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教案)语文园地二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教案)语文园地二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明确场面描写的内涵,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场面描写的能力。

2.读句子,体会反复写法的好处。

3.学习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4.了解书法展览的意义,养成正确、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5.积累有关爱国主义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1.自主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以及写好场面中的“点”的方法。

2.体会重复用语的妙处,学习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教学准备】优翼教学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明确场面描写的内涵,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场面描写的能力。

2.读句子,体会反复写法的好处。

(重点)3.学习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难点)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要点:了解文章在描写场面时,是怎样点面结合来写的。

2.课件出示《狼牙山五壮士》第2自然段,《开国大典》中阅兵式的场面描写。

结合具体内容交流点面结合的写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3.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摘记卡。

与同学们交流这种写法的好处。

4.出示片段,引导学生阅读体会。

5.结合自己的习作,说说在场面描写时,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的。

同学间互相评价,加深对点面结合写法的认识。

二、词句段运用1.读例句,思考:两个例句中加点的部分有什么特点?(都使用了反复,反复就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

)2.出示对比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1:我读“只听见”的时候声音不敢太大,速度不敢太快,仿佛也不想打乱这肃静的氛围。

这两个“只听见”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了升旗鸣炮的时候“全场肃静”的氛围。

在这个庄严的时候,人们屏气凝神,没有任何喧哗。

预设2:我从两个“是那么”中读出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是那么”在这里表示程度,这个词语反复运用,突出表现了草原上的空气与众不同的特点。

(2)小结:通过这样的反复手法,可以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能更加鲜明地表达情感,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指导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指导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指导一、单元内容解读第二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人文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

其中,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两篇为略读课文。

整个单元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是新课标中“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的体现,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在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文中,对一群鸟和一只画眉鸟的描写,让学生初步感受了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鸟在“天堂”里的快乐和自由。

本单元,将进一步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旨在阅读铺路,由读到写。

二、教学实施建议(一)聚焦课后习题,精心设计单篇教学,落实语文要素1.《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

其中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典型生动的事例,既写了闻所未闻的的险山恶水,又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

教学目标:(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课后习题:教学设计和思考(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在初读环节,可以先从题目入手,结合历史背景,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初步了解长征。

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节奏。

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通过查字典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资料进一步了解诗歌大意。

(2)结合诗句领悟表达的情感。

让学生在多次朗读中,关注诗歌的结构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总领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结合课后第二题,小组合作学习后三联,体会红军长征“不怕难”的具体表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写山,把“五岭”和“乌蒙”比作“细浪”和“泥丸”,将山脉的高大磅礴与后者的细小形成对比,显示出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

《开国大典》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人教(部编版)

《开国大典》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人教(部编版)

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开国大典》是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三课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专题。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按照盛典进行的顺序,通过对盛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袖的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三学段,学生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资料搜集能力。

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对学生已经提出了“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的要求。

但开国大典的写作背景距今70多年,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那么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1.会写“政、宾”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难点: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统编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统编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语文园地指导方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点面结合方法对场面描写的作用,懂得学以致用。

2.引导学生通过词句段运用的练习,体会运用词语反复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了解“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重点)4.指导学生进行书法作品展览,使学生懂得整体布局,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提高书写水平。

(重点)5.通过诵读与积累中国古代诗人的爱国名言,感受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优秀书法作品实物或图片。

学生准备:搜集爱国名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重温革命岁月,让我们心潮澎湃。

其中那震撼心灵的场面在我们脑中久久不能消失。

本单元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在描写这样的场面时,方法巧妙,在描写情境、人物语言时,方法灵活。

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

二、交流平台1.复习:本单元中有的课文写到了大的场面,说说哪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课文为例说一说。

2.生浏览本单元课文,然后交流:(1)《狼牙山五壮士》写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2)《开国大典》中描写了阅兵式的整齐威武。

师:作者在写这些场面的时候,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

能结合课文具体说一说吗?生1:《开国大典》写阅兵式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又注意通过细节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

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领略到了各个队伍的特色。

生2:《狼牙山五壮士》中既有五位壮士英勇战斗的整体描写,也有具体到某位战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表现。

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士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3.交流:(1)平时看到过的运用点面结合方法的场面描写。

(2)自己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习作的。

可以结合自己的习作《记一次游戏》来谈一谈。

4.师小结:场面描写除了写场景,也要写人物。

整个场面的全景是“面”,场面中的主要人物是“点”,写作时要做到点面结合,营造出场景的气氛,才能感染读者,突出文章中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2单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2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是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组成。

