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的名词解释
大教学论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大教学论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共三十三章为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二·教学理论
1·提出了教育最基本的目的:"大教学论"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的艺术。
2·提出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则,并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包括一般的教学方法和分科的教学方法)。
3·拟订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确立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制订了编写教科书的原则要求,甚至对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也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4·《大教学论》还论述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等。
三·教育主张:
1·教师应当主动激发孩子们的求学欲望,并且运用温和的、循循善诱的方法,用仁慈的情操与言语吸引孩子们,而不是粗鲁的办法使学生疏远教师。
2·教师和学生的融洽关系是增进教学质量的很大的帮助。
3·所有年轻人,无论男女,不分尊卑贫富,都应该进学校接受教育。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
通过书籍的阅读,我也对大教学论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例如,我认为大教学论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教育教学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以更好地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需求。
五、对大教学论的启发
这本书不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大教学论,还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例如,我开始思考如何将大教学论的理论融入我的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对大教学论的展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大教学论的未来发展也有了一些展望。我希望大教学论能够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以更好地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需求,并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七、总结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对大教学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了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大教学论的实践方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也得到了很多启发,对大教学论的未来发展也有了一些展望。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好地运用大教学论的理论,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
我一直对大教学论感兴趣,最近读了一本相关的书籍,深有体会。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
一、对大教学论的理解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研究教学的方法、手段、目的等问题。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我对大教学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了解了不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以及这些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对大教学论的意义
通过阅读书籍,我认识到大教学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还可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大教学论的实践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大教学论的实践方法。例如,根据大教学论的理论,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
论大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读书笔记夸美纽斯(1592—1670)是捷克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 是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夸美纽斯终生从事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研究, 他一生的著作很多, 主要的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
《大教学论》实际上包含了整体教学的内容, 并且奠定了今日分课教学法的基础。
下面仅就“论大学”一章发表评论。
“任何科学或学科的完全训练是应该留给大学的。
”这是夸美纽斯在论大学中开篇第一段里的一句话。
可见,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 大学应当是一个高层次的, 全面的教学机构。
大学所具备的特点:1. 学校需要具备博学的老师和图书馆认为学校需要有一批“精通一切科学、艺术、学部和语文的有能力的教授, 能在任何学科上把知识灌输给全体学生”;要有“一所藏有选择得当的图书的图书馆, 供大家利用”。
由此看来, 夸美纽斯对大学的“师资”和“硬件”的要求是很高的。
他特别提出了大学要有图书馆, 这说明, 对于大学生, 经常查阅资料, 多读书, 应该是他们主要的学习任务。
由此, 想到了我们在大学的学习:图书馆主要被用来当自习室, 很少被用来查资料, 除非老师布置作业, 才不得已而查之……2. 大学对学生的要求首先, “应当为拉丁语学校毕业的学生举行一种公开考试, 根据考试的结果, 教师就可以决定谁应当进大学, 谁应当从事另种职业。
”“只有经过选择的智者, 人类中的精英, 才去学习。
”这种选拔式的入学方法既可以保证学生的质量, 又可以满足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要, 是比较合理的。
这与我们现在的高考制度不同, 因为在我们的考试制度里只有考上与落榜之分。
因此才会出现社会上高水平技术工人的短缺。
的确,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上大学, 但没考上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在其他领域就同样没有发展前途。
我们的社会应该多为这些人开办一些高等技术学校, 培养一些如农业、机械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 “只允许勤劳努力、德行优良的学生进大学。
大教学论的教育理论
大教学论的教育理论大教学论,又称“教育思想”,是一种建立在良好教学环境和恰当管理模式下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以激励和指导学生,以及协助他们发掘自身潜力,达到发展的目的。
大教学论的主要思想是:教育不仅仅是储备知识,更是培养个性、熟悉社会,健康发展。
大教学论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学习并发现自身特质,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思考、全面发展以及能够从自身经验中学习的人。
在大教学论中,教师仅仅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他们只是扮演一个中介的角色,协助学生自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教授死板的知识,或者公式化的学习方式。
