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

合集下载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麻醉科】 ppt课件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麻醉科】  ppt课件
造成
✓ 每年60万例次心导管检查,25 ~ 30万例CABG,PTCA不断增加 ✓ 全美年手术约3000万例次,约1/3的手术病人患有CAD或处于
CAD的高危状态
冠心病人非心脏手术是欧美发达国家所遇 到的重要临床问题
也将成为我国今后重要的临床问题
近40年来在此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1952 ASA确定围术期心梗是主要问题 61-76 心梗< 6月内手术是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危险 77-82 多因素分析评估术前危险因素 82-84 特殊术前检查 EST,RN,DT 85-86 术中动态监测ECG和TEE 1987 术后危险因素动态观察研究
部分心脏病理情况可以治愈(如心律失常的病 人安装起搏器等) 3. 判断术前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是否对病人有益
术前心血管评估的主要手段
术前心血管评估
病史
体格检查
特殊的心血管检查
其中病史、体检和ECG是术前心脏评估的基础
病史、体格检查和ECG检查可以
1. 确诊有症状的心脏病(如冠状动脉病变、瓣膜病变和心 律失常等)
4~6
16%, n = 19
2.3%, n = 86
0%, n = 18
>6
5.6%, n = 322
1.5%, n = 595
5.7%, n = 174
未知
----
----
3.3%, n = 60
高危病人显著增加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和死亡率
以往观点
✓ 心梗后3 ~ 6个月禁忌进行外科手术
此观点存在较大问题
病人耐受外科手术程度的影响:心脏功能储备比时间间隔 更加重要
病人心脏储备功能可以通过评价病人剩余的心肌缺血程度 得到估计。通常采用临床症状、ECG、DTS和DSE等判定

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

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

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在心脏病患者需要进行非心脏手术时,全身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

选择适合的药物对于手术的成功进行至关重要。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是两种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它们在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这两种药物在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和评估。

本文旨在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中的效果,并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这两种药物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2. 正文2.1 药理作用对比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都是合成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

它们主要通过结合中枢神经系统的μ受体产生作用,从而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药理作用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舒芬太尼的作用强度更强,镇痛效果更持久,能够提供更好的术中镇痛效果;而瑞芬太尼则作用持续时间较短,需要更频繁的补充剂量以维持麻醉状态。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也略有不同,对于心脏病人来说,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来使用,以确保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在临床应用中,医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选择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2 临床应用对比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作为全身麻醉药物,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有着一定的区别。

舒芬太尼具有较快的起效和清醒时间,适用于需要快速诱导和清醒的手术,而瑞芬太尼的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适用于手术时间较长或需要延长麻醉深度的情况。

舒芬太尼在临床应用中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如丙泊酚等,以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

而瑞芬太尼则通常单独应用,因为其效果较为持久,不需要频繁的补药。

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选择还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史、手术类型、麻醉医生的经验等因素。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术后管理
4
整以保证患者安全。
提供必要的监测、药物镇痛和饮食水分 管理,评估患者康复状况。
风险和并发症
1 起搏器损伤
心脏起搏器可能会收到来自麻醉机或手术周围设备的干扰。
2 神经肌肉阻滞药风险
肌肉松弛药物可能会引起呼吸困难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3 术后心血管并发症
与手术有关的心血管并发症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3
优化治疗
最大程度地控制心脏病症状和相关疾病, 优化患者的病情。
挑战和优势
挑战
心脏病人的心肺功能下降, 心脏麻痹风险增加。
优势
心脏病人通常接受过多次麻 醉并具有较高的麻醉耐受性。
解决方案
制定专门的麻醉计划和针对 患者的团队协作可以解决其 中的挑战。
麻醉药物选择
全身麻醉药物
常用的是持续静脉注射(CVS) 或自动输注(TIVA)。
椎管内麻醉药物
在需要手术区域无痛和运动控制 时,可以使用椎管内麻醉药物。
神经阻滞麻醉药物
这些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疼 痛并缩短患者康复期。
麻醉管理策略
1
血流动力学管理
在手术期间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特
镇痛管理
2
别是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及时选择和管理镇痛药物以保证患者的
舒适度。
3
麻醉深度管理
对麻醉深度进行监测,并及时干预和调
护理和康复
护理
提供必要的监测、药物治疗、康复计划和相关医疗 支持。
康复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给予患者支持和指导。
结论和建议
对心脏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时,需要专门的麻醉计划和相关的管理策略,在 医疗团队的协作下可以管理风险,最终实现安全有效的手术和康复。

