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几何图形动点问题分类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 专题19 动点问题与几何图形综合题型(原卷版)

中考数学 专题19 动点问题与几何图形综合题型(原卷版)

专题19 动点问题与几何图形综合题型题型一、动点问题与几何图形最值问题主要有:线段最值;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周长最值;面积最值等等.题型二、动点问题与几何问题相结合主要有: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角平分线存在性;角度间的关系问题;面积关系问题等等.【例1】(2018·河南第一次大联考)如图,将矩形MNPQ放置在矩形ABCD中,使点M,N分别在AB,AD边上滑动,若MN=6,PN=4,在滑动过程中,点A与点P的距离AP的最大值为( ).A.4 B.C.7 D.8【变式1-1】(2019·济源一模)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AB=3,E 在AC 上且AE=23AC,D 是直线BC上一动点,线段ED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F,当点D 运动时,则线段AF 的最小值是 .【例2】(2019·开封二模)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43x﹣4与抛物线y=43x2+bx+c交于坐标轴上两点A 、C ,抛物线与x 轴另一交点为点B ;(1)求抛物线解析式;(2)若动点D 在直线AC 下方的抛物线上,如图2,作DM ⊥直线AC ,垂足为点M ,是否存在点D ,使△CDM 中某个角恰好是∠ACO 的一半?若存在,直接写出点D 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图1 图2【变式2-1】(2019·洛阳模拟)如图,已知抛物线y =13x 2+bx +c 经过△ABC 的三个顶点,其中点A (0,1),点B (9,10),AC ∥x 轴,点P 是直线AC 下方抛物线上的动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P 且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与直线AB 、AC 分别交于点E 、F ,当四边形AECP 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和四边形AECP 的最大面积;(3)当点P 为抛物线的顶点时,在直线AC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以C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019·济源一模)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3944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轴交于点lB;抛物线29 4y ax bx=++(a≠0)过A,B两点,与x轴交于另一点C(-1,0),抛物线的顶点为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E,求出点E到直线AB的距离的最大值;(3)如图2,直线AB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相交于点F,点P在坐标轴上,且点P到直线BD,DF的距离相等,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图1 图22.(2019·洛阳二模)如图,抛物线y=ax2+5x+c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直线y=x-4经过点B,C. 点P是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直线PC交x轴于点D.(1)直接写出a,c的值;(2)当△PBD的面积等于△BDC面积的一半时,求点P的坐标;(3)当∠PBA= 12∠CBP时,直接写出直线BP的解析式.3.(2019·洛阳三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12x-2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二次函数y =12x 2+bx +c 的图象经过 B ,C 两点,且与 x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A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1,点M 是线段BC 上的一动点,动点D 在直线BC 下方的二次函数图象上.设点 D 的横坐标为 m .过点 D 作 DM ⊥BC 于点 M ,求线段 DM 关于 m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线段 DM 的最大值;4.(2019·周口二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ax 2+bx +4与x 轴交于A (-1,0),B (4,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D (2,m )在该抛物线上,连接CD ,DB ,求四边形OCDB 的面积;(3)设E 是该抛物线上位于对称轴右侧的一个动点,过点E 作x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F ,过点E 作EH ⊥x 轴于点H ,再过点F 作FG ⊥x 轴于点G ,得到矩形EFGH .在点E 的运动过程中,当矩形EFGH 为正方形时,直接写出该正方形的边长.5.(2019·濮阳二模)如图,已知直线y =﹣3x +c 与x 轴相交于点A (1,0),与y 轴相交于点B ,抛物线y =﹣x 2+bx +c 经过点A ,B ,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是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是对称轴的左侧抛物线上的动点,当S△P AB=2S△AOB时,求点P的坐标.6.(2019·商丘二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12x2+bx+c与x轴交于A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A的坐标为(﹣1,0),点C的坐标为(0,﹣2).已知点E(m,0)是线段AB上的动点(点E 不与点A,B重合).过点E作PE⊥x轴交抛物线于点P.交BC于点F.(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2)当线段EF,PF的长度比为1:2时,请求出m的值;(3)是否存在这样的m,使得△BEP与△ABC相似?若存在,求出此时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2019·开封二模)如图,抛物线y=ax2+bx+2与直线y=﹣x交第二象限于点E,与x轴交于A(﹣3,0),B两点,与y轴交于点C,EC∥x轴.(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是直线y=﹣x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G,作PH⊥EO,垂足为H.设PH的长为l,点P的横坐标为m,求l与m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m的取值范围),并求出l的最大值.8.(2019·西华县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10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C的坐标是(8,4),连接AC,BC.(1)求过O,A,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判断△ABC的形状;(2)动点P从点O出发,沿O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P A=QA?9.(2019·中原名校大联考)如图,直线y=﹣x+5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y=﹣x2+bx+c 与直线y=﹣x+5交于B,C两点,已知点D的坐标为(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M,N分别是直线BC和x轴上的动点,则当△DMN的周长最小时,求点M,N的坐标.10.(2019·郑州模拟)如图,二次函数y=x2+bx+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OB=OC.点D 在函数图象上,CD∥x 轴,且CD=2,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E 是抛物线的顶点.(1)求b,c的值.(2)如图1,连接BE,线段OC 上的点F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F′恰好在线段BE 上,求点F 的坐标.(3)如图2,动点P 在线段OB 上,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分别与BC 交于点M,与抛物线交于点N.试问: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PQN 与△APM 的面积相等,且线段NQ 的长度最小?如果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图1 图211.(2019·郑州模拟)如图,抛物线y=-x2+bx+c和直线y=x+1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上,点B 在直线x=3上,直线x=3与x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从点A AB向点B运动,点Q从点C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CA向点A运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以PQ为边作矩形PQNM,使点N在直线x=3上.①当t为何值时,矩形PQNM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面积;②直接写出当t为何值时,恰好有矩形PQNM的顶点落在抛物线上.12.(2019·郑州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N、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12,1),(3,1),(3,0),点A为线段MN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C,过点A作AB⊥AC交y轴于点B,当点A从M运动到N时,点B 随之运动,设点B的坐标为(0,b),则b的取值范围是。

最全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专题分类归纳汇总训练

最全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专题分类归纳汇总训练

最全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专题分类归纳汇总近几年有关“线段最值”的中考试题层出不穷,形式多样,往往综合了几何变换、函数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通过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尽管形式多样、背景复杂、变化不断,但都可以通过几何变换转化为常见的基本问题.最值题目类型多:作图、计算;有求差最大,求和最小;求周长最小、求时间最短;求最值、已知最值求待定系数等;对称载体多:几乎涉及到初中全部的轴对称图形(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正方形、抛物线、圆、坐标轴).我们知道“对称、平移、旋转” 是三种保形变换。

通过这三种几何变换可以实现图形在保持形状、大小不变的前提下而使其位置发生变化,具有更紧凑的位置关系或组合成新的有利论证的基本图形.通过几何变换移动线段的位置是解决最值问题的有效手段,题目是千变万化的,但是运用几何变换把最值问题转化为基本问题却是不变的。

数学问题是千变万化的,几何变换的应用也不是单一的,有些问题需要多种变换的组合才能解决,看看以下策略对解决问题能否奏效。

(1)去伪存真。

刨去不变的线段,看清楚究竟是几段和的最小值问题,必须仔细研究题目的背景,搞清楚哪些是动点、哪些是定点、哪些是定长。

(2)科学选择。

捕捉题目的信号,探索变换的基础,选择变换的手段.平移把不“连”的线段“接”起来,旋转把“碰头”的线段“展”开来重“接”,对称把在同侧的线段翻折过去重组,因此“不连——平移、碰头——旋转、同侧——对称”是一般的思路;对称变换的基础是轴对称图形,平移变换的基础是平行线,旋转变换的基础是等线段,所以选择哪种几何变换还要看题目中具备何种变换的基础信息。

(3)怎么变换?对称变换一般以动点所在直线为对称轴,构建定点(直线)的对称点(直线),如有多个动点就必须作多次变换;平移一般是移动没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线段中的某一条,与另一条对“接”;旋转变换一般以定点为旋转中心旋转60°或90°。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图形动点运动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图形动点运动问题

考题研究:几何动点运动问题,是以几何知识和具体的几何图形为背景,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通过点、线、形的运动,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等把图形的有关性质和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看作是在变化的、相互依存的状态之中,要求对运动变化过程伴随的数量关系的图形的位置关系等进行探究.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图形的想象能力,动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动态问题,以运动中的几何图形为载体所构建成的综合题,它能把几何、三角、函数、方程等知识集于一身,题型新颖、灵活性强、有区分度,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得到了命题者的青睐,动态几何问题,常常出现在各地的中考数学试卷中.解题攻略:几何动点运动问题通常包括动点问题、动线问题、面动问题,在考查图形变换(含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的同时常用到的不同几何图形的性质,以三角形四边形为主,主要运用方程、函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解题思路: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利用动点(图形)位置进行分类,把运动问题分割成几个静态问题,然后运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函数和方程问题,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将所解决图形的性质(或所求图形面积)直接转化为函数或方程。