《七律长征》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名八路军战士保家卫国的壮举。

《开国大典》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典的宏大壮阔场面。

《灯光》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战士为革命胜利英勇献身的一段往事。

《我的战友邱少云》记叙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潜伏的地方被敌人的炮火打着,自己被燃烧了起来,但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一动不动,在烈火中牺牲的经过,歌颂了邱少云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学习本单元课文,我们要在知道相关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人物和事件,从而感受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还要了解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场面.二、语文要素1.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这是本单元的阅读要素,“点面结合”是指在写场面时,既注重整体面貌的勾勒,又注重局部细节的刻画,二者有机结合。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感受和体会点面结合的好处,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2.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多彩的活动》,主要是要把活动过程中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还要写清楚活动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点面结合的写法,使文章有点有面,更加具体。

单元语文要素分解口语交际演讲观点鲜明;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习作多彩的活动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交流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来写场面的单元任务群设计整理行装重走长征路结合“阅读链接”感受伟人情怀争做最佳播音员闯过关卡,得到摄影机拍摄经典镜头重温经典镜头感受五壮士气概闯过关卡获得入场券观大典盛况捕捉经典镜头体会热烈气氛和激动的心情聚焦“灯光”讲述英雄故事与邱少云并肩作战创作英雄画像任务五:幸福生活展示会任务二:颂五壮士气概,拍摄经典镜头任务四:寻访英雄故事,创作英雄画像任务一:重走长征路,争做最佳播音员任务三:观大典盛况,捕捉经典镜头忆峥嵘岁月话经典场面策略教法建议1.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用声音和视频把学生带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6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6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5.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准备:《长征》朗诵录音。

电视剧《长征》片段。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识记“崖、渡、索”3个生字,理解本诗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

3.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一、了解历史,深情导入新课【课件2】1.同学们,在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二单元-多彩的活动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二单元-多彩的活动教案

习作:多彩的活动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一次活动,要做到详略得当。

2.赏析短文片段,认知场面描写,学习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抓住细节,既要写好场面中的“点”,又要写好场面中的“面”,使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

3.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多思考,使作文有深度。

重点:通过经典场面描写,让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

难点:把握场面描写的要求,并通过写作进一步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课题亲爱的同学们,小学生活快乐而美好,期间经历了许多精彩的活动。

我们来回忆顾一下,生这是~~这是~~,你印象深刻的活动还有哪些?(播放图片让学生回忆)多彩的活动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多彩的活动》,留下这快乐、美好的记忆(板书课题)二、交流讨论,归纳写法记忆是美好的,但是要落到笔尖上,可要花一番功夫。

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二单元的习作要求,回顾我们在二单元课文中学得的习作方法,四人组内交流如何把活动得具体、生动。

讨论时,请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板书:具体、生动)孩子们讨论得特别认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谁先来?还有哪一组要补充吗?老师根据你们的讨论结果,总结了一下,要把活动得具体、生动,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出示PPT),同学们一起读一读:1、按顺序描写,详略得当。

2、关注精彩场面,运用点面结合,抓人物的神态、心理等细节。

3、多用修饰语或者修辞手法,能让语言更生动。

4、可写自己的体会,让文章更有感情。

三、短文赏析,学习场面描写要把多彩的活动得具体、生动,一定要抓精彩场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场面描写。

下面我们欣赏一个活动片段,说一说,你觉得它们哪里描写好,有没有用上刚才我们总结出来的方法呢?阳光消失了,天空忽然阴沉了起来。

整个教室荡漾着紧张的气氛,以前脸上的笑容也已烟消云散,个个的眉头好像被哪家遗失的锁紧紧锁了起来,似乎都在埋头在苦读。

当老师念到我的名字的时候,我心里突然一惊,啊!该我上场了!我站了起来,向台上走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教学情境:每月一次的主题读书活动已经拉开帷幕,此次阅读主题为“中国精神”,我们六年级将围绕第三板块“红色精神”举办“重温革命岁月,感受红色精神”为主题的革命故事会。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一起走进革命岁月,在一个个鲜活的事迹中感受先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我们讲好革命故事蓄力。

2.单元架构:课时设计第二课时课题精读课《七律·长征》学习目标1.观看视频,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磅礴的气势;2.能结合长征背景资料和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初步感悟长征之难和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思想根植于心。