心脏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知识点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心脏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知识点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心脏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知识点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A1型题1.1961~1976年麻醉术前评估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主要研究成果:A.ASA确定围术期心肌梗死是一个重要问题B.术前评估近期心肌梗死是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C.围术期动态ECG,TEE监测确定危险因素D.术后危险因素动态观察研究E.上述所有方面2.术前应用洋地黄的相对适应证除外:A.有心力衰竭史B.快速房颤C.冠心病D.急性肺水肿E.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3.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常提示心功能差,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增高,充血性心衰的发生率也增多:A.35%B.15%C.25%D.45%E.55%4.以下关于动态心电图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A.可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心肌缺血B.心率变化C.心律失常D.心肌肥厚E.心肌梗死5.高血压病患者的术前准备,以下哪项正确:A.单纯慢性高血压患者,对麻醉的耐受力较差B.高血压并存心肌缺血者,择期手术应列为禁忌C.长期用抗高血压药治疗,如血压稳定,术前3d可以停药D.高血压患者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压药应继续应用至手术日,其麻醉危险性主要决定于重要脏器是否受累及其严重程度E.术前血压应降至正常水平才能手术6.关于体能状态,下述哪条错误:A.老年人体能与青壮年相同B.若体能状态<4METS则提示患者体能状态差C.体能活动一般可大于7METD.中等体能状态为4~7METSE.阿托品不能增强体能状态7.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的是:A.冠状动脉造影B.心脏危险指数(cardiac risk index,CRI)C.心脏超声图D.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E.NYHA心功能分级8.在麻醉前用药中,对心率影响最小的抗胆碱药是:A.阿托品B.格隆溴铵C.东莨菪碱D.戊乙奎醚E.山莨菪碱9.阿托品不宜用于下列哪种情况:A.扩瞳眼底检查B.验光C.虹膜睫状体炎D.青光眼E.心动过缓10.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应尽可能推迟至多长时间后进行:A.1个月以后B.2个月以后C.3个月以后D.6个月以后E.12个月以后二、A2型题11~14题共用题干患者,女性,60岁。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1 全身麻醉
适用于复杂手术,在手术期间通过药物使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2 区域麻醉
通过麻醉药物暂时性封闭神经或神经束,避免手术区域的疼痛。
3 局麻联合深化麻醉
通过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的结合,实现手术部位及全身的麻醉效果。

非心脏手术中的麻醉风险和挑战
手术并发症
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可能增 加心脏病人的麻醉风险。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 醉
非心脏手术中心脏病人麻醉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过程。了解该领域的需求、 考量和技术是确保手术安全和成功的关键。
心脏病人的麻醉需求和考量
病情复杂度
心脏病人的病情复杂,麻醉需要考虑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状态。
麻醉深度控制
心脏病人的麻醉需要精确的深度控制,以确保手术成功但不引起心血管并发症。
麻醉监测
麻醉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团队合作
非心脏手术中,麻醉团队与外科 团队需要紧密合作,确保手术顺 利进行。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
一名心脏病患者成功接受肺癌 手术,麻醉过程中有效控制血 压,助力手术成功。
案例二
一名心脏病人顺利接受腹部手 术,麻醉过程中保持血液稳定, 减少术后并发症。
术后病人安全
心脏病人麻醉后需要特别关注术后并发症,如心律失常或低血压。
心脏病人麻醉的关键技术和安全措施
1
血流动力学监测
通过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确保心脏病人的循环稳定。
2
麻醉药物选择
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平衡镇静和心血管压力的效果。
3
围手术期护理
术后密切监测,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非心脏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
案例三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

