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课堂
1.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提问:在讲解知识点和案例时,教师可以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如,教师可以提问:“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斜面倾角对物体运动速度有何影响?”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斜面倾角与物体运动速度关系的理解。
8.课堂小结与拓展:在课堂小结环节,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同时,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看到过物体在斜面上滚动或者滑动的现象?”(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奥秘。
2.科学探究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他们能够运用科学思维,通过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3.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制作斜面模型和进行实验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他们能够熟练使用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能够理解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规律。但对于斜面这一新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认知上的困难。此外,学生对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的感知能力有待提高。
2.能力方面:学生在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但需要进一步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 受力情况:重力、摩擦力、支持力
② 斜面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 操作步骤:设置斜面倾角、放置物体、记录时间和速度
- 注意事项:确保斜面光滑、物体放置稳定、避免物体滑落
③ 斜面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
- 数据分析:收集数据、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 数据处理:绘制图表、分析数据趋势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知识点梳理
一、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1. 物体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
3. 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
答案: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包括重力、摩擦力和支持力。重力是物体受到的重力,摩擦力是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支持力是斜面给予物体的支持力。
4. 斜面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答案:斜面实验的操作方法包括设置斜面倾角、放置物体、记录时间和速度等。注意事项包括确保斜面光滑、物体放置稳定、避免物体滑落等。
八、课堂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提问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测试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掌握程度。
八、作业评价
教师应该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建议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
2. 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

温州市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案

温州市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案

温州市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这一课,是温州市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物体的形状和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本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为他们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2.如何设计和进行实验,以及如何分析实验结果。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3.交流法: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团队合作,交流想法和观点。

六. 教学准备1.斜面:准备几个不同倾斜度的斜面,以及不同质量的物体。

2.计时器:用于记录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

3.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如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物体的形状和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然后提出本课的问题: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什么规律?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不同倾斜度的斜面,以及不同质量的物体。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否与斜面的倾斜度、物体的质量有关?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斜面和物体,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调整斜面的倾斜度,记录物体在不同倾斜度下的运动时间。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优秀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 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课题学习目标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单元一单元学科科学概念目标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年级三年级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

重点认识斜面,并掌握物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难点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新课聚焦展示斜坡的图片,提问: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滚动,滑动、静斜坡是我们常见物体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止,前进等。

的物体,点明我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斜坡有山坡、滑梯、楼梯等,们的研究是与生观察下面的几幅图,想一想物体怎样运动?观察图片。

说一活实际紧密联系(1)也许物体会像大石头从山坡上滚下去那样下物体的运动。

的;直指本课的滚动;准备实验材料,研究核心,即物(2)也许物体会像我们滑滑梯那样滑下去;并按照制作方法体在斜坡上的运( 3)也许物体会像轮椅在斜坡上不动。

完成斜面的制动情况。

其他场景:开足马力上坡的小汽车、传送带上的作。

课件展示图片容快递包裹、游乐场里的“滑沙”、利用斜面往车易激活学生真实上搬运货物等等。

生活经验。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板书课题2.科学探索探索一、制作斜面用下面的材料模仿斜坡,做一个坡度较小的斜面。

制作材料 : 一块表面光滑的木板,几块大小一样准备实验材料,的小木块。

并按照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 将几块小木块竖着搭起来,形成一完成斜面的制个类似桥墩的立柱。

作。

(2) 在立柱上轻轻搭上木板,形成斜坡,斜面就搭建好了。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通过活动感知不同的运动形式。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新知探究
探索二:观察立方体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探索三:观察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课件出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科学词汇:滑动与滚动
滑动: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如速滑。
滚动: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如轮滑。
有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滑动,有滚动,如六棱柱。
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得出结论。
相互交流共分享,集体讨论达共识。
拓展延伸
将斜面一端逐渐变高,它们会怎样运动?
结论:随着斜面角度的增大,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运动的方式会有改变,角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容易产生滚动效果,而且速度越快。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研讨探究
研讨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滑动滚动有滑动有滚动
研讨2: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有关系吗?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会有所不同,
有的物体在斜面上容易产生滑动运动状态,如立方体木块;
有的物体在斜面上容易产生滚动运动状态,如乒乓球;
1、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
重点
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难点
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比较》
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运动的形式。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反思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第四课的内容,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体会出现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意识到运动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节课我们将聚焦到滑动、滚动、静止等运动情况。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运动有了一些的认识,包括什么是运动、怎么观察运动、运动的方式等。