解题类型:几何动点运动问题常见有两种常见类型:(1)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将所解决图形的性质直接转化为函数或方程;(2)根据运动图形的位置分类,把动态问题分割成几个静态问题,再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函数和方程问题例题解析(2017年真题和2017年模拟)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为坐标轴上的三点,且OA=OB=OC=4,过点A的直线AD交BC于点D,交y轴于点G,△ABD的面积为8.过点C作CE⊥AD,交AB交于F,垂足为E.(1)求D点的坐标;(2)求证:OF=OG;(3)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使得△CF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KY:三角形综合题.【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B=8,B(4,0),C(0,4),待定系数法求得BC的解析式为y=﹣x+4,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得到DH=2,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GO~△CGE,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GAO=∠G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直线AD的解析式y=x+,求得OF=OG=,①如图2,当∠CFP=90°,FP=FC时,过P作PH⊥x轴于H,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PH=OF=,FH=OC=4,于是得到P1(,);②如图3,当∠PCF=90°,CP=FC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PH=OC=4,CH=OF=,于是得到P2(4,);③如图4,当∠CPF=90°,PC=PF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PN=PM,CN=FM,根据ON=OM,列方程得到CN=CM=,于是得到P3(,).【解答】解:(1)如图1,作DH⊥x轴于H,∵OA=OB=OC=4,∴AB=8,B(4,0),C(0,4),设BC的解析式为y=kx+b,把B,C两点代入得,解得:,∴BC的解析式为y=﹣x+4,∵△ABD的面积为8,AB=8,∴DH=2,所以D点的纵坐标为2,把y=2代入y=﹣x+4得:x=2,∴D(2,2);(2)∵CE⊥AD,∴∠CEG=∠AOG=90°,又∵∠AGO=∠CGE,∴△AGO~△CGE,∴∠GAO=∠GCE,在△COF与△AOG中,,∴△COF≌△AOG,∴OF=OG;(3)存在,∵A(﹣4,0),D(2,2),∴直线AD的解析式为y=x+,∴OG=,∴OF=OG=,①如图2,当∠CFP=90°,FP=FC时,过P作PH⊥x轴于H,∴∠PHF=∠COF=90°,∴∠OCF+∠OFC=∠OFC+∠PFH=90°,∴∠OCF=∠PFH,在△COF与△PFH中,,∴△COF≌△PFH,∴PH=OF=,FH=OC=4,∴OH=,∴P1(,);②如图3,当∠PCF=90°,CP=FC时,同理证得△PHC≌△CFO,∴PH=OC=4,CH=OF=,∴OH=,∴P2(4,);③如图4,当∠CPF=90°,PC=PF时,过P作PM⊥x轴于M,PN⊥y轴于N,∴四边形PNOM是矩形,∴∠NPM=90°,∴∠CPN+∠NPF=∠NPF+∠FPM=90°,∴∠CPN=∠FPM,在△CPN与△FPM中,,∴△PNC≌△PMF,∴PN=PM,CN=FM,∴矩形PNOM是正方形,∴ON=OM,∴4﹣CN=+CN,∴CN=CM=,∴PN=PM=,∴P3(,),综上所述:P的坐标为(,),(4,),(,).2.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C中,∠A=90°,∠B=30°,点D,E分别在AB,BC上,且∠CDE=90°.当BE=2AD时,图1中是否存在与CD相等的线段?若存在,请找出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小明通过探究发现,过点E作AB的垂线EF,垂足为F,能得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如图2),从而将解决问题.请回答:(1)小明发现的与CD相等的线段是DE.(2)证明小明发现的结论;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3)如图3,△ABC中,AB=AC,∠BAC=90°,点D在BC上,BD=2DC,点E在AD上,且∠BEC=135°,求的值.【考点】KY:三角形综合题.【分析】(1)直接写出答案;(2)先判断出∠ADC=ADC=∠FEDFED,在判断出FE=AD,即可判断出△FEDFED ≌△ADCADC即可;(3)先判断出∠FBE=FBE=∠GECGEC,进而得出△BFEBFE∽△EGC,得出,再判断出FE=2EG,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DE;故答案为:DE;(2)证明:作EF⊥AB,垂足为F.则∠BFE=∠DFE=90°═∠A═∠CDE.∵∠ADC+∠CDE=∠ADE=∠DFE+∠FED,∴∠ADC=∠FED.∵∠BFE=90°,∠B=30°,∴BE=2FE.∵BE=2AD,∴FE=AD.在△FED和△ADC中,∴△FED≌△ADC.∴DE=CD(3)如图3,过点E作BC的平行线,与AB、AC分别相交于点F、G.∵AB=AC,∠BAC=90°,∴∠ABC=∠ACB=45°.∵FG∥BC,∴∠AFG=∠ABC=∠ACB=∠AGF=45°,∠BFE=135°=∠EGC.∴AF=AG.BF=GC.∵∠GEC+∠CEB=∠GEB=∠EFB+∠FBE,∴∠FBE=∠GEC∴△BFE∽△EGC.∴,∵FG∥BC,∴△AFE∽△ABD,△AEG∽△ADC,∴,,∴∵BD=2DC,∴FE=2EG,∴,∴,∴3.已知: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C=90°,OB=25,OC=20,若点M是边OC上的一个动点(与点O、C不重合),过点M作MN∥OB交BC于点N.(1)求点C的坐标;(2)当△MCN的周长与四边形OMNB的周长相等时,求CM的长;(3)在OB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MN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KY:三角形综合题.【分析】(1)如图1,过C作CH⊥OB于H,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C== =15,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CH===12,由勾股定理得到OH==16,于是得到结论;(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设CM=x,则CN=x,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3)如图2,由(2)知,当CM=x,则CN=x,MN=x,①当∠OMQ1=90°MN=MQ 时,②当∠MNQ2=90°,MN=NQ2时,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如图1,过C作CH⊥OB于H,∵∠C=90°,OB=25,OC=20,∴BC===15,=OB•CH=OC•BC,∵S△OBC∴CH===12,∴OH==16,∴C(16,﹣12);(2)∵MN∥OB,∴△CNM∽△COB,∴===,设CM=x,则CN=x,∵△MCN的周长与四边形OMNB的周长相等,∴CM+CN+MN=OM+MN+OB,即x+x+MN=20﹣x+mn+15﹣x+25,解得:x=,∴CM=;(3)如图2,由(2)知,当CM=x,则CN=x,MN=x,①当∠OMQ1=90°MN=MQ时,∵△OMQ∽△OBC,∴=,∵MN=MQ,∴=,∴x=,∴MN=x=×=;②当∠MNQ2=90°,MN=NQ2时,此时,四边形MNQ2Q1是正方形,∴NQ2=MQ1=MN,∴MN=.③当∠MQN=90°,MQ=NQ时,过M作MH⊥OB于H,∵MN=MQ,MQ=MH,∴MN=2MH,∴MH=x,∵△OMH∽△OBC,∴=,∴x=,∴MN=x=.4.如图,直角△ABC中,∠A为直角,AB=6,AC=8.点P,Q,R分别在AB,BC,CA边上同时开始作匀速运动,2秒后三个点同时停止运动,点P由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Q由点B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向点C运动,点R由点C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运动,在运动过程中:(1)求证:△APR,△BPQ,△CQR的面积相等;(2)求△PQR面积的最小值;(3)用t(秒)(0≤t≤2)表示运动时间,是否存在t,使∠PQR=90°?若存在,请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KY :三角形综合题.【分析】(1)先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表示出QE=4t ,QD=3(2﹣t ),再由运动得出AP=3t ,CR=4t ,BP=3(2﹣t ),AR=4(2﹣t ),最后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2)借助(1)得出的结论,利用面积差得出S △PQR =18(t ﹣1)2+6,即可得出结论;(3)先判断出∠DQR=∠EQP ,用此两角的正切值建立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1)如图,在Rt △ABC 中,AB=6,AC=8,根据勾股定理得,BC=10,sin ∠B===,sin ∠C=,过点Q 作QE ⊥AB 于E ,在Rt △BQE 中,BQ=5t ,∴sin ∠B==,∴QE=4t ,过点Q 作QD ⊥AC 于D ,在Rt △CDQ 中,CQ=BC ﹣BQ=10﹣5t ,∴QD=CQ•sin ∠C=(10﹣5t )=3(2﹣t ),由运动知,AP=3t ,CR=4t ,∴BP=AB ﹣AP=6﹣3t=3(2﹣t ),AR=AC ﹣CR=8﹣4t=4(2﹣t ),∴S △APR =AP•AR=×3t ×4(2﹣t )=6t (2﹣t ),S △BPQ =BP•QE=×3(2﹣t )×4t=6t (2﹣t ),S △CQR =CR•QD=×4t ×3(2﹣t )=6t (2﹣t ),∴S △APR =S △BPQ =S △CQR ,∴△APR ,△BPQ ,△CQR 的面积相等;(2)由(1)知,S △APR =S △BPQ =S △CQR =6t (2﹣t ),∵AB=6,AC=8,∴S △PQR =S △ABC ﹣(S △APR +S △BPQ +S △CQR )=×6×8﹣3×6t (2﹣t )=24﹣18(2t ﹣t 2)=18(t ﹣1)2+6,∵0≤t ≤2,∴当t=1时,S △PQR 最小=6;(3)存在,由(1)知,QE=4t ,QD=3(2﹣t ),AP=3t ,CR=4t ,AR=4(2﹣t ), ∴BP=AB ﹣AP=6﹣3t=3(2﹣t ),AR=AC ﹣CR=8﹣4t=4(2﹣t ),过点Q 作QD ⊥AC 于D ,作QE ⊥AB 于E ,∵∠A=90°,∴四边形APQD 是矩形,∴AE=DQ=3(2﹣t ),AD=QE=4t ,∴DR=|AD ﹣AR |=|4t ﹣4(2﹣t )|=|4(2t ﹣2)|,PE=|AP ﹣AE |=|3t ﹣3(2﹣t )|=|3(2t ﹣2)|∵∠DQE=90°,∠PQR=90°,∴∠DQR=∠EQP ,∴tan ∠DQR=tan ∠EQP ,在Rt △DQR 中,tan ∠DQR==, 在Rt △EQP 中,tan ∠EQP==,∴, ∴16t=9(2﹣t ),∴t=.5.如图1,在△ABC中,∠A=30°,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折线A﹣C ﹣B运动,点Q从点A出发以a(cm/s)的速度沿AB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某一点运动到点B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s),△APQ的面积为y(cm2),y关于x的函数图象由C1,C2两段组成,如图2所示.(1)求a的值;(2)求图2中图象C2段的函数表达式;(3)当点P运动到线段BC上某一段时△APQ的面积,大于当点P在线段AC上任意一点时△APQ的面积,求x的取值范围.【考点】KY:三角形综合题.【分析】(1)作PD⊥AB于D,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PD=AP=x,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函数解析式,代入计算;(2)根据当x=4时,y=,求出sinB,得到图象C2段的函数表达式;(3)求出y=x2的最大值,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1)如图1,作PD⊥AB于D,∵∠A=30°,∴PD=AP=x,∴y=AQ•PD=ax2,由图象可知,当x=1时,y=,∴×a×12=,解得,a=1;(2)如图2,作PD⊥AB于D,由图象可知,PB=5×2﹣2x=10﹣2x,PD=PB•sinB=(10﹣2x)•sinB,∴y=×AQ×PD=x×(10﹣2x)•sinB,∵当x=4时,y=,∴×4×(10﹣2×4)•sinB=,解得,sinB=,∴y=x×(10﹣2x)×=﹣x2+x;(3)x2=﹣x2+x,解得,x1=0,x2=2,由图象可知,当x=2时,y=x2有最大值,最大值是×22=2,﹣x2+x=2,解得,x1=3,x2=2,∴当2<x<3时,点P运动到线段BC上某一段时△APQ的面积,大于当点P在线段AC上任意一点时△APQ的面积.学科网6.问题提出平面上,若点P与A、B、C三点中的任意两点均构成等腰三角形,则称点P是A、B、C三点的巧妙点.若A、B、C三点构成三角形,也称点P是△ABC的巧妙点.初步思考(1)如图①,在等边△ABC的内部和外部各作一个△ABC的巧妙点.(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②,在△ABC中,AB=AC,∠BAC=36°,点D、E是△ABC的两个巧妙点,其中AD=AB,AE=AC,BD=BC=CE,连接DE,分别交AB、AC于点M、N.求证:DA2=DB•DE.深入研究(3)在△ABC中,AB=AC,若存在一点P,使PB=BA,PA=PC.点P可能为△ABC 的巧妙点吗?若可能,请画出示意图,并直接写出∠BAC的度数;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考点】KY:三角形综合题.【分析】(1)根据“巧妙点”的定义利用:点P在三角形的内部时,点P到△ABC 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所以点P是三角形的外心;点P在三角形的外部时,每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只要能够使顶点这条边的两端点连接而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即可;(2)先证明△ADB≌△ABC,△ACE≌△ABC,得到相等的角,再证明∠BMD=∠ABD,得到DB=DM.最后证明△DAM∽△DEA,得到=,即DA2=DM•DE,由DM=DB,所以DA2=DB•DE.(3)在△ABC中,AB=AC,若存在一点P,使PB=BA,PA=PC.点P能为△ABC 的巧妙点,分别画出图形即可解答.【解答】解:(1)如图①;(2)∵AB=AC,∠BAC=36°,∴∠ABC=∠ACB=72°,在△ADB和△ABC中∴△ADB≌△ABC,同理:△ACE≌△ABC.∴∠BAD=∠BAC=∠CAE=36°,∠ADB=∠ABD=∠ABC=72°,∴∠DAE=∠BAD+∠BAC+∠CAE=108°,∵AD=AB=AC=AE,∴∠ADE=∠AED=36°=∠BAD,∴∠BDM=∠BDA﹣∠MDA=36°,∠BMD=∠ADM+∠DAM=72°=∠ABD,∴DB=DM.∵∠DBM=∠ABD,∠AED=∠BAD,∴△DAM∽△DEA,∴=,∴DA2=DM•DE,∵DM=DB,∴DA2=DB•DE.(3)第一种如图①或图②(只需画一个即可),∠BAC=60°.第二种如图③,∠BAC=36°;第三种如图④,∠BAC=108°;第四种如图⑤,∠BAC=120°.以上共四种:60°、36°、108°、120°.7.已知,点O是等边△ABC内的任一点,连接OA,OB,OC.(1)如图1,已知∠AOB=150°,∠BOC=120°,将△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①∠DAO的度数是90°②用等式表示线段OA,OB,O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设∠AOB=α,∠BOC=β.①当α,β满足什么关系时,OA+OB+OC有最小值?请在图2中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并说明理由;②若等边△ABC的边长为1,直接写出OA+OB+OC的最小值.【考点】KY:三角形综合题.【分析】(1)①根据旋转变换的性质、四边形内角和为360°计算即可;②连接OD,根据勾股定理解答;(2)①将△A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O′C,连接OO′,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答;②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计算.【解答】解:(1)①∵∠AOB=150°,∠BOC=120°,∴∠AOC=90°,由旋转的性质可知,∠OCD=60°,∠ADC=∠BOC=120°,∴∠DAO=360°﹣60°﹣90°﹣120°=90°,故答案为:90°;②线段OA,OB,OC之间的数量关系是OA2+OB2=OC2.如图1,连接OD.∵△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ADC≌△BOC,∠OCD=60°.∴CD=OC,∠ADC=∠BOC=120°,AD=OB.∴△OCD是等边三角形,∴OC=OD=CD,∠COD=∠CDO=60°,∵∠AOB=150°,∠BOC=120°,∴∠AOC=90°,∴∠AOD=30°,∠ADO=60°.∴∠DAO=90°.在Rt△ADO中,∠DAO=90°,∴OA2+AD2=OD2.∴OA2+OB2=OC2.(2)①如图2,当α=β=120°时,OA+OB+OC有最小值.作图如图2,如图2,将△A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O′C,连接OO′.∴△A′O′C≌△AOC,∠OCO′=∠ACA′=60°.∴O′C=OC,O′A′=OA,A′C=BC,∠A′O′C=∠AOC.∴△OC O′是等边三角形.∴OC=O′C=OO′,∠COO′=∠CO′O=60°.∵∠AOB=∠BOC=120°,∴∠AOC=∠A′O′C=120°.∴∠BOO′=∠OO′A′=180°.∴四点B,O,O′,A′共线.∴OA+OB+OC=O′A′+OB+OO′=BA′时值最小;②当等边△ABC的边长为1时,OA+OB+OC的最小值A′B=.8.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0,6),B(8,0),点C是线段AB的中点,CD⊥OB交OB于点D,Rt△EFH的斜边EH在射线AB上,顶点F在射线AB的左侧,EF∥OA.点E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B运动,到点B停止.AE=EF,运动时间为t(秒).(1)在Rt△EFH中,EF=t,EH=t;F(t,6﹣t)(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H与点C重合时,求t的值.(3)设△EFH与△CDB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S(S>0),求S与t的关系式;(4)求在整个运动过程中Rt△EFH扫过的面积.【考点】KY:三角形综合题.【分析】(1)作EM⊥OA垂足为M,由△EFH∽△AOB,得=,可以求出EH,由EM∥OB,得==,可以解决点F坐标.(2)根据AE+EH=AC,列出方程即可解决.(3)分三种情形:①如图2中,FH与CD交于点M,当≤t时,②如图3中,<t≤5时,S=S△CDB=6,③如图4中,当5<t≤10时,画出图象求出重叠部分面积即可.•FH•(AO+BF),(4)如图5中,在整个运动过程中Rt△EFH扫过的面积=S△AFH=由此即可计算.