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精选多篇)
教育的使命。读后感

教育的使命。
读后感教育的使命》是一篇让人深思的文章。
它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传承文明和培养未来的关键。
文章指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
文章还提到,教育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而是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这包括道德品质、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职场中脱颖而出。
此外,文章还谈到了教育的责任。
教育者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使命。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
教育者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为学生的未来做出贡献。
读了___先生的《教育的使命》,我深受启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意识到自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___教授指出:“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的教育是轻薄的。
”他的书让我认识到了教育的真谛,也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教育工作。
在书中,___教授总结了教育的关键词,包括研究领域、学生的发展、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经验课程、有效教学、课堂互动、知识建构、教师成长和学校文化。
我特别关注了生命教育、有效教学和教师成长这三个方面。
对于有效教学,我认为它应该具备学生明确研究意义、明确研究主题和任务、实质性的学生参与、基于学生经验背景的新知识研究和关注学生认知和研究策略等特征。
而教师成长则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通过校本培训来促进教师成长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___教授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今天,我们怎么做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关注学生心灵和健康人格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要成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求自己用心,用心做复杂的事情,用心做简单的事情,在简单中成长。
其次,要有智慧,智慧是思考力,是课能上好的基础。
教育需要智慧和反思,用智慧启迪学生的研究、思考和提升,与学生共同分享。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精选多篇)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受益匪浅。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延续了肖教授在凝练、舒展的言说中表达深邃、细密之思的风格,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触摸到了教育的时代主题。
在一个民主、自由和文明的社会中,写作是源于一种生命、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源于对世界、对人类的一份惊喜,源于对自身经验、自我情感的一种珍惜。
而对肖川教授而言,写作是“源于分享的需要,表达和自我表现的需要”,是为了“呼吁、呐喊以引起世人对某一问题的关注”,是为了“诱导、劝说、鼓舞和激励更多的人朝着在我看来更正确、更光明、更人道的方向共同努力”。
阅读肖川教授的这本教育随笔集,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这份“使命与责任”。
肖川教授提倡“想大问题,写小文章”。
他说,所谓大问题,就是那些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想大问题会“使得我们超脱世俗的名缰利锁,使得我们超越琐屑和平庸,使我们从根本上确立起对世界与人生的态度”。
所谓写小文章,就是写随笔。
随笔是最自由的文体,没有一定之规,可长可短,可文可白,可叙事可抒情,可感叹可议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写随笔“能够培养我们的一种趣味,一种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品质,一种细致思考的习惯”。
作为思想者,肖川教授对教育领域中一些大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然后用随笔的文体表达出来。
在他看来,随笔不仅是一种写作的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人生理想的自然流露。
他说:“在我的文字里,不仅表达着我的教育理想,也表达着我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
”正如《教育的使命与责任》的书名所揭示的,他力图在字里行间溶渗着理想、信念、智慧、真情、使命与责任,这也正是辉煌灿烂的教育大厦和自由幸福的美好人生的基石。
同时,阅读《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让我有一种从层层困惑走出来的感觉,有一种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的感觉。
虽然,我暂时还不能深刻领会书中的理念和观念,但至少使我明白了许多之前模模糊糊的概念。
《教育的使命》读后感

《教育的使命》读后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体现了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
作为一名职教工作者,闲暇之余更应该多读几本好书,修心养性、陶冶情操,开阔视野。
这次捧读朱永新先生的《教育的使命》,感益良多,分享如下。
一、筛选“教育”的关键词朱永新先生书中概括说:“基于我的教育探索,基于我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如下应该是理解“教育”的关键词:学习领域、学生的发展、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经验课程、有效教学、课堂互动、知识建构、教师成长、学校文化。
”这里我选定了“有效教学”及“教师成长”,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有效教学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学生非常明确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学习主题和任务;对于教学过程学生有实质性的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将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作为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教师成长―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教师。
实践证明通过校本培训来促进教师成长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其模式为“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这些知识的获得更进一步诠释了“肖川先生的书是为教师写的。
本书反映教师的需要与趣味。
”二、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朱永新先生书中为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怎么做教师?”身为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并不仅仅限于对错误行为的矫正,更在于关注学生心灵和健康人格的成长。
