+182+118=287+(+118)答案:35 1823.在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画符号“√”。

(1)a+(50+5)=(a+50)+5( )(2)△+□+○=△+(□+○)( )(3)(10+20)+30+40=(10+40)+(20+30) ( )(4)a+b+c=a+(b+c)( )答案:(1)√(2)√(3)√(4)√4.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73+19=19+73()32+65+18=32+18+65()54+27+73=54+(27+73)()34+42+66+58=(34+66)+(42+58)()答案:运用了加法交换律运用了加法交换律运用了加法结合律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二、探究规律,总结定律。

(20分钟)1.出示例2情境图,请学生看图,提出问题。

2.指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3.组织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4.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提问: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这两个结果相同的等式。

6.引导学生比较下面两组算式,并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69+172)+28 69+(172+28)155+(145+269) 155+145)+2697.师生共同总结加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教师板书:(a+b)+c=a+(b+c)]1.观察情境图,寻找图中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2.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方法一:88+104+96=192+96=288(千米)方法二:88+104+96=88+(104+96)=88+200=288(千米)4.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优秀9篇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优秀9篇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优秀9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2、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符号意识。

3、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2、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3、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任务: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2、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3、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1、导入课题:口算下面两题50+70+30240+105+95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针对先算70+30和105+95提出质疑:这样算对吗?有什么依据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结合律。

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2、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一次。

3、效果预期:关于加法计算,我们已经有了那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认识加法结合律。

二、民主导学任务一、认识加法结合律1、任务呈现:(1)、出示例2主题图,学生说图上的信息并提问,学生对提出的题进行解答,师引导学生研究问题“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请学生自己尝试列式,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教师有意识地板书,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88+104)+96=288(千米)88+(104+96)88+104+96104+96+88再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研究:(88+104)+9688+(104+96)(2)、猜一猜:这两个式子相等吗?怎样证明?观察思考:比较两个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通过这两个式子,你作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按照任务要求认真完成。

3、展示交流说说你有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学生自己归纳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加法结合律》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即教材的第29页。

学生是在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之后学习这一课时的,在此之前对四则运算的一些性质和规律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悟。

首先,教材通过出示李叔叔骑自行车的题目,问学生“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通过列式计算,可以得出几种不同的列式方案,计算顺序也会有所不同。

接着,教材出示两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去比较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最后得出运算顺序不同,运算结果相同的结论。

然后,教材出示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

最后,为了方便理解记忆,用几个抽象符号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将会很有帮助。

同时,运算定律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运用,学好这一知识,可以更好地用于生活,从而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四则运算中的一些性质和规律已经有感性的认识,但相较而言,加法结合律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归纳,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方法,发现规律,并通过自己的举例来应用规律,并学会用抽象符号来概括表达运算定律。

三、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2.经历自主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较分析不同的运算规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学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并自主概括加法结合律的过程。

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精选4篇

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精选4篇

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精选4篇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板书:a+b=b+a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69+一⑦2)+2869+(一⑦2+28)壹伍5+(145+207)(壹伍5+145)+207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符号表示:(△+△)+○=△+(△+○)教师板书:(a+b)+c=a+(b+c)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P28/做一做P31/4、1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五、作业:P31/3板书设计:加法的运算定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0+56=96(千米)56+40=96(千米)88+104+96104+96+88=192+96=200+88=288(千米)=288(千米)40+56=56+40(88+104)+96=88+(104+96)(学生举例)(69+一⑦2)+28=69+(一⑦2+28)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数学教案设计

加法结合律数学教案设计

加法结合律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加法结合律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单的算术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2. 加法结合律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课
通过一些简单的加法运算,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自己的发现。

例如:(5+3)+7=5+(3+7)。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等式的结果是相等的。

步骤二:讲解新课
1. 介绍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在加法运算中,无论括号怎么改变,只要数字不变,结果都不会变。

2. 用公式表示加法结合律:(a+b)+c=a+(b+c)。

步骤三:实践应用
1. 给出一组数,让学生自己尝试利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运算,并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2.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组数,然后与同学交换,对方再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运算。

步骤四: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法结合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应用。

步骤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涉及加法结合律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巩固。

四、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积极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以上就是关于“加法结合律数学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第【1】篇〗《加法结合律》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8页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五部分习题。

例2教学加法结合律。

对于这两个运算定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广泛的接触,对于加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已经有充分的认知经验。

教材创设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确认规律、解释规律和表述规律这样一个完整的合情推理过程,为后面学习其它的运算积累研究经验。