大教学论的理论基础源于积极的学习心理学,其中包括:积极的偏差处理,概念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情感学习,尊重个性的学习,和自我反省的学习。
大教学论侧重于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把课堂活动从学习内容中解放出来,以满足学生在发展、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需求,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这种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表达,以及鼓励学生发展学习能力和各种素质。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可能避免单一的讲课方式,而要采用和谐的学习环境,多种模式的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观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学习,独立思考,激发创新思维。
在大教学论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激发学生的体验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
因此,大教学论提出,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多种作用,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激励学生的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从而指导学生发展,最终使学生得以自觉地参与社会实践,融入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人翁。
总之,大教学论是一种教育理论,致力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环境,倡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性能力,启发学生自我实践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真正的实现发展的目的。
大教学论各章的主要内容
大教学论各章的主要内容大教学论是一本关于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由中国现代教育家陈宝箴所著。
本文将从大教学论各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详细的教学。
第一章:大教学本章主要介绍了大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大教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以群体为基础,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实现全面、系统、个性化、自主化的教育活动。
其特点包括:群体性、多样性、个性化、自主性等。
第二章:大课程本章主要介绍了大课程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大课程是指以人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评价体系为保障的一种新型课程模式。
其构成要素包括:目标与任务、内容与方法、评价与反馈等。
第三章:大师风范本章主要介绍了大师风范的内涵和特征。
大师风范是指具有高超技艺和卓越品质的杰出人物所展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境界。
其特征包括:卓越的技艺、深厚的思想、高尚的品质、广博的知识等。
第四章:大学问本章主要介绍了大学问的内涵和特点。
大学问是指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由此形成的知识体系。
其特点包括: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等。
第五章:大教育本章主要介绍了大教育的概念和目标。
大教育是指以发展人的全面素质为目标,以自我实现为核心,以个性化培养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个体差异和多样化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第六章:大教研本章主要介绍了大教研的概念和意义。
大教研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开展系统化、规范化、创新化的教育研究活动。
其意义在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自身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第七章:大教学实践本章主要介绍了大教学实践的内涵和特点。
大教学实践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以群体为基础,实现全面、系统、个性化、自主化的教育活动。
其特点包括:注重实践、强调个性、追求效果、鼓励创新等。
第八章:大教学管理本章主要介绍了大教学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大教学管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生于新教派“捷克兄弟会”会员家庭。
12岁失去双亲,中断了学习生活。
16岁由兄弟会资助进入普雷洛夫(Prerau)市拉丁文法学校接受中等教育。
1611年,又由兄弟会选送到德国的赫尔博恩(Herborn)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
在大学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接触了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了宗教改革以来各国的教育发展动向,探讨了当时德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革新主张,为他后来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1614年,他回到捷克,在母校普雷洛火拉丁文法学校任教,1618年调任富尔涅克城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
同年,30年战争爆发,捷克完全丧失了独立,新教徒惨遭迫害,夸美纽斯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失去了全部家产、书稿和妻儿。
1627年,随同30000户兄弟会员家庭迁往波兰的黎撒(Lissa)避难,先在该地兄弟会中学任教,后来担任了校长,又被推选为兄弟会长老。
在这里,他完成了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拉丁文教科书《语言学入门》(1631年)、教育学巨著《大教学论》(1632年)、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1632年)、中学物理教材《物理学概论》(1633年)。
其中《语言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了12种欧洲文字和四种亚洲文字,在各国广泛流行,使夸美纽斯获得了世界声誉。
1634年起,他开始探讨“泛智论”。
1639年出版了《泛智论导言》。
1641年,英国邀请他主持编纂“泛智论”工作。
不久英国发生内战,1642年又应邀到瑞典协助解决拉丁文教学问题,用六年时间为瑞典编写了一套拉丁文教科书、教学法指导书和字典。
1648年,30年战争结束,他再次回到黎撒主持宗教与教学事务。
1650年,接受匈牙利德兰西瓦亚公国的邀请,担任长年教育顾问,创办了一所泛智学校并自任校长。
《大教学论》名词解释
《大教学论》名词解释
摘要:
1.简介《大教学论》
2.《大教学论》的主要观点
3.《大教学论》对后世教育的影响
正文:
《大教学论》是明代教育家、思想家王阳明的著作,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
这本书详细阐述了王阳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教学论》的主要观点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王阳明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因为外在环境的污染而迷失了本心。
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人们找回本心,实现自我完善。