药物风险
心脏病人的药物治疗可能与 麻醉药物相互作用,需要谨 慎选择和使用麻醉药物。
麻醉后的护理和恢复
麻醉后,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帮助病人平稳恢复。
结论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针对非心脏手术麻醉的特殊需求,我们需要不断改进麻醉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提高手病人可能存在心脏功 能受损的情况,需要通过 麻醉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 行。
2 血液循环异常
心脏病人的血液循环可能 异常,需要采取特殊的麻 醉措施来维持血流稳定。
3 药物耐受性
心脏病人对麻醉药物的耐 受性可能较低,需要准确 评估药物剂量。
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
通过麻醉局部区域,使病人在 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
椎管内麻醉
将麻醉药物注入脊椎骨髓,使 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完全无痛。
全麻
将病人完全控制在昏迷状态, 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风险评估和管理
心血管风险
评估心脏病人术前的心血管 风险,采取相应的麻醉措施 来降低风险。
感染风险
术后感染是非心脏手术的常 见风险,需要合理使用抗生 素来预防感染。
非心脏手术麻醉指南
麻醉的定义和作用
常见心脏病手术及麻醉方式
冠脉搭桥手术
冠脉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 手术,可以通过搭建新的血管来 修复心脏供血不足的问题。
瓣膜置换手术
瓣膜置换手术是用人工瓣膜替换 损坏的心脏瓣膜,以恢复心脏正 常的血液流动。
心脏移植手术
心脏移植手术是将损坏的心脏移 植到另一个人身上,以取代其不 正常的心脏功能。

心脏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风险与对策6

心脏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风险与对策6

艾司洛尔作用特点
• 高选择性ß1受体阻滞 • 显效迅速,超短效 • 弥补了长时效非选择性ß1受体阻滞不足
ACC/AHA 2006 Guideline Update on Peri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Evaluation for Noncardiac Surgery: Focused Update on Perioperative Beta-Blocker Therapy
CABG或PTCA术后及可疑CAD病人 按CAD病人治疗处理:
• 入OR后持续吸氧; • 严格全方位监测; • 应用NTG治疗; • 必要时ß-受体阻滞剂治疗
ß-受体阻滞剂的生理作用
• 抗心肌缺血 • 抗高血压作用 • 抗心律失常 • 治疗心室流出道梗阻、门脉高压 • 心衰
ACC/AHA 2006 Guideline Update on Peri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Evaluation for Noncardiac Surgery: Focused Update on Perioperative Beta-Blocker Therapy
手术风险评估
手术风险分级与心脏不良事件
风险分级
手术种类
不良事件率
中度风险手术
头颈部手术 胸、腹腔手术 矫形手术 前列腺手术
<5%
ACC/AHA Guideline Update for Peri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Evaluation for Noncardiac Surgery—Executive Summar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Committee to Update the 1996 Guidelines on Peri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Evaluation for Noncardiac Surgery)

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

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

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是目前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它们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心脏病人在非心脏手术中的麻醉管理常常是一个挑战,因为他们往往存在心脏功能不稳定、血流动力学变化等特点,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来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作为强效的镇痛药物,具有快速起效、作用迅速、镇痛效果好等特点,因此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两种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它们在心脏病人麻醉效果、安全性等方面的比较尚待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比较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中,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效果差异。

通过比较两种药物的药物特点、临床应用情况、心脏病人麻醉效果、副作用及安全性、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找出适合心脏病人麻醉使用的最佳药物选项。

该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在选择麻醉药物时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特点,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

通过比较两种药物的优缺点,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探讨如何进一步改进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1.3 研究意义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操作,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作为两种常用的麻醉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情况。

通过对比这两种药物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中的效果,可以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更适合的药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心脏病人麻醉中的优势和劣势,为临床手术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

通过比较两种药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合理的用药建议,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02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前的评