【解答】解:(1)如图1中,作EM⊥OA垂足为M,∵AE=EF=t,AO=6,BO=8,∠AOB=90°,∴AB===10.∵∠AOB=∠EFH=90°,∠EHF=∠ABO,∴△EFH∽△AOB,∴=,即=,∴EH=t,∵EM∥OB,∴==,∴AM=t,EM=t,∴点F坐标(t,6﹣t).故答案分别为:t,t,t,6﹣t.(2)如图2中,当点H与点C重合时,AE+EH=AC,∴t+t=5,∴t=,∴t=时,点H与点C重合.(3)当点H与点B重合时,AE+EH=AB,∴t+t=10,∴t=,当点E与点C重合时,t=5,当点E与点B重合时,t=10,①如图2中,FH与CD交于点M,当≤t时,∵CH=EH﹣EC=EH﹣(AC﹣AE)=t﹣5+t=t﹣5.CM=CH=t﹣3,MH=CH= t﹣4,∴S=•CM•MH=(t﹣3)(t﹣4)=t2﹣t+6.=6,②如图3中,<t≤5时,S=S△CDB③如图4中,当5<t≤10时,∵EB=AB﹣AE=10﹣t,EM=EB=6﹣t,BM=EB=8﹣t,∴S=•EM•MB=•(6﹣t)(8﹣t)=(10﹣t)2.综上所述:S=.•FH•(AO+BF)(3)如图5中,在整个运动过程中Rt△EFH扫过的面积=S△AFH==••16=.9.如图,AM是△ABC的中线,D是线段AM上一点(不与点A重合).DE∥AB 交AC于点F,CE∥AM,连结AE.(1)如图1,当点D与M重合时,求证: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当点D不与M重合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3)如图3,延长BD交AC于点H,若BH⊥AC,且BH=AM.①求∠CAM的度数;②当FH=,DM=4时,求DH的长.【考点】LO: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只要证明AE=BM,AE∥BM即可解决问题;(2)成立.如图2中,过点M作MG∥DE交CE于G.由四边形DMGE是平行四边形,推出ED=GM,且ED∥GM,由(1)可知AB=GM,AB∥GM,可知AB ∥DE,AB=DE,即可推出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3)①如图3中,取线段HC的中点I,连接MI,只要证明MI=AM,MI⊥AC,即可解决问题;②设DH=x,则AH=x,AD=2x,推出AM=4+2x,BH=4+2x,由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推出DF∥AB,推出=,可得=,解方程即可;【解答】(1)证明:如图1中,∵DE∥AB,∴∠EDC=∠ABM,∵CE∥AM,∴∠ECD=∠ADB,∵AM是△ABC的中线,且D与M重合,∴BD=DC,∴△ABD≌△EDC,∴AB=ED,∵AB∥ED,∴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2)结论: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中,过点M作MG∥DE交CE于G.∵CE∥AM,∴四边形DMGE是平行四边形,∴ED=GM,且ED∥GM,由(1)可知AB=GM,AB∥GM,∴AB∥DE,AB=DE,∴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3)①如图3中,取线段HC的中点I,连接MI,∵BM=MC,∴MI是△BHC的中位线,∴MI∥BH,MI=BH,∵BH⊥AC,且BH=AM.∴MI=AM,MI⊥AC,∴∠CAM=30°.②设DH=x,则AH=x,AD=2x,∴AM=4+2x,∴BH=4+2x,∵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DF∥AB,∴=,∴=,解得x=1+或1﹣(舍弃),∴DH=1+.10.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如果对角线AC和BD相交并且相等,那么我们把这样的四边形称为等角线四边形.(1)①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中,矩形一定是等角线四边形(填写图形名称);②若M、N、P、Q分别是等角线四边形ABCD四边AB、BC、CD、DA的中点,当对角线AC、BD还要满足AC⊥BD时,四边形MNPQ是正方形.(2)如图2,已知△ABC中,∠ABC=90°,AB=4,BC=3,D为平面内一点.①若四边形ABCD是等角线四边形,且AD=BD,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3+2;②设点E是以C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动点,若四边形ABED是等角线四边形,写出四边形ABED面积的最大值,并说明理由.【考点】LO: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①只有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所以矩形是等角线四边形;②当AC ⊥BD 时,四边形MNPQ 是正方形,首先证明四边形MNPQ 是菱形,再证明有一个角是直角即可;(2)①如图2中,作DE ⊥AB 于E .根据S 四边形ABCD =S △ADE +S 梯形DEBC 计算,求出相关线段即可;②如图3中,设AE 与BD 相交于点Q ,连接CE ,只要证明当AC ⊥BD 且A 、C 、E 共线时,四边形ABED 的面积最大即可.【解答】解:(1)①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中,∵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矩形一定是等角线四边形,故答案为矩形.②当AC ⊥BD 时,四边形MNPQ 是正方形.理由:如图1中,∵M 、N 、P 、Q 分别是等角线四边形ABCD 四边AB 、BC 、CD 、DA 的中点, ∴PQ=MN=AC ,PN=QM=BD ,PQ ∥AC ,MQ ∥BD ,∵AC=BD ,∴MN=NP=PQ=QM ,∴四边形MNPQ 是菱形,∵∠1=∠2,∠2=∠3,∠1=90°,∴∠3=90°,∴四边形NMPQ 是正方形.故答案为AC ⊥BD .(2)①如图2中,作DE ⊥AB 于E .在Rt△ABC中,∵∠ABC=90°,AB=4,BC=3,∴AC==5,∵AD=BD,DE⊥AB,∴AE=BD=2,∵四边形ABCD是等角线四边形,∴BD=AC=AD=5,在Rt△BDE中,DE==,=S△ADE+S梯形DEBC∴S四边形ABCD=•AE•DE+•(DE+BC)•BE=×+(+3)×2=3+2.故答案为3+2.②如图3中,设AE与BD相交于点Q,连接CE,作DH⊥AE于H,BG⊥AE于G.则DH≤DQ,BG≤BQ,∵四边形ABED是等角线四边形,∴AE=BD,∵S 四边形ABED =S △ABE +S △ADE =•AE•DH +•AE•BG=•AE•(GB +DH )≤•AE•(BQ +QD ),即S 四边形ABED ≤AE•BD ,∴当G 、H 重合时,即BD ⊥AE 时,等号成立,∵AE=BD ,∴S 四边形ABED ≤AE 2,即线段AE 最大时,四边形ABED 的面积最大,∵AE ≤AC +CE ,∴AE ≤5+1,∴AE ≤6,∴AE 的最大值为6,∴当A 、C 、E 共线时,取等号,∴四边形ABED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62=18.11.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E 在AD 边上运动,且不与点A 和点D 重合,连结CE ,过点C 作CF ⊥CE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 ,EF 交BC 于点G .(1)求证:△CDE ≌△CBF ;(2)当DE=时,求CG 的长;(3)连结AG ,在点E 运动过程中,四边形CEAG 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此时DE 的长;若不能,说明理由.【考点】LO :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先判断出∠CBF=90°,进而判断出∠1=∠3,即可得出结论; (2)先求出AF ,AE ,再判断出△GBF ∽△EAF ,可求出BG ,即可得出结论;(3)假设是平行四边形,先判断出DE=BG,进而判断出△GBF和△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GFB=∠CFE=45°,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DC=BC,∠D=∠ABC=∠DCB=90°,∴∠CBF=180°﹣∠ABC=90°,∠1+∠2=∠DCB=90°,∵CF⊥CE,∴∠ECF=90°,∴∠3+∠2=∠ECF=90°,∴∠1=∠3,在△CDE和△CBF中,,∴△CDE≌△CBF,(2)在正方形ABCD中,AD∥BC,∴△GBF∽△EAF,∴,由(1)知,△CDE≌△CBF,∴BF=DE=,∵正方形的边长为1,∴AF=AB+BF=,AE=AD﹣DE=,∴,∴BG=,∴CG=BC﹣BG=;(3)不能,理由:若四边形CEAG是平行四边形,则必须满足AE∥CG,AE=CG,∴AD﹣AE=BC﹣CG,∴DE=BG,由(1)知,△CDE≌△CBF,∴DE=BF,CE=CF,∴△GBF和△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FB=45°,∠CFE=45°,∴∠CFA=∠GFB+∠CFE=90°,此时点F与点B重合,点D与点E重合,与题目条件不符,∴点E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CEAG不能是平行四边形.12.【回顾】如图1,△ABC中,∠B=30°,AB=3,BC=4,则△ABC的面积等于3.【探究】图2是同学们熟悉的一副三角尺,一个含有30°的角,较短的直角边长为a;另一个含有45°的角,直角边长为b,小明用两副这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如图3),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它的面积,从而推出sin75°=,小丽用两副这样的三角尺拼成了一个矩形EFGH(如图4),也推出sin75°=,请你写出小明或小丽推出sin75°=的具体说理过程.【应用】在四边形ABCD中,AD∥BC,∠D=75°,BC=6,CD=5,AD=10(如图5)(1)点E在AD上,设t=BE+CE,求t2的最小值;(2)点F在AB上,将△BCF沿CF翻折,点B落在AD上的点G处,点G是AD 的中点吗?说明理由.【考点】LO:四边形综合题.【分析】回顾:如图1中,作AH⊥BC.求出AH即可解决问题;=BC•AB•sin75°=2S△ABE+2S△BFC+S矩形EFGH列出方程探究:如图2中,根据S四边形ABCD即可解决问题;应用:①作C关于AD的对称点H,CH交AD于J,连接BH,EH.因为EC=EH,推出EB+EC=EB+EH,在△EBH中,BE+EH≥BH,推出BE+EC的最小值为BH,求出BH即可解决问题;②结论:点G不是AD的中点.理由反证法证明即可.【解答】解:回顾:如图1中,作AH⊥BC.在Rt△ABH中,∵∠B=30°,AB=3,∴AH=AB•sin30°=,=•BC•AH=×4×=3,∴S△ABC故答案为3.探究:如图2中,由题意可知四边形EFGH是矩形,AB=CD=2a,AD=BC=b,EF=GH=a﹣b,FH=FG=b ﹣a,BC=b,=BC•AB•sin75°=2S△ABE+2S△BFC+S矩形EFGH∵S四边形ABCD∴b•2a•sin75°=2××a ×a +2××b 2+(a ﹣b )(b ﹣a ),∴2absin75°=ab +ab , ∴sin75°=.如图3中,易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AD=75°, ∴S 四边形EFGH =2•S △ABE +2•S △ADF +S 平行四边形ABCD , ∴(a +b )(a +b )═2××a ×a +2××b 2+b•2a•sin75°,∴sin75°=.应用:①作C 关于AD 的对称点H ,CH 交AD 于J ,连接BH ,EH .在Rt △DCJ 中,JC=CD•sin75°=(+),∴CH=2CJ=(+),在Rt △BHC 中,BH 2=BC 2+CH 2=36+(+)2=86+25,∵EC=EH , ∴EB +EC=EB +EH ,在△EBH 中,BE +EH ≥BH , ∴BE +EC 的最小值为BH ,∴t=BE +CE ,t 2的最小值为BH 2,即为86+25.②结论:点G不是AD的中点.理由:作CJ⊥AD于J,DH⊥CG于H.不妨设AG=GD=5,∵CD=5,∴DC=DG,∵DH⊥CG,∴GH=CH=3,在Rt△CDH中,DH===4,=•CG•DH=•DG•CJ,∵S△DGC∴CJ=,∴sin∠CDJ==,∵∠CDJ=75°,∴与sin75°=矛盾,∴假设不成立,∴点G表示AD的中点.13.如图①,菱形ABCD中,AB=5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折线BC﹣CD﹣DA 运动到点A停止,动点Q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到点B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相同,设点P出发x s时,△BPQ的面积为y cm2,已知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其中OM,MN为线段,曲线NK为抛物线的一部分,请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当1<x<2时,△BPQ的面积不变(填“变”或“不变”);(2)分别求出线段OM,曲线NK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3)当x为何值时,△BPQ的面积是5cm2?【考点】LO: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根据函数图象即可得到结论;(2)设线段OM的函数表达式为y=kx,把(1,10)即可得到线段OM的函数表达式为y=10x;设曲线NK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y=a(x﹣3)2,把(2,10)代入得根据得到曲线NK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y=10(x﹣3)2;(3)把y=5代入y=10x或y=10(x﹣3)2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由函数图象知,当1<x<2时,△BPQ的面积始终等于10,∴当1<x<2时,△BPQ的面积不变;故答案为:不变;(2)设线段OM的函数表达式为y=kx,把(1,10)代入得,k=10,∴线段OM的函数表达式为y=10x;设曲线NK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y=a(x﹣3)2,把(2,10)代入得,10=a(2﹣3)2,∴a=10,∴曲线NK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y=10(x﹣3)2;(3)把y=5代入y=10x得,x=,把y=5代入y=10(x﹣3)2得,5=10(x﹣3)2,∴x=3±,∵3+>3,∴x=3﹣,∴当x=或3﹣时,△BPQ的面积是5cm2.14.问题呈现:如图1,点E 、F 、G 、H 分别在矩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上,AE=DG ,求证:2S 四边形EFGH =S 矩形ABCD .(S 表示面积)实验探究:某数学实验小组发现:若图1中AH ≠BF ,点G 在CD 上移动时,上述结论会发生变化,分别过点E 、G 作BC 边的平行线,再分别过点F 、H 作AB 边的平行线,四条平行线分别相交于点A 1、B 1、C 1、D 1,得到矩形A 1B 1C 1D 1. 如图2,当AH >BF 时,若将点G 向点C 靠近(DG >AE ),经过探索,发现:2S四边形EFGH=S 矩形ABCD +S .如图3,当AH >BF 时,若将点G 向点D 靠近(DG <AE ),请探索S 四边形EFGH 、S 矩形ABCD与S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迁移应用:请直接应用“实验探究”中发现的结论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4,点E 、F 、G 、H 分别是面积为25的正方形ABCD 各边上的点,已知AH >BF ,AE >DG ,S 四边形EFGH =11,HF=,求EG 的长.(2)如图5,在矩形ABCD 中,AB=3,AD=5,点E 、H 分别在边AB 、AD 上,BE=1,DH=2,点F 、G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动点,且FG=,连接EF 、HG ,请直接写出四边形EFGH 面积的最大值.【考点】LO :四边形综合题.【分析】问题呈现:只要证明S △HGE =S 矩形AEGD,同理S △EGF =S矩形BEGC,由此可得S 四边形EFGH =S △HGE +S △EFG =S 矩形BEGC ;实验探究:结论:2S四边形EFGH =S矩形ABCD﹣.根据=,=,=,=,即可证明;迁移应用:(1)利用探究的结论即可解决问题.(2)分两种情形探究即可解决问题.【解答】问题呈现:证明:如图1中,∵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A=90°,∵AE=DG,∴四边形AEGD是矩形,∴S△HGE =S矩形AEGD,同理S△EGF=S矩形BEGC,∴S四边形EFGH=S△HGE+S△EFG=S矩形BEGC.实验探究:结论:2S四边形EFGH =S矩形ABCD﹣.理由:∵=,=,=,=,∴S四边形EFGH=+++﹣,∴2S四边形EFGH=2+2+2+2﹣2,∴2S四边形EFGH =S矩形ABCD﹣.迁移应用:解:(1)如图4中,∵2S四边形EFGH =S矩形ABCD﹣.∴=25﹣2×11=3=A1B1•A1D1,∵正方形的面积为25,∴边长为5,∵A1D12=HF2﹣52=29﹣25=4,∴A1D1=2,A1B1=,∴EG2=A1B12+52=,∴EG=.(2)∵2S四边形EFGH =S矩形ABCD+.∴四边形A1B1C1D1面积最大时,矩形EFGH的面积最大.①如图5﹣1中,当G与C重合时,四边形A1B1C1D1面积最大时,矩形EFGH的面积最大.此时矩形A1B1C1D1面积=1•(﹣2)=②如图5﹣2中,当G与D重合时,四边形A1B1C1D1面积最大时,矩形EFGH的面积最大.此时矩形A1B1C1D1面积=2•1=2,∵2>﹣2,∴矩形EFGH的面积最大值=.15.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COD关于CD的对称图形为△CED.(1)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2)连接AE,若AB=6cm,BC=cm.①求sin∠EAD的值;②若点P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重合),连接OP,一动点Q从点O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线段OP匀速运动到点P,再以1.5cm/s的速度沿线段PA匀速运动到点A,到达点A后停止运动,当点Q沿上述路线运动到点A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时,求AP的长和点Q走完全程所需的时间.【考点】LO: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只要证明四边相等即可证明;(2)①设AE交CD于K.由DE∥AC,DE=OC=OA,推出==,由AB=CD=6,可得DK=2,CK=4,在Rt△ADK中,AK===3,根据sin∠DAE=计算即可解决问题;②作PF⊥AD于F.易知PF=AP•sin∠DAE=AP,因为点Q的运动时间t=+=OP+AP=OP+PF,所以当O、P、F共线时,OP+PF的值最小,此时OF是△ACD 的中位线,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OD=OB=OC=OA,∵△EDC和△ODC关于CD对称,∴DE=DO,CE=CO,∴DE=EC=CO=OD,∴四边形CODE是菱形.(2)①设AE交CD于K.∵四边形CODE是菱形,∴DE∥AC,DE=OC=OA,∴==∵AB=CD=6,∴DK=2,CK=4,在Rt△ADK中,AK===3,∴sin∠DAE==,②作PF⊥AD于F.易知PF=AP•sin∠DAE=AP,∵点Q的运动时间t=+=OP+AP=OP+PF,∴当O、P、F共线时,OP+PF的值最小,此时OF是△ACD的中位线,∴OF=CD=3.AF=AD=,PF=DK=1,∴AP==,∴当点Q沿上述路线运动到点A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时,AP的长为,点Q走完全程所需的时间为3s.。