做个什么样的老师,那就先要求自己从简单做起:1、用心。
用心不是技能,是态度,是想做好一件事情的心情。
只要用心了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用心做复杂的事情,很简单;用心做简单的事情,很不简单。
简单中蕴藏着精髓......在简单中成长。
2、智慧。
智慧是一种思考力,是课能上好的基础。
教育需要智慧需要反思。
用智慧启迪我们的学习、思考与提升,这些可以表现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共同分享。
三、给教师的建议1、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朱永新先生在书说道:“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是一个近乎奢侈的话题。
好的教学是一个精神漫游的过程,正如登山,只有当我们最终登上山巅,俯瞰登山时所走过的路时,我们才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
教育的使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具备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在实现这一使命的过程中,教育肩负着众多的责任,既有培养个人能力的责任,也有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
教育的首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通过教学的方式,将科学、文化和艺术等领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我们要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教育还有着更重要的责任,即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我们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们要教育他们珍惜生命、尊重他人、关爱环境,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社会成员,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的使命不仅仅是培养个体,更是引领社会的进步。
教育应该关注社会需求,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我们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以便他们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要鼓励学生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只有教育能够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提供公平的教育资源,保障质量教育的实施。
学校应该注重教育教学的质量,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敬业爱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努力发展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是多维度的。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引领社会的进步。
只有教育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才能引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孕育出无数的人才和创新。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近期我从图书馆借了——肖川先生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一书。
肖川教授的书中文字凝练舒展,思维深邃细密,他的书是要用心去慢慢品读,才会有收获的。
肖川教授说:“我们不停地跑,争取领先,但是总有一刻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这条路是通向梦想还是通向深渊?”是的,每一个在工作岗位上忙忙碌碌的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停下来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看了肖川书中文明是一种眼光中《祝福与感恩》之后,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原来幸福可以如此简单,原来自己时刻都生活在幸福之中。
虽然我自认为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但却也常常为一些细小琐事而烦躁不已。
上课上得不好了,学生作业欠交了,学生作业完成不好了,书写潦草了,上课不听讲了,乱提问题了等等。
这些问题都会让天天在孩子堆中的我多少有些郁闷,还常向身边的人抱怨。
现在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像孩子一样?不管学生存在多大的问题,至少我发现了问题,发现问题我就有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的可能,而不是还被蒙在鼓里。
而且不管我遇到的是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多么的难,至少我是教孩子的老师,他们是孩子!学生上课不听讲了,想想自己也有听课不认真的经历,与其埋怨学生,倒不如想想如何提高自身的课堂魅力,去吸引学生。
学生随意插嘴,乱提问题,那表示至少他关注了你说的话,他在听你说话。
那么我该做的就是教会他学会如何尊重与善问的问题了。
有学生没交作业,那表示有大部分学生都交作业的,应该庆幸爱学习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是多数,少数的不教作业的学生可能是忘记带来或者是忘记做了,只要各个击破就可以了。
同时也要理解懒惰是人的天性,不要埋怨,而是找出对症下药的方法,帮学生戒除这个懒惰的毛病。
作业完成不好,那表示至少他做了,至少他不敢不交;表示他老师的话他还是不敢不听的,只是耍了点“小聪明”。
那么,你所要做的只是告诉他,你的这点聪明对我来说没用!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基础差无法完成作业的,那表示会做的他做了,他在努力了,我们要尽可能地给与帮助!凡事多看看好的一面,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不好的一面,先有想法后有做法,才能天天拥有好心情。
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读后感

又是一年总结时,趁着月休,把在心头收藏已久的肖川教授的《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仔细地研读了一遍,用他的“教育智慧与真情”,抒写着他教育的惬意人生,诠释他对“教育理想与信念”的不懈追求,肩负起“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感触颇丰,启发多多,受益匪浅。
使命、责任,多有分量的词语!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工作者”这一称号赋予我的是怎样的使命?肩负怎样的责任?肖川教授说:“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
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读完此书我似乎为这些年在特殊教育学校能力工作的教师们找到了一丝安慰。
从事教育3多年,虽然兢兢业业但却未能透彻理解教育的真谛,肖川教授给了我悦心明智的启迪,指引着我去追寻真实的生命状态,探讨教育生命的意义,体味做教师的幸福。
一、筛选“教育”的关键词肖川先生书中概括说:“基于我的教育探索,基于我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如下应该是理解“教育”的关键词:学习领域、学生的发展、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经验课程、有效教学、课堂互动、知识建构、教师成长、学校文化。