病史评估
询问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包 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 等。
了解患者的心脏手术史,如搭 桥手术、心脏瓣膜置换等。
询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 病等其他慢性疾病,以及是否 正在服用相关药物。
体格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生 命体征、心肺听诊、外周血管检查等。
指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血流动力学监测
通过监测患者的心输出量、心脏指 数、外周血管阻力等血流动力学指 标,评估患者心脏功能和循环状态, 为麻醉管理提供依据。
神经系统监测
针对涉及神经系统的手术,应进行 神经功能监测,如脑电图、诱发电 位等,以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管理
01
术前评估与准备
对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和应急预
适的药物和浓度。
静脉麻醉
静脉麻醉是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病人进入镇静、镇痛和遗忘状态。
静脉麻醉的优点在于起效快、操作简便,能够满足快速诱导和短小手术的要求。
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包括丙泊酚、依托咪酯、硫喷妥钠等,同样需要根据病人的具 体情况和手术要求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使 特定区域的肌肉松弛和无痛。
预防并发症
通过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如感染、出血、肺栓塞等。
并发症识别
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 及时识别,如出现异常症 状和体征,应及时诊断并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并发症治疗
一旦发生并发症,应采取 积极的治疗措施,如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等,以尽 快控制病情并促进康复。
THANKS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的 麻醉

心脏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219-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心脏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219-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19-心脏病人接受非心
脏手术的麻醉管理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术中液体管理
1、以下哪项不是冠心病患者面临问题()
A、肾功能状况[正确答案]
B、目前容量状态
C、手术和麻醉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D、心脏病人的治疗窗更窄
2、关于人体液体分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B、受Na+/K+ATP泵调节
C、不受Na+/K+ATP泵调节[正确答案]
D、细胞外液(组织间液和血浆功能:维持细胞营养、电解质提供载体)答案详见:
3、关于液体治疗的目标,不包括以下哪些()
A、提供每日基础液体需要量
B、补偿细胞间质和细胞内的液体流失
C、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正确答案]
D、防止自由基导致的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4、关于GDFT方案的选择决定于(),以下不包括哪个
A、可用的监测仪
B、临床实际情况
C、操作者和医疗中心的偏好
D、以上均不对[正确答案]
5、高危和病情不稳定的病人仍需考虑()
A、引流
B、Swan-Ganz导管、TEE[正确答案]
C、插尿管。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1)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1)
• ③建议继续使用直至手术当日晨
麻醉前用药调整
• 8.抗血小板药
• ①常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噻氯匹定及其他
• ②由于抗血小板不可逆地持续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停药5-7天待新 生的血小板足够多时才能发挥正常的凝血功能
③处理:除血管手术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术前应停用一周,如术 后无明显出血征象,24h后可恢复服用。
③处理:应继续使用直至手术当日晨,但术中需严密监测HR、BP, 因为新近有研究显示β受体阻滞剂可增加围手术期脑卒中和死亡率
麻醉前用药调整
• 2.ACEI和ARB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 剂)
• ①常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 沙坦及其他
• ②麻醉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受抑制,如同时合并低血容量并于术前 持续使用ACEI则调节血压的几个因素均被抑制,机体易发生顽固性 低血压,尤其大手术的术前应停用长效ACEI。合用ACEI/ARB及其 他两种或两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且收缩压在正常偏低范围的患者, 麻醉诱导时极易发生顽固低血压,因此术前应停用ACEI。
决定手术的因素
• 急症或择期手术 • 心脏危险因素 • 内科治疗或冠状动脉病史,需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 全身耐受情况(METs) • 手术危险性(范围大小、时间长短、出血多少)
推迟手术的因素
• 高危预测因素或中危预测因素的病人伴有全身耐受性差的 • 低危预测因素+全身耐受力较差的病人 • 中危预测因素+全身耐受力中等+高危手术的病人
• ③处理:术前停药至少一周,改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
• 7.抗心律失常药
• ①常用: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奎尼丁、胺碘酮及其他
• ②一般抗心律失常药发生心脏抑制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延长的程 度均较轻,且较容易处理,因此术前不主张停药,胺碘酮具有非竞 争性α、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作用,同时还产生与受体阻滞无关的进 行性的心动过缓的症状,这些效应可能使麻醉状态下心血管功能减 弱,但胺碘酮一般用来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根据目前研究不主张 术前停用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蒋豪)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蒋豪)