他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知道和做到是同一过程,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大教学论》对后世教育的影响深远。
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独树一帜,他提倡的个性化教育、启发式教学和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思想,也为后世许多教育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总之,《大教学论》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教学论
学习材料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被称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巨著。
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Jan Amos Comenius(1592—1670)一生著述265种著作。
其中,《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
《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专著。
《泛智学校》中提出的泛智论是探索将一切有用的实际知识教给一切人的理论。
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就可以自己总结了,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正规考试中,它会明确提问的,准确的应该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教育学的第一本代表著作,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现代教育学独立的标志,也称为科学教育学的标志。
因此,你一定要注意是“近代”还是“现代”。
二、被称教育史上三大里程碑的著作是什么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尔》、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三、教育思想1.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在西方世界,整个古代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均活跃于古希腊民主政体的雅典。
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家是柏拉图,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雅典的智者们的思想却与柏拉图的观点相反。
也由此,开启了教育史上持续几个世纪的关于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或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两种教育观的争论。
首先,在雅典,倡导民主、自由,反映在教育上,力图是个人的本性出发,使人得到多方面和谐发展。
而不应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公民,应该培养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人。
其次,柏拉图:教育首先是国家与社会的教育,教育属于国家所有,为国家培养需要的人,而不是促进个人的发展。
极力推崇斯巴达政体中的国家教育理想。
其思想反映在《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强调个人是属于国家的,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公民;同时,他也主张,教育应使个人得到和谐的发展。
正如他说的”必须依靠自然,发展儿童天性中的本性-----” 遵循自然的教育观点,首先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著作中多次提到,并从此,为后来西方教育思想所倡导。
把教育分为实用教育与文雅教育,前者是不高尚的;后者才是高尚的,是服务于闲暇的,是符合人性的,值得大力提倡的。
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17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最重要的著作,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理论的著述,被广大的教育者推崇。
夸美纽斯1592年出生于捷克一个磨坊主家庭,他的父母都是虔诚的新教“捷克兄弟会”教徒,夸美纽斯从小在家庭的熏陶下,接受了新教思想,这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明显的反映。
《大教学论》这本著作的主要观点:反对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系统阐述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的目的、作用、制度、内容和途径。
提出教学必须“遵循自然”,并论证教学的“简易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等原则。
为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在《大教学论》中,作者以自然中的种种现象,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向我们揭示了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规律。
如第十七章《教与学的便易性原则》中的原则六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鸟儿孵出小鸟,它绝对不会把卵放到火上,去使它们快些孵出来,而让它们在自然温度下慢慢发展。
后来,鸟儿也并不随意用食物填它的幼鸟,急着让它们快快长大,而是小心地为它们选择食物,按照它们脆弱的消化力所能支持的分量慢慢喂它们。
这让我想到了对待后进生,难道不更应该学习鸟儿孵卵、喂食的方法吗?“后进生”暂时比一般学生的学习能力差一些,如果硬是要求他们和一般的学生保持同样的步伐,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完成,出现的结果只能是,他们一样都不完成。
就如“我们拿一只仄口的瓶子,把大量的水猛烈地倒进去,而不让它一滴一滴地滴进去”的结果一样可悲:即大部分的水流到瓶子外边去,最后,瓶子所盛的水比慢慢地滴进去的还小。
这就提醒我们“教学生的时候,不是尽学生所能领会的去教,而是尽教师自己所愿教的去教”是愚蠢的行为。
因为“才力是要加以支持的,不可负累过度,教师和医生一样,是自然的奴仆,不是自然的主人。
”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根据他们能力的大小,单独为他们确定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那么相信他们的进步就会变得明显。
对于这些学生,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能心急。
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大教学论》简介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所著《大教授学》(《GreatDidacticofComenius》)(1632)是教育学产生的标志。
副题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
1632年出版。
共三十三章。
反对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系统阐述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的目的、作用、制度、内容和途径。
提出教学必须“遵循自然”,并论证教学的“简易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等原则。
为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大教学论》重点阐释了教学理论问题。
在《致意读者》中,夸美纽斯明确表述了《大教学论》的最基本的目的。
他说,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大教学论”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的艺术。
