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与脑保护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缺血损伤与脑保护研究进展

一、概念:

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器官的损伤反而加重的现象称

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

1955年Sewell报道,结扎狗冠脉后,如突然解除结扎恢复血流,部分动

物立即发生室颤而死亡。

1968年Ames率先报道了脑IRI

1972年Flore 肾IRI

1978年Modry 肺IRI

1981年Greenberg 肠IRI

休克治疗、心肺脑复苏、心绞痛冠脉解痉、心脑血管栓塞再通、心肺旁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外科烧伤植皮、脏器和肢体移植、压脉带休克,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等,也均与再灌注损伤有关。

2.脑保护与脑复苏:脑复苏是指脑受缺血缺氧损害后采取治疗措施以减轻中枢神经功

能障碍的措施;而脑保护是在脑缺血损伤发生前给予的保护措施,二者是不同的概

念,但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

二、脑缺血损伤的产生原因和病理生理变化:

(一)有关的解剖和生理知识

正常人的颅腔容积几乎不可改变,它是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的容积之和,其中任一容积增加均会引起颅内压升高。

正常的脑血流供应是脑功能保持正常以及结构完整的首要条件。脑是高级神经中枢,重量只占体重的2 ~3 %,但脑的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25 %。脑血液供应十分丰富,安静时心脏每搏输出量的1/5进入人脑,但脑组织的氧及A TP的储备很少,脑所需能量的85 ~ 95 %来自葡萄糖的有氧代谢,所以大脑尤其是皮层对缺氧的耐受性非常差。一旦脑组织完全阻断血流,6秒钟内神经元代谢受影响,10 ~ 15秒内意识丧失,2分钟脑电活动停止,几分钟内能量和离子平衡紊乱,

持续5 ~ 10分钟以上,细胞就发生不可逆损害。

脑动静脉血氧差为6.6 ml/100 ml,二氧化碳是6.7 ml/100 ml;故脑组织的呼吸商接近1.0。脑动-静脉血的葡萄糖浓度差为10 mg/ml;脑动静脉血pH分别为7.42和7.35,除此之外动静脉血的其他成分基本一样。

1.正常脑血流量

正常每分钟约有750 ml血液通过脑,其中220 ~ 225ml来自基底动脉,其余来自颈动脉。成年人平均脑血流量为55 ml/(100 g·min)。实际脑血流分布并不均匀,白质脑血流量为14 ~ 25 ml/(100 g·min);大脑皮层为77 ~ 138 ml/(100 g·min)。脑血流量还随体位、活动、年龄而变化。局部脑血流量、脑代谢率与脑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

CMRO2约为3.3 ml/(100 一般用脑平均耗氧量(CMRO

2)表示脑的代谢率,正常人的

g·min)。测定脑组织各部分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对了解各部分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有重要意义.

2.影响脑血流量的主要因素

通过脑动脉的血流量(CBF)是由脑的有效灌流压和脑血管阻力(R)所决定。有效灌流压为平均动脉压(MAP)和颅内压(ICP)之差。正常情况下,颅内压约等于颈内静脉压为0。

平均动脉压= (舒张压+1/3脉压),

以公式表示:

CBF = ( MAP – ICP ) /R

又按照泊肃叶定律即:

R = 8 η·L/π r4

所以:CBF = (MAP - ICP) ·π r4/ 8 η ·L

脑动脉血流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血管口径(r),它与CBF是4次方的正相关;其次是平均动脉压和颅内压,最次要影响因素是血粘度(η)。平均动脉压主要决定于心脏功能和体循环血压;血管口径则主要决定于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下血管壁本身的舒张收缩功能。在正常血流速度下,血粘度变化不大。心脏功能和血压的维持还要有稳定的循环血容量。

3.脑血流量的调节

正常情况下,当平均动脉压在8 ~ 21.3 kPa (60 ~ 160 mmHg)范围内变化时,可以通过改变血管口径(舒张或收缩)来代偿,使脑血流量保持不变,这种作用称为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当平均动脉压下降至8 kPa (60 mmHg)时,血管舒张已达最大限度,再降低,脑血流量减少,这个血压临界值称为自动调节的下限;当平均动脉压升至21.3 kPa(160

mmHg)时,血管收缩已达最大限度,再升高,脑血流量增加。这个血压临界值称为自动调节的上限。慢性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壁硬化,舒缩功能差,自动调节的上下限都高于正常人,较能耐受高血压,不能耐受低血压。

正常脑循环在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变化时,通过血管舒缩调节,维持脑血流量不变,这一作用称为脑血管运动调节(vasomotor control)。

(二)脑缺血产生的原因

一)、血管壁病变

血管壁病变是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基础。引起血管壁病变的主要原因有:

1.高血压脑小动脉硬化:

2. 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管径在500 μm以上的供应脑的大、中动脉。

3. 血管的先天发育异常和遗传性疾病: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以及各级血管的发育不全、狭窄、扩张、迂曲等。

4. 血管炎:各种感染和非感染性动、静脉炎。

5. 中毒、代谢及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血管壁病变:如血液病、肿瘤、糖尿病、淀粉样变引起的血管壁病变。

二)血流动力学因素

1.高血压或低血压:瞬时高血压是出血性卒中的重要促发因素;低血压是诱发脑梗塞的重要原因。

2.心脏病:除是心源性脑栓塞病因外,心力衰竭、心律紊乱、心输出量不足等均可诱发脑缺血。

3.血容量改变:高血容量和过快扩容可诱发出血及再出血;低血容是脑梗塞的重要诱因。

三)血液成分异常

1.红细胞增多症;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2.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

3.凝血或纤溶系统功能障碍。

(三)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

1.能量代谢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