初三数学动点问题归类及解题技巧

初三数学动点问题归类及解题技巧

初三数学动点问题归类及解题技巧初三数学学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数学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解题技巧和问题分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点之一。

以下将从初三数学动点问题的归类和解题技巧展开讨论。

一、问题归类初三数学动点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几何问题:主要涉及到点、线、面等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如点的坐标、直线的方程、圆的性质等。

2.图像问题:主要是通过图像呈现的运动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图像进行分析和解答,比如速度图、位移图、加速度图等。

3.速度问题:主要是针对运动物体的速度和位移等概念展开的问题,要求学生掌握速度的定义和相关计算方法。

4.运动方程问题:主要是要求学生建立物体运动的数学模型,并求解相关问题,如撞击问题、相遇问题等。

5.加速度问题:主要是针对物体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考察,要求学生对加速度的定义和公式进行灵活运用。

6.综合问题:综合了以上几种类型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在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以上这些类型的动点问题,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题技巧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逐渐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二、解题技巧初三数学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充分理解问题:在解题前,要先充分理解问题的意思和要求,明确问题中涉及到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

2.建立数学模型:对于涉及到物体运动的问题,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建立数学模型,明确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关参数,建立方程或不等式。

3.运用相关知识和公式:根据问题的情况,灵活运用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定义和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注意在计算过程中要完整标明单位。

4.图像分析:对于图像问题,要细致分析图像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结合数学知识对图像进行解释和分析,从图像中得出相关信息。

5.综合能力:对于综合问题,要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完成问题的解答。

专题41 几何问题(1)之动点问题【热点专题】

专题41 几何问题(1)之动点问题【热点专题】
第七部分 几何图形综合
专题41 几何问题(1)之动点问题
数学
题型精讲
题型一:圆背景下的动态探究题 【例 1】(2020•连云港)筒车是我国古代利用水力驱动的灌溉工具,唐代陈廷章在《水 轮赋)中写道:“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如图,半径为 3m 的筒车⊙O 按逆时针方向
每分钟转 圈,筒车与水面分别交于点 A、B 筒车的轴心 O 距离水面的高度 OC 长为 2.2m,筒车上均匀分布着若干个盛水筒.若以某个盛水筒 P 刚浮出水面时开始计算时 间.
PQ PQ2.在
Rt△POQ 中,PQ2=OP2+OQ2=(8﹣t)2+t2.由四边形 OPCQ 的面积 S=S△POQ+S△PCQ
可得出答案.
题型二:四边形动点探究 【例 3】(2021·山东中考真题)如图,已知正方形 ABCD,点 E 是 BC 边上一点,将 △ABE 沿直线 AE 折叠,点 B 落在 F 处,连接 BF 并延长,与∠DAF 的平分线相交 于点 H,与 AE,CD 分别相交于点 G,M,连接 HC (1)求证:AG=GH; (2)若 AB=3,BE=1,求点 D 到直线 BH 的距离; (3)当点 E 在 BC 边上(端点除外)运动时,∠BHC 的大小是否变化?为什么?
【分析】(1)如图 1 中,连接 OA.求出∠AOC 的度数,以及旋转速度即可解决问 题. (2)如图 2 中,盛水筒 P 浮出水面 3.4 秒后,此时∠AOP=3.4×5°=17°,过点 P 作 PD⊥OC 于 D,解直角三角形求出 CD 即可. (3)如图 3 中,连接 OP,解直角三角形求出∠POM,∠COM,可得∠POH 的度 数即可解决问题.
【例 2】(2020•苏州)如图,已知∠MON=90°,OT 是∠MON 的平分线,A 是射线 OM 上一点,OA=8cm.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 1cm/s 的速度沿 AO 水平向左作匀速 运动,与此同时,动点 Q 从点 O 出发,也以 1cm/s 的速度沿 ON 竖直向上作匀速运 动.连接 PQ,交 OT 于点 B.经过 O、P、Q 三点作圆,交 OT 于点 C,连接 PC、 QC.设运动时间为 t(s),其中 0<t<8. (1)求 OP+OQ 的值; (2)是否存在实数 t,使得线段 OB 的长度最大?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3)求四边形 OPCQ 的面积.

初中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附答案版(供参考)

初中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附答案版(供参考)

动点问题专题训练一、如图,已知ABC==厘米,8BC=厘米,点D为AB的中点.AB AC△中,10(1)若是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假设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通过1秒后,BPD△与CQP△是不是全等,请说明理由;②假设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全等?CQP(2)假设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动身,点P以原先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动身,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通过量长时刻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Array上相遇?P二、直线364y x =-+与坐标轴别离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动身,同时抵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线路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2)设点Q 的运动时刻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485S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极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极点M 的坐标.3、如图,在Rt ABC △中,9060ACB B ∠=∠=°,°,2BC =.点O 是A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l 从与AC 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O 作逆时针旋转,交AB 边于点D .过点C 作CE AB ∥交直线l 于点E ,设直线l 的旋转角为α.(1)①当α= 度时,四边形EDBC 是等腰梯形,现在AD 的长为 ;②当α= 度时,四边形EDBC 是直角梯形,现在AD 的长为 ; (2)当90α=°时,判定四边形EDBC 是不是为菱形,并说明理由.xAO QPBy O E CDA α lOCA(备用图)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别离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P(0,k)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1)连结P A,假设P A=PB,试判定⊙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极点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五、如图,在梯形ABCD中,3545AD BC AD DC AB B ====︒∥,,,.动点M 从B 点动身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动身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刻为t 秒. (1)求BC 的长.(2)当MN AB ∥时,求t 的值.(3)试探讨: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六、如图①,正方形 ABCD 中,点A 、B 的坐标别离为(0,10),(8,4),点C 在第一象限.动点PC在正方形 ABCD 的边上,从点A 动身沿A →B →C →D 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 以相同速度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当P 点抵达D 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刻为t 秒.(1)当P 点在边AB 上运动时,点Q 的横坐标x (长度单位)关于运动时刻t (秒)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请写出点Q 开始运动时的坐标及点P 运动速度; (2)求正方形边长及极点C 的坐标;(3)在(1)中当t 为何值时,△OPQ 的面积最大,并求现在P 点的坐标;(4)若是点P 、Q 维持原速度不变,当点P 沿A →B →C →D 匀速运动时,OP 与PQ 可否相等,假设能,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 的值;假设不能,请说明理由.7、数学课上,张教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90AEF ∠=,且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行线CF 于点F ,求证:AE =EF .通过试探,小明展现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那么AM =EC ,易证AME ECF △≌△,因此AE EF =.在此基础上,同窗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若是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成“点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以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若是正确,写出证明进程;若是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以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若是正确,写出证明进程;若是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八、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OAB ,其中9024AOB OA OB ∠===°,,.如图,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折叠该纸片,折痕与边OB 交于点C ,与边AB 交于点D .(Ⅰ)假设折叠后使点B 与点A 重合,求点C 的坐标;ADFC GE B图1ADF C GE B 图2 ADFGB图3(Ⅱ)假设折叠后点B 落在边OA 上的点为B ',设OB x '=,OC y =,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确信y 的取值范围;(Ⅲ)假设折叠后点B 落在边OA 上的点为B ',且使B D OB '∥,求现在点C 的坐标.1.解:(1)①∵1t =秒,∴313BP CQ ==⨯=厘米,∵10AB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5BD =厘米.又∵8PC BC BP BC =-=,厘米, ∴835PC =-=厘米,∴PC BD =. 又∵AB AC =, ∴B C ∠=∠,∴BPD CQP △≌△. ············································································· (4分) ②∵P Q v v ≠, ∴BP CQ ≠,又∵BPD CQP △≌△,B C ∠=∠,那么45BP PC CQ BD ====,, ∴点P ,点Q 运动的时刻433BP t ==秒, ∴515443Q CQ v t ===厘米/秒. ·································································· (7分) (2)设通过x 秒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1532104x x =+⨯, 解得803x =秒. ∴点P 共运动了803803⨯=厘米.∵8022824=⨯+,∴点P 、点Q 在AB 边上相遇, ∴通过803秒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边AB 上相遇. ········································· (12分) 2.解(1)A (8,0)B (0,6) ·············· 1分 (2)86OA OB ==, 10AB ∴=点Q 由O 到A 的时刻是881=(秒) ∴点P 的速度是61028+=(单位/秒) ·· 1分 当P 在线段OB 上运动(或03t ≤≤)时,2OQ t OP t ==,2S t = ········································································································· 1分当P 在线段BA 上运动(或38t <≤)时,6102162OQ t AP t t ==+-=-,, 如图,作PD OA ⊥于点D ,由PD AP BO AB =,得4865tPD -=, ····························· 1分 21324255S OQ PD t t ∴=⨯=-+ ······································································ 1分(自变量取值范围写对给1分,不然不给分.)(3)82455P ⎛⎫ ⎪⎝⎭, ···························································································· 1分12382412241224555555I M M 2⎛⎫⎛⎫⎛⎫-- ⎪ ⎪ ⎪⎝⎭⎝⎭⎝⎭,,,,, ···················································· 3分3.解:(1)⊙P 与x 轴相切.∵直线y =-2x -8与x 轴交于A (4,0),与y 轴交于B (0,-8), ∴OA =4,OB =8. 由题意,OP =-k , ∴PB =P A =8+k .在Rt △AOP 中,k 2+42=(8+k )2, ∴k =-3,∴OP 等于⊙P 的半径, ∴⊙P 与x 轴相切.(2)设⊙P 与直线l 交于C ,D 两点,连结PC ,PD 当圆心P在线段OB 上时,作PE ⊥CD 于E .∵△PCD 为正三角形,∴DE =12CD =32,PD =3, ∴PE 33. ∵∠AOB =∠PEB =90°, ∠ABO =∠PBE , ∴△AOB ∽△PEB ,∴332,45AO PE AB PB PB =即, ∴315PB =∴3158PO BO PB =-= ∴3158)P -, ∴3158k =. 当圆心P 在线段OB 延长线上时,同理可得P (0,315-8), ∴k =315-8,∴当k=315-8或k=-315-8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极点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4.5.解:(1)1,85;(2)作QF ⊥AC 于点F ,如图3, AQ = CP = t ,∴3AP t =-. 由△AQF ∽△ABC,4BC =, 得45QF t =.∴45QF t =. ∴14(3)25S t t =-⋅, 即22655S t t =-+.(3)能.①当DE ∥QB 时,如图4.∵DE ⊥PQ ,∴PQ ⊥QB ,四边形QBED 是直角梯形. 现在∠AQP =90°. 由△APQ ∽△ABC ,得AQ AP AC AB=, 即335t t -=. 解得98t =. ②如图5,当PQ ∥BC 时,DE ⊥BC ,四边形QBED 是直角梯形.现在∠APQ =90°. 由△AQP ∽△ABC ,得AQ APAB AC=, 即353t t -=. 解得158t =.(4)52t =或4514t =. ①点P 由C 向A 运动,DE 通过点C .连接QC ,作QG ⊥BC 于点G ,如图6.PC t =,222QC QG CG =+2234[(5)][4(5)]55t t =-+--.由22PC QC =,得22234[(5)][4(5)]55t t t =-+--,解得52t =.②点P 由A 向C 运动,DE 通过点C ,如图7. 22234(6)[(5)][4(5)]55t t t -=-+--,4514t =】6.解(1)①30,1;②60,1.5;(2)当∠α=900时,四边形EDBC 是菱形. ∵∠α=∠ACB=900,∴BC //ED .∵CE //AB , ∴四边形EDBC 是平行四边形. ……………………6分 在Rt △ABC 中,∠ACB =900,∠B =600,BC =2,∴∠A =300.∴AB =4,AC ∴AO =12AC ……………………8分P图4图5在Rt △AOD 中,∠A =300,∴AD =2. ∴BD =2. ∴BD =BC .又∵四边形EDBC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EDBC 是菱形 ……………………10分7.解:(1)如图①,过A 、D 别离作AK BC ⊥于K ,DH BC ⊥于H ,那么四边形ADHK 是矩形∴3KH AD ==. ················································································ 1分 在Rt ABK △中,sin 4542AK AB =︒==.2cos 454242BK AB =︒== ·························································· 2分 在Rt CDH △中,由勾股定理得,3HC ==∴43310BC BK KH HC =++=++= ················································· 3分(2)如图②,过D 作DG AB ∥交BC 于G 点,那么四边形ADGB 是平行四边形∵MN AB ∥ ∴MN DG ∥ ∴3BG AD == ∴1037GC =-= ············································································· 4分 由题意知,当M 、N 运动到t 秒时,102CN t CM t ==-,. ∵DG MN ∥∴NMC DGC =∠∠ 又C C =∠∠∴MNC GDC △∽△∴CN CMCD CG = ··················································································· 5分 即10257t t -= 解得,5017t = ···················································································· 6分(3)分三种情形讨论:①当NC MC =时,如图③,即102t t =- ∴103t =·························································································· 7分 (图①) A D C B K H (图②) A D C B G MNADNAD N②当MN NC =时,如图④,过N 作NE MC ⊥于E 解法一: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得()11102522EC MC t t ==-=- 在Rt CEN △中,5cos EC tc NC t -==又在Rt DHC △中,3cos 5CH c CD ==∴535t t -=解得258t = ······················································································· 8分解法二:∵90C C DHC NEC =∠=∠=︒∠∠, ∴NEC DHC △∽△∴NC ECDC HC =即553t t -= ∴258t = ·························································································· 8分③当MN MC =时,如图⑤,过M 作MF CN ⊥于F 点.1122FC NC t ==解法一:(方式同②中解法一)132cos 1025tFC C MC t ===-解得6017t =解法二:∵90C C MFC DHC =∠=∠=︒∠∠, ∴MFC DHC △∽△ ∴FC MCHC DC = 即1102235tt -= ∴6017t =综上所述,当103t =、258t =或6017t =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 ··············· 9分(图⑤)A DCBH N MF8.解(1)如图1,过点E 作EG BC ⊥于点G . ··················· 1分∵E 为AB 的中点,∴122BE AB ==.在Rt EBG △中,60B =︒∠,∴30BEG =︒∠. ··········· 2分∴112BG BE EG ====, 即点E 到BC····································· 3分(2)①当点N 在线段AD 上运动时,PMN △的形状不发生改变. ∵PM EF EG EF ⊥⊥,,∴PM EG ∥. ∵EF BC ∥,∴EP GM =,PM EG ==同理4MN AB ==. ················································································· 4分 如图2,过点P 作PH MN ⊥于H ,∵MN AB ∥, ∴6030NMC B PMH ==︒=︒∠∠,∠.∴122PH PM == ∴3cos302MH PM =︒=.则35422NH MN MH =-=-=.在Rt PNH △中,PN === ∴PMN △的周长=4PM PN MN ++=. ······································ 6分 ②当点N 在线段DC 上运动时,PMN △的形状发生改变,但MNC △恒为等边三角形. 当PM PN =时,如图3,作PR MN ⊥于R ,那么MR NR =.类似①,32MR =. ∴23MN MR ==.··················································································· 7分 ∵MNC △是等边三角形,∴3MC MN ==.现在,6132x EP GM BC BG MC ===--=--=. ··································· 8分当MP MN=时,如图4,这时MC MN MP ===现在,615x EP GM ===-=当NP NM =时,如图5,30NPM PMN ==︒∠∠.图3A D E BFCPN M图4A D EBF CP MN 图5A D EBF (P ) CMN GGRG图1A D E BF CG图2A D EBF CPNMG H则120PMN =︒∠,又60MNC =︒∠, ∴180PNM MNC +=︒∠∠.因此点P 与F 重合,PMC △为直角三角形. ∴tan301MC PM =︒=.现在,6114x EP GM ===--=.综上所述,当2x =或4或(5-时,PMN △为等腰三角形. ···················· 10分 9解:(1)Q (1,0) ····················································································· 1分 点P 运动速度每秒钟1个单位长度. ································································ 2分 (2) 过点B 作BF ⊥y 轴于点F ,BE ⊥x 轴于点E ,那么BF =8,4OF BE ==. ∴1046AF =-=.在Rt △AFB中,10AB == 3分 过点C 作CG ⊥x 轴于点G ,与FB 的延长线交于点H . ∵90,ABC AB BC ∠=︒= ∴△ABF ≌△BCH . ∴6,8BH AF CH BF ====. ∴8614,8412OG FH CG ==+==+=.∴所求C 点的坐标为(14,12). 4分 (3) 过点P 作PM ⊥y 轴于点M ,PN ⊥x 轴于点N , 则△APM ∽△ABF . ∴AP AM MP AB AF BF ==. 1068t AM MP∴==. ∴3455AM t PM t ==,. ∴3410,55PN OM t ON PM t ==-==.设△OPQ 的面积为S (平方单位)∴213473(10)(1)5251010S t t t t =⨯-+=+-(0≤t ≤10) ················································ 5分说明:未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不扣分.∵310a =-<0 ∴当474710362()10t =-=⨯-时, △OPQ 的面积最大. ························· 6分 现在P 的坐标为(9415,5310) . ····································································· 7分 (4) 当 53t =或29513t =时, OP 与PQ 相等. ················································ 9分10.解:(1)正确. ················································ (1分) 证明:在AB 上取一点M ,使AM EC =,连接ME . (2分) BM BE ∴=.45BME ∴∠=°,135AME ∴∠=°. CF 是外角平分线, 45DCF ∴∠=°, 135ECF ∴∠=°. AME ECF ∴∠=∠.A DF CGEBM90AEB BAE ∠+∠=°,90AEB CEF ∠+∠=°, ∴BAE CEF ∠=∠.AME BCF ∴△≌△(ASA ). ··································································· (5分) AE EF ∴=. ························································································· (6分) (2)正确. ····················································· (7分)证明:在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N . 使AN CE =,连接NE . ·································· (8分) BN BE ∴=. 45N PCE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 BE ∴∥.DAE BEA ∴∠=∠.NAE CEF ∴∠=∠.ANE ECF ∴△≌△(ASA ). ·································································· (10分) AE EF ∴=. (11分)11.解(Ⅰ)如图①,折叠后点B 与点A 重合, 则ACD BCD △≌△.设点C 的坐标为()()00m m >,. 则4BC OB OC m =-=-. 于是4AC BC m ==-.在Rt AOC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AC OC OA =+, 即()22242m m -=+,解得32m =. ∴点C 的坐标为302⎛⎫⎪⎝⎭,. ·················································································· 4分(Ⅱ)如图②,折叠后点B 落在OA 边上的点为B ', 则B CD BCD '△≌△. 由题设OB x OC y '==,, 则4B C BC OB OC y '==-=-,在Rt B OC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B C OC OB ''=+.()2224y y x ∴-=+,即2128y x =-+ ···························································································· 6分 由点B '在边OA 上,有02x ≤≤,∴ 解析式2128y x =-+()02x ≤≤为所求.∴ 当02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A D F GB Ny ∴的取值范围为322y ≤≤. ····································································· 7分 (Ⅲ)如图③,折叠后点B 落在OA 边上的点为B '',且B D OB ''∥. 则OCB CB D ''''∠=∠. 又CBD CB D OCB CBD ''''∠=∠∴∠=∠,,有CB BA ''∥. Rt Rt COB BOA ''∴△∽△. 有OB OC OA OB''=,得2OC OB ''=. ·································································· 9分 在Rt B OC ''△中,设()00OB x x ''=>,那么02OC x =. 由(Ⅱ)的结论,得2001228x x =-+,解得000808x x x =-±>∴=-+,∴点C 的坐标为()016. ···································································· 10分。