书中明确提出并详细论证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则,提出并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包括一般的教学方法和分科的教学方法),拟订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确立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制订了编写教科书的原则要求,甚至对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也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大教学论》还论述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等。
《大教学论》虽然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它广泛深入地探讨了教育工作的各种问题,总结了历史和当时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为近代教育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读后感:最近我读了《大教学论》这本书,书的作者夸美纽斯是捷克人,他一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是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教育的问题并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人。
他继承了培根的唯物观点,发扬了捷克兄弟会的民主传统,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被推崇为教育学生的哥白尼。
他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提出了学校教育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系统地阐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教育理论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教育理论《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最重要的教育著作,但实际上它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教学论的范围,共三十三章,可以分成六个组成部分,涉及教育理论的各个方面。
它奠定了现代教育学的基本框架,是教育学从综合性的知识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起点,它标志着教育理论发展史上一个全新阶段的开端。
《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思想如下:
1.教育指导原则。
在《大教学论》中,始终贯串着一个核心指导原则,即教育必须适应自然。
所谓教育适应自然,就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在夸美纽斯看来,自然界存在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
教育适应自然,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身心特点。
教育要依照儿童的自然本性去进行,要努力培养心智和谐发展的“自然人”。
2.教学理论。
作为教学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学理论在夸美纽斯的教育专著《大教学论》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阐述,并以课程论、教学过程论和教学组织形式论等基本思想展开。
夸美纽斯的基本思想是泛智论。
他崇尚广博的教学,认为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使人类获得“真正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诚”,他称之为“泛智教育”。
3.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提出了许多适应于自然的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等。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夸美纽斯(1592-1670) ,他生活的年代相当于我国明代万历二十年到清康熙九年.他是三百多年前捷克的著名教育理论家,是近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的最伟大的奠基者之一.《大教学论》全书框架:33章,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13章)为“教育通论”,论述教育的基本原理,如人的可教育性、教育目的、教育的社会作用等;第二部分(14-19章)为“教学论”,探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第三部分(20-25章)为“训育论”,专论教育方法;第四部分(26-33章)为“学校管理”。
这一划分与今天的教育学体系大体相同。
《大教学论》有其完整的体系,从人生究竟谈起,一直谈到学校管理,分科教学方法.他的贡献又是多方面的:例如重视教育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主张普及教育,女子教育,学前家庭教育,单一学制,国语教学,班组授课;要求人们受到周全的教育;提出直观,力量,理解,应用,循序渐进,发展悟性....实际包含了整本教育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现就读书后做如下几点体会:一.对于教育力量的坚信.他认为人心如同树木的种子,树木实际已经存在种子里面."我们不必从外面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我们只须使他的固有的、藏在身内的东西展露出来."这就是说,人有发展的极大可能性,但是这咱可能要靠教育才能变成现实,正如玉石要经过雕琢才能变成饰物,牛马要经过训练才能为人服役一样.人心又如土壤、白纸与蜡,只要园丁当心,土壤可以长出各种赏心悦目的植物.白纸上什么都没有写,但是什么都能写上.蜡能变成各种形式,人脑也是一样,它能接受万物的影像.这就是说由外力加以铸范的.这外力有两种:环境和教育.但教育可以左右环境的影响.具体到每一个人时,他认为几乎没有教育不好的儿童,他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晦涩的镜子晦涩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影像的田地,我们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块粗糙的木板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东西的地步.二.对于教学方法的重视.夸美纽斯对于旧时学校缺点的体会是很深刻的.他说,旧时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严酷的,以致学校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场.他自己就是一个不幸的人,是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悲惨地损失了一生一世的最甜美的青春,在教育的小节上面浪费了青春的鲜美的岁月."所以他决心写出<大教学论>来"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使青年们能够"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进行学习.因为,既然人是一咱可教的动物,教育的力量又是十分巨大的,可见教育办得不好的原因是教学方法不好,不是人的智力不够,也不是学科太难."世上也没有一座岩石或高塔,高到了在合适的位置放了梯子,或在石上合适的地方凿好了台阶和装上防止跌落的栏杆之后还没有人爬得上去的."固然,"在智慧方面,快乐地加入旅行的人很多,而能登峰造极的人是很少的.但这并不证明人类的心智有什么达不到的目的,只是证明阶梯安排得不好,或是数目不够,有危险,没有修理而已――换句话说,就是方法有困难".三.对于教学过程的主张.夸美纽斯对于怎么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提出了不少卓越的主张,他格外重视下列几点:自觉;直观;注意;理解;应用.四.对于道德教育的意见.他认为道德教育是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当然他所说的道德教育的涵义不可能跟我们所说的一样;但是他所提出的进行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却依旧是正确的.如:预防,实践,榜样,纪律等.夸美纽斯的建树:第一:对教育学的理论性质第一次作了明确肯定的回答: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第二:创造了一个被几个世纪的人竞相模仿的相对完整的结构模式;第三:首创了人本主义的逻辑起点论,为近代教育学的演进奠定了基调;第四:首次从科学认识的角度强调并试图探讨教育规律;第五:开创了近代“自然主义教育学”理论流派的河。