前置作业1.搜集长征的历史背景资料。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等闲、逶迤、磅礴。

3.通过视频资料详细了解“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两次战役,谈谈感受。

任务群设计任务一:整体感知,读出诗歌节奏。

任务二:涉万水千山,吟困难重重。

任务三:识红军本色,诵英雄气概。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走进“红色精神”故事第一站:走进革命岁月,讴歌长征精神。

二、任务一:整体感知,读出诗歌节奏。

1.活动一:交流前置性作业中的长征背景资料,整体感知“长征”二字的含义。

出示一组数字,揭示长征的悲壮:长征跨过14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经历过380余次战斗,攻克700多座县城。

出发时有20多万人,结束时只有几万人。

每前进300米,就有一个人牺牲。

2.活动二:了解律诗特点,读出诗歌节奏。

三、任务二:涉万水千山,吟困难重重。

1.活动一:寻万水千山(1)勾画诗歌第一联总写长征之难的词语——万水千山。

(2)默读剩余三联,从诗歌中找出具体的“山”和“水”,自主完成学习单。

2.活动二:感受“远征”之难(1)读诗歌,思考红军在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这五处,分别遇到什么困难,画出关键词;(2)借助注释和前置性作业,同桌互相交流,并选择其中一到两处准备汇报。

统编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教案+反思

统编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教案+反思

口语交际指导方案“演讲”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通过交流了解什么是演讲,怎样的演讲稿才能具有说服力。

同时,在演讲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讲述出来。

在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并能正确地进行口语表达与评议,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倾听老师的讲解,能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演讲,怎样的演讲稿才具有说服力。

(重点)2.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讲给大家听,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

3.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倾听别人说话。

(重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北大才女刘媛媛的演讲《寒门贵子》的视频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谁看过《超级演说家》北大才女刘媛媛的演讲视频《寒门贵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1:她的演讲十分有气势,很能鼓舞人。

生2:她的演讲声音响亮,抑扬顿挫。

师:是的。

演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它能调动起听众情绪,并引起听众的共鸣,从而传达出演讲者所要传达的思想、观点、感悟。

同学们,你有过演讲的经历吗?生1:我没有作过演讲,不过挺想试试的。

生2:我在竞选班干部的时候作过演讲,大家都说我的声音太小了。

生3:我参加过演讲比赛,当众演讲,紧张得要命,心怦怦直跳。

师:是啊,当众演讲可不容易。

今天,我们再来进行一次演讲活动好吗?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演讲视频,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再说说自己的演讲经历,激发学生内心的一种愿望,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好准备。

二、确定主题,指导写作师:我们要进行演讲,就必须要确定一定的主题,围绕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你们想要说什么主题呢?生1:我要说说有关读书的主题。

生2:我要谈谈健康饮食方面的主题。

生3:我要讲科学方面的主题。

师:好,大家都选好了主题。

首先要拟定一个题目,如“远离垃圾食品,关注身体健康”“读书的快乐”等,然后围绕题目撰写演讲稿。

师:大家讨论一下,什么样的演讲稿才具有说服力呢?生1:能让听众明白你讲的是什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解读、规划+《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解读、规划+《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六上第二单元整体解读、规划含《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整体教学解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岁月”,编排了四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

四篇课文分别是毛泽东的《长征·七律》、沈重的《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和王愿坚的《灯光》。

从导语页可以看出,学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要能跟着课文讲述的故事“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要“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前者是要通过课文学习渗透的思想教育主题,后者是本单元要落实的阅读训练要素,也就是单元重点阅读学习目标。

“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点面结合”,指名了要从课文中了解的表达方法,一是“场面”,指名了方法应用的对象。

“点面结合”是文章写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用于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当中。

“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既有整体,又有局部,就能表现出人事景物真切的形象状态,将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

“场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有五种解释,其中第2种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由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第4种是“泛指一定场合下的情景”。

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中的“场面”,可以理解为包括这两种意思。

在文章写作中,还有一个常用概念“场面描写”,一般解释为“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从这些解释中可以看出,“场面”是发生在“一定场合下”的,是可知可感的有画面的情景。

之所以用上面一大段话来理清“点面结合”和“场景”这两个概念,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单元课文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

一般情况下,单元内的选文都可以直接对应阅读训练要素的落实,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本单元中的《长征·七律》。