中考动点问题经典题型归类总结附答案

中考动点问题经典题型归类总结附答案

专题十动点型问题考点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像)例1 (2013•兰州)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为圆心,线段BP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解:不妨设线段AB长度为1个单位,点P的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则:(1)当点P在A→B段运动时,PB=1-t,S=π(1-t)2(0≤t<1);(2)当点P在B→A段运动时,PB=t-1,S=π(t-1)2(1≤t≤2).综上,整个运动过程中,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π(t-1)2(0≤t≤2),这是一个二次函数,其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一段抛物线.结合题中各选项,只有B符合要求.故选B.1.(2013•白银)如图,⊙O的圆心在定角∠α(0°<α<180°)的角平分线上运动,且⊙O与∠α的两边相切,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关于⊙O的半径r(r>0)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1.C考点二:动态几何型题目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一)点动问题.例2 (2013•河北)如图,梯形ABCD中,AB∥DC,DE⊥AB,CF⊥AB,且AE=EF=FB=5,DE=1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C-CB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到点B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y=S△EPF,则y与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思路分析:分三段考虑,①点P在AD上运动,②点P在DC上运动,③点P在BC上运动,分别求出y与t 的函数表达式,继而可得出函数图象. 解:在Rt △ADE 中,AD=2213AE DE +=,在Rt △CFB 中,BC=2213BF CF +=,①点P 在AD 上运动:对应训练2.(2013•北京)如图,点P 是以O 为圆心,AB 为直径的半圆上的动点,AB=2.设弦AP 的长为x ,△APO 的面积为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2.A(二)线动问题例3 (2013•荆门)如右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 ,AD ∥BC ,若动直线l 垂直于BC ,且向右平移,设扫过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BP 为x ,则S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C.D.解:①当直线l经过BA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②直线l经过DC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保持不变;③直线l经过DC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小;结合选项可得,A选项的图象符合.故选A.对应训练3.(2013•永州)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垂直于对角线BD的直线l,从点B开始沿着线段BD匀速平移到D.设直线l被矩形所截线段EF的长度为y,运动时间为t,则y关于t的函数的大致图象是()A.B.C.D.3.A(三)面动问题例4 (2013•牡丹江)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其中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设穿过的时间为t,大正方形内去掉小正方形后的面积为s,那么s与t的大致图象应为()A.B.C.D.解:根据题意,设小正方形运动的速度为V,分三个阶段;①小正方形向右未完全穿入大正方形,S=2×2-Vt×1=4-Vt,②小正方形穿入大正方形但未穿出大正方形,S=2×2-1×1=3,③小正方形穿出大正方形,S=Vt×1,分析选项可得,A符合;故选A.对应训练4.(2013•衡阳)如图所示,半径为1的圆和边长为3的正方形在同一水平线上,圆沿该水平线从左向右匀速穿过正方形,设穿过时间为t,正方形除去圆部分的面积为S(阴影部分),则S与t的大致图象为()A.B.C.D.4.A究:当t为何值时,△QMN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t的值.(4)△QMN 为等腰三角形的情形有两种,需要分类讨论,避免漏解.解:(1)∵C (7,4),AB ∥CD ,∴D (0,4).∵sin ∠DAB=22, ∴∠DAB=45°,∴OA=OD=4,∴A (-4,0).设直线l 的解析式为:y=kx+b ,则有4-40b k b =⎧⎨+=⎩, 解得:k=1,b=4,∴y=x+4.∴点A 坐标为(-4,0),直线l 的解析式为:y=x+4.(2)在点P 、Q 运动的过程中:①当0<t≤1时,如答图1所示:过点C 作CF ⊥x 轴于点F ,则CF=4,BF=3,由勾股定理得BC=5.过点Q 作QE ⊥x 轴于点E ,则BE=BQ•cos ∠CBF=5t•35=3t . ∴PE=PB -BE=(14-2t )-3t=14-5t ,S=12PM•PE=12×2t×(14-5t )=-5t 2+14t ; ②当1<t≤2时,如答图2所示:过点C、Q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F,E,则CQ=5t-5,PE=AF-AP-EF=11-2t-(5t-5)=16-7t,S=12PM•PE=12×2t×(16-7t)=-7t2+16t;③当点M与点Q相遇时,DM+CQ=CD=7,即(2t-4)+(5t-5)=7,解得t=167.当2<t<167时,如答图3所示:MQ=CD-DM-CQ=7-(2t-4)-(5t-5)=16-7t,S=12PM•MQ=12×4×(16-7t)=-14t+32.(3)①当0<t≤1时,S=-5t2+14t=-5(t-75)2+495,∵a=-5<0,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t=75,∴当0<t≤1时,S随t的增大而增大,∴当t=1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9;②当1<t≤2时,S=-7t2+16t=-7(t-87)2+647,∵a=-7<0,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t=87,∴当t=87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647;③当2<t<167时,S=-14t+32∵k=-14<0,∴S随t的增大而减小.又∵当t=2时,S=4;当t=167时,S=0,∴0<S<4.综上所述,当t=87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647.(4)△QMN为等腰三角形,有两种情形:①如答图4所示,点M在线段CD上,MQ=CD-DM-CQ=7-(2t-4)-(5t-5)=16-7t,MN=DM=2t-4,由MN=MQ,得16-7t=2t-4,解得t=209;②如答图5所示,当点M运动到C点,同时当Q刚好运动至终点D,此时△QMN为等腰三角形,t=125.故当t=209或t=125时,△QMN为等腰三角形.对应训练5.(2013•长春)如图①,在▱ABCD中,AB=13,BC=50,BC边上的高为12.点P从点B出发,沿B-A-D-A 运动,沿B-A运动时的速度为每秒13个单位长度,沿A-D-A运动时的速度为每秒8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B出发沿BC方向运动,速度为每秒5个单位长度.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到达点C时,P、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连结PQ.(1)当点P沿A-D-A运动时,求AP的长(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连结AQ,在点P沿B-A-D运动过程中,当点P与点B、点A不重合时,记△A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过点Q作QR∥AB,交AD于点R,连结BR,如图②.在点P沿B-A-D运动过程中,当线段PQ 扫过的图形(阴影部分)被线段BR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时t的值.(4)设点C、D关于直线PQ的对称点分别为C′、D′,直接写出C′D′∥BC时t的值.5.解:(1)当点P沿A-D运动时,AP=8(t-1)=8t-8.当0<t<1时,如图①.作过点Q作QE⊥AB于点E.S△ABQ=12AB•QE=12BQ×12,4当0<t≤1时,如图③.∵S △BPM =S △BQM ,∴PM=QM .∵AB ∥QR ,∴∠PBM=∠QRM ,∠BPM=∠MQR ,在△BPM 和△RQM 中PBM QRMBPM MQR PM QM∠=∠⎧⎪∠=∠⎨⎪=⎩,∴△BPM ≌△RQM .∴BP=RQ ,∵RQ=AB ,∴BP=AB∴13t=13,解得:t=1当1<t≤83时,如图④.∵BR 平分阴影部分面积,∴P 与点R 重合.34∵S△ABR=S△QBR,∴S△ABR<S四边形BQPR.∴BR不能把四边形ABQP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综上所述,当t=1或83时,线段PQ扫过的图形(阴影部分)被线段BR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4)如图⑥,当P在A-D之间或D-A之间时,C′D′在BC上方且C′D′∥BC时,∴∠C′OQ=∠OQC.∵△C′OQ≌△COQ,∴∠C′OQ=∠COQ,∴∠CQO=∠COQ,∴QC=OC,∴50-5t=50-8(t-1)+13,或50-5t=8(t-1)-50+13,解得:t=7或t=95 13.当P在A-D之间或D-A之间,C′D′在BC下方且C′D′∥BC时,如图⑦.同理由菱形的性质可以得出:OD=PD,∴50-5t+13=8(t-1)-50,解得:t=121 13.∴当t=7,t=9513,t=12113时,点C、D关于直线PQ的对称点分别为C′、D′,且C′D′∥BC.中考真题演练一、选择题1.(2013•新疆)如图,Rt△ABC中,∠ACB=90°,∠ABC=60°,BC=2cm,D为BC的中点,若动点E 以1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A的方向运动,设E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0≤t<6),连接DE,当△BDE是直角三角形时,t的值为()A.2B.2.5或3.5C.3.5或4.5D.2或3.5或4.51.D2.(2013•安徽)图1所示矩形ABCD中,BC=x,CD=y,y与x满足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EF的斜边EF过C点,M为EF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当x=3时,EC<EMB.当y=9时,EC>EMC.当x增大时,EC•CF的值增大D.当y增大时,BE•DF的值不变2.D3.(2013•盘锦)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的一边BC与直角边分别是2和4的Rt△GEF的一边GF重合.正方形AB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GE向右匀速运动,当点A和点E重合时正方形停止运动.设正方形的运动时间为t秒,正方形ABCD与Rt△GEF重叠部分面积为s,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为()A.B.C.D.3.B4.(2013•龙岩)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0,2),B(0,6),动点C在直线y=x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A.2B.3C.4D.54.B5.(2013•武汉)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上两个动点,满足AE=DF.连接CF交BD于点G,连接BE交AG于点H.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是.516、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8,F是AB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保持AD=CE.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①△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四边形CDFE不可能为正方形,③DE长度的最小值为4;④四边形CDFE的面积保持不变;⑤△CDE面积的最大值为8.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②③B、①④⑤(3)若⊙P与线段QC只有一个交点,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6.解:(1)∵A(8,0),B(0,6),8.(2013•宜昌)半径为2cm的与⊙O边长为2cm的正方形ABCD在水平直线l的同侧,⊙O与l相切于点F,DC在l上.(1)过点B作的一条切线BE,E为切点.①填空:如图1,当点A在⊙O上时,∠EBA的度数是;②如图2,当E,A,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线段OA的长;(2)以正方形ABCD的边AD与OF重合的位置为初始位置,向左移动正方形(图3),至边BC与OF 重合时结束移动,M,N分别是边BC,AD与⊙O的公共点,求扇形MON的面积的范围.7.解:(1)①∵半径为2cm的与⊙O边长为2cm的正方形ABCD在水平直线l的同侧,当点A在⊙O如图,过O 点作OK ⊥MN 于K ,∴∠MON=2∠NOK ,MN=2NK ,在Rt △ONK 中,sin ∠NOK=2NK NK ON =, ∴∠NOK 随NK 的增大而增大,∴∠MON 随MN 的增大而增大,∴当MN 最大时∠MON 最大,当MN 最小时∠MON 最小,①当N ,M ,A 分别与D ,B ,O 重合时,MN 最大,MN=BD ,∠MON=∠BOD=90°,S 扇形MON 最大=π(cm 2),②当MN=DC=2时,MN 最小,∴ON=MN=OM ,∴∠NOM=60°,S 扇形MON 最小=23π(cm 2), ∴23π≤S 扇形MON ≤π. 故答案为:30°.9.(2013•重庆)已知:如图①,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12,BC=6,AD ⊥BD .以AD 为斜边在平8.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6.在Rt△ADE中,AD=6,∠EAD=30°,∴AE=AD•cos30°=33,DE=AD•sin30°=3,∴△AED的周长为:6+33+3=9+33.(2)在△AED向右平移的过程中:(I)当0≤t≤1.5时,如答图1所示,此时重叠部分为△D0NK.∵DD0=2t,∴ND0=DD0•sin30°=t,NK=ND0•tan30°=3t,∴S=S△D0NK=12ND0•NK=12t•3t=32t2;(II)当1.5<t≤4.5时,如答图2所示,此时重叠部分为四边形D0E0KN.∵AA0=2t,∴A0B=AB-AA0=12-2t,∴A0N=12A0B=6-t,NK=A0N•tan30°=33(6-t).∴S=S四边形D0E0KN=S△ADE-S△A0NK=12×3×33-12×(6-t)×33(6-t)=-36t2+23t-332;(III)当4.5<t≤6时,如答图3所示,此时重叠部分为五边形D0IJKN.∵AA 0=2t,∴A0B=AB-AA0=12-2t=D0C,∴A0N=12A0B=6-t,D0N=6-(6-t)=t,BN=A0B•cos30°=3(6-t);易知CI=BJ=A0B=D0C=12-2t,∴BI=BC-CI=2t-6,S=S梯形BND0I-S△BKJ=12[t+(2t-6)]• 3(6-t)-12•(12-2t)•33(12-2t)=-1336t2+203t-423.综上所述,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2223(0 1.5)2333-23-(1.5 4.5)62133-203-423(4.56)6t tS t t tt t t⎧≤≤⎪⎪⎪⎪=+<≤⎨⎪⎪+<≤⎪⎪⎩.(3)存在α,使△BPQ为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经探究,得△BPQ∽△B1QC,故当△BPQ为等腰三角形时,△B1QC也为等腰三角形.(I)当QB=QP时(如答图4),则QB1=QC,∴∠B1CQ=∠B1=30°,即∠BCB1=30°,∴α=30°;(II)当BQ=BP时,则B1Q=B1C,若点Q在线段B1E1的延长线上时(如答图5),∵∠B1=30°,∴∠B1CQ=∠B1QC=75°,即∠BCB1=75°,∴α=75°.10.(2013•吉林)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cm,BC=8cm.点D、E、F分别是边AB、(2)在点P 从点F 运动到点D 的过程中,某一时刻,点P 落在MQ 上,求此时BQ 的长度;(3)当点P 在线段FD 上运动时,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11.解:(1)当点P 运动到点F 时,∵F 为AC 的中点,AC=6cm ,∴AF=FC=3cm ,∵P 和Q 的运动速度都是1cm/s ,∴BQ=AF=3cm ,∴CQ=8cm -3cm=5cm ,故答案为:5.(2)设在点P 从点F 运动到点D 的过程中,点P 落在MQ 上,如图1,则t+t -3=8,t=112, BQ 的长度为112×1=112(cm );(3)∵D 、E 、F 分别是AB 、BC 、AC 的中点,∴DE=12AC=12×6=3, DF=12BC=12×8=4, ∵MQ ⊥BC ,∴∠BQM=∠C=90°,∵∠QBM=∠CBA ,∴△MBQ ∽△ABC ,∴BQ MQ BC AC=, ∴86x MQ =,MQ=34x,分为三种情况:①当3≤x<4时,重叠部分图形为平行四边形,如图2,y=PN•PD=34x(7-x)即y=-34x2+214x;②当4≤x<112时,重叠部分为矩形,如图3,y=3[(8-X)-(X-3))]即y=-6x+33;③当112≤x≤7时,重叠部分图形为矩形,如图4,y=3[(x-3)-(8-x)]即y=6x-33.213.解:(1)如图,2如图2,由(1)知:抛物线的对称轴l为x=4,因为A、B两点关于l对称,连接CB交l于点P,则AP=BP,所以AP+CP=BC的值最小∵B(6,0),C(0,2)(3)如图3,连接ME ,∵CE 是⊙M 的切线∴ME ⊥CE ,∠CEM=90°由题意,得OC=ME=2,∠ODC=∠MDE ∵在△COD 与△MED 中COA DEMODC MD EOC ME∠=∠⎧⎪∠=∠⎨⎪=⎩,∴△COD ≌△MED (AAS ),∴OD=DE ,DC=DM设OD=x 则CD=DM=OM -OD=4-x 则RT △COD 中,OD 2+OC 2=CD 2, ∴x 2+22=(4-x )2∴x=32,∴D (32,0)设直线CE 的解析式为y=kx+b ∵直线CE 过C (0,2),D (32,0)两点,则3022k b b ⎧+=⎪⎨⎪=⎩,解得:432k b ⎧=-⎪⎨⎪=⎩。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附答案版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附答案版