大教学论讲解
大教学论讲解引言: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知识获取的需求,因此大教学论应运而生。
大教学论是一种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方式,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将教学资源传播到全球各地,帮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更高的学习效果。
一、大教学论的定义和特点大教学论是一种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和网络评价等手段进行教学的新型教育模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跨越时空限制:大教学论通过网络技术,将教学资源传播到全球各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 个性化学习:大教学论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3. 多媒体教学:大教学论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互动性教学:大教学论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进行讨论、问答等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5. 开放式教学:大教学论通过开放式的教育平台,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壁垒,使更多的人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二、大教学论的优势1. 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大教学论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获取全球范围内的教育资源,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拓宽知识面。
2. 提高学习效果:大教学论通过个性化学习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 降低教育成本:大教学论可以节约教育资源和教学成本,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4. 促进教育公平:大教学论通过开放式教育平台,打破了地理和经济限制,使更多的人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5. 适应学习需求的变化:大教学论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学习。
三、大教学论的应用领域大教学论可以应用于各个教育领域,包括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
名词解释大教学论
名词解释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Great教学 Theory)是指德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所提出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主张通过引
导个体自己主动地学习和思考,来促进其智力和道德素质的发展。
大
教学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具有主动性和自
主性的个体,需要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教育和自
我发展。
大教学论主要包括以下原则和方法:
1. 自主性原则:学生应该通过自我探索、自主思考和实践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2. 合作性原则:学生应该通过相互合作、交流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3. 创造性原则:学生应该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来发展和提高
自己的智力素质。
4. 实践性原则:学生应该通过实践和应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大教学论强调了教师的作用,但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而不
是知识的来源和传授者。
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如讲解、讨论、实践、反思等,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大教学论》名词解释
《大教学论》名词解释
【实用版】
目录
1.《大教学论》的概述
2.《大教学论》的主要内容
3.《大教学论》的作者及其影响
4.《大教学论》的现实意义
正文
1.《大教学论》的概述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部经典之作,主要研究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该书详细阐述了教学的原则、方法、过程和评价,对后世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大教学论》的主要内容
《大教学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原则:包括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思想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
(2)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3)教学过程:包括预备阶段、呈现阶段、理解阶段、应用阶段和评价阶段。
(4)教学评价:包括教学评价的依据、标准、方法和程序等。
3.《大教学论》的作者及其影响
《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
他的教育理念对 20 世纪初美国教育的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深刻影响了我国的教
育改革和发展。
4.《大教学论》的现实意义
尽管《大教学论》写于近百年前,但其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大教学论》内容
《大教学论》(扬·阿姆斯·夸美纽斯著)【作者简介】扬·阿姆斯·夸美纽斯(Jan Amos Komenský,1592—1670)是一位以捷克语为母语的摩拉维亚族人,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人类教育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其代表作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其中《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
【作品简介】《大教学论》是捷克卓越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近代西方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它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病、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制、教学法、体育、德育、宗教教育、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1-5章),论述人生的目的以及人的可教育性;第二部分(6-9章),主要探讨教育的目的以及教育的社会作用;第三部分(10-14章),论证改革旧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创办新学校;第四部分(15-19章),详细论证了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第五部分(20-25章),专门论述教育方法;第六部分(26-33章),讨论学校的管理。
