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索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韦燕智
内容提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根据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结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以师生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充分开发学校语文教学资源,满足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需要,重点开发课程拓展型、学校特色型、学科综合应用型、网络应用型、学生综合活动性以及学生兴趣型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关键词: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思考、探索
一、我国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的发展和现状
“校本选修课程”是近来我国课程研究者从西方教育文献中引进的新名词,它的英文表述是“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或“Site-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缩写词为“SBCD”。早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西方国家要求在课程决策上实现民主化,强调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这样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前苏联等西方国家都实行了教育改革,开设了校本选修课程,国外校本选修课程开发与研究已经较为成熟。
我国校本选修课程一般指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程。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为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政策保障。2000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规定:地方和学校安排的选修课占用课时累计数为10.8%-18.6%,同时,需要承担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占8.8%)的课程。2001 年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2003 年 4 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均由 5 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36 学时,2 学分。其中必修课占10 学分,选修课占8-14 学分,这样对语文有浓厚兴趣的同学甚至可修得24 学分。对于选修课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课程的具体名称由学校自定。改变了以前学校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完全被动、接受的角色,在原则上肯定了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权力和地位。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国对校本选修课程的认识逐步走向成熟。
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语文校本选修课程”这个名词渐渐被纳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2003年4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确定了校本选修课程在高中语文课程体系的地位。因此,开发和运用语文校本选修课程,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的需要,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是新课程改革必由之路。
现在我国许多重点高中基本都开设了校本课程,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由于各校的具体情况不同,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还缺乏系统性。我国目前各地学校开发的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以讲授、教授为主的校本课程,如“唐诗的发展”,“人文探究”(上海师大附中),“中华文化寻根”(东北师大附中),“汉字的演变历程”,“中华文化的迁移”,“汉字解密”等课程。这类校本课程是传统性的语文课程的延伸,最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典型而容易开发的语文校本课程。
②以探究为主的校本课程,如“探索末知的领域”(江苏瑞安一中),“潮诗纪事”、“茶文化与潮州”(潮州校本课程)。这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是较高级的语文校本课程。
③以综合性学习为主的校本课程,如“追寻创造发明的足迹”(江苏瑞安一中高二课),关于哲学的一系列校本课(黑龙江鸡西一中),又如吉林桦甸四中开设的“国情教育”、“桦甸地方史”等,这类校本课程语文学科性并不明显,它从属于全校综合性的总教学目标之下,与其他各学科相互包容,相互辅助,严格讲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校本课程。
④以活动体验为主的校本课程,如瑞安中学高一年级开设的“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校本课程,它是以专题调查研究为手段的课程,由三部分组成:辅导报告(讲座)、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又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立的10 余个学生社团(紫竹文学社、《焰火》杂志、青春基地广播电视台等),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就属此类校本课程。
(以上课程名称来自瑞安中学语文组的等网站)
二、开发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的意义
(一)结合学校特点,解决因国家课程单一性带来的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课程难以达到适应所有学校的实际情况。各校根据本校实际和办学特色开设校本选修课程,使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点面结合,更有利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一点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尤其重要。
首先,国家课程与地方教育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国家课程是面向全国各个地区的,但是,各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不同,教育需求各异,比如我校具有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民俗资源,国家课程均没有顾及。
第二,国家课程与学校办学条件之间也存在脱节现象。国家课程是面向所有基层学校的,由于全国各地基层办学条件有着天壤之别,有些难以全面达到国家课程的既定要求。校本课程可以有效弥补因办学条件造成的语文学习缺陷。
第三,国家课程与学校教师之间也有脱节现象。国家课程是面向全体学校教师的,教师身处课堂第一线,是国家课程的直接实施者,而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和学科之间的师资质量必然是参差不齐的。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国家课程,或缺乏推广国家课程的动机,或对国家课程有所不满,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就不可能不折不扣地实施国家课程。往常出现的情况是,国家课程的意图经常在中央、地方、学校、教师等层层贯彻过程中发生变化,甚至被严重地歪曲。每一个参与者都会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生活经历、周围环境和评价标准实施国家课程,从而导致国家课程的意图发生变化,破坏了国家课程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校本课程直接根据学生实际开发,教师主动参与,直接与学生对话,能够弥补对国家课程理解不到位造成的缺憾。
第四,国家课程与学校学生差异之间明显有脱节的地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就必需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对学生差异性无法顾及的缺陷。
第五,国家课程与学科发展之间同样存在脱节现象。从理论上说,国家课程应该及时反映语文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感受到时代进步的脉搏。但由于国家课程的编制周期和修订周期间隔较长,教材老化和知识陈旧成了学科的通病。比如对《守财奴》的主题解读缺少人文性,教师如果按教学参考书讲授,学生一定有很多质疑。
(二)充分利用学校和教师资源
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独特的实体,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应因校而异,更能体现学校的特点和语文教学水平。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和学生兴趣自已开发课程,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教师最了解学生的需求、能力、兴趣和特点,他们能够开发学生满意的语文校本课程。
另外,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能够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把握校本课程的意图,跟上时代的变化,将语文课上得鲜活而充满激情。
(三)有利于改变语文课堂氛围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的课程要求学生充当被动的“接受容器”,对学生产生了相当严重的伤害。就短期而言,它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敷衍态度,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反正中国人都会说中国话;就长期而言,它使学生养成对未来职业不负责任的态度。而教学方法多样的校本选修课程,当它采用启发式、对话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时,学生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容