动点问题专题训练1、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2、直线364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485S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 的坐标.5、在Rt △ABC 中,∠C =90°,AC = 3,AB = 5.点P 从点C 出发沿CA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到达点A 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C 返回;点Q 从点A 出发沿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伴随着P 、Q 的运动,DE 保持垂直平分PQ ,且交PQ 于点D ,交折线QB -BC -CP 于点E .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Q 到达点B 时停止运动,点P 也随之停止.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t 秒(t >0).(1)当t = 2时,AP = ,点Q 到AC 的距离是 ;(2)在点P 从C 向A 运动的过程中,求△APQ 的面积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 的取值范围)(3)在点E 从B 向C 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BED 能否成为直角梯形?若能,求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当DE 经过点C 时,请直接..写出t 的值.6如图,在Rt ABC △中,9060ACB B ∠=∠=°,°,2BC =.点O 是A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l 从与AC 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O 作逆时针旋转,交AB 边于点D .过点C 作CE AB ∥交直线l 于点E ,设直线l 的旋转角为α.(1)①当α= 度时,四边形EDBC 是等腰梯形,此时AD 的长为 ; A C BQED图16OE CDAα lOCA (备用图)②当α= 度时,四边形EDBC 是直角梯形,此时AD 的长为 ; (2)当90α=°时,判断四边形EDBC 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7如图,在梯形ABCD中,3545AD BC AD DC AB B ====︒∥,,,.动点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1)求BC 的长.(2)当MN AB ∥时,求t 的值.(3)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10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C点.90AEF ∠=,且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行线CF 于点F ,求证:AE =EF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则AM =EC ,易证AME ECF △≌△,所以AE EF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1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OAB ,其中9024AOB OA OB ∠===°,,.如图,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折叠该纸片,折痕与边OB 交于点C ,与边AB 交于点D . (Ⅰ)若折叠后使点B 与点A 重合,求点C 的坐标;ADFCGB图1ADF C GB 图2ADFC GE B图3(Ⅱ)若折叠后点B 落在边OA 上的点为B ',设OB x '=,OC y =,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确定y 的取值范围;(Ⅲ)若折叠后点B 落在边OA 上的点为B ',且使B D OB '∥,求此时点C 的坐标.12如图(1),将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一点E (不与点C ,D 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MN .当12CE CD=时,求AM BN的值.类比归纳在图(1)中,若13CE CD =,则AM BN 的值等于 ;若14CE CD =,则AMBN的值等于 ;方法指导:为了求得AM BN 的值,可先求BN 、AM 的长,不妨设:AB =2图(1)ABCD EFMN若1CE CD n =(n 为整数),则AMBN的值等于 .(用含n 的式子表示) 联系拓广如图(2),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一点E (不与点C D ,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MN ,设()111AB CE m BC m CD n =>=,,则AMBN 的值等于 .(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12..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BC ,∠A =90°,AB =12,BC =21,AD=16。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几何图形动点问题分类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几何图形动点问题分类
AB= AE 2 - BE 2 =4,
12 如解图 ②,过点 B 作 BN⊥AE 于 N,则 BN= ,
5
第 3 题解图 ②
∴ y=12x(0< x≤2.5,) 5
12
{ ) ∴y=
x(0 < x ≤5) 5
.
32-4x(5 ≤x ≤8)
4.如图,四边形 ABCD 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点 E 在 AD 边上运动,且不 与点 A 和点 D 重合,连接 CE,过点 C 作 CF⊥ CE 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F,EF 交 BC 于点 G.
1 5. 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点 E,G 分别是边 AD,BC 的中点, AF=
4 AB. (1)求证: EF⊥AG; (2)若点 F,G 分别在射线 AB,BC 上同时向右、向上运动,点 G 运动速度 是点 F 运动速度的 2 倍, EF⊥AG 是否成立 (只写结果,不需说明理由 )? (3)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P 是正方形 ABCD 内一点,当 S△PAB= S△OAB 时,求 △PAB 周长的最小值.
第 3 题解图 ①
1
1
∵ S△ABE= AE·BH= AB·BE,
2
2
∴ BH= 24, 5
又 ∵ AP= 2x,
∴ y=1AP·BH= 24x(0<x≤5;)
2
5
(2)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 B=∠C=90°,
AB=DC, AD=B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 为 BC 中点,
∴ BE=EC,
∴△ ABE≌△ DCE(SAS),
5 个单位长度.以点 Q 为圆心, PQ 为半径作 ⊙Q.
(1)求证:直线 AB 是⊙Q 的切线;

中考数学压轴专题训练——动态(动点)几何问题的解题技巧(含答案)

中考数学压轴专题训练——动态(动点)几何问题的解题技巧(含答案)

点 的坐标
为 .……
一次函数的解读式
为 .
(3) 两点在直线 上, 的坐标分别是 .
, .
过点 作 ,垂足为点 .

又 , 点坐标为 .
3.(1)解方程 ,得 .
由m<n,知m=1,n=5.
∴A(1,0),B(0,5).………………………1分
∴ 解之,得
所求抛物线的解读式为 ……3分
(2)由 得 故C的坐标为(-5,0).………4分
(1)如图1,若点D、E分别在AC、BC的延长线上,通过观察和测量,猜想FH和FG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
和位置关系为_____;
(2)如图2,若将三角板△DEC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至ACE在一条直线上时,其余条件均不变,则(1)中的猜想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如图3,将图1中的△DEC绕点C顺时针旋转一个锐角,得到图3,(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直接写出结论,不用证明.
(2)如图2,若E为线段DC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1)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出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证明.
4、(1)如图1所示,在四边形 中, = , 与 相交于点 , 分别是 的中点,联结 ,分别交 、 于点 ,试判断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2)如图2,在四边形 中,若 , 分别是 的中点,联结FE并延长,分别与 的延长线交于点 ,请在图2中画图并观察,图中是否有相等的角,若有,请直接写出结论:;
(3)如图③,当∠DAB=90°,∠B与∠D互补时,线段AB、AD、A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7.设点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的中点,F是BC边上一点,线段DE和AF相交于点P,点Q在线段DE上,且AQ∥PC.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12,∴AB= 12 =2 3 ,又∵△ABE是等边三角形,∴BE=AB=2 3,即PD+ PE的最小值为2 3 .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类型3 同侧差最大值问题 【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同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 最大. 【解决思路】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PA-PB|≤AB,当A,B, P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即|PA-PB|的最大值为线段AB的长.连接AB并延 长,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点P.
2 AN
-PN=PM′-PN≤M′N=2,延长M′N交BD于点P′,连接P′M,∴
例4题图
当点P运动到P′时,即点M′、N、P′共线时,M′N=P′M′-P′N=2,
∴PM-PN的最大值为2.
例4题解图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模型二 “一点两线”型(两动点+一定点)
【问题】点P是∠AOB的内部一定点,在OA上找一点M,在OB上找一点N, 使得△PMN周长最小. 【解决思路】要使△PMN周长最小,即PM+PN+MN值最小.根据两点之 间线段最短,将三条线段转化到同一直线上即可.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例5 如图,∠AOB=30°,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动点,OP平分 ∠AOB,且OP=6,则△PMN的周长最小值为( C )
213.∴PM-PO的最大值为
13
2.
例3题解图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类型4 异侧差最大值问题 【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异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大. 【解决思路】将异侧点转化为同侧点,同类型3即可解决.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例4 (2019陕西)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8,AC与BD交于点O,N是AO的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动点综合问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动点综合问题