”这里我选定了“生命教育”、“有效教学”及“教师成长”,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生命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原因在于:只有能够关注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并进而成全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具有“善的目的”的教育。
肖川先生书中注明了他理解的生命教育有三个层次: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这是生命教育的第一层;生命教育的第二层是作为教育的存在形式——它关注学生当下的生命状态,努力创造生命化的校园,生命化的课堂。
生命教育是一个有着明确价值追求而又涵括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其中包括:安全教育、信仰教育、感恩教育、死亡教育、人权教育、和平教育等等。
这是生命教育的第三层。
有效教学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学生非常明确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学习主题和任务;对于教学过程学生有实质性的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将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作为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敬爱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作为学生的代表,向所有辛勤付出的教师们表达我们最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首先,我想说的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是无比重要的。
教育,是一种伟大的事业,它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塑造未来的重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的意义更加凸显。
教师们,你们是我们的引路人,是我们的指南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灯塔。
你们用智慧和爱心,为我们点亮前进的方向,为我们指引正确的道路。
作为学生,我深深体会到了教师的辛劳和付出。
每天,你们早早起床,准备教案,为我们的学习提供最佳的条件;每天,你们辛勤授课,用心传授知识,引导我们探索未知的领域;每天,你们耐心解答我们的问题,关心我们的成长,给予我们无尽的关怀和鼓励。
你们的付出,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和付出。
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合作。
教师们,你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启迪者。
你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我们的品德修养,塑造我们的人格魅力。
你们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挫折,如何追求梦想。
你们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如何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培养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教师们,你们用智慧和良苦用心,培养我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你们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如何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自己的努力。
你们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我们个人的成长,更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是伟大而崇高的。
教师们,你们是我们心中的明灯,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
你们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我们的学习,更是为了我们的人生。
你们的付出,不仅仅是为了我们的成长,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肖川)读书笔记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肖川)读书笔记(十)——《一堂课中的必要环节》在一些公开课上,经常能看到丰富的活动,非常的热闹。
但更多的是蜻蜓点水,走过场,活动不深入,没有做实,并且对活动也缺乏必要的总结和提升。
对此有个很好的比喻是:只重挖坑,而不重掘井。
因而一节课学生收获寥寥无几或很肤浅。
在一堂课内,有一些必要的环节,是让学生很好地领会和掌握学习内容所必须的。
所谓教学环节,就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连结的一组教学行为。
其一是学习意义的明了。
学习一个主题,它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世界有何帮助,明了了这一点,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是不可或缺的。
其二是反馈与强化。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与教师的知识背景存在较大差异,我们觉得简单的推理,对学生来说特别是对少数处于特殊情况的学生来说,很可能是一头雾水。
这就需要我们能以对话的形式探明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建立师生信息反馈渠道,在关键点上予以强化。
最有效的策略是鼓励学生复述,即用自己的语言来明确地表达。
其三是课堂讨论。
教学中教师的思想高度是通过教师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来体现的,讨论可以澄清思绪,可以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有条理的表达,学会阐明和维护自己的观点,学会从别人的观点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修正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太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和捕捉学生思想的火花,给予鼓励和赞赏,引导他们完善推理和论证的高级思维过程。
最后是回顾和分享。
当一个主题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应该问一问学生有什么需要质疑的,有什么需要修正、补充和丰富的。
对学生说:“我是不是表达清楚了?”还有什么需要进一步澄清的?”而不是说“你们听明白了吗?”“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前者表明的是教师对于自己的教的责任的承担,而后者表明的是学术学会了还是没学会,责任在学生。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肖川)读书笔记(十三)——《我的教学主张》教学是学校服务于学生成长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最中心的工作。
我们的日常教学究竟为了什么?什么样的教学才是高品质的教学?首先,教学必须服务于完整人的成全。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肖川)读书笔记(一)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肖川)读书笔记(一)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