本课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为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运动是物体的基本特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2.知道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能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1.能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探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会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不同,有静止、滑动和滚动。

难点: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能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小组材料:支架、塑料板、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十二面体、圆柱形、球形、正方体、六面体、长方体)、活动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聚焦: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ppt]1.出示图片滑滑梯提问:同学们玩过滑滑梯吗?你是怎么玩的?(预设:玩过,从高的地方滑下来)提问: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出示图片),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斜坡是一端高,一端低)2.引出课题过渡:其实,像滑滑梯,山坡这样的一端高,一端低的斜坡在科学上被称为斜面。

当你坐在斜面上你会滑下来,如果在这个斜面上放一个物体,它会怎么运动呢?(预设:①静止不动②滑下来(滑动)③滚下来(滚动))小结:物体在斜面上会有不动、滑动、滚动三种情况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属于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力和运动”的范畴。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斜面上的物体运动规律,掌握摩擦力、重力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力和运动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系统地了解斜面上的物体运动规律,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斜面上的物体运动规律,掌握摩擦力、重力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斜面上的物体运动规律、摩擦力、重力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针对重难点,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的实验和充分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探究问题。

2.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

2.斜面、小车、摩擦力计等实验器材。

3.教学设计文档和教学评价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斜面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斜面上的物体运动。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斜面上的物体为什么会运动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教科版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课题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3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2、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科学探究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科学态度1、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重点1、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2、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难点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列举。

(展示图片)2、在学生列举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它们都有一端高,一端低的斜坡,在科学上被称为斜面3、根据下列图片,猜猜物体在斜坡上是怎么运动的?【提示】可能静止不动,可能滑动,可能滚动。

列举斜坡看图猜测斜坡上物体的运动让学生猜测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方式讲授新课一、探索: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1、搭建斜面(1)活动要求用下面的材料模仿斜坡,做一个坡度较小的斜面。

(2)实验材料一块光滑的木板、几块小木块(3)搭建方法①将几块小木块竖着搭起来,形成一个类似桥墩的立柱②在立柱上轻轻搭上木板,形成斜坡,斜面就搭建好了(4)注意事项可通过增减小木块的数量来调整斜面的坡度,木块数量越多,斜面坡度越大;木块数量越少,斜面坡度越小2、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1)准备物体:立方体、六棱柱、小球(2)实验预测知道活动要求准备实验器材搭建斜面准备物体让学生学会搭建斜面物体(形状)预测(打√表示)滑动滚动静止立方体六棱柱小球(2)让学生先看物体在斜面运动视频,然后亲自去实践体验。

(播放视频)(3)注意事项①整个探究活动,都是在同一坡度(4 个小木块)的斜面上操作②将要观察的物体轻轻地放在斜面上,不用力推动,实验过程中不要摇动桌子③将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斜面的上端同一个位置(用划线等方法做好标记)④三个物体逐一进行实验,每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要重复实验并观察(4)实验过程①把木块轻轻地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②把六棱柱轻轻地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③把小球轻轻地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5)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记录表物体(形状)实验(打√表示)滑动滚动静止立方体√六棱柱√小球√我的结论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滑动和滚动两种3、观察更多形状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1)实验材料:十二面体、装有水的圆柱形小瓶、铅笔、圆柱形橡皮(2)注意事项①斜面不变②物体横放③先预测再实验④反复实验(3)更多形状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记录(4)拓展进行实验预测观看视频听注意事项按步骤实验观察与体验填写活动记录准备实验材料听注意事项通过实验了解物体在斜面的运动方式:滑动和滚动让学生了解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收集资料补充课堂有关斜面知识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总结课堂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课题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单元物体的运动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科学概念目标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目标解读生活中的斜面有很多,比如山坡、滑梯、斜坡道路等。