专题15动点综合问题【考点1】动点之全等三角形问题【例1】1.如图,CA⊥BC,垂足为C,AC=2Cm,BC=6cm,射线BM⊥BQ,垂足为B,动点P从C点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射线CQ运动,点N为射线BM上一动点,满足PN=AB,随着P点运动而运动,当点P运动_______秒时,△BCA与点P、N、B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2个全等三角形不重合)【变式1-1】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OB、OC上的动点(1)如果动点E 、F 满足BE =OF (如图),且AE ⊥BF 时,问点E 在什么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果动点E 、F 满足BE =CF (如图),写出所有以点E 或F 为顶点的全等三角形(不得添加辅助线).【变式1-2】如图①,将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EDF ,其中AB =8cm ,BC =6cm ,AC =10cm .现将△ABC 和△EDF 按如图②的方式摆放(点A 与点D 、点B 与点E 分别重合).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C 以2cm /s 的速度向点C 匀速移动;同时,动点Q 从点E 出发,沿射线ED 以acm /s (0<a <3)的速度匀速移动,连接PQ 、CQ 、FQ ,设移动时间为ts (0≤t ≤5).(1)当t =2时,S △AQF =3S △BQC ,则a =;(2)当以P 、C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QC 全等时,求a 的值;(3)如图③,在动点P 、Q 出发的同时,△ABC 也以3cm /s 的速度沿射线ED 匀速移动,当以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FQ 全等时,求a 与t 的值.【考点2】动点之直角三角形问题【例2】如图,在四边形纸片ABCD 中,//AB CD ,60A ∠=︒,30B ∠=︒,2CD =,4BC =,点E 是AB 边上的动点,点F 是折线A D C --上的动点,将纸片ABCD 沿直线EF 折叠,使点A 的对应点A '落在AB 边上,连接A C ',若A BC ' 是直角三角形,则AE 的长为________.【变式2-1】(2019·辽宁中考模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4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4,0)和点D(﹣1,0),与y 轴交于点C ,过点C 作BC 平行于x 轴交抛物线于点B ,连接AC(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点M 从点O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运动;点N 从点B 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动,过点N 作NQ 垂直于BC 交AC 于点Q ,连结MQ.①求△AQM 的面积S 与运动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当t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并求出S 的最大值;②是否存在点M ,使得△AQM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变式2-2】如图,在矩形OAHC 中,8,12OC OA ==,B 为CH 中点,连接AB .动点M 从点O 出发沿OA 边向点A 运动,动点N 从点A 出发沿AB 边向点B 运动,两个动点同时出发,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连接,,CM CN MN ,设运动时间为t (秒)(010)t <<.则t =_____时,CMN ∆为直角三角形【考点3】动点之等腰三角形问题【例3】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是弦,10cm AB =,6cm BC =.若点P 是直径AB 上一动点,当PBC 是等腰三角形时,AP =__________cm .【变式3-1】如图①,已知正方形ABCD 边长为2,点P 是AD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A 关于直线BP 的对称点是点Q ,连结PQ 、DQ 、CQ 、BQ .设AP=x.(1)当1x =时,求BP 长;(2)如图②,若PQ 的延长线交CD 边于E ,并且90CQD ∠=o ,求证:CEQ ∆为等腰三角形;(3)若点P 是射线AD 上的一个动点,则当CDQ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x 的值.【变式3-2】(2019·河南中考模拟)如图,抛物线y=ax 2+bx+3交y 轴于点A ,交x 轴于点B (-3,0)和点C (1,0),顶点为点M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点E 为x 轴上一动点,若△AME 的周长最小,请求出点E 的坐标;(3)点F 为直线AB 上一个动点,点P 为抛物线上一个动点,若△BF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变式3-3】(2019·广西中考真题)已知抛物线2y mx =和直线y x b =-+都经过点()2,4M -,点O 为坐标原点,点P 为抛物线上的动点,直线y x b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1)求m b 、的值;(2)当PAM ∆是以AM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3)满足(2)的条件时,求sin BOP ∠的值.【考点4】动点之相似三角形问题【例4】如图,AD∥BC,∠ABC=90°,AB=8,AD=3,BC=4,点P为AB边上一动点,若△PAD与△PBC 是相似三角形,求AP的长.【变式4-1】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点A,C的坐标分别为A(﹣3,0),C(1,0),BC=3 4AC(1)求过点A,B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在x轴上找一点D,连接DB,使得△ADB与△ABC相似(不包括全等),并求点D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如P,Q分别是AB和AD上的动点,连接PQ,设AP=DQ=m,问是否存在这样的m,使得△APQ与△ADB相似?如存在,请求出m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4-2】如图,正方形ABCD,点P为射线DC上的一个动点,点Q为AB的中点,连接PQ,DQ,过点P作PE⊥DQ于点E.(1)请找出图中一对相似三角形,并证明;(2)若AB=4,以点P,E,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DQ相似,试求出DP的长.【考点5】动点之平行四边形问题(含特殊四边形)【例5】如图,抛物线23y ax bx =++与x 轴交于(3,0),(1,0)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且满足2PAO PCO S S ∆∆=,求出P 点的坐标;(3)连接BC ,点E 是x 轴一动点,点F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若以B 、C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请直接写出点F 的坐标.备用图【变式5-1】(2019·江西中考真题)在图1,2,3中,已知,,点为线段上的动点,连接,以为边向上作菱形,且.(1)如图1,当点与点重合时,________°;(2)如图2,连接.①填空:_________(填“>”,“<”,“=”);②求证:点在的平分线上;(3)如图3,连接,,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当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的值.【变式5-2】(2019·湖南中考真题)如图,二次函数213y x bx c =-++的图象过原点,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8,0(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在x轴上方作x轴的平行线1y m=,交二次函数图象于A、B两点,过A、B两点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点C.当矩形ABCD为正方形时,求m的值;(3)在(2)的条件下,动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以相同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线段AD匀速运动,到达点D时立即原速返回,当动点Q返回到点A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t>).过点P向x轴作垂线,交抛物线于点E,交直线AC于点F,问:以A、E、F、Q四点为顶点构成的四边形能否是平行四边形.若能,请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变式5-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的顶点O是坐标原点,点A坐标为()1,3,A、B两点关于直线y x=对称,反比例函数()0ky xx=>图象经过点A,点P是直线y x=上一动点.(1)B点的坐标为______;(2)若点C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点C,使得以A、B、C、P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C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Q 是线段OP 上一点(O 不与O 、P 重合),当四边形AOBP 为菱形时,过点Q 分别作直线OA 和直线AP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当QE QF QB ++的值最小时,求出Q 点坐标.【考点6】动点之线段面积问题【例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如图放置,将此平行四边形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平行四边形.抛物线经过点A 、C 、A′三点.(1)求A 、A′、C 三点的坐标;(2)求平行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3)点M 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问点M 在何处时,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并写出此时M 的坐标.【变式6-1】(1)发现:如图1,点A 为线段BC 外一动点,且BC =α,AB b =(0)a b >>,当点A 位于时,线段AC 的长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2)应用:如图2,点A 为线段BC 外一动点,4BC =,2AC =,以AB 为边作等边ABD ∆,连接CD ,求线段CD 的最大值;(3)拓展:如图3,线段3AB =,点P 为线段AB 外一动点,且2AP =,PM PB =,90BPM ∠=︒,求线段AM 长的最大值及此时PBM ∆的面积.【变式6-2】如图,矩形ABCD 中,3,4AD AB ==,点P 是对角线AC 上一动点(不与A C 、重合),连接PB ,过点P 作PE PB ⊥,交射线DC 于点E ,以线段,PE PB 为邻边作矩形BPEF ,过点P 作GH CD ⊥。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解析---几何动点问题分类专题汇总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解析---几何动点问题分类专题汇总
∴ .∴点P的坐标为 .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 或 .】
3、动点几何型—二次相似问题
例4.如图,在 中, , 是斜边 上的中线, , ,点 是 延长线上的一动点,过点 作 ,交 延长线于点 ,设 .
(1)求 关于 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
(2)联结 ,当 平分 时,求 的长;
(3)过点 作 交 于 ,当 和 相似时,求 的值.
注:求斜线上的点坐标方法可以采用代数方法(两点间距离公式),还可以用几何方法构造相似三角形或是三角比来求解.
2.本专项的后半部分为二次函数中动点相似三角形之几何.
题型分为A-A和两次相似两大类:
A-A:确定一组相等的角,讨论分析另一组角,可以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或者锐角三角比;
两次相似:借助第一次证明的相似三角形相等的角,结合已知条件证明第二次相似.

, , .
在 中, ,
在 中,

易证 , .
进而可得 ,整理,得 ………(1)
在 中,依据勾股定理可得
………(2)
整理(2),并将(1)代入(2),可得
.解得 (不合题意,舍去)
.即 .
(2)当 时,如图.
.
过点 作 ,垂足为 .

.
在 中, ,
在 中, ,
在 中, .∴ .
(3)分两种情况讨论:
例2.如图,已知在 中, , ,经过这个三角形重心的直线 ,分别交边AB、AC于点D和点E,P是线段DE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分别作 , , ,垂足分别为点M、F、G,设 ,四边形AFPG的面积为y.
(1)求PM的长;
(2)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联结MF、MG,当 与 相似时,求BM的长.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动点型问题(含详细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动点型问题(含详细参考答案)

专题十动点型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

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三、中考考点精讲考点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像)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例1(2013•兰州)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为圆心,线段BP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思路分析:分析动点P的运动过程,采用定量分析手段,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可以得出结论.解:不妨设线段AB长度为1个单位,点P的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则:(1)当点P在A→B段运动时,PB=1-t,S=π(1-t)2(0≤t<1);(2)当点P在B→A段运动时,PB=t-1,S=π(t-1)2(1≤t≤2).综上,整个运动过程中,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π(t-1)2(0≤t≤2),这是一个二次函数,其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一段抛物线.结合题中各选项,只有B符合要求.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动点问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解题过程中求出了函数关系式,这是定量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本题,如果仅仅用定性分析方法则难以作出正确选择.对应训练1.(2013•白银)如图,⊙O的圆心在定角∠α(0°<α<180°)的角平分线上运动,且⊙O.与∠α 的两边相切,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S 关于⊙O 的半径 r (r >0)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 是( )A .B .C .D . 1.C考点二:动态几何型题目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 . 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 . 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 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 位置。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几何图形的动态问题精编(含解析)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几何图形的动态问题精编(含解析)