“我们不停地跑,争取领先,但是总有一刻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这条路是通向梦想还是通向深渊,”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
使命和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
理解“教育”的关键词学习领域:人类纷繁复杂的学习活动,从其性质来说,无外乎这六大领域:语言、数学、科学与技术、艺术、历史与社会(包括社会实践)、体育与健康。
与“学习领域”相关联的是“学习主题”。
每一个学习领域都有不同层级、不同谱系的学习主题。
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教师建构知识的系统框架,从而自觉地帮助学生建构出知识的系统框架,有着很重要的价值。
过去,一些教师只有关于“课”的观念,一节一节地上课,却很少思考或清晰地意识到“课”的知识内容是如何组织起来的,这也是教师课程意识缺失的一个表1现。
学生的发展:学生理想的发展应该是“自主的发展,和谐的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
从“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技能”这四个维度来关注和检测学生的发展是实现学生理想发展的概念框架和实践策略。
理解“教育”的关键词生命教育:我理解的生命教育有三个层次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我们的教育——真正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这是生命教育的第一个层次。
生命教育的第二个层次是作为教育的存在形态——它关注学生当下的生命状态,努力创造生命化的校园,生命化的课堂。
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是生命教育视域中教学的自觉追求。
生命教育是一个有着明确价值追求而又涵括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因而是地方课程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重要主题和领域。
这些领域和主题包括:安全教育,信仰教育,死亡教育,人权教育,和平教育。
这是生命教育的第三个层次。
映日荷花别样红——读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有感

《 给教师的建议》 等文章中, 肖老师
应该如何 “ 培养 ”他 告诉老 师们 。 , 要
“ 心 灵 变得 丰 富 和 深 刻 ” “ 捉 你 让 、捕
读 肖川的教 育随笔 ,你会 感叹 都反复述说 着“ 想主义者 的教 师” 理
共 同活 动 的 角 度 来 说 ,是 经 验 的 共
享、 视界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教 育 源于生活, 并从生活 中获得 向前发展 的动力。” 把抽 象的教育本质化 为绚
围中 , 只觉 窗外如 水的 月光 、 桌上 柔 堂里 与学生一起 大声朗诵 《 凤凰 涅 程 的教 师” “ , 更重要 的是 , 在学生 要
和 的 灯 光 与 手 中淡 黄 的 书 页相 映成 槊》 的激情 。
的心中培植 爱的情感 ” 。从现 实的 角
辉, 不用“ 红袖添香 ”也 自会有读诗 ,
而在 《 本 教研 与教 师成 长》 《 校 和 校 想 空 间 必 须 依 托 于 千 百 万人 最 真 切 们每 一个教 师都 完全 可以给 自己更 本培训 的具体 路径》 肖川从 当今 的教 育 实 践 , 须 从 最 鲜 活 的 、 实 多的 更 积 极 的 暗 示和 提 醒 ,我 们 完 中, 必 由
教师 的教 育学
生 命 中的每一 次 感动 ” “ 自己积 、给
极 的心 理暗 示” “ 予 学 生更 多真 、给
肖川的教 育随笔 首先是 写给 中 诚 的鼓励 ” 以及 “ 意味 地言说” 。 有 等
4 4
。
维普资讯
读 书
”;; :; ;国匹墨卫圃_
的教 育改革现 实出发 , 为“ 认 当下的 践提 出 的 问题 出发 ,进 行 理 论 的 探 全可 以学会 情绪的 自我 管理 ,学会 教 育理论 研 究的 重 大缺 陷之一 . 就 索 , 须摒 弃 ‘ 必 营造 体 系’ 的癖 好 而 对学 生的宽容 ,对待 学生的 态度和
初中教师的教学反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初中教师的教学反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初中教师的教学反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而初中教育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步,承载着培养和塑造学生个性、提升他们综合素质的责任。
作为初中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育的使命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保障。
作为初中教师,我们的使命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潜能,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要通过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的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作为初中教师,我们要承担起塑造学生人格的重任。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良好的道德引导和行为规范。
教师应当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在课堂上以及生活中树立正面的榜样,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成长中懂得守则,明辨是非,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我们要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弱势群体,让他们懂得公益慈善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
这样,学生不仅是个人的成长,也是社会进步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二、教育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学科知识,还要开展有效的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教师要有教育情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教育生态。
首先,教师的责任在于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学生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优势和困难。
作为教师,我们要细心观察,耐心倾听,了解学生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的个性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其次,教师的责任还在于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业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他们也面临着生活压力和身心发展的问题。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压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育的使命读后感