这首七律,首、颔、颈、尾,起承转合,是很容易看明白的,其中首联是概括描述,颔、颈两联是有匠心地承接“万水千山”和“不怕难、只等闲”,选择描述了几处难以翻越的山和难以渡过的水是如何“只等闲”的,尾联既是对颔、颈的进一步承接,同时又与首联呼应,给人一气呵成的痛快感觉。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细节融读课(四)——《七律•长征》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并熟读成诵。

2.通过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补充资料等方式,理解诗文大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书写提示”,创作硬笔楷书作品,充实“红色纪念馆”书法展厅。

【学习准备】教师:《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课件学生:阅读长征故事,如《老山界》《大雪山》等;观看纪录片《长征》的第4集“战史奇观”。

【学习过程】一、承接情境,初知长征概况1.明确任务。

历史的车轮已来到21世纪,但中华儿女谁也无法忘却那段为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的革命岁月。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丰富了“红色纪念馆”的前厅、文物厅、有声厅,这节课我们将来完善书法展厅。

2.聚焦毛主席手书《七律•长征》,了解创作背景。

(1)欣赏毛主席《七律•长征》手书,了解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

(2)猜一猜书法作品的内容,揭示诗题:《七律▪长征》。

(3)学生交流对长征的认识,教师补充并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

3.学生朗读诗文,教师随机正音,并指导读出节奏。

二、结合资料,体会长征精神1.诗、书对照,聚焦诗眼。

(1)已故著名毛体书法家唐步田先生盛赞毛主席“诗书合璧,双峰并秀”,擅长利用书法的特殊表现手段来体现诗词的内容、意蕴,将两者进行了完美融合。

所以,欣赏毛主席的书法作品对于我们理解所写的诗文是有一定帮助的。

(2)欣赏毛主席《七律•长征》手书,交流:这幅作品整体给你什么感受?其中哪些字笔画不多,却被写得特别大?(难、闲、后)①聚焦“后”字,结合创作背景思考:毛主席借“后”字想表达什么?②聚焦“难”与“闲”,激发探究欲望。

毛主席将这一“难”一“闲”写得这样大,又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主要围绕这两个字展开探究。

(板书:难、闲)2.体会远征之“难”。

(1)自主学习。

在单元感知课上,我们已经知道诗中写到了长征途中的五个地方,分别是——(板书: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2)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2023-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2023-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走近时光里的英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整教学设计单元解读(一)单元主题分析: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革命岁月”为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和《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

其中,《七律·长征》以诗歌的形式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狼牙山五壮士》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壮士保家卫国的壮举;《开国大典》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庆典中的宏大场面;《灯光》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战士为革命胜利英勇奋战的往事;《我的战友邱少云》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胜利,无畏牺牲的英雄事迹。

整个单元通过不同革命时期的场面再现,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英雄的坚贞不屈,革命领袖的伟人风采,以及革命先辈在艰苦斗争中所展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第一个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针对这一要素,教师需要厘清两个概念:一是“场面”,它在本单元中可以理解为是发生在一定场合下的,是可知可感的有人物活动的画面。

这是五上第六单元中“场景描写”的承接;二是“点面结合”,“点“就是局部细节的刻画,“面”就是整体面貌的勾勒,两者有机结合。

细看单元,“点面结合”这一要素在本单元中多元渗透,逐层推进。

第二个语文要素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这与前一个语文要素一脉相承,体现了由学到用的内化过程。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练习过写活动,掌握了把活动过程写清楚的方法,本单元又有所发展,强调要写出印象深刻的重点部分,并且在关注整体场面的同时,突出对个体的描写。

关于革命传统文化的课文编排,教材秉承“整体推进,有机渗透”的思路,依循学段特征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了缜密的布局,在不同年级中专门编排了主题单元。

这是教材力图帮助学生亲近革命传统文化,获得爱国熏陶。

对标学习任务群:在了解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课程内容及呈现方式上来看这个单元所属的学习任务群。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方面: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单元五篇课文的编排均体现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但又各有侧重。

本微课的教学设计拟利用国家智慧中小学的优质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单元整合复习中从文本分析中巩固“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法,体会其好处,并在文本的回顾中感受革命英雄的形象和人物精神,为单元习作“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六上第二单元中第一次接触“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法,虽然学生在以往学习中逐步学习了场面描写的方法,但是对于“点面结合”的方法还是较为陌生。