(二)核心能力通过举例、讨论、提炼规律的过程,积累研究发现规律的经验,经历“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规律”的过程,提高符号意识,进一步理解定律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

(三)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尝试计算,知道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通过观察交流、举例验证的过程归纳出运算定律,并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

3.在研究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会应用运算律。

(四)学习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从运算意义的角度理解定律模型的正确性。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加法结合律》教学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复习任务。

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二)课堂设计1.复习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复习任务,请同桌交流计算的结果和发现。

看来,每个学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发现。

这些发现正确吗?科学吗?严谨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算式的计算,唤起已有经验,初步感知规律。

】.问题探究加法结合律两个数相加,有交换位置和不变的规律,如果是三个数相加,会有什么规律呢?我们继续研究。

出示例2①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方法一: 88+104+96 方法二:88+(104+96)=192+96 =88+200=288 =288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加法的第二个运算定律。

过程与方法: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程度都有很大的帮助。

创设连贯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活情境下学习知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教学重点:调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主发现规律。

因为本内容的学习是在刚刚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引导学生迁移运算定律学习经验是学好本内容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教学中,利用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两种运算顺序的意义,在比较运算意义和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得到等式,并请学生根据此等式的特点,举一些例子,对此类等式的特点展开讨论,然后初步小结得到加法结合律的内容。

1.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20+34=()+20 36+()=64+() a+700=()+()2.下面的算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230+270=300+200 (2)60+80+40=60+40+80 (3)48+d=d+48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知道了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那么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运算定律呢?这些运算定律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结合律。

(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加法的另一个重要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的兴趣。

探究新知:1.教学例2。

出示例2:李叔叔第一天骑了88 km,第二天骑了104 km,第三天骑了96 km。

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师:这道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列式后与同桌交流。

(如果学生没有给出第二种算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方法一(88+104)+96 =192+96 =288(km) 方法二88+(104+96) =88+200 =288(km)师:观察这两个算式,说一说它们分别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使学生在计算加法时更加简便和高效。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

但是,对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的运用。

2.加法结合律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PPT课件。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法计算,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时候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不变呢?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对加法交换律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用PPT展示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和示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加法交换律的规律。

同时,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运用加法交换律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答案,巩固加法交换律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的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出示一些运用加法结合律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答案,巩固加法结合律的知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说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应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第【1】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地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难点: 用语言表述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1、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吗都喜欢哪些体育活动呀2、经常体育活动可以强身健体,这些小朋友也在开展活动,看,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二、教学例题,验证规律。

1、根据学生的问题,随机选择主要的两个来研究。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2、师生研究第一个问题,得出加法交换律。

(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学生说算式和结果,教师出示28+17=45 人和17+28=45人(3)请观察这两道算式,它们都是求什么结果相同吗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起来(4)教师板书:28+17=17+28)(5)学生读算式并观察思考。

得出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了位置,和不变。

3、抛出问题,得出猜想。

(1)教师问:是不是任意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都不变呢(2)小结: 看来经过一个算式得到的结论,只能是一个猜想,要验证这个猜想,就要举更多的例子。

4、验证猜想,体会方法。

(1)同桌两人合作,选好两个数,比如一人算6+8,另一人算8+6,比比结果,如果相同就可以写出一个等式,坐在左边的同学负责记下这个等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 第3单元第2课时 加法结合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 第3单元第2课时  加法结合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第3单元第2课时加法结合律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学习加法结合律的概念、意义及应用。

通过实例引入加法结合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学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学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运用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加法结合律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

- 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2. 探究新知-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总结加法结合律的定义。

-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 通过实例讲解加法结合律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3. 巩固练习-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应用拓展- 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

-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总结。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加法结合律的概念、意义及应用。

-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6.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意义及应用。

2. 加法结合律的实例及计算方法。

3. 加法结合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法结合律。

3. 拓展题:探索加法结合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应用拓展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加法结合律的概念、意义及应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第【1】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内容:教材简析: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很有帮助。

由于加法结合律是在连加法运算顺序发生变化结果不变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来的,同加法交换律相比比较抽象,因此我在设计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观察尝试探究得出加法结合律的具体内容。

这样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仅能够分散教学难点,而且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了教学关键,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体验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及其应用。

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质疑、学生:观察、思考、猜想、验证。

教学过程:一、复习在()里填上适当的数20+34=()+() 64+()=36+() 79+()=45+()A+700=( ) +( )先指名回答,并说说你的理由。