教育的使命读后感教育的使命,是一本由杨东平所著的教育理论著作。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为基础,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使命,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的真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先阐述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其次,作者还谈到了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他认为,教育的使命就是要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学校里得到全面的教育,让他们在教育中得到真正的幸福。
教育的使命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让他们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让他们都有机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使命就是要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学校里得到全面的教育,让他们在教育中得到真正的幸福。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教育的使命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只有全社会都重视教育,才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因此,我要积极参与社会教育活动,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要和家长、社会各界一起,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
总之,教育的使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的使命读后感

教育的使命读后感教育作为一项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业,其使命在于培养和提升人们的知识、素质、能力以及品德,使其能够成为有价值、有创造力、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的使命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本书首先给出了教育的定义,即教育是通过为人们提供知识和技能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取得成功的过程。
然而,教育的目的远不止于此。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们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自我发展能力,使他们能够不断适应和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
在书中,作者还特别提到了教育的社会责任。
教育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不平等,并努力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贡献。
教育的使命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更要关注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教育的使命还包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才能,使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有能力和信心去克服它们。
教育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潜能,并为个人的成功铺路。
此外,书中还对教育的未来提出了一些思考。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育也需要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技术支持,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教育的使命是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育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教育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育不仅仅是一项事业,更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
教育的使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为了社会的繁荣和和谐。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仅仅是学术能力,更要关注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此外,教育的使命还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需要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教育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
同时,教育还需要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不平等,并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贡献。
读《教育的使命》有感

读《教育的使命》有感读《教育的使命》有感《教育的使命》能走进我的视野缘于我本身是一个老师,同时也是孩子的妈妈,特别的想看看国外从事教育的人士对教育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教育改革领导者、作家约翰·霍特,他从事教育有二十年的时间。
这本书是他1958年至1961年期间,根据其在美国一所小学的教学日志编辑整理而成的。
让我惊讶的是,几十年前,书中所指出的美国教育问题正在中国中小学蔓延。
我实际上更喜欢它的英语原文的题目《HOW CHILDREN FAIL》,知道错误的发生点,我们才有可能知道怎么去纠正它,让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
全书的布局从“孩子的策略”、“恐惧与失败”、“真实的学习”、“学校的失败”四个部分去谋篇。
从孩子怎样应对和搪塞老师的要求而想出的诡计,到在心灵里恐惧与失败的交互总用下对孩子的学习及策略的影响,然后转而“似乎知道”、“被迫指导”、“真正知道”之间的差异,最后则分析学校不当管理如何助长了不良学习策略的滋生,增加了孩子的恐惧感,而造成无法融会贯通或曲解学习的情况。
读来让人明白我们为什么在教育中经常的遭遇失败。
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育,有太多的一厢情愿、自以为是。
我们不去探究学生们的所思所想,经常是辛勤准备了的教案、设计了考核、评测的环节,然后动情地在课堂上讲解着能打动自己的课程,陶醉在自己完美的作品中,然而环顾四周,学生们早已神游天外。
不可否认,我们对教材比较了解、我们对教学环节也很熟悉、甚至包括学校对老师的考核环节,唯独对学生不了解,我们很少和他们交流,也根本不认识他们,除了交上来的作业,我们根本说不上他们的喜好。
我们只是看起来比较认真负责,实际上我们很少能对学生的学习给到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只知道只要我们勤于考试,他们就会不断的学习、记忆。
从而把知识固化下来形成自己的知识。
然而,如果你仔细反思,回顾你多年的学习历程,那些我们当初轻而易举、靠背诵取得的好成绩,那些当年的历史、地理、数学、语文取得高分的好成绩。
精选《教育的使命》读后感1000字

教育的使命读后感1000字教育的使命读后感1000字:读完约翰·霍特的教育的使命,合上书,我深深地思索: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对孩子做了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做?难道真的像卢梭在爱弥儿中说的那样,这个既是奴隶又是暴君的儿童,这个充满学问但缺乏理性、身心都脆弱的儿童,投入社会,暴露其愚昧、骄傲和种种恶习吗?我所教的班级里有相当一局部孩子特别懒,懒得动脑,懒得答复以下问题,懒得做家庭作业。