观察在斜面上运动的物体,主要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情况。

有时摩擦力会阻碍向下运动的物体,让物体在斜面上保持静止不动。

科学探究目标1、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一定的关系。

2、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目标解读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比如正方体在斜面上运动是滑动的情况,而球体在斜面上运动是滚动的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从力学的角度去分析不同情境下产生的原因。

科学态度目标1、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

重点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难点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动画《郑成功》视频片段。

滚木为什么会从山上滚下?激趣导入新知探究聚焦: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物体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分析物体的运动形式。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

新知探究探索一:制作斜面。

通过活动感知不同的运动形式。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课件出示制作材料,制作方法。

课件出示结论:结论:过山车、老鹰的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台球、电梯、掉落的苹果的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

新知探究探索二:观察立方体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探索三:观察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课件出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科学词汇:滑动与滚动滑动: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如速滑。

滚动: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如轮滑。

播放视频《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比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运动的形式。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反思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反思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目标】1.认识斜面,并掌握物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2.经历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认识到改变实验条件导致的不同实验结果,体会到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的实验严谨性。

【教学重难点】1.认识斜面,并掌握物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2.经历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的能力。

【教学准备】长木板、小正方体、六棱柱、小球、铅笔等其他常见物品、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关于斜面的运动?2.学生讨论回答:滑滑梯、石头滚下坡、车子下坡……3.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斜坡,提问学生:将物体放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呢?4.学生汇报:物体会滚下来、物体会滑下来、物体会不动。

5.我们怎么能判断物体在斜面上是否会运动呢?物体又会以哪种方式运动呢?(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仿照课本P10指名学生上台操作实验。

(2)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完成实验。

2.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完成观察记录。

(1)学生观察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物体是否运动,物体是以什么方式运动的。

(2)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物体可能会在斜面上滑动,也有可能在斜面上滚动,甚至有可能停在斜面上。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根据学生做好的实验观察记录,提问学生。

2.认识到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物体在斜面上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运动方式?(2)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3)总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球形或接近于球形的物体会以滚动的方式运动,非球形的物体在斜面上会以滑动的方式运动。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升高,再把小立方体、小六棱柱、小球等物体分别放在斜面的上端,它们会怎样移动?【板书设计】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反思】课后反思,觉得课堂教学之前的备课很重要,可以说是越充分、周到越好。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

第四节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一、教材分析前一课,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运动形式;本课我们将聚焦到滑动、滚动、静止等运动情况。

由于本单元不涉及力对运动的影响,但本课又必须让物体运动起来才能研究滑动、滚动等运动情况,所以借助斜面来驱动物体运动是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科学家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往往都会借助斜面,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尽早地熟悉斜面这一研究工具。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先明确物体在斜坡上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再观察多种物体在斜面上是怎样运动的,发现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且和形状有一定的关系,最后在拓展活动中探究增大斜面坡度后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变化,加深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关于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学生有较多的生活经验,如人在滑梯上滑动、石头从山坡上滚下来、车轮在斜坡上滚动,但可能对斜面上物体是静止的这一现象留意较少。

大部分学生对“增高斜面,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会变快”这一现象有一定的认知,但没有进行过有目的的系统观察。

由于影响本课实验效果的因素较多,如斜面的高度、材料的光滑程度等,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前先做实验,确保所选器材等能达到教材的设计意图——立方体、小六棱柱和小球分别指向静止不动、滑动和滚动。

三、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1)通过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2)通过对物体形状的观察,知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它的形状存在一定的关系。

2.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出物体的各种不同形状和摆放方式,并对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行预测。

3.探究实践(1)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搭建不同坡度、稳定牢固的斜面。

(2)通过搭建的斜面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4.态度责任(1)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愿意和同伴合作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新教科版三下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新课标)