借助云平台的优质教学资源,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中回顾“点面结合”的写法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目标】1.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利用课前预学单,建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复习体系。

2.借助云平台优质课程资源,构建双师课堂,通过专题化讲解训练,进一步明晰“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通过单元及日积月累复习,深刻感受革命英雄形象,体会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1.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利用课前预学单,建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复习体系。

2.借助云平台优质课程资源,构建双师课堂,通过专题化讲解训练,进一步明晰“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单元回顾,基础复习1.学生结合预学单,通过语段回顾本单元课文主要内容字词,并结合教师批改和屏幕校对字词。

2.一生读语段,其他同学对照ppt校正预学单内容,指出易错字。

二、借助教学片段,巩固“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法1.出示《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结合预学单批改,思考课文中体现的“点面结合”的地方,谈点面结合的好处,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中体现的“点面结合”,谈感受,观看视频。

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五壮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

2.出示《开国大典》阅兵仪式部分第二自然段,结合预学单批改,思考课文中体现的“点面结合”的地方,谈点面结合的好处,观看视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 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 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儿女铭记于心,其中有一场战斗,给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

2. 【出示课件2】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1941 年的狼牙山,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

【出示课件1】狼牙山五壮士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勇敢的)勇敢到什么程度才能被称为壮士呢?你觉得是为胜利能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好,把你对壮士的理解读进课题里。

从课题中,我们对壮士的品质有了初步了解,相信走进课文,我们还能了解到壮士们更可贵的品质。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学生朗读、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演讲》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演讲》教学设计

多元表达课(三)——口语交际《演讲》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说明】本教案基于单元统整下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设计,是项目化学习打造“红色纪念馆”中的第三阶段即宣传阶段“流动的红色纪念馆”子任务,是学生在前期“课文里的红色纪念馆”和“课堂上的红色纪念馆”任务情境中习得“点面结合”写法的语文要素和把握“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中”人文主题的运用型综合性言语实践活动。

为了在40分钟内落实“理解什么是演讲,围绕话题拟定演讲题目,根据要求写好演讲稿;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态度大方。

”这一教学要点,设计了课时总任务和进阶子任务,还为学生搭建“宣讲小手卡”等学习支架,旨在引导学生在任务情境中认识演讲,理解演讲,体悟演讲,在真实、明确、有效的交际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核心任务驱动下认识演讲,理解演讲。

2.引导学生在“流动的红色纪念馆”情境学习中,根据主题择用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表达观点,体悟展现演讲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中”的主题演讲学习过程中,铭记历史,珍惜现在,铸就坚韧向上、追求理想的品质;在商量、讨论、互评等口语交际中,感受自信表达和互相沟通交流的愉悦情绪。

【教学准备】拍摄视频,制作PPT,制作宣讲小手卡。

【情境入课,任务导学】1.明确总任务亲爱的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倾情打造的红色纪念馆开馆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展示:红色纪念馆大厅—纪念馆前言—时间轴—红色雕塑厅—红色文物厅—红色体验厅——红色有声厅)同学们,为了让这座红色纪念馆所展出的内容更加丰富,展出的形式更加多样,馆长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新任务:演讲比赛你参加过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分解子任务这是课本第31页给我们提供的温馨提示,你能快速浏览,简单梳理一下,一共要我们完成哪几个小任务吗?打开书本画一画,标一标。

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统编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教案+反思

统编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教案+反思

习作指导方案“多彩的活动”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多彩的活动”。

围绕“祖国在我心中”朗诵会、学校运动会、“六一”儿童节演出,植树、端午节看赛龙舟、看望孤寡老人……这些校内外活动,要求选一次活动写下来,写清楚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

学习运用点面结合进行场面描写。

教学目标1.能够写清楚活动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重点)2.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好场面,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重点)3.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自己参加过的校内外活动照片。

2.回顾本单元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1.欣赏学生带的校内外活动照片。

2.小结过渡:同学们,你们的课内外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这节课我们一起重温一下你们曾经的幸福时光,把你们的幸福和更多人分享。

3.板书课题:多彩的活动。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的校内外活动照片,激发学生表达兴趣,引发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梳理思路,明确方法1.导思:刚才我们欣赏的图片中都有哪些活动?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照片,板书:运动会中的拔河、跳远等,植树节,文艺演出,看望孤寡老人……3.出示运动会中的跳高照片。