我一直搞不懂的是,家庭作业并不多,为什么孩子要找各种理由不完成?01、拿她没辙班里有个叫盛丹的孩子,四年级刚分到我班,她之前的班主任就说她从来都不写家庭作业。
我当时不以为意,懒病好治。
但实践告诉我,懒病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她果然不完成家庭作业,一样都不写。
我打给孩子的母亲,她刚开始还接我的,说是家里孩子多,没空管她,后来就不接了,甚至处于停机状态。
这个孩子并不笨,但就是懒,脸皮厚,还撒谎,反正不写作业,老师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是呀,我能把她怎么样?打么?不可以,学校不允许,法律不允许。
我一开始的做法是罚写作业,罚了她更不写,作业太多了,写不完,反正写不完,索性不写。
后来我改成补作业,中午吃完饭补,仍然不补,反正我是拿她没辙。
02、无果的谈心有一次,我把她叫到跟前,问她:“爸爸关不关心你学习?〞答:〞关心。
“我再问:“爸爸工作辛苦吗?。
〞答:“辛苦。
〞我接着问:“家里几个孩子?〞答复:“五个。
〞我继续追问:“你在家里是老几?你都有哥哥姐姐还是弟弟妹妹?你的哥哥或者姐姐是多大了,都做什么工作?〞通过她的答复,我得知,她家里兄弟姐妹五个,老大是女儿,27了,外出打工,老二也是女儿,在河南上大学,她在家里是老三,下面还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弟弟和一个1岁多的弟弟。
最后,我问:“周末的作业写了吗?〞答:“写了。
〞可是,收作业时,她并没有交。
我再把她找来:“作业写了吗:〞答:“写了。
〞我问:“写了,在哪里?〞不答复。
我不知道这样的孩子到底是怎么炼成的。
读《教育的使命》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使命》心得体会读了约翰·霍特先生所著的《教育的使命》,我受益良多,约翰霍特先生是美国著名的教育改革领导者,从事教育有二十年的时间,这本书正是他在1958-1961年间,根据他工作所在学校的教学日志编辑整理而成。
通过阅读,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样一个称号赋予我的是怎样的使命。
其实我更喜欢这本书英文名字《How Children Fail》,直译过来就是孩子们是怎么犯错的,只有知道了孩子们发生错误的关键点,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去纠正他们的错误,走到每一个孩子的世界里去理解、帮助他们。
《教育的使命》这本书从“孩子的策略”、“恐惧与失败”、“真实的学习”、等四个部分展开,从孩子们不想完成任务而去应付老师、搪塞老师想出的小计谋,再到被迫知道与主动真正知道之间的差别,全书都在告诉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不当结果助长了不良学习风气,如何增加了孩子们对于学习的抗拒心理、如何造成孩子无法融会贯通知识的情况。
不可置否,我们作为教师确实是认真负责,而实际上的我们很难去跟他们深入交流,给予他们在学习上的建设性意见。
我们以为只要勤加练习,不断记忆,所教内容就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顺其自然的就会应用。
可仔细反思,回顾我们自己的求学历程,除了目前所教学科,其它学科的内容有多少到现在依然记得,与我们融为一体?原因只有一个,我们当初和现在学生们的境况一样,只是靠着少年人的记忆力,应付了一场场考试而已。
所以怎样去设计一个自由的课堂,让学生们没有思想负担,对世界充满求知欲,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任务;我们应该主动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让他们了解,即使学习不好也无所谓,但是必须要善于应用所学的知识,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并用自己的方式让世界更好。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潜心教书育人,倾心教学、研究教学,做到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
(完整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是肖川教授的一本教育随笔集。
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
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的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
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
作者在凝练、舒展的言说中表达深邃细密之思的风格,不禁让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触摸到教育的时代主题。
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值得一读。
读肖川的教育随笔,你会感叹道:有一种美,叫教育。
“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
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
” 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则构成生命教育的目标。
生命教育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为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第二个层次应当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
第三个层次是指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应当涵盖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
作为学校教育,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群鲜活的生命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
我们有责任,也有理由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成为“训练”、“成绩”等应试东西的代名词。
这正如肖教授在书中表明: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读着肖教授对生命教育的三重解读,我思忖着,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中、在校园中激昂起生命的欢歌呢?首先我想应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主动地、快乐地生活。
《教育的使命》读后感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读《教育的使命》有感《教育的使命》----美国约翰·霍特的课堂反思,这本书能走进我的视野缘于我本身是一个老师,同时也是孩子的妈妈,特别的想看看国外从事教育的人士对教育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约翰·霍特认为,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使命和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
约翰·霍特在凝练的言语中表达深透细密之思想的风格,不仅让我在阅读中触摸到了教育的时代主题,更让我觉得此书值得一读。
还让我惊讶的是,几十年前,书中所指出的美国教育问题正在中国中小学蔓延。
每每翻开,捧在手中阅读,心中不断反省:使命?责任?如何给孩子最好的、最真的、有生命的教育呢?“除了经济学,教育可能是最大的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研究领域。
怎样设计一个自由的课堂,学生们没有思想负担,对这个世界充满求知欲。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任务,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个世界有趣、令人激动的一面,同时要让他们觉得这个世界是透明的,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让学生遭到连续失败的打击和挫折,更积极的做法是,我们应该让学校了解遭遇失败是值得的,是具有启发性的,而不是丢脸的事。