然后集体回顾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230+270=300+300 48+d=d+48 60+80+40=60+40+80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知道了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后,他们的和不变。

那么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规律性的知识呢?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二、讲授新课1、计算37+26+63和26+(37+63)2、比较上面两式的异同再观察并计算59+38+732和59+(38+732)讨论:刚才两组例子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质疑:这样的猜想对吗?验证我们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可以通过计算其他式题来证明42+45+55和45+(45+55)125+48+52和(48+52)+125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计算结果上面两题符合我们刚才的猜想,可能是偶然哦!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

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6篇)

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6篇)

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6篇)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概括加法的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一、教师适当引导,进入新知。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这是同学们课外活动的情况。

谁能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联系题意讲解,并板书:28+17=45(人),问:还可能怎样想:17+28=45(人)。

板书算式。

2、比较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3、得数相同的算式我们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成等式。

4、举例: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自己写一写。

学生说,老师相机板书等式,并追问: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写的?核实是否相等。

5、总结规律:仔细观察,什么是规律?根据学生的回答,镜头引导发现规律。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规律?可适当提示:用符号、文字、字母学生思考,充分发表意见,老师给予肯定。

7、数学上,我们一般用a、b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a+b=b+a.老师小结:引出:加法交换律(板书)8、小练习:填数三、教学加法结合律。

1.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动脑,有了很多发现。

大家真的很不容易。

现在让我们再解决一个问题,看看我们能得到什么。

课件演示2、列式解答,利用题意追问算式含义,并相机加括号表示先算。

还可能先算什么?说算式含义3.比较这两个公式:有什么区别?什么是一样的?为什么数字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方程。

4.出示书中的题目,说出来,算出来。

5、概括规律: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发现规律。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乘法,减法、除法不满足结合律。
通过练习将所学的加法结合律进行巩固,同时进行提升。
感受类比推理在数学中的应用。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
开放的导入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大家仔细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得到这条运算律的?
回顾猜想—举例验证—结论—应用的方法结构。
我们研究的交换律是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今天我们在不改变加数的位置的情况下,研究三个加数的算式。
提醒学生举的例子要多种多样,尽量不重复。
学生若在举例中出现交换律,一并收集使用。
字母表示并不一定用a,b,c,对其他的也给予肯定。
先自己尝试,然后同桌互相修改,教师带大家规范统一。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学会合理选用加法结合律。(体会凑整十、整百等在计算中的简便)
学生在总结回顾中感受学习运算律的方法结构。
应用与提升
2、你能用自己的话表述一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吗?
师规范学生语言
3、师:观察一下我们刚才举得这么多例子,你觉得哪些适合用加法结合律,哪些没有必要用?
4、回顾学习过程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获得了加法结合律,仔细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得到这条运算律的?
学生独立计算,同学互相交流一下算法。
这个连加算式改变运算顺序结果不变。是不是所有的数都可以呢?
2、学生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四则运算的某些规律有感性的认识,但还未抽象出理性的概括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举例验证,从而概括出加法结合律。
二、教学的具体目标
1、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优秀20篇)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优秀20篇)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优秀20篇)《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能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中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重点】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1、教法:运用情境演示法,帮助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学法:采用合作探究法,同桌共同合作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PPT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课前五分钟小老师上课:(1)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凑十歌。

(2)谁来说一下儿歌中都有哪些好朋友?(3)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好朋友读一下!(4)考考你们用凑十法来计算。

2.同学们表现的真棒!今天让我们一起玩个闯关游戏,来证明一下我们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有多么聪明!好不好!3.大家看闯关游戏的大门上有密码需要我们先解锁!二、探求新知,明白思路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闯第一关!出示企鹅图片!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闯第二关瞧!小朋友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手舞足蹈地欢迎大家呢!仔细观察,要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哟!(出示课本97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图意。

)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说,你说,观察的仔细说得也很棒你们是说:(A、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B、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师:同一幅图,为什么观察到的信息不一样呢?你的小手举得最好了,你来说--声音真响亮。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解答呢?师:大家都解答出来了吗?一共有多少人呢?。

师:小朋友们都是用加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人?”的,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算呢,你是怎么想的?你来说,———说得很好,你的声音再大点就更完美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第1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8页例2。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2、经历“观察”“归纳”让学生自主发现加法结合律,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符号意识。

3、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教学准备:课件课前小游戏: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老师说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