(1)导学:观察这张照片,猜猜摄影者最想突出的是谁?(2)导思:如果这张照片中只有这个跳高的人,没有观众好不好?(3)小结:我们把最想突出的这个人称为“点”,这些观众称为“面”,有了这种点面结合,更能衬托出跳高人的精彩。

(4)欣赏别的照片,找点和面。

(5)小结:照相时如此,写场面时更是如此。

一个场面由许多人和物组成,叙述的时候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这里的“点”指的是场景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少数人,如运动赛场中的明显的运动员,舞台上的主演,升旗仪式上的升旗手或讲话人……“点”是场景中要写的主要方面。

力求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环境等多种描写方法使当事人的形象突出、活灵活现,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5.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4.了解诗歌语言的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5.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你们知道哪些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2.结合“资料袋”内容,教师简单介绍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背景知识。

3.师: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今天让我们跟随毛主席一起走进《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二、自学诗歌,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规则。

(3)根据注释或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分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学成果。

三、细读诗歌,理解诗意1.教师指导:读每一句诗时,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诗句,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的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三根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让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从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3.朗读全诗。

四、指导朗读,总结全诗1.教师指导: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指导朗读:教师先范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学生练习,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3.师总结:这首《七律·长征》气势磅礴,格调高昂,向我们展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一幅幅图画。

下节课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烘托氛围1.课件播放歌曲《七律长征》,学生仔细欣赏。

2.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写于1935年10月,当时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途中红军战胜的艰难险阻,毛主席挥毫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领会诗歌所饱含的精神气概。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悟1.指名朗诵《七律·长征》边读边思考:全诗是围绕哪一句写的?(第一句)2.学生自由举手朗读第一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齐读第一句,你从中体会出红军的什么精神?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红军的精神的?(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从“只等闲”一词中体会出来的。

)过渡:我们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呢?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诗歌,体会感情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2.研读诗句,体会诗句饱含的感情。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师: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艰难?(万水千山,远征难)②师: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③指名读,齐读。

④教师小结:这句诗高度概括了红军战士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给全诗奠定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师:这句诗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长征艰难?(指名答)②师:红军战士们害怕吗?(自由答)你从哪里感受到他们的不怕难呢?(腾细浪、走泥丸)③思考: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从中感受到什么?④小结:这句诗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

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师:这句诗中,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云崖、大渡桥横铁索寒)②(课件出示泸定桥图片)教师简要介绍泸定桥。

③师: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困难呢?(暖)④教师引导:金沙江,大渡河,这一暖一寒,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男女生互读)⑤小结:这句诗是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师: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千里雪)②师:那你又是怎么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喜)③默读诗歌。

思考: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

齐读)④小结: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

“更喜”二字,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又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队伍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四、合作探究,总结归纳1.师: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五幅“征难图”——越五岭、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2.小结诗歌主题:本诗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拥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五、总结拓展伟大的长征虽然早已结束,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毛主席的另外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

【教学板书】5.七律·长征远征难→只等闲(总起)万水千山→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分述)三军过后→尽开颜(总结)(藐视困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学生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在精读诗歌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引导学生研读诗句的方式,让他们体会诗句饱含的感情。

通过这首诗歌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还是不太浓厚,对于诗歌的内容还没真正理解,也没有真正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从自身找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五壮士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2.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狼牙山风景图)师:同学们,这是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风景区。

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壮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

(板书:狼牙山五壮士)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根据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规范书写,注重积累。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标出不理解的语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2)认清字形,规范书写。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五壮士”是哪五个人?(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五壮士”是指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2.再次默读课文,讨论、交流: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意思是什么?(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3.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六班五位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五位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五位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悬崖。

4.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请同学们试着给每部分内容拟一个小标题,突出每一部分的重点,完成填空。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质疑,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题目中的“五壮士”可以换成“五战士”吗?谈谈自己看法。

(不能换,因为文中的五位战士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用“壮士”。

)2.师:一个“壮”字,已经让我们对他们油然生起崇敬之情。

下面让我们在课文中去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吧!二、精读课文,体会精神1.师: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五壮士英勇奋战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结合当时的背景,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由说一说)2.师: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指名答)3.研读重点语句,体会感情。

(1)痛击敌人。

(课件出示: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①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指名说)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以及他们英勇杀敌的无畏精神。

(2)引上绝路。

(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紧跟在班长后面。

)①朗读这一部分,想一想五位壮士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