几何图形的动向问题精编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 AB=cm, BC=2cm ,∠ ABC=45°,点P 从点 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折线BC→CD→DA运动,抵达点 A 为止,设运动时间为t(s),△ ABP的面积为S(cm2),则S 与t 的大致图象是()A. B. C. D.【答案】 A【分析】:分三种状况议论:①当 0≤t ≤2时,过 A 作 AE⊥ BC 于 E.∵∠ B=45°,∴△ 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E=1,∴S= BP×AE=×t×1= t;②当 2< t ≤时, S==×2×1=1 ;③当< t ≤时, S= AP×AE=×(-t )×1=(-t).故答案为: A .【剖析】依据题意分三种状况议论:①当0≤t≤2时,过A作AE⊥BC于E;②当2<t≤ 2 +时;③当2 +< t ≤ 4 +时,分别求出S 与 t 的函数分析式,再依据各选项作出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2.如图,边长为 a 的菱形 ABCD 中 ,∠ DAB=60°,E 是异于 A 、D 两点的动点 ,F 是 CD 上的动点 ,知足 AE+CF=a, △ BEF 的周长最小值是 ( )A. B. C. D.【答案】 B【分析】:连结 BD∵四边形 ABCD 是菱形,∴AB=AD ,∵∠DAB=60°,∴△ ABD 是等边三角形,∴AB=DB ,∠ BDF=60°∴∠ A= ∠ BDF又∵ AE+CF=a ,∴AE=DF ,在△ ABE 和△ DBF 中,∴△ ABE ≌△ DBF (SAS),∴BE=BF ,∠ ABE= ∠DBF ,∴∠ EBF= ∠ ABD=60°,∴△ BEF 是等边三角形.∵ E 是异于 A、 D 两点的动点 ,F 是 CD 上的动点 ,要使△ BEF 的周长最小,就是要使它的边长最短∴当 BE⊥AD 时, BE 最短在 Rt△ ABE 中, BE==∴△ BEF 的周长为【剖析】依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菱形的性质,证明∠A= ∠ BDF , AE=DF , AB=AD ,便可证明△ ABE ≌△ DBF ,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BE=BF ,∠ ABE= ∠ DBF ,再证明△ BEF 是等边三角形,而后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出当BE⊥ AD 时, BE 最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E 的长,即可求出△BEF 的周长。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动点专题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例1(2000年·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 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2)设P H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如果△PG H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例2(2006年·山东)如图2,在△ABC 中,AB=AC =1,点D,E在直线B C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 AC=30°,∠DA 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如果∠B AC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AEDCB 图2H M NG PO A B 图1 x yC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例4(2004年·上海)如图,在△A BC中,∠BAC =90°,AB=AC =22,⊙A 的半径为1.若点O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BO=x ,△AOC 的面积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 与⊙A相切时, △AO C的面积.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1.(09年徐汇区)如图,ABC ∆中,10==AC AB ,12=BC ,点D 在边BC 上,且4=BD ,以点D 为顶点作B EDF ∠=∠,分别交边AB 于点E ,交射线CA 于点F . (1)当6=AE 时,求AF 的长;(2)当以点C 为圆心CF 长为半径的⊙C 和以点A 为圆心AE 长为半径的⊙A 相切时,求BE 的长; (3)当以边AC 为直径的⊙O 与线段DE 相切时,求BE的长.AB C O 图8HAB CDEOlA ′(二)线动问题2,在矩形A BCD 中,AB =3,点O 在对角线A C上,直线l过点O ,且与AC 垂直交AD于点E .(1)若直线l 过点B,把△ABE 沿直线l 翻折,点A 与矩形A BCD的对称中心A '重合,求BC 的长; (2)若直线l 与AB 相交于点F,且AO=41AC,设AD 的长为x ,五边形BCDEF 的面积为S.①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x 的取值范围;②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x ,以A 为圆心,以-x 43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l 相切,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三)面动问题3.如图,在ABC ∆中,6,5===BC AC AB ,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两个动点(D 不与A 、B 重合),且保持BC DE ∥,以DE 为边,在点A 的异侧作正方形DEFG .(1)试求ABC ∆的面积;(2)当边FG 与BC 重合时,求正方形DEFG 的边长; (3)设x AD =,ABC ∆与正方形DEFG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4)当BDG ∆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AD 的长.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常见方法有:C一、 特殊探路,一般推证例2:(2004年广州市中考题第11题)如图,⊙O 1和⊙O2内切于A,⊙O1的半径为3,⊙O2的半径为2,点P为⊙O1上的任一点(与点A 不重合),直线PA 交⊙O2于点C,PB 切⊙O2于点B ,则PCBP的值为(A)2 (B)3 (C)23(D)26二、 动手实践,操作确认例4(2003年广州市中考试题)在⊙O中,C 为弧AB 的中点,D 为弧A C上任一点(与A 、C 不重合),则(A)A C+CB=AD+DB (B) A C+C B<AD+DB(C) AC+CB >A D+D B (D) AC+C B与AD+DB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例5:如图,过两同心圆的小圆上任一点C 分别作小圆的直径CA 和非直径的弦CD ,延长CA 和C D与大圆分别交于点B 、E,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AB DE = (B )AB DE >(C)AB DE <(D )AB DE ,的大小不确定三、 建立联系,计算说明例6: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 上,且DM=1,N为对角线A C上任意一点,则DN +MN 的最小值为 .BMND CBA以圆为载体的动点问题中,AC=5,BC=12,∠ACB=90°,P是AB边上的动点(与点A、B不重例1.在Rt ABC合),Q是BC边上的动点(与点B、C不重合),当PQ与AC不平行时,△CPQ可能为直角三角形吗?若有可能,请求出线段CQ的长的取值范围;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几何图形动点问题分类类型一 圆的动点问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x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34A 、B 两点,点P 、Q 同时从点A 出发,运动时间为t 秒.其中点P 沿射线AB 运动,速度为每秒4个单位长度,点Q 沿射线AO 运动,速度为每秒5个单位长度.以点Q 为圆心,PQ 为半径作⊙Q .(1)求证:直线AB 是⊙Q 的切线;(2)过点A 左侧x 轴上的任意一点C (m ,0),作直线AB 的垂线CM ,垂足为点M ,若CM 与⊙Q 相切于点D ,求m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不需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C ,直线AB 、CM 、y 轴与⊙Q 同时相切,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此时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1题图(1)证明:如解图,连接QP ,∵y =-x +3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34∴A (4,0),B (0,3),∴OA =4,OB =3,AB =22OB OA =5,∵AQ =5t ,AP =4t ,在△APQ 与△AOB 中,==t ,==t ,AQ AB 5t 5AP AO 4t 4∴=,AQ AB AP AO 又∵∠PAQ =∠OAB ,∴△APQ ∽△AOB ,∴∠APQ =∠AOB =90°,又∵PQ 为⊙Q 的半径,∴AB 为⊙Q的切线;第1题解图①(2)解:①当直线CM 在⊙Q 的左侧与⊙Q 相切时,如解图①,连接DQ ,∵AP ⊥QP ,AP =4t ,AQ =5t ,∴PQ =3t ,∴易得四边形DQPM 为正方形,∴MP =DQ =QP =3t ,∴cos ∠BAO ===,MA AC PA QA 45又∵MA =MP +PA =3t +4t =7t ,AC =AO -CO =4-m ,∴=,∴m ==-t +4;7t 4-m 4516-35t 4354②当直线CM 在⊙Q 的右侧与⊙O 相切时,如解图②,连接DQ ,PQ ,由①易得MA =PA -PM =4t -3t =t ,第1题解图②AC =4-m ,∴=,t 4-m 45∴m =-t +4;54综上所述,m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为m =-t +4或m =-t +4;35454(3)解:存在,点C 的坐标为(-,0)或(,0)或(-,0)或(,0).3827827232【解法提示】①如解图③,当⊙Q 在y 轴的右侧与y 轴相切,∴OQ =QP =3t ,∴OA =OQ +QA =3t +5t =8t =4,∴t =,12第1题解图③则m =-t +4=-,35438∴C 1(-,0);38m =-t +4=,54278∴C 2(,0);278②如解图④,当⊙Q 在y 轴的左侧与y 轴相切,OA =AQ -OQ =5t -3t =2t =4,∴t =2,第1题解图④则m =-t +4=-,354272∴C 3(-,0);272m =-t +4=,5432∴C 4(,0).32综上所述,点C 的坐标为(-,0)或(,0)或(-,0)或(,0).3827827232类型二 特殊四边形的动点问题2.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AB =8,∠BAD =60°.点E 从点A 出发,沿A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 运动.当点E 不与点A 重合时,过点E 作EF ⊥AD 于点F ,作EG ∥AD 交AC 于点G ,过点G 作GH ⊥AD 交AD (或AD 的延长线)于点H ,得到矩形EFHG .设点E 运动的时间为t 秒.(1)求线段EF 的长(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求点H 与点D 重合时t 的值;(3)设矩形EFHG 与菱形ABCD 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S 平方单位,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第2题图解:(1)由题意可知AE =2t ,0≤t ≤4,∵EF ⊥AD ,∠BAD =60°,∴sin ∠BAD ==,EF AE 32∴EF =AE =t ;323(2)如解图①,∵点H 与点D 重合,菱形ABCD 中,∠DAC =∠BA =1230°,AD =AB =8,∴在Rt △ADG 中,DG =AD ·tan30°=8×=,33833∴在矩形FEGD 中,EF =DG =,833由(1)知EF ==t ,8333∴t =;83第2题解图①(3)①当0<t ≤时,点H 在AD 上,83∵AE =2t ,∠BAD =60°,∠DAC =30°,∴EF =t ,AH =HG =EF =3t ,AF =t ,333∴FH =AH -AF =2t ,∴S =EF ·FH =t ·2t =2t 2;33②如解图②,当<t ≤4时,点H 在AD 的延长线上,83设GH 与CD 交于点M ,由(2)知∠DAC =30°,∴在菱形ABCD 中,∠BAC =30°,∵EG ∥AD ,∴∠AGE =∠DAC =30°,∴∠BAC =∠AGE ,∴AE =EG ,∵AE =2t ,EF =t ,∠BAD =60°,3∴在Rt △AFE 中,AF =AE ·cos60°=2t ×=t ,12∴DF =8-t ,∵AE =EG =FH =2t ,∴DH =2t -(8-t )=3t -8,∵AB ∥CD ,∴∠HDM =∠BAD =60°,∴在Rt △DHM 中,HM =DH ·tan60°=(3t -8),3则DH =3t -8,HM =(3t -8),3第2题解图②∴S =S 矩形HGEF -S △DHM =EF ·FH -DH ·HM =2t 2-(3t -8)·(3t -8)123123=2t 2-(9t 2-48t +64)332=2t 2-t 2+24t -32393233=-t 2+24t -32,53233∴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S=⎧<≤⎪⎪⎨⎪+-<≤⎪⎩2280)383(4).3t t t3.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在BC 边上,动点P 以2厘米/秒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AED 的边按照A →E →D →A 的顺序运动一周.设点P 从点A 出发经x (x >0)秒后,△ABP 的面积是y .(1)若AB =8厘米,BE =6厘米,当点P 在线段AE 上时,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2)已知点E 是BC 的中点,当点P 在线段ED 上时,y =x ;当点P 在线125段AD 上时,y =32-4x .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第3题图解:(1)∵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E =90°,又∵AB =8,BE =6,∴AE =22BE AB +=2268+=10,如解图①,过点B 作BH ⊥AE 于点H ,第3题解图①∵S △ABE =AE ·BH =AB ·BE ,1212∴BH =,245又∵AP =2x ,∴y =AP ·BH =x (0<x ≤5);12245(2) ∵四边形ABCD 是矩形,∴∠B =∠C =90°,AB =DC , AD =BC ,∵E 为BC 中点,∴BE =EC ,∴△ABE ≌△DCE (SAS),∴AE =DE ,∵y =x (P 在ED 上), y =32-4x (P 在AD 上),125当点P 运动至点D 时,可联立得,,{y =125x y =32-4x )解得x =5,∴AE +ED =2x =10,∴AE =ED =5,当点P 运动一周回到点A 时,y =0,∴y =32-4x =0, 解得x =8,∴AE +DE +AD =16,∴AD =BC =6,∴BE =3,在Rt △ABE 中,AB =22-BE AE =4,如解图②,过点B 作BN ⊥AE 于N ,则BN =,125第3题解图②∴y =x (0<x ≤2.5),125∴y =.{125x (0<x ≤5)32-4x (5≤x ≤8))4.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E 在AD 边上运动,且不与点A 和点D 重合,连接CE ,过点C 作CF ⊥CE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 ,EF 交BC 于点G .(1)求证:△CDE ≌△CBF ;(2)当DE = 时,求CG 的长;12(3)连接AG ,在点E 运动过程中,四边形CEAG 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此时DE 的长;若不能,说明理由.第4题图(1)证明:如解图,在正方形ABCD 中,DC =BC ,∠D = ∠CBA = ∠CBF = ∠DCB = 90°,第4题解图∴∠1+∠2= 90°,∵CF ⊥CE ,∴∠2+∠3= 90°,∴∠1= ∠3,在△CDE 和△CBF 中,,{∠D = ∠CBFDC =BC ∠1= ∠3)∴△CDE ≌△CBF (ASA);(2)解:在正方形ABCD 中,AD ∥BC ,∴△GBF ∽△EAF ,∴= ,BG AE BF AF 由(1)知,△CDE ≌△CBF ,∴BF = DE = ,12∵正方形的边长为1,∴AF =AB +BF = ,32AE =AD -DE = ,12∴=,BG 121232∴BG =,16∴CG =BC -BG = ;56(3)解:不能.理由:若四边形CEAG 是平行四边形,则必须满足AE ∥CG ,AE = CG ,∴AD-AE=BC-CG,∴DE=BG,由(1)知,△CDE≌△CBF,∴DE=BF,CE=CF,∴△GBF和△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FB=45°,∠CFE=45°,∴∠CFA=∠GFB+∠CFE=90°,此时点F与点B重合,点D与点E重合,与题目条件不符,∴点E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CEAG不能是平行四边形.5.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G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AF=1 4AB.(1)求证:EF⊥AG;(2)若点F,G分别在射线AB,BC上同时向右、向上运动,点G运动速度是点F运动速度的2倍,EF⊥AG是否成立(只写结果,不需说明理由)? (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当S△PAB=S△OAB 时,求△PAB周长的最小值.第5题图(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 =AB =BC ,∠EAF =∠ABG =90°,∵点E ,G 分别是边AD ,BC 的中点,AF =AB ,14∴=,=,AE AB 12AF BG 12∴=,AE AB AF BG 又∵∠EAF =∠ABC =90°,∴△AEF ∽△BAG ,∴∠AEF =∠BAG ,又∵∠BAG +∠EAO =90°,∴∠AEF +∠EAO =90°,∴∠EOA =90°,即EF ⊥AG ;(2)解:EF ⊥AG 仍然成立;(3)解:如解图,过点O 作MN ∥AB 分别交AD 、BC 于点M ,N ,连接PA ,第5题解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当S △PAB =S △OAB ,∴点P 在线段MN 上(不含端点),作点A 关于MN 的对称点A ′,连接BA ′交MN 于点P ,此时PA +PB =PA ′+PB =BA ′最小,即△PAB 的周长最小.∵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AE =AD =2,AF =AB =1,1214∴EF =22AF AE =,5OA ==,AE ·AF EF 255∵∠AMO =∠EOA ,∠EAO =∠EAO ,∴△EOA ∽△OMA ,∴=,AE OA OA AM∴OA 2=AM ·AE ,∴AM =AE OA 2=,25∴A ′A =2AM =,45∴BA ′=22'AB A A =,4265故△PAB 周长的最小值为4+.4265类型三 三角形的动点问题6.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 =45°,AB =4cm.点P 从点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边AB 向终点B 运动.过点P 作PQ ⊥AB 交折线ACB 于点Q ,D 为PQ 中点,以DQ 为边向右侧作正方形DEFQ .设正方形DEFQ 与△ABC 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是y (cm 2),点P 的运动时间为x (s).(1)当点P 不与点B 重合时,求点F 落在边BC 上时x 的值;(2)当0<x <2时,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3)直接写出边BC 的中点落在正方形DEFQ 内部时x 的取值范围.第6题图解:(1)如解图①,延长FE 交AB 于点G ,由题意,得AP =2x ,∵D 为PQ 中点,∴DQ =DP =x ,∵四边形DEFQ 为正方形,∴DQ =DE =GP =x ,∵FG ⊥AB ,∠B =45°,∴△FG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G =FG =PQ =2x ,∴AP +PG +BG =AB ,即2x +x +2x =4,∴x =,45第6题解图①(2)当0<x ≤时,y =S 正方形DEFQ =DQ 2=x 2,45∴y =x 2,(0<x ≤)45如解图②,当<x ≤1时,设BC 交QF 于点M ,BC 交EF 于点N ,过点C45作CH ⊥AB 于点H ,交FQ 于点K ,则CH =2,∵PQ =AP =2x ,∴CK =2-2x ,∴MQ =2CK =4-4x ,∴FM =x -(4-4x )=5x -4,∴y =S 正方形DEFQ -S △MNF =DQ 2-FM 2,12∴y =x 2-(5x -4)2=-x 2+20x -8,12232∴y =-x 2+20x -8 (<x ≤1) ,23245第6题解图②如解图③,当1<x <2时,PQ =PB =4-2x ,∴DQ =2-x ,∴y =S △DEQ =DQ 2,12∴y =(x -2)2,12∴y =x 2-2x +2(1<x <2),12第6题解图③(3)1<x <.32【解法提示】当Q 与C 重合时,E 为BC 的中点,2x =2,∴x =1;当Q为BC 的中点时,BQ =,PB =1,∴AP =3,∴2x =3,∴x =,∴x 的232取值范围是1<x <.327.如图,已知△ABC 中,AB =10 cm ,AC =8 cm ,BC =6 cm.如果点P 由B 出发沿BA 向点A 匀速运动,同时点Q 由A 出发沿AC 向点C 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均为2 cm/s.连接PQ ,设运动的时间为t (单位:s)(0≤t ≤4).第7题图(1)当t 为何值时,PQ ∥BC ;(2)设△AQP 的面积为S (单位:cm 2),当t 为何值时,S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3)是否存在某时刻t ,使线段PQ 恰好把△ABC 的面积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由题意知BP =2t ,AP =10-2t ,AQ =2t ,∵PQ ∥BC ,∴△APQ ∽△ABC ,∴=,AP AB AQ AC即=,解得t =,10-2t 102t 8209即当t 为 s 时,PQ ∥BC ;209(2)∵AB =10 cm ,AC =8 cm ,BC =6 cm ,∴AB 2=AC 2+BC 2,∴△ABC 为直角三角形,∴∠C =90°,如解图,过点P 作PD ⊥AC 于点D ,第7题解图则PD ∥BC ,∴△APD ∽△ABC ,∴=,AP AB PD BC∴=,10-2t 10PD 6∴PD =(10-2t ),35∴S =AQ ·PD = ·2t ·(10-2t )=-t 2+6t =-(t -)2+7.5,121235656552∵-<0,抛物线开口向下,有最大值,65∴当t = 秒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7.5 cm 2;52(3)不存在.理由如下:假设存在某时刻t ,使线段PQ 恰好把△ABC 的面积平分,则S △AQP =12S △ABC ,即-t 2+6t =××8×6,651212整理得t 2-5t +10=0,∵b 2-4ac =(-5)2-4×10=-15<0,∴此方程无解,即不存在某时刻t ,使线段PQ 恰好把△ABC 的面积平分.8.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6,BC =8,点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A 向点B 匀速运动,到达B 点即停止运动.M ,N 分别是AD ,CD 的中点,连接MN .设点D 运动的时间为t .(1)判断MN 与AC 的位置关系;(2)求在点D 由点A 向点B 匀速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所扫过区域的面积;(3)若△DMN 是等腰三角形,求t 的值.第8题图解:(1)MN ∥AC .证明:在△ADC 中,M 是AD 的中点,N 是DC 的中点,∴MN ∥AC ;(2)如解图①,分别取△ABC 三边中点E ,F ,G 并连接EG ,FG ,第8题解图①根据题意,可知线段MN 扫过区域的面积就是▱AFGE 的面积.∵AC =6,BC =8,∴AE =3,GC =4,∵∠ACB =90°,∴S ▱AFGE =AE ·GC =12,∴线段MN 扫过区域的面积为12;(3)依题意可知,MD =AD ,DN =DC ,MN =AC =3.121212分三种情况讨论:(ⅰ)当MD =MN =3时,△DMN 为等腰三角形,此时AD =AC =6,∴t =6.(ⅱ)当MD =DN 时,AD =DC .如解图②,过点D 作DH ⊥AC 于点H ,则AH =AC =3,12第8题解图②∵cos A ==,AB =10,AH AD AC AB即=.3AD 610∴t =AD =5.(ⅲ)当DN =MN =3时,AC =DC ,如解图③,连接MC ,则CM ⊥AD .第8题解图③∵cos A ==,即=,AM AC AC AB AM 6610∴AM =,185∴t =AD =2AM =.365综上所述,当t =5或6或时,△DMN 为等腰三角形.3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