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使基督教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大教学论》虽然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它以自然中的种种现象,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向我们揭示了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规律,阐明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
特别是他提出的“自然适应性原则”成为儿童中心论的思想来源。
如法国教育家卢梭受夸美纽斯的影响,在其《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理论,要求培养反封建的自由人。
21世纪的今天,我们提倡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获得一些知识、掌握一些技能,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大教学论》及夸美纽斯介绍剖析
《大教学论》及夸美纽斯介绍剖析《大教学论》第一篇《大教之道》中,王守仁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在于“知行合一”。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和价值观念。
只有在学生知识与行为相统一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这种“知行合一”的观念对后来的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教学论》第二篇《大教之教》中,王守仁分析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师应当从身心、智慧、修养等多个方面全面发展,以实现教育的有效实施。
同时,他也强调教师的责任,认为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真正的爱心,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教育者。
《大教学论》还探讨了教育的方法。
王守仁认为,教育应当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
他主张通过问答、论辩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他还提出了“明法度、定计量、讲规范”的教学原则,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夸美纽斯重视实践教育,主张学以致用,将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他强调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启发者,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天资,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此外,夸美纽斯还提出了图文教学、游戏教学等创新的教学方法,并在他的主要著作《大教育理论》中详细阐述了这些理论。
《大教学论》和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具有共通之处。
首先,他们都认为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其次,他们都主张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
再次,他们都强调教育应当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注重实践性教学。
最后,他们都非常重视教师的角色,认为教师的责任和能力对于教育的成功至关重要。
总之,《大教学论》和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都是具有代表性和深远影响的教育著作。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对今天的教育实践和教育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借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强调直观教学的重要性,认为通过观察实物、图像 或模型等直观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培训的应用
教师职业化
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选拔,提高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教师评估
夸美纽斯提出了一套教师评估标准, 包括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职 业道德等方面,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和提高教学质量。
自然适应性原则
夸美纽斯强调教育应适应 自然法则,遵循儿童的年 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提出将学生按照 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由 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 授课。
课程与教材
综合性课程
01
夸美纽斯主张设置包括宗教、科学、艺术、体育等在内的综合
性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简化教材
02
夸美纽斯认为教材应该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避免冗长繁琐。
对未来教育的展望
个性化教育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这一思想为个性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 启示。
教育公平
夸美纽斯强调教育公平,主张无论贫富、贵贱,每个人都应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这一思想对于推动教育公平和均 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与社会的融合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与社会紧密结合,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一思想对于推动教育与社会的融合 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目录
• 引言 • 《大教学论》的主要内容 • 《大教学论》的影响与评价 • 《大教学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 结论
01 引言
夸美纽斯简介
出生背景
夸美纽斯出生于捷克摩拉维亚的一个贫苦家庭,自幼便失去了父母。
大教学论各章的主要内容
大教学论各章的主要内容《大教学论》是毛泽东于1961年12月开始写作,1962年4月完成的一部论文集。
这本书分为24章,主要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总结”这一章主要总结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背景、目的、经验和教训。
毛泽东强调了通过大规模的教育运动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教育运动的阶级斗争性质,并指出教育运动必须与实际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
第二章:“大教学中的肃反问题”这一章主要讨论了在教育运动中如何处理反对派和错误思想的问题。
毛泽东指出,要正确对待反对派和错误思想,既要坚决斗争,又要加以教育改造。
第三章:“防止教育工作脱离实际”这一章主要强调了教育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并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毛泽东指出,教育工作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和革命实践,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第四章:“开展阶级教育运动”这一章主要讨论了如何在教育运动中进行阶级教育。