我们应该让他们了解,即使学习不好也无所谓,但必须能善于应用这些知识。
相反地,纵使一个人懂得很多,但如果他不会应用,就可能是个呆子。
在目前的社会里,确实存在着不少学识渊博的呆子。
恐惧足以摧毁学生的智能,影响他们观察事物的层面、思考的方式以及面对生活的态度。
因此,目前两项刻不容缓的工作重点就是:消除学生的恐惧,然后帮助他们调整因恐惧心理而形成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态度。
如果我们认为我们的责任和权利,只是教导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那我们实在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因为我们无法随时了解孩子最需要了解或学习的知识,也不知道什么是最适合他们的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精选多篇)《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受益匪浅。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延续了肖教授在凝练、舒展的言说中表达深邃、细密之思的风格,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触摸到了教育的时代主题。
在一个民主、自由和文明的社会中,写作是源于一种生命、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源于对世界、对人类的一份惊喜,源于对自身经验、自我情感的一种珍惜。
而对肖川教授而言,写作是“源于分享的需要,表达和自我表现的需要”,是为了“呼吁、呐喊以引起世人对某一问题的关注”,是为了“诱导、劝说、鼓舞和激励更多的人朝着在我看来更正确、更光明、更人道的方向共同努力”。
阅读肖川教授的这本教育随笔集,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这份“使命与责任”。
肖川教授提倡“想大问题,写小文章”。
他说,所谓大问题,就是那些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想大问题会“使得我们超脱世俗的名缰利锁,使得我们超越琐屑和平庸,使我们从根本上确立起对世界与人生的态度”。
所谓写小文章,就是写随笔。
随笔是最自由的文体,没有一定之规,可长可短,可文可白,可叙事可抒情,可感叹可议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写随笔“能够培养我们的一种趣味,一种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品质,一种细致思考的习惯”。
作为思想者,肖川教授对教育领域中一些大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然后用随笔的文体表达出来。
在他看来,随笔不仅是一种写作的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人生理想的自然流露。
他说:“在我的文字里,不仅表达着我的教育理想,也表达着我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
”正如《教育的使命与责任》的书名所揭示的,他力图在字里行间溶渗着理想、信念、智慧、真情、使命与责任,这也正是辉煌灿烂的教育大厦和自由幸福的美好人生的基石。
第二篇: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最近我读了《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读着肖川的这本书,受益匪浅。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是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集。
他认为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
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的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
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
肖川教授在凝练的言说中表达深邃细密之思想的风格,不禁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触摸到了教育的时代主题。
我感到这本书值得一读。
“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
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
”这是我在读肖川教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书中,认为他对生命教育解读时最精彩的话语之一。
在新教材的教育的理念中,学校领导反复强调要提高课堂效益。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可以提高课堂效益呢?其中的一个方面那就是生命的课堂。
在课堂上把“感悟亲情”、“善待生命”作为最重要的话题和学生讨论,努力让学生学会感动,让学生学出意义,让学生有思想,让学生学得快乐。
把生命教育融入到教育之中。
作为一名有追求的教师,我们该如何用生命的角度来看待教育,来看待学生的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再思考:教育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真情的互动,灵魂的对话,当然也是对人生的诠释。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的学生不再是盲从,也不再是遵从,他们更多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
作为学校的一名教育工a>者,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读后感《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成为“作业训练”、“成绩提高”等应试东西的代名词。
这正如肖教授在书中表明的“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肖教授指出:生命教育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为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第二个层次应当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
第三个层次是指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应当涵盖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
读了肖教授对生命教育的三重解读,我思忖着,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中、在校园中激昂起生命的欢歌呢?首先我想应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主动地、快乐地生活。
让他们在我们教育中,受到关注,得到关怀,哪怕是我们班中的任何一名暂困生,都应当成为我们教师心中关注的对象。
所有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永不言弃。
让他们平等地、自由地生活、学习。
没有强制、没有苛严,也没有功利,更没有压抑,但要有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崇尚兴趣,热衷读书,关注生活,思考教育现状。
其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还应该教会学生理智的生活控制。
正如肖教授所言,儿童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
我想通过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在现实与幻想的冲突中,思考生活和学习。