比如: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 “上海” 生:海上)、“语言” 生:言语)。

很好,接着来,声音再响亮些!“好听” 生:听好)、“好说” 生:说好)、“好学” 生:学好)。

师:好!这可都是你们自己说的哦!“听好!说好!学好!” 多媒体出示)老师希望大家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都能做到这三点,好吗?教学流程:练习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游戏,你想到了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个数学知识?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看来同学们不仅会玩游戏,还能在游戏中联想到我们的数学知识,真不错!师:那聪明的你们能快速的口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 ppt出示:1+2+3+4+5+6+7+8+9=)师:怎么这么快啊?你是怎么算的?师:这方法听起来真不错!师:这道题为什么可以这样算?通过咱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会知道了。

二.探究规律,形成方法。

1、在情景中初步感知规律出示教材例2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骑自行车吗?李叔叔也特别喜欢骑自行车,因为这样既节能环保、又能锻炼身体。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ppt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咱们用三条线段分别表示出了每天的路程。

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ppt线段图合并在一起)。

可以怎么列式?大家一起说师板书:88+104+96师: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算出这个它的结果吗?师巡视:抽生板书两种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加法结合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加法结合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加法结合律教案教学设计4.3.2加法结合律课型主备人新授XXX使用人修改人XXX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9页的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惯。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2.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准备: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课件(或小黑板、挂图)出示例2的情境图:(1)从上面的情境图中,你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按照情境图回覆:XXX骑自行车去旅行,第一天行驶了88千米,第二天行驶了104千米,第三天行驶了96千米。

(2)按照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3)按照学生的回覆,教师板书:第一天和第二天共骑了多少千米?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第一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前3个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集体订正。

(5)今天,我们重点来解决第4个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学例2(1)出示例2,指名读题:XXX骑车旅行,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96千米。

XXX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解答)(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并及时指导。

(3)互动交流学生互动交流,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小组内互相补充,开端形成小组意见。

(教师巡查,参与学生会商)(4)各组汇报:教师组织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各组的解题方法,重点说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教师相机板书:88+104+96=288(千米)88+(104+96)=288(千米)(5)比较上面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这个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的计算。

本节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但是对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通过观察和操作,他们能够发现并理解这两个律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其运用。

2.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其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他们自己发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规律。

2.合作交流法:在学生发现规律后,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律的运用。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实例。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加法计算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个加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的规律。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多个加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加法结合律的规律。

同时,引导学生与加法交换律进行对比,加深对两个律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加法计算,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加法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掌握程度。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7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7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7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2、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应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实际意义,感受到加法结合律的价值,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一定得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

根据加法交换律在()里填上恰当的数。

20+34=()+()a +100= ( ) + ( )二、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三、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出示自学指导。

1、认真看课本29页的例2.想想(88+104)+96先算什么?后算什么?88+(104+96)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104+96”要加小括号?2、(88+104)+96与88+(104+96)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观察后比较(88+104)+96与88+(104+96)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检测。

1、根据自学指导检测。

2、习题。

(1)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136+157)+143=136+( + )(288+495)+105=288+( + )(○+□)+△= ○ + (+ △ )(a+ )+ = +(b+c)(2)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填数。

53 + 36 + 6 4 = ()+ (+ )4 8 + 2 7 + 6 2 = ()+ (+ )8 9 + 1 2 5 + 1 1 =(+ )+()3 5 0 + 3 74 + 65 0 = (+ )+()(3)不用计算,把左右两边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a: 76 +1 8 + 2 2 1、(2 7 + 7 3 )+ 4 6b: 4 2 + 2 4 + 5 8 2、7 6 +(1 8 + 2 2 )c: 3 1 + 1 9 + 6 7 3、2 4 +(4 2 + 5 8 )d: 2 7 + 4 6 + 7 3 4、(3 1 + 1 9 )+ 6 7(4)哪个算式计算最简便,就把表示哪个算式编号的字母填在□内。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于加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体会加法运算的规律,提高运算效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数学问题充满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的运算规律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现并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的发现和理解。

2.加法结合律的发现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规律。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加法运算规律。

3.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和运算规律。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规律。

例如,展示一个购物场景,其中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问学生如何用加法算式表示这个场景。

通过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的加法问题,让学生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例如,展示两个加法算式:3 + 2 和 2 + 3,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的结果是相同的。

再展示一个加法算式:3 + 2 + 1 和 3 + 1 + 2,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的结果也是相同的。