毛泽东强调了阶级斗争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并提出了要善于发现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阶级矛盾的观点。
第五章:“开展群众教育运动”这一章主要探讨了如何在教育运动中进行群众教育。
毛泽东强调了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使广大群众成为学习、改造和监督的主体。
第六章:“党对教育运动的领导”这一章主要强调了党对教育运动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指出,党必须坚决领导教育运动,提出正确的方针政策,调动群众积极性,确保教育运动的顺利进行。
通过对《大教学论》各章的主要内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经验和教训。
它强调了教育运动的阶级性质,指出了教育运动必须与实际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了党对教育运动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这本书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教学论名词解释
大教学论名词解释大教学论是指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研究和探索的一种教育理论体系。
大教学论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和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追求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下面对大教学论常见的几个名词进行解释。
1. 学生参与:学生参与是大教学论的核心观念之一,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参与可以通过开展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大教学论的教育目标之一,强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收集信息、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估和改进。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习策略。
3. 教师角色:大教学论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教师还需要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4. 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大教学论的重要理念之一,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个性化教育强调学生的多元发展,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整体素质。
5. 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是大教学论的教学方法之一,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和评估,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反思性教学可以通过教师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个案分析等方式实现,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大教学论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一种教育理论体系。
通过强调学生参与、问题解决、个性化教育和反思性教学等概念,大教学论倡导一种积极、主动、批判性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大教学论》之我见《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最重要的教育著作。
它全面论述了教育理论的各个方面,从而奠定了现代教育学的基本框架,使教育学从综合性的知识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本书共三十三章,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把目录划分为10个部分,其中,1-4章是关于人性论的论述,5-6章论述了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7-9章分析了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10-15章叙述了有关学校的问题,16-19章简述了教学的原则,20-24分别讲述了各科教学法,25章可以单列,26-27章讲述学校的纪律与学制划分,28-31章从纵向的角度对各级学校进行了描绘,32-33章是对普遍秩序与方法的分析。
我将简述以下几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本书的成书背景(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全书梗概、其中包含的主要教育思想及本书对后世的影响及评价。
一、时代背景《大教学论》成书于1632年,此时正值西欧社会的转型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如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对知识的需求提高、自然科学兴起、学校教育发展等等。
新航路的开辟、资产阶级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等陆续发生,这些划时代的事件促使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夸美纽斯生活的时代具有了新的特点。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也要求从封建贵族的教育向资产阶级的教育过度,从而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改革。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便是变革时期教育领域的代表作。
二、作者生平1592年3月28日,夸美纽斯出生于拉摩维亚一个属于“捷克兄弟会”的磨坊主的家庭里,早年就失去父母,成为孤儿,16岁起由“兄弟会”(捷克的一个民主教派.其成员多为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人)担负其学费,受完中等教育(在普利洛夫拉丁学校上学)和高等教育(在德国的赫尔朋大学、海得堡大学上学),受到新教教派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1616年大学毕业后,被选为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的学校且被推为普利洛夫学校的校长。
1618年,欧洲爆发了三十年战争,当时夸美纽斯积极参加了反对德国贵族和天主教会残酷镇压捷克人民和迫害新教徒的斗争。
战争爆发后,和兄弟会的其他会员同时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有几个月被迫躲居于崇山森林之中。
战火中,夸美纽斯失去了多年的心血——全部书稿和珍贵藏书,瘟疫又夺去了妻儿的生命,在祖国与家庭连遭不幸的日子里,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社会政治性学术著作——《世界的迷宫与心的天堂》,揭露了贵族的贪婪、教会的黑暗、侵略的罪恶和人世间的不平。
1627年,德国皇帝下达了迫害新教徒的法令,为坚持新教信仰,兄弟会成员3万户居民于1628离开祖国,赴波兰的黎撒。
离开捷克时,他曾在边境的山顶上面向祖国跪下,失声痛哭。
1628年,在捷克兄弟会迁居于波兰时,在黎撒,夸美纽斯又主持已改为古典中学的兄弟会学校,长达13年之久。
在此期间,夸美纽斯由于所写的几本有关教育的著作的出版而享有世界声誉。
这些著作是:《语言和科学入门》、《母育学校》、《大教学论》、《物理学概论》、《泛智先声》等。
1641年,英国国会邀请他研究所谓“泛智”问题。
到英国后,由于英国发生内战,关于泛智的研究工作中断了。
1642年,夸美纽斯因希望当时的瑞典政府能够帮助捷克人民取得独立,便应邀到了瑞典,在瑞典几年的工作期间,受该国政府的委托,编辑教科书和语言教学法。
可是希望从瑞典得到对祖国援助的希望未能实现,便于1648年再度回到黎撒。
这时,“捷克兄弟会”有很大一部分人住在匈牙利,夸美纽斯便接受匈牙利一位大公的邀请,担任匈牙利常年学校顾问,并撰写了《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泛智学校》、《组织良好的学校准则》和《世界图解》,其中《世界图解》是一本运用直观性原则编写的教科书,书中对每一事物都用图来说明。