诱导麻醉
将病人安全地从清醒状态转入无痛、无意识的麻醉状态。
2
维持麻醉
通过全程监测和合理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确保麻醉的深度和稳定性。
3
术中麻醉恢复
在手术结束后,监测病人的呼吸和循环恢复情况,有效处理潜在的麻醉并发症。
手术后的麻醉恢复过程
手术后的麻醉恢复过程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保持疼痛的控制,并 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麻醉管理的考虑因素
在进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时,需要考虑病人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麻醉药物的影响和手术风险等因素。
对心脏病患者的特殊关注
心脏功能
了解心脏病人的心脏功能状况,及时调整麻醉管理方案。
心律失常
识别和处理病人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确保心脏稳定。
血流动力学
监测和维持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预防心脏并发症。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 醉
本演示将介绍心脏病人在进行非心脏手术时的麻醉管理。了解手术前的评估、 麻醉药物的选择以及手术后麻醉恢复过程等关键信息。
手术前的评估
在为心脏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 查和相关检查结果的分析。
麻醉药物的选择
根据手术类型和病人的特殊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通过精确控制镇痛 和镇静,确保手术的安全和舒适。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麻醉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麻醉
智能麻醉管理系统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 麻醉过程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 ,提高麻醉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个体化麻醉管理的探索
基因检测与麻醉管理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了解患者的遗传背景和代谢特点,制定个体化 的麻醉方案,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老年患者麻醉管理
针对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的特点,探索个体化的麻醉方案和管理 策略,提高老年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康复质量。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 手术麻醉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麻醉的生理和病
理基础 •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术前评估
和准备 •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方法和技

contents
目录
•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麻醉的并发症和 风险管理
•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未来展望
心脏病患者的药物代 谢和反应可能与其他 患者不同,需要特别 关注。
02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 术麻醉的生理和病理 基础
心脏生理和病理
正常心脏功能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将 富含氧气的血液泵送到全身,同 时将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血液送 回肺部进行氧合。
心脏病病理
心脏病是一种或多种心脏结构和 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心输出量 减少、心律失常或心肌肥厚等。
麻醉对心脏的影响
麻醉药对心肌的影响
麻醉药可以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可能导致低血压和心动 过缓。
麻醉药对心脏血管的影响
某些麻醉药可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增加心脏后负荷 。
心脏病对麻醉的影响
心脏病对麻醉耐受性的影响
心脏病患者对麻醉药的耐受性降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前检查--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的指征包括 药物难以控制的心绞痛或休息时也有严重心绞痛发作。 心绞痛进行性加重。 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 放射性心肌显影显示有可逆性缺损。 超声心动图应激试验异常、提示缺血。
术前综合评估 --心血管危险因素临
床预示
高危
中危
心脏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影响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风险的因素
心脏疾病本身的性质、程度和心功能状态。 手术疾病对呼吸、循环、肝、肾等重要器官
功能的影响。 手术创伤的大小。 术中、术后的监测条件。 麻醉和手术者的技术水平。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对麻醉医生的要求
全面掌握正常的心脏生理、各种心脏疾病 的病理生理及其治疗原则。
左室短轴缩短率(FS),其临床意义与射 血分数相同。正常左室短轴缩短率应高 于28%。
当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室间隔动度增大, 但本身增厚不明显时,EF值可高估,此 时可测FS值。在冠心病伴有室壁运动障 碍时,特别是所测左室内径的变化不能 代表整个左室心功能变化时不准确。
EPSS(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项M型超声心动图的心功能 指标)
体能状态为;< 4METs:体能状态差。
术前综合评估 --体能状态
1METs
生活能否自理 吃、穿、洗漱 户内活动行走 日常家务劳动 平地行走1~2街区 平地行走 3.2~4.8km/h 轻体力活动、清洁 工作
4METs
10METs
上楼或登山
平地行走 3.2~4.8km/h 短距离跑
参加剧烈体育活动: 游泳、单打网球、 足球、篮球、滑雪 等
0.7
2.0
5.0
2.0
11.0
56.0
22.0
术前检查—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心脏病人常规心电图检查多数存在不同 的异常,如心肌缺血、节律异常和传导 异常等,但部分病人心电图也可以正常。 作为术准备与治疗的依据,而且有助于 术中、术后的处理和鉴别。
术前检查—心电图
心电图运动试验 用于常规心电图正常,而疑有冠心病。 运动试验时HR-SBP乘积,作为围术期心脏病人对麻
术前检查--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应激试验
用多巴酚酊胺10~40μg/kg/min或0.25~1.0mg静 脉给药,使HR增快达到预计目标。
以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室壁活动是否出现异常或原 有异常活动是否加重,从而判断心肌缺血及其 严重程度。
此检查适用于运动耐量试验、常规心电图正常的 病人,其结果有助于预示围术期心脏并发症的 发生率。
腹内、胸外或主动脉外科
急诊手术
总计
计分 10 5 11 3 7 7 3
3 4 53
术前评估----心脏危险指数
心功能分级与心脏危险因素记分对围术期 心脏并发症及心脏原因死亡的关系
心功能分级 Goldman’ s计分