通过这些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加法运算规律。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课 堂 实 践叠 叠K e n n g s 】 1 i 设 计
● 陈 家梅
课标 要求 体验从具 体的情境 中抽象 出数 的过程 , 掌握 必要 巡视 指导 。 ( 4 ) 学生板 前书写 , 并说 出 自己的想法 。 教师 引导 学生将两 个算式 写成 一个等式 : ( 8 8 + 1 0 4 ) + 9 6 7 7 7 = 结合律 》 o 8 8 +( 1 0 4 + 9 6) 教材分栀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解 答引入 , 让学 生通过 出示学 习提示 : ( 1 ) 先独 立观察 、 比较例 2 两个算式什 么变 观察 、 比较和分析 , 找到问题 不同解法之 间的共 同特点 , 初步感受 了 、 什 么没变 。 ( 2 ) 再比较例 2 下面 的两组算式 , 你发现 了什 么 运算规律。 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 规律 ?尝试 用一句话和 组内同学说一说 。 ( 3 ) / J 、 组合作举 出几个 进一步分析、 比较, 发现规律 , 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 例 2 这样的例子 来互相交流 , 然后总结概括 出规律 。 2 . 学生根据学 习提示学 习 , 教 师巡视指导 规律, 抽象、 概括出运算定律。 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 经 历运算定律的发瑚过程, 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定律的认识 预设 1 : 学 生发现加数 , 加 数的位置 , 计算 结果没变 , 计算 由感 性逐 步发展到理性 , 合理地构建知识。 顺序变 了。 学情 分市 斤 : 本 节课的新 知识加法 结合律 , 在 以前的数学学 习 预设 2 : 学 生 自己归纳 出 :“ 三个数 相加 ,先把前 两个 数相 的运算技能 。 教学 内容 : 人教版 小学数学 四年级 下册第三单元 例 2 《 加 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P29/例2(加法结合律)练习五有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领会“形成问题一提出假设一验证假设一形成规律”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归纳、概括中发展数学思维。

3、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学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4、情感与态度:在运算中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价值,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举例等活动发现并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教学关键:通过大量实例的验证引发对规律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形成问题
1、出示教材插图,让学生说说插图的意思,并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2、呈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李叔叔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3、自主列式计算。

4、请学生介绍并展示不同的算法。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
5、讨论:
(1)每种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2)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88+104)+96=88+(104+96)
(3)从这两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尝试探究构建模型
1、提出假设。

(1)小组讨论并交流:在加法中,除了交换律之外,根据这两个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
(2)师生交流并板书初步的发现。

(3)提出要求:这只是我们根据这两个算式归纳出来的,
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我们运用更多的事实去验证它。

2、验证假设。

(1)个别举例验证。

女生完成(69+172)+28 155+(145+207)男生完成 69+(172+28)(155+145)+207
从而得到:(69+172)+28 = 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

男生用“凑整法”使计算更简便。

(2)自由举例验证。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总结。

(3)寻找生活实例。

如:张老师上午到书店买书用去27元,又到文具店买圆珠笔用去18元;下午去文具店买钢笔用去12元。

他一共用去几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并找出这两个算式间的关系)(27+18)+12 = 27+(18+12)
(4)小组讨论并归纳。

讨论小结:
①每组算式两边都有三个加数,加数不一样。

②一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另一边则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③等号左右两边的和相等(不变)。

④改变计算的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

总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5)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结合律。

达成一致后板书:(a+b)+c=a+(b+c)
3、形成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9页,并齐读课题和内容。

(导出规律的命名)
4、辨析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异同点及它们的特点。

相同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都是加法的运算定律,其计算结果——和不变。

不同点:
(1)加法交换律是变换了加数的位置,如a+b=b+a;加法结合律不改变加数的位置,加上小括号而改变了加数的运算顺序,如a+b+c=(a+b)+c=a+(b+c)。

(2)应用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的位置后,计算时仍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应用加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后,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应用加法结合律时,加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特征——几个加数可以“凑整”(一般凑十、凑百……)。

(三)使用规律巩固新知
1、我能填得又快又对。

a+(b+c)=(□+b)+c (28+36)+64=28+(□+64)
□+235+65=78+(235+□) 182+18+276+24=(182+□)+(□+24)
(1)独立完成习题,并说说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律?(2)讨论:四个数相加,结合律还可以用吗?更多的数相加呢?
(3)尝试归纳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数相加时的结合律。

(如果出现要使用交换律、结合律的,暂不研究)
2、我能很快比较它们的大小。

(63+25)+35○63+(25+35) a+(b十c)○(a+b)+c
(33+232)+3768○33+(232+3768) 418+(56+82)○(418+82)+43
讨论:怎样比较更快?我请谁帮忙?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15+4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