是西方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启蒙读物,被译成了多种文学,在欧洲流行200余年。
1656年,瑞典和波兰发生战争。
与瑞典交战的波兰执政者疑心捷克兄弟会成员同情瑞典人,便把兄弟会的最后避难所——黎撒放火烧毁了,夸美纽斯又一次失去了自己几乎是全部的手稿。
当时,文化教育较发达的荷兰拨款救援捷克流亡者,并欢迎夸美纽斯去荷兰工作和定居,夸美纽斯于是又辗转避难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来到荷兰第二年,1657年,阿姆斯特丹的元老院决定出版夸美纽斯的《教育论著全集》、《走出经院哲学的迷宫》等。
在荷兰,夸美纽斯仍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教育工作,于1670年11月15日去世,终年78岁。
《大教学论》,1632 年用捷克文写成。
1635—1638 年间,他听从友人的劝告,把它译成了拉丁文,同时作了修改和补充。
1657 年,他将该书列为《教育论著全集》的首卷首篇公开发表。
此书很晚才传到中国,20 世纪初,我国学者王国维对它的内容曾作过简要介绍。
1939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傅任敢先生的中文译本《大教授学》,后又改译为《大教学论》。
2004年出版了任钟印先生翻译的《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一书。
三、全书梗概(一)第一部分,1-4章,讲述与人性论相关的内容。
夸美纽斯认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接着他指出“人的终极目标在今生之外”,“今生只是永生的预备”,“永生的预备有三个阶段:知道自己(并知万物)、管束自己、使自己皈依上帝”。
(二)第二部分,5-6章,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夸美纽斯认为“这三者(学问、道德与虔信)的种子自然存在我们身上”,由此他推理出教育是可能的;接着他又分析了教育为什么是必须的,他通过列举“人类小孩在狼群中长大无法形成人”的例子,得出他的结论——“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
(三)第三部分,7-9章,分析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
夸美纽斯分析说“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接着他又分析了“青年人应该受到共同的教育,所以学校是必须的”,“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四)第四部分,10-15章,叙述了有关学校的问题。
夸美纽斯在本部分花费了大量篇章去分析了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
他说“学校应该是周全的”,“再此以前没有一所完善的学校”,“改良学校是可能的”,“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教导的严谨秩序应当以自然为借鉴,并且必须不受任何阻碍”。
由此,夸美纽斯对学校的整体轮廓就进行了一个描绘。
(五)第五部分,16-19章,简述有关教学的原则。
夸美纽斯首先分析了教学的普遍原则,他说“教与学的一般要求,即一定能产生结果的教与学的方法”,接着他分别讲述了“教与学的便宜性原则”,“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教与学的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各章之间相互交叉,有共同的原则。
(六)第六部分,20-24章,分别讲述了各科教学法。
夸美纽斯分别介绍了“科学教学法”,“艺术教学法”,“语文教学法”,“道德教学法”,“灌输虔信的方法”。
(七)第七部分,25章,讲述学校应该排除异教徒的书籍。
夸美纽斯说“假如我们想要按照真正基督徒的法则去改良学校,我们就应为学校排除异教徒所写的书籍,至少用来也得较之以往更加小心。
”(八)第八部分,26-27章,论述了学校的纪律和学制的划分。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学校的纪律,他说“没有纪律的学校犹如没有水的水磨坊”,然后他分析了学制的划分,即“论基于年龄和学业的学校的四级划分”,他把学校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六年,相互衔接。
(九)第九部分,28-31章,从纵向的角度对学校进行描绘。
夸美纽斯分别描绘了“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这分别相当于我们现行学制系统里的幼儿教育到大学。
(十)第十部分,32-33章,对普遍方法与秩序的分析。
夸美纽斯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他把这种教学的普遍方法比喻为“印刷术”,认为存在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大量教导学生,就像印刷机大量印制书籍一样,他认为这是可能的。
四、主要内容1、教育目的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将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他认为人是造物主造出的最完美的生物,由于人都是造物主的产物,所以所有的人都应该接受教育;同时,他认为进入天国所需的准备有三个方面:知识、道德、虔信,夸美纽斯所说的“知识”是广义上的知识,是知道自己并知道万物的知识,所以他主张把一切事物都教给人类。
2、教育对象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一切男女青年”。
他通过分析一切大自然的生物都是在幼年时期成长,推导出教育也应该在青少年时期进行,他说“为了把人塑造成具有人性,神给予人以年轻的岁月。
这个年岁除了受教育外,不适合做任何事”。
同时,他又说“所有男女儿童都应该上学”,他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别,但没有一个人是愚蠢到完全无法接受教育的,他以“筛子筛水”的例子来说明,愚蠢的人接受教育也会得到很大改善,他说“筛子虽然不能把水留住,但筛子会越来越干净”。
3、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总结了众多教学原则,我归纳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则:1)准备性原则:他说“自然从小心选择材料开始”、“自然先准备材料,然后才赋予材料以形式”、“自然选择它要施加影响的合适事物(对象)或先对它进行适当的处理,使它合用”、“自然不对任何没有基础和根基的东西施加影响”。
由此,他认为教育也应该事先做好准备。
(P107)2)及时施教原则:他说“自然遵循适当的时机”。
鸟儿在春天出生,园丁在春天植树,小草在春天发芽。
由此,他认为人的教育也应当在人生的春天开始。
(P105)3)自觉性原则:夸美纽斯反对强迫儿童学习,认为这样做是违反自然的。
他主张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自觉地进行学习。
为此,学校要向学生传授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使教学富有吸引力;学校要美化环境,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乐于上学。
4)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12页。
)他主张尽可能地用感官去认识外部世界;他说实际观察是首要的,文字的学习是第二位的。
认为,经过直观而获得的知识是最可靠的,也最易于理解和记忆,因此,直观性原则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
所以,教学应当从实际事物的观察开始;在不能进行直接观察的时候,应当使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
夸美纽斯还详细提出了直观性教学的一些具体要求。
5)启发诱导原则:他说“自然准备材料,以便努力取得形式”。
自然给予鸟儿温暖和食物,鸟儿才会成长,园丁给予树木以适度的温度和水,树木才会欣欣向荣地生长。
所以,教育应当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来激起孩子的兴趣,使他们有想学习的兴趣,从而快乐的学习。
(P120)6)循序渐进原则:他说“自然并不混乱地运转,而是在前进过程中准确无误地从一点前进到另一点——一定时间内只从事一件事”,“自然在形成的过程中从一般开始,结束于特殊”,“自然不跳跃,而是循序前进”,“自然从源头发展每一样事物,虽然表面看来源头微不足道,但是它有巨大潜力”,“自然由易到难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