新教科版三下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新课标)
*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悄况有一定的关系。
科学思维
*认识到斜面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形式。
探究实践
*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
态度责任
*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4课时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课型
实验探究课
课时
1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包括什么是运动、怎么观察运动、运动的形式等。本课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为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运动是物体的基本特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活动三:观察更多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1.出示实验材料:小圆柱体、三角锥体、象棋、乒乓球、铅笔等。
2.依据刚才的实验方法,小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3.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场景中的物体运动情况的图片。
4.结合实验结果和生活中的场景,比如溜冰鞋和早冰鞋,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找出不同物体的运动规律。
2.小朋友在滑梯上是怎样运动下来的呢?
3.提问:如果在滑梯顶端放一个足球,它乂会怎样运动下来呢?
如果在滑梯上放一块立方体木块呢?
4.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像滑梯一样的斜面,物体在斜面上会怎样
运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吧!(板书课题)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直指本课的研究核心,即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二、探索
1.搭建斜面作为实验平台,斜面的平整稳定,影响着后续的实验结果。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这一节是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教材通过简单的斜面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斜面的倾斜程度对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从而引出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实验探究,又有理论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但是,对于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帮助他们发现和总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2.引导学生理解斜面的倾斜程度对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2.斜面的倾斜程度对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发现运动规律。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帮助他们发现和总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斜面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木块等。

2.实验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3.教学PPT:用于展示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图像和动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吗?它们是怎么样运动的呢?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图像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在不同倾斜程度的斜面上的运动距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斜面、小车、木块等实验器材,观察和记录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教科版(2024秋)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秋)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
2.斜面角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速度越快;
3.斜面角度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距离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斜面角度适中时,物体运动距离最远。
题型三: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能量转换
题目:说明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答案: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能量转换主要包括:
1.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同时速度增加,动能增加;
(1)学生层次:学生个体差异明显,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程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对科学课程兴趣一般,学习依赖性强,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
(2)知识方面: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基础薄弱,对于斜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理解不深。此外,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弱,可能影响到对斜面角度的理解。
2.辅助材料:
a.准备与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相关的图片、图表,如不同角度斜面的示意图、物体在不同斜面角度下的运动轨迹图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斜面运动的特点;
b.搜集并整理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视频资源,如不同角度斜面实验操作视频、物体运动动画演示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c.搜集有关斜面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滑雪、滑梯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将斜面板调整到不同的倾斜角度;
3.让小车从斜面板的顶端自由下滑,使用计时器记录小车滑到底部的时间;
4.重复步骤3,每次改变斜面板的倾斜角度;
5.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小车速度与斜面倾斜角度的关系。
题型五:生活中的斜面应用实例
(3)能力方面: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分析、推理、解释和评价等方面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材简析】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将聚焦到滑动、滚动、静止等运动情况。

为了研究滑动、滚动等运动状态必须得让物体运动起来,因此借助斜面使物体运动。

利用学生观察到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的不同和运动快慢的改变,成功引出后续对运动快慢的观察,也为最后一节课“过山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设计基础。

本课先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不同斜面,引发学生对斜面共同点的思考,再引导学生进入“我们周围有许多斜面,物体在斜面上会怎样运动”这个问题的思考,继而带领学生进入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探究活动。

通过进行“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的探究活动,发现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且与它的形状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更多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展开探究,激发学生浓烈的探究欲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将斜面坡度增大,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的变化,发现斜面越高,物体运动速度越快,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或许面临改变。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能够简单判断出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意识到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他们知晓了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到了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方式的乐趣。

同时他们也可以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将物体的运动简单地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感受过滑滑梯、滑草、滑沙的快乐,体会过盘山公路的便捷,看到过卡车卸货的方式,因此对物体在斜面的运动是有一定感受的。

本课就是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模糊感受,转化为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研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体的运动。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通过对物体形状的观察,知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它的形状存在一定的关系。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出物体的各种不同形状和摆放方式,并对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行预测。

2020春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教案新教材

2020春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教案新教材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学设计科学概念目标: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是不同的;科学探究目标:用动手实践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运动的兴趣愿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在生活中不同形状的物体的运动。

教学准备:课件,斜面,不同形状的物体。

一、教学导入,聚焦问题。

(出示幻灯片)我们周围有许多不同的斜坡,物体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

活动一:(出示幻灯片)用图上材料做一个斜面。

(设计意图:为下面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做准备。

)活动二:(出示幻灯片)把立方体木块轻轻放在斜面的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亲自体会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