0~5

6~12

13~25

≥26
心因死亡 危及生命的 (%) 并发症*(%)
0.2
Ⅲ级为体力活动显著受限,轻度活动后即出 现症状,但休息后尚感到舒适。
Ⅳ级为休息时也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或心绞 痛,任何体力活动将会增加不适感。
术前评估--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Ⅰ~Ⅱ级病人可安全进行一般麻 醉与手术。
Ⅳ级病人麻醉和手术危险性很大。 Ⅲ级病人经术积极准备使心功能改善,
则可增加安全。
术前评估--心脏危险指数(Goldman)
经食道超声多普勒可动态连续监测上述指 标,及早发现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 并可评估心脏手术的效果,目前常用于 心血管术中的监测。
超声心动图(心脏收缩功能指 标)
射血分数(EF),反映左室的泵血功能,射血分数降低常常 表示心肌收缩力减低,心功能不良。正常射血分数应高于 50%。
射血分数(EF) 左心室射血分数指左心室每搏量占左心室舒张 末期容量的比率,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价左心室功能的指标。
左心室EF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受心率影响较小。但二维超 声图像质量,内膜显示清晰程度影响较大,与测定左心室 容量曲方法有关,受心率的影响较小,但受心室前、后负 荷的影响,正常值为67% +-8%(50%~75%)。 通常认为,对有心室壁收缩运动不协调的病人,应采用改良 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容量,所测定的左心室EF较为准确。 对此类病人一般不用M型超声测定左心室EF,其原因在于M 型超声只能反映靠近心底部的室壁运动,并不能反映心室 整体收缩功能。
醉及手术应激反应的承受能力的粗略评估。 不能达最大预计心率的85%即出现明显ST段压低,
围术期心脏并发症发生率达24.3%;可达最大心 率而无ST段变化则为6.6%。 ST段压低,反应心内膜下心肌缺血;ST段升高为跨 壁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区室壁运动异常。 血压下降则提示存在严重心脏病,应终止试验。
术前检查—心电图
项目
内容
病史
心肌梗死<6个月
年龄>70岁
体检
第三心音、颈静脉怒张等心力衰竭症状
主动脉狭窄
心电图
非窦性节律,术前有房性早搏
持续室性早搏>5次/min
一般内科情况
PaO2<8kPa,PaCO2>6.7kPa,K+<3mmol/L, BUN>18mmol/L,Cr>260mmol/L,SGOT升高,慢性 肝病征及非心脏原因卧床
所有病人均应随时按需要监测血气和电解质。
麻醉原则
麻醉关键是避免心肌缺血缺氧,保持心肌 氧供需平衡。
麻醉原则就是通过调控影响心肌氧供需平 衡的各种因素,使围术期心肌氧供需保 持平衡。
影响心肌氧供需的因素
心肌氧供 影响冠脉血流的因素 冠状动脉阻塞 、痉挛
冠脉自动调节力 主动脉舒张压 心率加快 心肌内所受压力 侧支循环 血液粘稠度 影响血液携氧能力的因素 血红蛋白含量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氧离解曲线的形态及位置
颤或房扑病人等,以改善心功能和减慢 心室率。 目前主要用地高辛,一般主张在术前一天 或手术当天停用,术中和术后根据情况 经静脉用药。
麻醉前准备--心血管用药
利尿药 主要用于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病人。 会引起低钾,通常连续用药两周以上,即使血钾
在正常范围,体内总钾常下降30~50%。 术前应注意补钾使血钾>3.5mmol/L。 如长时间利尿应与保钾利尿药合用。 利尿还引起的血容量减少,术前应适当纠正。