再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更应该让学生创造性地生活,让我们的学生富有灵气。
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体验场所,让孩子们不断地去改变、去尝试、去思考。
要让他们有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感想,力争上游,积极进取,作为教师要努力地去创造新的环境,创设新的机遇,从而提升自身的生命教育质量。
通过学习,我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内心世界迸射出了无穷热情。
我期待着,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可爱,我自己也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让我的教育变得更富魅力,让学生变得更具活力。
第三篇:《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教育是有灵魂的,教育是有使命感的,在教育越来越追求效益和效率的今天,触及这样的话语总能让人警醒而又感觉亲切。
作为学校教育,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群鲜活的生命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
我们有责任,也有理由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成为训练、成绩等应试教育的代名词。
这正如肖教授在书中表明: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则构成生命教育的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何事,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并本着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信念,力争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以人为本,奉献真爱。
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做人生的最大乐趣。
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孩子创造一个均衡发展的教育环境,使孩子享受到平等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面向所有的孩子,面向孩子的一切。
二要加强学习,学为人师。
树立学无止境、学高为师的思想,要向实践学,要向书本学,要向同行学,要向孩子学,让学习变为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素养。
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潜心钻研,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
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
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运用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把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孩子。
三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孩子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
我们要加强师德修养,为孩子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孩子,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家长和全社会的尊重。
本温暖的书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美好的教育世界,展现了一幅完美的教育状态和生活样式。
沉浸在这个阳光的教育世界里,是一种身心的净化、一种精神的洗礼、一种心灵的澄澈、一种人性的升华,这就是教育的力量,这就是爱的力量!教育的路还很长,我们正在路上,用自己的坚强与耐力、理想与信念、意志与汗水去浇灌事业之花。
第四篇: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读后感又是一年总结时,趁着月休,把在心头收藏已久的肖川教授的《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仔细地研读了一遍,用他的“教育智慧与真情”,抒写着他教育的惬意人生,诠释他对“教育理想与信念”的不懈追求,肩负起“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感触颇丰,启发多多,受益匪浅。
使命、责任,多有分量的词语!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工作者”这一称号赋予我的是怎样的使命?肩负怎样的责任?肖川教授说:“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
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读完此书我似乎为这些年在特殊教育学校能力工作的教师们找到了一丝安慰。
从事教育3多年,虽然兢兢业业但却未能透彻理解教育的真谛,肖川教授给了我悦心明智的启迪,指引着我去追寻真实的生命状态,探讨教育生命的意义,体味做教师的幸福。
一、筛选“教育”的关键词肖川先生书中概括说:“基于我的教育探索,基于我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如下应该是理解“教育”的关键词:学习领域、学生的发展、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经验课程、有效教学、课堂互动、知识建构、教师成长、学校文化。
”这里我选定了“生命教育”、“有效教学”及“教师成长”,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生命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原因在于:只有能够关注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并进而成全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具有“善的目的”的教育。
肖川先生书中注明了他理解的生命教育有三个层次: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这是生命教育的第一层;生命教育的第二层是作为教育的存在形式——它关注学生当下的生命状态,努力创造生命化的校园,生命化的课堂。
生命教育是一个有着明确价值追求而又涵括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其中包括:安全教育、信仰教育、感恩教育、死亡教育、人权教育、和平教育等等。
这是生命教育的第三层。
有效教学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学生非常明确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学习主题和任务;对于教学过程学生有实质性的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将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作为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教师成长—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教师。
实践证明通过校本培训来促进教师成长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其模式为“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这些知识的获得更进一步诠释了“肖川先生的书是为教师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