)活动三:(出示幻灯片)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设计意图:对比两种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活动四:(出示幻灯片)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设计意图:观察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找出运动规律。

)三、交流研讨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2.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吗?(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观察总结出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关系。

)四、延伸拓展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变高,再把小立方体、小六棱柱、小球等物体分别放在斜面上端,它们会怎样运动?(设计意图: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激发进步探索欲望。

)。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斜面倾角不同,物体运动的距离和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物理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

2.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斜面倾角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和观察,寻找答案。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斜面模型:准备几个不同倾角的斜面,用于实验。

2.物体:选择合适的物体,如小车、球等,用于实验。

3.测量工具:卷尺、计时器等,用于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距离。

4.记录表格:提前准备,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观察到这些图片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如物体在斜面上会滑动、速度会变快等。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将要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倾角的斜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认为斜面的倾角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猜测,如斜面倾角越大,物体运动速度越快等。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斜面倾角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个斜面和物体,测量不同斜面倾角下物体的运动距离和速度。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教案序号:课题: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年班: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科学探究目标1.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一定的关系。

2.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1.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

教学重点: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出示动画《郑成功》视频片段。

滚木为什么会从山上滚下?二、探究新知聚焦: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物体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探索一:制作斜面。

激趣导入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课件出示制作材料,制作方法。

课件出示结论:结论:过山车、老鹰的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台球、电梯、掉落的苹果的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

探索二:观察立方体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探索三:观察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课件出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科学词汇:滑动与滚动滑动: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如速滑。

滚动: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如轮滑。

播放视频《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比较》探索四:观察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情况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步骤及结论。

实验结论: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状态,有(滑动),有(滚动)。

研讨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滑动滚动有滑动有滚动研讨2: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有关系吗?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会有所不同,有的物体在斜面上容易产生滑动运动状态,如立方体木块;有的物体在斜面上容易产生滚动运动状态,如乒乓球;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说课稿、教案与教学设计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说课稿、教案与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说课稿【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的“物体的运动”单元共有8课,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

内容包括: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三方面展开(第1〜6课);设计制作(第7课);综合应用(第8课)。

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4课。

聚焦板块,通过配图激活学生真实生活经验:有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滑动,有的会滚动,也有静止现象。

探索板块,先搭建一个斜面,再观察小立方体、小球、小六棱柱及其他更多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研讨板块,是对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且讨论“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吗?:拓展板块,通过增加坡度的高度,发现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相应改变。

【学生分析】对于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学生生活中有很多相关经验,如滑滑梯上人体的滑动,山坡上石块的滚动,斜坡上车轮的滚动等。

但在斜面上有些物体是静止的,这种情况学生会留意得比较少,所以小立方体在斜面上是静止的这一现象会出乎学生的意料。

对“增高斜面,物体在斜面的运动会变快”这一现象,大部分学生是有认知的,但却没有进行过有目的的系统观察。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2.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1.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

3.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描述、比较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难点:发现物体的形状等因素与其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支架(八个小木块)、木板、多种物品(十二面体、圆柱形橡皮、小球、立方体、小六棱柱、装有水的圆柱形小药瓶、铅笔)、活动记录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目标: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用动手实践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运动的兴趣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在生活中不同形状的物体的运动。

教学准备:课件,斜面,不同形状的物体。

一、教学导入,聚焦问题。

(出示幻灯片)我们周围有许多不同的斜坡,物体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

活动一:
(出示幻灯片)用图上材料做一个斜面。

(设计意图:为下面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做准备。


活动二:
(出示幻灯片)把立方体木块轻轻放在斜面的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亲自体会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


活动三:
(出示幻灯片)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设计意图:对比两种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活动四:
(出示幻灯片)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设计意图:观察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找出运动规律。


三、交流研讨
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2.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吗?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观察总结出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关系。


四、延伸拓展
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变高,再把小立方体、小六棱柱、小球等物体分别放在斜面上端,它们会怎样运动?(设计意图: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激发进步探索欲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