4.有脑血管意外史 5.高血压未得到控制
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未
得到控制)
4.严重瓣膜病变
术前综合评估 --体能状态
体能状态是指病人的体力活动能力。 用代谢当量水平(metabolic equivalent levels
METs)表示。 1MET是指休息时的氧消耗,为基础单位。 > 7METs:良好体能状态; 4~7METs:中等
长时间手术,伴大量液 术
体和/或血液丢失
心脏意外危险发生率 >5%
心脏意外危险发生 心脏意外危险发
率<5%
生率<1%
决定手术的因素
急症或择期手术 心脏危险因素 内科治疗或CABG史(冠状动脉旁路
移植术),需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全身耐受情况(METs) 手术危险性(范围大小、时间长短及
出血多少)
推迟手术的因素
麻醉前准备--麻醉前用药
主要目的是消除病人紧张和焦虑
镇静催眠药:用量可稍大,咪唑安定、苯巴比妥钠、 哌替啶、吗啡、氟哌利多等。
抗胆碱类药:一般用东菪莨碱或不用,如心动过缓可 用阿托品。
中枢性α受体激动药:镇静、抗焦虑、镇痛、镇吐, 又有减少腺体分泌和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但不适用于心力衰竭、低血容量、房室传导阻滞或 窦房节功能不全的病人。
高血压和冠心病病人还加用β受体阻滞剂。
麻醉前准备—心血管药及设备
根据病情需要在麻醉前必须备好各种可能需 用的各种心血管药物。
包括升压药、降压药、强心药和抗心律失常 药等。
单次和连续用药均稀释备妥,方便急救随时 可用。
麻醉机、输注泵、监测、除颤等设备。
建立良好的多条静脉通道,以便可及时应用 所需药物。
术前能够对病人做出准确的评估和充分的 准备。
熟悉各种麻醉药对循环的影响及具备娴熟 麻醉技能。
围手术期各种早兆、危象的判断及处理能 力。
术前评估----心功能分级
目前多采用纽约心脏病协会四级分类法:
Ⅰ级为体力活动不受限,无症状,日常活动 不引起疲乏、心悸和呼吸困难等。
Ⅱ级为日常活动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 或心绞痛等,休息后感到舒适。
心肌氧需 主要因素 心率加快
心肌收缩性增加 室壁张力增加
前负荷增加 后负荷增加
次要因素 心电激动耗能 心肌基础氧需 泵血所作外功
动态心电图
用于术前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 常情况。
用于术后连续监测。 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敏感性可达92%,特异
性88%,阴性预计值99%。 对于运动受限且常规心电图正常的病人,动态心
电图检查有其价值。
术前检查--超声心动图
常规超声心动图
可了解心室壁运动情况、室壁厚度、有无 室壁瘤,心肌收缩及收缩时共济失调, 瓣膜功能、跨壁压差以及左心室射血分 数等。
麻醉前准备—监测
监测应根据心脏病变和手术情况、所具有的装备和 技术水平等进行选择。
心脏病人心功能良好者,进行低、中危择期手术, 可进行常规监测,包括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 度,连续心电图。
心功能较差或一般心脏病人施行大手术,除常规监 测外,还应监测IBP和CVP。
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心脏病变严重,特别是左右心功 能可能发生不一致时,应放心脏漂浮导管。
高危预测因素或伴有全身耐受力差的 中危预测因素的病人
低危预测因素+全身耐受力较差的病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